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文化大省是什么意思

文化大省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3-06-02 09:43:31

㈠ 什么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专家主张,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

在我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

(1)文化大省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在中华文明一体多元的发展格局中,首先发展起来的是同中有异、异中见同、多姿多彩、争奇斗艳的地域文化。如从夏商周三代到战国,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形成了燕赵文化、三晋文化、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甘陇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等。

在这些地域文化中,只有齐鲁文化在秦汉时期完成了由地域文化向主流文化的转化,其他地域文化只是作为文化的因子融入了主流文化。

齐鲁文化是以儒学为核心的。孔子站在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上将传统的政治与道德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因而给齐鲁文化注入了新的灵魂。有了儒家学说,齐鲁文化才真正具有了民族、地域的超越性,才真正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文化的历史使命。

到了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学,对稳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它既获得了统治者的青睐,又得到被统治者的认可,是中国宗法农业社会最适宜的意识形态。

㈡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哪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原。

中原的别称有中土、中州和华夏,主要指的是现在的洛阳到开封一代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可以理解为今天的河南省,但是在与外族对抗的时候,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原本的意思是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看做是中国天下的中心。

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和中原文明的发扬光大,慢慢的向外延伸,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以及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2)文化大省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关于中国历史有一句俗话,叫做:“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大省。

河南在古代又称中原,他沟通南北,占据了中国的腹地,历朝历代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电视剧也好,史书也好,会经常一些词,如“逐鹿中原”“定鼎中原”这些词足以表达出河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除了兵家必争之地之外,历史上的河南还曾经是多个国家的都城,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句话是一点都没有夸张。

两千多年来,身为六朝古都的河南,见证的中原大地上无数的兴衰荣辱和朝代更替,这是中国其它省份所没有文化底蕴。

就拿九朝古都洛阳来说,这里的九不是具体的数字九,而是形容多,洛阳曾经是十三朝的古都,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这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作为都城,洛阳也曾经见证了一百多位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开创盛世。

㈢ 中国文化大省当中,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是哪个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历史文化遗存,都对华夏文明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来看下中国的这几个历史文化大省。

㈣ 合肥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什么意思

  1. “大湖”指的是生态之湖、人文之湖、融合之湖。

  2. “名城”指的是“六个城”;分别是经济繁荣的实力之城、人才集聚的智慧之城、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全民参与的创业之城、文化浓郁的魅力之城、和谐美好的幸福之城。

  3. “创新”指的合肥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和创新资源,全面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4. “高地”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地”,就是能够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吸引更多战略资源、营造更优发展环境、拥有更新体制机制、赢得更好发展先机的“集聚地”。

合肥,安徽省省会,居皖之中,地处江淮之间,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发源于此而得名,是正在建设中的“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和“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是皖江示范区、合肥经济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

现辖肥东、肥西、长丰、庐江4个县和县级巢湖市(代管),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4大开发区。全市1.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9万;城市建成区面积416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人口409万。

(4)文化大省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合肥历史文化悠久:

  1. 巢湖流域是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约4000多年。合肥这座城市已有2200多年历史,素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三国故地、包拯家乡”之称。

  2.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

  3. 人文底蕴深厚,楚汉相争时期政治家范增、三国名将周瑜、宋代名臣包拯、晚清重臣李鸿章、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平将军”张治中、人民解放军上将李克农、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都是合肥人。

合肥区位条件优越:

  1.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靠山抱湖、临江近海。以合肥为圆心、500公里为半径,基本涵盖中国东、中部7省1市、近5亿人口,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2. 交通便捷,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际机场、内河航运等多式运输于一体,是建设中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3. 合肥高铁南站与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和杭州东站组成“华东四大铁路枢纽站”,随着该站的开通,合肥逐步形成“一横两纵四射”“米”字形的高铁路网布局,3小时内可通达国内诸多重要城市。

  4. 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合肥迈入地铁时代。4E级新桥国际机场设计年吞吐能力1200万人次,1500吨级货轮可从合肥新港通江达海,开通了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

合肥科教资源丰富:

  1. 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市,也是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

