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万山的介绍
万山(湖北襄阳境内),一座充满神秘浪漫的山;一座泌着文化幽香的山;一座与古城襄阳历史同步,相映生辉,相互媲美的山。追溯历史与文化,它当属“襄阳第一名山”。早在春秋时期就以“神女弄珠”而闻名华夏。据襄樊学院魏平柱教授考证,弄珠的汉江二女神,可上溯到公元前977年陪周昭王南巡,乘“胶胶之船”过汉江时,“夹拥王身,同溺而亡”的延娟、延娱二位侍女,距今已近3000年了,比隆中因诸葛亮隐居而成名早860多年,比岘山等城南诸山亦出名早1240多年,比鹿门山出名也应早1080多年。围绕万山0.5公里以内还有解佩渚、羊石庙、柳子关、万山潭、老龙堤等诸多文化遗址,可谓一步一故事,满山皆文化。
❷ 介绍一下万山群岛
万山地处珠江入海口,东邻香港,西接澳门,拥有大小岛屿106个。主要岛屿有桂山岛、东澳岛、大万山岛、白沥岛、黄茅岛、外伶仃岛、担杆岛等,海岛陆地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岛岸线总长289公里,蕴含着十分独特、优越的海洋海岛资源。万山所辖海域面积3200平方公里,有大西、大濠等6条国际着名水道纵横其间,是珠江三角洲乃至华南腹地出入南海,通向世界的咽喉要道。 早在新石器时代,万山群岛就有人类活动。3000多年前沙丘遗址、东晋时期的棋盘、清初铳城、烽火台、海关遗址及摩岩石刻等文化遗存遍布海岛;南宋着名抗元英雄文天祥在此留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中国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进行的“万山海战”更得到共和国领袖的表彰。万山从1988年实施“东西两翼发展战略”设立万山管理区,至1998年实施全省“海洋综合开发战略”,在万山管理区的基础上批准设立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已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是全省第一个地方性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下辖桂山镇、担杆镇、万山镇3个建制镇,7个行政村。万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尤其原生态动植保护一直以来得到各方重视,取得显着成绩。目前,区内设有国家级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省级猕猴保护区、市级珊瑚保护区及国际游艇垂钓区等。
❸ 襄阳万山的基本介绍
一座充满神秘浪漫的山;一座泌着文化幽香的山;一座与古城襄阳历史同步,相映生辉,相互媲美的山。追溯历史与文化,它当属早在春秋时期就以“神女弄珠”而闻名华夏。据襄阳学院魏平柱教授考证,弄珠的汉江二女神,可上溯到公元前977年陪周昭王南巡,乘“胶胶之船”过汉江时,“夹拥王身,同溺而亡”的延娟、延娱二位侍女,距今已近3000年了,比隆中因诸葛亮隐居而成名早1860多年,比岘山等城南诸山亦出名早1240多年,比鹿门山出名也应早1080多年。围绕万山0.5公里以内还有解佩渚、羊石庙、柳子关、万山潭、老龙堤等诸多文化遗址,可谓一步一故事,满山皆文化。
❹ 襄阳万山的英烈名山
万山不仅是自然名山,神话名山,文化名山,而且是英烈名山,自古以来就是古城襄阳以西屏障,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万山令胜利者自豪,让失败者沮丧。这自豪和沮丧都载入襄阳史册,积淀为灿烂的传统文化。 据司马迁《史记》卷四十《楚世家》载:“九年,相若敖氏。人或谗之王,恐诛,反攻王,王击灭若敖氏之族。”说的是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若敖氏为楚丞相。他心地狭隘,害怕别人在楚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进而恐庄王诛灭他,便先下手为强,串动令尹子越,聚族人谋反,最后被楚庄王击溃消灭。又据湖北省社科院张正明教授考证,此次楚庄王平息若敖氏叛乱的战争,在“襄阳西汉水南之皋浒”一带结束。查词书,“皋”指水边的高地。《水经注》亦有“汉皋即万山之异名也”之解。“浒”指水边。就张正明教授考证确指的方位为“襄阳西汉水南之皋浒”,当指万山东西两边汉水边,亦即楚庄王“击若敖氏之族”的区域。
