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白马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白马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8-25 19:37:14

A. 白马人的民俗文化有哪些你知道多少呢

说起白马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是我们国家人数极少且非常特殊的一个族群,至今都未被归纳至单一的少数民族行列。通过科学家的DNA检测,认定了白马人是历史上最先来到东亚地区的族群,也就是说白马人是东亚最古老的族群,那么这支古老的族群有哪些传统风俗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邹舞

白马人每当逢年过节各个部落在戴上他们本部落的标志性面具后,驱邪祈福的歌舞表演就开始了,那就是白马人地区跳的“诌舞”,也叫“十二相舞”,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分为“干诌”和“索诌”,两个动作跳完要一个多小时。

信仰

白马人信奉原始苯教,他们的每个寨子后面的山都是神山。长在神山上的树都是神树,这些树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而且白马人刻在门窗上惟妙惟肖的动物造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装饰,而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的信仰,比如说,有黑熊部落、猴子部落、蛇部落,最大的要算羊部落,部落里面又分小的部落,小的家族。动物的名字就是部落的名称,这是白马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

语言

白马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语言内部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上彼此可以通话。“白马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是“从古羌语母体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相近的支系”。

生活

白马人居住在高寒山区河谷地带,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农耕、畜牧、狩猎、采集为生。白马人服饰以白、黑、花三种袍裙为主,色彩艳丽。白马人女性胸前饰以白玉般的鱼骨牌,腰间围几匝金亮的古铜钱,穿上各色布料绘制的镶花袍裙,真是五彩斑斓,艳丽夺目。

池哥昼

“池哥昼”只有甘肃文县的白马藏区跳,在正月十五开始跳,正月十七结束,所以正月十五是甘肃文县白马藏区最重要的节日,而不是传统春节,古时是在晚上跳的,旨在祭祀神灵、驱鬼避邪、祈祥纳福,其拟兽舞蹈的特征,说明它应是远古“百兽率舞”的遗存之一。现已被列入全国首批“非遗”保护名录。

烤街火

这是白马人各村寨共有的习俗,节日从腊月初八开始,每天晚上全寨男女老少齐出动,大家一起凑柴、烤火、唱歌、讲故事、跳火圈舞……这样的热闹场面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七才结束。

B. 关于白马人的民俗文化有哪些你知道多少

说到白马人,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点陌生吧!白马人属于白马族,白马足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大都聚集在甘肃省陕西省和四川省等地。白马人的民族语言是白马语,其种族历史非常悠久。其种族人在经过研究之后,发现白马人是东亚最古老的人种,他们与藏族并不是同一祖先。他们的民俗文化也有很多,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每个民族都像涓涓细流汇入大海一般从而铸成了中华民族,每一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也值得被我们尊敬和保护。了解了这么多白马人的民俗文化,让我不禁感叹民俗文化真的是各有千秋。

C. 王朗白马风景区的民族文化

【简述】
白马族据考证是古代白马番人或氐人的后裔,于战国、秦汉时期定居集在四川和甘肃两省交界的摩天岭山脉的南北两侧,全族约1万人左右。
【详述】
(1)、起源
白马族是炎帝后裔氐人的后裔。《史记—西南夷列传》 “自冉陇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冉陇区域在今茂汶一带,而平武正在茂汶的东北。这是历史上对白马人最早的记载。
(2)、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氐族在黄河流域建立的先秦政权在当时是最强大的政权,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氐族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以及民族融合的政策,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的民族大迁徙与大融合。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 记载,氐族大部队向北方大迁移的过程当中,小分队“白马番”却不愿意随政权中心迁移,选择留居故地——四川和甘肃两省交界的摩天岭山脉的南北两侧。惟至明清时已不称为氐,而番或西番,本为白马氐的一支,故白马之名仍保留至今。
(3)、定居
《北史·氐传》 云:“氐者西夷之别种,号曰白马。三代之际,盖自有君长,而世一朝见,故《诗》称‘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也。秦汉以来,世居岐陇以南,汉川以西,自立豪帅。汉武帝遣中郎将郭昌、卫广灭之,以其地为武都郡。自济、渭抵于巴蜀,种类实繁,或谓之白氐、或谓之故氐,各有王侯,受中国拜封。”这里所说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和与之连接的四川西北部。由此可见,氐人在战国至秦汉已经定居在松藩、平武、甘肃南部广大的地区,与白马人现今居住的地区是吻合的、一致的。 (1)、祭祀
【巫师】:
白马人倡导万物有灵,崇拜大自然和祖先,其中尤以山神为最高尊崇,白马人信奉“白莫”,白莫是白马人对巫师的统称,仅限于男性,有学问的白莫叫“白该”,年轻的、学问尚浅的叫“白啥”。