  2. 中国第一台窗式空调、微型电子计算机及世界第一台VCD、仿生洗衣机、变容式冰箱等均诞生于合肥。

  3. 现有中科大等高校60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电科38所等中央驻肥科研机构13家,各类研发机构959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试验室150个、国家大科学工程5个,进入“千人计划”的海归人才225人,在肥工作的两院院士86名,各类科技人员70多万。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评价,合肥基础科研实力位居中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4. 2017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现在,合肥正在大力推进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大国际金融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中国农科院食品创新研究院、安大绿色发展研究院、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热物理所合肥先进能源装备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中央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朝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迈进。

  5. 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国家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国家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试点、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等。

合肥产业特色鲜明:

  1. 现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拥有家电、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一大批重点产业,是全国最大的家电城,全国最大的挖掘机、叉车、轮胎生产基地之一,全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全系列汽车生产基地,拥有江淮、安凯、长安等知名自主汽车品牌。

  2. 近年来,新型平板显示、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爆发式增长,确立在全国先发优势,集成电路、燃气轮机、生物医药、高端医疗与装备、智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产业加快推进,正在形成新的突破。

  3. 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685亿元、增长13.5%;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00亿元、增长1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186家,主要创新指标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十强”。

合肥充满开放活力:

  1. 大力弘扬“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城市精神,先后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与美国哥伦布等国外多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2. 目前,已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在肥投资发展,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40家。已建或正在建设“四港”(水运港、国际内陆港、航空港、跨境电子商务港)、“三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一中心”(对外劳务合作服务中心)等八大对外开放平台,推动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西延入欧、国际货运航班直达欧美。

  3. 深度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积极参加长三角大通关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发展,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成功经验,不断提升产业承接、市场融合、体制接轨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努力打造对内对外开放新高地。

合肥环境宜居宜业:

  1. 合肥坐拥八百里烟波浩渺的巢湖,城湖共生、产城一体、生态宜居,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和“国家森林城市”,多次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目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人均公共绿地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6.8%,是全国唯一城区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城市。

  2. 2014年7月,巢湖流域获批首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持续开展“效能革命”,被评为“全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全国十大经商成本最低城市”“中国最佳投资城市”,是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创业先进城市”,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多次被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三次捧得“长安杯”。

  3. “十二五”以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合肥市加快“创新、转型、升级”发展,在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征途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文明城市”“幸福城市”“创新城市”“森林城市”“平安城市”的美誉度不断提升。

  4. 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合肥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大多从“十五”末的第17位、18位,提升至前10位,或接近前10位。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74.3亿元,增长9.8%;完成财政收入1114.11亿元,增长1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14.85亿元,增长7.6%;规上工业增加值2269.13亿元,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6501.17亿元,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5.70亿元,增长12%。

  5.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合肥市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树立新标杆、谋求新跨越,努力在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五大发展行动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全力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努力在全国提前、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参考资料:南方网-合肥

㈤ 什么是文化大省

文化大省建设高歌猛进

即将过去的2004年,是广东实施和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开局年。一年来,文化大省建设呈现出快马加鞭之势:多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陆续“上马”;打响城市文化品牌的大型文化会展、比赛,高潮迭起,硕果累累;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重要突破;伴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区域文化合作也迅速启动,成果初显。
回顾全年的广东文化发展态势,呈现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文化事业持续繁荣,群众文化生活丰富,文化消费旺盛的可喜局面,可谓旗开得胜,成果显着。

