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开展家文化
“家”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家庭、家族到家国天下,中国人以“家”为纽带安身立命,治理天下。“家”是一个实体,是足行千里之外的港湾;“家”是一种感觉,是情寄万里之滨的牵挂。“家文化”由“家”衍生而来,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并以其独特性和感召力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笔者立足实际,结合高速公路行业的特殊性,在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指导下,就如何建设高速公路“家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思考。
一、“家文化”建设的背景
第一、特殊的工作性质是“家文化”建设产生的基本原因。高速公路管辖范围点多、线长,工作地点大多远离市区,属野外作业。在这种相对“松散”、较为单调的工作环境下,很多职工对工作存在倦怠情绪,存在诸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心理。如何更加积极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何更好地为司乘提供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家文化”建设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特殊的工作心情下产生的。它就是要通过建设家园环境、培养家园意识等方面的工作,增强职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将爱“家”的意识转化为建“家”的热情。
第二、先进的管理方式是“家文化”建设产生的主要原因。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迈进,强调最多的就是“以人为本”。这种管理方式的转变要求高速公路管理者将关注对象由以道路、经济为主转向以职工、公众为主。“家文化”建设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建设思路,对内从职工需求出发,将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发展作为带好队伍的关键;对外以满足公众更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出发,将亲情服务、延伸服务作为展示形象的关键。
第三,共同的价值体系是“家文化”建设产生的根本原因。在《解放企业的心灵》一书中,作者结合人的需求理论将对待工作的态度分为三个等级:作为工作、作为事业及作为使命。作为工作目的是换取金钱,作为事业目的是提高地位,作为使命目的是实现价值。“家文化”建设就是一种价值体现,是工作激情的迸发,是深层自我的奉献,是人生意义的体现,是“播种阳光 人和路畅”石黄使命的具体诠释。
二、“家文化”建设的内涵
“家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以自身“小家”建设为模板,突出反映和谐、奉献、团结的精神内涵,对内提高职工幸福指数和发展能力,对外提升行业整体形象,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个人、单位、社会的共赢。
建设“家文化”是一种和谐与制约的关系。和谐是“家文化”建设的前提,制约是“家文化”建设的保障。和谐的“家文化”建设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工作环境等)的统一。同时,和谐也包含着不统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和而不同”,在相同的使命、愿景指引下,充分尊重职工的个性发展,发挥每位职工的特长,并将其融入到工作之中,使和谐的意义更饱满。“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和谐也不是一味的统一,一味的尊重,要有制度作为约束。任何组织都需要制度,制度是价值观的体现,严谨的制度和严格的执行是事业科学发展的保障。家文化“和谐”不是无序的,而是在制约下的“和谐”。
建设“家文化”是一种奉献与成长的关系。“家文化”建设中要求职工在“建家”、“爱家”、“兴家”的过程中,不断付出自己的劳动、汗水和感情,这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成长和历练。联想公司的企业文化从“联想是我家”到“联想不是家”的转变和阵痛,再次证明了带领职工成长是“家文化”建设对于职工奉献的最大回报。“家文化”建设就是要使职工在奉献的同时汲取经验,不断成长,使“家”成为群贤毕至、精英辈出之所。帮助职工成长,诚心诚意的留住人才,赋予职工更强的能力,这亦是笔者提倡学校型单位建设的初衷之一。
三、“家文化”建设的推进
第一、着力营造“家文化”建设的物质环境。加强硬件基础建设,统一外部整体形象,开展走廊文化建设,增设各类文体设施,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于“家文化”的认识。提升纵深发展空间,建立阳光服务驿站,增设硬件服务设施,规范便民服务措施,使公众在驿路的行走中感受“家文化”的温暖。
第二、着力塑造“家文化”建设的人文环境。加强组织文化体系的宣贯,注重开展岗前誓词活动,细化日常文化建设考核力度,培养职工的齐心意识。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人人头上有责任,件件工作有落实的良好氛围,培养职工的责任意识。树立亲情服务意识,认真开展阳光服务品牌创建力度,注重心理疏导,培养职工阳光心态。发挥职代会的积极作用,加强政务公开的透明度,积极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培养职工参与意识。
第三、着力打造“家文化”建设的发展环境。一方面,积极开展“学校型”单位建设。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和业务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职工的工作能力。制定有利于干部职工再学习、再进修的制度,调动自学的积极性。组织书法绘画、礼仪礼节等兴趣类培训,不断陶冶职工的情操。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各类文娱活动。利用重大节日、留营日举办才艺表演、体育竞赛、趣味拓展等文体活动,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
