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未来如何运用美国的文化知识

未来如何运用美国的文化知识

发布时间:2023-06-04 14:03:05

1. 美国文化特色有哪些

谁能介绍一下美国有哪些文化特色
美国饮食文化。

美国式饮食文化是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有可能都把时间放在工作上了。

美国的特殊文化背景对烹饪菜肴的影响,要想了解美国的饮食文化必须先浅谈一些美国的历史。 美国体育运动文化。

美国体育,与其它国家一样,体育在美国是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体育与其它地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美国人喜欢一些特别在美国流行的体育项目,例如与美式橄榄球、棒球、篮球和冰球相比,足球在美国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体育项目,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少年从事这项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足球亦被认为是在美国最有潜力发展的运动。此外美国体育的组织也与许多其它地区不同。

在美国学校和大学在体育方面拥有重要的作用。 美国社交文化。

美国鼓励每个人为自己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参与度是会被计分的,课堂演讲也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功课。

无论英文水平高低,只有多去表达,才会更快的融入美国。 美国人很看重 *** all talk,比如在电梯中,学校走廊遇到同学和朋友,如何礼貌的简短交流是很重要的社交技能。
美国的文化特征?
美国的文化特征:

1、尊重个人的价值观。

个人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这种刻意塑造自我,追求个性化的个人主义有其积极的意义,它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使许多人的智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整个民族与国家的册歼核振兴和发展。

2、追求民主自由。

美国是一个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的国家,受移民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很深,所以逐步形成一个崇尚自由的社会。除执法机关与执法人员外,任何机关与个人不得非法侵犯他人自由。

3、崇尚开拓和竞争。

美国人的格言是:不冒险就不会有大的成功,胆小鬼永远不会有所作为,不创新即死亡。移民美国的开拓者,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和待开发的丰富资源,促使和培育了美国人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敢冒风州掘险的性格。

4、讲求理性和实用。

美国人在开发这片富庶处女地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有用、有效、有利就是真理"的理念。他们立足于现实生活和经验,把确定的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率当作最高目的,一切为了效益和成功。

5、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积淀。

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价值之一。美国人有很强的成就(或成功)意识。成功是所有美国人的追求,是诱人的前景,前进的动力。他们坚信,一个人的价值就等于他在事业上的成就。一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各类明星,成了新时代的英雄。

(1)未来如何运用美国的文化知识扩展阅读

美国是流动性很大的社会。这种流动体现在两个方面:地域性流动和社会性流动。

美国相对的开放自由、发达的交通和冒险好动的传统使许多美国人从乡村流到城市,又从市中心流向郊区;从北方流到南方阳光地带,从一个城市流到另一个城市。美国社会阶级不像欧洲国家那样固定,加上公共教育的普及,使沿着社会阶梯向上流动成为可能。

许多生活在美国的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还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外国移民,都有一个梦,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就是人们常津津乐道的“美国梦”。

参考资料:搜狗网络—美国文化
谁能介绍改链一下美国有哪些文化特色
吗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个人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享受,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这种刻意塑造自我,追求个性化的个人主义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使许多人的智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整个民族与国家的振兴和发展。然而,人人以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就难以融洽,整个社会也会缺乏凝聚力。

美国公众注重成就,仰慕英雄,有深厚的成就崇拜和英雄崇拜的心理积淀。个人成就是所有美国人价值观中评价最高的价值之一。美国人有很强的成就(或成功)意识。成功是所有美国人的追求,是诱人的前景,前进的动力。他们坚信,一个人的价值就等于他在事业上的成就。一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各类明星,成了新时代的英雄。他们个人奋斗的过程和结果,成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参照系,父母教育子女的活教材。

美国是流动性很大的社会。这种流动体现在两个方面:地域性流动和社会性流动。美国相对的开放自由、发达的交通和冒险好动的传统使许多美国人从乡村流到城市,又从市中心流向郊区;从北方流到南方阳光地带,从一个城市流到另一个城市。美国社会阶级不像欧洲国家那样固定,加上公共教育的普及,使沿着社会阶梯向上流动成为可能。许多生活在美国的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还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外国移民,都有一个梦,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就是人们常津津乐道的“美国梦”。
美国的民俗特色
服饰 美国人穿衣打扮无拘无束,十分随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在大街还是在小巷,人们的服装形形 *** ,无奇不有。

甚至有人故意标新立异,竞尚新奇,许多老年人的衣服比年轻人更艳丽。美国人虽着装随便,但也讲究社交礼仪。

一般说来,美国人 *** 背心出入公共场所,更不能穿睡衣出门,晚上有客来,也必须在睡衣外面套上外衣才能开门见客。 饮食 美国人的饮食习惯更是五花八门。

美国人用餐一般不在精美细致上下功夫,而更讲求效率和方便。除典型的一日三餐外,美国拥有各具特色的民族风味菜肴,如东北部的蛤肉杂烩,宾夕法尼亚洲的飞禽肉馅饼,西南部的烤肉排骨,南部的烤玉米粒等。

在夏威夷,“波伊”是最着名的食品之一,这是一种用塔罗树根蒸熟捣碎后制成的浆状食品,外表不佳,但吃起来却美味可口。还有一种“鸟肉卢奥”也别风味,这是一种将鸟肉、可可、牛奶和塔罗树叶放在一起煮成的食物。

