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阿里为什么砸20亿玩影视
7月25日,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宣布发起设立文化产业基金,目标资金为20亿元。据阿里影业在港交所发布的公告表示,阿里巴巴影业文化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投资于在电影集电视娱乐行业价值链上的公司。在该文化产业基金20亿元的首期目标中,阿里影业和芜湖歌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拟分别认购最高5亿及15亿份额。
对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张玉、石英婧与笔者进行了一番长聊。阿里在影视圈将会有怎样一番动作呢?
个人认为,阿里文化产业基金未来发展的投资方向应该是放在上游产业链,或者说是IP的制造和孵化为主要目标之上。因为,这是当前阿里、乃至整个影视行业都最为薄弱的一环。此处的IP,不是仅仅简单的购买、拿来其他领域的成熟文创资源,更多的应该会是在培育编剧、原创内容上下功夫,而且同时还会辐射到衍生品的链条上,毕竟阿里的根本立足点是电子商务。
从框架上来说,这样的布局策略没有错,其实也是整个影业目前认同的大方向。难点在于怎么做。就好像知道对岸是金山,可怎么过河?搭桥还是驾船?现在看来,阿里所谓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影业的路数,并不成功。互联网+影视,目前仅仅简单的实现了O2O选座、在线播放等简单的聚众功能,制造了一条扩大“票房”的捷径,或者说,在发行上扩大了通路。但对于影业自身的内容提质,并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因此阿里影业文化产业基金,作为扶持影业产业链的“又一个”金主,关键在于他们怎么去扶植好内容。现在对于影视产业和相关阿里的竞争对手,乃至从互联网杀奔影视行业的“野蛮人”而言,最大的难题就在于,顾客在那里、店铺也开张了,货架上的东西没人喜欢。
据悉,阿里影业在2015年以来,先后以8.3亿元人民币收购粤科软件、5.2亿美元收购淘宝电影和娱乐宝,投资8600万美元参与博纳影业私有化,投资10亿元人民币认购大地影院可转债。
阿里目前的连续收购,其实只是搭建了一个积木式的影业帝国,各个产业链上的节点并没有真正打通。从大阿里的构架上,从内容原创(阿里影业、华谊)到发行、分销、传播(光线、优酷薯仔、新浪微博)再到终端(魅族)的文化传媒矩阵确实形成了,只是大家还是各自为战。而从阿里影业的构架上,各种购买、投资下的影业公司、网络平台和实体院线,也缺少必要的连接。目前只能说,在发行上,阿里已经构建成了一个线上线下的大网,正等待电商以及其他阿里平台的大数据作为混凝土浇筑,让积木凝固成一体,但在内容创造上,阿里依然缺少实质性战力,因此才用阿里影业文化产业基金去吸纳更多的原创力量,逐步凝结为实体。
Ⅱ 文化产业的现状
中国文化产业特点中国本身文化底蕴丰厚,且文化没有排他性,其他国家的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后都能取得不错的市场效益。
中国的文化产业大多有政府介入,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由政府提出,重点文化企业由政府扶植或是经营。
文化产业总体起步晚,市场发育度低,没有健全的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流动和奖励机制。
现行教育制度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懂文化的不懂技术,学技术的轻视人文,文化产业实力偏弱,规模小,管理方式滞后。
中国文化产业分类新闻服务
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广播、电视、电影服务
文化艺术服务
网络文化服务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其他文化服务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演艺业:建设10家左右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全国性或跨区域的文艺演出院线,形成1至2个国际知名的演艺产业集聚区,为实现从演艺大国到演艺强国的跨越奠定基础。
娱乐业:打造5至10家具有较大产业规模和较强竞争实力的娱乐业品牌,使国产娱乐设备、国产原创娱乐内容占据国内市场60%以上份额。
动漫业:力争到2015年,动漫业增加值超300亿元,着力打造5至10个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
游戏业:到2015年,游戏业市场收入规模达到2000亿元。
文化旅游产业:使文化旅游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撑。
艺术品业:到2015年,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2000亿元。
工艺美术业:到2015年,全国工艺美术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元,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
文化会展业:形成3至5个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会展。
创意设计业:举办1至2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展会和赛事活动,支持打造3至5个世界知名的“设计之都”。
网络文化业: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原创能力和文化品位,进一步增强网络文化核心竞争力。
数字文化服务业:形成一批采用数字技术提供制作、传播、营销、推广等服务的文化服务企业,为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随着文化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各大文化产业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文化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
中宣部改革办副主任高书生从近几年在政策协调和在基层调研中掌握的情况出发,认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引人注目的趋势:
一是我国文化资源进入到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文化资源的行政化配置体制已经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严重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不仅造成了地区的封锁,还造成了行业的垄断,最终对文化企业非常不利,表现为现文化企业非常弱小、同构化非常严重。中国和德国的出版业相比,我们全国有579家出版社,每年的产值都在600亿左右徘徊,而德国贝塔斯曼2008年一年的销售额就达139亿欧元。我们产业集中度低,低到什么程度?全国所有的图书出版社加在一起不如国外的一家公司,包括我们的演艺也是如此。
因此,改革方向应该是打破这种旧体制,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在文化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文化资源的调整和整合就不是以谁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在推动它整合。
二是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出现了行业融合的趋势。以前把文化细分成“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这三个领域,由于传播技术和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今后将逐渐出现融合的趋势,行业界限将不再明显。比如,广电的两张网,即有线电视网络和无线移动网,随着技术改造和规模化发展,将成为整合文化资源的重要平台,出现电视图书馆、电视互联网、电视报刊、电视剧场以及手机电视、手机电影、手机报刊、手机图书等新业态,到时就很难说这些是属于上述哪个领域中的了。
