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政治如何创新传统文化

政治如何创新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05 10:45:47

㈠ 运用高二上期的政治知识,回答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源泉、动力和基础,是基本要求,也是的根本途径
2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㈡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份责任,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点

1、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P31—32)

(1)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既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P32—33)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世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P34—36)

(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4)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4、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P39—42)

(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5、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对社会与人的发展)(P42)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6、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 (P43—44)

①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②其次,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P4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7、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P48)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8、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P49—50)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③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9、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P52—55)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①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3)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对于文化创新而言,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高二政治必修3练习

1.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关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能动性活动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C.教育能使人们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

D.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小

2.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代文化先驱,正是吸纳和借助了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中的民主、自由、科学思想,才建构了他们的现代文化思想,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这启示我们( )

A.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兼容并收,海纳百川 B.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弃古学西

C.文化要发展就应该吸纳和借助西方文化 D.文化要发展就必须大胆革新

3.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强调的是( )

A.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必须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化交流

D.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4.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长沙隆重举行。论坛形成的“共同建议”揭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文化和民族认同是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意志的根基所在。两岸形成“共同建议”说明 ( )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D.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5.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

㈢ (初二政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急!!!)

要发挥民族、宗教文化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积极作用,关键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有关问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坚持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坚定走中国文化发展道路,要发挥政协组织和民族宗教界人士优势,为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一、以文化自觉为指向,努力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特征

“文化自觉”这个概念最早是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意思是指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文化自觉反映了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自我创建,体现了在文化构建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今天,中华文化能否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实现文化自觉,切实关系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自觉对于传统文化如何实现传统和现代的统一、封闭和开放的统一、民族和世界的统一、内涵和实践的统一具有普遍的指导性意义。

按照文化自觉的要求,一是要努力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任何民族文化都有其民族性特征。民族性是民族文化的根本特性,是本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最本质的特征。保持和维护好文化的民族性,是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基本前提。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其所蕴涵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上,它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精神信仰、生存方式等各个方面,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始终,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来说,比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德性思想、和而不同的和合思维、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崇尚和谐的理想追求,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传统,等等,这都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和优秀传统,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的主要体现。因此,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必须要以保持其内在的民族性为根本,这样才不会割裂传统,才能从本质上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主线。

二是要推动中华文化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其时代性内涵。中华文化就其本质和结构来说,基本属于传统社会的思想文化范畴;就其主要内容而言,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就其价值形态而言,既有先进性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东西。因此,在当代弘扬传统文化,必须要对其历史形态、思想内涵、发展逻辑、主要结构、理论特性等各方面要有一个相对清晰和全面的把握,从而在主体结构和主流面貌上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型,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当代实践相对接,从根本上符合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种转型不是盲目和被动的,必须要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之上,根据实践的发展和人民的选择而作出自觉的调整与变化。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要注意汲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今天,我们面临着比传统社会更加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也给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冲突趋势更加活跃。只有积极推进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型,不断汲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才能适应当前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大趋势,真正彰显中华文化的时代魅力。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两大主题。从国际上来看,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西方文化及其价值观处于强势地位,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并不能掩盖西方文化否认世界文化多样性、企图建立文化霸权主义的单极化思维。从国内来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成分、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利益格局等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文化及价值观源源不断地渗透到当代生活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极其复杂的社会影响。

面对这种新的情况,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审时度势,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论最核心、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决定着社会主义价值和文化建设的基本方向。因此,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华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确保祖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下进行改造和调整,使中华文化整体纳入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这一历史进程之中,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化资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而且建基于当代社会实践之上的文化理想形态。它从历史和实践的高度回应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当代诉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框架下人民大众的文化价值选择,代表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根本方向。我们所致力建设的先进文化,应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结晶,是经过革命和建设锤炼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先进文化。中华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资源最基础最丰富的组成部分,既包含反映民族特性的思想内核、价值理念和文化传统,又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延续下来的各种风俗习惯、道德礼仪以及各种富有活力的文化形态,这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丰富资源,必须要得到合理的保护与使用。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为弘扬而弘扬,而是要突出其内在的优秀文化传统及理念,使这些优秀文化传统能够有机地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生活实践,让传统文化精华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新的阐释和新的发展,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印记。这既是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互动要求,也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光大发展的价值前提。

