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东南亚建筑文化历史与特点
一、东南亚建筑文化历史
十八世纪后半期,正处于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殖民势力,进入了印度等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属于热带气候,长期生活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的英国人,很难适应。
为了克服这个生活上的不利因素,改善居住环境,创造凉爽舒适的居住条件,他们在建造住宅时,采用居室前加走廊的方法,以挡避炎热,营造出相对凉爽的环境,这种“外廊式建筑”很快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建筑中普遍采用的形式,而且从单边外廊,扩展到双边、三边以至四边回廊。
这种以遮阳为主要功能的家居“外廊式建筑”,随着殖民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经由南亚、东南亚、东北侍败亚而至中国。
接着,新加坡的开端口者开始在此基础上改观,设计了连续廊柱形成的走廊,新加坡称之为“店铺的公共走廊”,或叫“五脚气”、“五脚基”,进入福侍局建后,开始称为“骑楼”。
骑楼,约在鸦片战争后就传入鼓浪屿和厦门,接着又传入金门。
所以说,骑楼建筑是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传入厦门后,又与厦门的地域特点相结合,形成了骑楼街市。
二、东南亚建筑的特点
(1)东南亚的建筑文化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以佛教为主,所以各国在宗教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建筑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
a、印支半岛——中南半岛上的5个以佛教为主的国家,建筑样式是佛教宽顶多角塔楼。
b、马来半岛上的马来西亚和印尼、文莱等建筑风格以 *** 教尖顶塔楼。
印尼有自己的印尼风格,跟泰国样类似。
c、菲律宾、东帝汶和越南建筑样式是西方格调。
菲律宾的建筑风格是西班牙和美国想融合。
越南是法国同中国样式想结合。
东帝汶是葡萄牙风格搀杂了印尼风格。
(2)崇尚自然、健康、休闲的特质
园林景观和家居在华南地区很受业主们的青睐,有大行其道之势,究其原因,可能与其崇尚自然、健康、休闲的特质,风土人情与周边环境的融为一体,以及浓郁、绮丽、浪漫等各种充满想象力的混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由于东南亚地处多雨富饶的热带,南亚家具大多就地取材,比如印度尼西亚的藤、马来西老谈让亚河道里的风信子海藻等水草以及泰国的木皮等纯天然的材质,散发着浓烈的自然气息,因此在色泽也表现为以原藤原木的原木 *** 调为主,或多为褐色等深色系,在视觉感受有泥土的质朴原木的天然材料搭配布艺的恰当点缀,,非但不会显得单调,反而会使气氛相当活跃。
南亚家具的设计往往抛弃了复杂的装饰线条,取而代之以简单整洁的设计,为家具营造清凉舒适的感觉。
(3)建筑外形和内部的特点
a、建筑外型上追求大坡屋顶,大屋檐,主要是满足降雨,遮荫,常常还会有将建筑首层提高半层,建筑之间采用连榄连起来,这些都是考虑挡雨以及通风的作用;
b、在建筑内部,一般也都采用大开间,而且南北通透,这个可以满足通风以及防潮的作用,而且在东南亚的夏天,潮热的时间很长,人呆在这种环境下,容易沉闷和压抑,大空间可以让这种压抑得以释放;
c、建材及家具,长期的贫困和地处热带亚热带区域,树木以及藤类作物自然成了最好的建材,如果布置得当,建材和家具材料的多样性可以给建筑添色不少。
(4)建筑的颜色
在建筑里面,颜色是最能满足心理需求的元素,心理的自尊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逃离使得他们希望采用夸张艳丽的色彩,不管是建筑外面还是内部,都采用了斑斓的色彩,其实这个在心理色彩学上并不值得推荐。
Ⅱ 东南亚的民俗风情是什么
不同的文化圈有不一样的民俗:
1,中国文化圈(主要是越南)
越南。越南受中国影响的地方颇多。从政治制度、语文稿闷、学术、社会(基本上是父系社会正敬悔)、阶层到家族等,均可见中国的影子。越南许多文化别具一格。虽然经常可见中国的影子,但无法于中国找到一模一样的东西。例如,其宗教综合了儒、释(以大乘佛教为主)、道等,加上在地的泛灵信仰;其文字“喃字/字喃”脱胎于汉字但有所不同。
2,南传佛教文化圈(主要是泰国、柬埔寨、缅甸、寮国)
圈内各国大都信仰南传佛教。东南亚的女性常是该国各界的要角。例如,在文献上出现的第一举正个柬埔寨君主柳叶,尌是女王;千百年来,该国的妇女支配了商场。《真腊风土记》尌曾记载说,柬埔寨的市场是女性的天下。自古至今,泰国许多行业的主力也常是女性。
Ⅲ 举例说明东南亚民俗的特点
• 柬埔寨:
柬埔寨佛教是国教,佛教徒占全国人口85%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信奉小乘佛教。寺院遍及全国,僧王及僧侣普遍受到尊重。通常,男子无论社会地位高低,一生都要出家一次,但可随时还俗。进佛寺参观时,要衣着整洁,免冠脱鞋。忌用手摸人头顶。
全国通行合什礼,即以两手掌合并立于胸前,稍微俯首,指尖高度视对方身份而定,对方身份较高,指尖高度越高。社交场合也行握手礼。
柬埔寨人衣着较朴素,很多人光脚或穿拖鞋,在社交及正式场合则较为讲究。民族传统服装主要有:纱笼、筒裙、凤尾裙、水布等。柬埔寨人喜爱宫廷古典舞蹈和传统戏剧,民间舞蹈及民间音乐也很流行。
当地百姓以食米饭为主,喜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薄荷等,还喜吃生菜和腌鱼等。进餐时多用筷子或刀叉,农村还保持手抓饭的习惯。
传统住房多为竹木结构的高脚屋,距地面二米左右,上面住人,下面拴牲口,放杂物或停放车辆。城市建筑物具有多种风格。
除国际性节日外,当地主要节日有柬历新年、御耕节、国王生日、亡人节、立宪日、巴黎协定日、独立节、送水节。
• 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为穆斯林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有许多宗教习俗,如禁酒、禁食猪肉。国民每天祈祷5次,分别是日出、正午、下午3至4点间、日落、晚上。期间商店停业15分钟。
马尔代夫人遵从宗教习俗,淳朴好客。妇女们的社会地位受相当保障,但一般不主动与别人握手。谈档朋友到家,主人会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款待。他们相见时互相拉住对方的手问好。马尔代夫的家庭以男人为主,男子可以拥有4个妻子,一夫多妻的丈夫供养每个妻子和子女,子女在血统上随丈夫,都有财产继承权。
马尔代夫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一般居民住宅均就地取材,用椰树干做柱,用树皮、树叶编织成席子盖房顶,用珊瑚碎石砌墙。穿着比较简单,男子一般穿白色衬衫,长裙围腰,妇女服装色泽鲜艳,一般不戴面纱,常穿轻质的上装,长长的裙子。人们持伞上街,既遮日挡雨,又表明身份。
