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历史最着名的8个铲屎君,激辩养猫还是养狗好
猫奴与狗奴自古皆有之,古人对猫狗的爱一点也不比现代差。在此我们就进行一次大比拼,看看谁才是真正的宠物霸主。
为狗站队的名人有陆机、张然、苏轼还有雍正皇帝,来看看这些名人铲屎君是如何爱狗的吧:
西晋着名的文学家陆机,文章冠世,才倾一时,着有《辨亡论》《平复帖》。
陆大才子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这条狗拥有一项特殊的技能——送快递。
陆机的老家在吴郡,距离洛阳好几千里,人走这段行程都需要50多天。但“黄耳”带着书信从洛阳跑到吴郡,再带着回信从吴郡跑到洛阳,只需要半个月。
中途饿了就吃草,遇到河就摇着尾巴让老司机带自己。我说陆机兄呀,你家狗这么神,直接开快递公司得了。
后来“黄耳”死了,陆机特意用棺木将它运回老家安葬,村里的人都把此坟称之为“黄耳冢”。这应该是世界上第一座给狗狗建的坟墓吧。
“黄耳寄书”的事情被广为传颂,引来无数大诗人为它写诗,比如宋代词人梅尧臣在诗中写到:
“陆家兄弟苦西东,黄耳传书近已通。”
看来在古代,“黄耳”已经成了现在手机、微信、QQ的代名词了。
现代人将“乌龙”一词,代表“糊里糊涂”。
但根据晋代陶潜《搜神记》的记载,“乌龙”却是一只狗的名字:
“会稽人张然,滞役,经年不归。妇与奴私通,然养一狗,名曰乌龙”。
这条“乌龙”也有一门特殊技能——捉奸。
有一次,张然的妻子与家奴通奸,家奴准备趁张然睡觉的时候将他杀死。危难时刻,乌龙出现咬伤家奴,救了主人一命。由此来看,乌龙简直就是隔壁老王的克星呀。
“乌龙”捉奸后,一战成名,被历代诗人所歌颂。
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
“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
李商隐也有诗提到乌龙:
“遥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
诗写的的确很好,但我就想问一句,两位大诗人这么喜欢乌龙,难道家中也出现了特殊情况?
大文豪苏东坡也是爱狗人士,他被贬官到海南时,养了一只名叫“乌嘴”的狗。苏轼整天带着乌嘴到处游逛,给他苦闷的被贬生涯,增添了一份乐趣。
后来苏轼离开海南北归时,也将这条狗带在身边。苏轼还专门为“乌嘴”写了一首诗。
乌喙本海獒,幸我为之主。
食余已瓠肥,终不忧鼎俎。
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
知我当北还,掉尾喜欲舞。
跳踉趁僮仆,吐舌喘汗雨。
长桥不肯蹑,径度清深浦。
拍浮似鹅鸭,登岸剧虓虎。
盗肉亦小疵,鞭棰当贳汝。
再拜谢恩厚,天不遣言语。
何当寄家书,黄耳定乃祖。
苏轼非但自己喜欢狗,也是古代反对吃狗的第一人。苏轼是个着名的美食家,他吃遍天下美食,却唯独不吃狗肉。
苏轼曾说:
“狗死犹当埋,不忍食其肉,况可得而杀乎?”
可能正是因为苏轼与“乌嘴”的亲密关系,让他对狗狗产生了怜悯之情。“狗肉不上席”的说法,也正是在宋代开始流行开来的。
雍正皇帝在历史上以勤政闻名,但这位勤政的皇帝还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就是养狗。
/雍正爱犬图,表情一脸嫌弃/
雍正帝还亲自给这些狗起了名字,其中有两条叫做“造化”和“百福”的狗是他最喜欢的。
/雍正爱犬图/
雍正自己喜欢cosplay,所以他养狗也喜欢cosplay。
/爱玩cosplay的雍正帝/
在雍正的圣旨中,有二十多道给狗狗做衣服的内容。比如雍正元年七月六日,传旨:
“给造化狗做麒麟衣一件,老虎衣一件,狻(suān)猊 (ní)马衣两件,俱用良鼠皮等毛做。”
这一道圣旨,就给狗狗做了四套衣服。
雍正帝对狗的爱心不仅体现在衣服上,他还亲自为狗定做狗笼、狗窝、狗垫等用具,在雍正六年,他命人制作了一个精巧的小狗笼,笼子是用竹子做架,用藏式的羊毛织品做罩面。看来雍正霸道总裁的外表下,还有一颗少女心呀。
为猫站队的名人也不少,有嘉靖皇帝、张之洞、黄庭坚、季羡林等等,看来爱猫者联盟还是更胜一筹啊!
