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十堰是个怎样的城市
十堰是湖北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
既然是最适合居住,那就先从环境说起。
众所周知,湖北有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一个是武当山,一个是神农架,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十堰,你会说神农架属于湖北省,但是它确实是在十堰地盘上,地理位置是客观存在的。
再说水,丹江口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它也在十堰。这些奠定了十堰居住的生态环境基础,而作为道教文化代表的武当山带给了十堰深厚的文化底蕴。
既然是居住,那就要干净,十堰的卫生我想在湖北绝对是第一的,在全国估计也排的上名次,毕竟城市不大,产业不多,所以卫生就好管理,街道上打扫卫生的阿姨也是非常负责任的。
既然居住,那就要方便,十堰交通不存在堵车现象,尽管它是车城,当第一次看到武汉那堵的长长的汽车时,我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后来出门多了,才知道每个地方都有堵车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但是在十堰不会。作为车城,车是十堰的代表,从来没有看见哪一个城市的公共汽车像十堰公共汽车这么新的,有空调还便宜,一元钱,随便坐。
十堰,深山里的一颗明珠,湖北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Ⅱ 十堰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十堰--湖北最适合居住城市
既然是最适合居住,那就先从环境说起。众所周知,湖北有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一个是武当山,一个是神农架,这两个地方都属于十堰,你会说神农架属于湖北省,但是它确实是在十堰地盘上,地理位置是客观存在的。再说水,丹江口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它也在十堰。这些奠定了十堰居住的生态环境基础,而作为道教文化代表的武当山带给了十堰深厚的文化底蕴。
既然是居住,那就要干净,十堰的卫生我想在湖北绝对是第一的吧,在全国估计也排的上名次,毕竟城市不大,产业不多,所以卫生就好管理,街道上打扫卫生的阿姨也是非常负责任的。
既然居住,那就要安全,而反映安全的一个重要的窗口就是那个城市的火车站,凡是到过十堰的都知道,十堰火车站是什么样的,安全、干净、放心。无论是旁边的餐馆的价格,还是周边的娱乐安全,都是有保障的,火车站广场不仅有来往的旅客还有更多的十堰居民在乘凉、玩耍,不用担心被宰,不用担心抢劫。相比之下武汉的宰客和襄凡的抢劫就严重多了。
既然居住,那就要方便,十堰交通不存在堵车现象,尽管它是车城,当第一次看到武汉那堵的长长的汽车时,我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后来出门多了,才知道每个地方都有堵车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但是在十堰不会,那宽敞的马路,那干净舒服的公汽,舒服啊。作为车城,车是十堰的代表,从来没有看见哪一个城市的公汽像十堰公汽这么新的,有空调还便宜,一元钱,随便坐。
说到居住,就要讲究素质,十堰人不排外,为什么?因为十堰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城市,除了本地居民,大部分都是从上海、北京等地移民过来支援二汽建设的,统一的普通话,还有一些小资情调和绅士风度,在公汽上给老弱病残让座是很自然的,军人、老人上车都不用买票,许多老太太、老爷爷一大早坐车从城东跑到城西,就省点菜钱,坐车反正不要钱吗,而起还有位置坐,呵呵。
十堰的绿化我就不说了,本身就是山城,要说的是健身器材,一个小学生放学回家觉得路上没有健身器材,感觉不爽就给市长写了一封信,于是大街上就有了各种健身器材,很传奇,但就是真的,去过的都可以用眼睛看,没去过的可以问去过的。
再说经济发展,有人说十堰经济发展单一,只有汽车,这我不否认,工业少才适合居住嘛,我们说的的湖北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不是讨论湖北最富裕的城市,据说有次调查十堰消费水平位居湖北第一,这我相信,有钱的太多了,特别是白浪开发区,全国最大的汽配城,不知道造就了多少百万富翁,一夜暴富的情况在那里经常发生,怎样富的我就不说了。说说经济发展模式,工业有二汽足够了,虽然现在二汽总部已转移,但是重型车基地还是在十堰的,全国最大的汽配城还是在十堰的,十堰要走的是旅游路线,武当山、神农架、丹江口水库等,国家会大量投资,而且空气会更新鲜,也会更适合人居住。
十堰,深山里的一颗明珠,湖北最适合居住的城市。
Ⅲ 河南周口跟湖北十堰比,哪个城市更好
每座城市都会有他的独道之处。走过一些城市,作为土生土长的十堰人,我更喜欢十堰。十堰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北部重要城市,为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之一,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堰依山而起,武当仙山名扬四海,以车闻名,东风二汽闻名天下。着名景点有武当山,太极湖,野人谷野人洞,五龙河,九龙瀑,上津古镇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适合宜居,这里的人们有着南方人的婉约,北方的豪爽。
