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明代文化有哪些

明代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6-02 10:24:25

1. 求明代的文化民俗

我先查了大概,细节我再查查
民族文化大融合的
明代民俗
明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不仅延续了汉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同时也保留了辽、金、元三个朝代少数民族在京城留下的部分民俗。明代北京的民风民俗是中华各民族文化和民俗大融合的具体体现。
人口迁移带来民风民俗的转变
明朝初年,为了巩固北京皇都的地位,促进经济发展,先后往北京进行过3次大的移民。移民的重点地区是山西和江浙两地。但这3次移民主要是充实京城劳动力,因此也就多数落户到了京郊。到永乐年间,为充实北京的经济和文化,又“徙直隶苏州等十郡,浙江等九省富民实北京”。这些江南富户中,有许多选择在景色宜人、商业繁荣的西城落户。
来自于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的习俗和礼仪,表达了人们企盼幸福、平安、长寿、吉祥的愿望,也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封建社会里人们在生活中的最大愿望就是生儿育女,以延续香火。当时在妇女临产之前,娘家人都会送去鸡蛋和果羹等物,祝福女儿生育顺利,俗称“催生”。婴儿出生后,父亲要带着礼物请长辈或德高望重的人给孩子起个乳名。乳名一般都是祝福孩子吉利长寿,如“百岁”、“长生”、“小顺”、“福子”、“玉珠”等。但也有人认为给孩子起个太好的乳名会“折福减寿”,于是给孩子故意起个卑贱的乳名,认为这样会更容易养活。还有的干脆给男孩起个女孩的乳名,甚至给男孩留个小辫儿,穿个耳朵眼儿,戴个耳环。孩子生下的第三天或满月,家人会集亲友为孩子洗浴,俗称“洗三”。民俗中还有给新生儿“过百天”一说,婴儿出生100天,父母把双方亲友聚到一起,吃顿像样的饭,说些祝愿的话,祈祷孩子能长命百岁。
到了明代,居住在西城的南方人不断增多,带来了江南的婚俗。开始流行“下茶礼”,即订亲时男方向女方家送茶礼,暗寓结婚后永不反悔。茶礼分为大茶礼和小茶礼两种。大茶礼是送衣服、首饰等,有钱人家除送锦衣以外,还要送金银珠宝等首饰。小茶礼以果羹为主,果品的数量分为四和六或十六,“四”是二双,有“好事成双”的寓意,也有“四平八稳”的含义;“六”在中国传统民俗中有“六六大顺”的寓意。
婚礼则以汉族传统习俗为主。结婚前一天要行“催妆”礼,男方家会给女方家送一张炕席、两只雄鸡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结婚当日,新媳妇要举行“过门”仪式。新郎到新娘家接亲时,把一个马鞍放在地上,让新娘从上面迈过去,取其谐音叫做“平安”。进新房之前,在洞房里撒五谷和花生、栗子、大枣、桂圆等干果,盼新娘“早生桂(贵)子”。婚礼当中要拜天地、拜父母,并且行“合卺”礼,就是新婚夫妇在新房内共饮合卺酒,象征着两者连为一体。结婚3日以后新娘“回门”,娘家要将一些饮食和服饰送给女儿,同时要拜访男方的亲戚,称作“三朝”。“过门”一个月后,新娘要回娘家住一段时间。
在小孩儿周岁时,讲究“抓周”,陈列几种生活用品或不同职业的用具,让孩子信手去抓,抓着哪个,则预示着孩子是否聪明贤德或未来干哪行。
明代的丧葬制度主要以土葬为主,只有信佛的人和少数贫困市民死后还是火葬。当时,按照风俗,家里死人后要发丧3日。死者的家人向亲朋好友发讣告,门前挂出丧牌,写明死者的寿命年月。发丧时,死者的长子要摔盆,儿女也行披麻戴孝礼。葬后3日,家人要到坟墓行祭奠之礼,俗称“暖墓”。此外,亲属还要服丧。服丧也有很多规矩,比如要穿素服,布鞋要缝白布,儿子孙子百日之内不刮脸、不理发,服丧期间要闭门谢客,当官的要谢职回家守丧,不能参加各种喜庆活动等。通常子女为父母或妻子为丈夫服丧的时间是3年,同胞兄弟、孙子为祖父母、胞侄为伯伯叔叔服丧是1年,一般亲戚服丧百日。过了“百日”,守丧的亲友便可在“礼”上有所放松,一般的人家也可从吉,即恢复正常的生活了。
集中展示民间风俗的庙会
明代的北京西城,寺庙和道观众多,如都城隍庙、护国寺、白塔寺、药王庙、崇云观、白云观、历代帝王庙等一些庙宇都非常有名。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些庙宇不但是信徒进香、礼拜的地方,也成了广大民众聚会的场所。开庙之日,便成了人们交易日用生活用品和民间艺人演出的场地。到了后来,这些庙会逐步演变为商业性和娱乐性的集市,也可以说就是北京民俗的“展览会”。

