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农村如何保护乡村文化

农村如何保护乡村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07 13:49:16

① 未来中国在农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主要举措有

从“三个适应”入手加强组织领导
全国政协常委刘福连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关键,应从“三个适应”入手,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适应农民的文化需求,切实增强抓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广大农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对文化的需求明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适应这些需求和变化,不断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选配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把手”要注重衡量他们的政治文化素养,考核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抓思想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要把农村基层文化专干配备到位,并适时提高文化专干经费补助标准。
适应农村的发展现状,切实增强抓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挖掘弘扬乡土文化,释放乡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农民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让群众自觉参与文化、欣赏文化,大力激发农村的生机和活力。
适应文化的特点规律,切实增强抓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端正政绩观,以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宣传宣讲要更接地气
全国政协委员田进
我们对农村宣传宣讲文化道德,需要更接地气。建议:
进一步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使其成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基层阵地和凝聚共识的精神家园。省市两级宣传部门应进一步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县级融媒体中心倾斜,在内容扶持、资金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应集中力量开办面向当地农村的文化道德建设专栏节目。
进一步把面向农村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知识和科学放在宣传宣讲的重要位置。各类宣传宣讲要更多从老百姓角度出发,更加注重结合当地群众的社会生活,减少硬性灌输,努力讲好故事。
继续发挥好农村大喇叭的作用。基层相关部门统一制定农村大喇叭定时播放新闻、乡土文化等节目的制度规定,报道好人好事,传播正能量。重视开发移动端的“三农”场景新应用,指导相关机构开发免费公益的APP,主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这些APP还可以对接商业平台,为农民特别是农村年轻人开辟创业新渠道。
发挥文化力量促进产业兴旺
全国政协委员余留芬
在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实践中,对发挥文化力量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有两点深切的感受。
一是要学懂弄通党的好政策。党支部把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武装、提升政策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村“两委”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机制并坚决落实,使党支部始终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的政策在乡村这“最后一公里”得以落地。
二是要转变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党支部把宣介党的政策、开展文化教育当成长期任务。以乡亲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让党的政策入脑入心,推动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
为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议:一是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宣传文化和农业农村部门在组织教育培训时,应重点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跟党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能力。二是对各地开发利用特色资源给予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注重宣介推广开发利用特色资源的成功范例。
农村文化产业需走融合路
全国政协委员谭跃
今年到安徽、湖南调研,收获良多。在农村文化产业方面,发现两省存在五种产业类型,包括:城市近郊型、古建村落型、文化创意型、生态景区型和特色观光型。五种类型体现了五个融合特点:政府、企业、个体融合,其中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立足“三农”,又促进了工业化、商业化;文化、旅游、生态融合,文化激活了生态资源和旅游要素;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意融合,科技、网络、创意助推了农村面貌改变、农业升级和农民转型;城乡融合,城市的智力、资本盘活了农村的资源资产。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建议实施农村文化产业“五纳入”:纳入“十四五”各级城乡发展规划,纳入“新基建”投资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安排,纳入各类文化投资基金的投资,纳入税费减免和扶持的范围,纳入城市文化产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发展古村落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李修松
古村落保存了较多的古民居类文物,承载着文化传统,值得深入研究、妥善保护。可以利用古村落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安徽省黄山市利用古村落古民居密集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黟县为例,2018年该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8亿元,30%的居民不同程度从中获益。古村落的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村容村貌美化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大大提升,村民素质大为提高。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护经费缺乏、文化内涵发掘利用不够、某些法规需要调整、乡村旅游缺乏特色等。为此建议:分析其保护利用的好经验好做法予以推广,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借鉴其他国家利用社会力量保护古民居的做法,就古民居产权转让中有关限制性法规予以修订。组织力量研究,帮助解决古村落旅游同质化问题。
以民族文化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马邦河
民族文化凝聚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乡土之美,是一座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化宝库,可以从中找到促进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中,应发挥民族文化力量。建议:
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上做文章。近些年,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许多民族特色村寨和美丽乡村示范村。游客到这里旅游,可以体验生活,品尝美食,感受特色文化。村民增收了,民族文化也得到传承。利用特色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建议国家加强对民族地区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建设地方性文化公园、文化长廊或地质公园,探索以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提倡各民族群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主流媒体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吕焕斌