在印第安人居住区,各色的玉米食品也相当着名。此外,遍布美国城乡的大小餐馆,有法国风味、意大利风味、希腊和瑞士风味,各式食品如意大利通心粉和馅饼,德国的羊肉片,中国的炒面,印度的咖喱饭菜,墨西哥的豆肉,匈牙利的蒸肉等美味佳肴,都已成为美国人喜爱的食品。

此外,遍布城乡的酒吧和咖啡馆也是人们常去的饮食和娱乐之处。在这种酒吧中,通常只出售三明治和便餐,并配有演奏乐队或卡拉OK。

人们可以助兴娱乐或跳舞。 感恩节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为感恩节,这是美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其来源于早期移民为感谢上帝赐与的丰收和印第安人的友谊而举行的家庭宴会,以后这一习俗便一年又一年地沿习下来,直至美国独立之后,感恩节才成为全国性节日。

在节日里,家人团聚,吃着传统风味的火鸡,畅谈往事,街上到处举行化装 *** 、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 万圣节 这是美国式的狂欢节,每年10月31日夜晚,孩子们便戴上假面具,打扮成各种妖魔鬼怪的模样,提着把南瓜掏空后做成的“杰克灯”挨家挨户乞食。

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接待这些小客人,小客人常常口念着“给我糖果,否则我要捣蛋了”,而兜里则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糖果。 旅游 美国的旅游业就其规模、设施及收入而言,仍为世界之最。

1989年,美国接待外国游客1000万人次,收入约146亿美元;国内旅游达11亿人次,收入2500亿美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 科罗拉多大峡谷 位于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由雄伟的科罗拉多可冲刷150万年而成。

1919年被批准为国家公园。大峡谷从花岗峡至大洗崖全长349公里,宽为6.4~29公里,最深处1615米。

峡谷两岸都是红色巨岩断层,岩层嶙峋,呈现出光怪陆离的形态。特别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缤纷,给这一雄伟的自然景观增添了苍茫迷幻的情趣。

黄石国家公园 位于受达荷、蒙大拿和怀俄明三州交界处的落基山区,面积达8000平方公里。在这个庞大的公园中,游客可乘车游览,途中各种野生动物处处可见。

公园主要风景区是地下沸水喷泉区,沿途到处可见从地下喷涌而出的高大白色水柱,一些水池里,沸水翻滚,蒸汽弥漫。该公园共有地下沸水喷泉3000个左右,其中最着名的喷泉为“老可靠”,因该泉每隔61~67分钟必喷射一次水柱,每次2~5分钟,射程高达50米,景色十分壮观。

夏威夷群岛 位于太平洋中部,由20多个主要岛屿所组成,象一串2500公里长的珍珠链。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常绿,年平均气温为24℃。

群岛周围到处是松软的海滩和碧绿的海水。加上海底五光十色的珊瑚和贝壳及珍稀热带鱼类,更受旅游者欢迎。

夏威夷群岛还因珍珠港事件而闻名于世。美国把在日军袭击中击沉的一艘最大战舰——亚利桑那号打捞出来修好,作为珍珠港事件的纪念馆停泊在当年的海面上,供游人参观。

尼亚加拉大瀑布 位于美国加拿大边境处,为世界最着名的大瀑布之一,访美游客无不渴望前往,。大瀑布分两股,一股在美国境内,一股在美加边境。

这两股大瀑布宽约304米,从55~58米的崖壁上奔涌而下,浪花飞溅,浪花所激起的白色浓雾直冲云天,轰隆之声10公里之外仍可听见。 四总统头像雕塑 位于南达科他州巴登兰以西的拉什莫尔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着名总统的巨大头像,他们是华盛顿、杰斐逊、罗斯福和林肯。

