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六安有什么非遗文化

六安有什么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24 22:28:03

㈠ 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 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 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 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 苏柯尔克孜
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
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
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
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
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35 Ⅱ—4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36 Ⅱ—5 当涂民歌 安徽省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宁德市
39 Ⅱ—8 兴国山歌 江西省兴国县
40 Ⅱ—9 兴山民歌 湖北省兴山县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咸水歌 广东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亚市
45 Ⅱ—14 儋州调声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49 Ⅱ—18 紫阳民歌 陕西省紫阳县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
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 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 县、乐都县
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山花儿)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斋俚曲 山东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55 Ⅱ—24 川江号子 重庆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号子 重庆市黔江区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庆市巴南区
58 Ⅱ—27 川北薅草锣鼓 四川省青川县
59 Ⅱ—28 侗族大歌 贵州省黎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县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61 Ⅱ—30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64 Ⅱ—33 澧水船工号子 湖南省澧县
65 Ⅱ—34 古琴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68 Ⅱ—37 唢呐艺术 河南省沁阳市
甘肃省庆阳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四川省茂县
70 Ⅱ—39 辽宁鼓乐 辽宁省、辽阳市
71 Ⅱ—40 江南丝竹 江苏省太仓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宫调 江苏省连云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锣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乐 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
音乐)
76 Ⅱ—45 鲁西南鼓吹乐 山东省嘉祥县
77 Ⅱ—46 板头曲 河南省南阳市
78 Ⅱ—47 宜昌丝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79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广东音乐 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乐 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
82 Ⅱ—51 广东汉乐 广东省大埔县
83 Ⅱ—52 吹打 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
(接龙吹打、金桥吹打)
84 Ⅱ—53 梁平癞子锣鼓 重庆市梁平县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乐 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
87 Ⅱ—56 晋南威风锣鼓 山西省临汾市
88 Ⅱ—57 绛州鼓乐 山西省新绛县
89 Ⅱ—58 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晋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乐 河北省固安县、涞水县、霸州市
(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
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91 Ⅱ—60 铜鼓十二调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
丰县
92 Ⅱ—61 西安鼓乐 陕西省
93 Ⅱ—6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陕西省蓝田县
94 Ⅱ—63 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回族自治区
95 Ⅱ—64 文水𨱃子 山西省文水县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五台县
98 Ⅱ—67 千山寺庙音乐 辽宁省鞍山市
99 Ⅱ—68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江苏省苏州市
100 Ⅱ—69 武当山宫观道乐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 地区、麦盖提县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门头沟区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 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
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 陕西省绥德县
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106 Ⅲ—3 井陉拉花 河北省井陉县
107 Ⅲ—4 龙舞 重庆市
(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 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 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
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 四川省泸县
坛彩龙)
108 Ⅲ—5 狮舞 河北省徐水县
(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 山西省襄汾县
狮子、广东醒狮) 浙江省临海市
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
109 Ⅲ—6 花鼓灯 安徽省蚌端口市、凤台县、颍上县
(蚌端口花鼓灯、凤台花鼓灯、
颍上花鼓灯)
110 Ⅲ—7 傩舞 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乐安县
(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
舞)
111 Ⅲ—8 英歌 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
(普宁英歌、潮阳英歌)
112 Ⅲ—9 高跷 山西省稷山县
(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 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
跷、苦水高高跷) 甘肃省永登县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县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陕西省安塞县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陕西省洛川县
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 甘肃省兰州市
119 Ⅲ—16 余杭滚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20 Ⅲ—17 土家族摆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区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县
123 Ⅲ—20 锅庄舞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 西藏自治区
树卓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热巴舞 西藏自治区
(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125 Ⅲ—22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区
126 Ⅲ—23 苗族芦笙舞 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
(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
山珠)
127 Ⅲ—24 朝鲜族农乐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辽宁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贵州省台江县
(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129 Ⅲ—26 铜鼓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云南省瑞丽市
131 Ⅲ—28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亚市
136 Ⅲ—33 卡斯达温舞 四川省黑水县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沟县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云南省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139 Ⅲ—36 彝族葫芦笙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烟盒舞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诺大鼓舞 云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区
143 Ⅲ—40 土族于菟 青海省同仁县
144 Ⅲ—41 塔吉克斯坦族鹰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
塔吉克斯坦自治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9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45 Ⅳ—1 昆曲 中国艺术研究院
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园戏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戏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剧 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阳腔 江西省弋阳县
150 Ⅳ—6 青阳腔 安徽省青阳县
江西省湖口县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阳县
(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县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县、泸溪县、常德

152 Ⅳ—8 新昌调腔 浙江省新昌县
153 Ⅳ—9 宁海平调 浙江省宁海县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戏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戏 福建省屏南县、政和县
156 Ⅳ—12 川剧 四川省
重庆市
157 Ⅳ—13 湘剧 湖南省衡阳市
158 Ⅳ—14 广昌孟戏 江西省广昌县
159 Ⅳ—15 正字戏 广东省陆丰市
160 Ⅳ—16 秦腔 陕西省
161 Ⅳ—17 汉调桄桄 陕西省汉中市
162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剧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内乡县
169 Ⅳ—25 怀梆 河南省沁阳市
170 Ⅳ—26 大平调 河南省濮阳县、滑县、延津县
171 Ⅳ—27 越调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剧 中国京剧院
北京市
天津市
辽宁省
山东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剧 安徽省、黄山市
江西省婺源县
174 Ⅳ—30 汉剧 湖北省武汉市
175 Ⅳ—31 汉调二簧 陕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宁梅林戏 福建省泰宁县
177 Ⅳ—33 闽西汉剧 福建省龙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戏 湖南省岳阳市
179 Ⅳ—35 荆河戏 湖南省澧县
180 Ⅳ—36 粤剧 广东省文化厅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2 Ⅳ—38 宜黄戏 江西省宜黄县
183 Ⅳ—39 乱弹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县
184 Ⅳ—40 石家庄丝弦 河北省石家庄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儿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灵丘罗罗腔 山西省灵丘县
187 Ⅳ—43 柳子戏 山东省
188 Ⅳ—44 大弦戏 河南省滑县、濮阳县
189 Ⅳ—45 闽剧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寿宁北路戏 福建省寿宁县
191 Ⅳ—47 西秦戏 广东省海丰县
192 Ⅳ—48 高甲戏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义市
(孝义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调 河南省商丘市、濮阳市
195 Ⅳ—51 评剧 天津市宝坻区
河北省滦南县
辽宁省沈阳市
196 Ⅳ—52 武安平调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剧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沪剧 上海市
199 Ⅳ—55 苏剧 江苏省苏州市
200 Ⅳ—56 扬剧 江苏省扬州市
201 Ⅳ—57 庐剧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剧 湖北省
203 Ⅳ—59 荆州花鼓戏 湖北省潜江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徽省安庆市
湖北省黄梅县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陕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安徽省宿州市、蚌端口市
207 Ⅳ—63 柳琴戏 山东省枣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戏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
209 Ⅳ—65 采茶戏 江西省赣州市
(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210 Ⅳ—66 五音戏 山东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
212 Ⅳ—68 曲剧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戏 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
(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214 Ⅳ—70 秧歌戏 河北省隆尧县、定州市
(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县
秧歌戏、繁峙秧歌戏)
215 Ⅳ—71 道情戏 山西省右玉县、临县
(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县
情戏、蓝关戏、陇剧) 山东省莱州市
甘肃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县、青县
217 Ⅳ—73 二人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县
河北省康保县
218 Ⅳ—74 白字戏 广东省海丰县
219 Ⅳ—75 花朝戏 广东省紫金县
220 Ⅳ—76 彩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1 Ⅳ—77 灯戏 重庆市梁平县
(梁山灯戏、川北灯戏)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灯戏 贵州省思南县
(思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 云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东省临邑县
224 Ⅳ—80 藏戏 西藏自治区
(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日喀则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则仁布江嘎尔、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琼结卡卓扎
西宾顿、黄南藏戏)
225 Ⅳ—81 山南门巴戏 西藏自治区
226 Ⅳ—82 壮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7 Ⅳ—83 侗戏 贵州省黎平县
228 Ⅳ—84 布依戏 贵州省册亨县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30 Ⅳ—86 傣剧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231

㈡ 安徽非物质遗产

首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名录拟定项目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或单位
备注

一、民间文学(6项)

1
Ⅰ—1
鞭打芦花
宿州市萧县

2
Ⅰ—2
孔雀东南飞传说
安庆市潜山县、怀宁县

3
Ⅰ—3
桐城歌
安庆市桐城市

4
Ⅰ—4
六尺巷传说
安庆市桐城市

5
Ⅰ—5
徽州民谣
黄山市

6
Ⅰ—6
徽州楹联匾额
黄山市

二、民间音乐(14项)

7
Ⅱ—1
五河民歌
蚌端口市五河县

8
Ⅱ—2
皖西大别山民歌
六安市

9
Ⅱ—3
寿州锣鼓
六安市寿县

10
Ⅱ—4
金寨古碑丝弦锣鼓
六安市金寨县

11
Ⅱ—5
当涂民歌
马鞍山市当涂县
国家名录

12
Ⅱ—6
巢湖民歌
巢湖市
国家名录

13
Ⅱ—7
繁昌民歌
芜湖市繁昌县

14
Ⅱ—8
铜陵牛歌
铜陵市铜陵县

15
Ⅱ—9
贵池民歌
池州市贵池区

16
Ⅱ—10
石台唱曲
池州市石台县

17
Ⅱ—11
九华山佛教音乐
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18
Ⅱ—12
潜山弹腔
安庆市潜山县

19
Ⅱ—13
徽州民歌
黄山市

20
Ⅱ—14
齐云山道教音乐
黄山市休宁县

三、民间舞蹈(11项)

21
Ⅲ—1
花鼓灯
蚌端口市、淮南市凤台县、阜阳市颍上县
国家名录

22
Ⅲ—2
卫调花鼓
蚌端口市龙子湖区

23
Ⅲ—3
临北狮子舞
蚌端口市五河县

24
Ⅲ—4
火老虎
淮南市凤台县

25
Ⅲ—5
秧歌灯
滁州市来安县

26
Ⅲ—6
肘歌抬歌
六安市寿县、阜阳市临泉县

27
Ⅲ—7
十兽灯
芜湖市南陵县

28
Ⅲ—8
竹马灯
铜陵市铜陵县

29
Ⅲ—9
东至花灯
池州市东至县

30
Ⅲ—10
黎阳仗鼓
黄山市屯溪区

31
Ⅲ—11
祁门傩舞
黄山市祁门县

四、传统戏剧(20项)

32
Ⅳ—1
庐剧
合肥市、六安市
国家名录

33
Ⅳ—2
淮北花鼓戏
宿州市埇桥区、淮北市

34
Ⅳ—3
亳州二夹弦
亳州市谯城区

35
Ⅳ—4
坠子戏
宿州市

36
Ⅳ—5
泗州戏
宿州市、蚌端口市
国家名录

37
Ⅳ—6
嗨子戏
阜阳市阜南县

38
Ⅳ—7
推剧
淮南市凤台县、阜阳市颍上县

39
Ⅳ—8
洪山戏
滁州市来安县

40
Ⅳ—9
含弓戏
巢湖市含山县

41
Ⅳ—10
梨簧戏
芜湖市

42
Ⅳ—11
南陵目连戏
芜湖市南陵县

43
Ⅳ—12
皖南花鼓戏
宣城市

44
Ⅳ—13
贵池傩戏
池州市
国家名录

45
Ⅳ—14
青阳腔
池州市青阳县
国家名录

46
Ⅳ—15
石台目连戏
池州市石台县

47
Ⅳ—16
文南词
安庆市宿松县、池州市东至县

48
Ⅳ—17
黄梅戏
安庆市
国家名录

49
Ⅳ—18
岳西高腔
安庆市岳西县
国家名录

50
Ⅳ—19
徽州目连戏
黄山市
国家名录

51
Ⅳ—20
徽剧
安徽省徽剧团、黄山市
国家名录

五、曲艺(6项)

52
Ⅴ—1
门歌
合肥市包河区

53
Ⅴ—2
淮北大鼓
淮北市濉溪县

54
Ⅴ—3
清音
阜阳市太和县

55
Ⅴ—4
渔鼓
阜阳市界首市

56
Ⅴ—5
凤阳花鼓
滁州市凤阳县
国家名录

57
Ⅴ—6
锣鼓书
六安市金安区

六、杂技与竞技(2项)

58
Ⅵ—1
华佗五禽戏
亳州市

59
Ⅵ—2
民间杂技马戏
阜阳市临泉县、宿州市埇桥区

七、民间美术(10项)

