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文化发展取得哪些成就

文化发展取得哪些成就

发布时间:2023-06-15 11:39:57

⑴ 中华文化的辉煌成就有哪些

文学成就:伟大的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文明开发最早的古老民族之一。光辉灿烂的
历史之悠久,种类之繁多,形式之丰盈,都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学大国的文学相媲美。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集了公元前
至公元前
的诗歌。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它的赋、比、兴的艺术
,更为无数的外国学人所称道。

在戏剧方面,远在十三世纪,就出现了
的辉煌。它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创作了70部
。那惊天地泣鬼神的《
》,那轻松、明快、活泼、幽默的

》,那颂扬正义、鞭挞邪恶的
戏《鲁斋郎》,那翻卷着


》等风格多样、色彩
的剧作,不仅展示了我国戏剧的丰富性、成熟性和厚重感,而且还把

的优点熔为一炉,把诗词的功能由一般的吟诵扩展到配乐吟唱激野,将诗和歌密切地结合起来。


独穗颂特的表现形式和
,使语言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至。它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变化多样而又严整有序,而时代
,不仅继承了它的优秀传统,而且还把这一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在小说方面,还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就出现了"标志市民文艺样式"的"
"。元末明初又有两部
的伟大杰作问世,那就是
的《
》和
的《
》。这两部内容博大、
、人物过百的长篇巨着,享有世界声誉。

在革命风暴中诞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我国
(从"五四"时期的

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文学),以其更先进、更合理、更美好的崭新姿态,前进在今日世界进步文学的前列。

、《家》、《春》、《秋》、《
》、《
》、《
》、《
》、

、《东方》、《
》、《
》、《
》、
、《
》等小说;
、《日出》、
、《
》、《
》、《
》等话剧;




等诗人的诗歌,都以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
的统一,跨进
的殿堂,为光辉灿烂的
编织出更为璀璨夺目的花环。

综观三千多年的
全貌,可以看出它的发展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在中
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文学的任务和功能历来都受到重视。公元前的孔子(公元前551公元 /FONT>479)首先提出诗(文学)"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三国

,极重视文章的写作,认为文章可以"经国",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对写作诗歌的目的作了更
的阐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对此,
说得更为明白:"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古代诗人、作家、文论家这些关于文学任务和功能的论述,对后来的创作实践和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批判地吸收历代有关文学功能的主张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明确、更为群众欢迎的响亮口号:文艺为
服务;文艺
,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
的文学取得了
的成就,
的文学特别猜铅郑是新时期的文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二、我
历来是勇于进取,在形式和体裁上不断创新或
的开放型文学。比如,诗歌的发展是由


,由



。散文的发展是由


而"
"中的古文,到了现代,散文的种类和形式,真可谓
、色彩
。在体裁上,由


而明清

。总之,几千年的文学发展表明,我

和体裁上,总是处在不停的运动中,在不断地创新和革新。

需要指出一点,中华民族是一个
程度较高的民族,能够全面、辩证、成
对待文学形式和体裁上的创新和革命。某一新的
和体裁出现后,并不因此否定先前的艺术形式和体裁,而是允许各种艺术形式和体裁
。比如,

在诗歌领域里占据主要地位后,但

并没有就此消亡,甚至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再比如,今天我们提倡
,但
创作依然很兴旺,诗与词的
、共存共荣也很令人深思。在宋代,词在诗歌领域里占了主要地位,但宋代的诗也很有特色。即使在今天,它们也是
的兄弟或姊妹。

⑵ 近年来我国文化成就

1,改革释放活力 文化产业势头强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实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文件,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文化产业增速始终高于GDP增速,保持强劲发展势头。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底,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达297.65万户,注册资本14.29万亿元;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从2012年的3.6万家发展到2016年的5万家,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

正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批龙头企业、数字文化创意精品和“文化+”“互联网+”新业态集中亮相,文化与科技、互联网、金融、商业、旅游、体育、时尚等产业融合发展成果及新型文化产品不断涌现。

