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濮阳文化遗产是什么

濮阳文化遗产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01 11:25:18

Ⅰ 河南濮阳的历史!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

春秋时期,濮阳一带属卫国。公元前629年,卫国迁都帝丘(今濮阳),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凡400年。公元前242年,秦置东郡,次年秦取濮阳等地,卫国此时名存实亡。前240年,东郡治濮阳。

宋,濮阳改称开德府,一度成为北辅。1128年秋,金占领澶州,金皇统四年(1144年)改澶州为开州,辖今濮阳、清丰。明清时期,濮阳仍称开州,辖濮阳、清丰、南乐,属大名府。

民国2年(1913年),改开州为开县。因与四川、贵州两省的开县重名,1914年1月复称濮阳县。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归河北省大名府管辖。


(1)濮阳文化遗产是什么扩展阅读

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平原,北与河北省邯郸市交界,东与山东省泰安市、济宁市、聊城市、菏泽市接壤,西与安阳汤阴县、滑县接壤,西南与新乡长垣县毗邻,鹤濮高速将鹤壁与濮阳两座城市紧密连接在一起。

濮阳是中原油田所在地,石油、天然气、盐、煤等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濮阳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还是中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卢、张、范、姚、秦、顾、孟、骆等姓氏均发源于此。作为“中国杂技之乡”,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12年2月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

风景名胜

1、戚城遗址

戚城遗址是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卫国的重要城邑遗址,年代为公元前11世纪~前476年。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

戚城又称“孔悝城”,向北隔黄河与晋国相望,南与鲁接壤,西与郑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于这一点,使它成为诸侯争夺的一个战略目标。同时,戚城又是卫国孙氏家族的采邑,孙氏家族权倾朝野,其立场的向背直接影响到卫国的政局和诸侯势力的均衡,所以,史书记载,许多历史事件与戚城有关,孔子戚城遗址的弟子子路就是在与戚城有关的政治事变中遇难。

2、单拐革命旧址

单拐革命旧址位于河南省清丰县双庙乡单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旧址、冀鲁豫军区纪念馆等。

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军区政委邓小平、司令员杨勇等同志先后在这里居住长达一年之久。他们在这里不仅领导了有名的锡山战役和解放阳谷、封丘、延津等战役,还积极发动这一带贫苦农民建立农民政权,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增资、增佃斗争,并在这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厂,成功制造了我军兵工史上第一门大炮──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为中国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近年来,清丰县对该旧址进行了多次修复,并按原址建成3个展区、8户旧居和19座展室,并从全国征集史料和革命文物2000余件,各类珍贵图片400余幅,并建设了占地8000余平方米的革命旧址广场。

3、仓颉陵遗址

仓颉陵遗址位于南乐县梁村乡吴村,遗址上建有庙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碑文记述,对仓颉的供奉“历汉唐以来没有间断过”,可见汉唐以来这里已有陵庙建筑。明清两代,陵庙得到大规模整修兴建,现仅存明天启年间方碑两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历圣之宗”分别为明工部尚书李从心和刑部尚书李养正题。

享殿前檐石柱两根,上雕二龙戏珠和鱼龙变化图案,正面镌刻楹联:“百王景仰治代结绳扶宇宙,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干坤”。仓颉陵建筑在一处古文化遗址之上,这一遗址位于古繁水河道的阳台地上,面积约4000平方米。经考古钻探,地下有汉代和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层,充分表明,在上古时代,这里就是先民的一个聚居地。

Ⅱ 濮阳为什么叫杂技之乡

濮阳叫杂技之乡的原因:

濮阳杂技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明清,发展于现代,以功力深厚、技艺精湛着称于世。

2008年6月14日,濮阳东北庄杂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杂技发源村——濮阳东北庄,与河北吴桥并称为中国杂技南北两故里。

2009年,濮阳被中国文联、中国杂技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这里有老一代的杂技艺人的代表——乔天福,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杂技代表性传承人;这里有怀揣杂技情怀的年轻一代的代表——濮阳市龙城杂技团团长李付国。

他们都在为杂技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为杂技的传承运谈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爱心。

杂技的特点:

特别重视腰腿顶功的训练是中国杂技的一个特点。中国杂技自古重视顶功。汉代画像砖石和壁画、陶俑中,有许多拿顶和翻筋斗的形象。

中国杂技艺人,即使是表演古代戏法的演员也要有扎实的功夫基础,所谓“文戏武活”,即是指此。没有坚实的功夫,在大褂里卡上上百斤的道具,还要从容自如,翻着筋斗变水变火是不行的。

险中求稳、动中求静,显示了冷静、巧妙、准确的技巧和千锤百炼的硬功夫也是中国杂技的一个特悉瞎点。

如“走钢丝”中种种惊险的表演,都要求“稳”;“晃板”、“晃梯”之类旁陆碰,凳上加凳,人上叠人,但顶上的人必须在动荡不定的基础上求平求静。

这必须有极冷静的头脑、高超的技艺与千百次刻苦训练相结合才行,这显示了对势能和平衡的驾驭力量,表现了人类在战胜险阻中的超越精神。

Ⅲ 用濮阳的文化迹产写作文

文化遗产保护绽放异彩。文物保护成绩明显。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完成不可移动文物登记1205处,新发现文物点936处,台前沙湾闸遗迹已被纳入京杭大运河整体申遗体系。卫国都城——高城遗址、北齐李亨墓等一批重要文物遗存的发现,为研究濮阳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历史、文化价值。配合基本建设勘探发掘200余万平方米,出土青釉覆莲四系瓷罐等重要文物600余件。征集各类有价值书画作品710余幅。由清丰单拐革命旧址、台前孙口刘邓大军渡河纪念地等景点组成的红色旅游线路,被确定为全省五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之一。以文物为载体,举办“龙文化”研讨会、仓颉文化研讨会等学术活动,编辑出版《中华第一龙》、《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濮阳》等书籍。文物安全角势整体稳定,连续实现27个(含2010年)馆藏文物安全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初步建立。全市共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24项进入省级保护名录,100项进入市级保护名录,各县区也公布了各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市有6人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34人被命名为省级传承人,59人被命名为市级传承人。濮阳杂技艺术学校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基地。