60
Ⅶ—1
火笔画
合肥市

61
Ⅶ—2
灵璧钟馗画
宿州市灵璧县

62
Ⅶ—3
萧县农民画
宿州市萧县

63
Ⅶ—4
民间剪纸
阜阳市

64
Ⅶ—5
凤画
滁州市凤阳县

65
Ⅶ—6
青阳农民画
池州市青阳县

66
Ⅶ—7
望江挑花
安庆市望江县

67
Ⅶ—8
徽州“三雕”
黄山市
国家名录

68
Ⅶ—9
徽派版画
黄山市歙县

69
Ⅶ—10
徽州篆刻
黄山市黟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21项)

70
Ⅷ—1
宿州乐石砚制作技艺
宿州市

71
Ⅷ—2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阜阳市界首市
国家名录

72
Ⅷ—3
紫金砚制作技艺
淮南市、六安市寿县

73
Ⅷ—4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六安市寿县、淮南市

74
Ⅷ—5
舒席制作技艺
六安市舒城县

75
Ⅷ—6
太平府铜壶技艺
马鞍山市当涂县

76
Ⅷ—7
传统加工纸制作技艺
巢湖市

77
Ⅷ—8
无为剔墨纱灯技艺
巢湖市无为县

78
Ⅷ—9
芜湖铁画锻制技艺
芜湖市
国家名录

79
Ⅷ—10
宣纸制作技艺
宣城市泾县
国家名录

80
Ⅷ—11
宣笔制作技艺
宣城市宣州区、泾县
国家名录

81
Ⅷ—12
徽墨制作技艺
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歙县、屯溪区

82
Ⅷ—13
石台油坊榨制技艺
池州市石台县

83
Ⅷ—14
桑皮纸制作技艺
安庆市潜山县、岳西县

84
Ⅷ—15
歙砚制作技艺
黄山市歙县
国家名录

85
Ⅷ—16
万安罗盘制作技艺
黄山市休宁县
国家名录

86
Ⅷ—17
徽州漆器制作技艺
黄山市屯溪区

87
Ⅷ—18
徽州建筑技艺
黄山市

88
Ⅷ—19
徽派盆景技艺
黄山市歙县

89
Ⅷ—20
祁门红茶制作技艺
黄山市祁门县

90
Ⅷ—21
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屯溪绿茶、松萝茶、六安瓜片、霍山黄芽)
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市黄山区、黄山市屯溪区、黄山市休宁县、六安市、六安市霍山县

九、传统医药(1项)

91
Ⅸ—1
新安医学
黄山市

十、民俗(11项)

92
Ⅹ—1
洋蛇灯
合肥市肥东县

93
Ⅹ—2
涂山禹王庙会
蚌端口市怀远县

94
Ⅹ—3
界首苗湖书会
阜阳市界首市

95
Ⅹ—4
走太平
滁州市全椒县

96
Ⅹ—5
霸王祠三月三庙会
巢湖市和县

97
Ⅹ—6
九华山庙会
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98
Ⅹ—7
跳五猖
宣城市郎溪县

99
Ⅹ—8
徽菜
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

100
Ⅹ—9
程大位珠算法
黄山市

101
Ⅹ—10
徽州祠祭
黄山市祁门县、黟县

102
Ⅹ—11
轩辕车会
黄山市黄山区

㈢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 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 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 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 苏柯尔克孜
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
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
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
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
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35 Ⅱ—4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36 Ⅱ—5 当涂民歌 安徽省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宁德市
39 Ⅱ—8 兴国山歌 江西省兴国县
40 Ⅱ—9 兴山民歌 湖北省兴山县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咸水歌 广东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亚市
45 Ⅱ—14 儋州调声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49 Ⅱ—18 紫阳民歌 陕西省紫阳县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
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 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 县、乐都县
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山花儿)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斋俚曲 山东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55 Ⅱ—24 川江号子 重庆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号子 重庆市黔江区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庆市巴南区
58 Ⅱ—27 川北薅草锣鼓 四川省青川县
59 Ⅱ—28 侗族大歌 贵州省黎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县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61 Ⅱ—30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64 Ⅱ—33 澧水船工号子 湖南省澧县
65 Ⅱ—34 古琴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68 Ⅱ—37 唢呐艺术 河南省沁阳市
甘肃省庆阳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四川省茂县
70 Ⅱ—39 辽宁鼓乐 辽宁省、辽阳市
71 Ⅱ—40 江南丝竹 江苏省太仓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宫调 江苏省连云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锣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乐 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
音乐)
76 Ⅱ—45 鲁西南鼓吹乐 山东省嘉祥县
77 Ⅱ—46 板头曲 河南省南阳市
78 Ⅱ—47 宜昌丝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79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广东音乐 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乐 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
82 Ⅱ—51 广东汉乐 广东省大埔县
83 Ⅱ—52 吹打 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
(接龙吹打、金桥吹打)
84 Ⅱ—53 梁平癞子锣鼓 重庆市梁平县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乐 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
87 Ⅱ—56 晋南威风锣鼓 山西省临汾市
88 Ⅱ—57 绛州鼓乐 山西省新绛县
89 Ⅱ—58 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晋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乐 河北省固安县、涞水县、霸州市
(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
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91 Ⅱ—60 铜鼓十二调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
丰县
92 Ⅱ—61 西安鼓乐 陕西省
93 Ⅱ—6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陕西省蓝田县
94 Ⅱ—63 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回族自治区
95 Ⅱ—64 文水𨱃子 山西省文水县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五台县
98 Ⅱ—67 千山寺庙音乐 辽宁省鞍山市
99 Ⅱ—68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江苏省苏州市
100 Ⅱ—69 武当山宫观道乐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 地区、麦盖提县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门头沟区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 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
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 陕西省绥德县
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106 Ⅲ—3 井陉拉花 河北省井陉县
107 Ⅲ—4 龙舞 重庆市
(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 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 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
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 四川省泸县
坛彩龙)
108 Ⅲ—5 狮舞 河北省徐水县
(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 山西省襄汾县
狮子、广东醒狮) 浙江省临海市
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
109 Ⅲ—6 花鼓灯 安徽省蚌端口市、凤台县、颍上县
(蚌端口花鼓灯、凤台花鼓灯、
颍上花鼓灯)
110 Ⅲ—7 傩舞 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乐安县
(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
舞)
111 Ⅲ—8 英歌 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
(普宁英歌、潮阳英歌)
112 Ⅲ—9 高跷 山西省稷山县
(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 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
跷、苦水高高跷) 甘肃省永登县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县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陕西省安塞县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陕西省洛川县
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 甘肃省兰州市
119 Ⅲ—16 余杭滚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20 Ⅲ—17 土家族摆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区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县
123 Ⅲ—20 锅庄舞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 西藏自治区
树卓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热巴舞 西藏自治区
(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125 Ⅲ—22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区
126 Ⅲ—23 苗族芦笙舞 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
(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
山珠)
127 Ⅲ—24 朝鲜族农乐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辽宁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贵州省台江县
(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129 Ⅲ—26 铜鼓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云南省瑞丽市
131 Ⅲ—28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亚市
136 Ⅲ—33 卡斯达温舞 四川省黑水县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沟县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云南省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139 Ⅲ—36 彝族葫芦笙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烟盒舞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诺大鼓舞 云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区
143 Ⅲ—40 土族于菟 青海省同仁县
144 Ⅲ—41 塔吉克斯坦族鹰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
塔吉克斯坦自治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9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45 Ⅳ—1 昆曲 中国艺术研究院
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园戏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戏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剧 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阳腔 江西省弋阳县
150 Ⅳ—6 青阳腔 安徽省青阳县
江西省湖口县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阳县
(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县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县、泸溪县、常德

152 Ⅳ—8 新昌调腔 浙江省新昌县
153 Ⅳ—9 宁海平调 浙江省宁海县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戏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戏 福建省屏南县、政和县
156 Ⅳ—12 川剧 四川省
重庆市
157 Ⅳ—13 湘剧 湖南省衡阳市
158 Ⅳ—14 广昌孟戏 江西省广昌县
159 Ⅳ—15 正字戏 广东省陆丰市
160 Ⅳ—16 秦腔 陕西省
161 Ⅳ—17 汉调桄桄 陕西省汉中市
162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剧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内乡县
169 Ⅳ—25 怀梆 河南省沁阳市
170 Ⅳ—26 大平调 河南省濮阳县、滑县、延津县
171 Ⅳ—27 越调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剧 中国京剧院
北京市
天津市
辽宁省
山东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剧 安徽省、黄山市
江西省婺源县
174 Ⅳ—30 汉剧 湖北省武汉市
175 Ⅳ—31 汉调二簧 陕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宁梅林戏 福建省泰宁县
177 Ⅳ—33 闽西汉剧 福建省龙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戏 湖南省岳阳市
179 Ⅳ—35 荆河戏 湖南省澧县
180 Ⅳ—36 粤剧 广东省文化厅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2 Ⅳ—38 宜黄戏 江西省宜黄县
183 Ⅳ—39 乱弹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县
184 Ⅳ—40 石家庄丝弦 河北省石家庄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儿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灵丘罗罗腔 山西省灵丘县
187 Ⅳ—43 柳子戏 山东省
188 Ⅳ—44 大弦戏 河南省滑县、濮阳县
189 Ⅳ—45 闽剧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寿宁北路戏 福建省寿宁县
191 Ⅳ—47 西秦戏 广东省海丰县
192 Ⅳ—48 高甲戏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义市
(孝义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调 河南省商丘市、濮阳市
195 Ⅳ—51 评剧 天津市宝坻区
河北省滦南县
辽宁省沈阳市
196 Ⅳ—52 武安平调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剧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沪剧 上海市
199 Ⅳ—55 苏剧 江苏省苏州市
200 Ⅳ—56 扬剧 江苏省扬州市
201 Ⅳ—57 庐剧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剧 湖北省
203 Ⅳ—59 荆州花鼓戏 湖北省潜江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徽省安庆市
湖北省黄梅县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陕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安徽省宿州市、蚌端口市
207 Ⅳ—63 柳琴戏 山东省枣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戏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
209 Ⅳ—65 采茶戏 江西省赣州市
(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210 Ⅳ—66 五音戏 山东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
212 Ⅳ—68 曲剧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戏 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
(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214 Ⅳ—70 秧歌戏 河北省隆尧县、定州市
(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县
秧歌戏、繁峙秧歌戏)
215 Ⅳ—71 道情戏 山西省右玉县、临县
(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县
情戏、蓝关戏、陇剧) 山东省莱州市
甘肃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县、青县
217 Ⅳ—73 二人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县
河北省康保县
218 Ⅳ—74 白字戏 广东省海丰县
219 Ⅳ—75 花朝戏 广东省紫金县
220 Ⅳ—76 彩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1 Ⅳ—77 灯戏 重庆市梁平县
(梁山灯戏、川北灯戏)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灯戏 贵州省思南县
(思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 云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东省临邑县
224 Ⅳ—80 藏戏 西藏自治区
(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日喀则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则仁布江嘎尔、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琼结卡卓扎
西宾顿、黄南藏戏)
225 Ⅳ—81 山南门巴戏 西藏自治区
226 Ⅳ—82 壮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7 Ⅳ—83 侗戏 贵州省黎平县
228 Ⅳ—84 布依戏 贵州省册亨县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30 Ⅳ—86 傣剧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231