第四、着力建造“家文化”建设的组织环境。组织环境反映的是影响力、领导力和组织协调力。加强对“家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定期开展中层干部培训班,培养具有“亮剑”精神的领导团队。建立“家文化”建设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对好的经验加以总结和交流,对不好的地方及时找出原因,予以改正。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将“家文化”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季度考核,为“家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家文化”理念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家文化”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通过实施“家文化”建设,将进一步巩固以共同理想凝聚人,以人文关怀亲近人,以优秀文化塑造人核心价值体系,推动运营管理的动态发展。
Ⅱ 父母都是文化很低的人,该怎么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
父母那一代,确实是特别的艰难,尤其是作为一个农村父母,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意识去读书,所以普遍的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我在这里插上一句,有人总是说农村人的素质差,文化水平低,没有素养。可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文化素质和素养是两回事。
通过这两个方式,可以让父母提高一下他们的文化水平,而且这两个方式也是比较简单的,父母应该也是可以接受的方式。
Ⅲ 怎样培养良好的家风
第一是父母要立足家庭,面向社会。
这不是口号,是行动指南。虽然说每个家庭都是特殊的,都有各自不同的家庭传统文化,家风也应该有独特的个性。但每个家庭都是跟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的,孩子们长大后都要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建立家风,必须要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成员的要求,使家风既有家庭的个性特征,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只有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家风,才能使孩子将来能立足于社会。
第二是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
家风是家庭全体成员共同制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但家风的决定者,或者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家长的自身修养事关重要。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这不仅是以身作则的问题,而是父母的人格决定家风的方向,自然也决定孩子发展的方向。
第三是利用家庭集体教育和影响孩子。
所有家庭成员要统一思想、行动一致,哪个家长都不能放任自己,谁也不能迁就孩子。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某一个人,而是一个教育的整体,而这个教育的整体,实际上就是家风。
第四、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理解是教子
的先决条件。在家庭生活空间里,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暖、民主平
等的关系、文明礼仪的风气、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等,对孩子的成长
都是一种积极的动力和催化因素。
Ⅳ 怎样建设家庭文化
一 讲故事:把家族以往出现的事选取有意义有影响的变成故事讲给家人听以及后代,就是编制家族的传奇或者教训,让家人有荣誉感或参考价值。
二 仪式:文化的外化表现之一就是仪式。举个例子,比如吃饭前的仪式先感恩,每逢节日供奉先祖,晚辈碰到前辈问好等等等等。
三 固化的传承:把对家族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当传家宝传承下去,如一副字画,一块怀表,一本书等等。
四 制定家规以及奖惩措施 这个你可以参考山西祁县乔家的家规,这个很有名。
五 制定家训,每个学校有自己的校训,因此每个学校出来的学生气质都不一样,家庭也是这样。
六 建立家族集体荣誉感,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Ⅳ 父母如何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诚然,提高文化素养并不是让家长们再刻意地回到学校去获取一张文凭,那不现实,也无意义。但家长能做到的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时时关注当前教育动态,学习教育和心理知识,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经验理念,从而为孩子提供均衡的培育,促进孩子身心和谐的发展,为孩子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家教环境,实现孩子成材、家长素质提高这样一个良性循环。我认为家长应尽可能地提高以下方面的素养。文化科学知识面的素养。孩子的智力正在发展成长中,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他们对父母会提出许许多多的“是什么”和“为什么”。在这些“是什么”和“为什么”中,包含着求知欲,孕育着智慧。爱因斯坦说:“我的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家长在孩子提问后,能否给予正确的口答,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以启发,促进其智力的发展,这全取决于孩子的父母们的知识水平。因此,家长应多读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这不仅是为了回答孩子们的“为什么”,也是以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热情,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激励孩子姿森的学习热情,家长与孩子互相切磋,还可促进良好的家庭风气。音乐,美术、体育方面的素养。我们要求孩子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也得要求自己是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当然,许多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在青少年时代没有机会、条件接受各类知识迹埋亩和技能训练,这已是无法弥补的损失了,可是在今天,为了孩子,您也应该初步具有这方面的知识。