三是文化与旅游以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今后随着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文化和旅游的结合——也就是深度旅游必将会在中国出现。同时,把文化的内涵或元素植入到建筑装修材料当中——这种文化和制造业的结合,既提高了产品的文化含量,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文化体制改革将向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发展,但是市场机制也有弊端。为了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基地的孵化和集聚功能,加强规划及调控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当务之急是研究和制订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 在2012年12月15日举行的“2012年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峰会”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文化和金融合作的共识已经开始形成,这对产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他还透露,正和财政部门一起研究财政资金来支持文化金融的新模式。
截止到2012年12月,文化部与各银行机构部行合作的机制下,实现重点信贷融资项目97项,累计余额210.96亿元,部行合作带动了文化产业信贷余额的新高。
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已有77家文化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已有64家文化企业注册发行了1449.5亿元各类债券,为保证文化产业投融资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参与文化产业投资的基金是135个,资金总规模超过1795亿元,多渠道、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向极大的拓展了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为文化企业选择多样化的融资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刘玉珠表示,将进一步的探索文化与金融结合的新规律、新渠道,扩大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打造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全链条,鼓励各类机构积极参与文化企业在建融资试点,文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文化类无形资产的评估、流通工作。打造银行、保险、证券等多方面参加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全链条建设,在拓展延伸文化产业链的同时来顺畅文化金融服务的链条。同时,注重于扶持小微企业,鼓励民间投资、金融改革等政策的配合,依托文化金融工作的实施来推动文化企业的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公司治理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投融资高潮
2012年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各地继续加大投资兴建文化产业园;文化与资本领域对接推陈出新,文化基金仍层出不穷。展望2013年,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支持的宏观政策环境不会改变,文化产业投融资高潮或将再现;文化与科技结合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主题,各地有望出台相关落地政策,促进新兴文化业态强势发展。金融资本和文化产业的对接进展迅速。4月27日,人民网[微博]在上交所上市,这是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闻网站。此外,新华网、华声在线、央视网等50家中央、地方新闻网站也加入了改制上市大潮。同时,2012年下半年以来,文化产业基金再度大规模集中设立,其中,中诚腾龙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和西安曲江影视投资基金在9月设立的基金目标总规模高达202亿元。资本之所以青睐文化产业与国家宏观层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2012年年初,文化部发布《“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现价增长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十八大报告又再次强调“要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预计2013年这样的宏观政策面将得到延续,文化产业投融资高潮或将再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13479亿元,比2010年增长21.96%,高于同期现价GDP年均增长速度4个百分点。我们预计,得益于宏观层面的支持和资本的介入,2012年、2013年文化产业可望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产业舞台成为“主角”。多部门联合出台《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提出“促进传统文化产业的优化和升级,重点围绕演艺、工艺美术及新闻出版全产业链等产业发展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服务示范,同时促进广播电视网升级换代及新技术推广”等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方向;十八大报告更是强调“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在文化消费领域,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以电影产业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消费持续强劲,毫不理会经济的“寒意”;而以艺术品拍卖为代表的高端文化产品消费则打了个“寒颤”,未来的发展还有赖于实体经济增长的回暖。2011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131亿元。《“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产业黄金五年发展研究报告》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票房将突破300亿元,冲击400亿元,到“十二五”末期,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已经征求意见一年多的《中国电影产业促进法》预计在2013年初即可出台。广东省广电局电影管理处处长黄昌宁说,在广播电视这个大领域里面,电影将是国家从法律层面进行扶助的首个产业。在《促进法》的推动下,2013年的电影产业必将有突破性的发展。与大众文化消费的“旺”势相比,高端文化消费明显遇“冷”。业内人士观察,艺术拍品市场减少3至5成,拍卖成交破亿元人民币的藏品近35件,但2012年却屈指可数。展望2013年,因为经济增长不可能快速“回暖”,高端文化产品的消费或将继续“走冷”。湖北省博物院研究员蔡路武认为,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正处在深度调整期,体现为激情回归理性,投资与收藏统一,发展策略调整以及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Ⅲ 怎样看待把文化做成产业
一、文化完全可以做成大产业
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从国际上看,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产值平均达到本国GDP的10%以上。2010年美国文化产业收入4500亿美元,占GDP比重超过25%,是美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美国最大的400家公司中,72家是文化企业。由此可见,文化不仅可以做成产业,而且可以做成大产业。