㈣ 六安竹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是,基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宴锋氏。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晌散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㈤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83项) 类别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民间文学
(6项) 1 鞭打芦花车牛返 宿州市萧县 2 孔雀东南飞传说 安庆市潜山县、怀宁县 3 桐城歌 安庆市桐城市 4 六尺巷传说 安庆市桐城市 5 徽州民谣 黄山市 6 徽州楹联匾额 黄山市 民间音乐
(12项) 7 五河民歌 蚌端口市五河县 8 皖西大别山民歌 六安市 9 寿州锣鼓 六安市寿县 10 金寨古碑丝弦锣鼓 六安市金寨县 11 繁昌民歌 芜湖市繁昌县 12 铜陵牛歌 铜陵市铜陵县 13 贵池民歌 池州市贵池区 14 石台唱曲 池州市石台县 15 九华山佛教音乐 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16 潜山弹腔 安庆市潜山县 17 徽州民歌 黄山市 18 齐云山道教音乐 黄山市休宁县 民间舞蹈
(10项) 19 卫调花鼓 蚌端口市龙子湖区 20 临北狮子舞 蚌端口市五河县 21 火老虎 淮南市凤台县 22 秧歌灯 滁州市来安县 23 肘歌抬歌 六安市寿县、阜阳市临泉县 24 十兽灯 芜湖市南陵县 25 竹马灯 铜陵市铜陵县 26 东至花灯 池州市东至县 27 黎阳仗鼓 黄山市屯溪区 28 祁门傩舞 黄山市祁门县 传统戏剧
(12项) 29 淮北花鼓戏 宿州市埇桥区、淮北市 30 亳州二夹弦 亳州市谯城区 31 坠子戏 宿州市 32 嗨子戏 阜阳市阜南县 33 推剧 淮南市凤台县、阜阳市颍上县 34 洪山戏 滁州市来安县 35 含弓戏 巢湖市含山县 36 梨簧戏 芜湖市 37 南陵目连戏 芜湖市南陵县 38 皖南花鼓戏 宣城市 39 石台目连戏 池州市石台县 40 文南词 安庆市宿松县、池州市东至县 曲艺
(5项) 41 门歌 合肥市包河区 42 淮北大鼓 淮北市濉溪县 43 清音 阜阳市太和县 44 渔鼓 阜阳市界首市 45 锣鼓书 六安市金安区 杂技与竞技
(2项) 46 华佗五禽戏 亳州市 47 民间杂技马戏 阜阳市临泉县、宿州市埇桥区 民间美术
(9项) 48 火笔画 合肥市 49 灵璧钟馗画 宿州市灵璧县 50 萧县农民画 宿州市萧县 51 民间剪纸 阜阳市 52 凤画 滁州市凤阳县 53 青阳农民画 池州市青阳县 54 望江挑花 安庆市望江县 55 徽派版画 黄山市歙县 56 徽州篆刻 黄山市黟县 传统
手工技艺
(15项) 57 宿州乐石砚制作技艺 宿州市 58 紫金砚制作技艺 淮南市、六安市寿县 59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六安市寿县、淮南市 60 舒席制作技艺 六安市舒城县 61 太平府铜壶技艺 马鞍山市当涂县 62 传统加工纸制作技艺 巢湖市 63 无为剔墨纱灯技艺 巢湖市无为县 64 徽墨制作技艺 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歙县、屯溪区 65 石台油坊榨制技艺 池州市石台县 66 桑皮纸制作技艺 安庆市潜山县、岳西毕塌县 67 徽州漆器制作技艺 黄山市屯溪区 68 徽州建筑技艺 黄山市 69 徽派盆景技艺 黄山市歙县 70 祁门红茶制作技艺 黄山市祁门县 71 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屯溪绿茶、松萝茶、六安瓜片、霍山黄芽) 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市黄山区、黄山市屯溪区、黄山市休宁县、六安市、六安市霍山县 传统医药
(1项) 72 新安医学 黄山市 民俗
(11项) 73 洋蛇灯 合肥市肥东县 74 涂山禹王氏嫌庙会 蚌端口市怀远县 75 界首苗湖书会 阜阳市界首市 76 走太平 滁州市全椒县 77 霸王祠三月三庙会 巢湖市和县 78 九华山庙会 池州市九歼数手华山风景区 79 跳五猖 宣城市郎溪县 80 徽菜 宣城市绩溪县、黄山市 81 程大位珠算法 黄山市 82 徽州祠祭 黄山市祁门县、黟县 83 轩辕车会 黄山市黄山区

㈥ 合肥六安在哪里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六安不是合肥的,是一个城市
六安(Lù ān)市位于安徽省西部,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六安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三角腹地,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员城市,安徽省会经济圈合肥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荣膺有“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
中文名称:六安(ㄌㄨˋ ㄢ)外文名称:Lu'an别名:皋城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华东下辖地区:困尺金安区等2区5县政府驻地: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长安南路电话区号:0564邮政区码:237000地理位置:安徽省西部,江淮之间面积:17976平方公里人口:704.8万人(2010) 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庐州小片气候条件: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着名景点:天堂寨,万佛湖,寿县古城,大别山庄,楚文化博物馆和八公山等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火车站:六安站、金寨站、舒城站等车牌代码:皖N市树、市花:广玉兰,杜鹃名优特产:六安瓜片,霍山石斛,剐水中心位置:116°30′37″E 31°44′40″N高等院校:皖西学院、安徽国防科技学院

1999年 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原县级六安市分设为金安区、裕安区。
2000年 3月,省辖六安市成立。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地理
六安地处大别山区北麓,地势西南高峻,东北低平,呈梯形分布,形成山前配地、丘陵、平原三大自然区域。全市界于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40’之间,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转换的过渡带,季风显着,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全年日照1876-2003.5小时,各县区年总降水量1008.5-1545.7毫米,平均气温16.7-17.9℃,梅雨季节一般在6-7月间。在特定地域和气候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境内物产富集,矿产众多,可谓“大别山藏珍蕴宝,淠史杭泻玉流金”。

© 2013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六安市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环境

皋城丽影2(17张)
青山绿水,六安生态环境优越,荣膺“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等称号。霍山、金寨、舒城三县先后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其中霍山为中西部地区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境内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总数位居全省第一,其中霍山县还是目前全国唯一拥有4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的县。
编辑本段资源
矿产
六安在地质构造上属秦岭造山带东段武当——桐柏——大别山成矿带,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也是成矿条件较好的区域。矿产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品种多。已发现矿藏40多种,探明储量30多种,石油、天然气也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目前开采利用的有金、银、铅、锌、钼、橄榄岩、明矾石、花岗岩、大理石、石英石、瓷石、膨润土、钾长石、石灰岩、磁铁矿砂、各类建筑砂石、矿

皋城丽影(20张)
泉水、温泉水等20多种。
金寨钼矿:安徽省金寨县境内探明一巨型钼矿床,其钼储量约有220万吨以上,达到世界第二,潜在经济价值超6000亿元人民币。经过普查、详查,目前金寨沙坪沟钼矿已控制矿体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900米,单孔最大见矿厚度945米,全矿床共估算332+333类矿石量12.75亿吨、钼金属量超过200万吨,而该矿体的东西两端还未估算资源量,根据现有的勘查控制程度估算,最终可提交钼金属量220万吨以上。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常印佛院士认为,沙坪沟钼矿床具有规模大、品位富、矿体集中、经济价值高四个显着特点,其潜在经济价值超6000亿元。
霍邱铁矿:国内罕见的大型鞍山式铁矿,矿区地处淮河平原,由周集、张庄、周油坊、李楼、草楼,吴集,范桥,众兴集等9个矿床组成,已探明储量16.5亿吨,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五。
霍山金矿:已探明有霍山东溪、隆兴、南关岭金矿。东溪金矿矿体 10余个,金银储量均较可观,已开采利用。
金寨铅锌矿:主要分布于慧尺指金寨县鲜花岭,已探明中型矿床8处,其中汞洞冲、银山畈、银水寺等处已开采。
建筑砂石:全市建筑砂石资源极为丰富,质量上乘,年开采量350万吨以上,是合肥、芜湖、南京、上海等地建筑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水泥灰岩:主要分布在霍邱四平山、寿县里洞山等地,共探明6000多万吨。现两处各建水泥厂一座,年开采矿石129万吨。
地下热水和矿泉水:境内地热出露点已发现19处,主要分布在霍山、舒城境内。霍山陡沙河热泉有11个出露点,组成1500米的南北两个泉群。舒城西汤池温泉有8个出露点,目前已开发利用。矿泉水在舒城、霍山、金寨、寿县等境内分布,舒城柳抱泉、寿县珍珠泉和玛瑙泉、霍邱八卦泉以及霍山上土市等处的天然矿泉水,水质优异,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土地
全市土地分为江淮丘陵、江淮岗地、大别山北坡山地和平原圩畈四大单元。其中,丘陵占16.5%,岗地占22.4%,中山占9.5%,低山占13.7%,平原圩畈占34.9%,另有3%的大水面。西南部山峦起伏,平均海拔400米以上,其中1000米以上的高峰240多座,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位于霍山西南部,海拔1774米;中部为丘陵、岗地,海拔一般在30—200米之间;东部和北部为沿淮平原和杭丰圩畈区,是全市优质粮、油、棉的主要产区。江淮分水岭使境内形成了淮河、长江两大水系,淮河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83%,长江流域面积占17%。全市现有耕地660万亩,山场1100万亩,水面351万亩(其中可养水面95.5万亩),土地利用结构是“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土壤类型有黄棕壤土、水稻土、潮土、砂姜黑土、山地草甸土等,其中水稻土占36%。
水利
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9.9亿立方米,具有南多北少、年际变化较大、时

大别山玉带明珠(14张)
空分布不均等特点,全省水资源有60%以上集中在大别山区。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汛期5—9月份,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的70—80%。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的淮河干流,从霍邱县临水镇入境,于寿县郝家圩出境,流经六安市长达125公里,约占淮河总长度的12.5%。境内有淠河、史河、杭端口河等7条主要河流。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大规模的治淮工程建设,先后建成了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龙河口、白莲崖六大水库。以六大水库为依托兴建的淠史杭沟通航灌综合利用工程,是我国最大的人工灌区,也是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一。灌区控制面积覆盖皖豫两省1.3万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实灌面积1100万亩,养育着1300多万人口。

淠史杭之响洪甸水库
以六大水库、三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以及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多万座塘堰组成的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纵横交错在岗峦起伏的江淮大地上,沟通淠河、史河、杭端口河三大水系,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昔日赤地千里的贫脊之地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被誉为新中国治水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植物
全市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皖中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地带。境内有维管植物186科、714属、1638种;裸子植物8科、18属、30种;被子植物150科、644属、1518种。粮食作物品种626个,经济作物品种67个,蔬菜品种70个,干鲜果品19种。粮、油、麻、栗、茶、茧、肉、禽、水产等农副产品产量居安徽省第一,素有江淮粮仓、白鹅王国、茶药宝库、丝绸之府、水电之乡的美誉。现有茶园37万亩,年产干茶7000多吨,形成了六安瓜片、霍山黄芽、金寨翠眉、舒城兰花、华山银毫等知名品牌;板栗种植面积100 万亩,年产量近4万吨,居全省首位;桑园面积17万亩,年产茧6000吨左右,初步形成了桑茧丝绸系列化开发的格局;六安是全国主要麻产区之一,主要种类有六安大麻、霍邱红麻、舒城黄麻、金寨苎麻,其中大麻是着名的土特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境内树种资源起源较早、区系复杂、种类繁多,乔灌木树种28 目、73科、225属、858种,80%分布在西南中低山区,经济价值较高的乔灌木树种250种左右,属国家一类保护树种有香果树,三类保护树种有楠木、花榈木、红椿。
全市现有林业用地93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808万亩,森林覆盖率36.2%,活立木总蓄积量1603万立方米。野生植物资源分布广、藏量丰、经济价值高。芒及五节芒系纤维植物,是造纸的重要原料,年产量达15—20万吨,目前利用量不足10%。橡子年产量150吨左右,含淀粉多在50% 以上,可用作工业淀粉。野生香料植物有桂花、兰草、蔷薇、香附子、蒿本、白芷、独活等。野生猕猴桃、野山楂等野果,年产量均在3000吨左右。蕨菜、薇菜、荠菜、马齿苋菜等野菜,已成为大宗出口产品。药用植物共203科、1360种,其中石斛、皖贝母、断血流、茯苓、天麻、灵芝、银杏、西洋参开发已具有一定的规模。
动物
境内动物区系具有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特点,在安徽动物区划中跨大别山和江淮丘陵两区。有水陆栖生脊椎动物500多种,其中兽类62种、鸟类310种、鱼类92种、爬行类34种、两栖类23种。畜禽30多种,地方优良品种有皖西白鹅、霍固麻黄鸡、大别山黄牛、寿霍黑猪等。皖西白鹅具有早期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耐粗食、耗料少等特点,其羽绒朵大纯白,品质优良,享有“世界羽绒之最”的美称,目前年饲养量达1900万只,占全国饲养量的二十分之一,相当于世界养鹅王国匈牙利全国的饲养量,六安是全国最大的羽绒集散地。水生动物名贵品种有大鲵、龟、鳖、沣虾、瓦虾、银鱼等。药用动物144种,名贵动物类药材有麝香、灵猫香、全虫等。野生动物中,有毛皮兽动物20种、羽绒动物10种、肉用动物25种、农林有益动物130种、观赏动物25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动物有大鲵、原麝、小灵猫、金钱豹、白鹭、白冠长尾雉、白颈长尾雉等。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六安(Lù ān)市人民政府驻六安市金安区长安南路,辖2区5县3经济区。
市辖区
【金安区】市区东,面积1657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佛子岭路,邮政编码237005。
【裕安区】市区西,面积1926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龙河西路,邮政编码237010。

【寿县】位于六安市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面积2986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寿春镇,邮政编码232200。
【霍邱县】位于六安市西北,新兴钢城。面积3493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政编码237400。
【金寨县】位于六安市西南,革命老区和将军县。面积3814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梅山镇,邮政编码237300。
【霍山县】位于六安市以南,国家级生态县、工业强县。面积2043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衡山镇,邮政编码237200。
【舒城县】位于六安市东南,鱼米之乡、旅游胜地。面积2100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政编码231300。
其它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市区东郊,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24.8平方公里,区管委驻金安区经三路,邮政编码237014。
【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位于市区东部,面积113平方公里,区管委驻六安市城东,邮政编码237000。
【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位于六安市西,安徽西大门。面积320平方公里,区管委驻叶集区叶集镇,邮政编码237431。
编辑本段交通
概况
六安市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的江淮平原,地跨江淮分水岭,交通区位优