2. 明朝中后期服饰文化有哪些

服饰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集中的体现,也是一个社会和时代进化的晴雨表。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明朝中后期的服饰从生产、供销到消费诸环节都发生了与传统生活方式迥乎不同的异动倾向,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特征,接下来将介绍明朝中后期服饰文化的特征。

综上所述,明朝中后期的服饰文化的特点包括僭礼越制的突破性、追逐时髭的流变性、审美情趣的世俗性和服装生产的商品性,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不少的经验知识。

3. 民以食为天,明朝时期的饮食文化是什么

明朝逐渐开始追求生活状态,享受美食。明代饮食文化拥有养生思想、清淡思想、享乐思想。

1.养生思想

明代生理学家高濂在《饮、食、食记》中写道:“饮食——生命之本……由食来养气,由怒来养精,由精来养气,由气来造神,由神来造全身”。

高濂从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方面阐述了饮食的重要性及其对人体的益处。此外,高濂还认为:“因此,和尚不应该不吃漂亮的食物”。直接指出了高濂对饮食的看法和主张。并不是所有的美食都能滋养浓缩,如果饮食不讲究规范和禁忌,很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在生活中多注意饮食,是养生长寿的良方。《书》中曾记载:“生冷无节,饥饱过度中介,移入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器官变得更老,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伤害。年轻时,不讲究饮食,饥饿时要饱餐一顿,多吃生冷的东西,又因年轻壮实,肾气充盈而不易患病。但是,人上了年纪,气血虚弱,肾气衰竭,不注意后天饮食,很容易染上恶疾。


3.享乐的思想

明代士大夫认为饮食是一种享受,也是生活的一大乐趣。以饮食为重的士大夫,尤以张岱为代表。张岱是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探索了全国各地的名菜,并将它们记录在他的书中。在张岱眼中,食物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还能让人感到快乐。张岱对福建的陈皮、江西的青根、山西的天花椰菜等地方特产非常熟悉。此外,张岱还改变了食物的烹饪方式,使其更加美味,这也是他的秘方。

4. 明朝在文化成就上有哪些代表

在明末已经出现了许多在今天看来都十分先进的科技,由于人为,这些科技消失了。在这缅怀一下我们祖先的智慧

1 天文 气象:
西元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作者不详)载有一百三十二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西元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
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要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介绍西方天文观阐释浑天说)
1617年张燮着《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我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2 数学 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84年朱载堉着《律吕精义》出版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他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也就是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 立存在的时空观。
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着《镜史》(已佚)。

3 医学: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是医学史上的重大成就。十七世纪我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我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
1596年李时珍着《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
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1601年,杨继洲着《针灸大成》
1617年,陈实功着《外科正宗》(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对我国外科学作出了贡献。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1624年张景岳撰《类经>刊行,同年,景岳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1640《景岳全书》64卷成书
1641年吴有性撰<瘟疫论>
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4 农学:
1376俞宗本着《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1511年中国种植玉米 (有疑点,可能不正确)
1547年马一龙着《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着作。 )
1582年 藩薯传入中国
1596年 屠本畯(jun)着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着《闽中海错疏》(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1608年,喻仁(喻本元)、喻杰(喻本亨)合着《元亨疗马集》(着名的兽医学着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至今仍有实用价值。)
1617年赵蛹着<植品>(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1628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1536年黄衷着<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筹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1589年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39年顾炎武开始编着《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1640年徐宏祖着《徐霞客游记》正式成书

5 地理学: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

6 化学、冶炼及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1637年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五金》中有关于密封加热冶炼"倭铅"(即锌)方法的记载。明代的钱币"永乐通宝"(西元1403-1424年)有的含锌高达99%。欧洲到十八世纪才开始冶炼锌。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西元1771年才开始炼焦。