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主流媒体责无旁贷。建议:
主流媒体应当以文化自觉主动承担起文化使命,创新推出“文化走基层”活动,不断增强宣传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好的传播方式、好的传播内容、好的文化创意,寓教于乐,将文化送进百姓的心里,做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者与建设者。
以主流媒体为载体,大力发展“互联网 ”的乡村文化建设模式。主流媒体应当大胆创新数字文化服务的传播渠道,利用智能手机等新兴传播渠道,推动乡村振兴和互联网发展的深度融合,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民俗节庆中
全国政协委员陈际瓦
民俗节庆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大力打造民俗节庆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乡村振兴的自豪感、对美好生活的幸福感,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建议:
深入挖掘民俗节庆中的深层思想,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以民俗节庆为背景,创作一批深情讴歌民族英雄、时代楷模、优秀乡贤事迹的文艺影视作品。在乡村建设中,推动乡史、村史文化展馆(室)建设,保护和利用好乡村宗族祠堂、名人故居等,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有效整合民俗节庆中的人文资源,增进公民人文素养。及时抢救记录口口相传的山歌、无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等,利用节庆加以保护和传承。
打造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张妹芝
非遗扶贫,一头连着党中央的民生政策,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文脉赓续。建议:
强化政策扶持,完善顶层设计。将发展非遗工坊纳入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制定非遗工坊总体建设指导方案,建立非遗工坊效能评估、数据统计和工作考核机制,为非遗工坊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强化人才培养,提升发展能力。帮助乡村群众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基础之上,学习电子商务、产品设计、市场销售等技艺技能;培育扶持学得好、留得住、干得强的非遗工坊带头人,加强宣传,培树典型,鼓励劳动致富,提高传承人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强化品牌价值,增强市场活力。扶持非遗工坊进行产品创意创新设计,提升整体品质,推出符合时代特征、融入当代生活和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系列,扶持非遗工坊与各互联网电商平台、商贸平台建立合作对接机制,线上线下结合,延长产业链。
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阮诗玮
新乡贤可以说是赓续文化传统、完善乡村治理的有益力量。建议:
政府引领,搭建乡贤回归与干事的平台。建立相关部门、村两委、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明确新乡贤的基本标准,确保其公信力。
培根铸魂,挖掘新乡贤文化内涵。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有关培育、弘扬乡贤精神的教育活动。建立荣誉激励机制,营造“知乡贤、敬乡贤、学乡贤”的氛围。
创新机制,打造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乡村治理新模式。要立足乡村实际,创优体制机制,培育带着乡土味的新模式。搭建新乡贤议事平台,鼓励和支持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和公共事业建设,促进乡村公共服务提升与公序良俗形成。
发挥青年服务在繁荣乡村文化中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丁元竹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一代参与。在2020年6月的实地调研中看到,安徽省潜山市招募来的青年志愿者作为文化辅导员,活跃在全市16个乡镇文化广播站和164个行政村,在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村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普遍认同。
由此建议,把应届毕业生和其他青年一起组织起来,到乡村从事一段时间的青年服务活动。既可以服务乡村社会,繁荣乡村文化,也可以受到锻炼磨砺。发挥青年服务在繁荣乡村文化中的作用,要设计符合乡村振兴的文化服务项目。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强乡村文化机构建设,补足乡村文化机构人才短板,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建设一支“能创新、用得上、会干事”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农村文化建设应走好群众路线
全国政协机关驻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青墩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李章程
驻村工作一年多,我深深感受到: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今年青墩村举办了多场文化活动,其中7月1日晚举办的群众联欢活动,活动由村里主办,演员都是群众,掌声欢呼声不断。
通过举办活动,我对农村文化建设收获了三点体会:探索建立文化指导员制度,既加大政府投入,又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借鉴扶贫专干的做法在每个村设一名文化专干,负责文化建设;提高文化供给的质量,实现更加有效的思想文化引领。
加强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宣传文化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才能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创作出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也才能更好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任务,总的要求是实现“四有”: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有标准”是第一位的要求,它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尺度。新一轮标准目录调整应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是农村公共阅读。农家书屋纳入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或者是纳入县级新华书店基层流通体系,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路子。二是农村电影放映。应加大力度在乡镇文化站特别是中西部乡镇文化站配建数字影厅,提升农民看电影的环境品质。三是送地方戏。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把更多的高水平地方戏曲演出送到农村,也要加大对乡村本土创作和演出的扶持力度,增强农民文化生活的参与性。四是提升服务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推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运营,以社会化、专业化、连锁式服务供给丰富内容、提升品质、增强效能。
提高科学素养和法律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王爱琴
长期以来,科学素养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成为制约乡村文化振兴的瓶颈。为此建议:
持续推进“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建立完善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健全科技、卫生、教育等专业领域从业人员开展农村基层科普的绩效考核机制。重点加强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科普工作。突出宣传预防接种、传染病监测和预警、卫生消毒、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等与农村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结合各地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把佩戴口罩、分餐制、垃圾分类等文明新风尚在农村地区推广开来。增强农村法制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地方戏曲等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法律服务的主要内容和获取途径,促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贵在精准
