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石器可分为哪三大时段
新石器时期可分为早、中、晚期。
早期:
以甘肃大地湾遗址最为久远(60000-4800年),早期距今13000~7000年前,可分为前后2段,前段距今12000年~9000年。后段是距今约9000~7000年。
中期:
中期距今约7500~5000年,可分为前后两期。河腊敬姆渡文化、龙虬文化、北辛文化、半坡文化、前大溪文化为代表,后期以仰韶文空数化、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为轮亏慎代表。
晚期:
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也叫铜石并用时期,以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山东日照两城镇、河南洛阳王湾、山西襄汾陶寺、甘肃临兆马家窑、湖北京山屈家岭湖北天门石家河、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为代表。
❷ 以下哪些是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
1、新石器时代的乱罩主要早期文化遗存有,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老官台文化、兴隆洼文化、马家浜文化、彭头山文化。
2、主要中期文化遗存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高猛
3、主要晚期文化遗存有龙山文化、马戚陪桥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
❸ 列举新石器时期的四个代表性文化
综述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性文化有: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的繁荣时期并正向有阶级社会过渡。人类文化有较快的发展,早期的石器工具大多为部分磨光(刃部),后期即为通体磨光石器,尤其以陶器的出现为其特征。新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的繁荣时期并正向有阶级社会过渡。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设定的一个时间区段,大约从一万多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
❹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是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
1、马家窑文化包括几种类型?2、甘肃马家窑文化,你知多少?3、马家窑文化有哪些特点?4、什么是马家窑文化5、马家窑文化都包括哪几个类型?6、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3个文化类型,马家窑类型早于半山类型,半山类型早于马厂类型。
其中,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相承、相似的因素很多,关系密切。
半山文化类型分布范围与马家窑类型相同,但已逐渐西移。马厂文化类型的分布则较马家窑文化类型和半山文化类型更为向西。
文化命名
马家窑遗址虽发现较早,但以其命名却是20世纪40年代的事。对马家窑文化的命名,以及是否将半山、马厂类型包括在内,考古界曾有过许多争议,意见还没有完全统一。
最早对马家窑遗址进行调查发掘的安特生,将临洮的马家窑遗存和广河的半山遗存合称为仰韶期或仰韶文化,为了与逗岁册河南、陕西的仰韶文化相区别,也称之为甘肃仰韶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缩影,时代的一面镜子。甘肃马家窑文化的高度发展,是新石器时期华夏文明晨曦中最绚丽的霞光,折射着中华先民在远古时代所达到的多项文化成就,马家窑文化不仅包含着史前时期众多神秘的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同时它创造了中国画最早的形式。现在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 甘肃文化 之马家窑文化吧。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建筑风格
马家窑文化的村落遗址一般位于黄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上,接近水源、土壤发育良好。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也有在平地上起建的,房屋的平面形状有方形、圆形和分间三大类,以方形房屋最为普遍。方形房屋为半地穴式,面积较大,一般在l0平方米——50平方米,屋内有圆形火塘,门外常挖一方形窖穴存放食物。
圆形房屋多为平地或挖一浅坑起建,进门有火塘,中间立一中心柱支撑斜柱,房屋呈圆锥形、分间房屋最少,主要见于东乡林家和永登蒋家坪,一般在主室中间设一火塘,侧面分出隔间。
丧葬习俗
马家窑文化的墓葬,经发掘的有2000多座,墓地一般和住地相邻,流行公共墓地,墓葬排列不太规则,多数为东或东南方向。盛行土坑墓,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等。葬式因时期和地区不同而有变化,一般有仰身直肢、侧身屈肢和二次葬。
墓葬内一般都有随葬品,主要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等,少数随葬粮食和猪、狗、羊等家畜。有的墓地的随葬品,男性多石斧、石锛和石凿等工具,女性多纺轮和日用陶器,反映出男女间的分工。随葬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差别,而且越到晚期差别越大,有的随葬品达90多件,而有的一无所有。这种贫富差别的增大,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步走向解体和中国文雀州明曙光的来临。
陶瓷工艺
马家窑文化制陶业非常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山宏精细,形成了绚丽而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的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陶器大多以泥条盘筑法成型,陶质呈橙黄色,器表打磨得非常细腻。许多马家窑文化遗存中,还发现有窑场和陶窑、颜料以及研磨颜料的石板、调色陶碟等。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早期以纯黑彩绘花纹为主;中期使用纯黑彩和黑、红二彩相间绘制花纹;晚期多以黑、红二彩并用绘制花纹。马家窑文化的制陶工艺已开始使用慢轮修坯。并利用转轮绘制同心圆纹、弦纹和平行线等纹饰,表现出了娴熟的绘画技巧。彩陶的大量生产,说明这一时期制陶的社会分工早已专业化,出现了专门的制陶工匠师。
彩陶的发达是马家窑文化显着的特点,在我国所发现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马家窑文化彩陶比例是最高的,而且它的内彩也特别发达,图案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大量新出土材料的积累,马家窑文化彩陶的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关注,逐渐形成为史前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