7 机械制造:
(1372年造碗口铳,口径11cm,上有铭文说明为水军装备.
1377年造手铳(小口径管形.)
14世纪着《火龙经》
14世纪末发明“神火飞鸦”
1405年郑和船队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的远洋船只"宝船",船长150余米,容千余人
1453年造铜火铳(滑膛式.)
1524年在北京铸造佛朗机炮
16世纪中叶发明“火龙出水”。箭头上龙头下圆柱,柱体分层装火箭,为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多级火箭(关于“火龙出水”,在明代后期出版的《武备志》、《火龙经》等兵书中都有记载,附图样。 )
1558年造出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
1580年戚继光发明"自犯钢轮火"(其效类似地雷)
1598年赵士祯呈<神器谱>,记载铳器制作及使用方法(附图样)
1626年王钲编成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工程专着<新制诸器图说>
1637年宋应星撰成中国科技网络全书<天工开物>
1642年南京出现遂发火枪。

附:
嘉靖年间,万户进行最早的火箭升空试验,成为现代载人飞行先驱,现在月球和火星均有以其名字命名的环形山。

5. 明代文化的时代特点有哪些请帮忙解答。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起义不断,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思想领域反封建思想的同时,文学、艺术领域也必然带有反封建色彩。

6. 明朝文化的主要特点

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明朝: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治
明朝虽是汉族政权,但政府却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统治。

在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先是实行元代以来的土司制度,对归顺的各少数民族首领授予世袭官职,由他们自行管理所辖地方。后来又实行“改土归流”,把土司辖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范围,这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发展。

明朝:中华各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在北方、东北和西北地区,明政府主要设置军事机构镇守,例如设置都司和卫所,以巩固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另外,明政府也鼓励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经济文化上的往来,如移民屯垦、贸易互市、兴建学校、推行儒学等等举措,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明朝政府的这些措施,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实现了中央王朝与边疆地区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清朝:中华民族共同体更进一步稳固发展
由满族建立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由于满族统治者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稳定边疆,并对汉文化和各少数民族文化采取了更为宽容、开放的态度和政策,使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加强了各民族的相互认同感。

清朝:体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清朝前期以强盛国力所奠定和巩固的中国疆域,促进了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加,在晚清时期受到外国侵略时,中国各地区民族皆为了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而对列强作出抗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清代的民族政策与以前历代相比有那些独特的地方?
从顺治帝起,清朝统治者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首先肯定了汉族文化的先进,采取了向汉族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习俗、文化,重用汉族大臣,开科考,修孔庙,拜孔子等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在顺治帝之时,几乎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连顺治帝的亲生母亲都不支持他。这或许是顺治帝抑郁而终的原因。
但事实证明顺治帝的作为是对的,康熙不仅继承了顺治的政策,还亲下江南,拜明孝陵,以安汉族人的心。从那时起,一品大员,如上书房大臣等,一改无汉臣的历史,重用汉臣。如张廷玉,历三朝,居首辅四十余年。这些做法是空前绝后的。

理藩院

清代管理蒙、回、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清以前历代封建王朝对于少数民族事务的管理,只设官员兼管,不设专署。清于崇德元年(1636)设蒙古衙门,由承政、参政主管;三年六月,改称理藩院,属礼部。顺治元年(1644),改置尚书、侍郎;十八年,定官制同六部,理藩院尚书亦入议政之列。设录勋、宾客、柔远、理刑四司。雍正时定以王、公、大学士兼理院事。干隆改设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理刑六司。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前,兼办对俄外交事务。光绪三十三年(1907)九月,改为理藩部,清亡遂废。

理藩院初掌蒙古事,随着清廷全国政权的建立,更为总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各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清统治者通过理藩院实施对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康熙二十六年(1697),修定《理藩院则例》,用法规固定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各项措施。以后,干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又四次校修。

理藩院六司分掌爵禄、朝贡、定界、官制、兵刑、户口、耕牧、赋税、驿站、贸易、宗教等政令。另有司务厅、银库、饭银处、当月处、督催所及满、汉、蒙、俸四档房掌衙署日常事务。理藩院所辖,先后尚有内馆、外馆、蒙古学、唐古特学、托忒学、俄罗斯学、木兰围场、喇嘛印务处、则例馆等机构。此外还派司员、笔帖式等常驻少数民族地方,处理特定事务,定期轮换。
理藩院的历史作用

