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苏州有哪些文化

苏州有哪些文化

发布时间:2022-03-03 00:19:04

Ⅰ 苏州社会文化有哪些

历史名城-苏州

苏州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沉淀了二千五百余年吴文化底韵。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当地部族自号“勾吴”,苏州称“吴”,由此而来。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建都于此,其规模位置迄今未变,为世界少有。

苏州位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鱼米之乡,面积8488平方公里。下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六县市,人口57万。苏州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古城东西两侧工业区体现现代中国最先进的技术产业和管理水平。苏州的交通便利,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东接上海1小时车程,北离南京2小时车程,并有机场路直通虹桥机场。大运河北接无锡,南抵杭州。

苏州的旅游业基础好发展快。既有众多可游览的旅游景观和项目,又有完备的旅游配套和严格的旅游管理。苏州至今仍保留着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古城格局,以园林见长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以拙政园、留园、网狮园、环秀山庄为代表的古典园林于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苏州的水色山光,景色怡人,自然环境悦目赏心;苏州的街巷临河,“人家尽枕河”,水乡泽国,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的特产繁富,苏式糕点菜肴名扬天下。

到苏州旅游,不仅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可切身感受中国开始与国际同步的现代化气息。

1997年12月,江苏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城历史悠久,私家园林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为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现存名园十余处,闻名遐尔的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狮园、怡园等。苏州园林战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拙政园享有“江南名园精华”的盛誉。宋、元、明、清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

苏州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被人们誉为“园林之城”,其盛名享誉海内外。苏州古典园林历史绵延2000余年,在世界造园史上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她以写意山水的高超艺术手法,蕴含浓厚的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展示东方文明的造园艺术典范。实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与“苏州园林”并驾齐名的苏州风景名胜虎丘、天平山、石湖等风景区也是古往今来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明清时期,苏州封建经济文化发展达到鼎盛阶段,造园艺术也趋于成熟,出现了一批园林艺术家,使造园活动达到高潮。最盛时期,苏州的私家园林和庭院达到280余处,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意趣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一勺代水,一拳代山”,园内的四季晨错变化和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的季相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生活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灵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虽小,但古代造园家通过各种艺术手法,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致,在园中行游,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见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或见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或是步移景易、变幻无穷。至于那些形式各异、图案精致的花窗,那些如锦缎般的在脚下迁伸不尽的铺路,那些似不经意散落在各个墙角的小品.....更使人观之不尽,回味无穷。
http://www.cctv.com/geography/shijieyichan/sanji/suzhouyuanlin.html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吴地,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若以吴语来说,则南可至浙江温州、永嘉之地,东至上海,北含南通至扬州以东沿江一百里宽的狭长带,西至镇江丹阳的交界处。

太湖中的吴县三山岛发现了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晚期遗址,表明至少从那时起吴先民已在本区域生息繁衍。近年来,濒临长江的张家港地区,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先民遗址,其中最早的距今有7000年的历史。阳澄湖畔的吴县草鞋山遗址(堆积有 10个文化层),它能完整地说明本地区的历史演进。第十文化层为距今六千七、八百年左右,此时的先民们已过着定居生活;住在木结构的建筑里;从事渔业和农.业生产,已大量种植经人工栽培的粳稻;已有猪、狗、水牛等家畜饲养;从获得的三块纺织品残片可知当时织造技术已相当发达,图案艺术相当高超,操作工艺相当精湛。五千多年前的吴兴钱三漾遗址出土的绢片丝带表明:家蚕首先是吴地吴人养育的;缓丝织丝的技术,不仅发祥于本区,而且遥遥领先于全国和世界。这遗址还出土有五千年前的农具——省河泥的干部,这表明本区的农技水平早居全国最先进的地位。又如吴江海堰、团结村等遗址中出上有彩漆绘的陶器,时距今五、六千年间。更使全世界叹为观止的是良港文化的玉器(钱塘江流域有大量的发现),无一不被列为精美绝伦的珍品。这一“玉文化”不仅表明了吴越先民的智慧才能、生产水平,而且对我中华民族从思想、观念、社会制度、民族性格乃至建筑风格、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考古与上古史告诉我们,历史上本区域发生过两次大的洪灾,先民们一支渡海北上,一支过江入淮进中原,人数很多,还有少数残留于台地山麓。进入淮北中原地区的史称“九黎”、“三苗”,经黄帝、尧、舜、禹等逐次征伐、臣服,渐融合成为华夏族的一支。原留在台地岗坡上的少数支族随后也渐次发展壮大。在周代,宁镇、太湖两区域的先民组合一体——即春秋时代赫赫有名的吴国。它在传承良清文化的基础上,交融进了一定程度的北方中原文化、西面的楚文化与南面的越文化,创造出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有重大意义的吴国文化,即吴文化中极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限于篇幅,仅举其两个突出方面:一是军事领域,居当时中国的最前列。吴国不仅有几万精良的陆军,而且有一支编组的强大水军,其主要战舰长达十丈,每舰战车达百人之多。吴国兵器之精锐,在当时首屈一指。更具旷世意义的是,它孕育了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及其名着《孙子兵法>,至今还具有极大的生命力。二是由伍子胥督造的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姑苏城,乃“中国历史第一古城”, 2 5 0 0年来原貌仍存,这不仅在中国即使于全世界也难觅其偶!