亮点

【亮点一】
大会展大赛事擦亮品牌

音像博览会:3万货单金额近10亿
9月26日至29日,由国家文化部和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在广州举行。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国家级音像博览会,也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音像会展活动。本届音博会共吸引国内外参展商220余家,接待客商和专业观众过万人,达成合作和交易意向3万多单,总金额近10亿元。音博会在广东的创立和落户,不仅成为我省新的文化品牌,也为强势的音像产业和产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搭建起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深圳国际文博会:“文化产业的广交会”
就在音博会举办不到两个月后,一台更大规模、更高档次的文化展会——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再掀高潮。13场大型行业和主题展览、10余场文化项目招商、拍卖和展销会、7场高规格文化论坛次第举行,国内外文化名流、投资者,精品文化产品和项目荟萃深圳,展销两旺,文化、经济双丰收,一个“文化产业的广交会”破壳而出,为广东打造出一个全新的国际文化品牌。
国际纪录片大会将落户羊城
12月7日至9日,由国家广电总局外事司、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等联合主办的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大会首次在国内引进了“纪录片市场”的概念,大会将致力于发行渠道的开拓,首次在国内构筑纪录片的国际交易平台,首次在国内创造国际购片机构和中国制片人直接对话的机会,让中国纪录片以各种方式走出国门。据了解,该活动可能升级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并设立金羊奖,永久落户广州。
金狮奖金钟奖次第开花
今年国庆黄金周,第6届全国杂技比赛“金狮奖”在广州举办,40个团体的67个杂技节目在广州争夺桂冠。此外,已永久落户广州的金钟奖,社会影响逐渐扩大,共吸引了15万人参与了比赛和系列活动,每场观摩比赛的上座率都达到了80%以上。

【亮点二】
大工程搭起文化大省框架

9亿元“珍宝容器”破土
本月12日,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在广州市珠江新城南端破土动工。这座投资达9亿元的“珍宝容器”,将于2007年建成开放,成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新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广州歌剧院建设工程的筹备工作也于今年完成,开工在即。
除了省博新馆和广州歌剧院外,珠江新城内还将建广州图书馆、广州市第二少年宫、超高双塔(东塔和西塔)和广州电视观光塔。系列标志性建筑也都将于2004年内陆续启动,将在2010年前建设完成。届时,一个广州的“中央文化区”将在珠江新城南部横空出世。
广东科学中心奠基
今年3月,总投资19亿元,计划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的广东科学中心奠基,工程首期为投资3亿元的华南科技交易市场,建成后将成为集技术成果与产权交易、科技成果展示、科技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转化基地。
26层省档案新馆落成
4月,投资2.4亿元的档案新馆落成开放,新馆大楼高26层,建筑面积34598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建筑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档案馆建筑之一,成为广东又一标志性建筑。
中图“升级”方案出炉
12月,中山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公开招投标竞争结果揭晓,在未来6年中,政府将投资5亿元进行大规模改造与扩建,到2010年前将中山图书馆建成为全省图书文化交流中心、对外接待、参观访问、学术文化的窗口和全方位宣传的文化名片,成为一座注重人文和生态环境、具有岭南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图书馆。

【亮点三】
体制改革催生“联合舰队”

广电“联合舰队”诞生
2004年1月18日,国内首个全省性广电“联合舰队”——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挂牌成立。该集团以股份制等形式,对全省各市、县广电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各市县又对乡镇网络进行统一整合,实现全省“地下一张网”。
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是目前国内第一个全省性广电集团。它的组建,将对广东乃至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省出版集团整体转制
2004年2月26日,广东出版集团完成重组,原由省新闻出版局直接管办的广东科技出版社等5家出版社,《新周刊》等2家报刊社和广东新华印刷厂等6家企业将划归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省出版集团与广东新华发行集团将进一步明晰理顺关系,促进全省出版与发行实现以产权和业务为纽带加强合作。全集团拥有27个成员单位,总资产34亿元,净资产21亿元,构建出以出版为主业、兼营多种媒体,编印发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出版集团。
9月6日,省政府正式批复省出版集团整体转制为企业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同意省出版集团整体转制为国有独资的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并授予该公司对省出版集团内所属成员单位占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和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股行使出资人权利,实施经营、管理和监督,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国资授权经营,明确保值增值责任主体,表明广东出版改革已深入到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层面。
“星海”启动文艺院团改革
2004年12月3日,由广州交响乐团、广东省星海音乐厅、广东实验现代舞团合并重组的广东星海演艺集团挂牌成立,实行“一个集团,多种体制”,经营范围包括演出经纪、票务营销、广告宣传、艺术培训等多个文化经营项目。该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我省艺术院团体制改革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亮点四】
泛珠合作打开广阔腹地