2,立足文化自信 “走出去”步伐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于民族文化自信,搭载文化产业发展快车,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了大幅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16年,全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885.2亿美元,其中出口786.6亿美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直接投资39.2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18.6倍;国际版权输出不断增加,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逐步缩小。

在历届文博会上,中华文化渐受外商青睐。以深圳文博会为例,2016年实现出口交易额176.972亿元,同比增长7.35%。正在举行的2017年文博会,吸引了40个国家的117家海外机构参展,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99个国家和地区约2万名海外客商前来参会,展会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3,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网络文化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

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文化市场法规不断完善。近几年,全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在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6—8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

4,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逐渐拓宽,以《文物保护法》和《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规章为基础,保护体系日臻完善,国家自2006年起设立“文化遗产日”。

普查建档工作深入开展,中国民族民间10部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工作收集资料多达100亿字,第三次文物普查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0多万处。

5,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根据中央提出的改革目标和任务,改革不断深入。一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40个省级、147个地市级、

240个县级演出公司、展览公司、电影公司、音像公司、影剧院等文化单位完成改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不断深化,国有院团改革步伐日益加快。

⑶ 中华文化有哪些成就

科技与文化成就: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

增强文化自信的方法:不断推进理论、科技、制度、知识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发展,不断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纯凯争中克做世唤敌制胜。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将3颗不同用途的卫返源星送入地球轨道,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多星的壮举。根据航天运载的需要,我国研制成功了“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等4种“长征”系列火箭。

以下是践行文化自信方法的相关介绍:

践行文化自信,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文化自信

⑷ 新中国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发展,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繁荣发展了社会主义文艺,丰富人们的精神食粮

文学艺术是我国社会文化生活的主体,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精神风向标。在改革开放初期“伤痕”、“反思”、“改革”和“寻根”类的文学与电影交互辉映,涌现大批反映现实、尊重生活、捍卫尊严的优秀作品。

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氛围下,文艺等繁荣发展,题材、主题、形式、风格多样化。

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从六五时期开始,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持续保持两位数。2017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855.8亿元,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61.57元;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42%,助力城乡文化建设。2004年开始,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逐步实行免费开放制度。

四、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我国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建立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体制。1982 颁布《文物保护法》。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由文物管理转向对文化遗产的综合管理。2011年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五、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构建了文化经济和经济文化

改革释放活力。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等问题,少数文化单位率先开始经营机制市场化改革的尝试,试行“事业单位属性,企业化管理”的双轨制运行,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并出现了图书、演出、音像和电影等文化市场。

六、提升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在不断创新观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提高了文化开放水平。改革开放初期文化主要是“引进来”。

2003年12月,我国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主动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工作的新格局。

⑸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取得哪些辉煌的成就。文化方面来说

来源:国家统计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不断守正创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正在不断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进。



一、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各项文化事业在恢复、改造和曲折中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为文化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文化建设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繁荣兴盛,公共文化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一)文化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持不断加强,我国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1953-1957年五年文化事业费总投入为4.97亿元,1978年当年增加到4.44亿元,到2018年达928.33亿元。1979-2018年,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14.3%[1],2018年比2012年增长93.4%。