交通区位图
势明显,是沿海、中原和西部地区梯度发展的过渡带和东西部经济交流的转接点,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联系沿海、发展中原的功能和特征。是安徽东进西出的桥头堡,是合肥经济圈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
公路
高速公路有国家规划的“7918”中的G35济南-广州高速公路,G40上海-西安高速公路,G42上海-成都高速公路,以及合肥-淮南-阜阳高速公路和合肥-安庆高速公路均经过我市。另外境内有G312、G206、G105三条国道,全市现有公路16557公里(国道314公里,省道743公里,县道3493公里,乡道5207公里,村道6800公里),公路密度为92.1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客运开通跨省班线149条,跨市班线504条,跨县班线316条。
铁路
已建成的有上海-武汉-成都高速铁路,西安-南京、合肥-九江铁路,建设中和即将建设的铁路有六安-阜阳、西安-南京铁路复线等。规划中还有六安-安庆-景德镇的铁路、六安-庐江-铜陵铁路等。

六安站
2005年,又一条贯穿我国东西的铁路主干线——宁西铁路的通车将六安与长三角地区、西北地区紧密相连,开辟了一条从长三角地区通往西北地区的捷径。2009年,贯穿六安全境的合武高速铁路通车,更加缩短了六安与合肥、南京、上海、武汉这些大城市的时空距离,目前动车组列车从六安到合肥需36分钟,到南京、武汉仅需1个半小时,到上海也仅需3个小时。合武铁路客运专线与合宁铁路客运专线相联结,构成了长三角地区通往中南区域的最短路径。
航空
4E级枢纽干线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新桥机场
(位于合肥市肥西县高刘镇和六安市寿县刘岗镇交界处,距六安市区仅40公里)使六安的交通将更为便捷,为六安加强与国内外大城市的联系,加快融入合肥都市圈,加速建成合六巢城市群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目前市区距合肥骆岗国际机场70余公里。
水运
皖西境内有7条较大河流,水运通航里程1029公里,常年可通航50—100吨级轮驳船。周集港是安徽省重要港口,是皖西地区综合运输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六安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临河产业布局、矿产资源及水上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托,是以金属矿石、矿建材料等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兼有旅游客运的综合性港口,具有装卸仓储、运输组织、旅游服务等主要功能,逐步拓展港口现代物流。
编辑本段旅游
皖西山川锦绣,人文荟萃,

皋城双塔之北门塔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以其山水兼得、名胜众多而跻身于安徽旅游大市行列,是为全省六大旅游区之一。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奇松怪石,珍禽异兽,尽显造化之神韵;水天一色,碧波万顷,尽享自然之美妙。有称“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的天堂寨,有保存着全国唯一完整、宏伟壮观的宋代古城墙—寿县古城墙,以及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古墓群、古战场,文化积淀深厚,给人以智慧,催人以遐想。还有多处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革命纪念地,真实地记载着革命战争以来,皖西地区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主要旅游线路:

青山绿水红土地(21张)
西北线古文化揽胜旅游:寿县古城、寿春楚文化博物馆(4A)、八公山、淮南王墓、廉颇墓、珍珠泉、孙公祠、临淮岗(4A)、安丰塘、水门塔公园、李家圩地主庄园。
西南线山水观光旅游:天堂寨风景区(5A)、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大别山主峰景区(4A)、铜锣寨、佛子岭水库、小南岳、龙津溪地、燕子河大峡谷(4A)、胡氏祠、梅山水库、金寨红军广场、大王庙。
东南线休闲娱乐旅游:万佛湖、万佛山、万佛温泉、周瑜城、七门堰、启德文化院。
六安近郊旅游:金领欢乐世界、中华皋陶文化园、皖西博物馆、淠河水利风景区、皋城双塔、皖西烈士陵园、六安西古城遗址、皖西大裂谷、昭庆寺(3A)、大别山石窟、洞天湖、洪山寨旅游区、独山苏维埃城、大华山、洞天湖、东石笋(4A)、横排头、九公寨、红石谷、龙井沟。
大别山主峰景区[1]
大别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三省交界处,横跨鄂豫晥三省,呈东
大别山主峰景区(20张)
南往西北走向,长270千米,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大别山主峰是白马尖,海拔1777米,于2010年建成的以白马尖为核心景点的大别山主峰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和国家地质公园,也是整个大别山区的核心旅游景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的最南端。
编辑本段文化艺术
民俗文化
六安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从这里播向华夏,传向世界,“成长于江汉,扎根于江淮”的楚文化在这里高度成熟,是吴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从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这里一直是道家、农家和儒家学派研究和教育活跃的地区。南宋时发明的“突火枪”,是管状兵器的始祖。明末喻本元、喻本亨兄弟的《元亨疗马集》,被后世称为兽医学的“本草纲目”伴随着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而产生的红军文化热情高亢,形式活泼,独树一帜。皖西文化艺术门类丰富,民歌、民舞、曲艺、剪纸、灯会和民间剧目种类繁多,折射出江淮地区和大别山区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
土特产
六安瓜片(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洞藏酒[2-4](大别山临水酒洞藏基地)寿县廷龙瓜子、寿县大救驾、徐集花生糖、苗家三色饭、烫面油糕、恋爱豆腐、迷宗大包、叶集羊肉等。
皋陶文化
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司法的鼻祖。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孔子尊为“上古四圣”。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从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到楚穆王灭六,皋陶后裔在“六”这个地方立国长达约1500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立国时间最长的方国之一。唐玄宗李隆基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古圣皋陶
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定“五礼”,即“吉、凶、宾、军、嘉”。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创“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立“九德”,即“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亲“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联盟的权威没有可靠力量作后盾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亲“九族”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
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正处于文明时代的门槛。皋陶对联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那时,部落林立,号称“万国”,信仰、习俗不一。他倡导并施行的“五教”、“五礼”、“五刑”、“九德”、“九族”,对于加强部落、部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融合,促进国家的产生,都发挥了显着的作用。

法兽獬豸(xiè zhì)
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纪念皋陶,后人修建了皋陶墓和皋陶祠。皋陶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六安城东,顶有黄栗树一株,形若伞盖,前有石碑一方,上有清安徽布政使吴坤修书“古皋陶墓”。唐代诗人皮日休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等曾为皋陶墓赋诗、撰文。皋陶祠位于墓北35米,系清干隆年间修建,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光绪年间重建。为了进一步弘扬皋陶文化,开发旅游资源,目前正在兴建中华皋陶文化园。
寿春楚文化
我国先秦时期的楚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是古代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楚文化是古中原文化与楚蛮(今江汉一带)区域性土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内容丰富多彩,基本要素是:青铜冶铸工艺、纺织和刺绣工艺、老庄哲学、屈原诗歌和庄子散文、美术音乐舞蹈等。
寿春楚文化是淮夷文化与楚文化互相影响、渗透、融合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古文化。其繁荣鼎盛时期,是公元前241年至公元前223年,历时19年。这时寿春是楚国最后一个都城,是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段时期,楚王室经历国势衰败及其“逃跑主义”的动荡过程,贵族随同动迁所携物品一次比一次贵重、精细,最终形成一种聚积。从目前考古情况来看,寿县是一座楚文化的“地下博物馆”,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有楚大鼎、鄂君启金节、郢爰等。楚文化以其底蕴深厚、遗存丰富、特色鲜明而名闻遐迩,影响后世。
汉文化
六安是吴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西汉六安国体现了西汉诸侯王国家形态已发展到较高和完美的程度。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出土文物与墓葬形式规格,对研究吴楚文化融合发展、西汉历史与古代的墓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六安王陵位于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村。双墩村,因南北向并列的两座突出地面的“土墩”而得名。2006年初,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武(汉)高速铁路的建设,安徽省考古所受省文物局的委托,例行考古勘探,发现沉睡千年的“双墩”其实是并列的两座西汉时期大墓。
虽然这座汉墓在唐代就曾被盗掘,但墓室周围仍清理出大量遗物。完美精湛的“黄肠题凑”王室墓制构造,出土的部分漆木器残片、玉器、金银箔、玛瑙及22件青铜器、300余件木俑、木车、木马等,仍让我们感受了2000多年前汉家王朝的辉煌和荣耀,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西汉中晚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状况,对研究中国西汉时代工艺美术、葬俗、葬制、服饰、雕塑、制玉、冶炼工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双墩一号汉墓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此。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还为我们揭开了汉代六安国王陵的神秘面纱。
《史记》和《汉书》记载: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汉武帝设六安国,封胶东康王刘寄的小儿子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而来。刘庆和他的继承者镇守的六安国,从此国泰民安130余年。但史书记载的六安国是什么样子,王陵和都城在何处,一直是千古之谜。现在六安双墩一号汉墓部分出土的文物上有了六安国或六安王有关文字。考古专家根据该地地望、规制、出土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综合分析,初步推断墓主就是第一代六安王刘庆。
双墩一带大大小小20余个墩子,即为西汉六安王建置的国王陵墓区。它们和北面位于开发区内的东古城也就是六安国王都所在地遥相呼应。据专家初步勘探,在六安双墩一号、二号汉墓四周,还有3对封土巨大、左右并列的连体双墩,大致可以判断是其他3任国王和王后的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汉时期、中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诸侯王王室墓葬群,核心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左右。六安国王陵保留下来的文物与蕴涵的信息是我国罕见的珍贵文化遗产。
地方文艺
六安的地方文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门类齐全,艺术风格多样。
戏剧:庐剧是六安主要剧种,皖西庐剧主要是西路庐剧,又称“上庐”,唱腔高亢、奔放,保留了较多的小噪子唱法,接近山歌韵味。1953年,专区建立场团合一的“六安地方戏实验剧场”(后改称皖西庐剧团)。随后,庐剧艺术之花在皖西大地竞相绽放。大型庐剧现代戏《妈妈》、《程红梅》晋京演出获得成功。
民歌:六安民歌多以山歌、茶歌、灯歌、秧歌、劳动号子为主,同时还流行许多轻松愉快、曲调优美的民间小调。革命战争年代,六安人民创作了一大批红军歌曲和革命民歌,如《红军到金寨》。在传统民歌基础上创作的《月亮走,我也走》等歌曲风靡全国。
舞蹈:六安民间舞蹈分布广、种类多、服装鲜艳、舞姿优美。民间舞蹈《十把小扇》、《鵅鸫理窝》于1957年初被选调参加在京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被拍摄成专题资料片,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珍藏。寿县的肘阁、抬阁历史悠久,是古代社火活动的一种舞蹈形式,由成年人以铁架、铁杆或抬着阁楼、亭榭,托着小演员,展现不同戏剧人物或民间故事人物造型,具有惊险、奇趣的特点。
曲艺:六安民间曲艺独具特色,有“锣鼓书”、“四弦书”、“花鼓”、“大鼓书”、“淮词”、“寿州锣鼓”等。锣鼓书唯六安独有,早期的锣鼓书伴奏仅一锣一鼓,后来逐渐加入民族管弦乐器,传统曲目有《休丁香》、《杜十娘》等。寿州锣鼓表现力十分丰富,它既有我国南方锣鼓特别是江浙一带“十翻锣鼓”的舒缓、柔和,又有北方中原地区“威风锣鼓”的高亢、激昂。
剪纸:六安民间剪纸的特点是线条圆润、流畅、舒展,艺术夸张得体,人物形态丰满,栩栩如生。新型剪纸在传统艺术手法上融入刀刻、手撕新工艺,创作内容、形式都有很大发展,艺术作品清新别致,布局奇特,尤以手撕纸令人叫绝。其极具地方特色的翁墩剪纸入围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作品。
灯会:六安民间灯会广为流行,每逢春节、元宵节或重大喜庆日,群众都有闹花灯、唱灯歌的习俗。每逢灯会,家家户户红灯高挂,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折字歌、五花彩、对花谜、犟驴歌”六安灯歌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编辑本段经济
2012年,六安市全年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经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1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

㈦ 六安有哪些自然文化遗产

地方文艺
六安的地方文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门类齐全,艺术风格多样。
戏剧:庐剧是六安主要剧种,皖西庐剧主要是西路庐剧,又称“上庐”,唱腔高亢、奔放,保留了较多的小噪子唱法,接近山歌韵味。1953年,专区建立场团合一的“六安地方戏实验剧场”(后改称皖西庐剧团)。随后,庐剧艺术之花在皖西大地竞相绽放。大型庐剧现代戏《妈妈》、《程红梅》晋京演出获得成功。

民歌:六安民歌多以山歌、茶歌、灯歌、秧歌、劳动号子为主,同时还流行许多轻松愉快、曲调优美的民间小调。革命战争年代,六安人民创作了一大批红军歌曲和革命民歌,如《红军到金寨》。在传统民歌基础上创作的《月亮走,我也走》等歌曲风靡全国。

舞蹈:六安民间舞蹈分布广、种类多、服装鲜艳、舞姿优美。民间舞蹈《十把小扇》、《鵅鸫理窝》于1957年初被选调参加在京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并被拍摄成专题资料片,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珍藏。寿县的肘阁、抬阁历史悠久,是古代社火活动的一种舞蹈形式,由成年人以铁架、铁杆或抬着阁楼、亭榭,托着小演员,展现不同戏剧人物或民间故事人物造型,具有惊险、奇趣的特点。