这一巨作由美国艺术家夏兹昂·波格1927年开始创作,后由他的儿子在1941年完成。石像与山峰浑然一体,长达18米,宽约60米,其艺术造型生动地反映了这四位伟人的性格和特征,令人肃然起敬。
各国的文化特点
【内容提要】欧洲一体化是集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社会规范化、文化均质化于一身的综合性进程.欧洲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理性构成了一体化广阔的人文背景和基本要素.欧洲一体化既是同一性的,又是多样性的,是“欧洲自性”和“民族自性”的结合.自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以来,文化因素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深刻影响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基本原则、法律体系、机构设置及其表决机制和程序,对正在实施的欧盟东扩的范围选择、标准要求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的作用将会越来越突出和明显. 【关键词】欧洲一体化 欧洲文化 文化影响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是自民族国家产生以来区域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最高成就,其发展到目前的程度不仅出乎世界各国的意料,也大大超越了欧洲各国政治家们的想象.欧洲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和地缘政治、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欧洲一体化不仅意味着欧洲的经济一体化和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同时也意味着欧洲文化的“均质化”.欧洲一体化始于经济领域,外溢于政治、防务和社会领域,但将终结于文化领域.欧洲各国只有在文化上紧密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统一的文化欧洲,欧洲一体化才算最终实现.实际上,自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以来,文化因素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一体化的不断深化和扩大,文化因素必将对整个进程产生更大的影响,甚至将直接决定一体化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结局.一、欧洲文化的内涵及特点所谓文化,是“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①美国人类文化学家克罗伯(A.L.Kroeber)和科拉克洪(Clydkluckholn)认为,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和外显的模式中,借助于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他们认为,文化可以分为内隐结构和外显模式两部分.文化的内隐结构由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方式构成,其核心是价值观念,它是文化中最一般、也最持久的东西;文化的外显模式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它取决于内隐部分,也是内隐结构的存在和表现方式.②而政治文化则构成了一切伟大文化的核心,古希腊文化的核心不是断臂的维纳斯,而是雅典民主政体.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民族关于政治生活的心理学”,“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 它同样表现为内隐和外显两种形态.本文将主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欧洲文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欧洲文化经历了一个从近代到现代、从野蛮到文明的演变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家亚历山大•温特认为,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社会经历了三种不同的文化形态: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霍布斯文化的道德基础是所谓的“性恶论”和不容“异类”的观念.他认为,人性是恶的,人人充满了自私、贪婪和做坏事的欲望,“人对人象豺狼”,社会则处在“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中.每个国家也都把别国看作“敌人”,在国家利益上都尽可能地“损人利己”,国际关系始终处在混乱、冲突甚至“无限”的战争中,“战争成了一种制度”.“杀戮和被杀是霍布斯文化下国家间关系的特征.” 在普遍仇视的状态中,“异类”是没有生存和自由的权利的,对“异教”的“十字军东征”正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在欧洲内部,这种文化还导致了“权力集中”和“建立帝国”.洛克文化的道德基础是“生存和容许生存”,即“我活也让别人活”.它把国际关系确定为一种竞争对手关系,从而使国际社会摆脱了战争的无限性和“国家的高死亡率”.自我克制、“竞争与合作构成了洛克文化国际关系的特征.” 而实现这一点的基本条件是约束人们和国家杀戮、作恶的法律和“法治”.因此,“性恶论”导致了欧洲法律体系的发达和欧洲人法制观念的根深蒂固,以及“制衡理论”、“均势理论”及其相关机制的形成和发展,也导致了人权观念、民主意识和民主制度的发展.秩序、法制、民主、容忍、共存等日益成为欧洲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洛克文化不是一种完全的法治体系”,实际不稳定的,因为“战争被认为是正常和合法的”. 而一旦约束战争的机制失灵,战争就可能再次无限化,从而回到霍布斯文化状态.康德文化的道德基础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规范性基础则是“法治”.它把国际关系定位为朋友关系,在此种关系中“非暴力和团队行为已经成为规范”,“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模式超越了竞争与合作,不仅不以对方为敌,而且将对方的利益内化为共同体的利益,并由此建立了新的合作观念.” 温特将这种结构称之为“共同体”,认为共同体各成员建构了充分的、“群我”的集体认同.这是最高一级的文化形态.事实上,从逻辑顺序而非时间顺序上看,欧洲文化恰恰经历了从霍布斯文化到康德文化的历史演变.就目前来讲,欧洲文化比较明显地体现了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的某些特点,是二。
美国有什么特色
美国的特色如下:

1. 美国平民百姓要安家住房,不外是两个办法,一是买、二是租。先说买房,那你必须先找一所房地产公司,由公司派一名经纪人领你到处看房子。看中后则由经纪人出面与卖方交涉,这当中还有贷款公司、银行、公证等一套手续要全部办妥。

2. 美国城市居民的住房从总体规划与布置,到具体的设计与安排,都是比较实用舒适的。在一个小区里除住房外,学校、商店、文体设施、公园、银行、邮局等等都一应俱全。美国老百姓住房,就一般水平而言,不论楼房或平房,也不论几居室。

3. 美国人通常较不喜欢依靠别人,甚至父母的帮忙也不一定乐于接受,而父母亦鼓励子女早早离家,独立地生活与发展。我国青少年在这方面就发展得较慢。对留学生来说,要注意到指导教授非常重视研究生能够独立做研究的能力。

4. 美国人囗中的朋友定义比较广泛,而且有区隔性;譬如说工作上的朋友、打球的朋友、学校的朋友、喝酒的朋友等等。 另外美国地域广大,人口流动性也高,而且朋友之间绝少吐露私人的事情,所以友情是比较"温水"性。

5. 在进入芝加哥和纽约市的俱乐部之前,爵士乐起源于新奥尔良市的友谊赛。游客可以手捧一杯甜茶或从路边摊买的雪球刨冰,漫步在皇家大街上,聆听传遍几乎每个角落的爵士乐或者布鲁斯。只有在新奥尔良才能找到主题为爵士乐的国家公园,因而在新奥尔良爵士国家历史公园停下来看一场爵士表演也一定难忘。
美国的文化特征有哪些?
美国文化的特征

1个人主义(indiviali *** )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

2“直率”与“委婉”: 美国人喜欢坦诚相待,直截了当。

3“金钱”与“精神”:美国人不喜欢别人询问他们收入多少,主要是因为在美国,金钱是衡量一个人 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 收入的高低自然就成为了是否成功的象征。

