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重庆有多少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重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有39项。
重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川剧艺术、梁山灯戏、川江号子、接龙吹打、金桥吹打、梁平癞子锣鼓、木洞山歌、南溪号子、石柱土家啰儿调、走马镇民间故事、秀山花灯、梁平木版年画。
重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涪陵榨菜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梁平竹帘、荣昌夏布、荣昌折扇、永川豆豉酿制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蜀绣、摆手舞
、刘氏刺熨疗法、梁平抬儿调、龙骨坡抬工号子、秀山民歌、永城吹打、酉阳民歌
、车灯、四川竹琴。
重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古歌、四川评书、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锣鼓艺术(小河锣鼓)、高台狮舞、四川扬琴、四川清音、金钱板、荣昌陶器制作技艺、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
② 重庆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重庆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三批:
第一批分别为走马镇民间故事、石柱土家啰儿调、川江号子、南溪号子、木洞山歌、吹打(接龙吹打、金桥吹打)、梁平癞子锣鼓、龙舞(铜梁龙舞)、川剧、灯戏(梁山灯戏)、梁平木版年画、秀山花灯。
第二批为秀山民歌、酉阳民歌、搬运号子(梁平抬儿调)、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唢呐艺术(永城吹打)、土家族摆手舞(酉阳摆手舞)、四川竹琴、车灯、蜀绣、竹编(梁平竹帘)、夏布制作工艺(荣昌夏布)、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豆豉酿制技艺(永川豆豉酿制技艺)、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涪陵榨菜制作技艺)、制扇技艺(荣昌折扇)、针灸(刘氏刺熨疗法)。
第三批则为酉阳古歌、锣鼓艺术(小河锣鼓)、狮舞(高台狮舞)、四川评书、四川扬琴、四川清音、金钱板、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陶器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制作技艺)、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
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四批,第一批62项,第二批97项,第三批119项,第四批11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多。
世界自然遗产方面:
须符合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构成代表进行中的生态和生物的进化过程和陆地、水生、海岸、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社区发展的突出例证。
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等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才能获得批准。
重庆的武隆和南川金佛山,以其显着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已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③ 忠州有哪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忠县涉及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两个领域的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
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市政府同意将19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10个类别。
民间文学类别共10项,忠县申报的民间文学《咸说忠文化》入选。传统技艺类别共96项,忠县申报的传统技艺“香山蜜饼传统制作技艺”入选。
风景名胜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忠县名列其中。 忠县旅游资源有石宝寨、白公祠等景点,政府还举办有中国柑橘文化(旅游)节。
㽏井沟
㽏井沟位于重庆忠县城西4公里处的黄金镇,是峡谷型自然风景区。由三峡水库蓄水而成。为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
“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
“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位于重庆忠县新立镇,是忠县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的重要项目之一,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石宝寨
石宝寨位于重庆忠县城东30公里处的长江北岸,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渝新十二景”之一。
白公祠
白公祠位于重庆忠州镇城西,始建于明崇祯三年,清道光十年加以扩建,是为纪念忠州刺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建的祠堂(公元818年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是与洛阳香山“唐少传白公墓祠”齐名的两座白居易祠之一。
无铭阙—丁房阙