(二)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新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进行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短缺。194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仅有55个,文化馆站896个,博物馆21个。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到“十五”末期,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201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76个,为1949年的57.7倍,为1978年的2.6倍;文化馆站44464个,为1949年的49.6倍,为1978年的9.7倍;博物馆4918个,为1949年的234.2倍,为1978年的14.1倍。从2004年起,全国各级各类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有条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逐步实行优惠或者免费开放。从2008年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纪念馆开始向社会免费开放,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广播影视制播能力显着增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优势,积极发展视听新媒体,从以前单一的广播媒体发展到今天具有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广播电视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构成的传播新格局,拥有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传输覆盖手段构成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一是传媒规模不断扩展。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级广播电台播出机构2647个,为1949年的54.0倍,为1978年的21.2倍;2018年实际开办公共广播节目2900套,比2012年增长10.4%;实际开办公共电视节目3559套,比2012年增长8.7%。目前我国的广播影视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二是覆盖范围显着扩大。2018年底,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94%和99.25%,分别比1982年底提高了34.84和41.95个百分点,比2012年底提高了1.43和1.05个百分点;有线广播电视服务人群持续扩大。2018年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为2.18亿户,占全国家庭总户数的49.0%,而1998年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只有0.28亿户。在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中,数字电视用户数2.01亿户,占92.3%,数字用户数比2012年增长40.8%,占比提高25.8个百分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播影视新媒体蓬勃发展,2018年全国网络视听注册用户已达到65.7亿个,节目播放次数接近2.7万亿次。三是播出能力日益增强。1978年全国仅有93个广播电台,年播音约7.7万小时;仅有32个电视台,年播出约1600小时。2018年全国共播出公共广播节目1526.7万小时,共播出公共电视节目1925.0万小时。1979-2018年,广播和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年均分别增长14.1%和26.5%,其中,2013-2018年,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2%和2.1%。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大幅增加,艺术精品纷呈,品牌优势凸显,节目形态、样式日益丰富,较好地满足了受众对节目形态多样化的需求。

(四)新闻出版繁荣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闻出版业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出版了大批优秀出版物,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2018年,图书品种51.9万种、总印数100.1亿册(张),分别为1978年的34.6倍和2.7倍,为1950年的42.7倍和37.1倍;期刊品种10139种、总印数22.9亿册,分别为1978年的10.9倍和3.0倍,为1950年的34.4倍和57.3倍;报纸品种1871种、总印数337.3亿份,分别为1978年的10.1倍和2.6倍,为1950年的4.9倍和42.2倍。电子出版业起步于1993年,到2018年全国电子出版物8403种,发行量2.6亿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出版业日趋规范化和精细化,紧紧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出版了一大批广受读者欢迎的优秀出版物和精品图书。


(五)文化遗产保护成效突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我国已逐步构建起了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2018年底,全国共有文物业机构数10160个,从业人员16.3万人。1998-2018年,文物业机构数年均增长5.3%,从业人员数年均增长4.6%,其中,2013-2018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8.8%和4.5%。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已达到4296处,较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0处,增加了22.9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3项,位居世界第二;全国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3154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总数达40个,是目前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业态迅速兴起



自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到全面展开,我国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一)文化经济总量明显增加。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8737亿元[2],比2004年[3]增长10.3倍,2005-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9%,高于同期GDP现价年均增速6.9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5%、2012年的2.36%提高到2018年的4.30%,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逐年提高。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2004-2012年间,文化产业对GDP增量的年平均贡献率为3.9%,2013-2018年进一步提高到5.5%。

(二)文化市场繁荣发展。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7123个,为1978年的5.4倍,为1949年的17.1倍;艺术表演场馆1236个,为1978年的1.1倍,为1949年的1.4倍。2018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从业人员41.6万人、演出312万场次、全年演出收入152.3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72.0%、131.5%和137.4%,演艺市场规模呈现井喷式增长。2018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609.8亿元,比2012年增长1.9倍,2013-2018年年均增长19.6%;电影院线拥有银幕60079块,比2012年增长3.6倍,2013-2018年年均增长28.9%,银幕总数跃居世界第一。

(三)文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手机出版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2016年、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3%和34.6%,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营业收入均增长8.6%。文化新业态已成为引领和示范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文化产业集群趋势明显。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日渐明显,许多有竞争力和实力的文化骨干企业[4]数量大幅增加,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规划建设稳步推进。2018年,全国共有文化骨干企业6.0万家,比2012年增长64.3%,2013-2018年年均增长8.6%;从业人员为845万人,比2012年增长20.9%,年均增长3.2%;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比2012年增长58.6%,年均增长8.0%。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实验园区和335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进一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三、文化投资主体日趋多元,文化消费水平不断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投资和消费水平也明显提高。

