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全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文化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安全文化经历了从自 发到自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漫长成长过程。在世界工业生产范围内,有意识并主动推 进安全文化建设源于高技术和高危的核安全领域。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 故发生以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出了 “安全文化” 一词。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 询组把安全文化概念作为一种基本管理原则提出,安全文化必须渗透到核电厂的日常管理 之中。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 它决定于安全健康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1991年,INSAG编写了《安全 文化》,给出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 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仔备要保证得到应 有的重视。” 1993年国际核设施安全顾问委员会(ACSNI)进一步阐述了安全文化的概 念:“安全文化是决定组织的安全与健康管理承诺、风格和效率吵戚型的那些个体或组织的价值 观、态度、认知、胜任力以及行为模式的产物。” INSAG的《安全文化》面世标志着安全升猜 文化正式在世界各国传播和实践
Ⅱ 安全文化是什么
安全文化一般指企业制定的以人为本的,其次才是生产物资的安全及安全生产的流程规则。规定了权利和义务,及免责意外赔偿等。
比如:员工需遵守安全规程操作的义务;
员工有拒绝不符合安全规程的指令的权利;又如有的重要岗位,是不允许加班的,以免疲劳出错,这个也是员工可以拒绝的。
当然其他的安全文化还有很多,比如,小汽车出产一定是配安全带的。在飞机上一定是要听空乘的等等。
Ⅲ 安全文化理念是什么呢
安全文化理念是:
一、树立“人的生命一生一次,关爱生命一生一世”的安全人本理念
正确认识人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坚持“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努力实现生产的安全高效,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健康。
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家庭的关系,使广大员工在思想深处牢固树立“违章就是违法,违章就是犯罪”的观念,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安全牵涉到家庭的幸福。
企业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等安全荣辱观,从而把“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价值观根植到心灵深处。
二、树立“认识到位、措施有力,常抓不懈”的安全工作理念
安全是生产的基础,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到最好,坚持安全与生产“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扎实做好安全工作。
拓展安全文化新理念,不断向广大员工宣贯“不会安全的员工不是一名合格员工”的意识,督促员工自觉学习安全知识,提升安全素质,增强安全技能。
鼓励员工要敢于制止违章违规行为,坚持“他人违章就是我违章,发现违章不管等同于见死不救”的安全互保观念。
三、树立“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利益理念
对企业而言,目标是创造效益,促进发展,安全生产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企业实现效益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安全就是生命,不讲安全,不遵章守规,轻则发生伤害,影响生产,重则发生事故,造成伤亡,给员工家庭带来悲痛,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甚至使企业名誉扫地,社会影响重大;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同时维护企业生产力。
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同时,保障了员工的生命安全,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了因事故导致的经济损失,即降低了成本投入,相当于创造了效益。
四、树立“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安全认识理念
一个安全系统由若干个具有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制约的单元组成,从系统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只要系统存在隐患,则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
安全工作要时刻保持危机感和警觉性,当安全角势趋于稳定时,更要保持危机感和警觉性,要深刻认识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在日常的安全工作中要时刻树立危机意识,克服松懈心态,保持安全工作常抓常新,同时安全管理工作要具有忧患意识,即抱着“不安全”的态度落实每一项安全工作。
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改善安全生产作业条件,做到警钟长鸣,持续改进,不断进步。
加强企业员工安全文化理念的方法及重要性:
企业安全文化理念是在长期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积累验证而形成的,最终提炼升华为一种被企业员工认可的文化理念。
然而,这种理念的宣传、灌输乃至使其牢固植根于员工思想灵魂之中,并且逐步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则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安全思想教育去完成。
古山人自建矿以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总结、积累、传承下来许多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理念,如“抓好安全自保互保和联保”、 “安全是最大效益”等,这些看似安全警句的安全文化理念,已极大程度地渗透到员工思想灵魂之中。
引导、凝聚、激励、约束着员工们的安全行为,确保企业实现更长的安全生产周期目标。现在,国电和平庄煤业大力倡导的是“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人人都是安全员”等安全文化理念。
要把这些安全文化理念灌输和渗透到每名员工思想灵魂之中、并自觉转化成规范的安全行为以促进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因此,必须采取“闻、记、观、谈、查、评”六字法对员工实施安全文化理念的疏导和教育。闻,通过班前学习向员工灌输安全文化理念,让员工听到,使其入脑入心。
记,在班前学习中让员工做好学习笔记,并通过培训、考试和安全知识答题活动等形式,使其记牢安全文化理念。
观,在井上下构建安全文化长廊,通过悬挂醒目的灯箱、牌板、标语等宣传企业安全文化理念,时时处处让员工看到,使其做到耳熏目染。
谈,通过日常谈心谈话,尤其是重点与安全意识薄弱的特殊人进行谈话,将安全文化理念渗透到这些人思想灵魂之中,使其在作业中做好自保互保安全工作。
