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中国100年历史里,哪些外来文化进入了中国。
阿拉伯数字,汉语拼音,西方哲学思想,现代科学,马克思主义。
Ⅱ 有哪些中国的外来文化
中国向世界输出了很多中国文化,比如象棋,孔子,唐装等,同样的,世界也向中国输入了很多他们的文化,同样影响着中国。下面就来盘点10个输入的外国文化,看看哪些文化还在影响着你的生活。
1、育儿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慈母多败儿,棍棒出孝子(严父出孝子),成才的孩子少不了父亲的严厉管教和母亲的适度宠爱。这个道理已经不被大多数的家庭接受,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八十年代后期的的独生子女政策,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宠着还来不及,谁还舍得打,再次就是外国的文化输入的影响,在外国尤其是西方的很多文化中,对孩子要以鼓励为主,说教为辅,严格禁止打孩子,骂孩子的。现在这种育儿文化已经占据了上风,深刻影响着年轻父母们。
2、圣诞节、万圣节和愚人节等广大西方节日为主及其衍生出来的相关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都有自己独有的节日,端午、清明、中秋等等,现在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但对年轻人来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西方的一些节日,比如圣诞节、万圣节、愚人节等。可以说,年轻人里对外国输入的西方节日更钟爱一些,而中老年人还是对国内的传统节日更喜爱。
3、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必胜客等快餐文化;
这种餐饮文化已经深入影响了各个阶层,汉堡、三明治、热狗、牛排、芝士等西餐;薯片、爆米花、棉花糖、彩虹豆、口香糖等零食,可口可乐、咖啡、红酒和鸡尾酒为主的洋酒、鲜榨果汁等饮品,可以说上到99下到刚会走,对这些都有些喜爱。当然中国传统的饮品和中餐也影响着世界,尤其是中国的白开水,也开始进军世界。
4、“星期”这个时间单位
可以说在民国之前,中国是没有星期这个概念的,中国古代的官员,除了家里有事,每月初一、十五只休息两天,重要节日休息一两天,其他真没什么假日,更别提其他阶层了,可以说是全年无休。自从星期概念引入之后,又有了早九晚五、周六日节假日,黄金周等休息日,为打工一族确实带来了很多福利。
5、结婚
中国很多地方还是延续中国传统的结婚风俗,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但更多的地方越来越多的环节都开始模仿西方的习俗,男人向女人求婚要手捧鲜花单膝跪地,结婚现场新郎穿西装新娘披婚纱,婚礼主持人说的那套台词也几乎就是外国电影里面的桥段,更重要的,中国人结婚喜欢大红,可西方的婚礼却以白色为主,婚纱、婚戒、钻石等,都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元素。
6、二次元,动漫等
这个文化来自日本,谁能想到,中国在动漫界最有影响力的时候,居然是20世纪50-60年代,那时候的水墨画、剪纸文化,葫芦娃,小蝌蚪找妈妈,日本的动漫冲击了世界,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影响了全世界,同时带来的二次元、森系、四次元、卡通、中二等文化。当然这些都是小众文化。
7、健身文化
穷文富武,中国人是不健身的,吃都吃不饱,哪有时间健身啊,吃饱的都在练武,不管是铁砂掌还是五行拳,反正没有闲着没事举杠铃的,随着西方健身文化的输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健身行列,不是在跳广场舞或者打太极,而是去健身房跑步举杠铃。同时跆拳道、瑜伽、健美操等也开始进入了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学习班就是证据。
8、美剧、R&B和Hip-Hop为代表的POP、DISCO、KTV、街舞等娱乐文化
这个文化是从互联网的兴起而发展起来,从刚开始的DISCO、KTV、霹雳舞,到R&B和Hip-Hop,再到美剧、英剧,好莱坞等文娱产品,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国的僵尸没有走出世界,可西方的吸血鬼、丧尸却充斥着中国的荧屏。
9、星座、卡牌等占卜文化
中国自古也有占卜,干坤八卦,周易风水,梅花易数,都是非常高深的占卜文化,可能也许,也许可能是因为太深奥了,学习起来毕竟困难,给了西方这种简易的占卜文化入侵的空间,星座,卡牌等占卜文化迅速占领了年轻人的思维,而中国占卜文化只在中国南方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地方受到欢迎。
10、牛仔、机车夹克、喇叭裤等服饰文化;
中山装是中国服饰文化的最后的堡垒,可依然被攻克了,从牛仔到喇叭口,从超短裙到超短裤,从沙滩裤到丁字裤,中国的服饰文化好像已经真的没有了,中国服饰都成为了历史。
Ⅲ 中西方文化差异具体有哪些
中西方文化差异具体有: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等。东西方文化从现象上看,显然有很大差异,从本质上看,东方属于整体文化,而西方是个体文化。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也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
思维方式:
西方人注重思辨理性分析实证,剖析整体再加以综合;在西方哲人看来,只有思辨性的东西才是最真实、最完善、最美好的。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加以识别、理解和进行整体判断。
价值取向:
西方人注重以自我为中心,重个人、重竞争;西方人的价值观认为,个人是人类社会的基点。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有个人才有社会整体,个人高于社会整体。
中国人注重群体、社会、和谐。中国人的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社会意识,个人利益应当服从社会整体利益,只有整个社会得到发展,个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伦理道德:
西方人注重个人放任,创新发展,张扬荣誉;西方人崇尚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成就而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西方文化鼓励个人开拓创新,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比较淡漠。中国人注重谦虚谨慎,不偏不倚。
中国文化在个人取得成就时,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谨慎。
Ⅳ 中国有哪些外来文化
外来文化是指非本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非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延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曾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次发生在三世纪汉代末期,来自西域近邻诸国的印度佛教文化,跨山越水,绵延不断地传入中土,前后长达数百年,其对华夏文化的影响,涉及到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学、建筑等多个方面,在唐朝更是达到了顶峰(这第一次只是对中国的宗教信仰影响很大,对社会经济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另一次发生在19、20世纪之交的清末民初,以英、法、美、德为代表的几乎所有当时已进入资本主义扩张阶段的西方列强,挟持武力上的绝对优势,强行撞开了中国的国门,一种具有现代形态的全新的“西洋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仅二、三十年的功夫,便席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统江山,这里主要包括对文学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Ⅳ 在我国,哪些文化是从西方国家流传过来的
圣诞节,西装文化,脱口秀文化,娃娃文化,洛丽塔文化,这些都是从西方国家流传过来的。
Ⅵ 有哪些中国输出至国外的文化呢
中国输出至国外的文化有十二生肖文化,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文化以及汉字文化等。中国作为拥有无千余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其文化底蕴是非常深厚的。便就是基于这样的文化底蕴,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陆陆续续有文化传播至国外,继而在其余国家落地生根。
汉字作为中国的代表文字,它的出现更是可追溯至殷商时期。中国汉字前后经历了甲骨文、小篆、录书、楷书等多个过程的演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还曾一度成为东亚地区的国际通用文字。此外,像日本、越南以及朝鲜半岛等都曾使用汉字作为唯一书面文字。现如今,像韩国、越南等国家虽然已不再使用汉字,他们汉字文化对它们的影响却始终存在。比如说,它们的史书依旧满满都是汉字,它们现在所使用的语言、文字也都是参照汉语言文字创作出来。譬如说韩国文字谚文便就是他们的世宗大王基于汉字形态基础创造出来的表音文字,这一文字之中至今仍存在众多汉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