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彩陶衰落以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又延续发展数百年,将彩陶文化推向前未有的高度。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是世界彩陶发展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观,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它不仅是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的源头、同时它源远流长地孕育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它神奇辉煌的艺术魅力至今还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马家窑文化特点:马家窑文化的村落遗址一般位于黄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台地上,接近水源、土壤发育良好。房屋多为半地穴式建筑、也有在平地上起建的,房屋的平面形状有方形、圆形和分间三大类,以方形房屋最为普遍。
方形房屋为半地穴式,面积较大,一般在10平方米-50平方米左右,屋内有圆形火塘,门外常挖一方形窖穴存放食物。
圆形房屋多为平地或挖一浅坑起建,进门有火塘,中间立一中心柱支撑斜柱,房屋呈圆锥形、分间房屋最少,主要见于东乡林家和永登蒋家坪,一般在主室中间设一火塘,侧面分出隔间。
(4)新石器时代晚期有哪些文化扩展阅读: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分布区内主要河流为黄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等。
马家窑类型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和青海东北部、宁夏南部地区的泾、渭水上游,以及白龙江、湟水、洮河、庄浪河和清水河流域。半山类型分布范围基本与马家窑类型相同,但已逐渐西移。马厂类型的分布则更为向西。
【原词】马家窑文化
【释义】
马家窑文化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其主要分布区域为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省境内等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各凉州的谷水流域。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故又曾被称为甘肃仰韶文化。考古人员认为人口压力、农业经济与狩猎、采集经济的结合是马家窑文化从仰韶文化中分化出去的主要原因。时间上马家窑文化出现于距今57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300年-前2050年),历经1000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风四个类型。马家窑文化是齐家文化的源头之一。
马家窑文化包括石岭下型、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等几个类型。石岭下彩陶以甘谷县王家坪出土的鲵鱼纹图像最具特色,画中鲵鱼形态生动,头部似人脸,细部刻画较具体,是人格化的形象。马家窑型彩陶装饰面积大,纹样以漩涡纹、波浪纹、弧边三角纹居多,具有构图繁密、纹饰旋转起伏、动感强烈等特点。半山型彩陶造型秀健大方,以锯齿纹及漩涡纹为多,色调和谐热烈。马厂型彩陶的底色以橙黄色为主,花纹为黑色。人们利用粗细均匀的线条的平行、弯曲、交叉的花纹变化,构成同心圆、涡状纹、垂幛纹等各种精美图案。彩陶的花纹往往满布于器物的口沿到接近底部,有一种雍容华贵之感。如前所述,出土于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彩陶盆,展示了原始人的舞蹈场面,概括而又非常生动,堪称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之杰出制作。
马家窑文化 马家窑文化集中反映马家窑文化了甘肃、青海地区马家窑文化的原始文化,延续马家窑文化了仰韶文化的一支。饲养业在马家窑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饲养牛、羊、猪、狗和鸡等家畜家禽,渔猎为农业和饲养业的补充。制陶业相当发达,创造马家窑文化了灿烂的彩陶文化。当时的制陶规模相当大,原始氏族公社成员有组织地进行劳动生产,基本上具备制陶、彩绘、烧窑等程序,并由专业工匠完成。制石、制骨、制玉、纺织、冶炼及木制品等原始手工业都有了长足发展。石器磨制技术,石、陶制作的纺轮、串珠等装饰品,在当时已比较普遍。在甘肃东乡县林家遗址中出土的铜刀和铜碎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青铜制品。马家窑文化的墓葬则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情况,即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❺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o黄河流域:o中游地区:以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北武安磁山和甘肃秦安大地湾等为代表的前仰韶文化群在经过向仰韶文化的演进,中游则是早期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晚期的中原龙山文化、陶峙文化o上游: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o下游地区: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o长江流域:o中游地区:经历了彭头山、城背溪类型、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o下游地区:出现有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凌家滩文化、薛家岗文化、良渚文化
o东北地区:o兴隆洼文化、新乐文化、上宅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新开流文化、老虎山文化小珠山文化等
o长江流域:o中游地区:经历了彭头山、城背溪类型、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o下游地区:出现有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凌家滩文化、薛家岗文化、良渚文化华南地区:万年洞、玉蟾岩、甑皮岩下层文化、大湾文化、石峡文化、咸头岭文化o四川:宝墩村文化、三星堆文化o云南:大墩子文化o西藏:卡若文化o台湾:凤鼻头文化、园山文化
❻ 台湾新旧石器时代有哪些文化荟萃
旧石器时激薯代有台湾东部与恒春半岛的长滨文化与西海岸中北部的网形文化。新石器时代早期有大坌坑文化;中期有李铅衫北部的圆山文化、芝哪腔山岩文化、讯塘埔文化。
中部的牛骂头文化和南部的牛稠子文化以及东部的绳纹红陶文化。晚期有北部的植物园文化;中部的营埔文化;南部的大湖文化、凤鼻头文化。东部的卑南文化、麒麟文化、花冈山文化等。
❼ 哪些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遗址
河姆渡文化 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第一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前5000-前3300)。
仰韶文化 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河南省和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
半坡文化 属黄河中游地区新团空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位于陕西省西安半坡村。年代距今约6800—6300年(前4800-前4300).
