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武汉的戏剧文化有哪些

武汉的戏剧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6-15 06:28:50

① 武汉市都有哪些民间文化

武汉声名极着的苏恒泰油纸伞苏恒泰伞店由湖南人苏文受创设于1864年,相传其纸伞撑开后投以小石,伞面能将石子弹回,一把伞可用七八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恒泰油纸伞不仅是武汉人喜爱的生活用品,也是许多外地来汉者捎带回家的土特产。因生活方式、材料技术水平的进步,苏恒泰油纸伞于1970年停产。 章水泉竹器朱锡记算盘胡开文香墨黄锦华皮鼓胡伟彩瓷

② 武汉唱什么戏

武汉市戏剧演艺历史自明清始,清咸丰年间逐渐兴旺,上世纪三十年代达到顶峰——当年,若是说到看戏,中国名列前茅城市有三个,这就是:北京、上海、汉口。1949年后,武汉市文化消费也曾经有过一段相当繁荣的时期,但是近数十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切都有了变化。

因为对于上述话题的兴趣,这个周日,我和摄影胡西雷(我的弟弟)约好,对武汉市(汉口和武昌)我自小熟悉的几家剧院,进行了一次走马观花地快速采访。

上午10时,我们由武圣路上中山大道,往和平剧场门前匆匆经过,采访后来通过电话进行。

和平剧场位于武圣路家乐福超市中山大道一侧,由小街进去入剧场大门,有媒体称为“汉口中山大道八大戏园”仅存之所,此说法虽欠落实,但也确属所存不多的老剧院之一。

和平剧院,曾为武汉市豫剧团专有演出场地,数十年前,我曾经来此观看过现代豫剧《南海长城》。文革后,豫剧团撤消,剧场保存,数十年中,于艰难世事中勉力维持经营。

目前,剧院以接纳民间剧社的楚剧演出为主,为了满足本市(尤其是紧邻汉正街的这一地区)一部分年老市民的传统喜好。曾经,八十高龄的楚剧名角熊剑啸也来此作精华剧目《葛麻》的“示范演出”,受到观众与楚剧弟子的热烈欢迎。

上午11时,摩托分开人流,驶入汉口六渡桥清芬路小商品市场一条街,费了一些力气我们才找着了当年闻名武汉三镇的汉剧演出场所——清芬剧场,现更名为“清芬娱乐厅”(如图)。

清芬剧场是汉口最老的戏园子之一,初建于1913年,最早名“丹桂大舞台”,后改为“美成大戏院”,演出以汉剧为主,也演京剧和楚剧。当年有汉剧名伶余洪元、周天栋、楚剧名角陶古鹏、余洪奎曾经在此登台献艺。“1947年,栋联汉剧团仿效上海,设布景房,上演了机关布景连台本戏,如 《岳飞》、《张汶祥刺马》、《血滴子》和《火烧红莲 寺》等剧,观众如潮,场场爆满。”

1949年后,“清芬”为武汉市汉剧团(后为“武汉市汉剧院”)的专用演出场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有政府的扶植,有老一辈艺人的支撑,汉剧表演艺术大放异彩,着名汉剧表演艺术家吴天保、陈伯华、李罗克在此地的演出堪称是“风华绝代、盛极一时”。

当年的景象如云烟尽散,清芬剧场消失得仅存一个“娱乐厅”的名号。剧场的一楼改为经营五金的商端口,二楼的一部分为堆货的仓库,另一个上了锁的房间挂牌为“娱乐歌舞厅”,估计到晚间才有演出。

摄影上楼拍照时引起“清芬娱乐厅”工作人员的猜疑,不但抢去数码相机反复检查,后因没发现有胶卷,遂将相机归还。同时厉声质询来者何人,受何派遣?似有诸多谨慎小心之处。也许,对于清芬剧场的今天的沦落,连他们自己也感愧疚。

中午12时,由清芬路走出至民生路,右转上中山大道前行,迎面矗立着闻名全国的老汉口娱乐大世界——民众乐园,汉口老一辈人称为“新市场”,其实它有很多名称——建于1918年,最先名“汉口新市场”,1926年改名“中央人民俱乐部”,1927年为“血花世界”,1928年为“汉口民众乐园”……如此反反复复,于1945年定名“民众乐园”,至今(如图)。

汉口民众乐园,各种戏剧曲艺杂耍游艺的综合娱乐场所,占地面积1.22平方米,最多时可容纳3000人,规模仅次于上海“大世界”——“演出期间,观众踊跃异常,不仅座无虚席,而且站立者踵趾相接,几无隙地”——建在园内的“江夏剧院”,旧名“新市场大舞台”,以上演京剧为主,曾经有全国各地的京昆及本地地方戏的名角来此献艺。1949年后为武汉市京剧团的专设演出场地,仅在民众乐园培养出来的汉地京剧名角有郭玉昆、关鹔鹴、关正明、王婉华、李蔷华等。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北京京剧团来此演出《百岁挂帅》,当时汉口掀起一股争相观摩“杨门女将”的民众热潮。