二、民营企业可以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截至今年3月,我国民营企业已达862.7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缴税额占全国总税收的50%,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看,相比钢铁、石油、铁路等行业,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市场化程度更高,民营企业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近几年,文化产业中做得出色的企业和投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企业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如电影行业,民营企业占行业收入比重超过三分之二。在文化演艺行业,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单个项目收入,民营企业都处于领先位置,如张艺谋导演的5台“印象”系列演出,每台戏的收入都近亿元。特别是万达正在建设的武汉中央文化区和大连金石文化旅游区两个重大项目,其中文化产业投资超过200亿元。包括全球最大的电影产业基地、全球唯一的室内电影主题公园、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型舞台秀以及众多配套文化项目。今年9月30日,武汉中央文化区一期开业,2013年项目全部开业;大连金石文化旅游区2014年开业。两个项目建成后,都将成为世界级的文化旅游目的地,预计文化类产业年收入将超过50亿元。
三、民营企业发展文化产业具有竞争优势
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新和机制是两大核心要素。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灵活机制,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例如,万达集团为了探索文化产业盈利模式,将电影院、剧场等文化设施与商业中心、旅游度假区等结合在一起建设,相互依托,互为支持,使各个文化项目都获得极佳效益。如武汉江汉路万达广场电影城,连续三年创造全国观影人次第一的纪录,2010年观影人次167万,收入突破7000万元。弗兰克·德贡先生是世界舞台艺术第一人,世界最着名的舞台节目,如巴黎的红磨坊秀、拉斯维加斯的欧秀、澳门的水舞间秀都是他策划导演的。为了吸引这种世界顶尖人才加盟万达文化产业,我们和他合资成立演艺公司,他用品牌和艺术创意占有合资公司40%的股权。正是这种优惠政策,才吸引弗兰克·德贡先生在全世界首次与他人成立合资公司。民营企业的灵活机制,有助于民营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吸引高端文化艺术人才,增强民营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的竞争实力。
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
1.破除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产业和其它产业一样,依然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国企民企不能做到平等对待。比如万达院线是亚洲最大的电影院线,明年将成为全球第五,虽然市场份额远远大过国有企业,但仍然无法获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目前国内仅有中影、华夏两家国有企业获得许可进口外国影片。希望有关部门给万达院线影片进口许可,实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同等待遇。
2.加快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一是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为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造条件;二是文化产业需将艺术和市场结合,需加快培养既懂艺术又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三是成立多层次文化产业基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国家层面要成立文化产业基金,各省市也要成立文化产业基金。
3.鼓励民营文化企业走出去。文化产业输出精神产品,比起其他类型的投资,各个国家更加重视,约束更多,门槛更高。国有企业要想在文化产业领域走出去极其困难,首先就面临审批障碍。而民营企业在文化产业的跨国并购和直接投资中,相对容易获得批准。国家应尽快设立专项扶持基金,鼓励民营文化企业走出去,扩大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Ⅳ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基金作用
由财政部门发起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按照中央要求,财政部正在会同相关机构发起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由中央财政注资引导,吸收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认购,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推动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促进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Ⅳ 文化ip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文化IP,怎么构建
摘要 文化ip,指一种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是有着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
Ⅵ 怎样看待文化产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可以说是比较滞后的。虽然近年来我国文化事业有较大发展,但由于文化事业,新闻事业具有意识形态性,因此,在我国,文化事业方面的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导致我国文化产业严重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上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我国国家实力和经济实力严重不相称。这种差距有多大,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让大家去想象:中国电视观众数量世界第一,中国电视台数量世界第一,中国电视频道数量世界第一,但是全中国3000多家电视台的年广告总产出还不到美国时代华纳公司一家媒介公司的电视领域年收入的60%。年产出百亿人民币的中国中央电视台被誉为中国传媒产业的超强“航母”,暂且不与大国和强国的电视公司来比,就是与欧洲小国卢森堡的卢森堡电视台比较也相形见绌。卢森堡电视台年产出早已近3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近两百亿。而卢森堡面积为2586.3平方公里,人口49万多。湖南省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6465万人,湘潭市总面积5016平方公里,人口270多万,卢森堡无论是从人口还是面积只相当中国的一个中等县。在国际市场上,我们至今还是电视产业小国,这与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三的地位极不相称。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日本为18%,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但据统计,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4140亿元,仅占GDP的3%。