Ⅳ 十堰地方文化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一、十堰地区文化资源的构成
(一)十堰地区具有丰厚的远古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70—80万年前的郧县梅铺猿人遗址、约50万年前的郧西白龙洞猿人遗址和约100万年前的郧县猿人遗址。特别是在“郧县人”遗址中,发现了两具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这证明了汉水中上游的十堰地区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旧石器文化遗址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神农架红坪犀牛洞遗址。它的发掘为高海拔山地旧石器时代考古提供了良好前景,为深入研究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类型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十堰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厚,主要分布于汉江两岸及其支流的河谷,其中最重要的是房县七里河遗存。
(二)十堰地区文化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成分是神农文化。海拔3100多米的神农架,被称为“华中屋脊”。相传炎帝神农氏在十堰这片土地上“斫木以耜,揉木以耒”,开创了农耕文明和医药文明。神农文化里重要价值成分是草药文明。这里草药文化博大精深。房县历史上曾为楚地,但是盛行于楚的巫术在这里并不盛行。绝大多数病人信草而不信巫。草药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信仰,这是神农文化里的重要价值成份。
(三)十堰地区的文化底蕴是楚文化。十堰地区的文化是多样的,蕴含着秦文化、楚文化、巴文化,以及长江文化、汉水文化、巴山文化,但最基本的文化底蕴是楚文化。《楚辞·九歌》即源于楚地民间祭神歌舞。楚辞的宗师是屈原,据传十堰是屈原创造楚辞“骚体”的源泉之一。楚人尊凤,凤凰象征高贵圣洁、吉祥如意,是楚人崇拜和敬仰的图腾。楚长城是我国最早的内长城。其中心地段在十堰境内竹溪县和竹山县,全长180公里。这是古老祖先留给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对我们研究长城起源、楚文化、古代战争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四)十堰地区最负盛名的是武当文化。武当文化从其内涵上讲,应定义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道教精神为核心,以武当山地域为中心,在周边文化的影响下,经长期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武当文化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保合太和,天人合一;重人贵生,诚心向善等思想;这些构成了武当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典型特征。
(五)十堰地区最具特色的是移民文化。十堰地区历史上是一个着名的移民区,从先秦到当代,大体经历了五次移民潮。十堰房陵(房县)、上庸(竹山)等地,崇山峻岭,地广人稀,历来是古代废黜帝王诸侯的流放地。在历史长河中,被史学家浓墨重彩记载的流放到房陵的王侯将相就有十五位之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中宗李显,被贬谪流放到房县达14年之久。这种宗室贬官的流放,不仅带来了宫廷礼仪、饮食、风俗等上层文化,而且使十堰本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尤其值得关注的文化植入现象是武当山建筑群。明初永乐九年到二十二年(公元1411—1424年),明成祖调集军民工匠20余万人大修武当山,由此汇集的多元移民文化和风俗彼此融合,交互影响,积累了丰厚的武当文化资源。移民改变了文化的时空分布。十堰本土文化正是在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改造、吸收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地区文化特色,积累起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
(六)十堰地区具有多姿多彩、古朴稚拙的民俗民间文化。自古以来,秦巴山区的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在此集散,巴蜀秦楚文化在此交流积淀,这里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风貌醉人,地方特色浓郁,表现出十堰地区古朴稚拙的民俗文化的秀美画卷。地处汉水之滨的武当山区伍家沟村,蕴藏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淀,使民间文学作品透出朴实、地道、稚拙、原始的风貌。民俗民间文化是民众生存和精神需要的产物。鄂西北地区社会生活习俗特色鲜明,民间文学艺术及地方戏曲多姿多彩,蕴含着人伦为本的思想道德、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及合和圆满的生活理想的精神内涵。