Ⅳ 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一批

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148项) 1I-1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汝南县)
2I-2花木兰传说(虞城县)
3I-3盘古神话(泌阳县、桐柏县)
4I-4白蛇闹许仙传说(鹤壁市淇滨区)
5I-5董永与七仙女传说(武陟县、汝南县、西平县、平舆县)
6I-6柳毅的传说(卫辉市)
7I-7崔莺莺和张生的故事(辉县市)
8I-8邵原创世神话群(济源市)
9I-9汉族叙事长诗《郭丁香》(固始县)
10I-10愚公移山传说(济源市)
11I-11赵氏孤儿传说(温县)
12I-12大禹神话传说(禹州市)
13I-13王莽撵刘秀传说(西平县、遂平县、内乡县、灵宝市)
14I-14灵宝黄帝传说(灵宝市)
15I-15葛天氏传说(长葛市)
16I-16牛郎织女传说(南阳市)
17I-17竹林七贤传说(修武县)
18I-18帝舜传说(濮阳县) 19Ⅱ-1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
20Ⅱ-2黄河澄泥砚(郑州市惠济区、孟州市、陕县、新安县)
21Ⅱ-3汴京灯笼张(开封市)
22Ⅱ-4柘城李秀山泥塑(柘城县)
23Ⅱ-5农民画(舞阳县、汝南县)
24Ⅱ-6虢州石砚(灵宝市)
25Ⅱ-7秦氏绢艺(滑县)
26Ⅱ-8方城石猴(方城县裂搏)
27Ⅱ-9民间剪纸(陕县、灵宝市、卢氏县、辉县市、鲁山县)
28Ⅱ-10卢氏木版年画(卢氏县)
29Ⅱ-11滑县木版年画(滑县)
30Ⅱ-12洛阳宫灯(洛阳市)
31Ⅱ-13泥咕咕(浚县)
32Ⅱ-14东岸桃核雕花工艺(上蔡县)
33Ⅱ-15重阳茱萸绛囊(上蔡县) 34Ⅲ-1板头曲(南阳市)
35Ⅲ-2中州筝派(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36Ⅲ-3筹音乐(许昌市)
37Ⅲ-4司马懿得胜鼓(温县)
38Ⅲ-5超化吹歌(新密市)
39Ⅲ-6唢呐(沁阳市)
40Ⅲ-7大铜器(西平县、遂平县、郏县)
41Ⅲ-8开封盘鼓(开封市)
42Ⅲ-9武陟盘鼓(武陟县)
43Ⅲ-10官会响锣(项城市)
44Ⅲ-11轧琴(舞钢市)
45Ⅲ-12信阳民歌(信阳市)
46Ⅲ-13郑王词曲(沁阳市)
47Ⅲ-14西坪民歌(西峡县)
48Ⅲ-15武德镇抬鼓(温县)
49Ⅲ-16洛阳海神乐(洛阳市)
50Ⅲ-17黄河号子(河南黄河河务局)
51Ⅲ-18中州大鼓(新乡县)
52Ⅲ-19大相国寺梵乐(开封市大相国寺) 53Ⅳ-1火龙舞(孟州市)54Ⅳ-2苏家作龙凤灯(博爱县)
55Ⅳ-3高抬火轿(沁阳市)56Ⅳ-4齐天圣鼓(灵宝市)
57Ⅳ-5回民秧歌(项城市)58Ⅳ-6大仵民间舞蹈(柘城县)
59Ⅳ-7跑帷子(汤阴县)
60Ⅳ-8花挑舞(固始县
61Ⅳ-9艾庄铜器舞(许昌县)
62Ⅳ-10豫西狮舞(洛阳市大里王狮舞、巩义市小相狮舞)(洛阳市、巩义市)
63Ⅳ圆敬-11麒麟舞(兰考县、睢县)
64Ⅳ-12火绫子(商城杈伞舞)(商城县)
65Ⅳ-13双人旱船舞(临颍县)
66Ⅳ-14沈丘橘源慎回族文狮舞(沈丘县)
67Ⅳ-15内乡县衙春节岁时节令“打春牛”(内乡县) 68Ⅴ-1豫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69Ⅴ-2曲剧(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70Ⅴ-3越调(周口市、许昌市)
71Ⅴ-4大弦戏(滑县、濮阳县)
