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中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特点
一、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汉中市位于汉水上游,汉中盆地中部,东经106°51'-107°10'、北纬33°2'-33°22'之间。
地形特点南低北高,市内有平坝、丘陵和山地等三种地貌,平坝为汉江冲积平原的一二阶梯,海拔500-600米之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占全市面积的34.62%;丘陵为山前洪积扇形成的宽谷浅丘地带,约占全市面积的28.1%;山区是秦岭南坡形成的浅山和中山地区,地势较为复杂,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7.2%。
本区域的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江东西横贯,嘉陵江南北纵穿,米仓山南坡有渠江上游河源区的部分河流。同时河流密布,每平方公里平均河流长度为1.4-2公里。
汉中气温的地理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西部略低于东部,南北山区低于平坝和丘陵。海拔600米以下的平坝地区年均气温在14.2-14.6℃;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年均气温低于12℃;西嘉陵江河谷年均气温高于13℃。
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先秦时期,汉中地区在传说和史料中皆有部分涉及,但由于年代久远,均无法查证。
秦汉时期汉中郡西起沔阳阳平关,东至郧关和荆山,绵延千里。秦朝时设汉中郡,郡治南郑,在今天汉中市南郑县附近。秦朝末年,各股政治势力角逐中国大地,刘邦在汉中时期韬光养晦。刘邦最终取得军事胜利,因其原封地在汉中,称汉王,故迁都长安并建立中央统一封建王朝后,国号称“汉朝”
三国时期,在刘备入蜀后很快成为曹操和刘备激烈争夺的地区。后来刘备取胜,称“汉中王”,蜀汉即获得此地,现今仍遗留有大量三国古迹,如武侯墓(诸葛亮墓地)、沔县武侯祠、马超庙、定军山、虎头桥(魏延斩首之处)等。
唐初,改汉川郡曰梁州,开元中因梁、凉声近,更名曰褒州。不久重新改回梁州。天宝初年,又改为汉中郡。唐德宗于兴元六年(874年)三月避乱汉中,六月,叛乱平定后返长安,并以其年号改汉中为兴元府,领五县。
明洪武三年,改为汉中府。1863年春,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瑞王蓝成春、启王梁成富等率部西进,与清军交战,同年8月攻克汉中,杀南郑知县周蕃寿,后被清军镇压。
国民政府时期,汉中成为入蜀交通枢纽进行重点建设,中日局势紧张后,成为战略物资的转移站,在战前物资人力以及故宫博物院文物转移入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风土人情丰富多彩
汉中市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其余有回族、苗族、羌族、蒙古族,壮族,土家族,朝鲜族,白族,彝族,侗族,藏族,畲族,土族,哈萨克族、傣族、高山族、锡伯族等。
截止2018年末汉中市户籍总人口380.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5.5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0.51%。
中盆地是油菜花的故乡,油菜花的天堂。汉中是我国传统的油菜种植生产基地,每年油菜种植面积超过120万亩,现已成为我国油菜种植面积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
汉中面皮陕西汉中当地最有名的小吃,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其制作工艺于2011年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中洋县盛产黑米,也是黑米的原产地。相传为西汉着名外交家张骞在洋县、城固交界处发现并选育而成。史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珍稀名贵,故又有“黑珍珠”之美称。
(1)汉中市有哪些文化扩展阅读
汉中市的经济发展状况
2018年, 汉中市实现生产总值1471.88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5.4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702.15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564.26亿元,增长7.4%。人均生产总值42754元,增长9.7%。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3.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为14.0%、47.7%和38.3%。与2017年相比,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下降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高1.4个、0.4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汉中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20.14亿元,同口径增长10.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9.96亿元,增长9.5%。财政支出342亿元,增长9.7%。
2. 汉中民俗文化简单介绍
