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加强文化的学习

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加强文化的学习

发布时间:2023-06-04 15:47:12

❶ 怎样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我们可以汲取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精华、精神积淀、审美情趣,通过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使学生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完成育人的功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结合民间工艺制作,了解传统文化,使民族的东西得以发展。

民间美术是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民间美术品种极多,贯穿了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我们通过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本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化,由衷地感到骄傲,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比如,在七年级的《江南民间美术》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形式丰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剪纸、刺绣、年画、皮影戏、泥塑、风筝、中国结„„同学们利用课余收集的信息资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根据自己介绍的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先进行交流,然后小组进行汇报。有的小组向同学们介绍了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有的小组介绍了各式各样的中国结,及各种结的装饰用途和寓意。有的小组介绍了各种民间的玩具的形式、特点及民间玩具图案的装饰寓意„„通过第一课时的讨论、交流,同学们从对中国古老的民间美术知识的知之甚少到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制作一只风筝、放飞风筝、中国结的制作,在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风筝文化、中国结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高到一种美术文化的学习层面。通过对风筝、中国结的学习、制作,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同时也增强了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结合建筑艺术的欣赏,领略中华建筑的文化历史,建筑特色。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无论从建筑的构造,到装饰纹样、装饰色彩,无不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有着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少儿版七年级的《建筑与环境》单元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楼、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楼,同学们发现傣族的竹楼布局灵活多样,造型灵巧飘逸,四周以竹篱环绕,幽静宜人,体现了人居相依的理念;而蒙古包是用最简洁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侗族的鼓楼,不用一钉一铆而衔接,我们不仅为工匠的精湛技艺而赞叹,同时鼓楼又是侗家人团结的象征。通过对建筑艺术的欣赏,使学生体会以人为本、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这些理念与如今的和平发展、爱护自然、保护地球、构建和谐社会不谋而合。

(三)结合名画欣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中。

我们的美术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抓住赏画、品画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在课前我安排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走进名家、名画》栏目,通过一周一位学生轮流的交流,感受艺术家那份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同时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适时地渗透传统文化,如在六年级美术教材中,在讲各种不同的线的表现时,我通过让学欣赏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梁楷的《泼墨仙人图》等这样一些具体的作品,感受中国画线条的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中的用线有了一定的认识,唯有在认知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造。

❷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资源文化

(一)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及综合探究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做出界定,即“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认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美术文化涉及的门类很多,这就需要美术老师结合其他的科,模糊学科门类之间的界限,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很愉快的很自然的情况下接受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我们的身边,会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有的正以惊人的速度在流失,有的正在被我们重新认识和保护。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关注传统文化,尤其是本身就具有很多审美价值的文化遗存,可以从艺术的角度去感受、理解、欣赏,用美术手段来记录、表现。
例如:我在上《悠悠北山街》这一课中,由于北山街是在杭州,很多学生可能去过西湖,但没有真正欣赏过北山街,因此对于课文中的许多地方都不知道,对于它的历史也不是很了解。由于条件时间限制,不可能带学生去杭州北山街一一目睹其建筑。因此,整节课的安排是学生观察图片,交流其历史建筑物的特色,教师对一些历史建筑物进行讲解。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认识了解,培养学生关注、尊重、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原先的作业设计是用速写及绘画的表现手法,画画北山街的景物,我选择学生结合刚才欣赏过的作品表现技法,表现家乡的景,我们的家乡龙游也有许多的美景,溪口也有老街,,更重要的是它蕴涵的文化。带学生走出校门去校园附近的老街走走,感受身边的文化,再尝试着去画画。在本课中,我将地方文化巧妙地与课本内容结合在一起,联系生活实际,师生共同挖掘身边的美术文化。
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在美术课堂教学时,选择合适的课题、恰当的切入点突出地方文化色彩,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学习美术,参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之一。
( 二)、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时可应用的美术教材,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每一个地区,都有其潜在的文化优势,都存在着具有名族特色的艺术遗存。古老的民间年画、民间建筑、民间家具等都是机器具艺术价值的艺术遗存。地方美术资源是普通劳动群众在漫长的历史过程和日常的民俗生活中创造、应用并与生活相融的美术形式,是一切其他美术的渊源和基础。如:我们家乡的畲乡风情,美丽的少数民族服装,都是特有的文化特色。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去观摩、了解当地具有名族特色的艺术遗存,更好地拓展美术学习内容,同样也起了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由于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知识,美术教师也可充分利用网络,或者寻求其他学科教师的帮助来获得需要的学科知识。在美术课堂上遇有一些学科交叉的探究活动时,可让学生主动要求其他学科教师的参与。
2.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新课标》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而地方文化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现实的东西、人物、事例进行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乐于学、乐于接受,有现实的教育效益。就如龙游民居苑,当地学生都很熟悉,当我们把民居苑开发为教材时,他们就会去关注,而且还会积极去收集有关民居苑过去的点点滴滴…他们懂得祠堂的意义,了解了古围墙曾经的作用,明白了读书人的礼仪和追求……从而知道了古民居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去保护。这就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到了他们的环境、审美以及学习生活之中,相比书本上的外国优秀艺术作品、中国古代优秀绘画作品等,更显得实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开发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能让我们的学生“和祖祖辈辈耕耘于这块土地上的父老乡亲对话,共同感受生命的快乐与痛苦,从中领悟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因而,我们的美术教育要从学生所在的本土做起。而这方面农村又有它独特的地方,农村还保留有它传统节日独特的庆典方式(例如元宵节的“灯会”猜谜、农历十月十五的“五谷丰登”等)。
3.学校的美术课要注重从农村就地取材,发挥地方资源的工艺性。
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各地域各名族的生活理想,地域特色的形成,丰富的物产以及多样化的生活方式,孕育了绚丽多彩,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文化。民间美术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涵民族的哲学观念、情感气质、文化意识和心理素质,反映着质朴的审美观念,涉及到人们的心理、情感、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等各个方面,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民间审美文化。
充分利用物质材料和自然美的工艺性。植物的花、叶、杆,动物的皮、毛、壳,农村随处可见的石头、稻草....