楚庄王诛若敖氏叛乱于万山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展示了他的果断和才能。其时,楚庄王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于周顷五年(公元前613年)接任其父穆王号庄王后,由于年幼,羽翼未丰,因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左右近臣为之焦急,时旁敲侧问进谏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说:“此鸟不蜚,以长羽翼;不鸣,以观群臣之慝。是鸟虽不蜚,蜚将冲天;虽不鸣,鸣必惊人。”其后,楚庄王果然作出了“一鸣惊人”之举。据《史记》卷四十《楚世家》载,楚庄王五年(公元前608年)率军灭庸(不详);从六年(公元前607年)始,向北“问鼎中原”,与周王朝争地盘,是年灭宋(今河南商丘一带),八年(公元前605年)“伐陆浑戎,至于洛(今陕西洛河一带),观兵于周郊(今陕西西安西南)”。正在他大展宏图,向周王朝进攻之时,身为丞相的若敖氏却乘楚庄王在外征战之机,在楚国都鄢(今宜城郑集楚皇城)谋反叛乱。为此,楚庄王迅速调集军队,用了一年时间,将令尹子越及其若敖氏赶至万山之麓的汉水边剿灭,稳定了后方和国之大局,进而继续他的“问鼎中原”的宏志,十六年(公元前597年)伐陈(今河南淮阳一带),十七年(公元前596年)三月克郑(今河南新郑一带),二十年(公元前593年)再克宋,直至他于二十三年(公元前592年)卒。总之,楚庄王在位17年间,实现了他“蜚将冲天,鸣必惊人”的壮举,其间令尹子越和若敖氏叛乱给他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仅平叛即用了一年时间,其后又用了长达六年的时间,整肃纲纪,理顺政局,使国家慢慢恢复元气,走上中兴,一直到公元前597年才又继续北征。可见时楚庄王平息若敖氏叛乱对楚国的重要性。但毕竟楚庄王雄才大略,为政有方,带领楚国走出了若敖氏叛乱的泥淖,没有使楚国夭折于叛乱,并再次崛起,为楚国成为疆域南至两广、北跨中原、东到吴越、西抵河洛的版图面积最为辽阔的大国,并使楚文化成为华夏主流文化奠定了基础。 据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四十一《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载,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光武帝刘秀派征南将军岑彭进攻秦丰,“秦丰拒岑彭于邓。秋七月,彭击破之,进围丰于黎丘。”司马光在这里所指“邓”即指襄阳一带,在今樊城北有古邓国遗址,即现邓城。“黎丘”为古宜城属地,《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九《汉记三十一淮阳王》载:“黎丘故城在今襄州率道县北。杜佑曰,襄州宜城县,旧率道也。水经注黎丘在中庐县西北,沔水(指汉水)径其西。”在这里我们得知宜城在西汉时称率道县,现汉水以东、宜城与随(州)枣(阳)交界处置有中庐县,黎丘城则位于率道县(现宜城市)北,中庐县西北、汉水以东一带,当在今宜城板桥、新街两镇区域。又据魏平柱教授考证,岑彭与秦丰先战于邓,继而乘胜进攻襄阳,将秦丰镇襄阳守将张扬剿灭于万山,为南下“进围于黎丘”,活捉秦丰扫清了障碍。
秦丰何许人也?《资治通鉴》记载十分完整,卷第四十一《光武皇帝上之下》载:“初,丰好方术,有道士言丰当为天子,以五彩囊裹石,系丰肘,云石中有玉玺,丰信之,遂反。”卷第三十九《汉记三十一淮阳王》载:“秦丰起兵于黎丘,攻得宜城等十余县,有众万人,自号楚黎王”。又据东晋习凿齿《襄阳记》载:“秦丰,黎丘乡人。黎丘,楚地,故称楚黎王。”秦丰在黎丘城起兵时间为公元22年冬,比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定都洛阳建立东汉王朝早二年。并派亲信部将张扬镇襄阳,守万山,及至公元23年9月王莽为商人杜吴所杀,光武帝刘秀族兄、更始帝刘玄败降赤眉,被刘秀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9月诏封为淮阳王,秦丰政权仍盘踞在以宜城为中心的广大区域,是一个具有实力与东汉王朝抗衡的政权。成为东汉王朝的心腹大患之一,严重威胁着东汉王朝的统一和稳定。为此,光武帝刘秀命征南将军岑彭于建武三年(公元27年)7月攻邓城,击襄阳,并在万山将秦丰守将张扬剿灭。岑彭随“进围于黎丘”。其后,岑彭又用了一年半时间,至建武四年(公元28年)11月围黎丘,旷日持久,战况惨烈,“斩首九万余级,丰余兵裁千人,食且尽。”为攻取黎丘,光武帝刘秀于12月亲临黎丘,指挥作战,并“遣使招丰,丰不肯降,乃使建议大将军朱祜代岑彭围黎丘城。”朱祜接岑彭围黎丘后,又鏖战半年,至建武五年(公元29年),“朱祜急攻黎丘。六月,秦丰穷困,出降,槛车送洛阳。”从而最终消灭了秦丰政权。