庙底沟文化 仰韶文化中期以庙底沟文化类型为代表,因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而得名,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相当于黄帝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址中所出土器物特征与黄帝时代所发明使用的器物等等是相一致的,(约前4000-前3800)。
大汶口文化 (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文化典型。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江苏淮北一带,安徽和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
红山文化 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李瞎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
哈克文化 距今约4000-5500年(前3500-前2000),具有这一文化特征的古遗址和古墓葬在呼伦贝尔草原上广为分布,但以海拉尔市哈克镇境内发现的一批古遗址、古墓葬为典型代表。
良渚文化 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前3300-前2100).
蜀文化的具体出现时间不太清楚,从三星堆的推测,5000年前就已出现,持续繁荣了一千五百多年后消失(约前3000-约前1500)。
龙山文化 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前2400-前2000)。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哪或空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❽ 新石器文化包括哪些
新石器文化是考古学上的一个文化分期,指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开始于约七八千年前。它的文化特点是广泛使用经磨制加工的石器,并能制陶和纺织;人类已经定居生活。中国重要的新石器文化有磁山文化、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 。
磁山文化,是指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首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磁山发现而得名。磁山文化是仰韶文化的源头之一,也就是华夏族的源头之一。磁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陶盂及陶支架、石磨盘及磨棒。
据碳14法测定年代,距今约8000年至7600年前,与1977年在河南省新郑裴李岗村发现的裴李岗文化的年代大体相当。
磁山被誉为是世界上粮食粟、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发现地。粟、家鸡和核桃三大发现。磁山文化改写了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考古认为,磁山文化是粟文化的代表之一。
❾ 新石器时期黄河上游地区有哪些考古文化
新石器时期黄河上游地区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
马家窖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窖而得名,约公元前2900─前2100年。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马家窖文化发现有村落与大规模的墓地,说明当时的人们过着定居生活。
齐家文化是以甘肃为中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并且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其名称来自其主要遗址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是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的一支重要的早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齐家坪遗址于1924由考古学家安特生所发现。时间跨度约为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1600年,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具有特殊价值的考古学文化,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来源。
(9)新石器时代晚期有哪些文化扩展阅读
安特生在发现齐家文化的同时也曾收集到一些齐家文化玉器,但由于当时他对齐家文化年代错误的判断及对玉器文化性质的忽视使其并未对这些玉器进行研究。
其实早在安特生发现齐家文化之前,齐家文化玉器就已经流传于世,在清宫旧藏就有齐家文化的玉器,清代金石学家吴大澄在《古玉图考》中也曾着录一批齐家玉器(现部分收录于上海市博物馆),但书中对具有齐家文化特征的玉器考释不多,且通过文献记载认为玉琮可能为商周时期的礼器。
同时在20世纪初西方兴起了收藏中国古玉的热潮,大量古玉流失海外,由于收藏家在意的是玉器本身,导致流失海外的中国古玉大多没有出土地点和出土情况记录,因此收录在海外的齐家文化玉器具体来源大多无法知晓。
❿ 中国的新石器文化有哪些
1、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地区西南部。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分布范围在东北西部的热河地区,北起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南至河北北部,东达辽宁西部,辽河流域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