4“多民族融合”与“种族歧视”: 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熔炉(melting pot), 不仅有原住民印地安人, 还有欧洲、 非洲移民的后裔,以及拉丁美洲和亚洲人的后代,每年都有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地 的合法或非法的移民涌入美国。
美国的民俗特色
服饰 美国人穿衣打扮无拘无束,十分随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在大街还是在小巷,人们的服装形形 *** ,无奇不有。

甚至有人故意标新立异,竞尚新奇,许多老年人的衣服比年轻人更艳丽。美国人虽着装随便,但也讲究社交礼仪。

一般说来,美国人 *** 背心出入公共场所,更不能穿睡衣出门,晚上有客来,也必须在睡衣外面套上外衣才能开门见客。 饮食 美国人的饮食习惯更是五花八门。

美国人用餐一般不在精美细致上下功夫,而更讲求效率和方便。除典型的一日三餐外,美国拥有各具特色的民族风味菜肴,如东北部的蛤肉杂烩,宾夕法尼亚洲的飞禽肉馅饼,西南部的烤肉排骨,南部的烤玉米粒等。

在夏威夷,“波伊”是最着名的食品之一,这是一种用塔罗树根蒸熟捣碎后制成的浆状食品,外表不佳,但吃起来却美味可口。还有一种“鸟肉卢奥”也别风味,这是一种将鸟肉、可可、牛奶和塔罗树叶放在一起煮成的食物。

在印第安人居住区,各色的玉米食品也相当着名。此外,遍布美国城乡的大小餐馆,有法国风味、意大利风味、希腊和瑞士风味,各式食品如意大利通心粉和馅饼,德国的羊肉片,中国的炒面,印度的咖喱饭菜,墨西哥的豆肉,匈牙利的蒸肉等美味佳肴,都已成为美国人喜爱的食品。

此外,遍布城乡的酒吧和咖啡馆也是人们常去的饮食和娱乐之处。在这种酒吧中,通常只出售三明治和便餐,并配有演奏乐队或卡拉OK。

人们可以助兴娱乐或跳舞。 感恩节 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为感恩节,这是美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其来源于早期移民为感谢上帝赐与的丰收和印第安人的友谊而举行的家庭宴会,以后这一习俗便一年又一年地沿习下来,直至美国独立之后,感恩节才成为全国性节日。

在节日里,家人团聚,吃着传统风味的火鸡,畅谈往事,街上到处举行化装 *** 、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 万圣节 这是美国式的狂欢节,每年10月31日夜晚,孩子们便戴上假面具,打扮成各种妖魔鬼怪的模样,提着把南瓜掏空后做成的“杰克灯”挨家挨户乞食。

大多数人家都非常乐于接待这些小客人,小客人常常口念着“给我糖果,否则我要捣蛋了”,而兜里则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糖果。 旅游 美国的旅游业就其规模、设施及收入而言,仍为世界之最。

1989年,美国接待外国游客1000万人次,收入约146亿美元;国内旅游达11亿人次,收入2500亿美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 科罗拉多大峡谷 位于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由雄伟的科罗拉多可冲刷150万年而成。

1919年被批准为国家公园。大峡谷从花岗峡至大洗崖全长349公里,宽为6.4~29公里,最深处1615米。

峡谷两岸都是红色巨岩断层,岩层嶙峋,呈现出光怪陆离的形态。特别在阳光照射下五彩缤纷,给这一雄伟的自然景观增添了苍茫迷幻的情趣。

黄石国家公园 位于受达荷、蒙大拿和怀俄明三州交界处的落基山区,面积达8000平方公里。在这个庞大的公园中,游客可乘车游览,途中各种野生动物处处可见。

公园主要风景区是地下沸水喷泉区,沿途到处可见从地下喷涌而出的高大白色水柱,一些水池里,沸水翻滚,蒸汽弥漫。该公园共有地下沸水喷泉3000个左右,其中最着名的喷泉为“老可靠”,因该泉每隔61~67分钟必喷射一次水柱,每次2~5分钟,射程高达50米,景色十分壮观。

夏威夷群岛 位于太平洋中部,由20多个主要岛屿所组成,象一串2500公里长的珍珠链。这里气候宜人,四季常绿,年平均气温为24℃。

群岛周围到处是松软的海滩和碧绿的海水。加上海底五光十色的珊瑚和贝壳及珍稀热带鱼类,更受旅游者欢迎。

夏威夷群岛还因珍珠港事件而闻名于世。美国把在日军袭击中击沉的一艘最大战舰——亚利桑那号打捞出来修好,作为珍珠港事件的纪念馆停泊在当年的海面上,供游人参观。

尼亚加拉大瀑布 位于美国加拿大边境处,为世界最着名的大瀑布之一,访美游客无不渴望前往,。大瀑布分两股,一股在美国境内,一股在美加边境。

这两股大瀑布宽约304米,从55~58米的崖壁上奔涌而下,浪花飞溅,浪花所激起的白色浓雾直冲云天,轰隆之声10公里之外仍可听见。 四总统头像雕塑 位于南达科他州巴登兰以西的拉什莫尔山上,雕刻着美国四位着名总统的巨大头像,他们是华盛顿、杰斐逊、罗斯福和林肯。

这一巨作由美国艺术家夏兹昂·波格1927年开始创作,后由他的儿子在1941年完成。石像与山峰浑然一体,长达18米,宽约60米,其艺术造型生动地反映了这四位伟人的性格和特征,令人肃然起敬。