马尔代夫人从来不患牙病,因为他们大都起床后跑到海滩上用海沙磨牙。
• 缅甸
缅甸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佛教之国缅甸人,崇拜乌鸦奉为神;榕树极为受宠爱,喻为佛塔民族魂;宗教习俗“右为上”,“左贱”、“女卑”根很深;“过午不食”为教规,恪守教义方为纯;国民待人讲友善,礼貌盛情心忠恳。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缅甸人历来非常尊敬僧侣,黄色的袈裟是人们心目中庄严、崇高、圣洁、不可侵犯的象征。乘船坐车,人们见到和尚要起立让座;宴会、集会等场合,和尚都坐最好的位置;任何人,包括国王,谒见和尚教要跣足膜拜;大法师有事见缅王时,缅王要主动让开宝座,以示尊敬。
缅甸的“泼水节”是人民传统的新年佳节,于每年公历4月13日前后,一般要庆祝4天。在“泼水节”期间,佛教徒清晨要先赶赴附近的寺院,参加浴佛仪式,念育吉祥经。向菩萨洒香水,祈求保佑。家家户户在门前缸桶里盛装贮满清水,泼洒来客和过往行人,以表示衷心祝愿。人们都以被泼得多而兴奋。缅甸佛家人可以食肉,这是与有的佛教国不同的。但佛家人是不可杀生的。
缅甸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个“男右女左”的习俗。据说这表示“右为大,左为小”、“右为贵,左为贱培侍丛”的意思。在信奉佛教的缅甸人心目中,榕树是非常神圣的,榕树就是佛塔,他们在崇拜乌鸦之俗。并视其为“神鸟”,对其倍中爱护。他们一般便后都不愿意使用手纸,他们的习惯是用水罐装水,用左手来冲洗。
缅甸中部勃叨族妇女的审美观很奇特。她们都以预长为美的标志。为了让脖子变长,配樱他们从小便在颈部套上一圈圈类似脖套的黄铜环,铜环高达30厘米以上便被视为美貌。在她们的手臂和脚、腿上也都爱戴这种饰物。缅甸的缅族人以纹身为美。男子纹身较为普遍,一般从十几岁就在背、腹、腿外纹以花草鸟兽;有些女子也喜欢在身上刺花作装饰。缅甸人偏爱东亚兰花,人们视其为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并喻其为国花。他们喜爱孔雀。人们视其为美好和幸福的象征。他们在生活上,习惯使用红、黄和鲜艳的色彩。常以其装饰自己或美化环境。
礼节礼仪:
缅甸是个多礼节礼仪的国家。缅甸佛教徒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惯施合十礼。施合十礼时,如果戴有帽子,要摘掉夹在左腋下,然后双手合十施礼。并说“给您请安了!”缅甸人见到不太熟悉和不经常见面的老人、领导、学者时,如他们正坐在地板上,则要施跪拜礼。若见到上述人员是比较熟悉的人,则施坐拜礼。他们凡来到僧、父母、师长面前时,都要施大礼,即“五体投地礼”。他们路遇老人、领导、学者时,一般施鞠躬礼。
信仰忌讳:
缅甸人大多数信奉佛教,有“过午不食”的教规;还有少数人信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他们特别忌讳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肮脏,右手才是洁净的。因此,用左手递送物品是不礼貌的。缅甸和尚忌讳有人送给他现金。因为佛教的戒律包含着此项内容。缅甸人认为鞋是最肮脏的龌龊的物品。所以,凡神圣的地方都不能穿鞋进入,否则就会玷污圣地,受到报应。他们忌讳星期日剪指甲,认为这天剪会失盗;忌星期一剪,认为在这天剪会经常忘事;忌星期三、四、五剪,认为在这些天剪不吉利,会招来祸端;所以缅甸人只能在星期二、星期六两天内剪指甲了。
缅甸人送给别人东西时,必须在星期一至星期六,星期天禁忌送物,尤其禁忌送给别人衣服、沙笼等。缅甸掸族人忌讳客人上楼不脱鞋,或是未经主人允许就坐到男主人固定的座位上;忌讳客人拒绝主人待客的茶水和食物,否则会认为你是野蛮或不懂事理;忌用竹笋、蘑菇、生菜、甜饭团待客,认为食用这些会生病。缅甸克钦族的男人,一般不愿在楼下走动,尤其是楼上有女人时,因为他们认为男子是绝不能低过女子的。他们认为,头是不可以触摸的,即使头巾也不能随便玩弄。如果有人抚摸他的头或玩弄他人头巾,便认为是对他莫大的侮辱。
缅甸人不喜欢吃猪肉、动物内脏、还有些人不吃四条腿的动物肉。缅甸克钦族人不多食猪尾巴,认为食会呆痴;不多食乌鸦肉,认为多食会胆小;小孩子忌食鸡蛋,认为吃鸡蛋会手、脚长不大。
饮食习惯:
缅甸缅族人喜食椰浆饭及拦有姜黄粉、椰丝、虾松的糯米饭;每餐必食一种叫“雅比”的鱼虾酱;菜肴喜放咖喱。缅甸克钦族人喜吃兽肉,他们习惯用火烤食,烤熟后撒上盐、用手撕食。缅甸克伦族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吸烟斗。酒列是日常必备之物,任何仪式上,人们都要以酒助兴。缅甸人一般早晨爱吃西餐,午、晚喜食中餐;餐台喜欢备有辣椒油和辣椒酱等调味品。他们用餐习惯一人一把匙和一个汤盘,他们不习惯用碗。用餐“工具”是右手,抓食取饭灵巧方便。他们乐于菜齐后一起上桌用餐。
•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马来西亚“伊斯兰”,定为国教重尊严;生活习俗忌讳多,昵爱绿色很普遍;传统礼节和礼仪,“真主保佑”为祝愿;待人热情心忠厚,讲求信义守时间;性格善良又纯朴,民风和睦万代传。
生活细节:(略)
礼节礼仪:
马来西亚在社交合同客人见面时,一般是施握手礼。他们年轻人见到老年人时,一般要相互紧握双手,然后再双手朝胸前作抱状,身体朝前弯下(如鞠躬)。他们同一般熟悉的人相见,男子之间,一般要互相接角一下右手,然后各自用右手扪胸示礼。马来西亚妇女见到男子,施礼前要先用手巾盖住手掌,再同男人的手掌相接触,然后把手伸至胸前作抱状,同时身体稍向前弯下鞠躬。这是马来西亚女人对男人的一种传统礼节方式。此外,他们还有一种奇特的施礼方式:双方见面时,要先互相朝前稍微靠拢,然后再相互伸出手掌交叉角摩,再用手从脸部由上而下轻轻一抹,再向胸前一点,与此同时彼此互相说:“愿真主保佑你!”。
信仰忌讳:
马来西亚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少部分人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印度教。马来西亚人恪守宗教的教规,会宾宴客从不备用酒水,而是以茶或其他饮料来代酒干怀。他们的头部、背部是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若有他人触摸他们的头部或拍打后背等,是不会得到好言相待,甚至会闹出乱子的。他们忌讳双腿分开坐和翘着“二郎腿”,他们忌讳左手递送东西或食物。认为左手是卑贱和不洁净的。宾客若在主要家不吃不喝,是对主人的不尊敬,并会引起主人的反感的,有的甚至会被视为不受欢迎的人。马来西亚人忌讳乌龟。认为这是一种不吉祥的动物,给人以“色情”、“春药”和“污辱”的印象。马来人不但禁吃猪肉和狗肉;也不吃自死的动物肉和血;他们还忌讳使用猪制品。
饮食习惯:
马来西亚人食物一般以米饭、糕点、椰浆、咖喱为主;喜欢带有辣味的菜肴。用餐一般都以手抓食,只有在西式宴会时,才偶尔用匙和叉。
• 新加坡
“华裔之国”——新加坡的华人主要来自广东、福建、上海和海南等地。华人从事的职业无所不包,但一般都继成了祖先的传统,经营饮食业、酿酒业的多是广东籍华人,从事贸易业的多为福建籍华人,而广东潮州集团和海南省籍华人,则以从事工厂劳务或厨师等职业的居多。