72Ⅴ-5罗卷戏(汝南县、滑县、内黄县、通许县、范县、邓州市)
73Ⅴ-6目连戏(南乐县)
74Ⅴ-7道情(太康县)
75Ⅴ-8宛梆(内乡县)
76Ⅴ-9四平调(商丘市、濮阳县)
77Ⅴ-10大平调(濮阳县、滑县、延津县)
78Ⅴ-11皮影戏(灵宝市、罗山县)
79Ⅴ-12杠天神(新蔡县)
80Ⅴ-13怀梆(沁阳市)
81Ⅴ-14清丰柳子戏(清丰县)
82Ⅴ-15河阳花鼓戏(孟州市)
83Ⅴ-16二股弦(武陟县)
84Ⅴ-17光山花鼓戏(光山县)
85Ⅴ-18淮调(安阳县)
86Ⅴ-19扁担戏(新蔡县)
87Ⅴ-20扬高戏(三门峡市)
88Ⅴ-21二夹弦(开封市、睢县、滑县、延津县)
89Ⅴ-22落腔(内黄县、辉县市、长垣县、淇县) 90Ⅵ-1河洛大鼓(洛阳市)
91Ⅵ-2河南坠子(河南省艺术研究院)
92Ⅵ-3王屋琴书(济源市)
93Ⅵ-4灶书(固始县)
94Ⅵ-5丝弦道(平舆县)
95Ⅵ-6锣鼓书(三门峡市)
96Ⅵ-7三弦书(南阳市)
97Ⅵ-8大调曲子(南阳市) 98Ⅶ-1心意六合拳(漯河市、淮阳县)
99Ⅶ-2八极拳(博爱县)
100Ⅶ-3苌家拳(荥阳市)
101Ⅶ-4大营社火(陕县)
102Ⅶ-5浚县民间社火(浚县)
103Ⅶ-6打铁花(确山县)
104Ⅶ-7马街书会(宝丰县)
105Ⅶ-8东西常骂社火(灵宝市)
106Ⅶ-9少林功夫(少林寺)
107Ⅶ-10太极拳(温县) 108Ⅷ-1杜康酿酒工艺(伊川县、汝阳县)
109Ⅷ-2钧瓷烧制技艺(禹州市)
110Ⅷ-3镇平玉雕工艺(镇平县)
111Ⅷ-4棠溪宝剑铸造工艺(西平县)
112Ⅷ-5汝瓷烧制技艺(宝丰县、汝州市)
113Ⅷ-6唐三彩(洛阳市)
114Ⅷ-7汴绣工艺(开封市)
115Ⅷ-8太平车制作技艺(平舆县)
116Ⅷ-9五里源松花蛋制作技艺(修武县)
117Ⅷ-10武陟油茶制作技艺(武陟县)
118Ⅷ-11宝丰酒酿造工艺(宝丰县)
119Ⅷ-12茂家红酒酿制技艺(状元红)(濮阳市)
120Ⅷ-13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信阳市)
121Ⅷ-14北宋官瓷烧制技艺(开封市)
122Ⅷ-15长垣烹饪技艺(长垣县)
123Ⅷ-16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焦作市)
124Ⅷ-17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禹州市) 126Ⅹ-1百泉药会(辉县市)
127Ⅹ-2禹州药会(禹州市) 128Ⅺ-1地坑院民俗(陕县)
129Ⅺ-2洛阳水席(洛阳市)
130Ⅺ-3开封又一新糖醋软熘鲤鱼焙面(开封市)
131Ⅺ-4开封马豫兴桶子鸡(开封市)
132Ⅺ-5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开封市) 134XⅢ-1伏羲太昊陵祭典(淮阳县)
135XⅢ-2浚县正月古庙会(浚县)
136XⅢ-3老子生日祭典(鹿邑县)
137XⅢ-4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市)
138XⅢ-5洛阳关林朝圣大典(洛阳市)
139XⅢ-6嫘祖祭典(西平县)
140XⅢ-7火神祭祀(商丘市睢阳区)
141XⅢ-8中岳古庙会(登封市)
142XⅢ-9医圣张仲景祭祀(南阳市)
143XⅢ-10卫辉比干祭典(卫辉市) 144XIV-1八卦符号文化(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145XIV-2洛阳牡丹栽培技艺(洛阳市)
146XIV-3周易文化(安阳市)
147XIV-4洛阳正骨(洛阳市)
148XIV-5针灸铜人(开封市)