(一)文化投资快速增长。在各项政策的引导激励下,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加大。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3.8万亿元,为2005年的13.7倍,2013-2017年年均增长19.6%,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速8.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比2005年提高2.9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看,国家预算资金占5.1%、国内贷款占7.2%、利用外资占0.4%、自筹资金占81.7%、其他资金占5.6%,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社会化格局。

(二)文化消费稳步提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2018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27元,比2013年[5]增长43.4%,2014-2018年年均增长7.5%,文化娱乐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2%。分城乡看,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271元,比2013年增长34.3%,年均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80元,比2013年增长60.0%,年均增长9.9%。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之比由2013年的5.4∶1,降低到2018年的4.5∶1。


四、文化走出去新格局逐渐形成,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外文化交流覆盖面小,主要是与社会主义国家及亚非拉友好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和深化,已成为国家整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并举的“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格局已逐渐形成,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一)文化贸易快速增长。一是文化产品的进出口总额稳步扩大。2018年,我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023.8亿美元,为2005年的5.5倍,比2012年增长15.4%,2013-2018年年均增长2.4%。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84.8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43.2%,占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的18.1%,比2012年提高3.5个百分点。二是文化贸易伙伴呈现多元化格局。2018年,美国、中国香港、荷兰、英国和日本为我国文化产品出口前五大市场,合计占59.6%。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品出口为162.8亿美元,而2008年仅为55.4亿美元。

(二)文化对外投资有序推进。越来越多具有规模和实力的文化企业积极发展在海外的投资,已成为我国文化领域对外投资的重要力量。2018年,我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额为16.9亿美元,分别为2008年和2012年的84.5倍和8.5倍,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重为1.3%,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的70年,是文化建设全面繁荣的70年。展望新时代,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我国文化建设将呈现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局面,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将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将持续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时代风采!

⑹ 改革开放30周年在文化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题:文化,在改革中创新、繁荣——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化发展回眸 新华社记者廖翊、周玮、白瀛、隋笑飞 金秋10月,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好戏连台: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52台剧目轮番上演;日本文化周、长三角文化周、国际演出交易会等活动次第展开。 与此同时,第六届中国曲艺节在河南平顶山拉开帷幕,京韵大鼓、苏州评弹、四川清音、天津时调纷纷登场,民族曲艺的魅力倾倒中原。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繁荣的一个缩影。 30年来,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为文化的改革创新和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回眸30年中国文化从封闭、单一中艰难启程,并不断走向开放、繁荣、多元的步履,人们感受到中国文化与改革开放、民族复兴共兴共荣的非凡历程,感奋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日益提高。 “爱情的位置”——中国文艺在冲破禁区、回归人性后步入繁荣 (历史镜头)1978年春,作家刘心武在大型文学月刊《十月》创刊号发表“文革”后的第一篇爱情小说《爱情的位置》。仅仅一个月,他就收到7000封读者来信,人们对这篇作品赞誉有加。 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刊登复旦大学学生卢新华短篇小说《伤痕》,引起社会强烈共鸣。报纸破天荒地加印150万份仍然脱销。 随着文艺回归人性,文艺家创造活力再度激活。此后,产生了话剧《于无声处》、电影《天云山传奇》、小说《人到中年》《芙蓉镇》《乔厂长上任记》、油画《父亲》等一大批优秀现实主义作品。如今,新时期中国文艺创作又步入新的繁荣。 (今日镜头)2008年10月底,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协:“本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宗旨,我们从2003年至2006年公开出版、发表的130部长篇小说佳作中遴选出了贾平凹的《秦腔》等四部长篇。” (记者点评)突破文艺禁区,打破题材禁忌。爱情,这一文学永恒主题在遭遇长时间的禁锢后,还给了大众,还给文学艺术最重要的源头。30年来,我国文艺工作者不仅用心记录着国家改革开放的重要足迹,也悉心描绘普通民众的生活和情感,从多方面满足着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从“乡恋”到“奥运演出季”——文艺走向开放、多元 (历史镜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1980年前后,一批青年诗人风靡诗坛,其诗作被称作“朦胧诗”;1980年,歌唱家李谷一演唱歌曲《乡恋》一度受到批评。 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多样化的诗歌创作渐渐为大众接受,《乡恋》成为观众最热衷点播的歌曲。此后20多年,“意识流”、港台歌曲、“西北风”、摇滚乐、“新古典主义”画派、第五代导演、韩剧、进口大片、百老汇音乐剧等登上中国文艺舞台,呈现中国文化多元盛景,文学艺术进入争妍斗奇的新阶段。 (今日镜头)2008年,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奥运演出季,汇聚全球139部经典剧目,诸多中外艺术团体和各种中外艺术作品纷纷登场。 (记者点评)文艺是多元文化的汇聚,是民族丰富性的结合。开放与多元是实现文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就繁荣局面的前提。诗人、艺术家的探索、创新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同步,符合新时期大众文化审美多元的需要。 村村通·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历史镜头)1999年3月,全国人大的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把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列入国家计划项目。随着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到去年底全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43%和96.58%,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有一个大的改观; (今日镜头)2008年3月起,文化文物部门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等逐步对民众免费开放。当年,全国免费开放场馆达500余家。 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激发了公众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凡免费开放的博物馆,观众人数均比免费开放前成倍增长,有的甚至增加了数十倍。人们普遍认为,博物馆社会贡献率明显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明显拓展。 1978年全国只有博物馆349座,2008年达1722座;1978年全国文化事业投入为4.4亿元,2007年达到198.7亿元。 (记者点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体现了十七大报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要求。“民心工程”的赞誉充分反映民意。 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081102/15165830.html其余部分