从总体上讲,文化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驱动轮。着名学者米切尔・J・沃尔夫曾在《娱乐经济》(<The Entertainment Economy>)一书中指出:“文化、娱乐——而不是那些看上去更实在的汽车制造、钢铁、金融服务业——正在迅速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的驱动轮”。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以制造业为中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经济以服务业和知识为基础;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今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内容产业经济。文化产业在经济上非常重要,文化产业是投入少、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文化产业范围内的各产业相互联结,其“波及效果”会带动其他类别的产业。文化上的强国将成为经济强国。目前美国的文化产业的收入已经占据美国国民经济总产值的25%-28%,高达每年4000-4800亿美元。按照美国某些专家的估计,到2010年,在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会出现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有的学者估计,到2010年,全世界文化产业的总产值将是2005年的三到四倍,将达到12000-15000多亿美元,其中美国预计占有60%左右。 在我国,文化产业也是一个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近几年的文化产业增长很快,文化产业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比如我们湖南,2008年,湖南文化产业增加值530亿元,近5年年均增幅超过18%,高于GDP增幅6个多百分点。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低于发达国家,且不和美国比,就是在亚洲,我国的文化产业总值远远落后于印度和日本。因此,我国的文化产业必须大力发展。况且我国每年对文化的消费需求远远大于其生产能力,中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文化产品及其衍生产品。中国的文化产业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粗略估算进口和出口的比例是10:1,甚至更大。
文化产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文化安全。如果说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是国家的硬实力的话,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在当今时代,不但需要硬实力,而且需要软实力。如果说硬实力让人敬畏的话,软实力则让人信服;硬实力让人敬而远之,软实力则让人“信而来之”。在这种意义上,软实力更重要。因为软实力可以转化为硬实力,软实力也可以成为制约硬实力或推动硬实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或民族是否强大,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同时更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文化对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强力推动作用已越来越突出。从国际形势看,美、日、韩等发达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提高软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但近年来,在世界上,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越来越艰难,甚至一些产品在一些国家受到围堵,一些企业在世界上受到一些国家抵制。而文化的影响则可以转化和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因为文化产品并不等同于物质产品,它带有意识形态性,说白了,它带有宣传性,它可以传播特定的价值观、世界观,可以宣传一个国家,大大改善其它国家民众对一个国家的看法、态度,有利于树立一个国家的良好形象,改善一个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 而且,’一个国家的媒介产业的发展水平、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话语权。一个国家的媒介在世界上没有影响,它在世界上就没有多少话语权,在牵涉自己利益的新闻报道上就没有多少主导权,就可能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当今世界,由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新闻媒体实力强大,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等几大通讯社基本上垄断了世界新闻报道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因此,在涉藏、涉疆、涉台等问题的报道上,我国政府受到西方媒体的无端攻击,恶意诋毁,但常常无能为力,导致我国在世界上的舆论环境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应该说与我国新闻媒介在世界上没有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很大关系。正因为如此,痛定思痛,2008年,当金融危机影响的范围和深度还在扩大,当世界上许多媒体都在裁减员工,节约开支时,我国政府却宣布将花450亿元支持传媒业发展,扩大媒体的全球影响力,目的是改善我国的外部环境,改善我国在世界上的舆论环境。
文化产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当今世界,美国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的巨无霸。美国的电影生产总量只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7%,却占据了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全球正在放映的电影有85%来自美国好莱坞。好莱坞大片,特别是那些投资巨大的娱乐影片,抢占了全球大部分的票房。好莱坞影视业在海外市场的年收入达30多亿美元。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与制作,每年向别国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个小时。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中,美国的节目高达60%-80%,成了美国电视节目的转播站。而美国自己的电视节目中,外国节目仅占1%-2%。目前,美国的影视产品已经占据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偏僻的市场。甚至在非洲贫民区里,人们每晚都在争相观看美国电视剧《豪门恩怨》,以穷人的视角去感受其中的美国富人的气息。美国人口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5%,但目前世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由美国控制,传播于世界大部分地区的80%-90%的新闻,都是由美国和西方的通讯社垄断。美国的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NN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ABC(美国广播公司)等媒体所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各国发布的总信息量的100倍,是不结盟国家集团发布信息量的1000倍。 自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将逐步放宽外国文化产品及企业进入我国的限制。试想,当美国的文化产品可以在我国畅通无阻时,将对我国的文化产业造成怎样的后果?如果我们的文化产业仍然是现在这个样子,将无力与美国的文化产业抗衡,我们的媒介将可能破产倒闭或者被吞并。如果我们的电视台播放的是美国的电视剧,我们的电影院放映的是美国好莱坞电影,我们的书店出售的是美国出版的图书,我们的报纸是在美国老板领导下报道新闻,那我们的民族文化如何保持和发扬,我们还有什么文化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可言?要知道,帝国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文化帝国主义,当今世界的侵略,很少是赤裸裸的武力侵略,而是一种温柔的文化侵略,而要抵御和防范文化侵略,只有做大做强自己的文化产业。