湖南省政协常委、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
近年来,农村文化环境持续向好,不过也存在供需错位等问题,有待解决。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存在与农村实际文化需求脱节情况,文化设施使用效率普遍偏低,供不适需。
实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精准供给,要配置专兼职人员,更要着力破解过去单纯由政府提供的“自上而下”的刚性模式,建立“上下互动”的柔性供给机制,充分对接农民的实际需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布局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投入,建立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同时,要把保护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纳入农村文化建设。只有让文化基础设施精准对接农村实际需求,才能缩小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差距,化解“供需错位”矛盾。
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吴尚之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乡土文明的地标。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是更好发挥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必然要求,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保留住乡村风貌的基础工作。为此,建议:
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开发,合理控制商业开发。保护村落特色,保留乡村风貌,做到“一村一品”。加强规划引领,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列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纳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协调机制。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组织有关专家和乡贤,对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建设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村史馆、乡贤馆。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农民保护利用的积极性。解决资金缺口大的问题,一方面呼吁各级政府增加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政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在乡村建筑的传承创新中弘扬乡村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郑大发
在农村搞大拆大建容易对农村现有生态和历史文脉造成破坏。应当从“大拆大建”向“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转变,使村居空间仍葆有时间的色彩、人情的温度。
重塑观念,扭转“新旧”对立的乡村建设观。应当努力将乡村现代化功能的提升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结合,为社区邻里的记忆留下文化载体。村落的形成是农民经过世世代代选择与创造的结果,农村城镇化也应当是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进程。珍惜每个村庄的个性和特色、传统,聆听农民自己的需要,给予乡村社会以充分的话语权和自主权。
找准策略,在乡村建筑的传承创新中弘扬乡村文化。一是修旧如旧,实现保护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二是积极引导,将乡村建筑纳入规划管理范畴。三是强化保护,确保农村用地的规范化。
加强民族地区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文化建设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协主席陈国芳
文化建设承担着促进搬迁群众融入城镇生活的使命,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关键一招。培养新市民,树立新文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文化引领、综合施策、合力共建。为此,建议:
强化规划引领。把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特别是安置点文化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实行差异化政策,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衔接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好脱贫成果。强化资金支持。加大对民族地区安置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按照建制镇的规模配套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民族乡村文化精品工程。强化政策保障。研究出台支持安置点传承民族文化的保障措施,提高传承人补助标准。
文艺创作要着力扶志
全国政协委员刘家成
脱贫攻坚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问题和重要任务,“三农”题材文艺创作,必然绕不过脱贫话题。今年,我有幸参与了广电总局重点电视剧项目《脱贫十难》的拍摄,负责其中的一部分《茶香飘飘》,讲的是扶贫干部在位于秦巴山区的陕西安康带领村民卖茶脱贫的故事。拍摄这部剧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扶贫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一些贫困群众缺乏通过辛勤劳动脱贫的意愿。
自助方能人助,扶贫先要扶志。文艺作品在激励人心、移风易俗、凝聚共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文艺创作在扶贫扶志工作中大有可为。以扶志实现扶贫目标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给我们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素材。文艺工作者要大力发掘利用这些素材,努力创作更多反映农民思想实际的优秀文艺作品,带动农民转变观念,激励农民奋发向上、努力脱贫。
挖掘利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需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也需要精神文化的引领。我在陕西绥德郝家桥村调研时,看到他们修建了一个内容鲜活生动的革命史陈列馆,虽然只是一个村级小型陈列馆,却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很多村民看完展览,都非常激动,表示很受教育。由此建议:
加大对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不但要搜集整理文件、文献,保护革命旧址,还要征集更多散落在民间的红色家书、立功受奖喜报、奖状、烈士证书、光荣牌匾、革命历史照片、革命标语、革命歌曲民谣和口口相传的革命故事等,留住更多的红色记忆。
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干部群众。本乡本土甚至本家族先辈的革命事迹易于激发当地干部群众的深度认同,从而激励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为共同推进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
激活历史文化基因筑牢振兴基石
全国政协委员张昌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秉承天人和谐理念,着力提升乡村规划水平。整合相关力量,充分听取文化、生态界人士意见,对村庄规划建设如何汲取历史文化的和谐生态观等作出指导。
弘扬传统德治文化,着力优化乡村治理格局。充分挖掘传统德治文化的现代价值,发挥新乡贤群体的道德示范、先进带动作用,就传统德治文化在乡村的传承与创新拿出办法,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更好融合,促进乡村治理格局更加完善。
依托地域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乡村文旅产业。历史文化也是富民宝藏,是村民同步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的重要抓手。建议出台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培养文创人才,更好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9日 07 版)