⑺ 新中国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1.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2.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3.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4.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还没有最终完成)。
5.疆土上:收复香港、澳门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1979-2009年),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9.8%,2009年中国GDP为49093亿美元,居世界第三。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已超过日本,现居世界第二。 中国人口占据世界人口数目的第一位,约十三亿三千二百四十六万人(2009年08月)。 中国陆地国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拥有领海400多万平方公里,总面积1400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有八座建筑位居全世界十大最高建筑物之列,包括“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建设中的“上海中心”大楼。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员。 中国是全世界三个拥有可以生产载人太空飞船技术以及航天员出舱技术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综合军事力量排名位于世界第三位。 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居世界第四位(2010年)。 中国是世界公认拥有核武器的五个国家之一。 中文博客现有数量约达到一亿零七百多万个(2008年07月),居世界首位。 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达十亿六百多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六亿七千多万户(2009年5月)[2],居世界首位。 中国互联网用户约为三亿三千八百多万户(2009年06月底),居世界首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
中国于1964年10月首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中国于1967年06月首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中国于1978年实现改革开放。
中国于昆明在1999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中国大型诗词书籍《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2006年出版。
中国沈阳在2006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中国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许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嫦娥一号(CE-1)”发射成功。
中国于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四川汶川、北川等地发生了里氏震级8.0级,矩震级7.9级的“5·12汶川大地震”。
中国国务院决定,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悼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并且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中国于2008年在北京举行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举行)和残奥会(于2008年9月6日至9月17日举行),并以51金、21银、28铜首次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中国体育代表团在1984至2008年的奥运会上,共夺得金牌一百六十三块。
中国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
中国哈尔滨于2009年2月18日举办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
中国洛阳于2009年4月10日到4月16日举办世界邮展。
中国北京于2009年10月1日举办建国60周年阅兵式。本次阅兵将有14个徒步方队、30个装备方队、12个空中梯队受阅。每方队为352人。
中国济南在2009年10月16日到10月28日举办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
中国香港于2009年12月5日到13日举办第五届东亚运动会。
中国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中国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为全国哀悼日,悼念青海玉树大地震遇难同胞。
中国上海在2010年4月30日到10月31日举办世界博览会。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
中国 国务院决定,2010年8月15日为全国哀悼日,悼念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
中国广州将在2010年11月12日至11月27日举办亚运会。
中国西安将在2011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中国深圳将在2011年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中国天津将在2013年举办第六届东亚运动会。 中国南京将在2014年举办世界青奥会。

