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红山文化玉佩有哪些特征

红山文化玉佩有哪些特征

发布时间:2023-07-16 21:08:37

1.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要点

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距今约5000至6000年,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红山文化出土的成批玉器中多数为动物造型的装饰品,构成这一文化的显着特征。下面就看看红山文化玉器鉴定要点是什么吧!

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它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 左右 ,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辽河流域相碰撞而产生的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

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并向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大型碧玉猪首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中国出土时代最早的龙形玉器,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

结合各地考古报告和出土的实物对比显示,红山文化玉器主要从玉料、雕工、器形、纹饰、沁色和用途六个方面来鉴别。

1、玉料:红山文化玉器一般采用辽宁岫岩软玉,矿物成分主要为粗细不均结晶状透闪石,玉料偏青或偏浅黄色,也有黄色的,一般硬度在6~6.5,比重2.9~3.1。一般为蜡状光泽,也有一些呈玻璃光泽。由于粗结晶岫玉的质地较软,内部结晶体构造很粗大,所以很容易染色、上沁。一般看到的市场上的很多仿红山文化的玉料都被上过色,但是看起来比较自然,皆原因于此。

2、雕工:红山文化玉器的雕工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纹饰,一般简单的透雕比较多,多采用打洼工(就是俗称的瓦沟纹),线拉工也很少,纹饰一般都是用玛瑙或石英工具加水和解玉砂磨制而成,所以红山文化玉器一般边缘都是有尖薄刃状之感。

红山文化玉器的钻孔一般分单面钻孔、双面钻孔和倾斜对钻三种方式,每种钻孔方式中都可以看到古人的打孔痕迹。单面钻孔一般孔洞呈喇叭状;双面钻孔一般呈腰鼓状或称蜂腰状,孔洞呈两边大中间小的不规则模式;倾斜对钻是在器物一面上斜向对钻两个相通的孔,因似牛鼻孔而称之为“牛鼻穿”,方便用于缝缀饰物。以上所有孔洞的边壁上都可看见螺旋打磨痕迹,古朴自然。而现在仿古者功利心强,没有古人那种用半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来磨制一件玉器的毅力,一般现代电动工具痕迹比较明显,古味尽失。

3、器形:红山文化玉器一般形制都比较小,器体扁而薄,边缘多成斜坡尖刃状(玉猪龙、C型龙除外),大型器物几乎不见,更无陈设器,现在市面上随处可见的那些红山文化大型人头兽身、粗重厚大的摆件都是现代人所主观臆造的。

红山文化玉器还有正反之分,一般正面多为瓦沟纹打磨而出各类造型,大多边缘磨成扁而薄的刃状,背部一般有穿孔,而且是平背素面,没有任何纹饰打磨的痕迹。如勾云形器、玉龟等等,它们的形状都是这样的。而现在市场上很多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都是双面工且无正反之分,可想而知,这些必假无疑。

4、纹饰:红山文化的玉器纹饰都比较简单,常用的纹饰就是简单的瓦沟纹或阴刻线,一般用减地阳起的方式表达。勾云形佩和玉臂饰等器形多用瓦沟纹,而且所呈棱角一般都为奇数而并非偶数; 其他 的则是在表现眼部和背部上使用减地阳起的方法进行雕刻。现在市场上一些红山文化玉器要么在表面雕刻上文字,要么在不同器物上胡乱臆造纹饰,跟实际常理不相符合。广大收藏爱好者切莫图造型纹饰新颖之快,受他人之骗。

5、沁色:红山文化区域内经考古发掘的墓葬只有石棺墓和土坑墓两种。石棺墓一般在辽宁朝阳市境内较多发现,土坑墓多出现在内蒙古赤峰一带。由于石棺墓是用大量石板结合粘土夯实而成,一般保存性较好,不易渗入砂土也不易受沁;土坑墓处在气候环境比较干燥,戈壁化、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一般土壤成分严重缺水,沙土化比较严重,玉器有不同程度受沁。因此,红山文化玉器大多保存得比较完好,只有极少数玉器出现鸡骨白现象,大多玉质还呈原色,蜡状光泽。现在很多收藏家以为年代越久远,玉器越受沁严重,这恰恰给了许多仿古者可乘之机,大肆伪造。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很多所谓的红山文化玉器不是染得发黑就是发红,为了表现出玉质,还把玉器抛光得很亮,但是红山文化是没有呈玻璃光泽的玉器,至今没有发现过这样的实例,广大玉器爱好者们千万要注意。