如今,民众乐园修葺得焕然一新(由图片可见),奶黄色的外墙和奶白色的窗框、门框、立柱、雕花相映夺目——一道华丽而厚重的风景屏,永远屹立在中山大道街边——只是,如今来这里逛商店的人远比观影剧的人要多——当年老汉口戏剧百业花团锦簇般的繁华早成历史陈迹。

走出民众乐园临街边的那一个拱券侧门,前行左拐即汉口前进四路路口,朝里走,不多远,街边是当年与清芬剧场齐名的楚风剧院,曾经是武汉市楚剧团专用演出场地,文革期间一度改名“长征剧院”,后复改回。前十多年,剧业萧条,剧院改为影院,经营数年后受到周边高档现代的影院的票房冲击而倒闭,以至于今天我们所见这一派凄凉破败的景象(如图):剧院一层现为旧电器商场,二层设有一个迪厅;最边的门面辟了一间网吧,算是还挂着“楚风”这个名字。

“楚风”,1916年建成至今八十八年,晚于“清芬”三年。原名“长乐戏院”,演出汉剧和楚剧。1936年,十八岁的陈伯华在此登台首演汉戏《霸王别姬》。1949年后,“长乐”更名为“楚风”,轮番上演新旧戏文,日日有名角登台献艺,如楚剧艺术家沈云陔、关啸斌(男旦),熊剑啸、杨少华(丑角)等。

前数十年,剧院在中山大道街边设售票厅,在前进四路此处为演出场——地属六渡桥闹市区,也是武汉市平民聚集区,喜爱楚剧者多不胜数,开戏时常至街道拥塞,车辆不能成行。当年盛况,如今已成追忆。曾经我父亲于落泊时被分配到武汉市楚剧团担任编剧,那是文革后期,所以我有机会常来这里观看刚刚获准出演的新编楚戏或是传统楚戏,当时,几位着名艺术家尚健在,曾经立在那一方戏台之下,仰看这由民间俚俗茶戏演变而来的荆楚乡土特色的声腔歌舞,至今想起,别有一番说不出的感叹。

沿中山大道,下行,过“五芳斋”餐厅,右转,入兰陵路口,寻找记忆中的中南剧院不见。问周围的居民,原来,街边一圈围墙内的一片荒废建筑工地就是(如图)。记得年少时我经常来这里观看话剧和歌舞,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苏联红旗歌舞团来汉歌舞表演;另一次是八十年代末中国首映美国电影《罗马假日》。

中南剧院:位于汉口兰陵路与中山大道相交的街边,属旧俄租界,曾经是一幢巴洛克式建筑物,外墙有雕花和花饰,数级石阶上去步入罗马立柱的门厅,内部结构依照西方歌剧院模式,只是格局要小得多。1949年后,曾为武汉市话剧歌舞剧重要演出场所之一,尤其是在武汉剧院未建成之前。及至之后,它仍然以其华丽的剧场空间以及优雅的人文格调吸引着市区一部分崇尚高雅娱乐的知识分子型消费群体。

1996年,剧场被拆除,准备按原貌施工,因为与相邻一所中学的一场官司悬而未决,被迫停止工程已近十年。

走到围墙里边,站在地下构筑刚待完工即遭废弃的中南剧院旧址,只见地下室部分臭水四溢,地面施工现场乱石堆积——昔日歌舞弦管繁华之地,如今老鼠蚊蝇孽生之所——《红楼梦》里有“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的句子,那还是古典的浪漫主义,工业社会中的荒凉废弃之景,自然是农业时代文人不能想象得到的。

中山大道,往大智门火车站方向,上车站路,右转,入天声街,即“天声市场”。穿过两边的菜摊子、肉案子,行几步路,便至赫赫有名的越剧演出中心“天声剧场”,现在已改为一间餐饮娱乐室(如图)。

“天声剧场”建于1918年,先名“天声大戏院”,当年来此演出的有京剧名角黄桂秋,评剧名角芙蓉花、喜彩霞、白玉霜,越剧名角筱灵凤、黄笑笑、玉牡丹、戴忠耀等。1949年后,武汉市成立越剧团,邀请江浙知名艺人来汉定居,从此,天声剧院的越剧演出便聚集起汉口老租界区一批江浙籍市民,形成固定观众群体,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天声剧场越剧表演的鼎盛时期。