综上所述,刘秀派岑彭、朱祜进剿楚黎王秦丰达三年之久,其镇襄阳守将张扬是秦丰军主力之一,岑彭在万山灭张扬,从而使秦丰元气大伤,是光武帝刘秀最终破黎丘城,剿灭秦丰的决定性一役。 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元军由蜀入江,意欲灭南宋。元世祖忽必烈接受降将刘整“先取襄阳,再夺天下”的建议,派都元帅阿术率兵五万,略地襄阳。查看地形后,阿术、刘整遵照忽必烈“勿攻城,但围之,以俟自降”的方略,决定对襄阳实行包围。而万山东距襄阳五公里,是攻打襄阳的战略要地。元军便“起万山,包百丈、楚山,尽鹿门”,筑堡围困之。宋军守将吕文焕慌了手脚,意欲从万山突围,于是,在万山之麓,宋元军队发生多次激烈战斗。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荆鄂都统唐永坚率部从水路出击万山堡,结果兵败被俘;元蒙万山堡守将刘国杰,在一次战斗中仅以数百人斩宋军首级四千余颗,万山尸横遍布,血染汉江;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襄阳守将吕文焕亲率大军万余,战船百艘,进攻万山堡,依然惨败回城。在守襄阳七年中,宋官军虽有四次援襄,但两次无果而返,两次被元军打败而归,只有由张贵、张顺率领的三千民兵从均州中水峪立硬塞而来加入了对元作战。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吕文焕在坚守襄阳七年后,晚节不保,向元军投降。荆州都统范天顺仰天大呼:“生为宋臣,死当为宋鬼。”于是在自己所守地段,自谥身亡。“右武大夫马军统制牛富,立功尤多,城降之日,伤重不能步,乃就战楼触柱数四,投身火中而死。”(《齐东野语》载宋?周密《二张援襄》文)。元蒙之师凭借万山优越的关隘要塞地形,节制了宋军不间断的突围和进攻,最终取得了攻陷襄阳的胜利。同时,襄阳的失守,打开了元军攻取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的大门,为灭宋建元奠定了基础,并使元世祖忽必烈下了南下灭宋的决心。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元军集中兵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宋恭宗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下了宋都临安。再三年,忽必烈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万山及其周边的景点和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诸如汉皋台、羊石庙、太山庙、霸王剑顶……等等,需要我们致力采写和整理。万山是一部读不完、阅不尽的历史文化丛书;万山是一座挖不完、掘不尽的神秘文化宝库;万山是一方写不完、绘不尽的自然风景画廊。它是襄阳人民的自豪,襄阳大地的骄傲,襄阳未来的享受。
❺ 梅川涂万山遗址简介
摘要 您好,唐时当涂县令、我国着名篆刻家李阳冰曾筑室于万佳山中。康熙《太平府志》载:“阳冰解任后,筑室青山深处,重峦叠嶂,有万种佳趣,今名万佳山。”称此处有万种佳趣,因而得名“万佳山”。四周群山环抱,景色优美。
❻ 写着“万山之祖,巍巍昆仑”的那个地方在那啊怎么可以到那啊还有昆仑山西口在哪啊怎么去啊
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从东向西绵亘2,000公里(1,250哩),西起塔吉克斯坦的帕米尔,东至昆仑山口和毗邻的青藏诸山脉——布尔汗布达山脉、巴颜喀拉山与阿尼玛卿山。昆仑山宽度变化相当大,很少超过201公里(125哩)。在西部边际,该山形成中国西部西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一个内亚壁垒。北部支脉阿尔金山继续延伸这一山脉组合。
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昆仑山和帕米尔地图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于青、新交界处,名为新青峰——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点。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众多古书中记载的“瑶池”,便是昆仑河源头的黑海,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距黑海不远处是传说中的姜太公修炼五行大道四十载之地。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雪奇观,水量大而稳定,传说是西王母用来酿制琼浆玉液的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发源于昆仑山的格尔木河中游,长期侵蚀千板岩,形成了峡谷绝壁相对,深几十米的一步天险奇观。
