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说艺术品成为继房地产,股票的第三大资产
据相关机构预测,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是6万多亿元,而目前的规模只有2千亿元,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据统计,金融证券年均回报率为15%,房地产为21%,收藏艺术品则是26%。高额回报,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艺术品投资。
企业家在人生的巅峰时间多忙于经营管理,但其人生的后半段,也许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体验文化和艺术,尤其当企业家从一线上退休时,可能更会将艺术的鉴赏收藏作为自己的终生爱好的终极托付。因此,企业家在适当的时候学习艺术收藏鉴赏,实际上是在铺垫自己未来晚年充实快乐的生活道路。
如万达集团的掌舵——王健林,从1980年代开始玩收藏,从最开始的什么都收,到后来专注收藏近现代作品。拥有自己的收藏专家团队,20多年来,王健林已收藏了百位近现代画家的千幅馆藏级作品,市值超100亿元。
经过收藏专家团队学术性的市场研究,万达有自己的一套收藏标准和收藏理念,系统收藏寻找近现代中国书画的精品,并悉心研究与整理分类,将中国最好的艺术展示给大众、介绍给全世界。
有人说,“万达在近现代中国画收藏上的地位,跟万达在商业地产中的地位是一样的。”其藏品数量之大、质量之高、品类之全在国内企业中几乎无人能及。
企业家们对于艺术品的收藏热情也许会随着他们的爱好的加深与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高涨。不知何时,企业家对于文物艺术品的长线收藏,还可以有效抵御突然而至的经营风险和资金短缺。从国内外大量实例来看,企业家收藏的文物艺术品往往可能是他遇到财务问题时最后的可变现资产。一些企业家就是靠艺术品的变现最终得到资金支持而使得自己的企业的资金链得以连上,使企业转危为安。
当下的趋势,收藏已不再是富人的游戏,且看下面两大局势。
1,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未来十年前景可期,除了“塔尖”人群持续扩大外,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国中产阶层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另外,艺术品市场参与渠道增多,艺术品电商平台将成为收藏交易的主流渠道,更多的大众用户有机会通过艺术品电商这种方式接触艺术品市场,并通过线上拍卖等平台把握投资机会、获取投资收益。艺术品收藏不再是富豪的专属游戏。
2,机构收藏在中国艺术品消费中的权重越来越大,这一趋势是符合国际艺术品收藏规律的。据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2012年以来,企业收藏资金大约每年在450亿元左右。企业藏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60%以上,艺术品拍卖买家70%以上是企业家。机构收藏己经成为艺术品收藏领域的中坚力量。
2. 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发展前景如何
文化产业融合化发展是大势所趋,2014年3月14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首次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出台的系统性文件。该文件明确定位了文化产业与整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都将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乃至推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前瞻网2015-202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产业链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指出,《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再次反映出当前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边界已日益模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体育产业、电信产业、制造业和农业等形成融合化发展格局。文化产业中的企业也多为综合型文化企业,主营业务演变为:旅游文化业务、演出及影视剧制作、互联网业务、文化交流或展览承办、动漫制作及其他文化相关业务如酒店业务和房地产业务等几项或多项组合。因此,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建筑等产业的融合化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主要路径。
3. 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参照十年前,国家对房地产产业的频繁政策引导,就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的相似性。文化产业已经没有悬念的成为了地产之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继任者。文化经济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较快发展。“十三五”期间,是中国文化产业进入大数据时代,新兴产业门类和新业态对文化产业进行大解构、大变革、大融合、大转型、大升级的历史机遇期。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五年,中国的文化产业要实现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增长比例至少每年要达到15%以上。由此可以见,未来文化产业的增长空间及发展潜力巨大。实现文化领域的新旧动能转换,既需要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也需要大的发展战略的创新。基于以上判断,我们应该及时地校正目标、更新思维,首先要重视县域文化发展,进而要进行县域文化发展的创新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