6、用途:考古发掘报告显示,红山文化的玉器都出自于墓葬,所谓小墓出小件,大墓出大件。而有代表性的玉器(如玉猪龙、勾云形玉佩、玉箍形器等)大多都出自于红山文化的大型墓葬。据研究,这些墓的主人应为原始社会首领或者部落巫师,在原始社会这两者有可能为一个人,而从他们墓里发现的大量穿孔玉器,则是缝缀在衣物上的。

编辑总结:关于红山文化玉器、红山文化玉器鉴定要点的相关信息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下方给我留言哦,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2.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器鉴定

红山文化玉器使用的材质较多的是辽宁岫岩县细玉沟透闪石类的玉材,材料质地细密,硬度较高,色泽均匀。玉的颜色有苍绿、青绿、青黄、黄色,也有玲珑剔透的碧玉和纯白色玉。
辨别玉材的时代可靠性,是鉴别古玉的重要一环。玉质的基本颜色也发生变化,一方面是色素离子对玉器所处环境条件产生不同反应;另一方面内在因素在外部条件下促成变化,基本颜色的变化也是年代的特征。 纹饰是一个时代思想观念、审美意识和信仰的产物。如能掌握各个时代的纹饰特点,便能比较准确地认定其年代。红山玉器表面多光素无纹,除玉龙额部或颚底有斜方形网纹和表现兽头眼部、牙齿的细阴线纹外,一个常见特点是压地线浮雕、凸弦纹、浅浮雕或称打洼,即在平面玉佩或圆雕玉器上磨出平整匀称的凹槽形纹饰,也称瓦沟纹。有些压地浅浮雕若隐若现,眼视不甚清晰,手摸感觉明显,凸弦纹在多数红山玉器都会见到。
器物雕琢工艺,是工艺技巧及艺术表现力等等因素的总和,最能反映时代特征。
红山玉器的工艺,主要是各部位的过渡自然,表面光泽细腻,少有磨痕,除个别小型佩件大多无玻璃光。不论动物或器物,一般都有穿孔,多系对钻而成,也有从一面钻进的马蹄形孔,孔壁呈粗螺旋状,有的孔中部交接处出现错位棱台,也有的是对面蹭磨而成光泽无螺旋纹的孔,交接的薄层上钻一小孔。扁平器物在工艺上多两面加工,内外边缘成刃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沁色是古玉器的年代标志,也是判断真伪的重要依据。在外部侵蚀条件下生成的沁色,表面常伴有侵蚀的共生物质,同时出现在玉器上。红山文化玉器,天然沁色较少,较轻,常见的有雾状白色水沁、黄褐色土沁、红色沁、黑色沁,少数有绿色铜沁。红色类血沁和绿色铜沁,多出现在黑色或黄白色皮壳之下。
旧色与光泽。古玉在地下多年,表面都有后天生成的自然旧色和包浆。真古玉的包浆较厚,且分布均匀自然,还有一种发自内部的光泽。这种反射光是自然的、一致的,是统一光泽,且有油性,不同于抛光后出现的表面玻璃光。即使腐蚀较为严重的某一局部光泽,仍会显出它的一致性。高古玉光泽发自内部,所谓精光内蕴,而不是表面浮光。
红山文化玉器一般表面无玻璃光,表面光泽与玉的硬度及解玉砂颗粒的精细相关。一般地说,玉质硬度高光泽强,磨砂痕轻,玉质软、石性重者光泽差;解玉砂颗粒匀细光泽强。刚出土的红山玉器表面都有一层柔和的老玉特有光泽,不同于现代的油蜡抛光技术。