至少,应该培养这方面的兴趣。其实“留心处处皆学问”。不少家长跟着孩子在培训班学拉手风琴,学绘画,孩子在从头学,他们也在从头学。孩子们从头练,当爸爸妈妈的,也不耻下问,虚心求教。至于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对体育运动的爱好,比音乐、美术更易普及,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听听音乐,欣赏一些美术作品,开展一些家庭体育活动,这对增进孩子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是很有益处的。总之,丰富的教育知识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具备了丰富的教育知识,家长才能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遇到的问题,才能满足孩子不断增长过程中不断遇到的问液没题,才能满足孩子不断增长的求知欲,才能促进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要在一定的文化水平上学习和积累一定的教育知识,即能为孩子提供科学教育方法、教学内容的教育知识,能了解孩子个性的心理学知识,能了解孩子身体成长发育状况的生理知识,和了解当代人的人才知识等各种知识。
Ⅵ 父母很忙碌,怎么建立家文化
1、倡导良好的家庭理念,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的家庭理念是家庭伦理道德的体现者,是家庭文化的核心,是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因而需要培养孩子的“孝心、节俭、诚实”等品质。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要以一种民主、平等的方式,采用“滴渗式”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以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学习处事原则。
避免出现逆反的对抗心理,从而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情绪,创造出快乐的家庭气氛。良好的家庭理念对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使孩子的内心有积极向上的心态,遇到困难时想到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想办法解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2、勤奋敬业,转变观念。
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维持生存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都要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父母的勤奋敬业的状态也会影响孩子们对于社会的看法,要给孩子营造一种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观念,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量力而行,这种从小观念的树立会影响今后孩子对于事情的看法和做法。
养成一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附其他人,所有的回报都是努力来的结果。孩子的性格中映射着父母身上的影子,所以家长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
3、让家中充满书香。
俗话说“行百里路读万卷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见,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作为父母的我们,工作之余可以去图书馆借一些书目,作为日常的读物。
孩子在家庭这个大环境里会受到家庭气氛的熏陶,如果父母都以身作则,在日常多读书多看文章,孩子也会被父母的行为所影响,找到在读书中的乐趣。积极的家庭文化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的结果,父母作为孩子的人生导师有义务引导孩子朝着更加正确方向努力和前进。
4、大人要身教,保持家里整洁美观。
除了生活节奏,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人要身教,并保持家里的整洁与美观。
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从小到青少年阶段,都在模仿大人,从我们身上学习。如果我们对待孩子动不动就打或骂,孩子只要受委曲、有情绪或是生病了,情绪反应就是哭闹。他不懂得用沟通方式说出个人需求,甚至拳头一下就挥出去。
有些父母爱用威胁的口吻警告孩子:“如果这件事没做好,或是你再哭闹,等下回到家你就知道!”
孩子感受到的不是受教,而是受威胁,这样没能真正教好孩子。
大人要成为典范。我们希望孩子以后成为什么人,我们要很有自觉,自己就要成为怎么样的人。如果希望孩子整洁有美感,那也要成为典范。
不能说回到家,以累为借口,把皮包外套和雨伞随便一丢。不管是在家中或学校,东西都要各就各位,雨伞、鞋子、外套、睡衣、玩具等,全都要有它的位子。
孩子回到家,家中每样东西都各就各位,孩子清楚那是个安定的家,情绪就不会被带起来。在混乱的家,孩子会失去安定感,一旦如此,便容易吵吵闹闹。一旦孩子吵闹,父母的情绪便被勾引出来。最后,没有人会相信,不打不骂是可以带孩子的。
5、大人典范,最好品格教育。
孩子的玩具随地乱丢,是很让家长头痛的问题。父母可让孩子清楚每样玩具的位置,每个柜子放不同的玩具。孩子清楚知道玩具玩好要“回家”,也知道每样玩具的家在哪里,那么自然能减少很多混乱。
但是,太多的家庭,大人并没有以身作则做到这个部分,客厅有厨房的东西、厨房有浴室的东西、溶室有寝室的东西,东西到处都是。
现代双薪家庭多,好些家长很忙碌,也顾不上这些,心想乱就乱吧。但是,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却是不容小觑,孩子会活在很多“混淆的价值观”里。
不打不骂,是一念之间可以做到的,而整个家庭文化会跟着翻转,家庭文化会重建起来,你会发现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不打不骂不代表放任孩子,要原则坚定,态度温和。过规律的生活,节奏建立起来,将家及生活的环境照顾好,美学就自然而然的进入。而大人的典范,就是最好的品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