Ⅳ 河南濮阳历史有什么

濮阳古称帝丘,据传五帝之一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濮 中华第一龙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86年,境内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岗文化典型器物证明,七、八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三组蚌砌龙、虎图墓葬。据测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壳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专家据此遗址推断,6000年前濮阳地区已率先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并成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圣地。濮阳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
上古时期 濮阳一带地跨兖、冀二州,是黄帝为首的华夏集团与少昊为首的东夷集团活动的交接地带。黄帝与蚩尤的大战就发生在这里,据说蚩尤之首就埋在台前县。黄帝长子玄嚣青阳氏邑于顿丘(今清丰县南),次子昌意在今南乐县筑昌意城;黄帝史官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被尊为“造字圣人”,今南乐县梁村乡吴村有造书遗址及仓颉陵、仓颉庙。中原地区继黄帝之后由颛顼统一治理,都帝丘(今濮阳西南,史称“颛顼之墟”)。颛顼时,其氏族集团实力强大,打败了以共哪凳工为首的集团,活动范围大为扩展,万邦来朝。颛顼之后,帝喾继位,初都帝丘,后迁都伊洛平原。帝喾赐颛顼玄孙陆终长子樊为己姓,封邑昆吾(今濮阳东南)。帝喾之后,尧继位成为祁姓集团首领,以冀州为活动中心,死后葬于城阳(范县东)谷林。濮州(今属范县)有尧母庆都庙,范县辛庄乡北有尧子丹朱墓。舜生于姚墟(今范县城西南),住南河。他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到雷泽(古泽名,在今范县东南)渔猎,去历山耕作,还贩于顿丘(今清丰)。舜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后代尧而立,成为姚姓联盟的首领。尧舜之时,太行山区雨水丰沛,水患频仍。以秦(今范县)为活动中心的东夷首领伯益协助舜的水官大禹治水,两大集团在联合抗洪斗争中进一步增进了民族融合。
夏王朝时期 濮阳地区建有己姓联邦集团的昆吾(它是夏后氏酋邦王国最亲近的成员)、斟灌、顾等宗族邦国。夏启时于昆吾铸九鼎,并视为国宝。夏帝仲康的儿子相为羿所逐,奔依同姓邦国斟灌氏。后相即位,都帝丘,至帝杼时迁都于原。其间历百年,濮阳一直是夏文化中心地带,不仅农业发达,制陶和冶铜技术也处于领先地位。
殷商时期 以契为始祖的子姓集团至相土时迁至商丘,即帝丘(今濮阳),活动于今豫北、冀南和豫东一带,势力发展至东海之滨。汤时征服了昆吾、韦(在今滑县东南)、顾等邦国,后灭夏建商,以帝丘为其陪都坦岩。
西周时期 以姬发为首的姬姓联邦集团联合其他邦国灭商后成为新的联邦王国的宗主国,帝丘一带称东国,为管叔封地。周成王四年,周公旦东征,平定武庚及三监叛乱,封康叔于河、淇之间,建立卫国,帝丘一带受其节制。西周时,帝丘一带的经济、文化都得到迅速发展,实力较强。厉王时,卫武公曾带兵入朝平定叛乱,稳定政局。
春秋时期 濮阳一带仍属卫国,为当时较先进的地区之一。公元前660年,散居于齐、卫北部的狄人入侵卫国,占领卫都朝歌。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今濮阳),帝丘成为卫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凡400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大改道流经濮阳,给这里带来水利之便。这一时期人们用桔槔提水灌田,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农业的发展带动了纺织、皮革、竹木、冶铸等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业兴旺,涌现出一批城镇。如临黄河的戚邑,水陆交通便利,经济十分繁荣。仅公元前626年至公元前479年李信旅140多年间,春秋经传中关于戚的记载即28处,诸侯来卫国的14次会盟中,就有半数在戚举行。其他如咸(位于今濮阳市东南25公里)、铁丘(位于华龙区)、顿丘(今清丰县西南)、五鹿(今清丰县南)、澶渊(位于华龙区内),清丘(位于市中心东南30公里)等城邑商旅不绝,相当繁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促进了思想的活跃,精神的解放,文化的发展,劳动人民于“桑间濮上”创造的诗歌“卫郑新声”,风靡华夏。先进的卫文化既培育了中国第一个杰出的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也激励工奴于公元前478年掀起世界上最早的手工业奴隶的革命斗争——百工起义。同时,帝丘位居黄河要津、中原腹地,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铁丘之战等都发生在濮阳一带。
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普遍推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各诸侯国为壮大实力、争夺霸权竞相改革,大批优秀人才应运而生,仅濮阳人就有政治家和军事家吴起、儒商子贡、改革家商鞅、政治家吕不韦、外交家张仪等,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吕不韦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记载了天文、地理、物理、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战国后期,大国争霸,帝丘一带战争频繁,原为西周第一大国的卫国,春秋时已降为中等诸侯国,到战国时更加衰微,最后仅剩濮阳城(濮阳县西南)一弹丸之地。前242年,秦置东郡,次年秦取濮阳等地,卫君角被迁到野王(今河南沁阳),卫此时名存实亡。公元前240年,东郡治濮阳。至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亡。
秦汉时期 秦统一中国后,为束黄河之水,曾修金堤(即原黄河大堤,顶宽20丈,兼作御道。谓其坚固无比,故名金堤)。秦末,濮阳人民助项羽大败章邯,加速秦朝灭亡。汉时,濮阳仍为东郡治所。西汉武帝曾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亲率官吏、将士数万人到濮阳堵塞瓠子河决;西汉成帝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秋,河决东郡,朝廷遣官发众来堵,并增筑金堤;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在着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濮阳人民修渠筑堤千余里,固河道于濮阳城南,黄河安澜700余年。期间,濮阳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口大增,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濮阳人口已达37�87万人。成为中国当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今戚城遗址丰富的汉代灰层出土的大量陶器、汉铜镞、铜釜、犁、铁镬、石器及水井等文物,都表明当时这里十分繁华。汉初戚地曾是将军李泌的侯国。汉时濮阳经济文化发达,人才荟萃,名臣汲黯、经学家索卢放、京房等濮阳人均为一代俊杰。
两汉之间短暂的新朝,曾把东郡改名治亭。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370年间,魏、后赵、冉魏、前燕、后燕、前秦、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割据者曾先后在濮阳地区称王道孤。这里的行政建置朝立夕废,变化频仍,几个辖县分别隶属过濮阳郡、东郡、魏郡、顿丘郡、昌乐郡、武阳郡等。西晋时还曾建濮阳国。南北朝时,濮阳更是兵连祸结,干戈纷然,大量居民被迫迁徙,边塞游牧民族陆续入居濮阳,与汉族融合,同时把大片耕地改为牧场,农业生产受到破坏。至北魏时,孝文帝实行均田制,农业才有所恢复。综观此期,乱多于治、毁多于创,濮阳地区经济萧条,文化衰退。曹魏、前秦、北魏时,曾有过短期的稳定,濮阳经济有所恢复,也产生了一些有贡献的人物,如书法家窦遵、文学家董微、名臣李彪、李谐、李崇、王观、吴隐之等。