3. 怎样认识和鉴别红山文化玉器

鉴别玉器的方法,主要看色泽,应牢牢记住浓(浓郁)、阳(鲜明)、俏(色美)、正(纯正)、和(柔和)这5大特点。如选中的玉器5点兼具之,即为上品。反之,玉器淡(平淡)、阴(阴暗)、老(色黯)、花(不纯)、斜(不协调),则为劣品。此外,购买玉器不要在强灯光下挑选。因为灯光照射会使玉器失去原来本色,还会掩饰瑕疵,以假乱真。选购玉器同时还要学会鉴别真伪,常见的假玉分为胶、玻璃、云石、电色等几种。塑胶和云石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着色玻璃有气泡;电色假玉则是在劣质玉石上镀上一层美丽耀目的翠绿色外表,乍看较难识别,但仔细观察,电色的劣玉往往带有一些“蜘蛛爪”,即绿中带蓝的小裂纹。如果是真的,那就要看是什么时候的玉了,对玉制出土文物及传世文物质地、时代、名称、功能、等级、真伪等进行的考辨、识别和判定。各级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对玉器藏品都要进行断代、辨伪、建档和定级。考古学界、文博部门鉴别真伪古玉器并确定其年代归属,大致通过以下途径: ①掌握时代风尚和作品风格。选择考古发掘品作为标准器,有助于解决传世品断代。在无发掘品可以对比时,就需长期累积目鉴经验,掌握玉器各个时代的风格和发展演变脉络。辨明某种器物产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鉴定家鉴定年代时才会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动物形玉雕,能够运用写实和夸张等造型手法,并受到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制约,制造出很多杰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为扁平状的平浮雕,但发展到妇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圆雕。西周动物形佩玉,多雕出动物的外轮廓,宛如剪影。春秋战国时期,扁平状动物佩玉大为减少,代之而兴的是成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连属,有一定组合,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战国时期佩玉的纹饰日趋繁缛,线条多卷曲相连,与商周前期纹饰迥然不同。到了汉代,使用玉材经过严格挑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另外,封建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减低,而以生前拥有的贵重的生活实用品和死后葬玉的多寡,来衡量他们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下。战国两汉盛行的谷纹、蒲纹,在汉以后全部消失,到北宋后期仿古之风兴起时才重新出现。上述例证说明,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②从工艺上着眼。因雕工与工具及工匠的师承习惯有关,最易于无意中透露出时代风格。如:新石器时代玉璧、玉琮,孔为两面钻,对接处微有偏移,形成台痕,这时期玉器上的钻孔,孔外径大,越往里边直径越小。同时,器表面留下绳锯加工时在两边下垂的弧线痕;商代则为金属直锯加工留下的直线痕。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边缘,中心打洼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双钩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线条顺随造形的曲度弯转。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独特作法。战国玉器琢玉工具有较大改进,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泽,而且显得锋芒毕露。汉玉纹饰中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习称“游丝刻”,并在玉兽,玉鸟某些部位上饰有细阴刻短平线,这是汉玉中极有时代特征的制作技巧。宋、辽、金之玉雕中常见一种深层立体镂雕手法,用此类手法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炉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层立体镂雕为上下不同图案的双层镂雕,如玉带饰。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对侧面、内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则平整规矩,作工考究,一丝不苟。 ③与同时代其他工艺品对比。时代风格贯穿到同时期各个工艺部门,相互之间存在借鉴、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图案,与青铜器工艺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鸟纹,往往高冠、喙嘴,长尾上卷,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如出一辙。春秋时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兽面纹玉饰,上边所饰近似窃曲纹,与同墓所出蟠螭纹壶上的窃曲纹雷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玉牌饰,周身满蟠虺纹,与同出的荐鬲器身上的纹饰几乎没有差别。汉代游丝刻在同时期线刻画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处。唐代玉器被人们称之为形神兼备,雕塑感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绘画、雕塑影响所致。这时期玉器造形、纹饰与同时期的金银器也有密切关系。宋代玉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本身形体又趋向图案化,与当时画院画风不无关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画影响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层镂雕,又与织锦、雕漆的风格近似。 ④从文献中求得补证。例如研究汉代从葬玉衣,从其渊源,春秋战国时代的缀玉面幕,发展到两汉的金镂玉衣,银镂玉衣,铜镂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从葬,都找到了文献依据,从而对玉衣的断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汉代的玉具剑、玉刚卯亦见诸文献,唐代始流行玉带板,史载唐高祖曾将于阗新进贡的十三銙玉带赐李靖,因此对上述的玉饰品出现的年代有了界定。辽、金时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断代,都从文献上得到了确凿的印证。“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金人依契丹旧制,金史上称前述题材的玉器为“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和“秋山之饰”。 ⑤微观细部特征和变化。老一辈鉴定家在这方面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们对各个玉器品类细部的变化都了如指掌,如对龙纹、螭纹的造形和纹饰,对玉璧、玉剑饰、玉人物形象等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够逐一指出时代变迁的轨迹,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认识,所做判断往往十分准确。 ⑥留心甄别仿古做假。这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伪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尤其是后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鉴别出来的。
g

4. 红山文化的玉有什么特点

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讲求神似,大都以熟练的线条勾勒和精湛的碾磨技艺,将动物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极具古朴苍劲之神韵,红山文化玉器多通体光素无纹,动物形象注重整体的形似和关键部位的神似。