海外华人的乡土意识极强,不少人这边有父母,那边有兄弟,心系两地,他们很乐意回祖国经商。同甘共苦,不畏强暴是他们代代相传的民族风格,但却很顾面子,正因为面子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在商谈中,“面子”对谈判的技巧起决定性的作用,常常到磋商行重大的实质性问题时,也轻易签守立据,似乎有一种让对手“口说无凭”的意思。但“面子”的另一方面,却是他们在签订合同以后,为了不耻于人,总是格守信誉,认真履约,因而在国外商人的眼中,新加坡籍商人一向有勤奋、诚实、谦虚、可靠的美德。与新加坡人谈判,不仅必须以诚相待,更重要的是考虑给对方面子,不妨多说几句“多多指教”、“多多关照”的谦言。值得一提的是,与海外华人进行贸易,采用方言洽谈,有时可以起到一种独特的作用。碰上说潮州话的商人,首先献上一句“自己人,莫客气”的潮州乡音,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其他象粤语、滇语等同样有助于谈判的进行和成功。
在新加坡,进清真寺要脱鞋。在一些人家里,进屋也要脱鞋。由于过去受英国的影响,新加坡已经西方化。但当地人仍然保留了许多民族的传统习惯,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们见面时握手,对于东方人可以轻轻鞠一躬。
新加坡人接待客人一般是请客人吃午饭或晚饭。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马来人吃饭时,注意不要用左手。到新加坡人家里吃饭,可以带一束鲜花或一盒巧克力作为礼物。谈话时,避免谈论政治和宗教。可以谈谈旅行见闻,你所去过的国家以及新加坡的经济成就。
新加坡居民一般对红、绿、蓝色很受欢迎,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在商业上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在标志上,禁止使用宗教词句和象征性标志。喜欢红双喜、大象、蝙蝠图案。数字禁忌4、7、8、13、37和69。
新加坡独立前,野草丛生,蚊蝇遍地。26年后的今天,被誉为“美丽的花园城市”。旅游业十分发达,每年到这里观光的游客达四五百万。在高层建筑物之间,都留有较大的空地布置绿化,设有花架、花坛,并广植花草。因此,市区地面除了柏油马路和铺砖的便道以外,均以花草树木覆盖,可以说做到了“黄土不见天”。新加坡除了园林绿化举世瞩目外,城市环境卫生也很出色,空气清新宜人。市内街道非常清洁,马路上很本看不到垃圾,就连建筑物上也极干净,确是一尘不染。街头严禁乱扔烟头及杂物,乱扔纸屑、烟头罚500新加坡元。随地吐痰的现象根本没有。新加坡政府规定,市民中凡是种花较好的,可以享受减免房租的优待。因此,新加坡人人爱花,家家养花,不但地上种花,连屋顶也栽花,真是一片花的海洋。所以,新加坡还有“花园之国”、“花园之都”、“公园国家”的美誉。
国会议员民选,任期5年。新加坡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讲究礼貌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准则。在新加坡进行贸易谈判时,不要翘二郎腿,否则将破坏成交机会。假如不知不觉把一月脚颠来颠去,以至鞋底朝向了对方,这笔买卖就要告吹了。那怕是无意中稍为碰了对方一下,也会被认为是不可忍受的。
为了使人人都讲礼貌,新加坡政府对礼貌还做了一些规定:店员礼貌:顾客临门,笑脸相迎;顾客选购,主动介绍,百挑不厌;顾客提问,留神听取,认真解答;顾客离去,热情欢送,礼貌道别。邻里之间的礼貌,邻居见面要互相问候。逢年过节要邀邻作客。帮助邻居照看房屋。利用公共场所,要时时为别人着想。新加坡待人接物总是笑脸相迎。如用完公用电话,就会笑着对等候的人说:“对不起,让您久等了”。甚至街头宣传文明礼貌的宣传画上面也都印着一个笑容可鞠的人物像和一些口号,如:“处世待人,讲究礼貌”、“人人讲礼貌,生活更美好”、“真诚微笑,处世之道”。夜晚,五颜六色宣传礼貌的幻灯标请不停地闪动。内阁部长和议员们也经常到人民群众中去演讲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就连警察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处以罚款时,也总是笑咪咪的。因此,新加坡人诙谐地说:“就怕警察微笑”——他一笑就得掏腰包。因为到处都有笑脸,所以外国人到新加坡总有“宾至如归”之感。
商务活动一般穿白衬衫,着长裤,打领带即可。访问政府办公厅仍应着西装、穿外套。新加坡大部分人为华侨或华裔,因此他们也很爱饮茶。农历新年,一盅清茶,佐以檄榄,称为“无宝茶”,寓意恭榜发财。应邀赴宴宜注意言行,予对方稳重、可倍赖之惑。
新加坡人非常讨厌男子留长发,对蓄胡子者也不喜欢。在一些公共场所,常常竖有一个标语牌:“长发男子不受欢迎”。新加坡对嬉皮型留长发的男性管制相当严格,留着长发,穿着牛仔装,脚穿拖鞋的男士,可能会被禁止人境。尤其是年轻人,出国时必须穿得清清爽爽,不要把头发留得长可及肩。
• 越南
由于越南地处亚热带,气温高,湿度大,因此越南人养成了“冲凉”的习惯。不但洗澡很勤,而且连衣服、被褥也换得很勤。越族人爱清洁,农家饮水与一般生活用水分开,取泉水用公用竹筒,习惯接水于缸中饮用。一般洗涤用井水或河水。
越南人非常喜欢狗,认为狗忠实、可靠、勇敢。越南人厚爱红色,认为红色是吉祥、喜庆之色。他们也很爱桃花,认为桃花鲜艳、美丽,是吉祥之花。
越南人的家庭和亲属观念很重,认为这是维护文化传统与社会伦理的最稳定因素’。丈夫在家庭中的作用很重要,他们承担供奉祖先、家庭经济和子女未来的责任。
锯齿。越南人有锯齿的习俗。所谓锯齿,是用钝物打磨门牙,锯短锯齐,以此来标志男子已经成人,可以开始寻找伴侣,然后再用药物将唇、齿涂染成黑色,并视黑亮者为美。
染齿。染齿是越南古人流传下来的遗俗。染齿者多为妇女,为了染齿,越南人还要忍受疼痛。古时认为牙齿洁白象征作风不正派,有“白齿如犬齿”的说法,谁要保留白齿将被天下耻笑,人不论多么美丽漂亮,齿不乌黑发亮,姿色就会大为减低。过去,越南人无论男女,到了十六七岁都要染齿。染齿工艺很复杂,所以产生了一批“专业户”。虽然现在染齿者已大为减少,但在农村中年以上的妇女中,仍可常见到有一口黑亮的牙齿者,游客对此风俗应予以尊重。
嚼槟榔。槟榔树是一种乔木,果实如枣,可食用或作药。越南的京族、岱族和泰族人嗜好嚼槟榔。因其味先苦后甜,回味悠长,故易成瘾。槟榔汁有提神、生津、利尿、消暑等功能,有刺激性,可使人兴奋,脸颊潮红。他们嚼槟榔果时,把一种叫“萎”的藤类植物叶子和蚌灰一起放在嘴里,嚼到三种东西起化学反应,变成血红色汁后,再把渣子吐出来。这三种东西的结合,’象征着骨肉之间的团结和睦,久食牙齿和双唇会变成黑红色,被视为传统美的标志。
关于嚼槟榔习俗的来历,流传甚广的说法是:从前,有两兄弟,一个叫槟,一个叫榔,相貌酷似,父母过世后,两人相依为命,但哥哥成亲后,对弟弟曰渐冷淡,于是弟弟出走,途中有一条河,因无船摆渡,弟弟独坐号哭而死,化成一棵树。哥哥不见弟弟,外出寻找,见弟已死,便吊死在树上,变成一块石头盘在树根上。嫂嫂不见丈夫归来,也追寻到此,见丈夫已死,便抱石而亡,变成一根藤缠绕在树干上,此树即槟榔树。不久国王寻访到此,闻知此事,即令人取树上果子,咬嚼后气味芳香,美味可口。于是,国王令人将石头烧成灰,把果子、藤叶拌人,待熟后食之。从此,槟榔果成为婚配嫁娶的礼物。至今,在农村中求婚时,仍以槟榔果为信物,如果对方收下,即表示满意。婚礼中人们嚼槟榔,缅怀骨肉之情,祝愿新婚夫妇白头偕老。