国家政府应该大力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其次,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走市场化的改革之路。理论和实践证明,只有走市场化道路,文化产业才能真正贴近市场,贴近受众,才能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才能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真正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创造力。文化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投入大,产出也大。我国并不缺资金,但缺乏吸引资金的政策,文化产业也是人才密集型产业,但我国并不缺人才,但缺乏吸纳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政策。这次,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但将文化产业振兴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而且在政策上有一些重大突破,如规划提出“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对于长期受到行政区划限制,使之不能做大做强的媒介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全国文化产业单位,特别是我们湖南,我们湘潭的媒介企业、文化企业,一定要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加快发展,走出去,做大做强。
Ⅶ IP热究竟热的是IP本身还是一种商业的操纵模式
关于“IP热”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进行过多次或深或浅的报道或分析了,这篇的特色之处在于,会把很概念的道理说的比较简单,更重要的是,作者同样坚持:IP并不是“现象”,好的IP是一个长期命题。 IP热是什么意思? IP,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IP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IP可以用在多种领域,音乐、戏剧、电影、电视、动漫、游戏……但不管形式如何,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一定是拥有一定知名度、有潜在变现能力的东西。美国迪士尼公司就是运营IP的高手,依靠米老鼠等深入人心的形象,不但拍摄动画电影,还创造了史上最成功的主题乐园。印有米老鼠等形象的玩具、服饰等衍生产品所创造的利润远远超过电影本身的产值。 中国众多影视公司正以迪士尼为榜样,力图复制这一模式。那些具备一定知名度、拥有较多粉丝的作家作品于是成为影视公司紧盯的对象。 “IP热”告诉我们什么? 聚焦当下文化消费市场,“IP热”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词。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鬼吹灯》系列的电影 《寻龙诀》上映后凭借16亿元票房领跑新年贺岁档;《花千骨》《琅琊榜》等IP改编剧不仅获得了高收视和高点击量,衍生游戏也获得了不俗的下载量;演出市 场上,根据网络小说《玩命爱一个姑娘》改编的同名舞台剧正在北京火热开演…… 从内容来源到开发方式,从营销手段到产业模式,抢占IP资源成为颇为流行的行业现象。如何看待“IP热”现象?是文化产品价值链的延伸还是折射出原创能力的匮乏?该如何理性挖掘IP价值? 1.IP开发潮,热闹背后虚火也旺 【案例】 根据畅销小说《左耳》改编的同名话剧如今正在北京上演,仅在预演阶段就预订出了全年60场演出,剧组的排练视频在网络上获得了超过100万次的点击量;同 名电影在2015年4月上映后,获得了近5亿元的高票房。话剧《左耳》出品方负责人表示,喜欢原着的读者至少带来三成票房收入,收回制作成本有了保证。 《左耳》在电影、话剧市场上的火爆,是近年来IP开发热潮的一个缩影。乐视视频1月20日宣布,未来将投入70亿元扶植基金打造超级原创IP;阿里影业表示,要以逐轮淘汰方式研发“超级IP”。进军IP开发成为很多互联网巨头、影视文化企业的共同选择。 IP是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现在通常所说的IP,广泛意义上来讲是指那些被广大受 众所熟知的、可开发潜力巨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IP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可以应用于音乐、影 视、游戏等多个领域。美国迪士尼公司即是运营IP的成功典范,依靠米老鼠等广受欢迎的形象IP,衍生出主题乐园、玩具、服装等多种产品,收益远超电影本 身。 IP概念在中国影视文化界火热起来大约始于2014年。这一年的影视产业被称为“网生代”元年,“小时代”系列、《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由 小说或歌曲改编而成的作品在市场上纷纷取得高票房,IP改编热潮到来。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基本没有特别大的网络剧,2014年小说IP改编作品有 20部左右,2015年有40多部IP改编剧,到2016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100部。 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看来,IP开发热潮的到来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的必然体现。随着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 化需求越来越旺盛,文化消费市场越来越大,文化产品形态越来越丰富。如果说IP是一个内核,它存在的方式则可以在漫画、小说、电影、玩具、游戏等不同形态 中转换。通过对热门IP的多元化开发、多渠道推广,将其价值最大化发挥,这也是成熟文化市场的惯常做法。 尽管IP改编热在我国兴起较晚,但发展迅猛,热门IP早已被一抢而空。业内人士介绍说,近一两年网络IP版权费一涨再涨,3年前10万元一个, 如今随便一个IP就是100万元,有的达到千万元高价,一些IP价值被过分高估。抢IP、囤IP成为不少影视企业的工作重心,一首流行歌曲,一篇点击率高 的帖子,甚至《新华字典》、“俄罗斯方块”等概念,都被买去当作IP开发。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赵晖坦言,IP概念并不是中国独有,但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当下中国的影视业这般追捧IP,乃至达到疯狂的程 度,这种现象折射出中国影视行业的深层问题。资本追逐IP,目的是想把一个项目尽快变现,反映了影视文化业界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如果一味地依赖IP、 热炒IP,而摒弃影视内容本体,那么在资本的裹挟下,创作会越来越粗糙,原本就较弱的原创能力将受到进一步损害。 2.创意短缺,“IP热”折射影视发展困局 【数据】 2015年,国内有近30部IP改编的电影,贡献了约80亿元的票房。招商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上游的IP储备与交易、中游的影视剧制作与运营、下游的衍生品市场这三者形成了完整的影视剧IP产业链,三者互通将打造出超万亿元IP市场。 影视产业购买文学作品版权的传统由来已久,IP开发将推动这一传统做法的操作规范化和精准化。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IP改编热潮的出现是影视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吴兵认为,IP改编的“井喷”并非是原创动力不够,而是目前的市场判断机制还不能准确提供对原创剧本的判断依据,而IP则能直观地展示一个作品的潜在消费群体和市场价值。中国影视产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创意短缺是“IP热”出现的首要动力。 