② 新时代水族古法手工粮食酒文化,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农村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发祥地,是礼仪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振兴道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在乡村振兴中保护乡村风格,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村记忆?今天我们邀请了四位嘉宾,共同探讨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能量。

刘昌更: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很短。目前,农村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耕文化仍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强调文化自信。显然,我们不能忽视农耕文化,还需要继承和发扬农耕文化的优秀元素。

因此,有必要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文化。只有留住文化的根,乡村文化才能更加灿烂、多元、持久。

③ 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化保护传统村落要求

传统村落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防止千篇一律;坚持规划先行,禁止无序建设;坚持保护优先,禁止过度开发;坚持民生为本,反对形式主义;坚持精工细作,严防粗制滥造;坚持民主决策,避免大包大揽。

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
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各族儿女的乡愁。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遵循科学规划、整体保护、传承发展、注重民生、稳步推进、重在管理的方针,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防止千篇一律;坚持规划先行,禁止无序建设;坚持保护优先,禁止过度开发;坚持民生为本,反对形式主义;坚持精工细作,严防粗制滥造;坚持民主决策,避免大包大揽。
(三)主要目标。通过中央、地方、村民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用3年时间,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以下简称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具备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基本的防灾安全保障、基本的保护管理机制,逐步增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综合能力。
二、主要任务
(一)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村落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重点修复传统建筑集中连片区。保护古路桥涵垣、古井塘树藤等历史环境要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与其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二)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整治和完善村内道路、供水、垃圾和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完善消防、防灾避险等必要的安全设施。整治文化遗产周边、公共场地、河塘沟渠等公共环境。
(三)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挖掘社会、情感价值,延续和拓展使用功能。挖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开展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挖掘经济价值,发展传统特色产业和旅游。
(四)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落实责任义务,制定保护发展规划,出台支持政策,鼓励村民和公众参与,建立档案和信息管理系统,实施预警和退出机制。
三、基本要求
(一)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注重村落空间的完整性,保持建筑、村落以及周边环境的整体空间形态和内在关系,避免“插花”混建和新旧村不协调。注重村落历史的完整性,保护各个时期的历史记忆,防止盲目塑造特定时期的风貌。注重村落价值的完整性,挖掘和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经济、社会等价值,防止片面追求经济价值。
(二)保持传统村落的真实性。注重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杜绝无中生有、照搬抄袭。注重文化遗 产形态的真实性,避免填塘、拉直道路等改变历史格局和风貌的行为,禁止没有依据的重建和仿制。注重文化遗产内涵的真实性,防止一味娱乐化等现象。注重村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性,合理控制商业开发面积比例,严禁以保护利用为由将村民全部迁出。
(三)保持传统村落的延续性。注重经济发展的延续性,提高村民收入,让村民享受现代文明成果,实现安居乐业。注重传统文化的延续性,传承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传统习俗和传统技艺。注重生态环境的延续性,尊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严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过度开发。
四、保护措施
(一)完善名录。继续开展补充调查,摸清传统村落底数,抓紧将有重要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做好村落文化遗产详细调查,按照“一村一档”要求建立中国传统村落档案。统一设置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标志,实行挂牌保护。