【祭神】:
白马族每个村寨都有座拔地而起、林木茂盛山头被尊为“神山”。神山上不能放养牛羊,更不能随意砍伐。白马人一直保护着神山的生态环境,而神山浓荫覆盖,泉水潺潺,千百年来,仿佛也在庇护着一个个古老的村寨。其中一座叫做“念益色拉玛”的山,俗称“白马老爷”,既是黑天神,也是白马十八寨的总山神。
每到春节正月初四至初五是祭祀山神的日子,各地白马人倾寨出动,由“白莫”率领,前去神山朝拜,朝拜的仪式程序和内容,各地略有不同;而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是祭祀黑天神的日子,三年一大祭,如遇冰雹,人们还要择吉日祭祀。

火神、水神、树神是白马人崇拜的重要神祇。火神住在家中的火塘里,支锅的铁三角架是其象征,因此切忌脚踏或从上面跨过;水神住在河中或海子里,大年初一要去河边或海子里取水,在屋内外浇洒“新水”,唱《水歌》,举行“祈水”仪式;树神住在各寨附近山上留下的一处“千年万代不砍的老林”中,大年初一不能触动任何树木。对于其它自然神祇,如雨神、雷神、风神,则没有固定的祭祀日,如遇灾害需要祭祀,再择吉日而行。
【祭祖】:
祭祀祖先即祭家神,白马藏人尚无具体的实物象征,没有神主牌,每家火塘正上方有个神柜,柜上置一方形木斗以点柏香(一种柏树枝),柜后墙上贴有“约拉”,俗称“门吊子”(因门上也吊有),上面剪有家畜、家禽等图形。每顿饭前,由家中男性长者用筷蘸一点饭向神柜一扬,表示祭祖。吃酒时,也要用中指蘸一点向上一弹表示敬意。
农历冬月十二“送种子”是大的祭祖活动,从此日起至来年二月初“破土”之日不再耕地,人们相信此时期是祖先耕种的时候。春天花开之时,则为死去的人的时节,人们相信在这段时间死亡,乃是命好的表现。
白马人崇拜猎神,猎神每个寨子都有,实际上是这个寨子过世了的最着名的猎手,这也是祖先崇拜的一种曲折反映。
(2)、婚俗
【简述】
白马族人服饰别具特色,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男女老少均头戴荷叶毡帽,插白鸡羽毛。女人穿百褶衣,胸前佩戴鱼骨牌,项部挂海马牙齿串,腰部系五彩腰带和铜钱串,男人穿长袍。
白马人婚姻一般由父母包办,婚龄大致在15--20岁之间,不与外族通婚,视离婚为耻辱。
【详述】
白马人的婚姻主要由父母包办,也有自由结合的。小孩往往在十岁前就提亲,有的甚至生下来就订婚。没有专职媒人,选择标准主要看财富,姑表婚优先,同姓亦可通婚,婚龄大致在15至20岁之间。但不和外族通婚,尤其不与藏族通婚,俗谚云:“石羊(山羊)与绵羊不能同圈”,否则会受到大家的耻笑。
订婚:一般由男家请女性亲属为中间人,带酒一罐,去相中的女家提亲,如女方父母受酒,便是同意,此名提亲酒。如将酒退回,则此事不成。送提亲酒后,次年初二、初三或十五,未来女婿由亲友陪同,背一大块猪肉,去女家,玩三天,一切顺利,算是订婚成功,当年或第二年便可结婚。如女家出了问题,或悔婚,则要把过去历年送的礼物折成钱,再加倍偿还。订婚送礼称为“出背子”,俗称靠酒肉娶媳妇。
结婚:由巫师“白莫”选择吉日,结婚当天,男方家请两个未婚美丽贤淑、品格端庄、勤快能干的姑娘去女方家迎新娘,新郎也要亲自前往迎娶,迎亲队伍要背上馍和酒,沿途分与小孩,他们则向新郎撒泥土、牛粪,并大声吼叫,以示庆贺。新娘由舅父母及一名未婚姑娘陪送,临行之时,母亲割一块腊肥猪膘,放在新娘头顶,走出大门后,便取下包好带去婆家,据说今后用来治虱子。