从2010年的刚过100亿元到2015年的440亿元,中国电影票房突飞猛进。随着银幕增长数量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中国电影市场依然具备巨大 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蜂拥而入。目前,网络、阿里巴巴、腾讯、乐视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成立了影视部门。电影产业不缺资本,缺的是能拍成电影的创意, 拥有较强“粉丝”基础的IP则成为重要的创意来源。 “利用成熟IP开发影视作品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分析说,以IP主要来源网络小说为例,这些畅销小说是广大网民 从海量作品中筛选出来的,符合网络时代读者的审美,将它们改编成影视剧、游戏等产品更容易引起共鸣。游戏产业的市场反应佐证了童之磊的看法——有数据显 示,有IP的手机游戏下载转化率是无IP游戏的2.4倍,收入则是无IP游戏的两倍。 “IP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影视产业原有的创作模式。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影视制作不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可以和受众实现充分互 动,提高关注度的过程。IP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创作者与受众保持互动会不断引起热议,更易得到受众的关注,从而在宣传推广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 超级IP《鬼吹灯》改编的电影《九层妖塔》《寻龙诀》为例看,《鬼吹灯》的IP号召力为影片省掉了上亿元的宣传费。 显然,作为一种影视运作方式,IP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艺术创作综合开发的范例。 业内人士坦言,凭借天然的话题度与庞大受众群,与原创剧本相比,IP改编确实讨巧而省力。乐视影业高级经理梁女嫣介绍说,“IP热”本质上看是 粉丝经济效应,粉丝数量及粉丝类型是投资方选择IP时最看重的因素,数量大意味着转化为观众的基数大,粉丝类型更集中则营销效率更高。 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大量涌入影视产业的商业资本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缺乏对原创作品的判断力,只能靠追逐有名气的IP控制试错成本。腾讯视 频总编辑王娟表示,IP不是万能的,在当下单纯追逐IP的热潮中,更需要冷静。影视文化产业归根到底是内容主导产业,如果对内容重视不够,即使热门IP也 很难获得市场认可。 3.丰富内涵,警惕出现“一窝蜂、一阵风” 【探索】 网络成立了网络文学,并签约影视、游戏等多家合作伙伴,进行IP产业链开发。腾讯收购盛大文学成立阅文集团,以文学为源头,促进精品IP在线下出版、影视、游戏、动漫、音乐、周边等泛娱乐领域的多态呈现,实现文字阅读市场价值最大化。 对于当前的IP开发热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业界一定要理性对待,警惕出现“一窝蜂、一阵风”。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重 视IP说明业界已认识到内容质量的重要性,但也要看到IP开发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影视产业投资较大,投资方肯定不仅希望IP的“粉丝”来看, 也希望其他人都来看,如何打动后面这批人,才是充分挖掘IP价值的关键所在。 制作方与IP提供方分工合作,各取所长,从而提升作品质量,达成商业利益最大化,这是影视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如果单纯利用IP带来的“粉 丝经济”进行一次性开发,无疑是对IP的过度消费,很可能毁掉一个优质IP。在IP的“老树”上开出“新花”,通过影视产业与文学、动漫、游戏等领域的跨 界融合进行模式创新,创作出不同业态的精品,丰富IP内涵、提升IP价值,从迎合消费需求转为主动引导消费需求,这是IP开发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IP开发热潮中,不断出现的版权纠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不久前,《匆匆那年》小说作者九夜茴要求某视频网站停止播放网络剧《匆匆那年:好久不 见》;悬疑小说家周浩晖起诉电视剧《美人制造》涉嫌抄袭其小说《邪恶催眠师》。业内人士预测,由于IP价格被炒高,今年的着作权纠纷将会更集中。中国版权 保护中心法律部主任孙洁表示,IP凝结着作者创作作品的价值,完善版权保护政策,降低维权门槛,加大侵权处罚力度是IP开发的必要前提。 在魏鹏举看来,构建健康的IP生态首先要继续鼓励原创,只有越来越多的原创作品进入市场竞争,才能优中选优,提升IP的审美价值。同时,要在法 律层面加强监管。此外,当前影视文化产业出现一种“产品经理”现象,投资方一味追求项目盈利状况,而不管作品本身好不好。“文化产品不仅具有经济属性,更 需注重社会效益,要引导从业者在IP开发过程中‘两个效益’并重。”魏鹏举指出。 中国电影市场主要IP来源 ●网络小说类:这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IP来源。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始,越来越多的影视投资人关 注到网络小说领域。仅在2015年“五一档”,就有由小说改编而成的《何以笙箫默》《左耳》《万物生长》等多部作品上映。《死亡循环》《三生三世十里桃 花》《盗墓笔记》等一大批网络小说已公布了IP项目的启动。 ●音乐类:由高晓松监制的电影《同桌的你》拿下近5亿元的高票房,让热门歌曲IP在电影圈获得了青睐。何炅执导的《栀子花开》、流行金曲《爱之初体验》同名大电影均在2015年暑期档上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小苹果》《一生有你》等流行歌曲演化而来的电影也已全部立项。 ●动漫类:改编自日本动漫的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2015年“六一”档上映,票房突破5亿元。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源自国产动漫形象的《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备受瞩目。 ●游戏类:IP这个词原本是在网游行业被炒得火热,随着互联网企业深入到影视行业,更多热门游戏被搬上大银幕。《古剑奇谭》《仙剑奇侠传》《轩辕剑》等知名游戏都被传出即将改编为电影的消息。 ●热门综艺类:同名电视综艺节目改编而成的电影《爸爸去哪儿(1、2)》两部票房近10亿元,《奔跑吧兄弟》票房达到4.3亿元。《中国好声音》《极速挑战》等多个热门电视节目均被制造成了电影版本。
Ⅷ IP这么火,文化产业现在都是怎么玩儿的
泛娱乐产业价值链
文学——泛娱乐IP的核心来源,网络文学IP价值凸显,网文市场再起航
网络文学是指以网络为载体传播的文学作品,其与传统文学并不对立,不少传统文学通过电子化成为了网络文学的一部分。热门的网络文学作品通过互联网平台积累大量粉丝,表现出极强的IP效应,实现了从网络文学作品向电影、电视剧、游戏等其他领域的跨界价值变现,有巨大增值空间。
动漫:不可忽视的IP资源库,二次元市场开启助力国漫IP价值提升
动漫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又允许天马星空,与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相比,最能够跨过亚文化的限制,与观众跨区域进行对话,天然就是全球市场,是IP最好的载体之一。成熟的动漫产业链可以衍生出电影、游戏、玩具等形式,而全产业链的格局可以使得动漫IP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影视:行业高速增长,IP粉丝放大器作用凸显,IP最佳变现渠道之一
据艺恩数据显示,截止11月24日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超390亿元,在12月初即将首次迈进400亿线大关,中国电影市场继续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国内电影票房高速增长的背后是IP电影的大热,使得电影成为IP最佳变现渠道之一。与此同时,随着近期以《盗墓笔记》、《花千骨》、《琅琊榜》为首的电视剧集收视大热,影视则作为IP粉丝放大器的作用也日益显现。
Ⅸ 文化发展基金