⑻ 文化的历史成就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过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与发展,各项文化建设成就斐然,当前文化建设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一)文艺创作日益繁荣。各级文化部门不断加强对艺术创作的扶持和引导,组织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活动,开展文华奖、群星奖评奖,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艺术创造搭建展示舞台,营造良好环境。广大艺术工作者积极投入艺术创作活动,各个文艺门类涌现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艺术精品,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其中,“文华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有96个剧目获“文华大奖”,329台剧目获“新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共推出50台精品剧目,100多台优秀剧目。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推出了104件优秀美术作品,即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昆曲、京剧等艺术的专项振兴规划相继实施,传统艺术焕发了新姿。“文化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坚持不断,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青少年的艺术修养。2002至2008年,全国各级艺术院团在农村演出场次达202万场、观众人数超过32.5亿人次。文艺理论研究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成果。自1983年以来,850余项艺术学科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文化部资助。《中华艺术通史》等理论研究成果完善了艺术学科体系。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随着工作理念的不断深化,社会文化工作逐步从“唱唱跳跳”的一般性活动组织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各级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推进,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薄弱,1949年全国各类图书馆只有55个,文化馆(含群艺馆)896个,博物馆21个。经过6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迅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20个、文化馆(含群艺馆)3218个、博物馆1893个,分别是1949年的51.28倍、3.59倍和90.14倍。到“十五”末期,已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从无到有,2008年底乡镇文化站达到4107个,村(社区)文化室247332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国家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就建设了包括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文化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投入不断加大,建成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国家大剧院占地1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拥有坐席6002个。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于2008年9月竣工后,国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成为世界第三大图书馆。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计划2010年竣工,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9.19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

开展了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知识工程、少儿文化蒲公英计划,特别是近年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等一批惠民文化工程相继实施,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2004年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有条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逐步实行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到2008年底,全国已有1007个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观众人数突破1.54亿人次。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得到重视。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⑼ 求建国以来的文化方面的成就,详细点,谢啦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文艺创作日益繁荣、精品佳作不断呈现,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文化建设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文艺创作日益繁荣,精品佳作不断涌现。60年来涌现了一大批不同体裁、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文艺创作的繁荣也带动并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2002年至2008年,全国国有院团在农村演出达202万场次、观众人数超过32.5亿人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19个,文化馆3217个,文化站近4万个,文化室近25万个,公共博物馆1893座;已有1007个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观众人数突破1.54亿人次。
——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由娱乐、演出、音像、电影、书报刊、网络文化、艺术品等市场组成的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演艺、娱乐、文物和艺术品经营等传统文化产业焕发生机,音像、动漫、游戏、数字和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逐渐形成。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着。国务院先后公布6批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9座历史名城和251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目前,我国有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38处,昆曲等4个项目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第三次文物普查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0多万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也基本完成。
——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文化交流关系,建成海外中国文化中心7个、孔子学院140多所,与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逐渐形成。
与“文化走出去”相适应的,是我国文化贸易的快速增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核心文化产品出口国,仅仅位于美英之后。据统计,2004年国产影片海外票房及销售收入仅为11亿元,2008年上升到25.28亿元,平均年增幅4亿—5亿元。图书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图书版权进出口贸易逆差从2002年的9∶1缩小到2007年的5∶1。
60年来,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城乡文化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催肥”了文化产业;中华文化快步走向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60年来的文化建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弘扬了民族精神,满足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软实力成为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全文

与文化发展取得哪些成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30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1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4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4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