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文化什么主义

文化什么主义

发布时间:2022-04-30 02:00:30

Ⅰ 什么是文化虚无主义

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本质及治理
共青团中央
共青团中央知乎官方帐号
​​红旗文稿:警惕!文化虚无主义

在国内网络舆论场上,有一部分被网民称作“公知”“美分”“精日”的人物,总是挖空心思地制造话题,大肆泼投文化虚无主义的“迷魂汤”和“毒气弹”,妄图动摇中华文化立场、销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兜售西方价值观。这类言论有哪些表现,又该如何治理?

近年来,在国内网络舆论场上,有一部分被网民称作“公知”“大V”“美分”“精日”的人物,总是挖空心思地制造话题,大肆泼投文化虚无主义的“迷魂汤”和“毒气弹”,矮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质疑革命文化,消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妄图达到动摇中华文化立场、销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兜售西方价值观的目的。揭露文化虚无主义的险恶用心,寻求文化虚无主义的治理之道,有助于正本清源,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文化虚无主义的表现

文化虚无主义是近代中国一种以彻底否定民族文化传统、主张全盘西化为特征的文化思潮,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选择性虚无,重点是对支撑我国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史实、人物、事件进行歪曲宣传。比如,认为传统文化中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的行为不是爱国而是狭隘的汉民族主义,意在污蔑历史英雄人物,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抹黑他们的正面形象,从而误导人们的历史观、价值观、文化观。在文化市场中,把历史人物形象世俗化、戏谑化的低俗文化屡见不鲜,如宋代包拯在某话剧中被恶搞成了好色之徒;花木兰成了捧着烧鸡、满嘴胡话的“大傻妞”;关羽在网络游戏中竟成了性感女性等等。二是对革命文化的选择性虚无。非议革命领袖、丑化党的领导人、抹黑党的形象。比如,借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全盘抹杀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功伟绩,从而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通过侮辱、恶搞革命烈士,抹杀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消解国人的精神动力。如质疑黄继光、刘胡兰、邱少云等革命烈士英勇事迹的真实性,造谣狼牙山五壮士偷老百姓的萝卜等,破坏革命英雄光辉形象,挑战主流意识形态。三是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选择性虚无。“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在2018年央视春晚给全国人民送祝福之后,却在微博上遭到了无端诋毁。黄旭华院士为了大国重器,30年隐姓埋名,以身许国,是真正的国之栋梁、人民英雄和全国道德模范。对英雄、模范的肆意侮辱,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然挑衅和蓄意背叛,这是文化虚无主义的惯常表现和真正意图。

值得高度警惕的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移动化的自媒体时代,文化虚无主义的传播呈现出新形态、新趋势、新特点:其一,传播主体的高知性。文化虚无主义的很多文章有观点、有数据、有分量,而且呈系列化,煽动性强,这绝不是一般网民所为,很多出自知名度高的网络“公知”“大V”“意见领袖”等。他们中不乏高级知识分子,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学术能力,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和受众,其影响力不容低估。其二,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长篇大论和系统阐述,新媒体时代的文化虚无主义为迎合公众阅读习惯,往往通过一篇几百字的所谓“解密”网文、一段三五分钟的所谓“内幕”视频、几张PS过的或摆拍的图片、甚或只有几句简短的“麻辣”点评、心情日志等,碎片化地推销其零散的错误观点,将其不可示人的政治图谋分散渗透到角角落落、点点滴滴。其三,传播手段的即时性。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想观点经常出没于一些论坛、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以及视频网站等,移动互联网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散布文化虚无主义的主要平台。其四,传播观点的迷惑性。文化虚无主义往往与新自由主义、西方宪政民主等沆瀣一气、互为表里,不惜乔装打扮甚至改头换面为自己披上“时尚”外衣,通过娱乐、恶搞等方式迎合大众猎奇心理,采取迂回隐蔽的策略掩盖其用心,兜售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具有很大的欺骗性、隐蔽性、渗透性和腐蚀性。
虚无主义代表着现代社会的悲观与颓废精神,是集怀疑主义、自由主义、解构主义与颓废主义于一身的一种现代文明危机,把任何信仰、价值都看作可有可无,不仅贬损主流、权威等崇高价值,而且无视传统精神价值和现代社会价值,最终导致价值无序、信仰危机、道德滑坡和思想迷茫。