(二)制定保护发展规划。各地要按照《城乡规划法》以及《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基本要求》(建村〔2013〕130号)抓紧编制和审批传统村落保护发 展规划。规划审批前应通过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以下简称四部局)组织的技术审查。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要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并履行相关程序后纳入保护发展规划。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要由保护单位制定保护措施,报经评定该项目的文化主管部门同意后,纳入保护发展规 划。
(三)加强建设管理。规划区内新建、修缮和改造等建设活动,要经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后报县级住房 城乡建设部门同意,并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应征得文物行政部门的同意。严禁拆并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未经批准前,影响整体风貌和传统建筑的建设活动一律暂停。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区划内相关建设及文物迁移的,应依法履行报批手续。传统建筑工匠应持证上岗,修缮文物建筑的应同时取得文 物保护工程施工专业人员资格证书。
(四)加大资金投入。中央财政考虑传统村落的保护紧迫性、现有条件和规模等差异,在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基础上,统筹农村环境保护、“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美丽乡村建设、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资金,分年度支持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支持范围包括传统建筑保护利用示范、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历史环境要素修复、卫生等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环境整治、文物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鼓励地方各级财政在中央补助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资捐赠、投资、入股、租赁等方式参与保护。探索建立传统建筑认领保护制度。
(五)做好技术指导。四部局制定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组织保护技术开发研究、示范和技术指南编制工作,组织培训和宣传教育。省级住房城乡建设、文化、文物、财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四部门)做好本地区 的技术指导工作,成立省级专家组并报四部局备案。每个中国传统村落要确定一名省级专家组成员,参与村内建设项目决策,现场指导传统建筑保护修缮等。
五、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
(一)明确责任义务。四部局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公布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制定保护发展政策和支持措施,组织、指导和监督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文物保护和利用,会同有关部门审核、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省级四部门负责本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编制本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制定支持措施。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编制本地区传统村落保护整体实施方案,制定支持措施,建立健全项目库。县级人民政府对本地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负主要责任,负责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的具体实施。乡镇人民政府要配备专门工作人员,配合做好监督管理。
村集体要根据保护发展规划,将保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发挥村民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体作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要承担村落保护管理的具体工作,应成为保护发展规划编制组主要成员。传统建筑所有者和使用者应当按规划要求进行维护和修缮。
(二)建立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四部局建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登记村落各类文化遗产的数量、分布、现状等情况,记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村内基础设施整治等项目的实施情况。推动建立健全项目库,为传统村落保护项目选择、组织实施、考核验收和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三)加强监督检查。四部局组织保护工作的年度检查和不定期抽查,通报检查结果并抄送省级人民政府。省级四部门要组织开展本地区的检查,并于每年2月底前将上年度检查报告报送四部局。四部局将利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和中国传统村落网站公开重要信息,鼓励社会监督。项目实施主体应公开项目内容、合同和投资额等,保障村民参与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的权利。
(四)建立退出机制。村落文化遗产发生较严重破坏时,省级四部门应向村落所在县级人民政府提出濒危警示通报。破坏情况严重并经四部局认定不再符合中国传统村落入选条件的,四部局将该村落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予以除名并进行通报。
六、中央补助资金申请、核定与拨付
中央补助资金申请原则上以地级市为单位。省级四部门汇总初审后向四部局提供如下申请材料:申请文件、各地级市整体实施方案(编制要求见附件1)、本地区项目需求汇总表(格式见附件2)、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明确要求的,应当同时按照要求另行上报。2014年申请中央补助的地区,省级四部门应于5月20日前完成报送工作。
四部局根据各地申请材料,研究确定纳入支持的村落范围,结合有关专项资金年度预算安排和项目库的情况,核定各地补助资金额度,并按照原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下达资金。各地要按照资金原支持方向使用资金,将中央补助资金用好用实用出成效。