曲艺:六安民间曲艺独具特色,有“锣鼓书”、“四弦书”、“花鼓”、“大鼓书”、“淮词”、“寿州锣鼓”等。锣鼓书唯六安独有,早期的锣鼓书伴奏仅一锣一鼓,后来逐渐加入民族管弦乐器,传统曲目有《休丁香》、《杜十娘》等。寿州锣鼓表现力十分丰富,它既有我国南方锣鼓特别是江浙一带“十翻锣鼓”的舒缓、柔和,又有北方中原地区“威风锣鼓”的高亢、激昂。

剪纸:六安民间剪纸的特点是线条圆润、流畅、舒渗雀展,艺术夸张得体,人物形态丰满,栩栩如生。新型剪纸在传统艺术手法上融入刀刻、手撕新工艺,创作内容、形式都有很大发展,艺术作品清新别致,布局奇特,尤以手撕纸令人叫绝。其极具地方特色的翁墩剪纸入围2010上海世博会参展作品。

灯会:六安民间灯会广为流行,每逢春节、元宵节或重大喜庆日,群众都有闹花灯、唱灯歌的习俗。每逢灯会,家家户户红灯高挂,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折字歌、五花彩、对花谜、犟驴歌”六安灯歌为省级非凳顷遗保护项目。

民俗文化六安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皖西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从这里播向华夏,传向世界,“成长于江汉,扎根于江淮”的楚文化在这里高度成熟,是吴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从春秋枣喊陆战国到西汉中期,这里一直是道家、农家和儒家学派研究和教育活跃的地区。南宋时发明的“突火枪”,是管状兵器的始祖。明末喻本元、喻本亨兄弟的《元亨疗马集》,被后世称为兽医学的“本草纲目”伴随着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而产生的红军文化热情高亢,形式活泼,独树一帜。皖西文化艺术门类丰富,民歌、民舞、曲艺、剪纸、灯会和民间剧目种类繁多,折射出江淮地区和大别山区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
皋陶文化皋陶是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生于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司法的鼻祖。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皋陶与尧、舜、禹齐名,被孔子尊为“上古四圣”。禹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而举他为继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继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带封给其后裔。从禹“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到楚穆王灭六,皋陶后裔在“六”这个地方立国长达约1500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立国时间最长的方国之一。唐玄宗李隆基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

古圣皋陶
皋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兴“五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定“五礼”,即“吉、凶、宾、军、嘉”。吉礼即祭祀之礼,凶礼乃丧礼,宾礼系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以及与联盟之外的友好部落之间的聘享之礼,军礼为组织氏族、约束大众成军之礼,嘉礼为“饮食、男女”之礼。创“五刑”,即“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甲兵,即对外来侵犯和内部叛乱的讨伐;斧钺,系军内之刑,属军法;刀锯,系死刑和重肉刑;钻笮,是轻肉刑;鞭扑,是对轻罪所施薄刑。皋陶在习惯法的基础上整合为“五刑”,无疑是一大进步,创我国刑法之始。立“九德”,即“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皋陶制订的“九德”,内涵包括人的秉赋、气质、品德、才干等许多方面,是目前所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考察、选拔公职人员的标准。亲“九族”,即部落联盟核心的亲属部落。部落联盟是一个松散组织,联盟的权威没有可靠力量作后盾是维持不下去的,所以亲“九族”亦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一项重要的政治策略。

皋陶生活的年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最后阶段,正处于文明时代的门槛。皋陶对联盟制度和文化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那时,部落林立,号称“万国”,信仰、习俗不一。他倡导并施行的“五教”、“五礼”、“五刑”、“九德”、“九族”,对于加强部落、部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和融合,促进国家的产生,都发挥了显着的作用。

法兽獬豸(xiè zhì)
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纪念皋陶,后人修建了皋陶墓和皋陶祠。皋陶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六安城东,顶有黄栗树一株,形若伞盖,前有石碑一方,上有清安徽布政使吴坤修书“古皋陶墓”。唐代诗人皮日休和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等曾为皋陶墓赋诗、撰文。皋陶祠位于墓北35米,系清干隆年间修建,咸丰年间毁于大火,光绪年间重建。为了进一步弘扬皋陶文化,开发旅游资源,目前正在兴建中华皋陶文化园。

寿春楚文化我国先秦时期的楚文化光辉灿烂、博大精深,是古代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楚文化是古中原文化与楚蛮(今江汉一带)区域性土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内容丰富多彩,基本要素是:青铜冶铸工艺、纺织和刺绣工艺、老庄哲学、屈原诗歌和庄子散文、美术音乐舞蹈等。

寿春楚文化是淮夷文化与楚文化互相影响、渗透、融合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古文化。其繁荣鼎盛时期,是公元前241年至公元前223年,历时19年。这时寿春是楚国最后一个都城,是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这段时期,楚王室经历国势衰败及其“逃跑主义”的动荡过程,贵族随同动迁所携物品一次比一次贵重、精细,最终形成一种聚积。从目前考古情况来看,寿县是一座楚文化的“地下博物馆”,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有楚大鼎、鄂君启金节、郢爰等。楚文化以其底蕴深厚、遗存丰富、特色鲜明而名闻遐迩,影响后世。
六安汉文化六安是吴楚文化和北方文化的交汇地,是安徽汉文化的集中地。西汉六安国体现了西汉诸侯王国家形态已发展到较高和完美的程度。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出土文物与墓葬形式规格,对研究吴楚文化融合发展、西汉历史与古代的墓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六安王陵位于金安区三十铺镇双墩村。双墩村,因南北向并列的两座突出地面的“土墩”而得名。2006年初,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武(汉)高速铁路的建设,安徽省考古所受省文物局的委托,例行考古勘探,发现沉睡千年的“双墩”其实是并列的两座西汉时期大墓。

虽然这座汉墓在唐代就曾被盗掘,但墓室周围仍清理出大量遗物。完美精湛的“黄肠题凑”王室墓制构造,出土的部分漆木器残片、玉器、金银箔、玛瑙及22件青铜器、300余件木俑、木车、木马等,仍让我们感受了2000多年前汉家王朝的辉煌和荣耀,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西汉中晚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状况,对研究中国西汉时代工艺美术、葬俗、葬制、服饰、雕塑、制玉、冶炼工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双墩一号汉墓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此。六安双墩一号汉墓的发掘,还为我们揭开了汉代六安国王陵的神秘面纱。

《史记》和《汉书》记载: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汉武帝设六安国,封胶东康王刘寄的小儿子刘庆为六安王,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而来。刘庆和他的继承者镇守的六安国,从此国泰民安130余年。但史书记载的六安国是什么样子,王陵和都城在何处,一直是千古之谜。现在六安双墩一号汉墓部分出土的文物上有了六安国或六安王有关文字。考古专家根据该地地望、规制、出土文物和相关文献记载综合分析,初步推断墓主就是第一代六安王刘庆。

双墩一带大大小小20余个墩子,即为西汉六安王建置的国王陵墓区。它们和北面位于开发区内的东古城也就是六安国王都所在地遥相呼应。据专家初步勘探,在六安双墩一号、二号汉墓四周,还有3对封土巨大、左右并列的连体双墩,大致可以判断是其他3任国王和王后的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汉时期、中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诸侯王王室墓葬群,核心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左右。六安国王陵保留下来的文物与蕴涵的信息是我国罕见的珍贵文化遗产。
红军文化皖西是全国着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0年,以辛亥革命老战士朱蕴山为代表的六安进步知识分子,就组织了“中国革命小组”,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反帝反封建活动。1923年,寿县小甸集成立中国共产党特别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是安徽建立最早的党组织。1929年,相继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诞生了红十一军三十二、三十三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皖西是红军的摇篮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3月,徐向前在这里指挥了历时48个日日夜夜的苏家端口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取得了鄂豫皖苏区空前的大胜利。抗战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为安徽省首府,国共两党的重要机构设驻于此。1938年2月,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在六安成立,董必武曾在这里指导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成为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大转折。

大别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里,六安人民为民族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有30万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同时也炼就了一大批英雄杰出人物。仅在幸存的人民解放军指挥员中,就走出了108位功勋卓着的开国将军,并拥有金寨(59名)、裕安(32名)两个将军县和“一镇17将”的独山镇。

皖西苏区的红军文化,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生动地展现了如火如荼的革命生活,教育、宣传广大红军官兵和苏区人民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皖西苏区红军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有歌谣、戏剧、绘画等。《皖西苏区文化史》中记载的歌谣有300多首,包含了皖西苏区军民斗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旧社会的苦》、《反国民党歌》、《送郎当红军》、《党是我的亲爹娘》、《红军都是英雄汉》等。皖西苏区的戏剧,都是围绕革命斗争中心任务新编的,演出形式活泼多样,或以话剧,或以地方戏,或以活报剧,或载歌载舞,不受剧种限制,都为时装剧,设备简单。皖西苏区的绘画,多见于画报、报刊插图、大型宣传画、漫画、壁画、小型木牌画等。

㈧ 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计81项。其中新入选项目76项,扩展项目5项)
(按国虚孙务院文件格式排列)
新入选项目(76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或单位 备注 一、民间文学(11项) 1 Ⅰ—9 小孤山传说 安庆市宿松县 2 Ⅰ—10 管仲的传说 阜阳市颍上县 3 Ⅰ—11 包公故事 合肥市 4 Ⅰ—12 刘铭传故事 合肥市肥西县 5 Ⅰ—13 捻军歌谣 亳州市涡阳县 6 Ⅰ—14 伍子胥过昭关的传说 巢湖市含山县 7 Ⅰ—15 白牡丹的传说 巢湖市居巢区 8 Ⅰ—16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 六安市舒城县 9 Ⅰ—17 皇藏峪的传说 宿州市萧县 10 Ⅰ—18 垓下民间传说 蚌端口市固镇县 11 Ⅰ—19 安丰塘的传说 六安市寿县 二、传统音乐(4项) 1 Ⅱ—23 凉亭锣鼓 滁州市定远县 2 Ⅱ—24 灵璧菠林喇叭 宿州市灵璧县 3 Ⅱ—25 云梯畲族民歌 宣城市宁国市 4 Ⅱ—26 大小锣鼓 宣城市郎溪县 三、传统舞蹈(9项) 1 Ⅲ—28 莲湘舞 安庆市望江县 2 Ⅲ—29 二龙戏蛛 滁州市定远县 3 Ⅲ—30 流星赶月 滁州市明光市 4 Ⅲ—31 抛头狮 合肥市蜀山区 5 Ⅲ—32 采莲灯 淮南市潘集区 6 Ⅲ—33 藤牌对马 淮南市田家庵区 7 Ⅲ—34 手龙舞 宣城市绩溪县 8 Ⅲ—35 火马舞 宣城市绩溪县 9 Ⅲ—36 跳钟馗 黄山市徽州区 四、传统戏剧(2项) 1 Ⅳ—27 木偶戏 安庆市潜山县 2 Ⅳ—28 砀山四平调 宿州市砀山县 五、曲艺(4项) 1 Ⅴ—17 酉华唱经锣鼓 池州市青阳县 2 Ⅴ—18 四弦书 六安市霍山县 3 Ⅴ—19 寿州大鼓 六安市寿县 4 Ⅴ—20 淮词 六安市寿县衫戚 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6项) 1 Ⅵ—6 东乡武术 安庆市枞阳县 2 Ⅵ—7 永京拳 淮南市 3 Ⅵ—8 游龙舟、抬五帝、跳旗 宣城市绩溪县 4 Ⅵ—9 三阳打秋千 黄山市歙县 5 Ⅵ—10 湖阳打水浒 马鞍山市当涂县 6 Ⅵ—11 鲖城火叉、火鞭 阜阳市临泉县 七、传统美术(3项) 1 Ⅶ—22 砀山年画 宿州市砀山县 2 Ⅶ—23 灵璧或誉陵磬石雕刻 宿州市灵璧县 3 Ⅶ—24 黟县彩绘壁画 黄山市黟县 八、传统技艺(20项) 1 Ⅷ—41 顶雪贡糕制作技艺 安庆市怀宁县 2 Ⅷ—42 秋石制作技艺 安庆市桐城市 3 Ⅷ—43 大九华水磨玉骨绢扇制作技艺 池州市青阳县 4 Ⅷ—44 阜阳刺绣
(细阳刺绣、界首刺绣) 阜阳市太和县
阜阳市界首市 合并项 5 Ⅷ—45 颍州枕头馍制作技艺 阜阳市颍州区 6 Ⅷ—46 “公和堂”狮子头制作技艺 合肥市肥东县 7 Ⅷ—47 口子窖酒酿造技艺 淮北市 8 Ⅷ—48 寿州窑陶瓷制作技艺 淮南市八公山区、大通区 9 Ⅷ—49 泗县药物布鞋制作技艺 宿州市泗县 10 Ⅷ—50 中国传统失蜡法 铜陵市 11 Ⅷ—51 庐江小红头制作技艺 巢湖市庐江县 12 Ⅷ—52 一品玉带糕制作技艺 巢湖市居巢区 13 Ⅷ—53 古南丰徽派本坊小缸酿造技艺 宣城市郎溪县 14 Ⅷ—54 大王冲佛香制作技艺 芜湖市南陵县 15 Ⅷ—55 耿福兴传统小吃制作技艺 芜湖市镜湖区 16 Ⅷ—56 徽州毛笔制作技艺 黄山市屯溪区 17 Ⅷ—57 利源手工制麻技艺 黄山市黟县 18 Ⅷ—58 余香石笛制作技艺 黄山市黟县 19 Ⅷ—59 杜氏刻铜技艺 阜阳市 20 Ⅷ—60 石斛泡制技艺 六安市霍山县 九、传统医药(4项) 1 Ⅸ—4 武氏手诊手疗医术 阜阳市颍东区 2 Ⅸ—5 王氏接骨膏药 宿州市砀山县 3 Ⅸ—6 祁门胡氏骨伤科 黄山市祁门县 4 Ⅸ—7 石良道膏药 蚌端口市怀远县 十、民俗(13项) 1 Ⅹ—26 王圩灯会 安庆市桐城市 2 Ⅹ—27 畲族婚嫁习俗 宣城市宁国市 3 Ⅹ—28 祭社 宣城市绩溪县 4 Ⅹ—29 小马灯 宣城市郎溪县 5 Ⅹ—30 八社神灯 芜湖市芜湖县 6 Ⅹ—31 九连麒麟灯会 芜湖市繁昌县 7 Ⅹ—32 广济寺庙会 芜湖市镜湖区 8 Ⅹ—33 群龙朝神山 芜湖市繁昌县 9 Ⅹ—34 齐云山道场表演 黄山市休宁县 10 Ⅹ—35 五福神会 黄山市黄山区 11 Ⅹ—36 邀大岭 六安市金安区 12 Ⅹ—37 送春 芜湖市南陵县 13 Ⅹ—38 紫蓬山庙会 合肥市肥西县 四、传统戏剧(1项) 1 Ⅳ-15 泗州戏(拉魂腔) 亳州市利辛县 七、传统美术(2项) 2 Ⅶ-4 剪纸 (和县剪纸、皖南剪纸) 巢湖市和县
宣城市宣州区 3 Ⅶ-11 竹编(徽州竹编) 黄山市黄山区 八、传统技艺(2项) 4 Ⅷ-19 徽墨制作技艺
(古法油烟墨制作技艺) 宣城市旌德县 5 Ⅷ-15 绿茶制作技艺(岳西翠兰、舒城小兰花、涌溪火青) 安庆市岳西县
六安市舒城县
宣城市泾县