7月底,首届泛珠三角区域文化合作会议在广州召开,来自泛珠三角区域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的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就区域文化合作的相关议题展开广泛探讨,并在八个方面达成了共识。
泛珠三角首个文化合作项目“珠联璧合——泛珠三角文物精华展”随之启动,于国庆节前在广东省博物馆亮相。本次展览展出的180余件(套)展品,都是各省、区馆藏档次最高、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文物精品,更不乏世所罕见的国宝级文物,让广东观众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12月9日至10日,首届“泛珠三角出版论坛”分别在广州、珠海召开。内地9省区新闻出版局还共同签署了《泛珠三角出版合作框架协议》,一致同意将通过协商,在内容生产、印刷复制、出版物市场、人才交流、信息共享、行政执法、信用体系建设、合作融资、宣传推广等9大领域展开全面合作。论坛的召开,让泛珠三角文化产业合作也进入了正式轨道。

【亮点五】
本报“历史文化行”掀起文化资源开发热

今年3月,在省委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由本报特别策划的《广东历史文化行》大型系列专题报道活动正式启动。报道历时9个月,共刊出整版以上规模的专题报道近40期,涉及全省所有地级以上市,对全省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人、文物遗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发掘与梳理,大大激发了各地保护开发历史文化遗产的热情,在全省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热。
曾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高度关注的“包公文化”,今年成为肇庆市文化建设、旅游开发的重点。该市除组织出版包公题材图书、创作拍摄影视、戏剧作品,,还加快筹建以宋城墙、包公府衙为主体的宋城文化景区,发展民俗文化风情旅游业。本月18日,该市还举办了首届“端砚文化节”,计划在3年内,打造四大端砚基地,奠定“中国砚都”的地位。
在南越王赵佗“发迹地”龙川县,年内对赵佗文化资源进行系统保护、开发。计划9年内投资1.5亿元,分阶段开发赵佗历史文化资源。在六祖故里云浮新兴,今年成功举办首届“六祖文化节”,一次招商引资过10亿元。在“碉楼之乡”开平,不仅成功冲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而且开发出了众多以碉楼为主题的精品旅游景点……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促进文化经济融合,成为全省文化建设的新潮流和新亮点。

前瞻
2005,谁是广东文化新热点?

展望即将到来的2005年,将是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的关键年,各项工作都将持续推动并有更实质性进展。其中,国有文化单位体制改革可能成为全年工作重点,而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则可能成为新亮点。

文化体制改革将广泛铺开
2005年,将可能成为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年,文化体制改革将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入地进行。显然,广东省出版集团在重组后整体转制企业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将成为我省国有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体制改革的一大方向,除了进一步实施资源整合、资产重组外,还将触及产权制度层面,进一步明确保值增值责任主体,政企分开、管办分离,推进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星海演艺集团的成立,也开启了文艺院团改革的步伐。按照省里有关精神,大部分意识形态属性不是很强、非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将在3至5年内实现与政府脱钩,转制为企业。显然,现有大部分文艺院团都在此列。虽然3-5年过渡期尚有时日,但相信大多数单位都会未雨绸缪、争取主动。2005年将是文艺院团的改革年。星海演艺集团所开创的资源互补、公益性与经营性单位相结合的组合模式,将是文艺院团改革的借鉴。

社会资本涌入文化产业
本月15日,由省发改委编制的《广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由本报权威发布,《目录》对我省文化产业投资领域政策进行了全面梳理,除新闻业、电台、电视台等少数几个行业被列为禁止社会资本进入外,其他大部分文化产业行业都鼓励、允许或设限进入。而据透露,此次公布投资目录只是广东大力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第一步,有关部门将在我省允许制定的政策范围内,进一步简化、优化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审批手续,并考虑实施一定的财税优惠,刺激社会资本的投资。
预计在2005年前后,省内将出现新一轮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热,社会资本将大量涌入准入的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国有文化单位体制改革过程中,很多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走向市场,很多纯国有文化企业调整所有制结构,向股份制转变,这都将给社会资本带来巨大的投资空间,也将成为社会资本投资的一个新的热点。

阅读全文

与文化大省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