越南城市的男子多西装,妇女穿花色窄袖长袍。越南妇女的长袍可以说是越南女子的国服,上身束腰,突出身段,使女子显得婀娜多姿,下摆舒展,开衩至腰际,活动方便。特别讲究的是,越南妇女穿长袍时,还穿一条黑色或白色的宽腿拖地长裤。越南妇女喜戴项链、手镯、戒指,多留披肩长发,或用发夹束于脑后。
越南人很讲究礼节。见了面要打招呼问好,或点头致意。对长辈称大爹、大妈或伯伯、叔叔,对平辈称兄、姐,对儿童称小弟、小妹,对群众称乡亲们、父老们、同胞们(只在本国人之间用)。京族人不喜欢别人用手拍背或用手指着人呼喊。外人到他们家时,不能用脚指物,席地而坐时不能用脚对着人,不能从坐卧的人身上跨过去,不能睡在妇女的房门口和经常来往的过道上,不准进入主人的内房。在少数民族家中,绝对不能到姑娘住的房间里。有些少数民族住竹木高脚屋,习惯在楼上席楼坐卧。进屋要脱鞋,否则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年青人对老年人特别敬重。在北方京族家里,由最老一辈的男人作主,南方的京族由最老一辈的女人当家,凡事一般都得征求他们的意见,只要他们同意的事,其他人一般不会表示异议。和老年人同行,如要超过去,应先打个招呼,表示先行走一步。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敬老的习惯,如傣族、佬族家中有一条凳子专供老人坐,青年人和外人不准坐。
有些少数民族很好客。客人来到他们的家中,常用本民族最喜爱喝的酒和爱吃的生冷酸辣等食物待客。因此,客人即使不合胃口,也要尽量地吃,否则会被认为是看不起主人。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喜欢在节日喜庆时邀请客人一同喝坛酒,即轮流用管子从酒坛里吸酒喝,第一轮(即轮流吸的第一口)不能拒绝,否则认为是扫兴、失礼。第一轮以后,如不想喝,以双手抱拳向右肩举一举,表示谢谢不再喝了(吃饭时也是这样)。
不要随意摸别人的头部,包括小孩。当村寨路口悬挂有绿色树枝时,是禁入的标志,外人不得进入。南部高棉人忌用左手行礼、进食、送物和接物。越南人忌讳三人合影,不能用一根火柴或打火机连续给三个人点烟,认为不吉利。
• 泰国
泰国95%的居民信仰佛教,佛教为国教,国王是佛教的最高赞助人,通行佛历。泰国人民的礼仪都沿用佛教的礼仪,全国有26万多和尚,一殷每个20岁左右的男子都要当3个月的和尚,最短也要出家3天,才能取得成年人的资格,王族亦不例外。泰国有寺庙四万多,佛塔10万多,寺庙之多在东南亚首曲一指。
现泰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内阁制。内阁掌行政权,由40位阁员组成。1978年12月22日,泰国实施新宪法,国会为两院制,参院225人由总理及参院主席提名,由泰王任命。众院324人,由民选产生。泰国是东盟(ASEAN)成员国。
泰国人喜爱红、黄色,忌讳褐色。人们注意到广告、包装、商标、服饰都使用鲜明颜色,并习惯用颜色表示不同日期:星期日为红色,星期一为黄色,星期二为粉红色,星期三为绿色,星期四为橙色,星期五为淡蓝色,星期六为紫红色。群众常按不同日期,穿着不同色彩的服装。过去白色用于丧事,现在改为黑色。泰国的国旗由红、白、蓝三色构成。红色代表民族和象征各族人民的力量与献身精神。白色代表宗教,象征宗教的纯洁。泰国是君主立宪国家,国王是至高无上的,蓝色代表王室。蓝色居中象征王室在各族人民和纯洁的宗教之中。
俗话说,“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凡是初到泰国访问,经商的人,必须注意遵守泰国人的风俗礼节,不然很容易发生误会。泰国人认为门坎下住着神灵,千万不要踩踏泰国人房子的门坎。
历史上,泰国人经商一般不喜欢冒险,小心谨慎,宁可依靠自己的力量,积少成多地发展,也不愿大刀阔斧,大数额地贷款,大范围地投资。由于过分地谨慎,不轻易相信别人,故很多企业部带有浓重的家族色彩。泰国商人十分注重人际关系,在他们看来,与其你争我斗,费尽心思才获得一些利益,倒不如把这些利益让给给那些诚实而富于人性的对手。对于商品,他们重视质量甚于牌子,只要商品货真价实,既使是名不见经传的产品,也能获得认可。此外,同大部分的华人一样,同样很考虑面子,十分重视别人对自己的外观看法,如能让对方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无疑可以使洽谈在十分融洽的气氛中进行。
人们说泰国是“微笑之国”,他们对外国人特别和蔼可亲。生意对象几乎都是华侨系统的企业,和其他国家的华侨一样,做生意要基于对个人的信赖,形式上的契约书依然有被轻视的倾向。市区大道混杂紊乱,早晚不用说,即使白天也经常是拥挤不堪,行动上相当费时。
在泰国,在众目睽睽之下与人争执,咄咄逼人的表现会被泰国人认为是最可耻的行为。由于左手被视为不洁净,所以交换名片,接受物品,都必须使用右手。
访问政府办公厅宜穿西装。商界见面着衬衫,打领带即可。拜访大公司或政府办公厅须先约会,准时赴约是一种礼貌。宜持用英文、泰文、中文对照的名片当地两天即可印妥。
• 菲律宾
菲律宾的政府机关、商业界和学校都使用英语。日常见面,无论男女都握手,男人之间有时也拍肩膀。在菲律宾,拜访商界或政府办公厅,宜穿保守式样西装,须事先须约时间,由秘书安排。菲律宾人的时间观念不很严格,但客人最好准时赴约。菲律宾人天性和蔼可亲,善于交际,作风大方,所以,工作后的应酬也很多。稍为正式一点的宴请,请帖上就会注明“必须穿着无尾礼服等正装”。这时,假如没有无尾礼服,便可以穿上当地的正装——香蕉纤维织成的“巴隆塔卡乐库”衬衣,任何宴请都适用。据说,出席宴会时,尤其是家庭宴请,要尽量学着菲律宾人,放得轻松自在些,否则,若是显得很严肃,或者老是一本正经的话,反而会使女主人担心,因而,就失礼了。菲律宾人的家庭观念很强,他们喜欢别人谈论他们的家庭。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菲律宾人不那么喜欢美国那一套。有一些菲律宾家庭,进屋要脱鞋,客人要看主人怎么做。如果你带了礼物,到主人家时再送,过后最好寄上一封简短的感谢信。
菲律宾市场基本上仍在美国控制之下。许多大工业产销公司为美国人所设。菲商人多在美国受过教育。近年来,菲律宾的公司多采合资合作方式,公司管理人员的组织形式采用美国式,拥有所有权的董事会与实际经营公司业务的公司管理人员要严加区别,权力集中在董事长身上。没有附加Director(董事) 之头衔的公司管理人员,即使是总经理、副总经理,也几乎没有诀定权,他们比较量头衔。华侨有60~70万,华侨商人势力较大。菲律宾商人喜欢依照美国方式邀请你到家中进晚餐。而华商则较喜欢邀你外出进餐夜游。菲律宾属基督教国家,生活极为西方化,相处时勿提二次世界大战。许多人会说中国话。马尼拉治安较差,警察往往不管事 ,除了银行饭店之外,在市内还有中央银行核可外汇兑换处所,但常会欺骗外来客。除非必要,晚上不要单独行走,并避免搭计程车。万一遇到强盗,最好百依百顺,否则对自己不利。不要轻易服用成药(在欧美、日本等地贩卖的药品,此地市场均有售)。所准备的药物,常会被认为吗啡之类,所以应随身携带医师的处方证。
菲律宾人,一般较随和。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显得偷快乐观,好像从不如到忧愁为何物。跟这些人打交道,你就不能“面无表情”,或是“三缄其口”。你若是面无表情或一声不发,他们会认为你不怀好意,或是不愿意跟他们打交道。