㈨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

国发〔2006〕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的精神和有关要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国务院

二○○六年五月二十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518项)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35 Ⅱ—4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36 Ⅱ—5 当涂民歌 安徽省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宁德市
39 Ⅱ—8 兴国山歌 江西省兴国县
40 Ⅱ—9 兴山民歌 湖北省兴山县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咸水歌 广东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亚市
45 Ⅱ—14 儋州调声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49 Ⅱ—18 紫阳民歌 陕西省紫阳县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宁夏回族山花儿)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乐都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斋俚曲 山东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55 Ⅱ—24 川江号子 重庆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号子 重庆市黔江区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庆市巴南区
58 Ⅱ—27 川北薅草锣鼓 四川省青川县
59 Ⅱ—28 侗族大歌 贵州省黎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61 Ⅱ—30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64 Ⅱ—33 澧水船工号子 湖南省澧县
65 Ⅱ—34 古琴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68 Ⅱ—37 唢呐艺术 河南省沁阳市
甘肃省庆阳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四川省茂县
70 Ⅱ—39 辽宁鼓乐 辽宁省、辽阳市
71 Ⅱ—40 江南丝竹 江苏省太仓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宫调 江苏省连云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锣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乐 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
76 Ⅱ—45 鲁西南鼓吹乐 山东省嘉祥县
77 Ⅱ—46 板头曲 河南省南阳市
78 Ⅱ—47 宜昌丝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79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广东音乐 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乐 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
82 Ⅱ—51 广东汉乐 广东省大埔县
83 Ⅱ—52 吹打(接龙吹打、金桥吹打) 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
84 Ⅱ—53 梁平癞子锣鼓 重庆市梁平县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乐 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
87 Ⅱ—56 晋南威风锣鼓 山西省临汾市
88 Ⅱ—57 绛州鼓乐 山西省新绛县
89 Ⅱ—58 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晋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乐 河北省固安县、涞水县、霸州市(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91 Ⅱ—60 铜鼓十二调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丰县
92 Ⅱ—61 西安鼓乐 陕西省
93 Ⅱ—6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陕西省蓝田县
94 Ⅱ—63 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回族自治区
95 Ⅱ—64 文水𨱃子 山西省文水县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五台县
98 Ⅱ—67 千山寺庙音乐 辽宁省鞍山市
99 Ⅱ—68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江苏省苏州市
100 Ⅱ—69 武当山宫观道乐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地区、麦盖提县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门头沟区
105 Ⅲ—2 秧歌(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歌、抚顺地秧歌) 河北省昌黎县
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
陕西省绥德县
辽宁省抚顺市
106 Ⅲ—3 井陉拉花 河北省井陉县
107 Ⅲ—4 龙舞(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坛彩龙) 重庆市
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
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
四川省泸县
108 Ⅲ—5 狮舞(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狮子、广东醒狮) 河北省徐水县
山西省襄汾县
浙江省临海市
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
109 Ⅲ—6 花鼓灯(蚌端口花鼓灯、凤台花鼓灯、颍上花鼓灯) 安徽省蚌端口市、凤台县、颍上县
110 Ⅲ—7 傩舞(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 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乐安县
111 Ⅲ—8 英歌(普宁英歌、潮阳英歌) 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
112 Ⅲ—9 高跷(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跷、苦水高高跷) 山西省稷山县
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
甘肃省永登县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县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陕西省安塞县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陕西省洛川县
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 甘肃省兰州市
119 Ⅲ—16 余杭滚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20 Ⅲ—17 土家族摆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22 Ⅲ—19 弦子舞(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巴塘县
123 Ⅲ—20 锅庄舞(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树卓舞)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热巴舞(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西藏自治区
125 Ⅲ—22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区
126 Ⅲ—23 苗族芦笙舞(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山珠) 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
127 Ⅲ—24 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乞粒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辽宁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 贵州省台江县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129 Ⅲ—26 铜鼓舞(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云南省瑞丽市
131 Ⅲ—28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亚市
136 Ⅲ—33 卡斯达温舞 四川省黑水县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沟县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云南省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139 Ⅲ—36 彝族葫芦笙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烟盒舞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诺大鼓舞 云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区
143 Ⅲ—40 土族于菟 青海省同仁县
144 Ⅲ—41 塔吉克斯坦族鹰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斯坦自治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92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45 Ⅳ—1 昆曲 中国艺术研究院
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园戏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戏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剧 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阳腔 江西省弋阳县
150 Ⅳ—6 青阳腔 安徽省青阳县
江西省湖口县
151 Ⅳ—7 高腔(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岳西高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阳县
安徽省岳西县
湖南省辰溪县、泸溪县、常德市
152 Ⅳ—8 新昌调腔 浙江省新昌县
153 Ⅳ—9 宁海平调 浙江省宁海县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戏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戏 福建省屏南县、政和县
156 Ⅳ—12 川剧 四川省
重庆市
157 Ⅳ—13 湘剧 湖南省衡阳市
158 Ⅳ—14 广昌孟戏 江西省广昌县
159 Ⅳ—15 正字戏 广东省陆丰市
160 Ⅳ—16 秦腔 陕西省
161 Ⅳ—17 汉调桄桄 陕西省汉中市
162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剧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内乡县
169 Ⅳ—25 怀梆 河南省沁阳市
170 Ⅳ—26 大平调 河南省濮阳县、滑县、延津县

171 Ⅳ—27 越调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剧 中国京剧院
北京市
天津市
辽宁省
山东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剧 安徽省、黄山市
江西省婺源县
174 Ⅳ—30 汉剧 湖北省武汉市
175 Ⅳ—31 汉调二簧 陕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宁梅林戏 福建省泰宁县
177 Ⅳ—33 闽西汉剧 福建省龙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戏 湖南省岳阳市
179 Ⅳ—35 荆河戏 湖南省澧县
180 Ⅳ—36 粤剧 广东省文化厅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2 Ⅳ—38 宜黄戏 江西省宜黄县
183 Ⅳ—39 乱弹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县
184 Ⅳ—40 石家庄丝弦 河北省石家庄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儿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灵丘罗罗腔 山西省灵丘县
187 Ⅳ—43 柳子戏 山东省
188 Ⅳ—44 大弦戏 河南省滑县、濮阳县
189 Ⅳ—45 闽剧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寿宁北路戏 福建省寿宁县
191 Ⅳ—47 西秦戏 广东省海丰县
192 Ⅳ—48 高甲戏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93 Ⅳ—49 碗碗腔(孝义碗碗腔) 山西省孝义市
194 Ⅳ—50 四平调 河南省商丘市、濮阳市
195 Ⅳ—51 评剧 天津市宝坻区
河北省滦南县
辽宁省沈阳市
196 Ⅳ—52 武安平调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剧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沪剧 上海市
199 Ⅳ—55 苏剧 江苏省苏州市
200 Ⅳ—56 扬剧 江苏省扬州市
201 Ⅳ—57 庐剧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剧 湖北省
203 Ⅳ—59 荆州花鼓戏 湖北省潜江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徽省安庆市
湖北省黄梅县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陕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安徽省宿州市、蚌端口市
207 Ⅳ—63 柳琴戏 山东省枣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戏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
209 Ⅳ—65 采茶戏(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 江西省赣州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210 Ⅳ—66 五音戏 山东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
212 Ⅳ—68 曲剧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戏(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
214 Ⅳ—70 秧歌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 河北省隆尧县、定州市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县
215 Ⅳ—71 道情戏(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太康道情戏、蓝关戏、陇剧) 山西省右玉县、临县
河南省太康县
山东省莱州市
甘肃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县、青县
217 Ⅳ—73 二人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县
河北省康保县
218 Ⅳ—74 白字戏 广东省海丰县
219 Ⅳ—75 花朝戏 广东省紫金县
220 Ⅳ—76 彩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1 Ⅳ—77 灯戏(梁山灯戏、川北灯戏) 重庆市梁平县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灯戏(思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 贵州省思南县
云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东省临邑县
224 Ⅳ—80 藏戏(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日喀则南木林湘巴、日喀则仁布江嘎尔、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琼结卡卓扎西宾顿、黄南藏戏)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225 Ⅳ—81 山南门巴戏 西藏自治区
226 Ⅳ—82 壮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7 Ⅳ—83 侗戏 贵州省黎平县
228 Ⅳ—84 布依戏 贵州省册亨县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230 Ⅳ—86 傣剧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231 Ⅳ—87 目连戏(徽州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南乐目连戏) 安徽省祁门县
湖南省溆浦县
河南省南乐县
232 Ⅳ—88 锣鼓杂戏 山西省临猗县
233 Ⅳ—89 傩戏(武安傩戏、池州傩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德江傩堂戏) 河北省武安市
安徽省池州市
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沅陵县
贵州省德江县
234 Ⅳ—90 安顺地戏 贵州省安顺市
235 Ⅳ—91 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河北省唐山市、邯郸市
山西省孝义市
辽宁省瓦房店市
浙江省海宁市
湖北省潜江市
广东省汕尾市
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富平县、乾县
甘肃省环县
辽宁省凌源市
236 Ⅳ—92 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辽西木偶戏、邵阳布袋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临高人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郃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漳州市
辽宁省锦州市
湖南省邵阳县
广东省高州市、潮州市
海南省临高县
四川省
贵州省石阡县
陕西省
浙江省泰顺县