不知你是要哪个发展基金的内容: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创建于1996年12月,是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和北京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发起联合北京有关文化机构和新闻媒体创立,中国人民银行审批和北京市民政局核准登记为公募性的基金会法人机构,是北京最有影响权威的基金会之一。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宗旨是:以广泛联系海内外关心首都文化发展的社会团体、企业和人士,多方筹集文化发展资金,以各种形式资助、扶持、推动北京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创新,扶持文化新人,促进首都北京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致力于首都北京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展示国家文化中心的魅力。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成立以来,在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的关怀和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各种开创性的工作,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为促进和繁荣北京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具有四大功能:
(1)展示推广功能
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资助扶持北京市各类文化项目。增加文化发展基金募集力度,加强对优秀文化艺术项目的资助和支持,体现先进文化的展示推广主导示范作用。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北京文化消费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大,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基金会将成为活跃的文化融资领域。
(2)吸纳资源功能
通过社会各界对北京文化发展的支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公益文化基金运作,把社会上有意资助公益文化的分散资金和资源集中起来,有效地投入到首都北京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中,为发展民族文化和开展文化交流做出积极的贡献。通过基金会的运作,可以使分散的资金发挥规模效应,使资助的风险得到有效的规避和化解,使资助者支持文化发展的良好愿望得以实现。
(3)鼓励创新功能
通过对原创性、创新性、实验性公益文化项目的资助和支持,有力地推动文化新人的成长,吸引更多优秀的公益文化项目向北京这个国家文化中心汇集。世界级大都市的发展证明:一个城市的文化实力,不但要看吸引文化人才的数量,而且要看推动原创的能量。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和人文奥运理念的实施,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需要筹集资金设立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奖项,评选展示有国内外影响的优秀作品和艺术家,加大对文化艺术新人实施更有力的发展扶持。基金会积极鼓励文化艺术创新和培育文化艺术新人,突出中国特色和北京特点,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更多的文化动力和资源。
(4)扩大交流功能
推动北京与海内外的文化交流,吸收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同时,通过与境外文化基金会的项目合作、相互委托、交叉资助,推动北京文化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与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共同交流和发展。
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任务
·接受并管理社会捐赠资金,用于发展北京市文化事业。
·开展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质的文化艺术活动。
·推动并资助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及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组织有关文化事业发展的专题调查研究和学术研究。
·评选并奖励为北京市文化建设及文化艺术交流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与个人。
·组织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
·资助北京市文化设施建设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
·开展其它有益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创建于1986年11月,是应上海文化事业发展战略的需要而建立的国内首家地区性(市级)文化类基金组织,也是上海地区成立最早、规模及影响最大的几家基金组织之一。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宗旨是:筹措文化发展资金,资助公益文化,推动文化创新,扶植文化人才,促进文化交流,致力于上海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基金会成立二十多年来,在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关怀和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各种开创性的工作,多渠道募集社会资金,为促进和繁荣上海地区的文化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誉为上海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助推器"、"蓄水池"。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具有四大功能:
(1)主导示范功能
通过对优秀文化艺术项目的资助和支持,体现先进文化的主导示范作用。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社会上的各类文化基金和基金会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会越来越广,成为活跃的文化投资和融资领域。基金会将不同于社会上其他公益性、私人性、专业类基金会,以鲜明的政治导向、积极的社会效益、广泛的公益服务、国际化的操作规范,起到良好的主导示范作用。
(2)吸纳资源功能
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基金会运作,把社会上有意资助文化的分散资金和资源集中起来,有效地投入到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去,为发展民族文化和人类进步而做出积极的贡献。特别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涌动着密集的资金流和资产流,许多个人和机构也有资助文化发展的强烈愿望,但又顾虑政策风险、操作失误等诸多问题。通过基金会的运作,可以使分散的资金发挥规模效应,使资助的风险得到有效的规避和化解,使资助者支持文化发展的良好愿望得以实现。
(3)鼓励创新功能
通过对原创性、创新性、实验性项目的资助和支持,有力地推动文化新人的成长,吸引更多优秀的文化项目向以上海为中心的大都市群汇集。世界级大都市的发展证明:一个城市的文化实力,不但要看吸引文化人才的数量,而且要看推动原创的能量。迄今为止,上海所设立的大型文化艺术奖项,比如上海文学艺术奖,宝钢高雅艺术奖等,主要侧重于评选有国内外影响的优秀作品和艺术家,而上海更迫切需要的是对文化艺术新人实施更有力的扶持。基金会高高举起鼓励创新和培育新人的旗帜,会突出自己的鲜明特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
(4)扩大交流功能