菲律宾由于受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他们饮食习惯上,大多数人(约占人口的70%)以大米为主食,少部分人以玉米为主食。许多地方的人用手抓饭进食,食前先要把手洗净。副食有肉类、海鲜、蔬菜等。他们的胄口一般偏于清淡,味鲜。早餐爱吃西餐,午、晚餐爱吃中餐,但中上层人士爱吃西餐,就餐时,他们一般喜欢用香辣调味品,但不宜太辣在菲律宾,深受欢迎的名莱有咖喱鸡肉、虾子煮汤、肉类炖蒜、用炭火烤的整只小猪和抹上新鲜白干酪的米饼等。他们在饮食上还有一个特点,即男女都特别喜欢喝啤酒。菲律宾的内库利特人,索有黥刺的习俗。无论男女,内库利特人的小孩长到十二、三岁时,都要举行黥刺仪式。他们认为。黥刺花纹,男子就会更加勇敢,女子就会更加美丽。
Ⅳ 东南亚海洋文明的特点
东南亚海洋文明是指东南亚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主要特点包括:
1. 海洋经济:东南亚海洋文明李差袜的发展与海洋经济的兴起密不可分,其人民主要以渔业、航海和贸易为生。东南亚海洋文明的贸易网络非常发达,与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地都有密切的经济联系。
2. 文化多元:东南亚地区由于历史上多次被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影响,因此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体系。东南亚海洋文明的文化特点包括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影响,以及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如柬埔寨的吴哥哪激窟、印尼的婆罗浮屠等。
3. 政治制度:东南亚海洋文明的政治制度以城邦制为主,即由各个城邦独立统治,庆烂形成了多个小国家的格局。这些城邦之间通常通过联盟或婚姻等方式维持关系。
Ⅳ 东南亚文化的特点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文化。
外国学者一般把“东南亚分成两个主要文化区域:一是法国学者所称的‘外印度’,印度的影响在这一区域占了优势;另一个区域包括东京、安南和交趾支那,随着15世纪‘印度化’的占婆王国的覆亡。
中国的影响便在这区内居于支配的地位。”
然而,东南亚各方面的固有文化“并非仅是印度或中国的文化附属物,而各自具有极为显明的个性,在吴哥、蒲甘、中爪哇和占婆古国曾开放灿烂奇葩的艺术和建筑。
与印度教的和佛教的印度的艺术和建筑相比,都有显着的区别。”
不可否认,“也正是在印度和中国文化的滋养下,东南亚自身的文化才开始发展并且取得伟大的成就。”
(5)东南亚有哪些文化特点举例扩展阅读:
东南亚建筑文化 :
东南亚建筑文化圈是一个超越原有政治及地理区划的概念,它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即东南亚大陆部分,包括中国大陆长江流域以南直到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南端,东起中国南海沿岸、西至缅甸伊落瓦底江这一广阔区域。
另一部分则是东南亚岛屿部分,包括中国的台湾、海南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及苏门答腊,甚至还可延伸至琉球群岛及南太平洋的部分岛屿。
之所以要作这样的划分,是因为在这样一个范围广阔的大区域内存在着许多共享的文化特质,将它们置于同一文化背景之下进行考察,更有利于正确认识各个局部地区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东南亚的特殊文化构成也反映在建筑上,从而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东南亚建筑文化。
东南亚建筑文化在总体特征上应该归属于东方建筑文化系统,但它与该系统中其他几个区域性建筑文化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同时受到中印两大古老文化的夹击,而其固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又赋予它以明显的个性。不过,在它的身上,仍然残存着一些中国早期建筑的影响痕迹。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交流 会通 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东南亚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东南亚风情
Ⅵ 东南亚的民俗风情
东南亚
东南亚(Southeast Asi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
该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面积约4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
民族服饰
颜色
说到东南亚的服饰颜色, 只能用色彩缤纷来形容。
或许是亚热带与热带气候的影响,很多东南亚国家的人们喜欢一些鲜艳的色彩。
比如,马来西亚人的服饰偏好红色、橙色和其他一些鲜艳的颜色,他们认为黑色属于消极之色。
所以马来的服饰给你的感觉总是快乐奔放的,处处显示热带风情。
去过马来西亚的人都有生动的回忆。
一队队身着五颜六色纱笼的马来妇女宛如一束束春日怒放的鲜花,把马来西亚小城打扮得活色生香。
而柬埔寨人有个古老而美好的穿戴的习惯,他们喜欢用五彩缤粉的服饰色彩来表示日子。
星期一喜欢用嫩黄色,星期二爱用紫色,星期三乐于用绿色,星期四用灰色或浅蓝色,星期五红色,星期六是黑色,星期天是红色。
上述习惯穿戴方式,在宗教活动中特别盛行,因此被誉为“七彩星期”。
平民从前的服装颜色富地方色彩,北越妇女喜好茶色,中部妇女偏爱紫色,南越妇女多着白色或前面 绣花,但目前几乎没有分别。
特色
东南亚是一个具有多样统一性的地域。
大陆与岛屿并存,山地与平原同在的地理特点,亚热带与热带气候逐渐过渡的自然条件,加上频繁的民族迁徙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构成了多样的生活模式及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
相较马来西亚的其他服饰来说,“巴迪”(蜡染)可以说是其最具特色的服饰啦。
男子穿的巴迪衣被誉为马来西亚国服,“巴迪”设计优美,图案繁多,款式别致,有的编织手法相当细腻,“巴迪”为长袖上衣,图案讲究对称,图案花纹不对称者不算真正的“巴迪”,“巴迪”有的是由蜡染布制成,有的则由丝绸作原料,质地不同,但大多宽而大,薄而凉爽。
“谈团岩巴迪”有长袖、短袖之分,出席晚宴者穿着长袖“巴迪”。
传统的马来妇女服饰分上衣和纱笼(筒裙),衣宽如袍,袖长,衣或桥身长过臂部,纱笼十分宽大,通常长达足踝。