无铭阙是我国仅存的重檐式仿木结构石阙,丁房阙是我国已发现的汉阙中最高的双檐汉阙。始建于东汉,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迁至白公祠内。
天池山
天池山面积808.9公顷, 因地壳运动在山顶形成了两个天然湖泊得名。2008年1月7日,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天池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陆贽墓
陆贽墓封土长15米,宽12.1米,高2米,始修于公元805年,碑刻8通,已佚。陆贽(754-805),唐代着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曾任宰相,受诬后被贬忠州别驾,卒于任所。
烽烟三国
《烽烟三国》是重庆忠县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以三峡港湾为舞台,以三国文化为主题,以忠义精神为灵魂的文化盛宴;是长江三峡旅游带上以三国历史为剧本的实景大戏,是丰富长江三峡旅游的人文钜片。
三峡橘海
“三峡橘海”景区位于忠(县)石(宝)主公路旁的涂井乡友谊村,居长江之滨,主体景观是万亩柑橘果园。“三峡橘海”以柑橘产业为载体,打造生态旅游,是忠县乡村生态旅游的一张名片。
花田溪谷
花田溪谷旅游区位于重庆市忠县黄金镇,距县城约13公里,占地面积1700亩,其中已开放的一期项目占地200亩,以四季花海为基础,以综合体验性项目为方向,以农旅结合模式的休闲度假为终极目标,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致力于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最终建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一生产一休闲一康乐一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④ 重庆美食中哪些是非遗项目
阿婆豆腐 麻婆豆腐
⑤ 重庆江津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津区有9个项目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们分别是旱码头龙舟歌会、江津烧酒酿造技艺、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江津酱油与醋酿造技艺、邵氏烧烫伤消痕疗法、小彩龙舞、清源宫庙会、况氏武术、塘河婚俗。
旱码头龙舟歌会简介:主要盛传于明末清初,每逢端午节,人们便在街上划起“旱船”,吼起号子、唱和山歌,然后汇集到坝上黄桷树下齐唱山歌,久而久之形成了李市的传统民俗。
山歌多数是农民口口相传,没有书面歌词和曲子,曲调有小板搞、十八扯、还阳号、扳搞号子、高山歌等。
2011年,李市山歌更是被重庆市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形成今日的“旱码头龙舟歌会”。
江津烧酒酿造技艺简介:“江津产酒甲于省,白沙烧酒甲于津”,这是《江津县志》中对明朝嘉靖年间“江津白酒”生产的记载。
“江津烧酒酿造技艺”最终于2011年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予以系统的整理归纳而形成,并被认定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津米花糖制作技艺简介:江津米花糖,洁白晶莹,香甜酥脆,爽口化渣,甜而不腻,风味独特,百年声誉,流传至今。
当地老百姓都会利用阴米(糯米)自制炒米糖,加以时日,蔚然成习。
江津米花糖制作工艺特殊、流程复杂,从选米、熬糖到制作成品,共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
“炒米糖开水”,一句乡情乡音,经年流传,感染了世世代代的中华乡民。
江津米花糖作为人们喜爱的小食品,蜚声海内外,蕴含着深邃的故土文化含义。
江津酱油与醋酿造技艺简介:江津酱油、江津醋”酿制技艺至今已有190多年历史。
“江津醋酿制技艺”是采用优质大米、麸皮为主要原料,配置百味中草药,经酿制而成饮食调味品的传统技艺。
“江津酱油酿造技艺”是采用优质黄豆、小麦为主要原料,酿造“江津酱油”饮食调味品的一项传统技艺。
“江津酱油”发酵在不同时间段经历“固态发酵”和“稀态发酵”两次工艺流程,饱含传统技法技艺,具有自身的工艺特性和技艺特征。
邵氏烧烫伤消痕疗法简介:“邵氏烧烫伤消痕疗法”,系祖传治疗烧伤、烫伤而不留痕迹的一套民间治疗方法,是一项急需抢救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彩龙舞简介:清康熙年间,“小彩龙舞”已在江津流传。
“小彩龙舞”,因舞蹈者持传说中的小型龙形道具而得名。
“小彩龙舞”也称“舞小龙”,民间又叫“耍小龙”。
1946年,舞龙者技艺切磋,将龙头加大至50厘米;龙衣长度加至6米,宽度加至25厘米。
江津“小彩龙舞”由此而定型,展示于民间。
江津“小彩龙舞”常为3人舞,具有典型的地域代表性,形态多变多姿,民间表演玩耍性强。
清源宫庙会简介:清源宫庙会分为上九会、清醮会、川主会、灯杆会四大会,还有观音会“王母会”,灵宫会等小型庙会所组成。
况氏武术简介:况氏武术始创于唐朝,汇集了况氏历代的武术智慧和汗水。
况氏武术主要形成于冷兵器时代,用于保家卫国、强身健体以及治病救人而流传至今,其间也融汇其他民间武术精华。
况氏武术由况氏祖先唐朝开国侯况昌佰起源,至明朝忠臣西四旗大将军况祥成,再到入川有史记载的第一代武术传人清朝武举人况绍华,一直是一脉单传至今,现已有十二代。
塘河婚俗简介:“塘河婚俗”始于宋代,兴于明代,清朝传至重庆的永川、巴南、綦江以及四川的合江,贵州的赤水、习水等县市,至今,塘河镇的百姓依然按古老的婚俗礼仪结婚。
婚礼场面隆重、气氛热烈,有说媒、做相、开庚、出阁、送亲迎娶、闹房、谢媒等十三个过程,具有浓郁的巴渝人文气息。
⑥ 重庆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川江号子、石柱土家啰儿调、南溪号子 、走马镇民间故事、永城吹打等等。重庆在民间音乐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多的。重庆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人杰地灵,坐落在这里的风景也很美。重庆从古至今诞生的文化数不胜数。不论是艺术方面的文化,还是关系大众民生的饮食文化,在全国都是排的上名号的。重庆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是很多人旅游必去的地方。除了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还有重庆美食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