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经常巡查和督促员工对安全文化理念的践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和教育,使其既能接受又能做到,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
评,对班组每名员工实行考评,检验其履行安全文化理念的行为标准,并适时给予评价和激励,使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Ⅳ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含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企业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有专家是这样说的:5年寿命的企业是靠运气;10年寿命的企业是靠领导;15年寿命的企业是靠管理;20年以上寿命的企业是靠文化。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也就是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或者说安全文化是人类在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中,为维护自身免受意外伤害而创造的各类物质产品及意识领域成果的总和。安全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和谐文化的重要支撑和组成部分。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必须以满足广大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就职工的内在价值追求,在精神与物质上都得到认可,这是一个让职工对企业蕴育温暖感、成就感、自豪感,进而激活其内因让每一个职工都有激情参与其中、形成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过程。这是安全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但在许多企业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措施不到位,使得职工普遍缺乏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问题是在安全管理方面缺少一种执行力的文化,缺少一种执行的流程,缺少一种有效的培训,缺少一种有计划的组织评估和研究,表现为:一些企业内的一部分岗位有章难循甚至无章可循,一些企业对违章行为既不追究,也不研究,“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仅仅是一句口号。违章必究的前提是发现违章谁发现违章?是靠少数安全管理人员检查?还是全体员工自查、互查和各级管理者的层层检查?长期以来习惯的做法是设置安全员巡回检查,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法,但不是惟一的方法,不是一个治本的方法,因为这种做法基本的立足点是“要我安全”,而不是“我要安全”,所以经常发生检查人员前脚走,后面就出事故的被动局面。如何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在管理方法上必须有所改革,主要不是靠安全管理干部检查发现违章,而是由每个员工从自我保护出发,自己来发现违章、发现隐患。为此,我们建立了“岗位自查制度”,由岗位员工依据岗位安全规程进行自我检查、完善岗位的安全作业环境、提高岗位本质安全的条件、规范岗位的安全标准化作业,实现岗位“两无一有(无违章、无事故、有规程)”,通过上述工作,逐步培养员工“我要安全”的意识,提高“我会安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强调各级管理者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职责范围的安全承担责任。同时建立一级检查一级的层层检查制度,通过自查、互查、层层检查、抽查等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不断发现每个岗位的违章和隐患,不断纠正每个岗位的违章和消除安全隐患。
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感受与认知支配着其安全意识和行为养成,安全文化决定着安全生产系统要素是否有效地作用。在已形成了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的企业中,安全生产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处于稳定向好的状态;而在消极的安全文化或没有形成安全文化氛围时,安全生产系统的作用难于发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
2、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
尽管国内外许多企业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安全文化建设是最终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但国内不少企业对安全文化认识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决定了这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有专家通过几年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些调研,还归纳出了多种企业安全文化模式,如企业安全文化形象模式,企业安全文化精神模式,安全生产标兵企业或精神激励模式,企业安全效益型文化模式,企业安全科学技术型文化模式,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模式,企业安全文化文明道德模式,企业安全行为模式,企业全员安全活动模式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这些都说明企业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和实践虽然有所思考,但基本上还处于粗浅认识和简单归纳阶段,甚至仍存在不少误区。
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石。我们认为,要顺利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企业安全观念,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看待安全管理问题。企业应该将安全文化建设看作是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阶梯,而并非是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各级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才不得不进行的面子工作。对那些具有远见卓识企业家所引领的优秀企业来说,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凝聚人心,发展壮大的关键成功要素。安全文化建设不仅不妨碍企业的经营效益目标的实现,而且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又是企业内增凝聚力、外增影响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3、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与特点
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初创了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我们认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以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以安全价值为核心、以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安全绩效为导向创建本质安全型的安全文化。我们倡导的安全文化有以下特点。