二、十堰地区文化资源的特征
(一)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具时代性。时代性是十堰地区文化的一个显着特征。它浓缩了中国历史与文化在时代变迁中产生、延续、继承和发展的每一个过程。从郧西、郧县三次发现古人类化石,尤其是在郧县曲远河口发掘的两具100万年前的人类头骨化石,为我们探索人类起源和进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旧石器、新石器、古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使我们感受到了鄂西北地区文化悠久古老的历史。神农炎帝传说,周朝时期以上庸国为首的“西土八族”,楚人立国使荆楚文化的植入,明代武当道教文化的兴盛直至到十堰现代发展和车城的崛起,都可以从文化的脉络中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文化传承的时代性。
(二)十堰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所谓地域特色是指鄂西北地区虽然远离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由于特殊地理位置、环境及不同时代形成的文化氛围,必然形成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鄂西北境内山脉分属三系:秦岭东段余脉延伸到本地区北部,武当山展布于中部,属大巴山延脉北支,南部为大巴山东段余脉构成的神农架为代表的中、高山地貌。在这三面环山的地形中,汉水由西向东横穿鄂西北北部,以及境内堵河等多条河流形成的河谷平地沿汉水两岸由西向东扩展,最终在东北部与地交鄂、豫两省的平原融为一体,从而在三面环山的封闭环境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由于地处鄂、豫、陕、渝边缘地带,各种风格文化因子在这里聚合,在不断本土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地方文化特点,与接纳吸收外来文化开放性的同时,封闭的地理环境对保存、延续已有的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鄂西北独具特色的武当道教文化、上世纪80年代在神农架发现的被学术界称为“汉民族的创世史诗”的《黑暗传》,伍家沟民间故事村、武当吕家河民歌村及其所伴随的体现了当地传统特点的民俗活动,它们之所以能世世代代流传至今,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三)十堰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多元性。这是许多地方文化及区域文化不多见的现象。十堰地处鄂、豫、陕、渝四省交界之处,东西南北文化在此交汇。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别属北方的仰韶文化、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十堰地区是历史上重要的移民区,从秦汉开始至明清,由于移民历史的长久性和来源的多元性,丰富的外来文化,以移民为载体,与本土文化交融交汇,相辅相成,形成了十堰地区文化多元形态。
(四)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具有兼容性与和谐性。循着十堰地区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的脉络,我们可感受到它的开放、兼容和博大。随着各色各样的移民往来,使十堰地区文化具有多元发生、多元并存、多维发展的样态,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纳并蓄,相互作用、和谐共生,形成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动力。特别要提到的是武当道教文化,它始终具有一种开放和兼容并蓄的精神,它不仅吸收了老庄哲学思想,秦汉道家学说,儒家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东汉以前的神仙信仰和方士方术、古代医学与体育卫生知识,而且吸收和保留了荆楚巫俗文化的许多因素。同时它也不排斥佛教等其它宗教,具有中国道教三教合一的特点。十堰地区的戏曲、民歌,采纳东西南北中,相互交融,各种风格曲调相得益彰。现代化的车城十堰,更是一个随着几十万建设大军的移入而带来的又一次多元文化的融合。
(五)十堰地区的文化资源具有极其富集和厚实珍贵性。在十堰地区文化中,有“郧县人”的100万年以前人类头骨化石,有大量旧石器和新时期时代的文化遗址,有被誉为汉民族神话创世史诗的《黑暗传》,有代表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武当山古建筑群,有被誉为“民间文化半坡遗址”的伍家沟民间故事村,有被誉为“汉族民歌第一村”的吕家河民歌村,这都体现了十堰地区文化资源的富集和珍贵厚实,值得骄傲和尊重。
三、十堰文化资源的价值