站在人语嘈杂、环境污秽的小街上,从昔日剧场大门朝里望去,依稀可见那一间小小舞台,想象饕餮间隙之中台上的烂俗歌舞——这里曾经上演过越剧精典剧目《红楼梦》、《情探》、《小忽雷》的地方,想起当年武汉市越剧团众位姐妹花倾情演出,不知癫狂了多少戏迷。金雅楼、金月楼、金梅楼、玉牡丹、华姿……一串串香艳柔婉的名字—— 如花的美眷抵不过似水的流年,抚今追昔,令人嗟叹。
汉口友益街上的人民剧院,距离天声剧场只有数百米之遥,两家剧院的命运天差地隔不同——1999年,武汉市有关方面投资近千万元对剧院进行整体装修,2003年冬开业唱戏,重拾旧汉口“戏窝子”的风流蕴藉。

剧院建于1914年,初名“大舞台”,1917年更名为“共和升平楼”,1933年又更名为“明记大舞台”,民间仍俗称“汉口大舞台”——中国传统戏楼的建筑特色,及至上世纪中后期,半圆形高下两层观众席仍然为长条式木质靠背椅,其风格朴拙风雅,为武汉独家。

二十世纪上半叶,来此献艺国内名角多不胜数,其中最为着名的表演艺术家有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马连良、谭富英、李万春、盖叫天、姜妙香等。1951年,梅兰芳又一次乘火车抵汉,当晚,在人民剧院演出着名京剧折子戏《贵妃醉酒》。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陪同母亲,乘一辆三轮车,由循礼门翻铁路来这里观看北京京剧三团杨秋玲一行的精湛表演。

友益街右转至宽阔的京汉大道,摩托车疾驰至解放大道上的武汉剧院(如图)。

武汉剧院有近1000个座位,建成于1959年,为武汉市当年最大一座现代化的演剧场,苏联专家设计,于苏俄模式的“欧洲新古典”建筑大格局中,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细节:六根华表型立柱(改良罗马立柱)支撑起高而阔的门廊,门廊上方露台状廊顶塑有六只中国宫灯型柱栏——远远望去,灰色方正的房体在大片绿地上气派地耸立着——当年,我的家与武汉剧院仅一街之隔,这里是我儿时天天玩耍的地方。

剧院自建成之日始,一直用于话剧、歌剧以及各类形式的文艺演出,同时,也是武汉市重大会议活动的重要场所。(因为家离这儿太近)数十年中,仅我在这里观赏过的演出就有:吴杏华主演的歌剧《刘三姐》(武汉歌舞剧院)、李默然主演的话剧《第二个春天》(辽宁省人民艺术剧院)、马弈主演的话剧《克林姆林宫的钟声》(武汉话剧院)、话剧《兵临城下》(沈阳话剧团)、越剧《沈清传》(杭州越剧团)、大型歌舞《东方红》(武汉地区文艺团体)等。

1992年,剧院主体建筑重新修整,背面开大门,扩展扩建周边绿化广场,与京汉大道相连通——类似的“宫殿园林式”的剧场建筑,在寸土寸金的现代都市里已经不属多见。

近黄昏时,我们赶到武昌阅马场,新建成的湖北剧院在西斜的太阳光里散发出淡淡的银质的光泽,一座被称为“有着中南地区最先进设施”的大剧院,透明的玻璃体建筑,它的建成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时代的新生,中国传统戏剧的没落和现时代的娱乐演艺的兴起——虽然它的兴盛和我的生活似乎相隔得很远(我已经到了再也懒得走进剧院的年龄)——依稀记起,当年,当它还是一所很老的老剧院的时候,有一天夜晚,我从汉口搭公汽过江,来到这里观看了由湖北歌剧团演出的着名歌剧《洪湖赤卫队》——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由湖北剧院侧翼上彭刘杨路,然后经解放路,转大成路右拐直角走进首义公园路(这是一条死路,前面无路可走),仰面蛇山山坡上,隔长江大桥与黄鹤楼背向而立的这一幢中西混合式建筑物便是曾经有点名气的黄鹤楼剧场,现在名“楚游宫”——一个太俗烂的名字。

走近前去,依山势修筑的石阶上有三只野狗在争斗玩闹,石阶端处,大门铁锁紧锁,偌大的一幢建筑物,寂无人声,寂无人迹,入冬后的蛇山,山坡上荒草丛生,山坡下,行人稀少的路边有几位老者闲坐。老人说到:自从黄鹤楼剧场改名为 “楚游宫”(即所谓的“餐饮娱乐场馆”)后,长年未见其经营起色,之所以管理者已经放弃此处的生意往别处去发展了——“早就关门不做了!”老人大声说。

