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 高二政治题
(1)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前提,文化自觉蕴含着文化自信。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Ⅱ 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必须走特色社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民服务、社主义服务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贴近群众原则推社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民族科众社主义文化
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发展文化产力发扬术民主、艺术民主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切文化创造源泉充涌流创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持续迸发、社文化更加丰富彩、民基本文化权益更保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华文化际影响力断增强新局面
()加强社主义核价值体系建设社主义核价值体系兴魂决定着特色社主义发展向要深入展社主义核价值体系习教育用社主义核价值体系引领社思潮、凝聚社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化代化众化坚持懈用特色社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工程建设哲社科创新体系推特色社主义理论体系教材进课堂进脑广泛展理想信念教育广民团结凝聚特色社主义伟旗帜力弘扬民族精神代精神深入展主义、集体主义、社主义教育丰富民精神世界增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治倡导、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主义核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坚持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主流思想舆论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社主义道德建设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治德治相结合加强社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品德教育弘扬华传统美德弘扬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自觉履行定义务、社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光荣、创造伟社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气、作奉献、促谐良风尚深入展道德领域突问题专项教育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诚信司公信建设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文关怀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积极向社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展志愿服务推雷锋、习宣传道德模范态化
(三)丰富民精神文化让民享健康丰富精神文化全面建康社重要内容要坚持民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民提供更更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农村欠发达区文化建设帮扶力度继续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免费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规范使用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展群众性文化引导群众文化建设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展全民阅读加强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主旋律加强网络社管理推进网络规范序运行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知识弘扬科精神提高全民科素养广泛展全民健身运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竞争力文化实力竞争力家富强、民族振兴重要标志要坚持社效益放首位、社效益经济效益相统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社科、新闻版、广播影视、文艺术事业加强重公共文化工程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公益性文化单位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文化领域外放积极吸收借鉴外优秀文化营造利于高素质文化才量涌现、健康良环境造批名家师民族文化代表物表彰杰贡献文化工作者
Ⅲ 如何推动当今中国“文化强国”的
所谓文化强国实质是通过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强国。现在,谈及文化强国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该话题涉及的核心名词“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产业?文化产业,总体来说,它是一种新兴产业,是新兴战略性产业,是与新技术、新创意紧密结合的,能够比传统产业带来更高的附加价值。它具有以下几种特征:一是技术含量比较高,二是未来发展潜力比较高,三是可能代替传统产业。
为什么说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强国?第一,文化产业发展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国家希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文化消费,而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契合了国家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国家大力繁荣和发展文化的历史机遇。第二,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我国解决了基本基本温饱问题后,就得解决文化精神的消费问题。这个消费需求现在越来越大,文化产业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间接的实现经济强国。第三,文化产业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外,还具有文化精神和精神文明的价值,具有提升和展现国家实力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我国作为大国参与国际竞争,文化竞争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文化竞争中重要的竞争力来源来自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那么,在我国,该如何实施文化强国呢?