2. 美国 多元文化

要了解美国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此消彼长,不得不从美国的历史说起。美国最早的移民,都是欧洲移民过来的虔诚清教徒,自由主义的开国精神是内含在基督教传统之中的。罗伯特•贝拉在其名着《心灵的习性》里面分析说,在美国的历史传统里面,有深厚的基督教和共和主义传统,美国的个人主义是以这两种传统为自身基础的:“古典共和主义提出了为公共利益尽心尽力的积极公民形象,宗教改革的基督精神,以清教主义与教派主义的形式,倡导以个人的自愿参与为基础的政府观念。然而,以上两种传统都把个人的自主性置于道德与宗教责任的背景之下。” 个人主义与基督教的内在结合,使得美国直到1950年代,一直是一个在道德价值上非常保守的国家。所谓的保守,实际上是一种以基督教为背景的个人主义,或者崇尚个人价值的基督教主义:既尊重个人的道德自主性,同时个人又对家庭、社群、国家和上帝负有责任。美国是一个有着共同宗教背景和价值观的文化大熔炉,新的移民不管你来自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都要融入这个以基督教为主流价值的自由社会。

然而,1960年代的文化反叛和种族平权运动,使得美国发生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反叛和种族平权,虽然是两场相互平行的运功,前者是青年一代对上一代人所奉行的基督教价值的文化反抗,后者是黑人为代表的少数族群争取社会经济权利的平等,但二者在精神目标上却有着内在的默契和联系:解构以基督教为核心的社会主流价值,为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打开决堤的闸门。《白宫中的上帝》作者哈切森这样写道:“60年代文化反叛造成的根本变化之一,乃是新教主流派与美国社会的主流利益之间互相支持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愤怒的敌对关系。……面临激增的多元化和在公众生活中明显缺乏以宗教为基础的价值观,犹太-基督教传统受到明显的侵蚀,随之造成了公共道德的衰退。这一衰退正是美国基督教中日益发展的福音派潮流主要关心的事情”。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重心,战后的美国,如果说1950年代的重心在意识形态冷战,1960-1970年代在种族平权的话,那么,1980年代以后的社会焦点,就逐渐转移向宗教、道德和文化价值的分歧。由于美国的早期移民具有基督教的共同背景,而二战以后的新移民大量来自非基督教民族,美国成为了一个文化多元主义与基督教福音主义同时并存的国家,因而在文化价值上似乎也分裂成了两个美国:一个是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的美国,它存在于学院和媒体,在地域上主要分布于东西海岸,另一个是基督教福音主义的美国,它扎根于美国的草根社会,占据了南方和中部这些腹部地区。近年来,围绕着堕胎、同性恋等问题的大争论,正是两个美国之间的文化较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小布什与克里较量的“胜负手”所在。

一方面是文化激进主义乃至虚无主义的波涛汹涌,以及多元文化传统提出的“差异的政治”和“承认的政治”,另一方面是基督教福音主义的强烈反弹,夹在中间的自由主义真是左右为难,苦于应付。作为建制化的自由主义,本来作为“公民的宗教”,本来在文化价值上与基督教个人主义并不冲突,而且后者还是自由主义的伦理基础之一,然而,如今被文化激进主义一冲击,自由主义就陷入了价值上的尴尬境地:正如甘阳所分析的:“以罗尔斯为代表的美国自由主义近年来可以说一直在辩护两个多少有点矛盾的立场。即第一他们要维护美国的新政自由主义传统,从而论证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合理根据;但第二他们作为对六十年代种族、性别、文化问题上所谓‘文化多元化’的支持者,则强烈论证国家不能干预道德宗教文化领域。”(《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复兴》)。

已故的哈佛名教授罗尔斯作为美国自由主义的一代理论宗师,在《正义论》里面做的前一项工作:论证国家要在经济领域实行合理的干预,实现“公平的正义”;而在《政治自由主义》一书中,重点论证的是后一项工作: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自由民主社会中,如何达成关于正义的“重叠共识”?作为建制化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一方面要回应后现代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的挑战,将价值的诸神时代作为一个合理的事实予以确认,另一方面又要应对基督教传统和文化保守主义的批评,避免滑落到价值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为社会整合找到一个共识的基础。罗尔斯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做出了一个重大的调整:将自由主义从一个整全性的伦理政治学说,改变为仅仅是一种政治社会的组织原则。自由主义首先将善(good)与正当(right)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区别开来,对于什么是好、什么是善,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美好的人生这些伦理价值问题,自由主义没有任何特定的立场。自由主义只是坚信:人是有理性的,他能够为自己决定什么是最好的价值,只有自主选择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因而,各种互相冲突的宗教、道德和哲学,从它们各自的价值立场来说都是可理解的、合理的、可证成的。自由主义对它们保持完全的价值中立。不过,对于什么是正当、什么是正义这些政治价值问题,自由主义容不得半点的价值相对主义,它坚信“正当优先于善”,不管你在信仰的私人领域里供奉的是哪路神仙,或者什么也不相信,在政治的公共领域,必须遵从由宪法的核心观念和程序规定的公共理性,遵从普遍的正义原则。而这一普遍的正义,是各种不同的宗教、道德和哲学通过公共讨论和对话,反复的“反思平衡”最终达成的“重叠共识”。