隋唐时期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濮阳县一部置昆吾县,析临河、内黄、顿丘各一部置澶渊县,省昌乐入繁水县,并复置范县。隋文帝实行节俭政治、轻徭薄赋,大开漕运,使经济得到了较快恢复。大业四年(608年),永济渠过濮阳后,便利了交通,濮阳日趋繁荣。不久,隋炀帝的暴政迫使濮阳人民纷纷参加东郡法曹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反隋,这支起义军在推翻隋的统治中起了骨干作用。唐初,为避唐高祖李渊之讳,改澶渊县为澶水县。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澶州,辖澶水、顿丘、观城等县,今南乐县属魏州,范县属濮州,台前县境属郓州。唐大历七年(772年),割顿丘、昌乐4乡于清丰店置清丰县,属澶州。初唐时,濮阳一带地旷人稀,均田制实行程度较高,水利兴修,农业生产恢复较快。唐朝中期,黄河安澜,濮阳的农业、手工业等得到长足发展。丝绢业闻名全国,丝织贡品列为上三等。唐代濮阳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张遂,今南乐县人),第一个测量子午线长度,最先发现了恒星运动。还产生了勤政廉洁的杜暹、拒重贿名留青史的李义琰、唐辅臣杜鸿渐、音乐家张文收、礼学家张戬,抗击安史叛乱的名将南霁云、诗人张九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王仙芝等名人。唐末至五代,濮阳一带又成了战场,仅后梁、后唐就在濮阳征战200余场。长期兵燹战乱,使唐代前期100多年的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宋元时期 濮阳改称开德府,一度成为北辅,即保卫京师和河朔安全的屏障,称“北门锁钥”。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兵临澶州,濮阳军民奋起抵抗,在寇准力谏下,真宗御驾亲征至澶。宋以少胜多,大败辽兵。辽军战败求和,双方签订了有名的“澶渊之盟”。此后百余年,两国相安,宋时濮阳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较大发展。到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澶州一带已相当富饶,人口回升。崇宁元年(1102年),这里人口已发展到8�17万。纺织业发展更快,成为宋代“衣被天下”的地方。这一时期,濮阳名人辈出,着述家晁迥、晁宗悫、晁永之,名将赵延进,清官王赞、张田,治黄专家高超等彪炳史册。北宋后期,朝廷腐败,濮阳不少人被逼上梁山,参加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1128年秋,金兵占领澶州。金皇统四年(1144年)改澶州为开州,辖今濮阳、清丰。此时,今南乐县属大名府、范县属濮州、台前县境属东平府。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黄河第五次大改道而南迁,经延津、封丘、寿张(其辖区部分为今台前县境)入梁山。1222年,成吉思汗派兵占领开州。金元统治时期,虽注意生产,但因破坏太重,加之黄河屡决,经济难以恢复。终元之世,濮阳虽一直为开州的中心城市,但经济文化都未达到北宋鼎盛时期的水平。唯戏曲艺术有所创新,濮阳人宫天挺的元曲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其本人成为元代杂剧大家之一。
明朝时期 濮阳仍称开州,辖濮阳、清丰、南乐,属大名府,范县属东昌府,台前(寿张一部分)境属兖州府。因受战争破坏,这里景象极为荒凉,“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初,开州“土着只余七姓,丁不满千”,朱元璋下诏鼓励无田农民辟荒造田,并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起,数次将山西黎民徙居濮阳一带置屯垦荒,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老鸹窝”移民。朝廷为增加收入,号召农民广植桑、棉,发展经济作物。同时还加强水利建设,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修筑了黄河、卫河等堤岸。至明中叶,农村经济得到恢复且有较大发展。英宗天顺元年至四年间(1457年—1460年),仅开州3县即垦荒6万公顷,植棉0.07万公顷,栽桑133公顷,上交租粮4万余担,比明初增加近两倍。濮阳已有17100户,8�86万人,成为“天雄之上游,河朔之名区”。但明英宗之后,宦官干政,政治日趋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水利严重失修,灾害不断,民不聊生。嘉靖五年(1526年)至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百余年间,濮阳发生水、旱、蝗、风、地震等较大灾害逾百次,大灾年徭役负担却有增无减,农民被逼起而抗争。崇祯十三年(1640年),濮阳人民以范县榆树园为根据地发动起义。榆树园农民起义军后来在范县人梁敏等领导下转为抗清斗争,他们联结豫东、鲁南农民军,连破濮、曹二州及梁山、东明等县,继而西进开封,北伐大名,南下海州,给封建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清朝时期 濮阳称开州,与清丰、南乐隶属于大名府。范县属濮州隶曹州府,台前境(寿张一部分)隶兖州府。清代前期社会较为稳定,生产得到恢复,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这里荒地开垦率达80%,人口增至50多万人。然因此时的封建帝制已处于没落阶段,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加之清朝统治以后,黄河水患时发,濮阳灾情不断。特别是咸丰五年(1855年)河决,将濮阳大半变为泽国。这次大改道后,黄河经濮阳、范县及今台前境奔东北入海,在境内横流泛滥,为害29年。濮阳一带农业生产每况愈下,文化也日趋衰落,魏山原、叶挺秀、王连中等人虽有着述问世,但均未造成大的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趋腐朽。濮阳因闭于内地,经济文化更为落后,直至光绪十五年(1889年),才有了第一条电话线路;宣统三年始建邮局;光绪二十年(1894年)才开办了官营铁厂、机织厂、针织厂、石印厂、草帽厂之类。文化名人寥寥,留有着述者也不过李建勋、鲁世英、蓝云祥、高惠民等数人而已。清政府对外卖国、对内镇压的政策激起反帝反封建浪潮的不断高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濮阳人民奋起参加捻军反帝反清。咸丰三年(1853年),其队伍发展到八九千人,向开州、范县、清丰、内黄、浚县、滑县、延津等地的官府进攻,打击清军。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丰县义和团首领韩大申、韩顺江高举清邑义和团大旗,聚众数万,劫富济贫,烧教堂,废洋教,把濮阳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向高潮。
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曾改开州为开县,但因与四川、贵州两省的开县重名,1914年1月复称濮阳县。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归河北省大名府管辖,范县属山东省东昌府,台前县系寿张县一部分属山东省东临道。1926年,范县改属曹濮道。1912年~1949年,辖区各县建置及隶属改易较频繁。