由于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别很大,尤其太湖流域,水乡泽国,域内的地区性特别强,多元性明显。由于这种自然环境差异,必然导致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的差异,进而导致居民的气质、习俗、风情,意识、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吴人从上古时期起,就显得秀慧、那腻、柔和、智巧与素雅。以后随着历史上北方一次又一次的大战乱,大批的北方地主、官僚、文上一次又一次地流徙吴地,他们的生活习气,加深了吴地吴人的上述特性。到唐与两宋时代,吴地城市经济、城市火化空前繁荣。特别是在明清期间,吴地中心的苏州,在人口、财富、工农业生产、国内外贸易以及文化、教育、学术、艺术等主要领域都跃居全国“第一大都会”,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在这里孕育,从而使吴文化的内涵特别丰富,特性更加鲜明,生命力十分强大,辐射全国甚至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

苏州城建于公元前514年,是“中国历史第一古城”(第二古城是成都)。城周长近四十里,与当时首都洛阳相仿。水陆双棋盘格局,独一无二。城内宫室、花园、寺庙、茶室、酒楼、河道、桥梁之多之美之丽之巧,无他城可伦比。距今2500年左右吴人言僵(子游)求学手孔子,返回吴地后大力传播孔儒之学,被誉为“南方夫子”。汉代吴地郡学林立,诵读之声不绝于途。隋唐时创建科举制度,分科学校应运而生。至宋朝,府学县学,里、村的社学、义塾以及寺院经办的经舍,遍布各地,而且由学者主持的书院也以吴地为盛。明代,苏州地区有社学七、八百所,清代更见发展,凡少年子弟均可入学就读。吴人好读书,已成为传统风气。正由于这种深广的教育基础,故明清两代苏州一府的进土、状元人数遥居全国之冠。

杰出的文学家代有辈出:陆机、陆云、昭明太子萧统、韦应物、陆龟蒙、范仲淹、范成大、高启、文征明、冯梦龙、金圣叹等享有盛名。通俗文学大师冯梦龙的《三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居很高位置,冯氏对《吴歌>的搜集整理与创作有着历史性的贡献。吴歌乃吴人尤其下层劳动者所创作的民歌,其形式、内容与感染力远较着名的刘三姐山歌优美动人。它源远流长,战国时的屈原就称羡吴歌的优美动听,而且历史、社会影响大。明清两代,全国主要城市都有专以演唱吴歌为专长的艺伎传唱,如着名的王翠翘、陈圆圆、童小宛等。崇祯皇帝的宠妃田妃、袁妃也均以这一技艺来取悦皇帝。当时普通百姓亦以会唱吴歌为时髦。笑语为我国一支最古老的语种,迄今稳定少变。唐代语音学家陆德明常以吴音去注释古代经传。吴语自先秦时起,就享有“糯软甜脆”的赞誉,精场帝也以效说吴语为荣。到明清时期,大凡上层人士,尤以妇女如妃嫔、名妓,下至戏曲演员、江湖艺人,均以操吴语为时髦。

戏剧曲艺,独树新帜。着名的昆剧孕育于明代的吴地,自此苏州就成为中国传统戏剧最重要的发祥地与大本营。剧作家、剧本、演员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在全国居前列,至今依然为海内外所注目。评弹将评话与弹词合为一体,操吴语,博采小说、戏曲、诗歌、音乐、相声等表现手法之长,熔说、噱、弹、唱、演于一炉的综合艺术,深受群众喜爱,还有中华民族的轻音乐“江南丝竹”,于音乐天地里独树一帜。