(一)十堰地区文化资源极富精神价值。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价值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遗产体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共同心理结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等特点,这是民族精神赖以存在的深厚土壤和现实基础。而民族精神则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该民族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因而民族精神可以深化人们对人生的理解,鼓励人们对人生创造性的追求,培养人们对人生事业的崇高感及进取奋发的意志,使整个民族在经济上获取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上也获得提升。蕴含着民族精神文化资源是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根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价值不可估量。从地域文化来说,文化资源承载着人们对故乡和家乡的丰富情感,珍惜这份文化资源,可以激发人们爱国、爱乡的巨大热情,从而产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不竭动力。
(二)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富集而且珍贵,它是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其自身演变、传承的过程,凝聚了我们祖先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和实践经验,是极具历史价值的文化宝库,其中的许多成分是中华传统主流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为文化创造提供了无限丰富的灵感资源,其精华是我们祖先对人、生命、社会和自然的一种关注和永恒的期盼,是一种灵动的文化自觉。重视它的历史文化精神,呼唤文化自觉意识,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特殊意义。
(三)十堰地区的文化资源有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十堰地区的文化资源丰富而灵动,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基因和动力。从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寻找精神文明之根,认识它的文化价值,从文化资源中为文化的传承、创新寻找创造的灵感和源泉,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四)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十堰地区文化资源品位高而又密集、珍贵的文化资源,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基础。一方面,通过文化资源的发掘的整理,积极推进地域文化的发展,使其在多样化、多层次发展基础上既有百花齐放、又不断融入主流文化中,从而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激励和规范功能。另一方面,文化资源又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在发展地域文化的同时,挖掘整理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兴办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旅游发展,是促进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神农架原始森林是现代旅游者的重要目的地,研究其文化资源内涵,为提高十堰区域文化地位,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扩大在海内外的影响,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为十堰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Ⅳ 十堰市是湖北省下辖市,湖北十堰的特产你都知道什么
十堰是着名的鱼米之乡,有很多地方美食和特产值得品尝,下面给大家分享几道十堰的美食和特产,希望能帮到题主。
1、三合汤
三合汤是源自十堰郧阳地区的一道地方小吃,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郧阳地区比较有名的一道美食。一碗正宗的三合汤里面必定含有当地农民自己生产的红薯粉、牛肉片以及手工包的小饺子。随着时间的发展,三合汤已经成为郧阳地区美食的一张名片,是郧阳饮食文化的一个标志。
以上8道十堰的美食特产都味道很不错,到十堰的朋友可以找找尝尝,当然,十堰的美食特产还有很多,欢迎大家给留言补充。
我是孤尘一粒沙,致力于给大家推荐各地美食,喜欢我就关注我,你的关注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
Ⅵ 十堰市哪个县城最好
看那方面了,经济的话,肯定是郧县了,靠近十堰,没有那个县可以与之媲美的,
要是宜居和风景的话,那就是郧西了,县城现在很漂亮,等到七夕工程全面完工后,将是五县一市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每年还有七夕文化节,知名主持和歌手,还有几百对情侣在此结婚~!目前郧西没有污染大的企业,空气质量较好~!