马来妇女穿着传统服装时,头上披着一条薄薄艳丽的纱巾,纱巾垂挂至肩膀或胸前含御。
她们的服饰习俗忌讳袒胸露臂。
马来族服饰造型、设计特点具有浓厚的民族情调。
菲律宾有一种男士穿的上衣,名字叫做“巴隆”。
“巴隆”样子像敞领衬衫,白色,可以是长袖的,也可以是短袖的。
两边腰际开点岔,腰部略窄,前面有两个大口袋,胸前两边各有一条织出来的垂直白色花纹。
这是一种菲律宾的礼服,可以穿着参加宴会,或者重要会议。
菲律宾女土们爱穿西式裙子,在会议和宴会上也有穿民族服装的,叫做“马隆”,样子有点像印度的纱丽。
“马隆”是一条宽长的布,有十几种穿法。
在身上围好以后,布的末端是否搭过肩头,若搭过肩头又如何搭法,可以变化出许多式样来。
菲律宾还有一种叫菠萝服的。
这是菲律宾人用菠萝叶制成的衣服。
每年11月至翌年4月,在枝叶繁茂的菠萝种植园里,菠萝叶喜获丰收,菲律宾人用它制成一种透气性好,不缩水又便于洗涤的布料,然后加工制作男衬衫、短衫和外衣以及台布、门窗帘和餐巾等。
但不是所有的菠萝叶都能制作菠萝服,只有在指定种植场栽培出的特殊品种——一种坚硬带刺的菠萝叶才能制作。
菲律宾人在喜庆的日子里,都爱穿菠萝服。
服饰变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吸纳外来文化和异族文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她才显得宽厚、丰满。
变革是必须的,但不是照搬而是完善自己,每一个民族文化的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个脉承关系,都在这个定律中行进着。
违背这个定律就会走向灭亡,就只有依赖于人,就会成为别人的附庸,对此在人类历史上有证可考。
以我为本,立足于构建民族文化发展的时代特征,广纳外来文化的优秀成份,才使得本民族文化的特质更具个性,更具有活力,更加能丰富人类社会文明这个大框架。
“奥黛”(aodai)是越南最具传统的民族服饰,多为丝绸制作,其最初的样式借鉴了中国旗袍的特点,但又加入了越南人自己的民族特色。
后来,包括法国设计师在内的不少服装专家又对“奥黛”进行了修改。
今天我们看到的“奥黛”,大概是在上世纪30年代时最终确定的。
很多人都觉得“奥黛”和中国的旗袍有些相像,但其实“奥黛”是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的一种服饰,它最能体现越南男子淳朴的性格,又能展示越南女孩子柔美的身材。
娘惹服饰,马来西亚华人引以为傲的精致与奢华。
娘惹服饰是娘惹文化的另一个代表。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在马来传统服装的基础上,改成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就是娘惹服饰。
娘惹服装多为轻纱制作,典型的热带风格。
其颜色,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大红粉红,还有马来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绿。
服装上点缀装饰的图案,则是中国传统的花鸟鱼虫龙凤呈祥。
印度尼西亚以其绚丽多彩的染织文化而为世所周知。
尤其表现在服装上,传统文化与殖民地文化交织在一起,逾发显得多姿多彩。
本民族固有文化与100年前品顿族文化重叠交叉,完美的体现在一幅布料上。
受中国文化影响,旗袍也出现在印尼。
经过改编,印尼人将它吸收到当地的传统服饰中。
至今,印尼服饰在染织图案和刺绣手法上,还能明显看出其受中国文化之显着影响。
印尼的服饰文化,在本民族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受地域性文化(如“品顿文化”)、 *** 文化、中国文化,及西洋文化的错综交叉影响,在其众多岛屿上遍地开花。
今天,以多样化民族文化为主旋律的印尼流行服饰,正以其独特的设计,向国际化发展。
印尼人将各种文化,成功的融入到本民族文化中,形成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
这,或许也就是印尼时装今日能立足于国际的缘故吧
风情
缅甸人笃信佛教,参拜寺院宝塔必须脱鞋赤脚进入,表示对佛祖的尊敬。
缅甸人视摸头为一件不礼貌的事,因此不要随便摸小孩子的头。
越南是一个重视独立与自主的国家,正致力于发展经济。
虽然目前仍然物质较为匮乏,但人与人之间还是以同志般的平等地位对待,即便是饭店的服务生,也要以礼相待,切不可摆出鄙视的态度,引起当地人的不满。
泰国是个佛教盛行的国家,法律中有许多保障宗教的条文,故而不要对佛像不敬。
由于僧侣必须严格遵守小乘佛教教义,绝对禁止接触女性或被女性触摸,所以女性游客在公共场合应避免碰触僧侣。
*** 是马来西亚的国教,在傍晚的 *** 徒祈祷时间内不要打扰他们。
另外,用食指指人在马来西亚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最好以拇指代替;触摸小孩子的头也是不礼貌的行为。
建筑
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10个东南亚国家集体惊艳亮相,无疑是世博园里一大看点。
从金碧辉煌的宫殿式传统建筑、缤纷绚丽的民族服饰,到风情万种的民族歌舞、独具一格的生活方式,无不透露出浓浓的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独特而神秘的风情。
东南亚馆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自然、健康、休闲的特色。
泰国馆呈现给游客一座古典泰式建筑,从任何角度看都夺目的泰式尖塔。
缅甸馆亭台风格和神庙建筑,展示了缅甸建筑艺术的魅力。
柬埔寨馆展示文明古国的瑰宝“吴哥古迹”,有吴哥寺庙的女神浮雕和大吴哥的南门楼,让游客领略其建筑文化、历史遗产及辉煌灿烂的文明。
越南馆波浪形的竹子外墙和用竹子搭成的宫殿,吸引游人的眼球。
东帝汶洛斯帕洛斯风格的屋顶、刻有雕像的木门,构成了与众不同的城市风貌。
“泰国色彩”——泰国国家馆。
泰国传统的服饰,鲜艳的妆容,优美的舞姿,泰式的大餐,无不让游客着迷。
来自哈尔滨的吴先生说,泰国传统舞蹈很美,不仅是服饰上的美,舞姿上也很美,用舞蹈的方式来讲述故事,让人感觉很神秘。
东南亚馆的民族服饰只能用色彩缤纷来形容。
马来西亚馆入口处,展现代表马来人、华人、印度人和该国其他民族的服饰。
印尼多个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也在展馆中充分的体现。
文莱的年轻男女身着传统的纯手工马来族结婚礼服,在长者带领下进入婚典舞台,举行一系列马来族传统祝福仪式。
东南亚馆的亚热带风光景色旖旎。
马尔代夫是世界最美岛国之一,也是人们心目中的浪漫天堂,盛产金枪鱼、鲤鱼、鲛鱼、龙虾、海参、石斑鱼、鲨鱼、贝壳、海龟和玳瑁等。
马尔代夫馆布景和各式展品充满岛国风情,呈现阳光海域,馆内多种海产品展现了当地发达的渔业资源。
印尼馆“海底世界”,展示海洋、沙滩、河流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千岛之国的万种风情。
东南亚馆的民族歌舞表演多姿多彩。
马来西亚馆由全国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构成的歌舞表演,在世博会期里每天都会表演两常泰国馆由中音木琴、洋琴、响板等传统乐器合奏民俗音乐,民间舞蹈有北部指甲舞、东北部手网舞、中部祝福舞和南部扇舞。