④ 如何搞好乡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文化力指标体系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最上层是文化力的总目标层,中间层包括物质文化力、行为文化力、制度文化力、精神文化力四个方面,下层是中间层的子层,其中物质文化力包括生活公共设施、生产装备系统、技术开发能力、文化基础设施、个人物质文化基础、个人文化消费费用;行为文化力包括村民知识经验、村民知识技能、村民冒险精神、创新以及学习能力、守则经营、村民行为规范;制度文化力包括新农村建设方针、农村结构完善合理度、信息化管理及沟通、管理标准与操作规程、村民参与决策、对待冲突的宽容度;
文化和艺术,大都来源于乡土,散落在民间。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突出抓好乡村文化建设。文化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结合当地条件和资源禀赋,坚持围绕彰显乡村文化内涵做文章,形成外有景观映衬,内有文化铺垫的浓厚文化氛围,让美丽乡村劲吹和谐新风。特色景观是美丽乡村的“吸晴石”和“提靓笔”,也是文化融入的重要载体。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激活“山、水、田、文、宅”等元素,利用原有村落多种植物资源和丰富的自然景观,在尽可能多地保留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因势而琢,进行“微创式”景观打造。
质优价廉太阳能路灯厂家,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对一根据你们当地的情况,专门定制生产适合你们当地情况的太阳能路灯。这样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节省了不少的金钱和人力。当然你如果感兴趣,也可以申请潢川利民科技的代理,技术方面厂家会全程负责,你只需要跑单子就行,赚钱也非常容易。个人代理的就是潢川利民科技的产品,一年跑两三个单子,就生活富裕。 这是我的实际操作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⑤ 如何加强乡村文明建设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加强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一、如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贯致力于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出发,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培养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围绕中心、着眼基层、面向群众、与时俱进,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的进展。

加大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力度,农民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各地各部门把宣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宣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宣传中央关于扶持粮食生产、直补种粮农民、减免农业税、维护农民工权益等支农惠农政策,宣传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重大部署,宣传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等重大举措。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坚定了加快改革发展的信心。

加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力度,农民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深入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广泛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修订完善乡规民约,依托农村道德评议会、红白喜事理事会等,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抓住防治非典和禽流感的契机,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引导农民群众革除各种陋习。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访贫问苦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农民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多了,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多了,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多了,积极向上、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文明新风在农村逐步兴起。

加大文明村镇创建力度,农民群众文明素质有新的提高。把创建文明村镇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政权结合起来,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为广大农民服务结合起来,以户为抓手、以村为基础、以乡镇为龙头,不断深化拓展创建活动。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形式多样,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吸引了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文明村创建活动丰富多彩,文明示范村、小康文明村等新载体不断涌现。从具体事情抓起,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有效推动了村容镇貌的建设,提升了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农村文化建设投入出现了由少到多、由临时申请到列入专项预算、由政府财政投入到社会各方面共同投入的新局面。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农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举办农民艺术节、乡村青年文化节,活跃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广大文艺院团转换经营观念,积极开拓农村文化市场。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逐步高涨,农民投资自办文化在许多地方悄然兴起。

总的看,几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还是初步的。由于各地物质条件、生态环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差异很大,东西南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点各异,发展还很不平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有的领导不够重视,有的认识不够全面,有的目标不够明确,有的措施不够有力,有的方法不够科学,制约了一些地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迫切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领导亿万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是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同样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提出,既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也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农村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既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在交通、通讯、自来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表现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上。统筹城乡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又要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既要统筹城乡物质文明建设,又要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形势下,如何贯彻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现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应当看到,农村经济建设所需的新观念、新风尚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传播,所需的人文精神、创业精神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培育,所需的舆论氛围、社会环境要依靠精神文明建设来营造。在新形势下,如何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个中心,不断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农民文化水平较为低下,职业技能较为缺乏,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文明迅速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在新形势下,如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快农民知识化进程,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造就具有较高素养、较高技能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服务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物质生活改善,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但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农村文化生活的落后面貌尚未根本改变。农村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乡镇文化站设施陈旧落后,反映农村题材的图书、文艺作品、影视作品等明显不够,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完全改变。在新形势下,如何不断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群众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的特点日益明显。在马一些农村地区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有所滋长,腐朽落后文化有所抬头,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出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突出问题。有的农村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有的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泛滥,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有的农村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损害群众利益情况时有发生。解决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的这些矛盾和问题,既要靠政策,靠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使农民群众安定有序、和睦相处,促进农村的稳定和谐,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加强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着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牢共同思想基础,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创造良好文化条件。