首先,理藩院执行了清代比较成功的统治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清朝是我国少数民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鉴于明末对周边地区无力顾及的历史教训,清朝统治者,特别是清前期的封建帝王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极为重视。他们把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居住的广大地区看成是统治中原的“屏藩”,认为“摇惑我外藩”,就是“坏我屏垣”,就会使“疆圉”“不靖”,而“边境一日不宁,内地之民一日不得休息”,这势必要危及到全国统治的稳定性。正是基本这种认识,康熙帝在位61年总结了大量的统治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经验。他认为,统治西、北边疆地区的宗旨在于“治之得其道”。他特别指出要加强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针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贡物他曾议论:“贡物何足珍贵,正鉴其诚敬之心耳”。为了表示对统治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康熙还把“柔远能迩”当做“敬天法祖”的实际内容写入遗诏中,令后代子孙永志不忘。雍正帝即位后,亲自为理藩院书写匾额:“宣化遐方”,并在统治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中提出要“从俗从宜,各安其习”。干隆皇帝当政时期,尽管他认为“驾驭外藩之道,示之以谦则愈骄,怵之以威则自畏”,从而采用了“宽猛互济”、“恩威并用”的方针,但同时也仍然主张“从俗从宜”、“不易其习”。总之,清代前期统治西、北边疆地区,实际上是采用了“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方针。

其次,理藩院促进了清代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在17世纪中叶,理藩院的活动保证了清朝的顺利入关,对清朝统一全国起了促进作用。由于明朝腐败导致的中央政权力量削弱,我国17世纪中叶陷于分裂状态,这种分裂在当时并不是一种值得称颂的现象。一方面,因为这种分裂战争连绵不断,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已经东来,沙俄也时刻窥伺我国北部的大好河山。如果分裂形势继续下去,就可能给这些侵略势力以可乘之机。所以,尽快恢复统一,不仅有利于国内各民族人民的休养生息,符合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要求,而且对于抵抗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和沙俄侵略势力也有着重要意义。历史证明,统一的历史使命由清朝承担了。清朝所以能承担这一重任,除了别的因素外,漠南蒙古已经成为它的可靠后方和重要的借助力量是重要原因之一,而这与理藩院有密切关系。理藩院设立后四个月,其官员就往察哈尔、喀尔喀、科尔沁诸部“稽户口,编牛录,谳庶狱,禁奸宄”。仅一个月就编成了牛录,造好了甲士清册。这既稳定了漠南蒙古的社会秩序,也为清朝提供了兵源。理藩院设立后八年,清朝入关,漠南蒙古诸部纷纷率师相从。同时,在清朝入关之际,理藩院及时地把清军入关和进占北京情况通知漠南蒙古各部,使他们时刻有所准备。虽然,清军入关后在统一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暴力,对社会经济发展一度造成影响,但是,清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是无论如何不能抹煞的。

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多民族统一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和巩固的时期。有清一代,维护国家统一的力量与形形色色的分裂势力曾进行长期斗争。在这些斗争中,理藩院充分发挥了维护统一的作用。有些前已述及。又如,康熙二十五年(1686)三月,当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札萨克图两汗发生冲突后,理藩院尚书阿喇尼亲往喀尔喀七旗莅盟,竭力促使他们“尽释旧怨”而“交相揖睦,共享升平”。这年八月,阿喇尼又召集喀尔喀两翼汗传达康熙圣谕,令其“同归于好”。当噶尔丹发动内乱、喀尔喀蒙古各部率众南奔时,理藩院立即将情况上奏康熙帝,并负责安排喀尔喀蒙古各部生计。正是在理藩院组织安排下,通过多伦会盟,我国北部边疆很快出现了安定局面。康熙皇帝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应当说,这种北部边疆的坚固状况与理藩院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又为彻底粉碎噶尔丹内乱、抵御沙俄的扩张侵略准备了条件。

理藩院除在政治军事方面促进了清代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巩固外,还程度不同地促进了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内地的经济交流,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多伦会盟之后,理藩院派遣官员去山西等地准备耒耜,帮助喀尔喀蒙古于膏腴之地种植农作物。理藩院还按照清代帝王的意志,协助组织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建立“常平仓”,贮积粮谷,以备赈济,“其收放实数”,“每年秋后造具印册报院”。仅漠南蒙古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3盟26旗就额存谷246100多石。雍正十二年(1734)二月,吴喇特镇国公达尔玛机里弟属下游牧地方,因风雪之灾,人畜伤损。理藩院派遣官员按户赈济,共计大小15385口,6个月时间用米7240.1石。在救灾过程中,理藩院官员因地制宜,在有河流的地方帮助蒙古人民造船、结网、捕鱼。此外,理藩院管理的驿站把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联成一体,这对西、北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清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多少起了一定作用。

我们在评价清代理藩院、基本肯定它的历史作用时,应当说明,理藩院终究是清朝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它维护的是少数民族王公贵族的利益,维护他们对各族劳动人民的剥削。西、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劳动人民受“厚敛重徭”的剥削,被“纳之于阽危之域”,生活极为贫苦,遇有灾荒,清朝经理藩院虽有赈济,但由于上层王公们“苟且塞责”,广大劳动人民“并不得实惠”。统治阶级需要的“纳赋”、“贡徭”像两根绳索,把少数民族劳动人民紧紧捆绑住,使他们难以逃脱“重赋苛役”的苦海。因此,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劳动人民“迫于饥寒,以致离散”的现象到处可见。
------------------------------
明朝对少数民族的杀戮以及满族是明朝人的证据
很多人的对于清朝的残暴不满,指责清朝杀戮太过。可是纵贯所有封建王朝,那有不沾血腥的呢?