❸ 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这是中学“美术课程标准”的一段话。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而如何通过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培养无愧于时代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个中学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教育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把文化的学习融入到美术教学过程中是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要充分发掘其中的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从灵魂深处感受传统文化巨大的美术魅力。一是要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外来文化迅速冲击我国,一些学生在“日流”“韩流”的影响下“冷落”了本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少之甚少,中国传统美术文化日渐式微。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能力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再创辉煌。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让学生更清晰、更直观的了解中国的美术作品,感受传统美术的无限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的热爱。二是要引导学生具有参与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意识。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许多传统手工艺,如泥塑、面塑、剪纸、皮影戏、年画等民间艺术正在远离我们的视线,将面临消亡的危险,怎样才能使之得到保护和传承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关注点。如鉴赏中民间美术一课,课堂中可以利用幻灯片进行图片展示、可以进行实物现场展示,更甚至可以进行实地的参观学习,这些都能让学生在学习欣赏好的传统美术的同时,增强民族传统文化意识,让我们的后代再次领略先人带给我们的美丽文化,自觉参与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二、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且更是一种文化品质的学习和培养。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注重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使之从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
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是一切民族情愫的基础和前提。艺术来源于生活,每位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都是他们对生活的理解,透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体会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热爱。如齐白石所画的花鸟鱼虫,笔意稳练、古朴,率真而无掩饰,他所画的虾,平淡中透出几分天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我们的美术教学就应该让学生从作品中感受它所折射出的作者那份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民族的才是历史的。我国的艺术作品既是社会时代的真实写照,又是历史见之于当下的重要窗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表现的是北宋汴京城商业繁荣的景象,通过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北宋的风俗、风貌;瓷器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通过瓷器的欣赏,我们可以了解华夏各个时期的文明及其辉煌历史;民间美术是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我国民间美术品种极多,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
三、选择教材中相应的切入点将传统文化渗透进课堂教学
1.结合民间工艺制作,了解传统文化,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我国的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博大精深,而学生对民间工艺的了解渠道比较狭窄,仅仅通过电视、报纸中知道一鳞半爪,或者看到父母从产地带回后的实物才略知一二,对民间工艺的内涵、价值、在世界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民间艺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等更是知之甚少。比如在高中美术鉴赏17课《中国民间美术》教学中,我们通过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形式丰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剪纸、刺绣、年画、皮影戏、泥塑、风筝、中国结等等,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根据自己介绍的内容自愿结合成小组,先进行交流,然后小组进行汇总,使学生们从对中国古老的民间美术知识知之甚少到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大家设计制作剪纸、年画、泥哨、风筝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高到一种美术文化的学习层面,加深学生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民族人文精神。
2.结合建筑艺术欣赏,领略中华建筑的文化历史,弘扬民族的建筑特色。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无论从建筑的构造,到装饰纹样、装饰色彩,无不反映出建筑装饰的“吉祥观”与“等级观”,无不反映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融,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有着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把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作为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以建筑为切入点,展开进行分析讲解,不仅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能有一个比较具体的了解,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传承中国民族建筑特色。
3.结合名画欣赏,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美术课堂中去。美术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赏画、品画的机会,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通过让学生欣赏齐白石的《虾》,潘天寿的《露气》,林风眠的《鱼鹰小舟》,领略中国写意画的水墨淋漓、似与不似的创作特点。通过赏画,使学生对中国写意画有一个质的认识,使学生们切身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创作空灵意境中蕴含的美学真谛。
总之,中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长期关注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来考虑选择授课的内容,让学生真正了解民族传统艺术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地位和价值,激发广大青少年珍惜祖国美术遗产、关爱民族民间文化的情感,让学生学会自觉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在知识爆炸的这样一个时代里呵护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们基层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❹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 如何融入乡土文化内容