罗尔斯虽然是一个学院派知识分子,但他所论证的政治哲学,正是当代美国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公平的正义”乃是从罗斯福新政到六十年代种族平权法的合法性论证,而政治自由主义则是多元文化时代解决公共认同问题的自由派纲领。在这次美国总统大选中,以克里为代表的民主党自由派人士,正是按照这一思路来回应同性恋、堕胎等辣手的价值冲突问题。然而,这次克里的败选,表面上是民主党的政治失败,从深层来说,乃暴露了政治自由主义深刻的理论困境。

自由主义放弃了自己特定的整全性学说,退而成为社会政治层面的组织原则,本来期望收到双刃剑的效果:以价值中立主义回应多元文化,以正义的“重叠共识”整合社会,与文化虚无主义划清界限。但是,从这几年美国国会、总统大选中,保守主义屡屡得胜、自由主义连续失败之中可以看到,在道德价值这一当今时代焦点问题上,政治自由主义显得苍白无力,交不出一张令选民满意的答卷。为了使正义原则在一个多元价值的社会中能够获得最广泛的认同,政治自由主义不惜放弃自己的整全性,将价值问题搁置起来,把它驱逐到私人领域。然而,从前门被公共事务驱逐的东西,又从后门溜回来了,不仅回来,而且成为公共领域各方舆论瞩目的主角。

以当今争得一塌糊涂的堕胎和同性恋问题来说,按照政治自由主义的逻辑,这些都属于私人的价值偏好,属于个人的怀孕意向或性取向,与公共领域的正义问题无涉。不过,自由派人士忽略了,在这个政府权力空前扩张的时代里面,过去属于宗教或道德管制的私人事务,如今统统变成了由法律和政治来管理的公共事务:堕胎是否合法?几个月大的胎儿享有不可剥夺的生命权?同性恋可以合法化吗?他们(她们)是否享有与异性恋同等的合法婚姻权利?――这一系列高度分歧的社会文化问题,保守主义的回答十分干脆,而政治自由主义则像克里在大选中的回答一样,含含糊糊,莫棱两可。文化价值不仅是个人的取向,也同时是公共事务,任何个人的价值选择都离不开公共的价值标准,政治自由主义的善与正当二分的基本预设,虽然在理论上可以成立,但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却处处碰壁,文化冲突的本质就是政治,政治背后也是文化的分歧,所谓的“文化政治”是也。

当然,罗尔斯早就预见到私人的价值(善)与公共正义(正当)之间并非那样井水不犯河水,他所论证的政治自由主义,设定了一条核心的基本原则:“正当优先于善”。也就是说,当自己的宗教、道德或哲学学说与社会正义原则发生冲突的时候,普遍的正义相对于特殊的善,拥有无可争辩的优先性。然而,问题在于,“正当优先于善”,只是自由主义的特殊信念,而不是社会普遍的规范认同,不要说各种宗教学说坚信信仰的绝对优先性,社会的正当性只可能来自宗教价值上的善,而且连社群主义、施特劳斯的古典政治哲学等各种保守主义,都反对抽离善的价值观念来预设正当的优先性。“正当优先于善”这条政治自由主义的第一原理,在一个价值多元的自由主义社会里面,它本身就具有高度的、甚至是不可通约的分歧性。当今美国社会的主要分歧,几乎都发生在文化道德领域。那些善与善之间的价值冲突,以“是否正当”的政治方式体现出来,而且无法用法律或政治的普遍正义原则来裁定它们。

政治自由主义的正义原则,来自各种宗教、道德或哲学学说的重叠共识,然而,由于价值上的分歧,有些可以通过理性的合理对话形成重叠共识,有些则不可通约,难以形成共识,比如同性恋问题、堕胎问题就是这样,越是涉及到世界观的核心价值,就越是难以找到共通点。罗尔斯之所以认为在不同信仰的人群中间,能够形成“重叠共识”,乃是有一个“政治人”的预设:相信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有可能按照公共理性来进行公共对话,以“正当优先于善”的方式进行价值选择。然而,即使美国这个有着两百多年立宪民主历史的国家,由于多数人依然是基督教徒,凡是涉及到文化政治的诸多社会问题,他们更多地不是从法律的程序正当性,而是从上帝那里寻求选择的答案。薛涌在书中分析说,美国是一个基督教立国的国家,但后来的历史发展使得宗教一分为二,一个是理性宗教,相信政教分离,他们大多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精英,基本上是一批投票给克里的自由派,主要分布在东西海岸的大都市里,特别是新英格兰地区。另一个是情感宗教,其信徒大多是一些投票给小布什的基督教福音主义者,他们云集在南部和中部地区,生活在半封闭的小城镇里,每个周末要上教堂,向上帝祈祷。