汉中历史悠久、人文远古,是华夏文明较早的开发地区之一。汉水流域是人类先祖起源地之一。由于地处秦岭和巴山之间,是我国东西南北的过渡地带,其气候、特产、饮食、习俗都具有过渡性的特点。稻作文化麦粟文化在这里兼种并华;又处于荆楚、巴蜀、秦陇三大文化的撞击之中,兼容并蓄,吸收融合,发展升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汉水文化;加之,历史上"湖广填陕南",南北移民,五方杂处,从而使汉中的民俗兼四方,语言杂秦蜀,在全国具有独特性。诸如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人生礼仪、信仰崇拜、娱乐游艺、神话传说等,是汉中文化遗产的立体史籍。丰富的人文资源、民俗资源,为汉中民俗旅游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潜力很大,不仅大有前途,而且"钱途"无量。经过长期思考和研究,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开发:一、充分利用民间传统节日增辟旅游项目,以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兴趣。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聪慧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富有民间文化特色的节日。比如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等;还有一些是被我们逐渐淡忘的节日,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传统民间节日举办各种民俗文化活动,从而有效带动民俗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汉中秦巴民俗村就曾多次在春节期间成功地举办过民间传统民俗文化演出活动,不仅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和游客,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也为长期大量分散于民间的各种演出团体和民间艺人提供了展示才艺的机会和舞台,为促进汉中的旅游发展,繁荣民间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可谓一举多得,意义深远。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也曾多次与各县区旅游景点大力举办各种民间文化活动,取得了显着效果。这里比较成功和有影响的例子当数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与勉县老道寺镇"天河渡假村"联合举办的两届"天河爱情节".另外还有一些则是我们汉中本地的一些传统民间节日和纪念节会。比如汉台区武乡镇每年农历二月十九的"南堂庙会"、城固原公、文川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举办的"物资交流会",还有勉县每年清明节举办的"诸葛亮文化节"、城固每年十月份举办的"张骞文化艺术节"等。通过这些当地民间举办的传统庙会和纪念节会,不仅有利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而且能够更为充分地展示汉中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从而能够愈来愈多地吸引外地的开发商和游客的投资与光顾。
3. 汉中有哪些景点
陕西汉中排名第一的景区应该就武侯祠。
武侯祠的历史非常的悠久,远在公元前263年,诸葛亮死后第29年刘禅下诏立祠,后来也就用武侯祠来纪念诸葛亮。
下诏立祠之后按照诸葛亮的遗愿选址定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平祠,靠近诸葛亮的武侯墓,这是全国唯一有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寺庙,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的美称,其他武侯祠有成都武侯祠、陕西勉县武侯祠、南阳武侯祠、襄樊古隆中武侯祠、重庆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甘肃礼县祁山武侯祠。
所以从历史悠久来看汉中武侯祠无疑是全国排名第一。汉中历史悠久,有“天汉”“汉人老家”“朱鹮之乡”之称,也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勉县武侯祠,位于陕西汉中勉县,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汉中武侯祠,有3大特色好玩的地方特色3:目前保留下来的碑石有60多通,匾30多方,联20余幅。
殿供奉诸葛亮塑像,关兴、张苞侍立左右,上悬“大汉一人”、“天下奇才”、“山高水长”等匾额及诸多楹联,祠内存有历代名人墨客珍贵石刻,冯玉祥将军题写“成大事一生小心谨慎,仰风流于遗迹万古清高”。
走出正殿不远,前有一座城楼,是琴楼,仿“空城计”故事而建,上悬匾额“高山流水”,存有古石琴一张。再往前,即祠庙牌坊,正面书“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背面书“天下第一流”字样。
4. 汉中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经之地,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汉中位于华夏版图之中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刘邦西汉王朝的发祥地,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的军事要地,杰出的政治、军事人物张良、韩信、萧何、张鲁、诸葛亮、曹操、刘备、夏侯渊、黄忠、姜维、马超、张飞、吴玠、吴璘、方孝孺、李自成等都在汉中留下深深的足迹。汉中也诞生了伟大的“丝绸之路”外交家张骞,孕育了刚直雄烈的大汉诤臣李固,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长眠于汉中洋县。诗人李白、杜甫、陆游、欧阳修、岑参、元稹、李商隐也在秦巴山区之间游走,吟唱出彪炳文学史的瑰丽诗词墨宝。在抗日战争时期,汉中是后方重镇,陪都重庆屏障,蒋介石、李宗仁、蒋纬国、陈诚、胡宗南、祝绍周、杨虎城、美国飞虎队陈纳德这些抗战名人在汉中书写了辉煌的诗篇。——常识历史篇。
5. 汉中有哪些名胜古迹
1、张良庙
张良庙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坐落于秦岭南坡的紫柏山麓,南距汉中101公里,北邻凤州76公里,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通较为方便。2006年05月25日,张良庙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