知识拓展:
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3000年)是我国北方地区 一个较为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彩陶与旧石器并存,具有大量的玉器和祭坛、神庙、积石冢等大型礼制建筑。红山文化玉器种类繁多,从小型装饰品到大型祭祀礼器,用途广泛,可谓伸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红山文化玉器可分为五大类:工具类,如斧、纺瓜、棒等;装饰类,如环、镯、管、角形器等;礼仪类,如璧、钺、璜、丫形器、箍形器、勾云形玉佩等;动物类,如龙、猪龙、鸟、龟、蚕等;另外还有人物类。红山人已能熟练掌握高难度的琢玉技艺,红山文化玉器的设计和制作水准都很高。其特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其一,创作题材广泛,主要包括仿生和摄象两大类。其中,仿生类是主要部分,指摹仿并被神化了的动物形玉器和人物形玉器等,尤以动物形玉器独具特色。摄象类指摄取自然现象又经过艺术加工的璧、环、箍形器和勾云形玉佩等。其二,造型手法多样,既有浅雕又有浮雕。

在红山文化的玉器中,玉龙、玉猪龙、勾云形玉佩可谓最具代表性的玉器。1971年,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了一件红山文化玉龙,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好的龙的形象。该玉龙用整块墨绿色软玉雕刻而成。体蜷曲呈“c”字形,昂首扬颈、弯背卷尾、吻部前伸、鼻端截平、梭眼上翘、头似猪首、颈鬣上卷。龙背重心处对穿一孔。该龙除龙头部分用浮雕和阴刻的手法表现眼、鼻、嘴外,龙身上下光素无纹,通体磨光,使其看上去如蟒似蛇、生气凛然。此龙形体之大、雕工之细,世所罕见。它可能是红山先民的神灵崇拜物或氏族部落的象征及保护神,也可能是祭司祈天求雨的法器。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其形制极富猪的特征,猪在原始社 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各种祭祀活动中,以猪作为人神之间媒介物是很自然的事情。文物工作者在辽宁省建平县发掘到一件玉猪龙,它体蜷如环、肥头大耳、圆眼有皱、口露獠牙,头尾之间的缺口未完全断开,头部有一圆形钻口。该猪龙通体抛光,浑厚圆 滑、线条流畅、造型生动,是红山文化同类玉器中形体较庞大、形制最规整的一件。它既可能是氏族部落的图腾,也可能是祭司的法器,还可能是财富、身份、地位的象征物。从红山文化玉器对后世玉器的影响看,我们应该看见玉龙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为红山文化玉器以蜷体龙和C龙为主,那么这种蜷体龙和C龙直接被后来的夏商周融合吸收,成为中国传统玉文化的主流因素之一。另外就是龙的起源由此诞生,那么中国崇龙的礼俗由此诞生。而它的起源,以及崇龙礼俗的形成,追根应该追到红山文化里。所以说我们认为红山文化里的猪龙的发现还是比较重要,是属于红山文化最典型和核心的器类之一。那么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认为这个龙的起源还是和崇拜野猪有关系,那么这种龙应该说从它的头部装饰风格看像猪,但是我们在进行划类比较的时候又很难把它划到猪的成分,因为从它身部来看,它有蜷体的龙,还有一种龙就是C形,已经完全超离猪写实的范畴,应该说得到了升华,和猪有关系,但是得到了升华。

勾云形玉佩也是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之一,它不是一般性的装饰品,也不 是对于某种使用工具或具体动物的直接摹仿,而是为适应当时的宗教典礼需要专门制作的。在辽宁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出土了一件勾云形玉佩,它由浅绿色玉制成,呈长方形薄板状,中心镂空作勾云状回旋,四边出勾角和圆突,有正反面之分,正面磨出与中心纹饰走向相一致的浅槽,反面光素无纹。该勾云形玉佩温润灵动、寓意深刻,是同类器物中形体较大也较规整的一件。从勾云形玉佩通常出土于等级较高的中心大墓,并且多放置于墓主人的胸部等人体关键部位来看,它可能是当时祭司的专用物品,可能被用于沟通祭司与上天或祖灵之间的媒介,具有其它器物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红山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比较完备的玉礼制系统,这是中国迄今所知所能确立的最早的礼制形态,因为中国是礼仪之邦,到了夏商周三代以后,应该礼的成分是非常多的,内容也比较讲究。那么青铜器出现以后,在礼制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种礼制的前身是什么,或者说它的雏形是什么,应该说在红山文化玉器里面我们可以得到比较明确的答案,就是红山文化已经有了礼制,而且这个礼制是用玉来表现出来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山文化唯玉唯礼的一种表现。