柬埔寨呈现民族音乐的一大特色——滑音表演,在亚洲广场伴着曼妙舞姿上演。
菲律宾有高山部落民族的古老曲调,也有棉兰老岛婚礼上的 *** 舞蹈。
饮食
泰国
泰国人的饮食习惯与我国南方大同小异。
主食以大米为主,辅以面粉,东北部人多习惯吃糯米,饭后喜欢水果和甜食。
泰国素以酸辣着名,且一般较肥腻,因此,能吃辣的人吃泰国菜是不用担心的。
菜肴上也没有太多禁忌,只是在南部 *** 地区都吃 *** 菜,与我国 *** 人一样。
泰国菜所用调料很丰富,有辣椒、虾酱、鱼露、酱油、醋等。
泰国华人较多,在一些大城市和旅游地区,都有华人开设的中餐厅,南北风味齐全。
到泰国旅游,品尝海鲜也是重要活动项目之一。
泰国南部两面是海,渔业十分发达,热带海鲜品种丰富,物美价廉,而且有些海鲜在我国是少见的。
但是吃海鲜不能贪食,特别是吃烤虾、烤鱼和生鱼片、生蚝时要特别小心,一定要用按泰人习惯配制的调料吃,吃海鲜最好能喝点酒、多吃点蒜,以防拉肚子。
地道的泰国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通常选用新鲜的食品原料,菜的味道以辛辣为主,但也有些菜与中国南方菜(如粤菜、潮州菜)的味道相似。
主要菜肴有烹饪海鲜、野味、蔬菜和凉拌菜,多有辣味。
因菜肴中有一种调料叫"香茅草",有股异味,一般人不能接受,若能吃习惯了,也会喜欢其独特的味道。
泰菜中有一道名菜,泰语叫"冬洋宫",中文意为、酸辣虾汤",由鲜虾加上香茅草、野茄子、辣椒、鲜蘑菇等调味品煮制而成,很具泰国菜特色。
另一美味菜肴――咖喱海鲜也值得一尝,如咖喱虾、咖喱蟹等,其味与"冬洋宫"不同,每个人都能接受。
此外,凉拌菜品种也很多,但它多为生冷菜肴,且有异味,初时可能不习惯,因此,在吃自助餐选择凉拌菜时可先尝后取食。
泰国小吃很多,且物美价廉,全国各地大同小异。
较普遍的有盖浇饭、各式包子、各种汤类、甜品等。
其中,以中餐馆的小吃最具特色,类似我国广东、香港的早茶食品。
泰国的烧烤食品别具风味,如烤鱿鱼香脆可口,越嚼越香;炸香蕉味道独特,香蕉去皮后油炸成咖啡色软条,吃时感到甜中带酸。
香竹糯米饭更是芳香清甜,不可不尝。
此外还有烤牛肉片、烤鸡胸肉、烤大虾、烤鸡翅,以及鱼、香蕉干、芒果条、榴莲糕等水果、风味小吃等。
泰国人的饮料,一般为咖啡、凉开水或矿泉水,多数还要加冰块,热茶不多。
因此到泰国旅行时,不习惯喝凉开水或冰水的游客,可自带茶叶、茶杯,用酒店准备的电热水壶烧水冲茶,如旅馆没有,可请导游设法解决。
到泰国品尝新鲜水果也是乐事,并可以果代水,因泰国盛产水果,一年到头供应的水果十分丰富,其价格比我国香港便宜。
泰国较有名的四季水果有:榴莲、山竺、红毛丹、荔枝、龙眼、芒果、菠萝、木瓜等,其中榴莲、山竺、红毛丹最有特色。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饮食与东南亚其他国家的饮食相比,口味更加浓重一些,喜欢放咖喱和辣椒。
因为当地气候炎热潮湿,吃一些辛辣的食物,人体排汗会感到爽快些。
由于信奉 *** 教,所以马来人不吸烟,不吃猪肉、自死物或动物血液。
马来人习惯用右手抓饭,进餐前必把手洗干净,用餐时十分卫生和礼节。
越南饮食
越南料理通常可以分为三个菜系。
越南北部是越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很多着名的菜肴(如越南河粉和越南粉卷)都源自北部地区。
越南北部的菜肴更传统并在对调料和原料的选择上更严格。
越南南部菜肴在历史上收到中国南方移民和法国殖民者的影响。
越南南方人喜欢带甜味的菜肴,作为一个更具多样性的地区,越南南方菜使用更多种类的香草。
越南中部的饮食与南部和北部的相比差异明显,越南中部料理使用更多的小配菜,也更具辣味。
外来的肉类,如蛇肉、软壳龟(soft-shell turtle)肉,狗肉和羊肉多在饮酒时才使用,它们并不被视为日常菜肴。
鸭仔蛋,将孵了15至18天,快孵化成雏鸭的鸭蛋用开水煮熟,敲开蛋壳,加入盐等调味,以小匙羹挖来吃。
它通常与鲜鲜蔬菜如:越南香菜、食盐、胡椒、青柠汁一起被食用。
Ⅶ 东南亚文化的特点
亚洲东南亚文化主要有华族文化,也就是中华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外来文化,当地的文化主要是马来文化、回教文化(与马来文化有想通之处)淡米尔文化。佛教文化,又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东南亚一带,主要还是马来文化。
最大的文化风情,我觉得还是各种宗教并存。一条马路,甚至紧邻一起就有基督教堂、佛教堂、印度庙,马来教堂,泰国寺庙。
东南亚人宗教观念很强,敬畏神灵,走在路上,可以看到四处是神灵牌位,几乎每一家都有敬拜,在新加坡这样的国家,路边,树下,土坡边,门口随处可见摆放的牌位及祭品,也是一大风景!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洋教派,随时散发传单,上门传教。马来教、佛教的信徒也非常虔诚,拜天教堂人满为患。
东南亚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文化风情就是“娘惹”文化型卜。他们的饮食、服饰、建筑都很有特色。实际上,娘惹文化是600年前郑和下西洋,将中国文化带去东南亚两种文化相互交流形成的有独特色彩的一种文化。因为当时郑和带去的是中国宫廷文化,所以娘惹文化的饮食、服饰、建筑都很讲究,非常精致,色彩艳丽,无论是建筑的雕刻还是服饰的花边、裁剪、绣花,栩栩如生、楚楚动人。“娘惹”就是马来土着的姑娘同中国男人结合生育的女孩子,男孩卜档穗子则叫蠢皮“峇峇”。实际上他们有华人血统。
印尼的巴厘岛也是很有文化风格的地方,寺庙到处是,居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
Ⅷ 东南亚有哪些文化
东南亚是由中国以南,印度以东,新几内亚以西与澳洲以北的国家组成。为了让大家有更清楚的了解东南亚,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东南亚的特色 文化 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东南亚的特色文化【游景点】
越南---金兰湾
越南东南部的海湾,是东南亚着名的天然港湾。它位于富庆省南部海岸。港湾深入内陆17公里,南北长32公里,宽约16公里,群山环抱,东面岛屿屏蔽,面临深海,为天然良港。港湾由冲空山和凤凰山两半岛合抱成葫芦形的内外两个海湾,可停泊大型航空母舰,战略地位重要。
老挝---万象景点
塔銮Wat That Luang: 老挝古佛塔群。意译为“大塔”或“皇塔”,位于东南亚老挝首都万象市区东北约3公里处的塔銮广场,是佛教文化艺术的结晶,被视为老挝的国宝。是老挝佛教徒和民众顶礼膜拜的中心,系公元1560年赛塔提腊国王统治时期在一古塔的基础上历时6年扩建而成。后屡遭损坏,也屡经修缮,方保存至今。现在的塔銮是一座砖石结构的佛教建筑群,是一组群塔建筑,在建筑艺术上享有盛誉。
柬埔寨---吴哥古迹