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凝聚了人民意志,反映了时代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把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和教育农村干部群众,作为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同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广泛深入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宣传“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重要部署,宣传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举措,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和进展情况,宣传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实际行动。把科学发展观对“三农”工作的基本要求讲到位,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讲清楚,把党委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利益安排讲明白,引导农民群众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地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努力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综合素质。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坚持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坚持不懈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农民群众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发扬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使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蔚然成风。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帮助农民群众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推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促进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风尚。

切实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事关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事关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要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适应国家建设资金更多地投入农村这一重大转变,切实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大力推进广播电视进村入户,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进度,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对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增加为农村服务的资源总量,逐步改变城乡文化资源严重失衡的状况。

积极发展农村群众文化,进一步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普及性强,参与面广,是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培育内容积极健康、形式多姿多彩、风格清新质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农村群众文化。按照业余自愿、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要求,利用节日和集市,开展花会灯会、文艺演出、体育健身、读书征文等文体活动,发掘民族民间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按照政府支持、培育主体、市场运作、增强活力的思路,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培养一批文化中心扶持一批民间职业剧团、农村业余剧团,支持他们扎根民间、深入农村、服务农民,传承民间艺术,传播有益文化。要继续深入开展“三下乡等活动,鼓励专业文艺机构、表演团体等积极组织各种小分队下乡演出,把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农村,把欢乐送给农民群众。

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要广泛开展以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三讲一树”活动,开展创建各种形式的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企业、文明市场、文明城镇活动,开展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活动,巩固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格局。适应农民群众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新要求,倡导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要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和适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素养和劳动技能,引导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增收致富。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节俭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

从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探索新思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就工作措施和方法来说,有以下几点体会:

——领导重视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关键在于领导。领导重视不重视,摆没摆上位置,有没有兴趣,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只有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纳入总体规划,真抓实干,经常研究思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关问题,出思路、想办法、提要求,才能为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

——政策支持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从根本上说,主要得益于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行和完善。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需要政策支持。只有适应农村发展需要,从经费投入、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才能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获得更好的发展条件,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

——制度建设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就容易产生长官意志,导致工作随意性大,出现“前任政绩、后任包袱”等现象。只有把制度建设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加大建章立制力度,必要时辅之以立法手段,用好的制度和机制来管人管事,才能保证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长期性,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围绕中心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物质文明建设搞不好,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失去前进基础;反之,精神文明建设搞不上去,物质文明建设也会受破坏、走弯路。只有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到发展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才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多办实事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要坚持把无形变有形,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件一件的实事抓起。只有坚持服务群众与引导群众相结合,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同时,把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风尚送到农村,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才能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

——社会参与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仅靠农村农民自身不够,仅靠职能部门也不行,需要城市与农村共同努力,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这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客观要求。只有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把各方面力量调动起来,增强服务农民群众的光荣感、使命感,才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局面。

——典型示范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好经验好作法,对推动工作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虽然各地经济基础有强有弱,自然条件有优有劣,情况千差万别,但都有许多从实际出发、生动鲜活、各具特色的典型经验。只有善于挖掘发现典型、培养爱护典型,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让各地农村都有典型经验可学,都有身边榜样可追,才能以点带面,实现工作整体推进。

——依靠群众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农民群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他们当中蕴藏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活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之源。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意识普遍增强之日,就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见到成效之时。只有充分相信农民群众,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造,才能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⑥ 如何搞好乡村文化建设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数迟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的农民,农民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因,新农村建设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那么,如何促进新农村文化的建设呢? (一)废除城乡文化交流的制度性障碍,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与融合。 一方面,要加强城乡文化交流,加快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村文化的融合。人口流动可以促使城乡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这有利于冲击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民的精神生活、价值观念,进而引发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而这种交流与碰撞得发生关键是需要政府打破限制城乡文化交流、人口有效流动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构建城乡文化交流的机制和平台。另一方面,要根据城乡不同的文化需要,正确处理农村传统文化与城市现代文化的矛盾,采取不同的文化推广形式和推广运行机制来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在农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与碰撞中,把推广现代文明与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地改造。 (二)强化政府文化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增加对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旦山 各级政府应从城乡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新农村文化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文化职能:政府作为文化产品的供给者,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财力投入和转移支付,用于文化建设的财政资金增量应向农村地区倾薯闭斜;改变过去重经济、轻文化的政府职能,强化农村文化产品投入;建立和完善政府农村文化建设监督制度,纠正农村腐朽陈旧落后的文化,传播积极向上的新农村文化,为新文化的传播培育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三)大力发展和推广农业科技教育,向农村传播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 农村文化不发达最主要体现在农民无法掌握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知识文化和能力技能,从而导致生存、生活、社会适应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和对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作为政府除了向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倾斜外,为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还可以引导民间资本、非营利组织在农村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得投入,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水平。