文化虚无主义把人的精神本能化、物欲化、个体化,否定崇高、正义、奉献等先进价值观念,使文化日益呈现出低俗化、媚俗化、庸俗化、恶俗化。

Ⅱ 什么是文化中心主义,它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

也叫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的一种倾向,即易于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其他人的。
文化中心这个词应是ethnocentrism,虽然ethnocentrism字面上看是“民族中心主义”,但其实可以赋予更广泛的定义。在Adornoetal的经典《The 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中,便曾给本词赋予最广泛的涵义。 Ethnocentrism应该是研究社会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的。成员在心理上认同于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同一群体有近似的社会特征,如价值观念、态度、习俗、传统、生活方式等。
文化中心主义者可能是这样的:一般而言,外部群体和本群体的相似特征越多,在等级序列中的地位也越高。外部群体和本群体的差异越大,偏见也越强烈。
亦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常有一种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优于他民族的倾向,并且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做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常常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这是一个团体认定自己的文化才是最优势、惟一正确的一种观念或习惯,是一种具有浓厚的主观价值的态度。
它的正功能是:
1、增进我群体的概念和团结,引起成员的忠诚和士气;
2、减少团体内的冲突;
3、促进文化的稳定和一致,维持社会秩序;
4、避免产生失范和无根的感觉。
它的负功能是:
1、容易产生偏见;
2、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
3、引起团体间的冲突;
4、维持某些阶级的即得现状;
5、造成社会孤立的情境。

Ⅲ 文化唯物主义的详析

文化唯物主义不仅是一套关于文化的理论、立场和态度,而且也是一套方法论。“组织”、“结构”、“模式”、“关系”、“整体”等,是文化唯物主义语言里的一组关键同义词。既然“文化是整个生活方式”,而整体总是大于部分之和,那么文化分析就应该从“整体”出发,从“整体”的角度观察和研究一个具体对象。这里的“整体”更多强调的是“关系”,也可以说,“整体”和“关系”对威廉斯而言基本上是同义词。他主张做文化分析时,将对象视为一个关系复合体,研究对象内和对象外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多重关系。这样的关系总是具体的,而且各种关系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前景”与“背景”之分。批评家只有抛开一切预设的体系、纲领、原理、公式,以自己的感觉和智慧直接贴住对象,才能看到多重关系网络中的对象的意义,才能把握一种文化形式的实际“组织”、“结构”或“模式”。
如果说文化包括了所有的实践形式,而且各种形式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意义,那么从实践主体的角度来说,文化过程的所有参与者也不应该有高下之分,文化属于全体社会人,而不是有闲阶级的专利。威廉斯倡导一种人人参与其中、集中社群智慧和创造力的“共同文化”,这是一种“民主的”文化,因而也是一种充满活力、不断更新、永远开放的文化,它的无限潜力决定了它的前景是无法限量的:“文化是共同的意义,是全体人民的产物……如果以为任何这样的意义是可以预先设定的,那将是十分愚蠢和自以为是的;这些意义是通过生活来产生的,其产生和再产生的方式是我们所无法事先知道的。”可以看出,文化唯物主义的政治意向是十分明确的,当然通向理想文化的道路也是漫长的。

Ⅳ 什么是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是认为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伦理实践主张。在现实生活中,一种文化中被认为是正确的伦理实践,到另一种文化就可能被认为是错误的。在文化相对论里,对和错可以通过对世界的考察来判断。

冲不破的全球化瓶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怀着对种族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厌恶和对落后国家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建立了“文化相对主义(cultural relativism)”,其中以美国人类学之父弗朗兹·博厄斯(Franz Boas )为个中翘楚。