5. 红山文化玉器审美中的和谐美表达 红山文化玉器

摘要: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玉器是红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山文化玉器以精美着称于世,并不间断地发展了几千年,其独特的工艺,超时代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让人叹为观止。“和”的滥觞可以追溯到中国文明发生形成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从红山玉器的审美中发现,其形式、功能、文化等方面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思想中和谐美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红山玉文化玉器审美和谐美
“和谐”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文化博大精深,研究者认为玉文化之源来自华夏礼仪及中华儒学。玉器造型的发展、变化与当时社会的历史步伐、文明发展的状况基本对应,红山文化中出土的玉器以其出土的规模、丰富的种类、独特的造型结构、精巧的装饰给受众强烈的美感,因而综合体现出红山玉器的“和谐”美学特征。
一、红山文化中玉器形式上的和谐美
1. 外在造型结构的和谐统一
从材料的来源角度观之,得天独厚的自然背景与稳定的玉料来源是玉器生产及玉文化发展的先决条件。由于玉料来源相对稳定而持续,红山玉器玉质统一、表面磨切匀整、形式与主题明确,玉器体现出岫岩玉玉料特征的优美、柔和风格,从而达到和谐美的效果。
从玉器造型的角度观之,首先体现了“虚实相生”的原则。例如勾云形玉佩,线形浅雕的细腻之实,与镂空齿眼的空灵之虚完美结合,相辅相成,达到了一种完整的立体雕像所没有的空灵意境。一件玉器往往是几种雕刻手法并存,镂空雕刻虽然破坏了玉料的完整性,但却增加了玉器的通透性,达到了“虚实相生”的和谐效果。其次,体现了“寓多元为一体”的原则。例如,玉猪龙与兽形器中能够分解出多种动物形象,正如龙形是一种合成的动物造型。这灶棚些造型设计将丰富的形象纳入到一个整体中去,是红山先民头脑中在自发的审美意识驱动下的设计理念,这也正是“和谐”、“多样化统一”的美学原则在玉器造型中的完美体现。
从玉器纹饰的角度观之,体现了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一种是具象图腾崇拜的玉器,主要包括玉猪龙、玉蝉等;另一种就是抽象艺术形态玉器,如玉龙、玉凤等。然而很多玉器纹饰都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历程,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人们渐渐超越具象形似的追求,而追求抽象神似中所蕴涵的神格意味,从而更能锋枝体现出玉器的和谐美与神韵。
2. 内在创造表现的和谐统一
红山文化中玉器的创作过程,是一种不断思考和发现美的艺术过程,其中无不反映着红山先民对生活、对艺术、对自然等诸要素的追求。在追寻美的同时,寻求一种规律与和谐的统一,通过对自然和生活隐基则的理解,创作出各种代表性造型的玉器,来实现工艺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
3. 艺术风格上的和谐统一
红山玉器的艺术风格以体现自然奔放的生命力为主,而玉质及其工艺又使得玉器中不乏优美柔和的特征,从而表现出以热情、奔放为主导兼有优美柔和的特点,两者相辅相成。例如,红山文化的典型玉器玉猪龙和兽形玉所彰显出来的具有奔放气度的艺术风格,温润的玉料质地配合着热情豪放的工艺表现,尤其以内在韵味为基调,达到和谐之美。
红山玉器外在造型结构、内在造型表现和艺术风格互相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红山玉器形式上的“和谐”美学特征。
二、红山文化中玉器功能上的和谐美
红山文化中玉器具有物质与精神双重美学性格,下面我们分析其双重性格所表现出来的“和谐美”美学特征。
1. 物质性功能表现
玉的质感除了硬度外,有着与水太多相似的特性,如透明、温润、清凉、纯洁等。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第一需要物,万物有灵的原始社会,水应是最先被赋予灵性的自然崇拜物。美玉是不易得到的稀有之物,物以稀为贵;它又具备水一般的灵性,加上玉本身的刚性,可谓是山石之精配水之灵;加上永不腐烂的特性,被赋予的神性成为红山先民普遍的信仰理念,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生命与信仰的永恒,红山玉器正是表达这种观念的物证。
2. 精神性功能表现
首先是图腾崇拜的精神诉求。世界上任何一种原始文明的图腾崇拜都是先民们怀着一种原始的敬畏和崇敬的心理开始的,红山文化中的图腾崇拜也不例外。他们崇拜自然界中的动物,并且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智慧创造出龙、凤等形象,红山文化中最早发现的一些玉器如玉猪龙、玉龟、玉 、玉凤、玉蝉等,都是为红山文化族群而制作的图腾。
其次是原始美感的精神诉求。从考古发现的材料看,最早发现的玉器就是玉制装饰品。七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在原始美感的驱使下,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磨制成简单的饰品,佩挂在身上来打扮自己,装饰品也就随之出现了。例如,红山出土的玉 就是先民装饰之物,用来做耳饰、发簪或者帽饰。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由最初只是制作一些小型器物,到后来出现了一些较为粗糙的玉制工具,在此基础上,最后才出现大型的礼器。由此可见,装饰品在中国古代玉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最后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的精神诉求。到红山文化中后期,玉器的装饰功能明显淡化,作为神器和法器使用的特殊功能显着增强。一般来说,用以祭神的玉器称之为礼器,而用以通神或降神的玉器则称之为神器或法器。玉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活动。玉法器经常出现在宗教祭祀或巫术等活动中。作为通灵神物,它所蕴涵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正是现代人类解决人与自然的危机以及信仰危机等社会问题的法宝。
红山玉器物质性功能与精神性功能融合统一,只有将物质与精神相融合、玉质的特性和人类精神诉求
相融合,才是真正的红山玉器文化的审美核心所在。
3. 红山文化中玉器文化上的和谐美
正所谓形式之美来源于内容之善。玉器的形式“和谐美”以及双重功能的和谐体现,都来源于深厚的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的内涵相当丰富,无论是墓葬结构、埋葬习俗,还是彩陶、玉器,都独具特色。它既反映出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紧密联系,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人们只有基于红山文化的背景,才能真正读懂红山玉器——这种集天地人神之和、阶层之和以及多元一体之和的物质载体。
红山文化中玉器“真善美”的统一与“和谐”美学品格是相互呼应的,“和谐”是玉器在形式、功能、文化各方面体现的统一,而它的“真善美”是人们认识活动、意志活动和审美活动三者的融合,只有从玉器造型和结构的形式美上升到内在精神和文化的“和谐美”,才能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和升华。可以说,红山玉器的真善美融合与和谐发展,是玉器美学的高级境界。
总之,在红山文化中“得天地之精”的玉从一开始便作为精神文化的载体受到人们的珍爱,并在长期的自身价值上升过程中,不断被赋予美学、宗教等愈来愈丰富的内涵。随着其内涵的日益丰富,玉器的和谐美也得以凸显,并在中国玉器审美艺术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水汀,赵文彬,周汉民.浅谈中国玉文化与儒家思想[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7(2).
[2]郭大顺.红山文化的“唯玉为葬”与辽河文明起源特征再认识[J].文物,1997(8).
[3]鲍凤林.红山文化玉器与传统中国画[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4(2).
[4]张星德.红山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5]郭泮溪,巾国史前玉器和谐功能初探[J].东方论坛,2009(2).
作 者:张雨,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张文明,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产品设计;胡维平,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编 辑:郭子君E-mail:[email protected]