⑦ 乡村文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包括:抓好乡村教育,挖掘农村文化的精华,物质文化的收集,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1、抓好乡村教育
孩子才是祖国的未来,这一点同样也可适用于农村发展里面。农村教育问题一直是头等问题,留守儿童基数庞大,学生教育问题多,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家长对教育的态度淡漠等等一系列问题也使得乡村教育陷入恶性循环,因此,要想把农村文化建设好,乡村教育复兴就势在必行。
2、挖掘农村文化的精华
在世世代代积累的农村文化里面,有很多精华的东西,当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需要摒弃的东西,那么在建设农村文化的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很多地方在进行“乡贤达人”的培养和推广,就是一个很好地文化建设宣传纽带,可以在政策和群众之间起到较好的缓冲,慢慢渗入到每一位农村群众当中。
3、物质文化的收集
在各大城市,都有博物馆、收藏馆、展览馆的存在,其实这是一种很有效而隐形的文化培养手段,这一点在农村却十分缺乏。农村的各种“特色文物”却不少,平时普通而不曾注意的一些物件,在集中展览,通过故事宣传之后,就会被赋予让人共情的不凡意义。那种亲切感和文化认同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扑面而来,所以,这些地域特色的“文物”收集对于农村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4、传统手工艺的传承
农村是传统手工艺的发源地,但是让人痛心的是,随着年轻人的“走出去”,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正在面临失传的危机。能做的就是在给到一定经济支持的基础上,去做好文化传承这么个事,让这些老祖先留下来的东西更具价值。

⑧ 如何加强社区及乡村文化建设

(一)社区文化体系。

乡村社会学家杨懋春指出,乡村社区是以家庭为单位,以村为中坚,以集镇为范围的开放空间。乡村社区能够代表一个地理范围内的文化特征(包括传统、风尚、特色等),也能够体现乡村的群体合作,而群体合作是文化精神的重要表现。乡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区的参与。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是指在开展乡村旅游的地区,社区群众全面而有效地参与到旅游开发中来,不仅参与旅游决策和规划,还参与旅游地环境保护、旅游地社会文化维护等多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恢复或重建乡村历史文化遗迹和乡村文化传统突出历史特色和文化特色,通过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改善、展现乡村特色,通过塑造社区居民的整体形象和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形成社区核心价值体系,并最终发挥社区文化的凝聚作用。

(二)庭院文化体系。

乡村文化庭院,是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根据乡镇自然村庄的布局结构选择的、能够代表乡村典型文化的农户及其庭院,目的在于通过其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村庄的文化建设。这既有利于对具有特殊价值的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性保护,又能够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机制。庭院文化建设要求充分挖掘乡村价值观、特色产业及生产生活民俗等,并结合旅游文化氛围营造,在赓续、保护乡村传统的同时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模式有主题院落、寄宿农庄和家庭旅馆等的建设。

(三)特色个体文化体系。

乡村特色个体,即存在于广大农村之中并拥有特色、特殊专长的文化个体(人),通过突出个体的独特性,可以有效传承特有文化(包括特有手工艺、特有专长等),加强对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和保护,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增强旅游吸引力。农民是乡村文化的真正代言人,当地村民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见证者,因此要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民间艺人的积极性,强化民间艺人的稳定性,实现民间艺术的丰富性,并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宽传播渠道,最终完善乡村文化体系的建设。

⑨ 乡村文化振兴怎么做

1、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2、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软件设施建设,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乡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建设,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3、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地区应依附本地的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传统文化符号,盘活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品牌。

(9)农村如何保护乡村文化扩展阅读: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不断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同时,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补短板、强弱项。为此,我们亟须加快乡村文化建设,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这是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要、增强农村居民精神力量的客观需要。

阅读全文

与农村如何保护乡村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5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6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3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12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3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0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7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49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0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6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5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4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5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9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4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5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8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5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