五、曲艺(共计46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37 Ⅴ—1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江苏省苏州市
238 Ⅴ—2 扬州评话 江苏省扬州市
239 Ⅴ—3 福州评话 福建省福州市
240 Ⅴ—4 山东大鼓 山东省
241 Ⅴ—5 西河大鼓 河北省河间市
242 Ⅴ—6 东北大鼓 辽宁省沈阳市
黑龙江省
243 Ⅴ—7 木板大鼓 河北省沧县
244 Ⅴ—8 乐亭大鼓 河北省乐亭县
245 Ⅴ—9 潞安大鼓 山西省长治市
246 Ⅴ—10 京东大鼓 天津市宝坻区
247 Ⅴ—11 胶东大鼓 山东省烟台市
248 Ⅴ—12 河洛大鼓 河南省洛阳市
249 Ⅴ—13 温州鼓词 浙江省瑞安市
250 Ⅴ—14 陕北说书 陕西省延安市
251 Ⅴ—15 福州伬艺 福建省福州市
252 Ⅴ—16 南平南词 福建省南平市
253 Ⅴ—17 绍兴平湖调 浙江省绍兴市
254 Ⅴ—18 兰溪摊簧 浙江省兰溪市
255 Ⅴ—19 贤孝(凉州贤孝、河州贤孝) 甘肃省武威市、临夏市
256 Ⅴ—20 河南坠子 河南省
257 Ⅴ—21 山东琴书 山东省
258 Ⅴ—22 锣鼓书 上海市南汇区
259 Ⅴ—23 绍兴莲花落 浙江省绍兴县
260 Ⅴ—24 兰州鼓子 甘肃省兰州市
261 Ⅴ—25 扬州清曲 江苏省扬州市
262 Ⅴ—26 锦歌 福建省漳州市
263 Ⅴ—27 常德丝弦 湖南省常德市
264 Ⅴ—28 榆林小曲 陕西省榆林市
265 Ⅴ—29 天津时调 天津市
266 Ⅴ—30 新疆曲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
267 Ⅴ—31 龙舟说唱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268 Ⅴ—32 鼓盆歌 湖北省荆州市
269 Ⅴ—33 汉川善书 湖北省汉川市
270 Ⅴ—34 歌册(东山歌册) 福建省东山县
271 Ⅴ—35 东北二人转 辽宁省黑山县、铁岭市
吉林省
黑龙江省海伦市
272 Ⅴ—36 凤阳花鼓 安徽省凤阳县
273 Ⅴ—37 答嘴鼓 福建省厦门市
274 Ⅴ—38 小热昏 浙江省杭州市
275 Ⅴ—39 山东快书 山东省
276 Ⅴ—40 乌力格尔 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科尔沁右翼中旗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277 Ⅴ—41 达斡尔族乌钦 黑龙江省
278 Ⅴ—42 赫哲族伊玛堪 黑龙江省
279 Ⅴ—43 鄂伦春族摩苏昆 黑龙江省
280 Ⅴ—44 傣族章哈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281 Ⅴ—45 哈萨克族阿依特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282 Ⅴ—46 布依族八音坐唱 贵州省兴义市

六、杂技与竞技(共计17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283 Ⅵ—1 吴桥杂技 河北省吴桥县
284 Ⅵ—2 聊城杂技 山东省聊城市
285 Ⅵ—3 天桥中幡 北京市
286 Ⅵ—4 抖空竹 北京市宣武区
287 Ⅵ—5 维吾尔族达瓦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88 Ⅵ—6 宁德霍童线狮 福建省宁德市
289 Ⅵ—7 少林功夫 河南省登封市
290 Ⅵ—8 武当武术 湖北省十堰市
291 Ⅵ—9 回族重刀武术 天津市
292 Ⅵ—10 沧州武术 河北省沧州市
293 Ⅵ—11 太极拳(杨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 河北省永年县
河南省焦作市
294 Ⅵ—12 邢台梅花拳 河北省邢台市
295 Ⅵ—13 沙河藤牌阵 河北省沙河市
296 Ⅵ—14 朝鲜族跳板、秋千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297 Ⅵ—15 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 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298 Ⅵ—16 蒙古族搏克 内蒙古自治区
299 Ⅵ—17 蹴鞠 山东省淄博市

七、民间美术(共计51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00 Ⅶ—1 杨柳青木版年画 天津市
301 Ⅶ—2 武强木版年画 河北省武强县
302 Ⅶ—3 桃花坞木版年画 江苏省苏州市
303 Ⅶ—4 漳州木版年画 福建省漳州市
304 Ⅶ—5 杨家端口木版年画 山东省潍坊市
305 Ⅶ—6 高密扑灰年画 山东省高密市
306 Ⅶ—7 朱仙镇木版年画 河南省开封市
307
Ⅶ—8 滩头木版年画 湖南省隆回县
308 Ⅶ—9 佛山木版年画 广东省佛山市
309 Ⅶ—10 梁平木版年画 重庆市梁平县
310 Ⅶ—11 绵竹木版年画 四川省德阳市
311 Ⅶ—12 凤翔木版年画 陕西省凤翔县
312 Ⅶ—13 纳西族东巴画 云南省丽江市
313 Ⅶ—14 藏族唐卡(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玛嘎孜画派) 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314 Ⅶ—15 衡水内画 河北省衡水市
315 Ⅶ—16 剪纸(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中阳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扬州剪纸、乐清细纹刻纸、广东剪纸、傣族剪纸、安塞剪纸) 河北省蔚县、丰宁满族自治县
山西省中阳县
辽宁省锦州市
江苏省扬州市
浙江省乐清市
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潮州市
云南省潞西市
陕西省安塞县
316 Ⅶ—17 顾绣 上海市松江区
317 Ⅶ—18 苏绣 江苏省苏州市
318 Ⅶ—19 湘绣 湖南省长沙市
319 Ⅶ—20 粤绣(广绣、潮绣) 广东省广州市、潮州市
320 Ⅶ—21 蜀绣 四川省成都市
321 Ⅶ—22 苗绣(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 贵州省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
322 Ⅶ—23 水族马尾绣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
323 Ⅶ—24 土族盘绣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24 Ⅶ—25 挑花(黄梅挑花、花瑶挑花) 湖北省黄梅县
湖南省隆回县
325 Ⅶ—26 庆阳香包绣制 甘肃省庆阳市
326 Ⅶ—27 象牙雕刻 北京市崇文区
广东省广州市
327 Ⅶ—28 扬州玉雕 江苏省扬州市
328 Ⅶ—29 岫岩玉雕 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
329 Ⅶ—30 阜新玛瑙雕 辽宁省阜新市
330 Ⅶ—31 夜光杯雕 甘肃省酒泉市
331 Ⅶ—32 金石篆刻(西泠印社) 浙江省杭州市西泠印社
332 Ⅶ—33 青田石雕 浙江省青田县
333 Ⅶ—34 曲阳石雕 河北省曲阳县
334 Ⅶ—35 寿山石雕 福建省福州市
335 Ⅶ—36 惠安石雕 福建省惠安县
336 Ⅶ—37 徽州三雕(婺源三雕) 安徽省黄山市
江西省婺源县
337 Ⅶ—38 临夏砖雕 甘肃省临夏县
338 Ⅶ—39 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 四川省色达县
339 Ⅶ—40 潮州木雕 广东省潮州市
340 Ⅶ—41 宁波朱金漆木雕 浙江省宁波市
341 Ⅶ—42 乐清黄杨木雕 浙江省乐清市
342 Ⅶ—43 东阳木雕 浙江省东阳市
343 Ⅶ—44 漳州木偶头雕刻 福建省漳州市
344 Ⅶ—45 萍乡湘东傩面具 江西省萍乡市
345 Ⅶ—46 竹刻(嘉定竹刻、宝庆竹刻) 上海市嘉定区
湖南省邵阳市
346 Ⅶ—47 泥塑(天津泥人张、惠山泥人、凤翔泥塑、浚县泥咕咕) 天津市
江苏省无锡市
陕西省凤翔县
河南省浚县
347 Ⅶ—48 塔尔寺酥油花 青海省湟中县
348 Ⅶ—49 热贡艺术 青海省同仁县
349 Ⅶ—50 灯彩(仙居花灯、硖石灯彩、泉州花灯、东莞千角灯、湟源排灯) 浙江省仙居县、海宁市
福建省泉州市
广东省东莞市
青海省湟源县
350 Ⅶ—51 嵊州竹编 浙江省嵊州市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89项)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51 Ⅷ—1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 江苏省宜兴市
352 Ⅷ—2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 安徽省界首市
353 Ⅷ—3 石湾陶塑技艺 广东省佛山市
354 Ⅷ—4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
355 Ⅷ—5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356 Ⅷ—6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喀什市、吐鲁番地区
357 Ⅷ—7 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江西省景德镇市
358 Ⅷ—8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陕西省铜川市
359 Ⅷ—9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 浙江省龙泉市
360 Ⅷ—10 磁州窑烧制技艺 河北省峰峰矿区
361 Ⅷ—11 德化瓷烧制技艺 福建省德化县
362 Ⅷ—12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 陕西省澄城县
363 Ⅷ—13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江苏省南京市
364 Ⅷ—14 宋锦织造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365 Ⅷ—15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
366 Ⅷ—16 蜀锦织造技艺 四川省成都市
367 Ⅷ—17 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上海市徐汇区
368 Ⅷ—18 土家族织锦技艺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69 Ⅷ—19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海南省五指山市、白沙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市
370 Ⅷ—20 壮族织锦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
371 Ⅷ—21 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 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
372 Ⅷ—22 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青海省湟中县
373 Ⅷ—23 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
374 Ⅷ—24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江苏省南通市
375 Ⅷ—25 苗族蜡染技艺 贵州省丹寨县
376 Ⅷ—26 白族扎染技艺

㈩ 中国的非物质遗产

一、民间文学 (共计3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Ⅰ—1 苗族古歌 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
2 Ⅰ—2 布洛陀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3 Ⅰ—3 遮帕麻和遮咪麻 云南省梁河县
4 Ⅰ—4 牡帕密帕 云南省思茅市
5 Ⅰ—5 刻道 贵州省施秉县
6 Ⅰ—6 白蛇传传说 江苏省镇江市
浙江省杭州市
7 Ⅰ—7 梁祝传说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江苏省宜兴市
山东省济宁市
河南省汝南县
8 Ⅰ—8 孟姜女传说 山东省淄博市
9 Ⅰ—9 董永传说 山西省万荣县
江苏省东台市
河南省武陟县
湖北省孝感市
10 Ⅰ—10 西施传说 浙江省诸暨市
11 Ⅰ—11 济公传说 浙江省天台县
12 Ⅰ—12 满族说部 吉林省
13 Ⅰ—13 河西宝卷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酒泉市肃州区
14 Ⅰ—14 耿村民间故事 河北省藁城市
15 Ⅰ—15 伍家沟民间故事 湖北省丹江口市
16 Ⅰ—16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17 Ⅰ—17 走马镇民间故事 重庆市九龙坡区
18 Ⅰ—18 古渔雁民间故事 辽宁省大洼县
19 Ⅰ—19 喀左东蒙民间故事 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20 Ⅰ—20 谭振山民间故事 辽宁省新民市
21 Ⅰ—21 河间歌诗 河北省河间市
22 Ⅰ—22 吴歌 江苏省苏州市
23 Ⅰ—23 刘三姐歌谣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
24 Ⅰ—24 四季生产调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5 Ⅰ—25 玛纳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
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民间
文艺家协会
26 Ⅰ—26 江格尔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
治县、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
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
联民间文艺家协会
27 Ⅰ—27 格萨(斯)尔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甘肃省
四川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斯)尔》办
公室
28 Ⅰ—28 阿诗玛 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
29 Ⅰ—29 拉仁布与吉门索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
30 Ⅰ—30 畲族小说歌 福建省霞浦县
31 Ⅰ—31 青林寺谜语 湖北省宜都市