吴中古典园林曲折幽遵,小巧玲球,变化有致,在构思、布局、造型上深蕴诗情画意,艺术与自然之美和谐地统一。城市建筑与居民的风尚、习性都讲究艺术化、典雅化,这是吴人的一大特征。

吴门的书画艺术为举世公认。沈周、祝枝山、唐伯虎、文征明等在世时,就为国内外人士所钦佩。那时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人士,都以得沈、唐、文三人之书画为一生中之殊荣。

手工工艺精巧优良,不仅在历史上曾独步全国,至今在丝绸、刺绣、木石雕刻、灯彩、制扇等方面仍为海内外人士所叹服。丝绸、刺绣之精美绝伦,红木家具及雕刻技艺世无其匹。苏州灯彩与苏扇之华美精巧曾在历史上享第一之誉很长时间,兹仅举两小例以一斑窥全豹。①担相。用泥捏成各种人物面相,肢体以香樟木做成,手脚都能活动,再配上四季农饰,组成各种艺术场景摆设,它将中国雕塑大师唐代杨惠之的技艺实用化,散布至家庭文化里去,其社会意义很大。仿照顾客的相貌,哪怕额上一块小疤都能维肖维妙地捏出来。②清朝前期,山塘街上有一种制作场店,能以一根发条作动力,制出像“童子拜观音”、“搅娥奔月”等高级玩具,不仅人物四肢眼嘴都能动作,就连月中的小玉免也能一下一下的捣药。“工巧绝伦,举国无双”,确是历史的真买写照。

吴中的饮食文化素以高、精、雅、鲜享誉全国。吴地不仅有自成体系的“苏帮菜”以及一大批高档菜馆酒楼,更以普通百姓家家讲究日常肴菜而名闻遐尔。历史上“船菜”特具水乡地方特色,苏州的传统风味小吃及糕点糖果,其品种之多,门类之全,质地之佳,滋味之美,形色之巧,千百年来一直令海内外人士赞不绝口。

人文景观“聚宝盆”的吴地民俗是吴文化的又一代表。在历史上它就以博厚丰繁饶有兴致而称绝全国,而且无论其衣食住行、生产劳动、爱情婚姻、人生礼仪、生老病死、节令玩耍等等无一不多姿多采,别具一格,而且不少方面还品位高级。比如,明清时代的八月中秋节除通常的赏月吃月饼食菱藕外,还在虎丘山上举行通宵的全民性的戏曲演唱竞赛;又如每年清明、七月半及十月初一三节至山塘街“看出会”,好比西方许多国家最隆重盛大的“狂欢节”,其内容奇特丰富,传统色彩鲜明浓烈,传唱至今的古代中国民歌〈大九连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足以为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吴文化是一种具有鱼米水乡特色的“才智艺术型”地方文化。它有五个本质性属性:水文化十鱼文化十稻文化十蚕桑文化十船文化。它又孕育于“重群体、答道德、讲究和谐、崇尚中庸之道”的大中华文化母胎之中。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就凝炼出了它的“秀慧、细腻、柔和、智巧、素雅”的社会文化特征。

正由于这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导致了吴地吴人千百年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持久不衰地繁荣昌盛,而且也使它具有较诸其他地方文化更强的开放性、吸收性与融汇性的特点。因而也可以看成是某种经济型的文化。优秀的吴文化必将对祖国的四化和统一大业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Ⅱ 苏州有哪些文化艺术 急!!!!!!!!!!!!!!!!!!!!!