两个美国,两种宗教。克里所抓住的只是理性化的美国,这个美国相信罗尔斯,相信“正当优先于善”。就像很多中国人以为纽约、波士顿、洛杉矶就是美国一样,他们也以为理性化的自由主义代表了美国精神。殊不知还有另外一个美国,另外一种美国精神。那就是小布什所依靠的美国,基督教福音主义所代表的情感宗教精神。这些生活在乡下的传统“杨基佬”,平时是沉默的大多数,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这些全国性大报上,看不到他们的踪影,听不见他们的声音。但是他们确确实实在地存在,每当选举年的时候,这些相信信仰高于一切、善优先于正当的虔诚教徒们,就成为了左右白宫的力量。这次决定布什和克里最后命运的俄亥俄州,虽然经济衰退,但多数选民最终还是选了布什。他们所作的选择,不是功利自由主义的“经济人”选择,也不是政治自由主义的“政治人”选择,而是虔诚地相信上帝、相信信仰高于一切的“宗教人”选择。正如一位俄亥俄州选民所说:“这四年我收入少了三分之一,但我不会责怪布什。工作来了又去,但信仰却是永恒的”。

在文化道德问题上,政治自由主义的价值中立政策,实际结果是对文化激进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的宽容。自由主义对它们的步步退让,使得后者不断挑战政治和法律的底线:先是自由堕胎,然后是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大麻合法化?自由克隆后代?…这些在政治自由主义看来属于个人自由选择的非公共性问题,已经或者即将成为公共问题的焦点。难道生活伦理真的仅仅是私人事务?难道在什么是美好的生活、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这些问题上,真的什么都行?文化激进主义者当然会这样认为,自由主义者虽然内心不赞成,但碍于价值中立主义的原则,只能保持宽容,就像克里对待切尼副总统的女儿同性恋的态度一样,有着过多的暧昧。

当文化激进主义步步紧逼,而自由主义只能对此保持绥靖政策的时候,就产生了保守主义的强烈反弹,保守主义在精英层中,表现为施特劳斯的古典贵族政治哲学对罗尔斯主流自由主义的挑战,在民间草根阶层,则是基督教福音主义的再度崛起。这两股势力,一个是强烈置疑从自由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保守主义思潮,另一个是诉诸信仰和情感的宗教大众,它们正是小布什政府的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

这些保守主义的力量,本来是一盘散沙,分散在学院的边缘和民间的草根,不要说没有建制化,连组织化都谈不上。然而,小布什政府上台以后,以白宫为中心,保守主义终于获得了建制化的机会。特别是9•11以后,小布什以反恐战争为借口,为美国制造了一个外部的敌人――自由制度和基督教文明的敌人,并且大打新“政治正确”的爱国主义牌,试图以保守的基督教价值观,重新将上帝召唤回世俗社会,整合美国的道德基础和价值基础。

去年,亨廷顿发表了他的新书《我们是谁?美国国家认同面临的挑战》(此书已由新华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中译本),这位美国学院保守主义权威人物将“文明冲突”的视线从国际社会外部转向了美国社会内部。在他看来,美国的国家认同,过去有四个组成部分:民族(不列颠民族)、种族(白人)、文化(基督新教)和政治(美国宪法),经过一个多世纪中欧、南欧、东欧移民、拉丁美洲移民和亚洲移民所带来的文化多元主义的冲击,如今只剩下一个东西:共同的政治信念。这也是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立论的基本事实基础。不过,在亨廷顿看来,仅仅靠政治信念立国是非常危险的,当初的罗马帝国、苏联帝国就是因为缺乏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而靠国家意识形态的粘合力维持整合,最好这些帝国无一例外,通通崩溃解体。为美国之未来忧心忡忡的亨廷顿大声疾呼:要坚决抵制国家认同中的文化多元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坚定地捍卫盎格鲁-基督新教文化在美国社会中的核心地位,这一由“五月花号”船带来的原初定居者的文化,正是美国国家的立国之本。显然,亨廷顿这本书提出的观点,为白宫的基督教复兴作了理论上的背书。

一方面是文化激进主义的咄咄逼人,另一方面是保守主义的强大复兴,自由主义何去何从?相信价值中立的自由派何去何从?这次民主党的败选,不仅是克里个人的失败,而且是其背后的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重大挫折。自由主义所预设的“正当优先于善”只能是一半美国人的公共理性,无法整合另一半美国人,因而在如今冲突最激烈的道德价值问题上,自由主义显得左右为难,拿不出一个让多数人服气的方案,这正是政治自由主义的现实困境所在。

在政治社会经济权利的公平安排上,自由主义基本实现了不同的宗教、道德和哲学学说之间的重叠共识,但是在更核心的道德价值问题上,因为各自有各自对善的理解,重叠共识何其之难!政治自由主义的重叠共识,其背后的价值基础是比较单薄的,虽然它有其道德基础:对人的尊重和对不同信仰的尊重,但当不同的信仰发生冲突时,中立的自由主义就很难像解决分配公正一样,给予弱势者以适当的补偿。善的失落、美好生活的丧失,是无法用任何其它的物质或精神方式所能补偿的。

理性的美国,情感的美国。这是两个美国,也是同一个美国,分别体现了美国精神的两个侧面。这是美国有活力之处,也是麻烦之处。搞得好,理性与信仰、精英与草根,可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平衡的互补;搞得不好,冲突频频,威胁国家的社会道德整合。自由主义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整合另一个美国,另一个信仰的美国、基督教的美国;是如何回应文化道德价值问题,不再是用消极的办法,用括号将善的问题搁置起来,将之放逐到私人领域,而是积极地面对价值的分歧,重新将之置于公共领域予以对话和讨论,寻找自由民主生活最一般的伦理基础和价值底线。