奇峰亭亭玉立,传说是玉帝两个妹妹的化身。昆仑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是中国第一神山。玉珠峰、玉虚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路。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山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
昆仑山峰峦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丽,每逢春夏之交,满山碧树吐翠,鲜花争奇斗艳,使昆嵛山更具风韵,成为半岛着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中,称之为“海上之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占多”。
昆仑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断。至金元,盛极一时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同他的七弟子,把这里选为创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遗迹。
❼ 万山汞矿遗址的介绍
万山汞矿遗址位于贵州省万山特区万山镇土坪村。万山素有中国“汞都”之称。在唐代时即以“光明丹砂”为皇室贡品。在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万山汞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尤其作为偿还前苏联债务的主要物资,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遗址包括仙人洞、黑硐子、云南梯洞子三个部分,地表面积2.5平方公里,采掘面积约3.2万平方米。遗址内有一埋尸的“万人坑”,是帝国主义列强掠夺中国资源的又一罪证。宣统年间,陈万顺在矿坑洞口筑墙建门,内修住房两栋。解放后,“佛堂”拆毁,采场废止。现遗址内存有石梯、竖井及矿道数条。矿洞内留存大量遗迹遗物,以及独特的采矿、选矿及冶炼等系列传统生产工艺。万山汞矿遗址是国内现存开采时间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汞矿重要遗址,是研究中国汞矿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独特的采矿、选矿和冶炼工艺,反映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和水平。该遗址作为中国汞矿开采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❽ 万山的人文名山
万山文化底蕴丰厚,古迹众多,俯拾即是,令人景仰,在这里既可享受万山绚丽灿烂的文化积淀,又可领略万山诸多风景名胜各具风姿的自然景观。
❾ 襄阳万山的人文名山
万山文化底蕴丰厚,古迹众多,俯拾即是,令人景仰,在这里既可享受万山绚丽灿烂的文化积淀,又可领略万山诸多风景名胜各具风姿的自然景观。 万山因有王粲故居、王粲井而传名。王粲,字仲宣,祖籍山东,几乎与山东老乡诸葛亮同时来到襄阳,投靠时任荆州刺史的同乡刘表,未被重用,于是隐居万山达15年之久。后归曹操,拜为丞相掾,赐爵关内候,随曹氏入朝,直做到侍中。他写的《登楼赋》千古传颂,名显天下,因之被后人公认为“建安七子之冠冕”。后人亦将王粲和曹植相提并论,合称“曹王”。着有《王侍中集》。人以文名,山以人传,万山因有王粲旧居;自然会引来文人墨客凭吊。他们写诗作赋,更增添了万山的文化底蕴。
关于他在万山的故居和水井,现已无遗迹可考,其位置大约在山之东麓汉江边则是确定无疑的。考据万山之巅,在万山主峰向西北延伸至崖嘴鞍部东侧约30米处,确有一古井。据附近农民称,古井早已封死,现遗址为深约3米、地表直径5米的“Ⅴ”形土坑。坑底斜卧一块长约2米、宽约1.3米、厚约15公分的半月形乳白色井口石,内口圆泽光滑,尚有从井中提水时绳索长年累月勒磨的沟痕。其毁夷至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圯坠说。据明万历年间府志载:“万山北际河,水下有仲宣楼”,表明王粲故居在明代已圯毁,坠于水中。二是毁废说。据襄阳知名散文作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席星荃先生《才子名山两堪怜》一文说:“据记载,王粲当年的茅庐大约在山之东麓,这里如今是厂房一片……”,言下之意即王粲故居的毁废并非一朝一代所为,及至“如今(已)是厂房一片。”