吴文化苏州应该说是吴文化的发源和代表吧,相对于苏北徐州代表的楚汉文化,吴风汉韵。不知你是写论文还是做什么用,可以在网络搜一下吴文化或图书馆借点书,这是苏州极力宣扬和向外来学生等极力灌输的文化,一般图书馆都会有这方面的书籍。我大学时老师是苏州研究吴文化的代表,当初的论文我就是写的汉文化。一位我更喜欢楚汉文化。
艺术:
苏州评弹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干隆时期已颇流行。最着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干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苏州评弹,以它轻便灵活的形式、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传神的说表、引人入胜的内容而博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听众几乎遍布全国,在海外侨胞中也有一定影响,被台湾着名国学大师俞大纲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Ⅲ 苏州有哪些福文化

苏州城隍庙的福文化,福、禄、寿、喜、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常见、最有代表性的五种祝福语言。福、禄、寿、喜、财每个字背后都代表一种文化。

Ⅳ 苏州的文化

2009年末,苏州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27个,公共图书馆12个。全市累计6个项目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8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平江、山塘历史街区分别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历史文化名街。 苏州话,是吴语的一种,为汉语七大方言语系之一的吴语标准语,隶属汉语—吴语—吴语太湖片。长期以来一直是吴语的主要代表方言之一。
苏州话以优雅着称,所谓吴侬软语就是由此而来。一种方言好听与否,主要取决于语调、语速、节奏、发音以及词汇等方面。吴语是汉语各方言语系中形成最早的方言之一,古吴语融合古中原语构成现代吴语,因此吴语至今保留了相当多的古音。吴语的一大特点在于保留全部的浊音声母,保留全部入声,故具有八种声调(平上去入各分阴阳),是为最正朔的平仄音。苏州话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苏州话的发音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
吴语至今已有3200年历史,吴语区有前后1000年的经济文化中心史。平上去入(有平仄音韵)、清浊对立、尖团(尖团音)分化、存古字词,吴语保留众多正统汉语因素,而苏州话是吴语的核心。 苏州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
主要宗教场所有:道教宫观有玄妙观(位于观前街)、玉皇宫(园区)、城隍庙(位于景德路)、穹窿山上真观等;佛教有西园寺、寒山寺、北塔报恩寺(位于人民路)、文山寺、灵岩山寺(木渎镇)、包山寺(吴中区西山岛)园区重元寺、来风寺、常熟虞山兴福寺、张家港凤凰山永庆寺、香山寺、双杏寺、吴江平望镇小九华寺、昆山海藏寺等寺庙;其他宗教的有圣约翰堂、使徒堂、杨家桥天主堂、石路太平坊清真寺等。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这一天将图画书籍晒于庭中,防虫蛀腐蚀,收效尤大。各寺院庙宇将所藏经书搬出来晒一晒,僧人趁机召集乡村老妇开“翻经会”,由她们在烈日下翻经曝晒,宣称“翻经十遍,再世可转男身”。又有民谚云:“六月六,狗腐浴。”(苏州方言将洗澡叫做腐浴)是日将狗、猫牵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乞七节,又名女儿节。民间传说这天晚上,喜鹊成群结队飞向银河,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鹊桥上相会。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祖织女,并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叫做“乞巧”。七夕这天,家家户户用面粉加糖拌和结实,切成2寸左右长条,扭成芒结形状,经油煎后,松脆香甜,名日巧果,是乞巧节必备供品。吴地还有用茶杯盛鸳鸯水(井、河两水的混合物),置于庭院中承接露水搅和,待日出后任其照晒,待水面生膜,姑娘们各将小针投入,使针浮于水面,视水底针影,若成云龙花草状,为“得巧”,如椎似杵者为“拙兆”。尚有用线穿针孔以辨目力好坏等节俗。 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无疑是吴地文化的主体。吴地绘画历史源远流长。从五六千年良渚文化的玉、物上刻画和描绘的装饰图案开始,到明代以吴门命名的“吴门画派”,无不散发着艺术的光辉。
吴地绘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已取得很大的成就,出现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不兴等书画大家,这一时期的吴地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辉。唐代最为突出的画家有张璪、朱景玄、朱审。两宋时期,苏州一带花鸟画家的成绩比较显着,山水画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到了元代,苏州画家们响应了赵孟頫的“文人画”思想,用写字的笔来绘画山水、花鸟和人物,借以抒发性情。此时的黄公望“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巨作《富春山居图》是世界美术史中不多见的杰作。受文人画的发展,元代的花鸟画也开始向水墨方向发展。