吴哥古迹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印度的泰姬玛哈陵、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是东南亚四大建筑奇观。现存吴哥古迹主要包括吴哥王城和吴哥窟。吴哥古迹现存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吴哥王城和吴哥窟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精美的佛塔以及众多的石刻 浮雕 ,蔚为壮观。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些石块重达8吨以上。佛塔刻有各种形态的雕像,有的高达数米,生动逼真。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稿陵委员会把整个吴哥古迹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缅甸---瑞德贡大金塔
瑞德贡大金塔是仰光市标志性建筑,也是缅甸的象征,为世界着名佛塔之一。大金塔坐落于市内一座小山上,表面涂有72吨的黄金,塔顶由近3000克拉的宝石镶嵌而成。整个建筑群非常雄伟,在阳光的照射下显颤敬锋得夺目而耀眼。 传说 是保存有佛祖八根头发的商人两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历史。
泰国---玉佛寺
位于曼谷大王宫的东北角,是泰国最着名的佛寺,也是泰国三大国宝之一。玉佛寺是泰国王族供奉玉佛像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因寺内供奉着玉佛而得名。寺内有玉佛殿、先王殿、佛骨殿、藏经阁、钟楼和金塔。玉佛殿是玉佛寺的主体建筑,大殿正中的神龛里供奉着被泰国视为国宝的玉佛像。玉佛高66厘米,阔48厘米,是由一整块碧玉 雕刻 而成。
马来西亚---槟榔屿
槟榔屿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口东岸,是马来西亚北部的一个岛屿, 也是马来西亚着名的旅游胜地,素有“东方花园”或“小亚洲”的盛名, 发展旅游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岛上建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花圃,绿草如茵,鲜花盛开,还有许多东西方格式的庙宇、教堂和别墅。
新加坡---圣淘沙
圣淘沙位于新加坡本岛南部,离市中心半公里。这个田园式的度假岛屿,其马来文名字是和平与宁静的意思。岛上青葱翠绿,有引人入胜的探险乐园、天然幽径、博物馆和历史遗迹等等,让人远离城市城嚣。爱海的人,可以沿着沙滩享受轻松的水上活动。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巴厘岛在印尼有"千寺之岛""艺术之岛"之称, 岛上居民大多信仰阿加玛茄晌印度教,它是十一世纪时由苏门达腊与爪哇两岛上的印度教徒传入的,主要供奉三大天神和佛教的释迦牟尼,还祭拜太阳神、水神、火神、风神等。十五世纪时,许多艺术家从爪哇来到巴厘 岛。现在岛上的庙宇、神龛、横梁、石基上,随处可见神像、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等浮雕。
东南亚的特色文化【政治文化】
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其中有 11 个国家,
越南(首都河内)、
老挝(首都万象)、
柬埔寨(首都金边)、
泰国(首都曼谷)、
缅甸(首都内比都)、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
新加坡(首都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东帝汶(首都帝力)(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
不包括中国南海诸岛,南海大部分为中国专属经济区,南海诸岛为中国领土,不属东南亚。
世界各国习惯把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
而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
1967年,东南亚地区出现了一个“国家集团”,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面积约44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6亿。
2013年,东南亚有11个国家。
全区约有华侨、华人3348.6万,约占东南亚总人口的6%,约占全球4543万华侨华人的73.5%。其中,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东南亚的中国移民及其眷属至少在250万以上。另有200多万印度人,100多万 其它 国家的外来移民。
东南亚的特色文化【自然资源】
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
自古以来,东南亚就深受中国与印度的影响,并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为印度文明的核心区(恒河流域)离得更近,印度文化在早期的东南亚得到广泛的传播,东南亚的宗教、文化、社会结构与政权形式等都是印度式的。中国的南方与东南亚紧密相连,但中国长期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文明核心区,直到秦汉时期,中国才对东南亚产生直接且明显的影响,一是中国南方民族的迁入改变了中南半岛的民族面貌,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从经济上促进了东南亚文明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三是对越南北部的直接管辖统治(后来也仅限于此);此外,有关古代东南亚的史料也有赖于中国书籍的记载。
从公元前后至九世纪的汉唐时期,中南半岛出现了两个印度(教)王国——占婆和扶南(真腊)。它们都深受印度文明的影响,同时也与中国密切联系,它们的崛起与兴盛受益于中国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在马来地区,先在爪哇或苏门答腊岛一个面目很模糊的叶调国,接着在初唐时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三佛齐)逐渐崛起为佛教的海上强国。此外,唐朝与南诏国也从内陆对东南亚施加影响。
公元十世纪至十六世纪的宋元与明初时期,东南亚的文明国家大量涌现。在中南半岛,安南脱离中国而独立发展,占婆继续发展为占城,真腊则发展出强盛的吴哥王朝,缅人建立了蒲甘王朝,泰人建立了素可泰王朝,它们开展了激烈的斗争,并不断受到来自中国王朝直接或间接的干涉。在马来地区,三佛齐称霸了相当长时间,而爪哇兴起了满者伯夷,此后是一系列的穆斯林王国。元军对蒲甘、安南、占城、满者伯夷都有过直接的敲打,而明朝则主要以封贡的形式维持自己的影响,在明初形成了万邦来朝的盛况,其时还有东南亚大国满剌加(马六甲)、苏禄、暹罗、缅甸东吁王朝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