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业文化的误区包括哪些
企业文化的误区包括9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口号化,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CIS
这是当今很多企业文化失败的原因。它把从理念、精神到企业行为与员工行为的企业文化系统建设工程,变成了简单、花哨、空洞的口号、标志与装饰行为。CIS仅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如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而已。
二、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文化娱乐活动
这是很多企业常犯的毛病,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得过于狭义,把企业文化误认为是文化娱乐活动,所以一时间搞了很多种娱乐活动,文艺演出,就认为是在搞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很幼稚的想法。
三、企业文化是策划出来的
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完全依赖外部专家或咨询机构来做,不惜花重金设计一套高大上的企业文化文案,便觉得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了。企业文化反映的是已经沉淀在企业中的风格习惯和价值导向,企业的内部精神和灵魂并非外部专家能够轻易把握和设计出来的。如果外请专家不能扎进公司,不能摸准公司的文化命门,设计出来的制度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让企业更加混乱。企业文化在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行业文化等宏观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炼出来的。公司这块土地是有一定地质属性,隔壁的花虽美,但毕竟“根”不在我们家的土壤上,不是随便栽上哪朵高大上的花朵都能生长的。现在虽然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我们需要更专注做自己的事,苦练企业内功,加强员工自身素质和能力,在这个前提下再适时引进“外脑”, 适时引进人才和他人的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强应变措施,也是有必要的,但这和完全依赖外援有本质的不同。
四、企业文化应统一思想、整齐划一,无条件信奉和遵从,不容其他个性展现
企业文化是以精神、理念、宗旨为方式表达,所以大部分企业尤其是有军人情结的企业家以为建设企业文化,就是要统一大家的思想,目标就是企业员工要像军人一样服从、执行,员工有其他想法会被视为价值观有问题,员工没想法会被当成不积极不主动。这种企业文化的表现是:面上一团和气,处处正能量,实则各执己见,压抑情绪,敢怒不敢言,各行其是,直接扼杀员工的创新意识。看上去是一套制度,实际是两套规则,一套显规则,一套潜规则。企业文化应该统一的是员工的行为方式,一致的行动才可以发挥组织和团队力量。”这种误区的化解之道,就是要创造自由的环境,就是广开言路,建立可以自由沟通的机制。
五、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吃饭、聚餐、搞活动
企业开展集体活动确实加强沟通、营造健康和谐的氛围、提高集体凝聚力,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但在开展活动的重点在于行动目的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形象塑造、凝聚作用、激励作用、正能量等多个方面之间的联系,如果开展活动起不到正向的作用,甚至带有一定负能量,那就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比如不顾员工的意愿下死命令,硬性要求开展活动,在企业忙于生产赶货、出货期间搞“企业员工流行歌曲大赛”,就与企业文化建设背道而驰。
六、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文化手册、CI、司歌、行为规范等一整套文件资料
这种误区的错误在于“形式重于实质”。一种比较容易执行,变形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出一整套文案,然后公司从内到外都套上。但文化建设的重点在于通过一定的工具、渠道或方法植入人心,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转化为员工和企业的行为。尤其在工作实践中,要让员工有直接的体验。文化的融合需要从点滴做起,润物细无声,循序渐进,不可以偏概全,舍本逐末。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七、企业文化很虚,不能产生实效
如果企业员工或者部分管理层持有这种观点,说明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做得很虚,没有跟日常经营管理融合,与员工的行为和公司的形象表现是脱节的。若企业文化能落地渗透到公司员工的风貌、言行、做事风格,能得到客户和经营相关方共鸣和认同,在他们心里树立起正面的形象,必能产生品牌效应,带来实效。
八、盲目模仿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缺乏自身个性。
我们在搞企业文化建设时提倡借鉴优秀企业的经验,提倡学习一些明星企业,学习优秀企业,但不是照抄照搬,生搬硬套。不要把其他优秀企业的理念拿来用,这种”拿来主义”只会像“东施效颦”一样,搞出很多笑话。企业文化讲究的是个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九、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在许多变革型企业或者许多新建企业,变革者或者创业者的思想甚至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到企业的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好事情,企业需要精神领袖,也需要这种英雄式的、甚至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但是将企业文化简单等同于老板文化,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