(4)文化什么主义扩展阅读:

文化相对主义与经济利益的差异、民族文化情结和政治实用主义等一道化身日益风行的全球化的“阻挡者”,因此而成为众多学者的批判目标。

反对者认为,尽管文化相对主义突破了西方中心论的模式,肯定了异质文化的多元存在,有利于比较文学在向比较文化学拓展时,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

但其观点中也潜藏着一个悖论:如果所有的文化系统都满足于自身的价值标准,必然推导出自己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于是会固守自己的文化方式,盲目排斥甚至压制其它文化,结果导致文化孤立主义。

Ⅳ 中国传统文化偏向什么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当然是偏向集体主义。
推崇中庸之道、尊重长辈都是集体主义的一种延伸。

Ⅵ 什么是文化帝国主义

文化帝国主义(Cultural Imperialism)有两个主要的目标:一个是经济的,另一个是政治的。经济上是要为其文化商品攫取市场,政治上则是要通过改造大众意识来建立霸权。娱乐商品的出口是资本积累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也是替代制造业出口在世界范围内获利的手段。在政治上,文化帝国主义在于将人们从其文化之根和团结传统中离间出来,并代之以新闻媒介制造出来的,随着一场场宣传攻势变幻的“需求”。在政治上的效果则是把人们从其传统的阶级和社会的圈子中分化出来,并使得人和人之间产生隔阂。

Ⅶ 文化普遍主义是什么

文化普遍主义是一种带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主张

Ⅷ 什么是文化帝国主义

凭借文化优势,大力拓展和占领世界文化市场。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国民教育使文化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大力开拓和占领世界文化市场,企图将这种一国的文化优势变成世界性的文化优势就是文化帝国主义。

Ⅸ 什么是文化保护主义

文化保护主义,即在文化方面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了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公共资助体系是欧洲国家对以影视为主导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一系列重要的公共政策,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末期的欧洲成为美国电影及美国价值观主导的市场,如何保持欧洲产业的文化多样性和全球竞争力引起了欧洲业界的普遍危机认同。通过市场和文化的双轨措施实施的公共资助体系,开发出产业之区域整合与互惠模式,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全球市场竞争力量,保持了欧洲各文化对美国文化强权的抗衡能力的政策模式和产业辅助体系。基于市场竞争和文化多样双重原则下建立起来的视听产业公共资助体系,以"经济和文化"的两手原则为指导,目的是为影视产业的市场化和文化价值服务,其建构的体系原则、资金来源、运营方式均值得尚处于产业化转型,尤其是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影视业界借鉴。

Ⅹ 什么是文化霸权主义

文化霸权,由葛兰西提出的。是指除了以暴力来维护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外,还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此导致被统治者在心里观念上的顺从和满足于现状,而这种领导职能建立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共同信仰之上,也就是建立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上。

(10)文化什么主义扩展阅读: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文化研究,尤其是大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大众文化提供了一个整合框架,开拓了大众文化领域,以双重视点去看待大众文化,即既不把大众文化看作是麻醉剂,是腐蚀愚弄大众的工具,也不是对大众文化一味地欢呼欢迎(文化民粹主义的观点)。

而是把它看作一个冲突的场所,是国家意识形态与大众相互斗争、相互协商和谈判的场所,这样就能更为丰富和深入地帮助我们去理解大众文化,为我们理解大众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对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拉克劳(Laclau)和墨菲(Mouffe)以话语理论做了重新思考,批评了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所残存的两个“本质主义”方面,一是坚持领导权的阶级主体性,而忽视了非阶级的社会力量之间所展开的斗争。

在拉克劳和墨菲看来,领导权并不以阶级、阶级斗争为核心,它是一个差异体系,是不同社会力量在对抗中所展开的斗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文化霸权

阅读全文

与文化什么主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7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7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5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1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1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5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0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5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6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6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