第一,需要加强文化产业领域的相关立法,完善各项扶持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要加快文化与科技结合领域的相关立法,同时借鉴各种高科技领域的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制定扶持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体系。各级政府根据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产业配套发展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第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关键在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使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国家的发展振兴而共同团结奋斗。
第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当今世界,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特别是其价值理念、发展道路、国民素质、国家形象等能不能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能不能赢得更多的国际认同,能不能占领世界文化高地。因此,我们需要着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深入把握文化交流规律,进一步加强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四,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增强文化创新活力,关键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激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努力培育、引导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和文化消费能力。一方面,应在大胆利用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创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体现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应提升全社会的文化品位,激发有思想、有影响力的文化创作。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营造创新环境,激励文化工作者不断创造精品力作。
第五,持续培养龙头企业。目前我国的文化企业还是小而散,缺乏龙头企业,未能有效整合资源。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企业家和艺术家的关系,从而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力。
第六,建设文化强国必然要求文化强民。提高全民的文化层次,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提高全民的道德水平,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总体而言,当前全社会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科学精神普及还不够,存在一定数量的文盲,不爱读书的现象比较普遍,社会道德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需要靠发展文化来改变,需要优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协调发展,即在发展文化的同时推动教育、科技、卫生共同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应重点加大对基层、农村的文化投入。
第七,建设高端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人才,是文化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核心资源,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最核心的要素还是解决高端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Ⅳ 毛概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幅提高社会文明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更加凸显,为了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
(4)中国如何实现文化兴国扩展阅读: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动文化产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品质化水平;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互动,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理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辐射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Ⅳ 我们应该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必由之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5)中国如何实现文化兴国扩展阅读:
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Ⅵ 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1、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切实增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责任感使命感。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2、坚持正确前进方向,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实现文化新跨越、创造文化新辉煌。
3、保持高度政治自觉,认真抓好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实。我们必须从新的思想和政治高度出发,紧紧抓住重点任务,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Ⅶ 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谈谈如何实施“文化强国”战略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看成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并把它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使其渗透进思想理论、文化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各个领域,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巩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日益成为人们言行的自觉规范。
要切实搞好宣传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以科学理论武装人、大力繁荣发展人文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能;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使各种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协调、相映成辉,报道真理、揭示真相、稳定社会、凝聚人心、弘扬正气;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陶冶情操、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要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弘扬主旋律、深入调查研究的前提下,按照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类别、区别对待的原则,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不断开辟文化产业的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要高度重视文化传媒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不断加大对文化传播平台、载体、产业的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占领科技制高点,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竞争力,不断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要提高国际战略的谋划水平,搞好中国国家形象的设计,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的措施。通过对策研究、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行业教育,使热爱祖国、勤劳勇敢、深谋远虑、独立自强、正直守信、尊重人权、文明友好、热爱和平、崇尚和谐等优秀品格成为中国形象的指代词。
要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深化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内外环境的认识,不断加强文化软实力发展对策研究,要围绕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国际外交战略的需求,部署重大攻关课题,及时组织力量推进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并从战略层面、组织层面、学术层面、管理层面、技术层面、操作层面等全方位加强文化软实力人才队伍建设。
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只有经济蓬勃发展,才能为之提供充足的资金,以便更好地建设队伍、开展研究、更新平台、提升科技水平、增强和扩大影响力;只有各项政策都能代表中国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维护中国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使中国文化的理论主张、理想信念、核心价值、体制机制、法律法规、精神宣传为大多数人所认同、所欢迎。
要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去部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统筹兼顾的方法,协调文化建设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文化发展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国防建设、生态建设相协调
Ⅷ 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请结合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阐述,不少于200字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中,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民族复兴熔铸精神之魂。
一、坚定文化自信
2000多年前,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成就了一段传播思想文化的千古佳话。往事越千年。如今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在146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数量达到500多所,学员超过230万人,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打造了一张彰显文化自信的闪亮名片。
文化自信,简而言之,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持久性、广泛性的关键作用。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一个抛弃或者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就在于它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练、艰难困苦的磨砺、辉煌实践的孕育,是最有韧性、最具内涵、最富力量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有理由、最有底气充满自信。
二、牢牢掌握领导权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马克思说过,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视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并善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非凡历程中,始终注重发挥思想舆论的引领和激励作用,凝聚起亿万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人们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有网友这样感叹:“大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三、弘扬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从永葆本色的“老阿姨”龚全珍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从新时代的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到“当代愚公”黄大发,从“最美教师”张丽莉到“最美司机”吴斌,从“良心油条哥”刘洪安到“B超神探”贾立群……
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他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价值观好比人生的指南针,每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来维系。其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观,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四、文化发展促繁荣
2017年春节前夕,在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佳节来临之际,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印发实施,给这个佳节增添了更多传统文化的意蕴。这是我国第一次以中办、国办的名义,全面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为文化繁荣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在全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呈现出一片繁荣发展的景象,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大幅提升。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08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到4.14%。
目前,中国电视剧和图书年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高居世界第二。文化的繁荣发展, 文化的自豪自信,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们的精神力量。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对文化享受层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8)中国如何实现文化兴国扩展阅读
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