这从唐宋以来史书记载和诗词歌赋只有石井而无故居得到印证。早在宋代,《元丰类稿》收录的《魏侍中王粲石井阑记》就说,唐上元三年(公元674年),节度使将来 把石井阑(保护石井的围栏)移至襄州刺史官舍保管。太子舍人甄济亦写有《石井栏记》。到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于 任襄州刺史,又为之记。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节度使卢钧又写有《石井栏记》。唐代诗人杜甫在《回棹诗》中明确地说:“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这些史杰和诗词,均只记载了王粲井保存依然完好,但字未提其故居。访问附近老农,有说30多年前在万山东麓山脚下尚存一古井。从我国居住传统来讲,水井定然在房舍近旁,不可能距房舍太远。因此,王粲故居当在现万山东麓山脚下的原陶瓷厂区一带,其毁废说亦在理中。至于明万历府志对王粲故居的“圯坠说”,距王粲卜居万山的东汉未期(建安时期)已达1360多年,其记载许是传说而已,未必可信。 山清水秀的万山不仅是无数文人学士钟情之山;不仅是神女皇帝(刘秀、刘备)神往之山;而且还有很多武士将军也心驰万山。晋朝镇南大将军、荆襄大都督杜预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杜预何许人也?据《晋书?羊祜传》载,西晋泰始5年(公元269年),镇南大将军羊祜(都督荆州军政事务,出镇襄阳),胸怀统一江南孙吴政权壮志未酬,竟暴病卧床,临死前向前来看望他的晋朝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死谏”,举荐右将军杜预接替他的职务。羊祜死后,武帝司马炎即挥泪顿拜杜预接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襄军政事务。杜预按任后,不负前任羊祜力荐和武帝司马炎信任,督军团练,政绩卓着,仅用两年时间即于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会诸将代吴,灭之”(《通鉴》语),实现了“三分归一统”的千古大业。这在《三国演义》最后一回第120回中,罗贯中以“荐杜预老将(指羊祜)献计策,降孙皓三分归一统”全章节记述了这一中国历史上壮怀激烈的历史史实。西晋时襄阳百姓曾在岘山建有一“杜预祠”,以示纪念。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西晋开国元勋、功盖华夏的一代名将杜预,对万山也独具衷情,经常率众登临万山,春游观山水,饮酒赋诗篇,最后竟痴迷到怀着对万山的无限敬畏,在万山东麓江边立了一块“杜预碑”。应当给大家介绍的是,这块碑不是一般的墓碑、记事碑,而是一块对万山歌颂咏赞的文化碑。据史料载,杜预在这块碑上,借山喻人,借水喻世,纵情抒发了他对文学、思想、哲学的感悟,即情挥洒了他对人生、宇宙、山水的感叹,表达人生有尽,而山水宇宙无穷,江山轮回,仓海桑田,高山为谷,海底为山,立碑警晓后代,务求超凡脱俗,敬为山水。其胸怀是何等的浩瀚、宽广、大气。后人评价他的这块碑比苏轼的《赤壁赋》意义还大,更有价值。因为苏轼的《赤壁赋》仅仅是纪述了曹、吴赤壁之战的史实,而杜预碑则表达的是对宇宙、自然、人生、包括对文学、思想、哲学的看法,在中国古代文化圈里极为着名。但遗憾的是史料上对这块杜预碑的碑文无完整记载,且在数百年后圯塌于万山潭东侧不远处的汉水中。据《南雍州记》(公元389年东晋武帝始至公元554年梁元帝止的165年间,襄阳侨置雍州)记载,每逢天气晴朗的日子,渔夫樵子常能看到万山潭底的杜碑。唐代诗人杜甫在《回棹诗》中说:“吾家碑不昧、王氏井依然。”他以和杜预为同宗的口吻,说杜预碑圯于江底不是杜氏之过,亦赞扬了王粲井依然保存在万山之巅。宋代诗人曾巩在《万山》诗中也说:“解佩盖已幽,沉碑终自伐”,一方面以神女“解佩授珠”的浪漫神话赞扬了万山的古老悠久和美丽,同时对杜碑随着山体圯塌自沉江底表示了无限惋惜。明代诗人曹璘在《春日登万山怀古》诗中也说:“湘妃解佩名空在,杜预沉碑绩已阑,”肯定了杜预碑沉于万山北麓江底的事实。我想,假如清理汉江古河道,打捞出杜预碑,将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件幸事,我们襄阳也将在中华大地上更为出名。 据明朝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襄阳郡志》载:“老龙庙在城西北10里,创自前代,明洪武甲寅(公元1347年)重修。”还说“老龙堤在县西,临汉江西河套,西抵万山计十一里,上有老龙庙,故名。”从这一记载中关于老龙庙与老龙堤的位置关系看,老龙庙在“城西十里”,而老龙堤“西抵万山计十一里”,即龙头堤直抵万山东麓脚下,距襄阳有十一里,而老龙庙未在万山脚下,在距襄阳仅十里,亦即离万山东麓脚下有一里的位置。因此,老龙庙与万山顶上古老须弥寺,而幽兰寺,再保提寺不是一回事,它是专为护佑汉江大堤而“创自前代”的。明末清初倒塌。