二、民间音乐(共计7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32 Ⅱ—1 左权开花调 山西省左权县
33 Ⅱ—2 河曲民歌 山西省河曲县
34 Ⅱ—3 蒙古族长调民歌 内蒙古自治区
35 Ⅱ—4 蒙古族呼麦 内蒙古自治区
36 Ⅱ—5 当涂民歌 安徽省马鞍山市
37 Ⅱ—6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38 Ⅱ—7 畲族民歌 福建省宁德市
39 Ⅱ—8 兴国山歌 江西省兴国县
40 Ⅱ—9 兴山民歌 湖北省兴山县
41 Ⅱ—10 桑植民歌 湖南省桑植县
42 Ⅱ—11 梅州客家山歌 广东省梅州市
43 Ⅱ—12 中山咸水歌 广东省中山市
44 Ⅱ—13 崖州民歌 海南省三亚市
45 Ⅱ—14 儋州调声 海南省儋州市
46 Ⅱ—15 石柱土家啰儿调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47 Ⅱ—16 巴山背二歌 四川省巴中市
48 Ⅱ—17 僳僳族民歌 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泸水县
49 Ⅱ—18 紫阳民歌 陕西省紫阳县
50 Ⅱ—19 裕固族民歌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51 Ⅱ—20 花儿 甘肃省康乐县、和政县、岷县
(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 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
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 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
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 县、乐都县
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山花儿)
52 Ⅱ—21 藏族拉伊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53 Ⅱ—22 聊斋俚曲 山东省淄博市
54 Ⅱ—23 靖州苗族歌鼟 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55 Ⅱ—24 川江号子 重庆市
四川省
56 Ⅱ—25 南溪号子 重庆市黔江区
57 Ⅱ—26 木洞山歌 重庆市巴南区
58 Ⅱ—27 川北薅草锣鼓 四川省青川县
59 Ⅱ—28 侗族大歌 贵州省黎平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
自治县
60 Ⅱ—29 侗族琵琶歌 贵州省榕江县、黎平县
61 Ⅱ—30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2 Ⅱ—31 彝族海菜腔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63 Ⅱ—32 那坡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
64 Ⅱ—33 澧水船工号子 湖南省澧县
65 Ⅱ—34 古琴艺术 中国艺术研究院
66 Ⅱ—35 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
67 Ⅱ—36 蒙古族四胡音乐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68 Ⅱ—37 唢呐艺术 河南省沁阳市
甘肃省庆阳市
69 Ⅱ—38 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 四川省茂县
70 Ⅱ—39 辽宁鼓乐 辽宁省、辽阳市
71 Ⅱ—40 江南丝竹 江苏省太仓市
上海市
72 Ⅱ—41 海州五大宫调 江苏省连云港市
73 Ⅱ—42 嵊州吹打 浙江省嵊州市
74 Ⅱ—43 舟山锣鼓 浙江省舟山市
75 Ⅱ—44 十番音乐 福建省龙岩市、福州市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茶亭十番
音乐)
76 Ⅱ—45 鲁西南鼓吹乐 山东省嘉祥县
77 Ⅱ—46 板头曲 河南省南阳市
78 Ⅱ—47 宜昌丝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
79 Ⅱ—48 枝江民间吹打乐 湖北省枝江市
80 Ⅱ—49 广东音乐 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市
81 Ⅱ—50 潮州音乐 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
82 Ⅱ—51 广东汉乐 广东省大埔县
83 Ⅱ—52 吹打 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
(接龙吹打、金桥吹打)
84 Ⅱ—53 梁平癞子锣鼓 重庆市梁平县
85 Ⅱ—54 土家族打溜子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86 Ⅱ—55 河北鼓吹乐 河北省永年县、抚宁县
87 Ⅱ—56 晋南威风锣鼓 山西省临汾市
88 Ⅱ—57 绛州鼓乐 山西省新绛县
89 Ⅱ—58 上党八音会 山西省晋城市
90 Ⅱ—59 冀中笙管乐 河北省固安县、涞水县、霸州市
(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
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91 Ⅱ—60 铜鼓十二调 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贞
丰县
92 Ⅱ—61 西安鼓乐 陕西省
93 Ⅱ—6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陕西省蓝田县
94 Ⅱ—63 回族民间器乐 宁夏回族自治区
95 Ⅱ—64 文水𨱃子 山西省文水县
96 Ⅱ—65 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市
97 Ⅱ—66 五台山佛乐 山西省五台县
98 Ⅱ—67 千山寺庙音乐 辽宁省鞍山市
99 Ⅱ—68 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 江苏省苏州市
100 Ⅱ—69 武当山宫观道乐 湖北省十堰市
101 Ⅱ—70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哈密
(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 地区、麦盖提县
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
102 Ⅱ—71 南音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03 Ⅱ—72 泉州北管 福建省泉州市

三、民间舞蹈(共计41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04 Ⅲ—1 京西太平鼓 北京市门头沟区
105 Ⅲ—2 秧歌 河北省昌黎县
(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 山东省商河县、胶州市、海阳市
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 陕西省绥德县
歌、抚顺地秧歌) 辽宁省抚顺市
106 Ⅲ—3 井陉拉花 河北省井陉县
107 Ⅲ—4 龙舞 重庆市
(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 广东省湛江市、汕尾市
尾滚地金龙、浦江板凳龙、长 浙江省浦江县、长兴县、奉化市
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 四川省泸县
坛彩龙)
108 Ⅲ—5 狮舞 河北省徐水县
(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 山西省襄汾县
狮子、广东醒狮) 浙江省临海市
广东省佛山市、遂溪县、广州市
109 Ⅲ—6 花鼓灯 安徽省蚌端口市、凤台县、颍上县
(蚌端口花鼓灯、凤台花鼓灯、
颍上花鼓灯)
110 Ⅲ—7 傩舞 江西省南丰县、婺源县、乐安县
(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
舞)
111 Ⅲ—8 英歌 广东省揭阳市、汕头市
(普宁英歌、潮阳英歌)
112 Ⅲ—9 高跷 山西省稷山县
(高跷走兽、海城高跷、辽西高 辽宁省海城市、锦州市
跷、苦水高高跷) 甘肃省永登县
113 Ⅲ—10 永新盾牌舞 江西省永新县
114 Ⅲ—11 翼城花鼓 山西省翼城县
115 Ⅲ—12 泉州拍胸舞 福建省泉州市
116 Ⅲ—13 安塞腰鼓 陕西省安塞县
117 Ⅲ—14 洛川蹩鼓 陕西省洛川县
118 Ⅲ—15 兰州太平鼓 甘肃省兰州市
119 Ⅲ—16 余杭滚灯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120 Ⅲ—17 土家族摆手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21 Ⅲ—18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122 Ⅲ—19 弦子舞 西藏自治区
(芒康弦子舞、巴塘弦子舞) 四川省巴塘县
123 Ⅲ—20 锅庄舞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迪庆锅庄舞、昌都锅庄舞、玉 西藏自治区
树卓舞)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124 Ⅲ—21 热巴舞 西藏自治区
(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125 Ⅲ—22 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 西藏自治区
126 Ⅲ—23 苗族芦笙舞 贵州省丹寨县、贵定县、纳雍县
(锦鸡舞、鼓龙鼓虎-长衫龙、滚
山珠)
127 Ⅲ—24 朝鲜族农乐舞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象帽舞、乞粒舞) 辽宁省本溪市
128 Ⅲ—25 木鼓舞 贵州省台江县
(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
129 Ⅲ—26 铜鼓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
130 Ⅲ—27 傣族孔雀舞 云南省瑞丽市
131 Ⅲ—28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32 Ⅲ—29 蒙古族安代舞 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
133 Ⅲ—30 湘西苗族鼓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4 Ⅲ—31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5 Ⅲ—32 黎族打柴舞 海南省三亚市
136 Ⅲ—33 卡斯达温舞 四川省黑水县
137 Ⅲ—34 ?舞 四川省九寨沟县
138 Ⅲ—35 僳僳族阿尺木刮 云南省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139 Ⅲ—36 彝族葫芦笙舞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140 Ⅲ—37 彝族烟盒舞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41 Ⅲ—38 基诺大鼓舞 云南省景洪市
142 Ⅲ—39 山南昌果卓舞 西藏自治区
143 Ⅲ—40 土族于菟 青海省同仁县
144 Ⅲ—41 塔吉克斯坦族鹰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
塔吉克斯坦自治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92项)

序号 编 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145 Ⅳ—1 昆曲 中国艺术研究院
江苏省
浙江省
上海市
北京市
湖南省
146 Ⅳ—2 梨园戏 福建省泉州市
147 Ⅳ—3 莆仙戏 福建省莆田市
148 Ⅳ—4 潮剧 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
149 Ⅳ—5 弋阳腔 江西省弋阳县
150 Ⅳ—6 青阳腔 安徽省青阳县
江西省湖口县
151 Ⅳ—7 高腔 浙江省衢州市、松阳县
(西安高腔、松阳高腔、岳西高 安徽省岳西县
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 湖南省辰溪县、泸溪县、常德

152 Ⅳ—8 新昌调腔 浙江省新昌县
153 Ⅳ—9 宁海平调 浙江省宁海县
154 Ⅳ—10 永安大腔戏 福建省永安市
155 Ⅳ—11 四平戏 福建省屏南县、政和县
156 Ⅳ—12 川剧 四川省
重庆市
157 Ⅳ—13 湘剧 湖南省衡阳市
158 Ⅳ—14 广昌孟戏 江西省广昌县
159 Ⅳ—15 正字戏 广东省陆丰市
160 Ⅳ—16 秦腔 陕西省
161 Ⅳ—17 汉调桄桄 陕西省汉中市
162 Ⅳ—18 晋剧 山西省
163 Ⅳ—19 蒲州梆子 山西省临汾市、运城市
164 Ⅳ—20 北路梆子 山西省忻州市
165 Ⅳ—21 上党梆子 山西省晋城市
166 Ⅳ—22 河北梆子 河北省
167 Ⅳ—23 豫剧 河南省
168 Ⅳ—24 宛梆 河南省内乡县
169 Ⅳ—25 怀梆 河南省沁阳市
170 Ⅳ—26 大平调 河南省濮阳县、滑县、延津县
171 Ⅳ—27 越调 河南省周口市
172 Ⅳ—28 京剧 中国京剧院
北京市
天津市
辽宁省
山东省
上海市
173 Ⅳ—29 徽剧 安徽省、黄山市
江西省婺源县
174 Ⅳ—30 汉剧 湖北省武汉市
175 Ⅳ—31 汉调二簧 陕西省安康市
176 Ⅳ—32 泰宁梅林戏 福建省泰宁县
177 Ⅳ—33 闽西汉剧 福建省龙岩市
178 Ⅳ—34 巴陵戏 湖南省岳阳市
179 Ⅳ—35 荆河戏 湖南省澧县
180 Ⅳ—36 粤剧 广东省文化厅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
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市
181 Ⅳ—37 桂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182 Ⅳ—38 宜黄戏 江西省宜黄县
183 Ⅳ—39 乱弹 浙江省台州市、浦江县
184 Ⅳ—40 石家庄丝弦 河北省石家庄市
185 Ⅳ—41 雁北耍孩儿 山西省大同市
186 Ⅳ—42 灵丘罗罗腔 山西省灵丘县
187 Ⅳ—43 柳子戏 山东省
188 Ⅳ—44 大弦戏 河南省滑县、濮阳县
189 Ⅳ—45 闽剧 福建省福州市
190 Ⅳ—46 寿宁北路戏 福建省寿宁县
191 Ⅳ—47 西秦戏 广东省海丰县
192 Ⅳ—48 高甲戏 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
193 Ⅳ—49 碗碗腔 山西省孝义市
(孝义碗碗腔)
194 Ⅳ—50 四平调 河南省商丘市、濮阳市
195 Ⅳ—51 评剧 天津市宝坻区
河北省滦南县
辽宁省沈阳市
196 Ⅳ—52 武安平调落子 河北省武安市
197 Ⅳ—53 越剧 浙江省
上海市
198 Ⅳ—54 沪剧 上海市
199 Ⅳ—55 苏剧 江苏省苏州市
200 Ⅳ—56 扬剧 江苏省扬州市
201 Ⅳ—57 庐剧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202 Ⅳ—58 楚剧 湖北省
203 Ⅳ—59 荆州花鼓戏 湖北省潜江市
204 Ⅳ—60 黄梅戏 安徽省安庆市
湖北省黄梅县
205 Ⅳ—61 商洛花鼓 陕西省商洛市
206 Ⅳ—62 泗州戏 安徽省宿州市、蚌端口市
207 Ⅳ—63 柳琴戏 山东省枣庄市
208 Ⅳ—64 歌仔戏 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
209 Ⅳ—65 采茶戏 江西省赣州市
(赣南采茶戏、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
210 Ⅳ—66 五音戏 山东省淄博市
211 Ⅳ—67 茂腔 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
212 Ⅳ—68 曲剧 河南省
213 Ⅳ—69 曲子戏 甘肃省敦煌市、华亭县
(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214 Ⅳ—70 秧歌戏 河北省隆尧县、定州市
(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 山西省朔州市、繁峙县
秧歌戏、繁峙秧歌戏)
215 Ⅳ—71 道情戏 山西省右玉县、临县
(晋北道情戏、临县道情戏、太康道 河南省太康县
情戏、蓝关戏、陇剧) 山东省莱州市
甘肃省
216 Ⅳ—72 哈哈腔 河北省清苑县、青县
217 Ⅳ—73 二人台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山西省河曲县
河北省康保县
218 Ⅳ—74 白字戏 广东省海丰县
219 Ⅳ—75 花朝戏 广东省紫金县
220 Ⅳ—76 彩调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1 Ⅳ—77 灯戏 重庆市梁平县
(梁山灯戏、川北灯戏) 四川省南充市
222 Ⅳ—78 花灯戏 贵州省思南县
(思南花灯戏、玉溪花灯戏) 云南省玉溪市
223 Ⅳ—79 一勾勾 山东省临邑县
224 Ⅳ—80 藏戏 西藏自治区
(拉萨觉木隆、日喀则迥巴、日喀则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林湘巴、日喀则仁布江嘎尔、
山南雅隆扎西雪巴、山南琼结卡卓扎
西宾顿、黄南藏戏)
225 Ⅳ—81 山南门巴戏 西藏自治区
226 Ⅳ—82 壮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
227 Ⅳ—83 侗戏 贵州省黎平县
228 Ⅳ—84 布依戏 贵州省册亨县
229 Ⅳ—85 彝族撮泰吉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

230 Ⅳ—86 傣剧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231 Ⅳ—87 目连戏 安徽省祁门县
(徽州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南乐目 湖南省溆浦县

阅读全文

与六安有什么非遗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3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50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