明代的苏州绘画形成了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相结合的绘画艺术风气,强调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等要素,作品多为即兴抒情之作,提倡清新素雅而趋于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这些近乎职业化的文人画家又积极地推动了文人画风气的蔓延,到了正德、嘉靖时期,由于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努力,最终形成了有着广泛影响的“吴门画派”,成为明代绘画的主流形态。到了明代晚期,吴门画派的画家们重视继承古人的笔墨传统,把对风格的追求作为艺术的重要目的。而且,由于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有各自的美学追求,从而也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师法自然,重视写生的优秀画家,张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明代苏州画家精湛的笔墨技法和师法自然的绘画思想,对后世画坛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吴门画派引领画坛至今,600年间从未中断,人才辈出。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
昆剧是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苏州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其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至“倾城阖户”,“唱者千百”。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其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独霸剧坋二百余年。昆剧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也出现了一批着名的作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着名的传奇剧本。如昆剧《牡丹亭》、《窦娥冤》,其中《牡丹亭》由着名作家白先勇于2004年4月重新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至今已经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场,场场爆满,并且登陆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
苏剧有《醉归》、《窦公送子》,京剧《李慧娘》,滑稽戏《满意勿满意》等。 苏州是东部饮食文化中心,是三大饮食文化之一(京式、苏式、广式)——苏式饮食文化的发扬地。
苏州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南京夫子庙小吃、上海城隍庙小吃、苏州玄妙观小吃和湖南长沙火宫殿小吃并称为中国四大小吃)。“松鹤楼”是老字号的苏式餐馆;“老苏州茶酒楼”以传统苏帮菜而闻名;“朱鸿兴面馆”和“绿扬馄饨”等物美价廉,比较适合大众消费。遍布苏州的面店,表明浇头品种很多、讲究汤水的苏式面条是广受欢迎的小吃。 美食街:太监弄、十全街、学士街、李公堤、凤凰街等,碧凤坊、李公堤为中国餐饮文化名街。 苏式招牌菜:松鼠桂鱼、响油鳝糊、蟹粉蹄筋、清溜虾仁、氽糟、母油整鸡、太湖莼菜汤、雪花蟹斗、樱桃肉、酱汁肉、薰鱼、(鱼巴)肺汤、三件子、密汁火方、暖锅、枣泥拉糕等。 苏式糖果:轻糖松子、粽子糖、浇切片、三色松子软糖、脆松糖、松子南枣糖等。 苏式蜜饯:苏州制作蜜饯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国时代,清代是苏式蜜饯的鼎盛时期,其中以“张祥丰”最为着名,历来是“宫廷食品”。苏式蜜饯现有160多个品种,以金丝蜜枣、奶油话梅、金丝金桔、白糖杨梅、九制陈皮最为着名。 苏式小吃生煎馒头 油氽紧酵 半紧酵小笼 半紧酵蟹粉小笼 小笼馒头 绉纱汤包 蟹粉汤包 香菇青菜素包 鲜肉大包 鲜肉中包 豆沙馒头 开花馒头 荷花馒头 寿桃包 秋叶包 素菜烧卖 凤尾烧卖 蟹粉烧卖 虾仁烧卖 金鱼烧卖 鲜肉蒸饺 四喜蒸饺 青菜饺 蝴蝶饺 孔雀饺 鸡冠三角饺 知了饺 沈永兴馒头 桂花糖油山芋 桂花糖芋艿 焐酥豆糖粥 桂花鸡头肉 八宝鸡头肉 桂花焐熟藕 鲜肉棕 灰汤棕 白沙棕 绿豆棕 猪油夹沙棕 三角棕 小脚棕 笔棕 枣泥麻饼 蜜汁豆腐干 虾子酱油 清汤鱼翅 母油整鸡 太湖莼菜汤 翡翠虾斗 松鼠桂鱼 旅游节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每年4-5月)
中国苏州国际丝绸旅游节(9月20日—25日) 风俗节玄妙观迎财神(2月上旬,农历正月初五)
甪直水乡服饰文化节(4月) 花树节西山太湖梅花节(3月1日—10日)
虎丘花会(3月—5月)
拙政园杜鹃花会(3月—6月)
拙政园荷花节(7月—8月)
苏州天平红枫节(中国三大观枫地之一,11月) 庙会节南浩街神仙庙会(5月)虎丘庙会(9月—10月)

Ⅳ 关于苏州的传统文化

桃花坞年画
苏绣
太湖流域的文化
吴门书画
双棋盘式的城市格局
平江图
昆曲
评弹
苏州园林
这些算不算?

Ⅵ 苏州有哪些文化

苏州天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是苏州最好的文化传播公司

阅读全文

与苏州有哪些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29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25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06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7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4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29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3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7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7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19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