一 就地取材 变废为宝

上好一堂美术课,除了老师精心准备教具,设计教案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美术活动,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准备的材料和工具。那么,农村的哪些废旧资源可以被我们再开发,再利用呢?在材料方面,如废旧挂历、年画,既可以用于欣赏,又可以用于手工制作,背面还可以作为绘画、剪纸等;塑料瓶,我们可以用于手工和挂饰制作,还可以做成花瓶以及笔盒等;又如鸡蛋壳、豆类、瓜籽类,我们用来贴画及造型训练;卵鹅石也可以进行手工、雕刻制作;再如,树叶、树皮、杂草及藤类,也用来粘贴和手工制作;特别是粘土,我们经常用于作泥塑造型。这样不间断地收集、整理,既为我们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又能变废为宝,养成从小节约的好习惯,从而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二 发掘资源 活跃课堂

美丽的江汉平原自然环境优越,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美术学科开发与利用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具体条件,开发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美术教学资源,是我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方向。

美术第十一册第一课《中国古代建筑欣赏》,教材安排了中国古代最着名的一些建筑欣赏,如故宫、长城、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安排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正规教材为中心,安排欣赏了中国古代最经典的一些建筑的艺术特色等内容。第二课时安排了《可爱的荆门》电视教学,以图片、文字说明等形式介绍了荆门的地理位置、悠久历史以及灿烂文化,拓展了原有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荆门的风景名胜、古建筑进行欣赏、讨论、尝试线描绘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

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地方美协组织的小画家联谊活动;参观地方美术展览活动;利用节假日去公共场所进行寻求美的足迹……拓宽小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通过学生与自然的直接对话和写生体验,拓展了学生的欣赏视野和思维空间,在学生幼小的心里播下了美的种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创造性的开发美术教学资源,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生机盎然。

三 寻觅资源 拓宽视野

民间是一块内容丰富的文化课堂,乡土文化让人目不暇接,美术课教学可以把课堂扩大到教室之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和实践相结合,这样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使他们创造出优秀的作品。节日风俗链接着人们特有的精神与实践活动,是美术教学宝贵的素材库。这一年四季的节日里,民间美术作品记载着人们的生活,丰富和娱悦着老百姓的文化业余生活。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我拍下了一组照片,有舞龙灯、敲锣鼓、捏面人、吹糖人……最多的是花灯,这些照片运用在《民间美术》这一课上,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校园资源 合理利用

校园环境及校园文化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方面。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着眼于校内现有的课程资源。美术教学中的透视、写生教学,表现内容中的室外景色、花草树木等等,都需要利用校园中的现成资源,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校园特有的文化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潜在资源。我们围绕学校举办的运动会、美术展览、六一联欢、“爱祖国”演讲比赛、学生摄影作品展等活动,本着“重在参与”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以上是我们在农村美术教学中,挖掘并合理利用美术教学资源的初步尝试。总之,美术教育的创新需要美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乡土文化是美育教育中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有热爱美育教育的恒心,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素材来充实课堂。