关于老龙庙与老龙堤,万山附近有一民间故事,说万山是汉江襄阳段的龙头,巍然屹立于襄阳以西的汉江上游。在建老龙庙前,汉江年年洪水泛滥,即使从“三国时胡烈为襄阳太守,筑堤以抗水”(《襄阳府志》语),“宋元以降,守襄者莫不以堤为安务”,但由于万山这个龙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洪水肆虐更甚,所筑之堤也“累筑累圯。”后襄阳地方官悟出要治江水必先尊万山龙头,于是在万山脚下的汉江堤首始建老龙庙,并称沿江大堤为老龙堤。自此后,万山龙头甚为高兴,欣然以力约束汉水,方使沿江大堤固若金汤,老龙堤外汉江温顺东流,碧波浩渺;老龙堤内一片葱绿,歌舞升平。”
上述故事自然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凝聚着自古以来襄阳人民对万山的敬畏和崇拜。这也是历代文人到襄阳必游万山的原因之一。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和诗人为之赞颂。写下了许多《大堤曲》。南朝乐府曲《襄阳乐》其中《大堤曲》咏:“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儿女,花艳惊郎目,”据说是刘宋肖纲(即南朝梁代简文帝,公元550年至552年在位)所作,在宋梁之际是歌舞,有乐曲伴奏。刘禹锡在游老龙堤时,竞一气咏出《堤上行三首》,其中第三首曰:“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日晚上楼招顾客,轲峨大 落帆来”。李白也写过多首《大堤曲》,其中一首咏叹:“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开窗碧峰满,拂镜沧江流。”孟浩然写道:“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据附近老农说,在万山与柳子山之间,原有一个无名小山凸(现襄隆景观大道在岗梁制高点的位置,万山砖瓦厂用土挖平后,辟为公路),秦巴古道即是从此无名小山凸以南与柳子山之间穿过,是东进古城襄阳的关隘咽喉,故名柳子关。
考据现地理现状,现襄隆景观大道在岗梁制高点以西的公路并非原秦巴古道,而是正好建于古汉水“曲隈”和故道之上,这只是解放以后和近十几年来公路几度改建的事情。真正的古时秦巴古道路线遗迹尚存,它由西向东穿行于现襄隆景观大道以南的崇山峻岭之上,经现职业技术学院办公楼,到原襄阳县陶瓷厂,再爬上万山与柳子山之间的无名小山凸以南,到达柳子关,其柳子关的准确位置应在今航宇公司(原名宏伟厂)大门位置。古时的柳子关并不象今天这样无关隘之险,舒缓坦朗。据地方史记载,柳子关一带原本是榛莽苍苍,陡险蔽野,常有虎狼出没。明朝诗人曹璘在《春日登万山怀古》诗中说万山“南向孤城临汉水,西来大路枕秦关。”在这里,“秦关”即指柳子关,说的是站在万山居高远望,万山东南面向古城襄阳,北临滔滔汉水;自西而来的秦巴古道悠然高枕着柳子关。由此可见,明朝时期的柳子关比自西而来的秦巴古道经过的崇山峻岭要高得多,足见那时的柳子关是何等的壮观、挺拔与高耸;而登上柳子关向东看去,则是居高邻下,至古城襄阳十里旷野,一马平川,更加彰显了柳子关的雄奇、险峻与巍峨。苏轼有诗赞曰:“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登高忽惆怅,千哉意有偶。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万山及其周边的景点和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诸如汉皋台、羊石庙、太山庙、霸王剑顶……等等,需要我们致力采写和整理。万山是一部读不完、阅不尽的历史文化丛书;万山是一座挖不完、掘不尽的神秘文化宝库;万山是一方写不完、绘不尽的自然风景画廊。它是襄阳人民的自豪,襄阳大地的骄傲,襄阳未来的享受。
❿ 万山梅园最佳游览时间
万山梅园最佳游览时间是冬季。万山梅园是以一片人工梅林最为出名,梅花种类诸多,每逢花期,满山烂漫。万山上还有解佩渚、羊石庙、柳子关、万山潭、保堤寺等文化遗址和古迹,充满了历史气息。
襄阳万山梅园是襄阳第一山—万山上的主要景观,也是襄阳市内着名的赏梅地点。万山是一座自然名山、神话名山、人文名山、文化名山、英烈名山,无论是自然风景,还是历史古迹,都吸引了市民常年前往,探幽、摄影访古。
景点
万山梅园位于襄城区万山东南坡,占地面积150亩,梅花数量达4000株以上。每年盛开之时,如烟似霞,这是目前襄阳郊外较大的梅林,梅花多为红白二色。襄城南门桥旁,几树梅花迎风吐露花蕊,红的,粉的,黄的,让这个新鲜灵动的季节,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