三、以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目标,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中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之根,早已融入到民族的血脉之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心灵归宿的体现。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经历如此多的血雨腥风而屹立不倒、枝繁叶茂;世界上也没有哪个民族文化能像中华文化那样,历经五千年沧海桑田而绵延不绝、一脉相传。最根本的,就在于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凝聚力和整合力。这种凝聚力并没有随着社会发展而式微,也没有因为文化多元和矛盾冲突而衰弱,而是深刻地跟植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成为中华民族无论是在和平发展时期还是在战争动荡时期的共同纽带和民族信仰,支撑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今天,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目标。这是新时期中华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也是文化建设的终极归宿,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这就需要我们紧密结合时代变化和实践需要,坚持更加开放与和谐的文化建设思维,采取更加富有成效的文化发展策略,对中华文化进行接续与创新,使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创新力,进一步激发全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精神归属,以实现中华文化的提升和飞跃。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我们要发扬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个命题,不仅仅是简单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问题,而是要构建适应整个中华民族生存发展需要的,体现民族性、时代性和包容性的大文化系统,这个文化体系的指向,核心就是要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促进中华民族的和谐与发展。

当前,我们要围绕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个总目标,首先要注意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与整合、创新,要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网络信息技术宣传和弘扬中华文化,从系统和整体性的角度加强对中华文化的总结与发展,使中华文化不断走向民族心灵深处,走向世界。注意从民族精神生活和文化信仰的高度弘扬中华文化,使中华文化从根本性上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始终与时代和人民共进步、同发展。其次,要积极推动跨文化交往,积极参与世界文明体系的共建。通过跨文化交流,努力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在内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吸收利用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代表人类发展进步方向的基本价值、观念,主动融入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再次,要转变思维观念,提倡更富有建设性的文化建设思维,着力从整体性、统一性和系统性上阐释中华文化的整体价值和系统精神,而不宜过多地进行简单的划分、肢解乃至习惯性地批判。同时还要反对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反对文化复古,反对全盘西化等错误倾向,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促进中华文化的自觉。我们相信,实现高度自觉的中华文化,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㈣ 高中政治如何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更有魅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确是博大精深,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博大说的是文化的广度,精深说的是文化的深度,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所在。但是对待传统文化,不应仅限于一味地赞同,更应该理性。

首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们最常说的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发达,很多年轻人喜欢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加入到了“古风古韵”的学习行列中。很多家长也会去培养孩子从小就开始参加国学班,学习国学知识,了解中国的文化。还有更多的班级类型,如礼仪班,女德班等。

国人近期一股脑的去了解中国文化,学习“古风古韵”,的确表达了国人的爱国情怀,但是,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理性地进行思考和辨别。因为传统文化是有糟粕的,任何国家的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缺陷。像我们了解的孔孟之道,老子思想法家思想是文化的精华所在,而闭关锁国、文字狱、男尊女卑等,都是文化的糟粕。所以我们在学习传统文化时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去继承,更应该去发展创新。只有对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不断的创新,中国的文化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可以将古代传统的文化结合以现在的发展形势,进行不断的调整。

创新可以使文化越做越强,这并不是不是空穴来风。传统文化是祖先用心去摸索,用智慧去结晶而成的,思想值得人们去探索和讨论。我们应该去学习他们的智慧,而不是光去学习已经存在的思想结晶。

第三,传统文化要面向世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其优美所在。我们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应该去肩负重任,一点一滴,脚踏实地的学好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不是浮于表面。

国人学好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面向世界。只有我们自己做到文化的表里如一,才能将中国文化的底蕴,传播到世界。

㈤ 高中政治必修三怎么继承弘扬传统文化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吸收有益的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守旧主义.
2.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阅读全文

与政治如何创新传统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28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92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09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3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94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0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19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7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67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8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4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38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4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58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