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震醒了濮阳人民,这里开始成为革命运动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1924年,在北京俄文法专读书的濮阳人王亦华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乡宣传革命。濮阳在大革命时期就有了共产党的组织。1927年4月,南乐县佛善村建立了濮阳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此后,党的组织逐步发展壮大。1927年10月建立了中共濮阳县委,1931年5月改为中共濮阳中心县委;1929年春建立了中共清丰县委;1929年秋建立了中共南乐县委;1934年秋建立了中共濮县县委;1936年6月建立了中共范县县委。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濮阳地区群众运动蓬勃发展。1929年的濮阳“二·一五”农民革命斗争(即“温邢固事件”),1932年的濮阳盐民斗争和濮阳、清丰县小学教师增资运动,1933年的濮阳姚家暴动,1935年发动濮县农民斗争,1935年的平原游击战争和濮内滑农民革命斗争等,都先后取得了胜利。除此之外,还建立了农民协会和商民协会等组织。1936年国民政府设河北省第十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濮阳。1939年改称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濮阳、东明、长垣、南乐、清丰5县。1936年濮县、范县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聊城),1938年濮县改属第十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菏泽)。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共产党人挺身而出,奔走救亡,先后在濮阳地区建立“冀南文化界救国会”和“抗日救国十人团”。到1938年底,濮阳各县、区、乡、村普遍建立了“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先锋队”、“妇女联合救国会”等抗日群众组织,形成了群众抗日救亡高潮。1938年2月,日军进攻濮阳。国民政府濮阳县县长丁树本弃城而逃,县城沦陷。日军在濮阳烧杀抢掠,用飞机轰炸濮阳城,使许多村庄变为废墟,许多居民丧生火海。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与日军展开了游击战。1939年初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进驻濮阳,开辟抗日根据地。1940年1月至4月,濮阳地区先后建立了清丰、南乐、濮阳、濮县、范县各县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4月18日,冀鲁豫区党委在清丰县王什正式成立,下辖4个地委,濮阳地区所属各县分属一、二、三地委。此后,濮阳一带一直是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心。1940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和冀中、冀南、冀鲁豫军区部队,在中共地方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向盘踞在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国民党顽固势力石友三、孙良诚等发动讨逆战役,在半年多的讨逆反顽作战中,共歼灭顽军2�2万多人,扭转了被动局面,巩固了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从1940年6月至1942年夏,日军对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中心区进行了多次大“扫荡”,其中着名的有“五五”大扫荡,“四一二”大扫荡、“九二七”大扫荡、敌人共出动兵力4万多人,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多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共歼灭日伪军2000多人。冀鲁豫军区、分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从1943年12月至1945年初,先后对敌伪发动了八公桥战役、清丰战役、南乐战役,在三次战役中,共歼灭敌伪军85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夺取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0月,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军区进驻濮阳县城。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决定设立濮阳市,机关驻濮阳城内,直属区党委领导。1946年6月8日,冀鲁豫行署决定,将所属的抗日政府一律改为民主政府。1946年11月,冀鲁豫区划再次调整,撤销濮阳市建置,并将7个地委划分为8个地委。二地委下辖中共寿张、范县、郓城、巨野等9个县委。四地委辖濮阳、滑县、浚县、长垣等11个县委。八地委(又称直南地委)成立后,机关驻清丰,辖南乐、清丰、内黄、濮县等7个县委,台前境属寿张县南5区。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濮阳地区各县根据中共中央和冀鲁豫行署的部署,从1946年6月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至1947年5月,濮阳地区各县基本摧毁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实现平分土地的目标。1946年12月,濮阳地区所属各县党组织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紧密联系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胜利粉碎了国民党新五军的进攻,巩固了解放区的胜利果实。
解放战争开始后,濮阳地区掀起一次又一次参军热潮,从1945年11月至1949年2月,濮阳地区参军人数共达5�8万人;共出动担架3�7万多副,民兵民工37万多人,车3�64万辆,牲口4�989万头,提供粮食5868�7万斤,草料1293�3万斤,木柴33031万斤,食油15万斤,食盐6万斤;从1947年至1949年濮阳地区共抽调干部4760人,战勤人员2027人南下支援新解放区建设。1949年5月,豫北全部解放。1949年8月20日,冀鲁豫边区撤销,建立平原省,并成立了平原省濮阳专署(驻濮阳县城)。濮阳专署辖濮阳、滑县、长垣、封丘、内黄、清丰、南乐、濮县、范县、观城、朝城、昆吾、尚和、卫南、高陵、漳南、卫河等17个县和濮阳城区、道口区两个区。同年9月,昆吾、尚和与濮阳县,卫南与滑县,高陵、漳南(一部)与内黄县,卫河与清丰县分别合并后称濮阳县、滑县、内黄县、清丰县,此时濮阳专署辖11县2区。
在民主革命时期,濮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伪顽势力、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濮阳专员公署辖濮阳、滑县、长垣、封丘、内黄、清丰、南乐、濮县、范县、观城、朝城10个县和濮阳城关区、道口区2个区。1952年11月24日,濮阳专员公署所辖的濮县、范县、观城、朝城4个县划归山东省聊城地区。1952年12月1日,平原省撤销,濮阳专区划归河南省领导。1954年6月,濮阳专区所辖的濮阳城关区、道口区分别划归濮阳县、滑县。9月25日,濮阳专区与安阳专区合并为安阳地区。濮阳、清丰、南乐隶属于安阳地区,1958年3月30日,安阳地区与新乡地区合并为新乡地区。1961年12月18日,安阳地区与新乡地区分设,濮阳、清丰、南乐隶属于安阳地区。1964年4月1日,为便于黄河治理,经国务院批准,寿张县撤销,一部分划归范县。范县由山东聊城地区划归河南省安阳地区。1973年12月16日,范县东部的9个公社划出成立了范县台前办事处,系县级机构,直属安阳地区。1975年3月14日,范县台前办事处改称台前办事处。1978年12月,台前办事处改称台前县。1987年4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濮阳市郊区,设立濮阳县,驻城关镇。
2002年12月25日,民政部批准(民函[2002]222号):濮阳市市区更名为华龙区。
至2003年底,濮阳市辖五县一区,即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和华龙区,下辖64个乡,14个镇,11个办事处,共有2946个村民委员会,33个自然村,81个居民委员会。