苏轼喜欢养狗,但他的学生黄庭坚却喜欢养猫。黄庭坚养猫不为别的,就是捉老鼠了。有一天,他家里的老猫死了,老鼠横行。
黄庭坚听说别人家的猫要产仔儿,于是连忙向人家讨要一只,并备好猫爱吃的鱼,等待猫仔儿的降临。
为此他还写了一首《乞猫》诗:
“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盆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
在黄庭坚的四处寻找下,好朋友周元之送来了一只猫。
黄庭坚还为此写了一首《谢周元之送猫》:
“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一箪未免鱼餐薄,四壁常令鼠穴空。”
在诗中,黄庭坚将猫比喻成着名的将军周亚夫,感谢“喵将军”英勇抓鼠,为自己解除鼠患。
史上最爱猫的皇帝,当属明世宗嘉靖了。
据《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中记载:
“猫儿房,近侍三四人,专饲御前有名分之猫,凡圣心所钟爱者,亦加升管事职衔。”
嘉靖为他的爱猫,专门建立“猫儿房”,并派御前近侍来伺候它们。嘉靖最喜欢的一只猫,名叫霜眉,与他形影不离。
/影视剧里的嘉靖/
霜眉跑到哪个后妃的宫门口,嘉靖就睡到这后妃屋中。嘉靖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却经常和眉霜一起玩耍。果然是人不如猫呀,上朝还不如逗猫。
后来这只爱猫死了,据《万历野获编》记载:
“上痛惜,为制金棺,葬之万寿山之麓;又命在值诸老为文,荐度超升。”
嘉靖难过得好几天不吃不喝,并专门为它打造上好棺材,修建坟墓,葬在今天的景山公园,名曰“虬龙冢”。
/虬龙冢/
一个叫袁炜的侍讲学士,因写出“化狮作龙”之句,得到嘉靖皇帝的赏识,后被提升为少宰,加一品入内阁,享尽荣华富贵。
/袁炜/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在外人面前他是风光无限的封疆大吏,但在自己家中却是名副其实的一代猫奴。
张之洞家中的猫多达几十只,再加上到家中觅食的流浪猫,简直闹翻了天。
这群猫老爷整日在家中随地大小便,张之洞也不生气,反而嘱咐下人:
“猫本无知,不可责怪,若人如此,则不可恕。”
果然是猫权大于人权呀。
人和动物待久了,慢慢的也感染了动物的习性。
张之洞因为喜欢猫,所以他吃饭的姿势像猫,走路的姿势像猫。有椅子不坐,反而喜欢蹲在地上猫着腰。
张之洞还有个习惯,就是下午两点睡觉,晚上十点办公,然后一工作就是一整夜。大理寺卿徐致祥因此参劾张之洞:
“兴居不节,号令无时。”
真是名副其实的“夜猫子”呀。
现当代有很多作家,都是着名的猫奴。冰心养了一只猫叫做“咪咪”。 老舍写过一篇文章叫《我家的猫》。
季羡林为了养猫,甚至酿成家庭不和。丰子恺不但画猫还写猫,专门出了一本书记录他和猫咪之间的趣事。
作家对动物们进行关爱,动物们给作家带来了灵感。从古至今,正是因为这些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感情,给我们带来了众多精彩的文章与津津乐道的话题。
㈡ 中国关于猫的传说、历史故事、神话
1、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其中写给猫的诗就有十多首,在诗人中堪称佼佼者。这些诗中,有姓名的猫有三只,分别是小于菟(小老虎)、粉鼻、雪儿。
陆游之所以养猫,一开始也是为了收拾老鼠。他喜好藏书,家里就是个书窝,但老鼠一直来捣乱,把他的书咬得一片狼藉,他专门写过一首《鼠败书》,来控诉老鼠的“罪行”。由此,陆游便养了一只小猫,由于小猫擅长抓老鼠,还给它取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小于菟,意思是小老虎。
2、小猫具有灵性,生性喜爱整洁和清净,因此除了捕鼠用,古人还把猫当宠物养。唐代时,养猫的人就多起来,并且开始注重毛色和品种。到了宋代,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队伍扩大,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兴致渐高,养猫也盛行起来。
南北宋时,在杭州和开封,还有专门卖猫食和猫窝的市场。这些在《东京梦华录》、《梦梁录》中都有记载。南宋时,有着白黄色长毛的狮猫在达官贵人中尤为受宠。
3、近代文人丰子恺也是爱猫如痴,他一生爱猫、写猫、画猫,与猫有着不解之缘,也留下不少与猫有关的趣话。抗战胜利后,丰子恺居住在杭州。有一回,他养的猫丢了,十分着急,马上刊登寻猫启事,上面写着,对找到猫的人予以酬劳。朋友们见他如此难过,又为他的爱猫之心所感动,不约而同地送来10多只猫,有大有小,有黑有白。
虽说丢了一只猫,得到一群猫是因祸得福的事,可各种麻烦接踵而来。一群猫待在一起,将家里闹翻了天,还要吃要喝,弄得难以招架。丰子恺不得不紧急组织召开家庭会议,商讨猫的伙食标准问题。标准定低了,亏待了猫;定高了,猫又与人争食,一度让他头疼不已。
4、沈榜在宛平知县任上编写的《宛署杂记》,其中就记录了嘉靖皇帝和他的爱猫霜眉的故事。这猫很讨皇帝喜欢,旦夕陪伴在他身边,宛如侍从一般。皇帝休息的时候,它也不走,必等主人醒来才肯离开,进食或如厕。明世宗就封他的爱宠为“虬龙”。
一日,虬龙步履蹒跚哭号着上前,不一会便走开。人们很快发现,虬龙静悄悄地死了,而它临死前还惦记着要跟主人诀别。朱厚熜惋惜之余,命人将爱猫葬于万岁山,立碑曰“虬龙墓”。
5、众所周知,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他的笔下,也经常能找到猫的身影。齐白石喜欢将猫与老鼠画在一起,画面颇有故事情节,妙趣横生。在众多“画猫”的水墨画中,《油灯猫鼠》是情节感最强也最幽默的一幅。
画面里,老鼠偷油,猫坐在地上守候观望。最有趣的是他的题字:“昨夜床前点灯早,待我解衣来睡倒。寒门只打一钱油,哪能供得鼠子饱。值有猫儿悄悄来,已经油尽灯枯了。”后来,这幅作品以448万元的天价拍卖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