本质型的安全文化对传统的安全管理进行辨证扬弃,使企业安全管理以“事”和“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行为”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树立起“人是安全的动力,人是安全的主体,人是安全的目的”的基本理念,进而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最终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
卓越型的安全文化企业的每一位职工都追求卓越的安全生产成效和成果,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以及生产职工不满足于行业一般的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国际一流的管理水准和安全目标;
全员型的安全文化企业的每一位职工都能够自觉意识到他们的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危机和风险,能够主动地并不断地去识别和排除各种安全隐患,逐步形成“安全生产,我的责任”、“安全生产,人人去管”的良好氛围;
公正型的安全文化企业承认人人都有可能出现差错,可以理解差错,但是不能忍受故意违章。操作者清楚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并且与企业达成一致。生产者完全有权拒绝进行任何不安全的生产与作业活动;
报告型的安全文化鼓励企业人人都来发表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管理部门对于获得的每一份安全报告都给予认真的对待和分析,不管是否需要采取行动都应反馈信息给报告者。甚至对有益的报告要予以公开表扬与奖励;
4、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支柱
一般来说,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有四个支柱:理念目标系统、管理控制系统、发展动力系统和形象传播系统。没有理念和目标做基础,安全文化建设就是无的放矢难以产生效果,也难以凝聚人心和引发深层次的企业变革;没有管理控制系统,没有优化的组织、制度和流程,安全理念落地就缺乏载体,职工行为就难以改变,安全文化建设就难以产生实际的效果;没有发展动力系统,没有合理的人才选拔和进出制度、岗位任职资格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价值分配系统,职工就没有激情和动力去实施变革;没有形象传播系统,企业就无从树立自己的公众形象,职工也无从识别自己的形象。
理念是变革的燃料和动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基准点,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并在工作中不断加以坚持。没有把理念与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理念就是空洞的;缺乏正确的理念来指导行动,行动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果。创立于1802年国际杜邦集团的安全记录优于其他工业企业30倍,事实上,其领导人自豪地说:员工最安全的就是去上班。因为杜邦的员工在工作时要比他们在家里还要安全10倍。达到这个理想成绩,全靠杜邦严守的十大安全理念。从杜邦设在上海的企业看,该公司把安全生产真正作为企业管理的第一件大事,人人身体力行。领导上班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查问物质生产的情况,而是查问人在生产过程中执行安全纪律的情况。跟随领导身边的人往往不是秘书,而是安全员。所有员工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安全学习。安全规则之严达到了苛刻的程度,甚至在办公楼内上下楼梯都有严格规定,有扶手而上下楼不用扶手者按违规论处。任何人必须凭“胸卡”进出厂区。
有了这四个支柱,也就具备了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中态度、能力、关系和环境四个核心要素。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阵风,吹过就算,或只打雷不下雨,而是一场深刻的企业文化变革和管理创新,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变革需要时间、力量和责任的投入,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手段、长期持续努力地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半途而废都是不可取的。企业安全文化的推进和塑造,必须要有系统化的组织设计,必须要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必须要和安全管理结合起来,必须要用制度来保证,必须要用机制来推进,必须要有一批具有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企业文化管理人才来贯彻和落实。
PDCA循环法——就是从企业最高层,到各单位和管理部门,再到各作业机班组,最后到每个人,大环套中环,中环套小环,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根据,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贯彻落实,彼此互相关联、互相协调、互相促进,一环紧扣一环,形成了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一级单位,各单位(部门)保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5、基本结论:
《易经》中讲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如何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企业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平安和谐企业,是企业领导者时刻都在思考的重大问题。同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或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丰富发展,这样才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只有得到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制订周密的规划,形成强有效的运行机制,着力创建富有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当这一模式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功之后,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也就真正开花结果了。
本质安全的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行为的可靠性,无论在什么环境和什么条件,从业人员都能自觉遵章守纪,确保个体安全;二是状态的可靠性,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设备设施始终必须处于安全状态;三是系统的可靠性,建立和完善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关联系统。
所谓隐患不仅仅存在于施工现场的某一方面,它存在于人的思想、作风、管理、制度和作业行为等各方面。
思想上的隐患,包括重生产、轻安全、麻痹大意、侥幸心理等;
作风上的隐患,包括令行不能禁止,对防范措施纸上谈兵,浮于表面等;
管理上的隐患,包括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监控不严等;