马克斯•韦伯当年指出现代性就是“祛除魅力”的过程,自由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祛魅”的产物,是世俗化时代的公共宗教。它相信随着世俗化的发展,人会越来越告别传统的宗教、信念和情感,成为“理性人”,这也是自由主义对自由民主秩序理性王国乐观其成的缘由所在。然而,自由主义忘记了韦伯当年对“祛魅”以后“价值诸神”冲突的忧虑,世俗化越是深入,神圣、超越这些价值之物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以更尖锐的方式表现出来。自由只能提供给人选择的可能,民主赋予人以平等的尊严,但它们并不能因此给人的生活带来意义,告诉你美好的价值何在。而只有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才是完美的人生。然而,现代性的世俗化以工具理性的方式摧毁了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道德生活的完整性,使得价值危机在民主化以后格外地凸现出来。9•11事件所触动的是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世俗社会最深处的一根宗教神经”,(哈贝马斯语) 而布什、克里之争所反映的,正是在一个多元文化的民族国家内部同样的问题:世俗社会的“价值诸神”冲突。

2004年美国总统的选举,预示着美国的自由主义不得不面临新的突破,在实践层面期待着一位像罗斯福、肯尼迪一样能够改变美国历史的伟大总统,在理论层面则期盼着一位自洛克、康德、罗尔斯以后有能力开创自由主义新生命的一代大师。不过,这一切都可望不可即,或许几年,或许几十年,将是下一代人看到的故事。

3. 有关美国的文化习俗习惯

(1)美国人的家庭

美国家庭被称为“核心家庭”。核心家庭包含了先生、太太和小孩子,今日美国的家庭有二个或三个小孩。在美国极少有超过一个家庭同住。

(2)美国人的婚姻

美国人重视婚姻合同:结婚前,男女双方到律师事务所签定一份“婚姻合同”,涉及婚后的钱财归属、家务分担、离婚的前提条件等。

(3)美国人送礼风俗

美国人节日、生日、婚礼或探视病人时送礼。探病赠鲜花,也赠盆景。如果自己亲自去慰问,不必附名片;如果请花店直接送去,就附上名片。

(4)美国人约会的习惯

美国人办事讲求效率,重视有计划地安排每天的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已预先安排妥当。因此不希望突然来访,打乱计划,只有至亲好友可例外。不仅平时,星期天也如此。

(5)美国人赴宴的风俗

美国人邀约诚恳,但拜访前事先电话联系,确定时间。若接到正式的邀约,请柬上印有"R.S.V.P.",去与不去需电话通知。大型活动请柬印有Regrets only,不参加时须通知。

(6)美国人给小费的风俗

搭计程车、到餐厅吃饭、服务生或机场人员代提行李,都须给小费。到餐厅吃饭,付小费约为百分之十至十五左右。晚间用餐小费需比白天多一些。

4. 如何看待美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

美国文化,现在已经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饮食、影视、服饰、价值观和婚姻等。例如街头,随处可见身穿欧美、日韩嘻哈风格服饰,耳朵上戴着超大式的耳塞,边走边哼;或顶着爆炸头,戴满金属饰品的年青人;肯德基、麦当劳、尊宝批萨等食品吸引了大量的顾客;音像店里,摇滚、嘻哈等流行音乐被放在最显眼的架子上,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被遗忘在了不起眼的地方;电影院里好莱坞大片风头最劲,其惊险的镜头和特技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票房一路飙升;如今的节日更是多得数不胜数,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的隆重程度已经赶上了春节。。
尤其是媒体(电影、电视节目、图书、音像制品和网络服务等)冲击着中国文化市场(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这些文化冲击变得更加明显、更加强烈、更加趋于白热化),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就会潜移默化地美国化。目前中国在经济、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距离,文化产业不够发达,不能够满足有些青少年衣食住行高标准的需求,使青少年对美国产生崇拜、向往之情。一部分青少年的文化价值重心偏向西方文化,“西化”思想在这些青少年中深受欢迎。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公开性、全球性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能够十分方便地突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来推行文化霸权,渗透价值观念,扩张文化影响,
改革开放后,西方餐饮业大量进军中国,冲击了中国的餐饮业,部分改变了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影响最大的是快餐,这种饮食方式符合当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因而肯德基、麦当劳在神洲遍地开花。中国的快餐也就应运而生,一改中国人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面对美国网络文化的强大冲击,中国青少年如果过多地接触可能会产生亲近感、信任感,甚至认同和依赖。这种文化侵入不仅会模糊青年一代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和民族身份的认同,削弱民族感,甚至使他们成为崇拜美国文化的人。由于美国文化的冲击,中国社会在有关婚姻的问题上种种观念变得更为开放,社会的容忍度明显地增大了,离婚率、一夜情等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明显背道而驰。所以我们在吸取外来文化中好的一面的时候也应该时刻警惕自己时刻注意。外来文化冲击使人们出现了求新和崇洋趋势,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抬头,使传统的道德行面临扭曲变形的危机,也使人们的政治意识形态面临挑战。

阅读全文

与未来如何运用美国的文化知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6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4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5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6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