Ⅶ 怎样突出十堰文化优势,发挥十堰文化的作用
一、发挥“五大优势”,推进文化兴市
一是发挥人文优势,塑造十堰精神。十堰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神农百折不回的探索意识,女娲炼石补天的献身精神,屈原放歌沧浪的志士情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十堰有独具魅力的武当道教文化,它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崇尚“道法自然”的精神理念,为十堰的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启迪;十堰移民文化影响深远,无论是古代移民带给我们的开拓精神,还是现代先进生产力的流动带给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放理念,都为十堰的发展留下了丰厚的文化滋养。我们将把人文精神的塑造作为首要任务,发挥人文优势,打造十堰精神,进一步激发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为十堰发展凝心聚力,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发展的力量。
二是发挥品牌优势,打造十堰名片。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南水北调水源区丹江口、中国汽车城三张国家级“名片”,是十堰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优势资源。名山、秀水、汽车城,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印迹,又有鲜明的现代文明气息,既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又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我们将从文化入手,进一步丰富“三张名片”的文化内涵,提升“三张名片”的文化价值,充分发挥武当文化、汉水文化、汽车文化的优势,为十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加丰富的文化素养,用文化的增量提升发展的增量。
三是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十堰形象。十堰地处秦岭、巴山之间,汉水之畔,是我国中部地区山川与平原的缓冲带,南北气候的地理分界线,山有名气,水有灵气,有生态文化的天然优势;十堰处于西安、重庆、武汉三大经济圈的交汇点,也是西安、重庆、三峡、武当山、古隆中、神农架“黄金旅游圈”的核心版块,即将形成铁路、水路、航空、高速公路、国省道“五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是文化旅游的黄金宝地;十堰“朝秦暮楚”,是秦楚文化的分界地,也是秦楚文化的交汇地,民间文化丰富,是文化开发的首选区域。我们要深入研究,科学规划,精心布局,在区域发展中进一步打好文化牌,用文化的“软实力”打造发展的“硬实力”。
四是发挥基础优势,加快文化发展。近年来,我们以多元投入的模式,完善市图书馆、群艺馆、体育馆的功能,将市豫剧团改造成艺术剧院,迁建市艺术学校,相继新建了体育中心、博物馆、美术馆、游泳馆、健身中心、羽毛球馆,新增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十堰文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功能日益完备,市民生活满意度不断提高。以创造“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先后赢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宜居城市”、“平安城市”等称号,连续五次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连续两次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城市”。近几年,我们以“武当国际旅游节”为依托,不断提升文化活动水准,增强文化影响力,同时,加大对外文化交流,《问道武当》、《乡试》等一批文化精品增添了十堰的文化魅力。十堰文化、广电、报社、社科、文联等文化业务单位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文化发展积蓄了力量。我们有信心进一步明确目标,整合资源,因势利导,促进十堰文化加速发展,用文化的“加速度”推动发展的“加速度”。
五是发挥战略优势,建设核心板块。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机遇,全面加快十堰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把十堰建设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以“房陵文化圈”为重点,目前,全市启动了一大批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其中,郧西“五龙河生态旅游”,丹江口“双龙峡地质公园”,郧县“青龙山恐龙公园”等一批项目已经建成,我们将加大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使更多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同时,我们将继续组织实施好国家近年来先后出台的文化“五大惠民工程”,用文化的“机遇期”创造发展的“机遇期”。
二、突出“三大特色”,建设文化大市
一是突出“传承性”特色,让武当文化走向世界。武当山是世界文化遗产,道教是中国的国教,武当武术是中华传统武术的两大流派之一,武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让武当文化走向世界,我们要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问道武当”牌。创办“中国武当国际道学院”,加强武当道教研究;加强武当道协建设,扩大住山道士规模;研究“香客文化”,增强道教文化氛围,让“问道武当”这一独有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内核更加丰富;二是打好武当武术牌。以太极为源流,以内功为重点,以交流为抓手,以光大为目的,走出去,请进来,让武当功夫名扬天下。办好《武当》杂志,把武当武术的研究引向深入;办好“武当功夫团”,打造国内一流的武术表演团体;采取激励机制,扶持武术培训;推进全民习武,弘扬武当武术。三是打好对外宣传牌。以“武当走向世界,十堰拥抱未来”为主题,继续开展高端宣传;用一流的策划,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水平,打造一批具有武当印记的优秀文艺精品,扩大武当文化影响力。