推动上海与整个长江三角洲及海内外的文化交流,吸收人类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基金会的集资融资和文化资助的范围,将立足上海,又不限于上海,而是逐步扩大到整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大江和大海交汇处一面鼓舞人心的文化旗帜。随着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一个包括江、浙、沪15个大中小城市,纵横绵延300公里,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15%以上、中国第一、世界第六的大上海都市群正在兴起。通过设立基金会,将更有力地吸纳"长三角"的资金和资源,促进"长三角"的文化协作、融合和创新,同时,通过与境外文化基金会的项目合作、相互委托、交叉资助,推动上海的文化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与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共存共赢。
近年来,基金会还主办一系列在上海乃至海外具有全国重大影响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如每年一届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电子艺术节”等。
自2003年3月开始,本会进行重大改革,力求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规范的资助模式和运作机制。本会经过全面调整改革,接受政府委托,按照公平、公正、公开、规范原则,面向全社会开展公益文化项目资助、奖励、扶持贷款和(影视)投资(资助)。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以其独特的优势与海内外众多文化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上海新闻、企业、文化艺术等社会各界建立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办公地址:番禺路396号2楼,电话:62815037(总机)
Ⅹ 互联网企业为何纷纷设立产业基金是有何想法
过往的产业园区运营,是逗基地+地的概念,就是在提供办公场地、设施等基础物理空间外,还要为入驻企业提供成长中的各个阶段所需要的投融资服务;但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转型、优化升级,不管是企业还是市场都对产业园区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化成了逗产业+地的模式,要求产业园区不仅要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效应,还要在这个集群的共性认知上,形成一个着实有效的资本投融资机制。招商引资内参选取此文供参考。
在中国住宅地产、商业地产触碰到逗天花板地,呈现下滑的发展态势下;国家及时喊出了逗服务实体经济地的口号,使得一直默默无闻、低头耕耘的产业园区一下子就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成为撬动内需、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一时间,住宅地产开发商、互联网巨头、大鳄等纷纷冲入了这股大浪潮中,或开发、或投资、或服务运营,一度使一些在产业园区领域低调了十余年的老牌企业都成为行业顶礼膜拜、争相研究模仿的时代样本。
可是时代不同了,榜样的力量也在经受考验。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对园区的要求,不再只是停留在逗基地+地层面,不再仅仅满足于办公设施物理空间的提供,人力培训、法律咨询、商标申报等基础服务的提供,及成长中各个阶段所需要的租金入股、股权投资、PE退出等投融资支持;还要求园区要形成产业集群的效应,要求园区依靠龙头企业的联动效应,使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像紧紧咬合的齿轮一样,滚动循环,形成一个闭环的生态链,使得入园企业能够生长在一片可持续发展的滋养沃土上。所以,以往那些仅仅是依靠一级土地开发、二级园区物业租售等商业模式赚取经济利润的产业园区商们,发展空间将越来越窄。
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离不开逗重资产地,没有物理空间的承载,园区后期的运营服务变成了空话。但是一旦逗重资产地,就势必绕不开逗资金地来源的话题。比起住宅地产、互联网巨头的丰厚的资本身家,产业园区商们显得捉襟见肘,毕竟靠办公场地、厂房的租售及微薄的运营服务收入,是很难让产业园区商像住宅地产开发商们轻轻松松豪掷几个亿买地、建设,然后长期持有物业,慢慢坐等物业增值、租金上涨带来的逗溢价值地。
产业园区商原有的逗重资产地模式存在着资金周转的压力,需要通过快速售卖物业所获得收入来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投资运营或者异地扩张。其中两种模式最为常见,一种是快速建厂房、通过强大的招商团队快速销售,快速实现品牌扩张,毕竟没有足够的市场占有率,也就没有了行业地位,进而丧失了行业话语权;另外一种就是靠住宅配套建设开发所获得的资金不断供血产业园区的运营。也许就是因为逗重资产地资金的桎梏,使得很多产业园区商的模式被诟病,始终摆脱不了逗地产开发地牟利的嫌疑。
但随着产业园区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就逗前端地的园区建设速度、规模来看是拼不过财大气粗的住宅地产开发企业,所以产业园区商只能在逗后端地的运营服务上不断地深化创新,衍生价值。毕竟比起住宅开发企业这些门外汉们,产业园区商还是具有对逗产业地属性的深刻认知和把控力。
尤其是我们刚刚提到的,逗产业+地是目前产业园区运营的主要方向和趋势。产业是核心,是基础,优秀的产业区在产业层面要符合市场或产业需求,有必要进行合理的产业规划。这些产业园区们通过十余年的深耕细作,已经对熟悉的产业领域的成长机理、发展特性、分化组织等方面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所以能够快速对区域市场做出反应,哪些区域适合哪些产业,或者哪些产业中的哪些环节存在增值潜力,规避了后期逗孵化地过程中产生的投融资风险,使得一个产业园区项目呈现良性发展的状态。而且通过后期产业孵化运营、产业投融资带来的丰厚经济利益,也成为产业园区商品牌扩张的破题之路。
讲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会问,产业园区逗孵化企业地跟逗孵化产业地到底本质区别在哪儿看因为在我们的固有思维里,孵化产业链的终端不还是在孵化企业吗,为什么非要说是孵化产业,戴那么大顶帽子看举个例子,过去产业园区在孵化器的功能上,着重点是如何将一个入园的小企业通过各种服务媒介一路扶摇直上到上市企业这个终 极目标,然后从中分享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资本增值。而逗孵化产业地是指,比如说我们看重一个入园的文创类企业的原创逗IP地,通过这个IP衍生出一系列内容,比如以逗IP地为源头的电影、话剧、培训、游戏等各种衍生品,这些衍生品个个都是增值点,随之衍生品市场力越强就越具产业共性,进而就使得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说完了产业,我们再来说说,为了进一步突出逗孵化器地的功能,很多产业园区商默默转化成了逗投资商地的角色,从最前期对入园企业的租金入股、股权投资到PE退出等阶段性的投资行为,演变成了今天贴近市场前瞻性需求和科技研发技术的前沿,准确把脉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处,培育出特色优势性产业,进而通过分享产业中各个环节的红利来获得资本增值,也就是从产业园单个企业的逗金融扶持地到产业园整个产业逗金融孵化地的升级转型,使得金融不再是工具,而是推动整个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
这种形式的园区操作含金量很高,既要求产业园区商对所集聚的产业所产生的可持续经济效应有足够的把握和理论依据,通俗的来讲,就是专业度;又要求对投融资机制及架构的设计具有严谨的思路和科学论证,使得金融手段的操作能够贯穿园区规划开发建设运营至资产证券化的全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实现园区开发的资金闭环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也就是说,产业园区商要改变发展思路,要从逗重资产地向逗轻资产地的商业模式转型,要一手抓产业、一手抓金融,进而分享产业发展与物业回报所带来的长期资本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