洪武五年征三十六洞散毛。景泰六年,征湖广苗蒙能,围攻龙里,怀化、铜鼓诸地,天顺五年,大军深入苗疆,攻破几百余寨 ,焚毁三千家,斩首三千三百余人。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黔中苗族于把珠等起义失败后,有四千四百九十人被杀,五千五百个妇女被俘往他乡,万历年间明朝用兵平定播州土司扬应龙之乱时,许多苗族、仡佬族横遭屠杀,被迫逃走,战后幸存者仅“十之二”。为了“开边”,明王朝在黔东和贵阳、安顺等地大量安屯设堡,强使许多苗族人民迁居。(《邱北县志》第二册)

贵州军务右副都御史白圭的折子,左一个“斩首一万”,右一个“斩首3000”很是洋洋得意啊。
据《凤凰厅志》和《泸溪县志》载:苗区人口“大经草剃,存不满百”,“几经绝种”。“经过挞伐征剿,村寨十室九空,人迹灭绝”

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军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的引导下,攻克了阿台的古埒城,屠城。还把人家努尔哈赤的祖父觉常刚和父亲塔石误杀了。

再说满人本来就是明朝子民,怎么能用日本来比拟?

明成祖永乐年间,东海女真部分南移,同建州女真经常发生战争.建州女真被迫向南向西迁移.

宣德时期,童猛哥帖木儿为东海女真杀害.其弟凡察,其子童仓,董山率部西迁,经佟家江(今浑江),进入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于呼兰哈达山(又叫烟筒山)下,浑河支流苏子河畔,筑城定居下来.

正统时期,明政府为了笼络建州女真,任命阿哈出的孙子李满柱为建州卫指挥使,凡察为建州右卫指挥使,董山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建州三卫"之称由此而来.建州三卫是明政府设立的地方机构,既管军事,又理民政,"抚绥属部","看守地方".长官由中央政府委任,可以世袭,要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承担各种义务."有所征调,闻使即从,无敢违期"①.正如清太宗皇太极所云:"我祖宗与明朝看边,忠顺有年."这生动地反映了明朝中央政府和地方卫所的亲密关系。
① 《左传》卷二十二,昭公九年.
①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卷二十四

明初,太祖朱元璋颇重视对东北边陲少数民族的治理.洪武三年(1370年),在辽东设立了定辽卫都卫.八年(1375年),改定辽卫都卫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理辽东25卫,138所,二州一盟.

永乐七年(1409年),在黑龙江特林地区设置了奴尔干都司,所辖的着名卫所有建州卫,海西卫,兀者卫,囊哈儿卫等.成祖朱棣派遣宦官亦失哈到奴尔儿干都司进行慰问与巡视,增进了边区民族与明中央政府之间的联系.

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迁都北京后,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经营.从洪武到正统年间,先后在东起库页
岛,西至斡难河,北自乌第河,南濒日本海等广阔地区,建置了184卫.这对东北边疆的开发建设,以及边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东北女真等民族,明政府采取了招抚,羁縻与分而治之的政策.政治上,明政府委任部落酋长,首领充当卫所长官,申明职守,给予敕书,又称玺书."官其酋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职,给与印信,俾仍旧俗,各统其属"①.各卫所要对明政府履行各项义务."时以朝贡",卫所官员要定期进京述职,奏报地方治乱.建州,海西女真每年冬季从开原入京朝贡,贡品主要有人参,貂皮,海东青,马匹,珍珠等地方名贵土特产.

7. 明朝有哪些比较好玩的文化呢历史上有何记载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很繁荣,昌盛的朝代。不过也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11、朱元璋曾经编了一本书叫做《御制纪非录》,里面详细记载了当时各藩王的各种荒唐罪行,并劝谕其改过自新。此书当时在明朝是皇家机密,除被下赐藩王们外,其他人无从得知。

12、东厂的太监拜的是岳飞,在他们看来,朝堂上的那帮文官都是和秦桧一个嘴脸,没一个好东西,而他们内监,忠心可比岳武穆。

阅读全文

与明代文化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