二是突出“开放性”特色,让汽车文化引领生活。汽车是工业文明的标志,“车+人=生活”是汽车文化的灵魂。十堰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是一座建在“车轮上的城市”。因“车”而积淀起来的开放、进取、创造的精神秉赋和工业文明一往无前、不断前进的物质特征,为我们打造汽车文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建设汽车文化之都是我们建设中国汽车城的文化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在三个层次上推进:一是打造“中国汽车文化节”, 创办“中国(十堰)东方风韵汽车模特大赛”。用汽车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实现观念更新,活动更新;二是建立城市文化识别系统,以车为标志,增强汽车文化氛围,让车城的名字更响亮;三是设立“车城市民汽车日”,张扬汽车文化,对市民进行从汽车知识到城市认知的系列教育,增强汽车艺术文化、汽车展览文化、赛车文化、汽车创意文化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引导人们认识东风“起点”文化,形成人在车城,情在车城,创业在车城,幸福在车城的全新文化生态。
三是突出“多元化”特色,让秦巴文化绽放光彩。十堰是秦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的交汇区,境内汇聚了远古文化、诗经文化、秦楚文化、道教文化、流放文化、水文化、农耕文化、女娲文化、龙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丰富的文化形态凝聚而成的特色文化,是十堰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十堰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加快十堰文化发展繁荣的步伐,为十堰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重点打造三区:一是打造“民俗文化标本区”,集民俗、民歌、民间故事、民间工艺之大成,通过挖掘,抢救,保护,使十堰地区成为中华民俗文化的宝库;二是打造“山水文化示范区”,以“太极湖”、“桃花源”、“野人谷”为代表,从山水历史中寻找文化的根脉,从文化发现中赋予山水以生命,让十堰山水充满灵秀;三是打造“汉文化保护区”,以汉民歌为重点,保护汉文化遗存,开展文化寻源,提升文化价值。
三、实施“六大工程”,建设文化强市
实施“文化政绩工程”。出台《促进十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明确文化发展目标,增强文化发展责任,加大文化投入力度,树立文化政绩观,把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实施、同考核,建立文化问责制。未来5年十堰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培育和塑造十堰精神,使十堰精神成为全体市民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打造十堰文化识别系统,评选十堰形象宣传语,提炼十堰城市形象标识,建设十堰城市形象宣传雕塑群,打造十堰文化标志性建筑;实现建设“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加强文化事业建设,建成经营收入过亿元的十堰报业集团、十堰广电集团,打造十堰文娱集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新闻出版事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全市文化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大辐射带动作用。
实施“文化标志工程”。全力打造“十堰精神”, 使“十堰精神”成为认知十堰、激励人心的精神动力;评选“十堰形象宣传语”,提高城市公认度和市民自豪感;提炼“十堰城市形象标识”,增强城市现代意识;建设“十堰城市形象雕塑群”,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十堰大剧院、鄂西北传媒大厦等一批文化标志工程。
实施“文化品牌工程”。继续打造“武当国际旅游节”文化品牌;突出重点,区域布局,着力打造“房陵文化圈”,把房县建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的文化亮点;着力打造“女娲文化”,推进竹山旅游开发;着力打造“竹溪茶歌”,把茶乡经济和“茶文化”紧紧融合,扬民歌之长,营造茶香歌甜的新农村气象;着力打造“水都文化”,展示丹江文化风采;着力打造“汉江河谷文化”,再现郧县远古人类家园;着力打造“秦巴民俗文化”,用文化重新解读美丽郧西。
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设立“十堰文化发展专项基金”,对重大文化项目,重大文化活动进行扶持;设立“武当文艺奖”,对十堰文学艺术成果进行奖励;积极鼓励和扶持“精品生产”,力争每年在全国文学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评奖中获得奖项。
实施“产业振兴工程”。统筹规划,分步建设“武当影视文化园”、“房陵王城文化园”、“十堰新闻传媒园”和“国家非遗项目文化园”四大文化园区;在支持文化旅游、新闻传播、娱乐演艺和民间工艺品等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培植文化新业态,发展影视,创意产业。建立十堰文化产业项目库,推动文化项目建设。推动广电、报业向集团化规模、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