6. 红山文化的玉器主要有哪几类

红山文化颇具盛名的另一方面,是它发达的琢玉工艺。红山文化的玉器主要有动物形玉器、勾云形玉佩和其他装饰玉件几类。

以玉猪龙为代表的动物形玉器,还包括了龟和鸟两类,这些是红山玉器中内容丰富、制作技术很高的一类器物。不少器物背面有穿孔,从分布情况看,它们有特殊的功用,绝对不会是一般的装饰物件。

比如玉龟就常常是成对出土,分握于墓主人的两手,可能具有某种神性的象征。勾云形玉佩也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最常见、又具文化特征的一个品类。它的造型和纹饰富于变化,但又万变不离其宗,似鸟非鸟,似兽非兽。有趣的是,这类玉佩背面都有孔,但却是竖立放置,而且有孔的一面冲上。

7. 红山文化玉器代表是

红山文化玉器代运没升表是玉丫形器、玉猪龙、玉马蹄形器、勾云形器以及玉鸮。

1、玉丫形器

玉丫形器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一大特色之处。玉丫形器的形状如“丫”字,对于它的用途至今可以说是一个令世人比较费解的谜团。有些考古专家认为玉丫形器是一种祭祀用玉器,还有一些考古专家认为这是史前部落首领一种权力的象征。

阅读全文

与红山文化玉佩有哪些特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3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03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484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68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21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36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08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3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2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2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67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2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2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655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3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