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历史对于文化的选择总是在偶然之中充满着必然,儒家学说能够在中国传承几千年并绵延不绝,并不是个人的能力而是社会的自然抉择。人的个人生活能够发生改变,但是传承几千年的文化习俗岂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轻易改变的。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个人都受制于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却并不能够,因为其所拥有的局限性而去否认一个人智慧所产生的价值,人与动物之所以会产生巨大的差别,就在于其所拥有的智慧具有较大的不可替代性。
文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能够对个人的智慧,加以记载,进行复制与传播,从而扩大群体的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一个民族文化要想获得发展,必须依赖其所进行奠基的知识,那样的知识虽然在现代看来略显粗糙,但是那确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亦是强国之基。
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时间,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少年时代的我们在老年看来属于懵懂无知,但是那样的无知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这是哪个阶段的无知才造就了自身日后的强烈的探索求知欲。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亦是如此,文化的发源决定了其所在的发展方向,随之时间的推移,它不断的进行成长,经过历代有识之士不断进行修正与完善,从而使其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这样地文化思潮传承延续几千年,再这样地情况之下,大家早已对其知之甚深,而且对其所形成的观念早已在心中根深蒂固,并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大家的个人生活与思想观念。
在对知识的学习之中,我们必须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儒学文化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之中,必然是糟粕与精华齐头并进的,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辨别,但是却绝对不能够随意地进行抛弃。
树木地生长需要根系,不断为其提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正因如此所以其才能够不断进行生根发芽,保证其枝繁叶茂的状态,由此可知基础的重要性。
对于今日之中国而言,儒学文化亦如同树木根系一般重要,因为其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之中,早已贯穿整个名族的方方面面,如果单方面的抽离难免会严重打击民族自信心。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展现,只有拥有自我独特文化的民族,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而儒学对于今日之中国,显然是民族文化的代表。
因此国家未来的发展只能是在继承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以此改善现在所遇到的窘境,正如唐太宗所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漫长的历史发展所能掩盖的事情太多,在这个时候正需要我们不断去不断探索,不断检点,寻找新的闪光点,从而进行发扬光大,轻言放弃岂不是很幼稚的行为?
来自网络。
‘贰’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你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而对于我来说,最喜欢它的理由就是“包容”。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朝代、宗教、流派,这些看上去很杂乱,却又能完美的容纳在传统文化中,互不冲突,又能辩证参考。
中国的古典文学类别多样,大致分为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富强的时代,那一时期诗坛涌现出不少大师级的人物,诸如李白、杜甫、王勃等人。而政治动荡的时期,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不少素材,正所谓“苦难成就诗人”他们被贬、被流放,经历内心无数次挣扎,最终超越了自我,创造无数宝贵的精神财富。明清是我国小说尤为繁荣的时期,像《红楼梦》就在这个时期诞生,后人为之着迷,更是创立出“红学”一派来专门研究这本小说和那个时代的一些精神内涵。总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就像一颗参天大树一样,它的根在哪里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觉得我们的文化的根源和道教文化之间关系很密切,如果没有道教文化,我们的文化可能底蕴就没有那么深厚了。和佛家文化不同,道教是由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和其他的思想不同。
道教并不是在我们历史上的一个时期突然出现的,而是在我们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中早有端倪,并在汉代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所以道教文化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值得我们现在的人对它传承发展下去。有了道教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