实施“文化人才工程”。继续推进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岗位成才;建立激励机制,培养拔尖人才;做好引进交流,积极探索宣传文化领域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畅通优秀文化人才进入文化队伍的渠道;探索建立体制外人才的联系途径和使用方式,吸收优秀知识分子和体制外人才参与重大文化项目,为他们贡献聪明才智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努力解决文化干部交流难、无出路的难题,充分调动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Ⅷ 十堰市的文化优势有哪些
仙山,秀水,汽车城,是道教文化发源地,南水北调的核心区,汽车文化
Ⅸ 十堰地方文化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一)十堰地区具有丰厚的远古文化遗存。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70—80万年前的郧县梅铺猿人遗址、约50万年前的郧西白龙洞猿人遗址和约100万年前的郧县猿人遗址。特别是在“郧县人”遗址中,发现了两具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这证明了汉水中上游的十堰地区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在旧石器文化遗址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神农架红坪犀牛洞遗址。它的发掘为高海拔山地旧石器时代考古提供了良好前景,为深入研究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类型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十堰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厚,主要分布于汉江两岸及其支流的河谷,其中最重要的是房县七里河遗存。
(二)十堰地区文化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成分是神农文化。海拔3100多米的神农架,被称为“华中屋脊”。相传炎帝神农氏在十堰这片土地上“斫木以耜,揉木以耒”,开创了农耕文明和医药文明。神农文化里重要价值成分是草药文明。这里草药文化博大精深。房县历史上曾为楚地,但是盛行于楚的巫术在这里并不盛行。绝大多数病人信草而不信巫。草药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信仰,这是神农文化里的重要价值成份。
(三)十堰地区的文化底蕴是楚文化。十堰地区的文化是多样的,蕴含着秦文化、楚文化、巴文化,以及长江文化、汉水文化、巴山文化,但最基本的文化底蕴是楚文化。《楚辞·九歌》即源于楚地民间祭神歌舞。楚辞的宗师是屈原,据传十堰是屈原创造楚辞“骚体”的源泉之一。楚人尊凤,凤凰象征高贵圣洁、吉祥如意,是楚人崇拜和敬仰的图腾。楚长城是我国最早的内长城。其中心地段在十堰境内竹溪县和竹山县,全长180公里。这是古老祖先留给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对我们研究长城起源、楚文化、古代战争等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四)十堰地区最负盛名的是武当文化。武当文化从其内涵上讲,应定义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道教精神为核心,以武当山地域为中心,在周边文化的影响下,经长期实践,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武当文化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保合太和,天人合一;重人贵生,诚心向善等思想;这些构成了武当文化的精神实质和典型特征。
(五)十堰地区最具特色的是移民文化。十堰地区历史上是一个着名的移民区,从先秦到当代,大体经历了五次移民潮。十堰房陵(房县)、上庸(竹山)等地,崇山峻岭,地广人稀,历来是古代废黜帝王诸侯的流放地。在历史长河中,被史学家浓墨重彩记载的流放到房陵的王侯将相就有十五位之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中宗李显,被贬谪流放到房县达14年之久。这种宗室贬官的流放,不仅带来了宫廷礼仪、饮食、风俗等上层文化,而且使十堰本土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尤其值得关注的文化植入现象是武当山建筑群。明初永乐九年到二十二年(公元1411—1424年),明成祖调集军民工匠20余万人大修武当山,由此汇集的多元移民文化和风俗彼此融合,交互影响,积累了丰厚的武当文化资源。移民改变了文化的时空分布。十堰本土文化正是在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改造、吸收与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地区文化特色,积累起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
(六)十堰地区具有多姿多彩、古朴稚拙的民俗民间文化。自古以来,秦巴山区的农副土特产品和手工艺品在此集散,巴蜀秦楚文化在此交流积淀,这里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风貌醉人,地方特色浓郁,表现出十堰地区古朴稚拙的民俗文化的秀美画卷。地处汉水之滨的武当山区伍家沟村,蕴藏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淀,使民间文学作品透出朴实、地道、稚拙、原始的风貌。民俗民间文化是民众生存和精神需要的产物。鄂西北地区社会生活习俗特色鲜明,民间文学艺术及地方戏曲多姿多彩,蕴含着人伦为本的思想道德、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及合和圆满的生活理想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