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代的特色
元代文化的时代特色元化文化与其前代宋、夏、金相比较,最具特色的是其多民族的文化优势互补性、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冲突的双重效应以及外向型文化开放的态势等,这正体现了元代文化明显的时代特色。 1.多民族的文化优势互补性元代是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时期,即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定型时期,是中国各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必然使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与唐宋以来传承下来的社会精神风貌发生相当重大的变化,以民俗文化为例,蒙古族和西北各族的民俗文化也相继传到了中原和江南汉族地区,中原汉族的民俗文化也传到并影响了边疆少数民族。这种文化影响的对流和互补性,形成了中华民俗文化的大交流。历史证明,无论是汉族,还是蒙古族及北方各族,在这种文化大碰撞,大交流中,都力图在保持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吸收了其它民族的某些优秀文化成分,构成多民族的文化优势互补性,从而共同谱写了中华文化史上的新篇章。在社会文化和精神风貌方面,蒙古族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建立全国性政权的民族,大大地冲击了在儒道释互补的传统文化精神影响和制约下的中原文化,无论就文人风尚,还是一般民众的精神风貌,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尤其是各民族生活习惯的相互影响,更体现了元代社会的突出现象。蒙古贵族以剽悍的草原游牧民族气质入主汉地,囊括整个中国,然而,政治的、军事的、民族的冲突,往往以一种形式上的对抗,促进着深刻的文化交融,元世祖忽必烈在汉族儒生士大夫的影响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漠北旧俗,“行中国事”,造成统治体系与文物制度的大幅度 “汉化”。崛起于两宋,但一直处于在野地位的程朱理学,便在元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下一跃□为“式于有司 ”的官学,对后来明清文化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征战中取得节节胜利的蒙古族,终于又一次步入了征服者被征服的转道。元代使至高至尊的汉族士人文化被游牧民族踏得支离破碎,科举制度搁置七八十年,以致元代文人仕途堵塞,这就使得一部分潦倒者与盛行勾栏间的杂剧产生了亲缘联系。他们投身于杂剧创作,“以其有用之才”,“舒其拂郁感慨之怀”(注:胡传⟪珍珠船 ⟫卷4。),表达那个历史时代深沉的悲愤、苦闷和抗争。元代文化的开放型态势元代文化的开放型态势非常突出,表现为规模盛大的中外文化大交流。元代版图十分辽阔,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江左,南越海表 ”,“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注:⟪元史·地理志序⟫。)。在这广袤的天地和文化视野中,中华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便以空前宏大的气势展开着。蒙元帝国对欧亚大陆的征服,使中国的西部和北部的边界实际上一直处在开放的状态上。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伊斯兰(穆斯林)人大规模地迁居中国,造成“回回遍天下”的态势,一个信仰伊斯兰教,使用汉语而又浸润阿拉伯和波斯文化传统的回回民族日渐形成。
2. 元朝文化有何特点
元代文化 元代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有很高的成就 。文学艺术 戏曲艺术在元代有很大的发展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这个时代文学的突出成就。13世纪50年代到14世纪初,是元杂剧鼎盛时期。着名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康进之、高文秀等,着名作品有《窦娥冤》、《拜月亭》、《西厢记》、《墙头马上》、《汉宫秋》、《李逵负荆》等。14世纪初至60年代,主要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秦简夫等,主要作品有《倩女离魂 》等。其中关、马、郑、白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到元代后期 ,杂剧由盛转衰,南戏则得到了发展,以高则诚的《琵琶记 》成就最高。元代诗词总的说来较平庸,但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被称为元诗四大家。长篇小说兴起于元末。施耐庵和罗贯中分别于元末明初创作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两部长篇章回小说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已发展成熟。绘画、书法的成就较为突出,前期书画家以赵孟?为最着名,后期画家有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称元画四家。元代壁画艺术也很出色,现存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壁画是极其珍贵的实物。
3. 元代社会的三种文化
元代社会的三种文化是汉族文化,伊斯兰文化,和缘古文化
4. 元朝有什么文化遗产
元朝是我国古代一个朝代
具有代表性的 元代 文化遗产
元曲 ------代表人物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元青花-----珍贵的元青花瓷器,各大顶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元上都-----元上都,元大都
5. 简述元代文化
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中国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元朝还包容和接纳欧洲文化,甚至能准须欧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欧洲着名历险家马可.波罗曾是元朝的重要官员。
元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同于其他征服王朝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元朝同时采用西亚文化与中华文化,并且提倡蒙古至上主义。例如极力推崇藏传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长时间没有举办科举等。
由于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传统社会秩序已经崩溃。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地位下降,属于中下层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头。这个现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艺术与文学方面则是发展以庶民为对象的戏剧与艺能,其中以元曲最为兴盛。
(5)元代代表文化是什么扩展阅读
1、思想
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并用的,他们对各种思想几乎一视同仁,都加以承认与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
早在1234年赵复被俘到北方后,他就在燕京设立太极书院,讲授程朱理学,培养出一批理学家,使得理学得以北传元朝时,元帝尊重儒学,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且推崇理学为官学。
2、文学
元朝文学以元曲与小说为主,对于史学研究也十分兴盛。相对的元朝的诗词成就较少,内容比较贫乏,但是文以虞集为长,诗以刘因为着。
3、戏曲
元朝的戏曲,即元曲,分成散曲与杂剧,散曲具有诗歌独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
4、宗教
元朝与各藩国:蒙古术赤汗国、蒙古察合台汗国、蒙古伊利汗国横跨欧亚大陆,幅员辽阔,其疆土内的种族也十分繁多,这些都使得元朝的宗教呈现多元化,各类佛教(含汉传佛教与喇嘛教)、道教、白莲教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东西方的商旅、教士亦来往频繁,自西方传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含景教和天主教)与犹太教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