制度上的隐患,包括制度缺失、标准滞后、执法不严等。
这里简要侧重讲一下人的作业行为隐患表现,1931年有一位安全科学家叫海因里希,他分析的结果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88%的安全事故;着名的杜邦公司的统计结果表明,96%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美国安全理事会NSC得到了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结论。我国的研究结果是,85%的事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这些数字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非常重要,必须纠正、最大限度地使安全的行为习惯变成我们规范的日常习惯,我们才能在生产、生活中享受安全。
比如以下种种现象:
1、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如攀、坐不安全位置,直接用手代替工具操作,在机械运转时加油、检修、清扫工作等。
2、技术水平,身体状况不符合要求的人员上岗作业。
3、习惯性违章操作不以为然,对隐患的存在抱有侥幸心理,如高空作业不系安全带、电焊作业不穿绝缘鞋,高速旋转作业不戴防护镜,金属切削作业不戴手套,有毒有害作业不戴防毒面具等。
4、对警报声、故障指示灯麻痹大意,忽视、误解安全信号。
5、缺乏基本的安全技能,如急救基本知识、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火灾逃生自救等。
6、不正确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甚至放弃不用。
7、违反劳动纪律班前或工作时间喝酒或打瞌睡。
这些都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必须认真排查治理与整改。
8、而以上隐患具体表现在以下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1)设备传动部分防护罩(栏)缺损或未安装好就开车操作;
(2)检修带电设备时,在配电开关处不断电或不挂警示牌;
(3)进入机械设备内检修运转部件时,不设专人监护或未采取重复断开动力源措施;
(4)任意开动非本工种设备;
(5)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上岗独立进行操作;
(6)超限(如载荷、速度、压力、温度、期限等)使用设备;
(7)设备上有安全装置而开车时不用;
(8)任意拆除设备上的安全、照明、信号、防火、防爆装置和警示标志、显示仪器;
(9)检修高压线路或电器,不停电、不验电、不接地线;
(10)潮湿地面、容器内或金属构架内使用非双重绝缘的电动工具作业;
(11)容器内作业时不使用通风设备;
(12)高处作业往地面任意扔物体;
(13)违反起重“十不吊”;
(14)开动无卷扬限位器的起重设备工作;
(15)焊接未经完全清洗和充分通风的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封闭容器和管道;
(16)禁火区抽烟或动火;
(17)开动情况不明的电源或动力源开关、闸、阀;
(18)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在机械化设备运转时工作不戴安全帽;
(19)电气作业不穿绝缘鞋;
(20)带电作业(检修)不带绝缘手套;
(21)旋转机床切削时戴手套操作;
(22)在易燃易爆、明火、高温作业场所穿化纤服装操作;
(23)其他违反防护用品用具使用规定的行为等等。
以上各种不安全行为主要来自于:人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识别和容忍危险源的能力)不高和安全习惯不佳。当然,这三者的来源是和人所处的环境与所在组织的安全管理氛围是密不可分的。
Ⅳ 安全文化是什么
安全文化就是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管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总和,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并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作用。一句话,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职工安全素质和良好习惯的体现。
Ⅵ 什么是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切涉及安全的文化。“人无远虑,必有近优。”
安全是主体(个人、集团和国家)没有危险、未受威胁、没出事故、未被伤害的一种生存状态。
安全是相对于有危险、受威胁、出事故和被伤害而言的。
与安全相对应的是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分为两大层次:
⑴面临危险、受到威胁,引起心理上的不安;
⑵发生事故、受到伤害、造成客观上的损失。
影响安全有两大客体因素:
⑴自然因素
⑵社会因素。
Ⅶ 什么是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及其模式则是在1988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INSAG)提出的。众所周知,当今全球能源日趋贫乏,核能逐步受到各国的重视。据统计,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核发电量超过总发电量的70%。但是人们至今不会忘记1979年3月美国三哩岛核电厂事故和1986年4月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安全地利用核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安全文化及其模式在核电厂成功应用,则迅速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对安全文化的极大兴趣。安全文化不断地被应用到城市防灾、减灾和一些企业安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的INSAG-4报告即“安全文化”出版物中,给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我国大部分专家认为:“安全文化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安全文化是一种社会的、大众的、开放的文化,在企业中与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企业安全文化,即企业要把实现生产的价值与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以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为制约机制,以实现生产的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动力机制,建立起企业运行机制。
安全文化是一个由表面到本质,由形式到内涵结构严谨的系统。它由器物层次、制度层次、精神智能层次和价值规范层次所构成。
器物层次:包括人类因生产、生活、生存和求知的需要而制造并使用的各种安全及防护、保护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工具。
制度层次:包括劳动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减灾安全、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一切制度化的社会组织形式及人的社会关系网络。
精神智能层次:包括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哲学、安全文学、安全艺术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安全或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和理论。
价值规范层次:包括人们对安全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