Ⅵ 古今濮阳文化历史。

濮阳文化底蕴厚重。濮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

1、美誉:1987年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据此命名濮阳为“华夏龙都”。濮阳杂技享誉中外,是“中国杂技之乡”。

2、名人:仓颉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5、文学: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6、重大事件: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濮阳地区各县根据中共中央和冀鲁豫行署的部署,从1946年6月陆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打土豪分田地)。至1947年5月,濮阳地区各县基本摧毁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经济基础,实现平分土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

Ⅶ 濮阳县特色文化

濮阳县特色文化有大平调、濮阳东北庄杂技、南乐目连戏、清丰麦秸画、濮阳糟鱼等。1、大平调:大平调的唱腔音乐漏袜银属梆子腔系统,因比山东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的音调低,故称大平调。2、濮阳东北庄杂技:在我国杂技艺坛上,素有“南北杂技两故里”之说。这两个村都被中国杂技协会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

濮阳县特色文化有大平调、濮阳东北庄杂技、南乐目连戏、清丰麦秸画、濮阳糟好庆鱼等。

1、大平调:大平调的唱腔音乐属梆子腔系统,因比山东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的音调低,故称平调或大平调。

2、濮阳东北庄杂技:在我国杂技艺返宴坛上,素有“南北杂技两故里”之说。这两个村都被中国杂技协会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

3、南乐目连戏:南乐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古代的交通不便,地域偏僻,使该戏曲形式一直保留着古老的原始风貌,其表演形式,戏剧程式等方面,无不带有传统文化痕迹。

4、清丰麦秸画:麦秸画产于河南清丰,麦秸画是用普通的麦秸作原料,借鉴国画、民间剪纸等表现手法,将麦秸剖开、烫平,剪刻结合,经染色、烫色、抢毛、撕毛等工艺制成。

5、濮阳糟鱼:鱼肉鲜嫩,鱼刺酥香,鱼肉鱼刺都是入口美味。“濮阳糟鱼”是豫菜的经典名肴,多流行于豫北和豫东一带,新乡、濮阳及商丘许多乡间厨师都能烹此菜。

Ⅷ 濮阳戚城公园历史介绍

1.濮阳景槭城公园区详细介绍 里面都有什么和他的历史

戚城文物保护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城又称"孔悝城"是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城东80米处有一夯土台是当时诸侯会盟的盟坛基址。

为春秋时期卫国北部的重要城邑,公元前626年到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各诸侯国在卫会盟十五次,其中七次会盟于此。 戚城又称'孔悝(kuī)城',戚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上的部分为周长1520米的古城残垣,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地下则保存着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汉代等不同时期历史遗存。

现存城址内经考古钻探发现有城门、宫殿基址、道路、夯土台、水井等遗迹。出土有龙山文化鼎、盆、豆等陶器残片,商代灰陶细绳纹鬲、大口尊等陶器残片,以及周代、汉代等不同时期的遗物。

整个景区包括会盟台、城墙、阙门、历史陈列室、孔子居卫十年的孔子侯馆、颛顼帝进行宗教改革的圣地--玄官、反映春秋战国时卫国文化氛围的"桑间濮上"苑、表现濮阳古战场的"历史名战微缩景观"、龙宫、龙湖、车圣相士和他发明的马车、伏羲之母华胥的卧雕及伏羲亭、夏后启在昆吾所铸之九鼎及铸鼎轩等等。 戚城,孙氏在此袭居六代,为卫世卿,他们世代掌握着卫王室的实权,演出一幕幕活剧来,最大的政治事简纯笑件发生在公元前496年,太子蒯聩谋害灵公夫人南子未遂,逃到晋国避难,13年后潜入戚城,与其子辄(已立为卫出公)争国。

蒯聩勾结其妹控制了执政的外甥孔悝,出公辄被迫出逃鲁国,蒯聩自立为庄公。子路是孔悝的邑宰,为救孔悝而惨死在与蒯聩的甲士的厮杀中。

今戚城东北里许有子路墓冢。戚城遗址、子路墓祠、蒯聩台遗址(在油田供应处院内)三处文物古迹,同是这一事件的产物,形成一个自然景区。

见于《左传》的有庄子(武公三世孙)、昭子、桓子、文子以及文子之三孚:嘉、蒯、襄。孙氏世代掌握着卫国的政治命脉,特别是自公元前629年卫迁都帝丘后,戚地的向背举足轻重,晋国多次越过黄河,采取支持叛乱的手段控制地,左右卫国政局,威胁东方诸侯,保持其霸主地位。

鲁公十四年,卫定公去世,卫献公继立,孙文子与其有矛雇为避迫害,孙文子将象征权力和地位的卫国青铜礼器从帝丘迁至戚,鲁定公十四年,卫太子蒯聩谋杀卫灵公夫人南子未遂,逃往晋国避难,后潜入戚地,十三年后与其子出乏辄争夺君位。蒯聩首先勾结其姊控制了负责京城守卫自外甥孔悝,卫出公被迫逃往晋国,蒯聩即位称庄公。

孔健的家臣、孔子的弟子子路,在这场政变中身亡。在今天距戚城不远处有相传蒯聩复国的临时藏身处“蒯聩台”和子路的葬所“子路坟”。

在各个设施中布置了“中华第一龙暨出土文物展”、绘制了《卫国春秋》壁画(30幅)、《孔子在卫十年》壁画(26幅)、《子路生平》壁画(10幅)及《颛顼功德》壁画等,彩塑了古代濮阳及卫国名人25尊,制做了《孔林父听乐》的场景。加以每年举办各种临时性展览,已成为一处道地的戚城遗址博物院。

戚城遗址是豫北地区保留年代最久、延续时间最长的古拦含代聚落遗址,文化内涵最早为7000多年前。从那时起,这里就有先民居住、生活,一直延续到西周时期开始筑城。裤森

此后到汉代不断有所增建。现存城址内经考古钻探发现有城门、宫殿基址、道路、夯土台、水井等遗迹。

出土有龙山文化鼎、盆、豆等陶器残片,商代灰陶细绳纹鬲、大口尊等陶器残片,以及周代、汉代等不同时期的遗物。

2.戚城文物景区主要由哪些景点组成

戚城文物景区位于濮阳市区京开大道路西,占地面积50公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景区包括会盟台、城墙、阙门、历史陈列室、孔子居卫10年的孔子侯馆、颛顼帝进行宗教改革的圣地——玄官、反映春秋战国时卫国文化氛围的“桑间濮上”苑、表现濮阳古战场的“历史名战微缩景观”、龙宫、龙湖、车圣相土和他发明的 马车、伏羲之母华胥的卧雕及伏羲亭、夏后启在昆吾所铸之九鼎及铸鼎轩等,另外有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乘龙至四海的巨雕,濮阳历代名人20尊塑像。 加上水天一色、风光旖旎的玄湖、雷泽湖、濮水河浑然一体,集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于一体,再现了春秋卫国“桑间濮上”、“郑卫之音”的巨幅历史田园画卷。