❺ 《如何从美术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层面提升到文化层面》

一直以来,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厂学生情感的体验和美术文化的滋润,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将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转化为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这也是我们新世纪美术教育改革的一大特点。以往,我们总认为美术学习主要是技能技巧的学习,而新的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认为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从文化的层面来看,随着通讯与交通工具的发展,人类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然而,文化交流可以是一柄双刃剑,既可能伴随互惠,也可能导致两败俱伤。如何减少文化、民族间的偏见与冲突,多元文化主义研究者认为,缺乏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是导致民族偏见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多元文化的跨文化教育是致力于民族间的相互理解、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民族的美术,产生相异的美术形态,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性。把美术学习提高到美水文化学习层面,可以使我们对美术有更深刻的了解,对各民族的美术文化也有了更宽泛的理解和尊重,更需要发挥各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
第二,从美术学科本身来看,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的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入的焰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
首先,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让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要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过去的单纯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导致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加大。学生学的很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就必然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教师教学设计时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使学生的能力等不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如果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改革,课程改革就等于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课程内容的改革,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倡导自主学习,教师主导。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艺术探求的机会,启迪学生思维、想象力的开发,让学生真正获得自主的权利,充分体现我们教师的主导作用。
2.注重多元能力培养,双基落实。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还要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强调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活动方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式规律、主题内容及其文化意蕴。我们有的教师在上欣赏课时,经常停留在引导学生只是关注作品内容的表现,如画的是什么(风景、景物还是人物),画了什么故事,或作品的题目是什么。一旦作品的主题内容与题目相符,就产生一种
看懂了的满足感。这样的观赏很肤浅,没有深度。因此,要提高学生对美术及其作品的理解深度,仅仅停留在主题内容这个层面是不够的,还需要从美术作品的形式规律及其文化意蕴两个纬度进行探索。当然,新美术课程的知识不仅仅指制作美术作品的技能,还包括美术与文化、美术与自然相关联的知识;而技能也不仅仅指制作美术作品的技能,还包括欣赏、评述美术作品的技能,学生自主学习美术的技能,运用美术知识技能于其他学科学习中,或解决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技能等等。
4.提倡合作探究,加强活动成效。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时间没保证,任务没有分工,有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任务繁重,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误解了合作探究,忽视了活动的成效。参与者少,旁听者多。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这种
活动目的性差,有活动没有体验,没有反思。缺少活动实践的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教师对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过程的实践指导不够。
小组学习,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听众,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得不到重视,在小组汇报时成绩差的学生的意见往往被忽视。
5.整合学科综合,提高视觉审美。个别教师由于过于强调学科之间的综合,出现了知识容量过多、时间不够、学科特点不明显,而匆匆过场的现象。教学时因对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处理欠妥,有时过于强调专业知识的技能要求,有时又忽视了学科知识的落实,教学指导只重表面现象,缺少对学生视觉审美的感受和体验,美术课上的不伦不类。
新课程实验区大多数学校的美术教室,还没有配备相应的多媒体设施,尤其是农村学校,即使该校有着素质较好的美术教师,有了相应的美术课件也是
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对于以视觉审美为主要特点的美术学科,其课堂教学的效果影响就更大。
6.智用现代媒体,结合传统手段。有的美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还只是停留在把计算机当作普通的打字机和投影机使用,对计算机强大的美术功能效果,对相应美术软件的应用和开发知之甚少。有的教师有了课件后,就忽视了对传统美术教具的使用,缺少了对实践操作的示范和指导。电教媒体引入课堂,用好了,能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但媒体毕竟是手段而决非目的,为媒体而媒体的做法,不但吃力不讨好,还会弄巧成拙。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美术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这次美术课程改革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要转变我们的观念,要更多地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会努力将美术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其次,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1.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审美教育的目的: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②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①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②要让学生从小接触大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丰富学生的形象贮存。
③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欣赏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
④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形象进行比较。
对美术作品形式规律的感知和认识,这是与美术语言的直接对话和交流,是倾向于直觉和感知的活动。
视觉去识读,而不是提供专家现成的结论。有的教材告诉学生直线使人感到刚强,曲线会产生柔美之感,或列表告诉学生各种色彩可能产生什么联想等等,其实美术语言一旦进入作品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半透明的塑料窗帘是并置的直线,会有刚强感吗?又粗又黑的铸铁下水道弯管呈曲线状,有柔美之感吗?其实图形的特征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可以说,作品中的造型要素及其特征必须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体验、去感悟,也许其结果只是一种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说不清道不明的朦胧感觉,是观者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而且会见智见仁,各不相同。再者,从心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也应该少提供现成的知识,要多让学生通过体验,自己去发现知识,建构知识。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总的来说,我们教师要不断创新,不断改革,把我们的美术教育推向更高标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受到良好的美术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阅读全文

与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加强文化的学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4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