黄鹤楼剧场:初名“共和大舞台”,1950更名“湖北地方剧场”,1956年更名“黄鹤楼剧场”。1924年,剧场建成之时,此地未建长江大桥,蛇山脚下本是商业集贸繁华之地,剧院当年的风光自不消细说。大桥建起,天堑变通途,车辆行人从此由江上过往,长江大桥引桥由黄鹤楼剧场背面经过一直延伸到武昌阅马场才止住,三镇之间过往的公车多半不在引桥上停站下人,如果有人想去剧场看戏,非得由我上述的行走路径,即从阅马场转彭刘杨路,绕一个大大的圈子才成,自然交通十分不便——这就是黄鹤楼剧场垮掉的原因:数十年间的时过境迁,将通衢之市演变为“末路穷途”,自古商贸兴隆起始于水陆路径,也就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意思。

今天,在长江江边,蛇山山坡上,老剧场颓废了它沧桑的容颜——看“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眼前风物,宛如古画——我们转身,背对了它,乘摩托穿街出巷,朝热闹喧哗的市中心飞驰而去。

③ 湖北有哪些特色的非遗文化

在我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湖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湖北有哪些传统手工艺技能或者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等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大概的了解湖北都有哪些代表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10.民俗。湖北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有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西塞神舟会、武当山庙会、随州神农祭典、汉阳归元庙会、当阳关陵庙会、嫘祖信俗等。

④ 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 文化遗产 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具有很悠久的流传历史,还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给与保护不能让有价值的老传统在我们手中消失不见。下面咱们就走进 湖北文化 ,看看湖北的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其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长诗、歌谣、民间笑话、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等。湖北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学项目有董永传说、屈原传说、王昭君传说、炎帝神农传说、伍家沟民间故事、黄鹤楼传说、黑暗传等。

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是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样式,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和民间祭祀仪式音乐等。它主要是通过口头创作方式产生和传播,地域性、流变性、通俗性、程式性等是民间音乐的主要标志。湖北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有武当山宫观道乐、枝江民间吹打乐、宜昌丝竹、兴山民歌、薅草锣鼓、老河口丝弦、马山民歌、唢呐艺术、锣鼓艺术等。

传统舞蹈
传统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世代相传的,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传统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活习俗舞蹈、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人生礼仪舞蹈、宗教信仰舞蹈、生产习俗舞蹈等。湖北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有土家族撒叶儿嗬、肉连响、高龙、土家族摆手舞、郧阳凤凰灯、麻城花挑、宣恩土家族八宝铜铃舞等。

传统戏剧
传统戏剧指的是中国各地域各民族人民创造的传统戏曲艺术。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杂技、武术等元素,讲究唱念做打,具有很强的程式性和技术性。流传湖北的传统戏剧有汉剧、京剧、楚剧、花鼓戏、黄梅戏、皮影戏、提琴戏、傩戏、采茶戏、汉调二簧等。

曲艺
曲艺是中国民族民间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的演化发展而成的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本质特征是口头语言进行的说唱表演。它具有民间性、通俗性、一人多角、化出化入、说唱为主、简便易演等特点。湖北有代表性的曲艺项目有汉川善书、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南曲、恩施扬琴、鼓盆歌、三棒鼓等。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它包括传统武术、传统竞技、传统体育、游艺、杂技、魔术、马戏、乔装戏、滑稽等,具有深厚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湖北的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有武当武术和岳家拳等。

传统美术
传统美术是广大民众创造的各种视觉造型艺术,大体上可分为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工艺、民间建筑四大类,包括广泛流传于各民族、各地域的剪纸、年画、泥人、泥塑、刺绣、编织、风筝、玩具、民居建筑装饰等。湖北的代表性项目有雕花剪纸、大冶石雕、天门糖塑、黄梅挑花、红安绣活、阳新布贴、武汉木雕船模、老河口木版年画、汉绣等。

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指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手工业技术与工艺。包括工具和机械制作;农畜产品加工;烧造;织染缝纫;金属工艺;编织扎制;髹漆;造纸、印刷和装帧;制盐、制笔、制墨、颜料制备、火药制备、烟花爆竹制作等其他各类工艺。湖北的代表性项目有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铅锡刻镂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高洪太铜锣制作技艺、蕲春管窑手工制陶技艺、凤筝制作技艺等。

传统医药
传统医药主要指中医中药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药学,它属于传统民间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科学认识价值和实践价值。湖北传统医药的代表性项目有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夏氏丹药制作技艺、武当山道教医药等。

民俗
民俗是指流行于民间的风俗习惯,他蕴藏于民众生活之中,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民俗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有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知识、民间信仰等。湖北有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有屈原故里端午习俗、西塞神舟会、武当山庙会、随州神农祭典、汉阳归元庙会、当阳关陵庙会、嫘祖信俗等。

阅读全文

与武汉的戏剧文化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4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5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24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05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3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9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5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42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8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9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4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4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3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3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8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3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3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77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4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