戚城又名“孔悝城”,是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整个城址呈东西长方形,周长1。

5公里,城墙最高处为8。 3米,城角为圆形。

城墙的东、西、南三面中部各有缺口,是城门的遗址。在城墙的夯土中发现有商周时期以及更早些时候的陶片等文化遗物,在城东36米与80米处有两个土丘,高度均为6米,也是夯筑而成,是戚城的附属建筑,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

这里也是濮阳市境内及其周围各地市保留年代最久、延续时间最长的古代聚落城池,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自上而下叠压着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龙山、商、西周、春秋战国直到汉代等时期的文化遗产。

3.濮阳这个地方古代叫什么啊

濮阳古代称帝丘,据传五帝之壹的颛顼曾以此为都,故有帝都之誉。

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 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壹。1986 年,境内出土的石磨盘、石磨棒、三足陶等裴李岗文化典型器物证明,七、八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 动。

1987年,在濮阳西水坡发掘出三组蚌砌龙、虎图墓葬。据测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壳龙 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壹龙”。

专家据此遗址推断,6000年前濮阳地区已率先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并成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发源圣地。濮阳因此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为“中华龙乡”。

濮阳——历史悠久。早在公元1004年,濮阳就以“澶洲”的足迹被载入史册了。

公元1004年秋,辽军 大举进攻北宋,壹直打到澶洲城下,北宋宰相寇准带兵打仗,后来宋真宗亲征,打退了辽军。第二年, 辽、宋达成协定,辽撤兵,北宋答应给辽军碎币,这就是有名的澶渊之盟。

濮阳有着悠的历史,如今还 保留着许多历史文物,并建立起戚城遗址,戚城公园也因为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了整片中原大地,中华龙 碑,也从此腾响了。

4.濮阳由于什么原因得‘中华第一龙城’

戚城遗址【河南濮阳戚城公园】——中华第一龙 【1997年与2000年中,炎黄文化研讨会2次在濮阳召开中国龙文化专题学术讨论会,并于1997年授予濮阳“中华龙乡”称号;戚城文物景区目前占地760亩,建筑面积6.6万m2,绿化面积500余亩。自1992年开工建设以来,建有:秦汉风格的东阙门、仿汉建筑群戚城历史陈列室、仿唐风格的北大门、龙宫、明清建筑群子路墓祠及诉说着中华民族文明史渊源的颛顼玄宫等,这些建筑高大、雄浑;园林小品穿插于园内,点缀其间,秀美、典雅;加之绿杨、垂柳、草坪的映衬,使戚城文物景区成为文物保护、历史展示与现代园林完美和谐的统一组合。2004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对濮阳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那里是中华龙乡,那里有着“中国第一龙”,直到进入戚城。才知这座黄尘漫漫的老城的历史之重!戚城重的历史遗迹颇多,便可阅读从颛顼玄宫到西水坡遗迹到会盟台到戚城遗址这纵横千年的历史经脉。

颛顼玄宫筑在高高的基台上,宽广的广场中,正对玄宫大门立着一汉白玉大鼎,环绕广场围墙下,则塑着春秋卫国的名人们,有刺秦王的荆轲,有伟大的改革家商鞅,还有吕不韦、一行等等。。疏不知小小的卫国当时出了这么多名人志士。玄宫里供奉这颛顼帝,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庄重,站在宫门。。俯视戚城这座集知识性、观赏性、游乐性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大观园,打从心底呓嘘自己的渺小与浅薄。

5.濮阳古今名人及他的事迹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着名商人,后为秦国丞相,政治家、思想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十三年,其门客有三千人。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了着名的《吕氏春秋》(又称《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民族:华族(汉族前身)

出生日期:一说前292年

逝世日期:前235年

职业:商人、政治家

主要成就:奇货可居,扶立秦庄襄王。

任秦国相邦。

统兵灭东周国。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

代表作品:《吕氏春秋》

所处时代:战国末期

生平简介

吕不韦出生于卫国濮阳,在韩国阳翟经商,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

吕不韦在赵国邯郸经商时,偶然结识秦国宗室,质于邯郸的秦王孙异人(后改名楚),认为“奇货可居”,遂予重金资助,并西入咸阳,游说秦国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嗣。后子楚与吕不韦逃归秦国。前251年,秦昭襄王薨,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三年后秦庄襄王病故,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

吕不韦任秦相期间,组织其门客编纂着名的《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即成语“一字千金”的出处。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恐诛,乃饮鸩而死。(译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6.戚城是谁的城

戚城又称'孔悝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戚城是春秋时卫国的重要城邑。城东80米处有一夯土台是当时诸侯会盟的盟坛基址。

公元前626年到前531年的近一个世纪内,各诸侯国在卫会盟十五次,其中七次会盟于此。目前整个景区包括会盟台、城墙、阙门、历史陈列室、孔子居卫十年的孔子侯馆、颛顼帝进行宗教改革的圣地--玄官、反映春秋战国时卫国文化氛围的'桑间濮上'苑、表现濮阳古战场的'历史名战微缩景观'、龙宫、龙湖、车圣相士和他发明的马车、伏羲之母华胥的卧雕及伏羲亭、夏后启在昆吾所铸之九鼎及铸鼎轩等等。

Ⅸ 濮阳文明网向国旗敬礼

濮阳是河南省的一个地级市。

Ⅹ 我在河南上学,学旅游。想问问河南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有22个
我省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主要包括梁祝传说(申报地区汝南县,以下括号内均为申报地区)、董永传说(武陟县)、唢呐艺术(沁阳市)、板头曲(南阳市)、豫剧、宛梆(腊盯内乡县)、怀梆(沁阳市)、大平调(濮阳县、滑县、延津县)、越调(周口市)、大弦戏(滑县、濮阳县)、道情戏(太康县)、目连戏(南乐县)、曲剧、四平调(商丘市、濮阳市)、河南坠子、河洛大鼓(洛阳市)、少林功夫(登封市)、太极拳(焦作市)、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市)、泥李局纤塑(浚县)、太昊伏羲祭典(淮阳县)、马街书会(哪仿宝丰县)等,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民俗等,基本反映了河南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

阅读全文

与濮阳文化遗产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4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