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韩文化之争的历史事件有哪些最近几年的
2003年9月15日 - 2004年3月23日期间在韩国MBC电视台播出的历史剧《大长今》在内容上极度剽窃中枝让国历史:①声称女主角长今发明了麻药;②声称长今做了世界上第一例外科手术;③掠夺针灸的发明权为韩国人;④塑造了所谓“韩医”,但却与中医的医理及医疗工具惊人一致
2005年10月:韩国申报“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着作”
2006年10月: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宣称朝鲜民族最先发明了汉字,建议政猛困局府恢复汉字并申遗。
2006年10月:韩国在德国举办“韩国是印刷术的起源国”展览
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甚至有韩国学者“考证”认为,神农氏(炎帝)和李时珍(《本草纲目》作者)都是高丽人
2006年10月:一篇在网上流传的《韩国尺歼史》地图将包括上海在内的中国大部分领土划入古代韩国版图
2006年10月:韩国欲将“祭孔大典”申遗,并宣称考证孔子为韩国人
2006年10月:韩国宣称要与中国争当“人参宗主国”
2007年1月:韩国发行一万元韩元新纸币,无耻地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浑天仪”印制在纸币上
2007年3月:韩国历史剧《朱蒙》,遭中国网友痛批丑化汉朝,美化韩国,扬言抵制
2007年6月:某韩企声称豆浆是韩国人所发明,更引韩剧《大长今》画面将之称为“韩国国饮”
2007年8月:一部名为《蚩尤天皇》的韩国历史小说将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的蚩尤追溯为韩国祖先
新闻
2007年9月:韩剧《太王四神记》将中国高句丽历史篡改为韩国历史,变相宣称对辽东的领土主权(高句丽原址在辽东)
2007年10月:韩国学者称中国神话大多源自韩国
2. 中韩关系的文化交流
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隋唐之前。1992年中韩建交后,双边文化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94年3月中韩两国政府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后,中韩双方签订了年度交流计划。在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双方文化交流计划顺利执行,交流的人数和内容不断增加,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多层次,多渠道,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关系。双方的文化交流由官方主导逐渐向民间扩展。以韩国电视连续剧、流行音乐、游戏、服饰为代表的“韩流”在中国掀起了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潮。韩国文化部计划,要将他们文化产品的10%输入中国市场。据韩国产业政策研究院对“韩流”和经济波及效果的分析,“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效益就达33亿美元。据韩国的统计,过去两年,中国各地电视台共播放韩国电影电视剧350多部。《人鱼小姐》、《大长今》、《看了又看》等韩国电视剧受到许多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在“韩流”的带动下,中国赴韩国旅游和留学人数稳步增加。据新华社2005年11月14日报道,目前在华韩国留学生人数近4.3万名,在韩中国留学生近万名,分别占对方国家外国留学生首位。 同时,在韩国也掀起了被称为“汉风”的中国热。2004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学习汉语热在韩国不断升温,2004年在韩国境内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人数达2.3万(2004年中国境外HSK考试总人数为3万人)。专门播放中国节目的“HAOTV”、“CHINATV”和“中华TV” 等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韩双方已商定,2006年在韩国举办“感知中国”系列活动,2007年为“中韩交流年”。
3. 新文化运动什么时候结束的 有没有明确的标志
大概于20年代结束,通常没有明确的结束时间。结束的原因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思想潮流,新文化运动宣传的资本主义思想已经落伍。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
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
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
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