结婚时要宴请全寨的人,全寨的人均要向新娘送礼,如粮食、肉类、腰带等。
新娘到男方家多骑马。婚礼由白莫主持,番官、头人等贵客及亲属分男女坐于火塘左右。先由新郎向贵客、长辈、岳父母敬酒,并要当着众人的面表示今后应怎样孝敬岳父母,众长辈也祝福他们子孙发达。然后白莫念经敬神,新婚夫妻双跪于白莫之前,白莫把牛油或羊油沾在两人的头上或两肩上,祷祝道:“今天是个好日子,结婚后可养七八个小孩子!”接着将敬神的青稞撒向神位,再撒向人群。大家齐声欢呼,仪式便告结束。宾客饮酒,唱酒曲子,跳圆圆舞,一般要庆贺三天三夜方告结束。
离婚:多由男方提出(女方不能提出离婚要求),请番官断理,输理的一方承担酒食之费。调解无效便可离婚,女方回娘家,双方可重新结婚。但离婚的情况极少,因为输理者会被对方家庭的人把财产整光。
婚后丧偶,另一方守孝三年后可再婚。但女方不能把小孩、财产带走,除非男家已无亲属。
陪嫁:有嫁女时赠送财物礼品的,也有生娃娃后,女方家请同姓亲戚送去陪嫁。陪嫁一般很丰盛,牛、羊七到十二只,粮食六七袋(每袋百余斤),衣服十余件,个别的还送一些土地。
(3)、歌舞
歌舞是白马藏族人民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白马民歌大抵可分为劳动歌曲、抒情歌曲、酒歌、舞蹈歌曲等,以高亢悠扬、简洁明快为主要特点,舞蹈中则表现出了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和信仰,白马舞蹈通常都具有丰富的故事性,以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及神话故事的文化展现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圆圆舞、曹盖舞。
【“酒歌”】:白马藏族称作“酒曲子”,是白马藏族题材比较丰富的一种,主要是讲即兴传达劝酒的感情。白马藏族大都生活在阴湿高寒地区,所以大家都有饮酒的习惯。酒歌的内容多是赞扬和恭维,表达歌者的自谦和民族团结的愿望。当歌者遇到长辈的时候,一个人领唱,多人合唱,唱到第二乐句的时候,必须双膝下跪端酒,这是白马人的最高礼节;如果遇到自己平辈的或者是年龄相当的客人,那么演唱者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正规,唱腔也有活波调皮的。

【跳曹盖】:“曹盖”亦为白马人自称,意为面具,“跳曹盖”即戴上面具跳神。这个面具是“达纳尸界”的形
象,“纳”是黑,“达”是熊,“尸界”是神仙,即黑熊神之意。当地传说鬼怪最惧怕黑熊,故化装为黑熊神。跳神的“曹盖”一般是一双(一阴一阳),男相称为“曹跑”,女相称为“曹冒”,面具均浓眉、圆眼,血盆大口、虎齿外露,额上有双蛇盘绕,还并列着三个人头,系用整木雕成,一般都龇牙咧嘴,凶猛异常。面具平时挂在家里大门上方,驱邪纳吉,保一家平安。如今,“跳曹盖”已被文化部门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各级文化部门全力保护。

【圆圆舞】:是白马人很古老也是最喜欢的一种集体歌舞。每年农历腊月初八清晨,全村的人都要上山去打柴,晚饭后,男女青年敲锣打鼓,唱着凑柴火的歌,每到一处主人便热情的交出事先准备好的柴捆,收集好之后放在场院里,点燃篝火,大家不论男女老少手拉手成一个大圈围着火堆载歌载舞,在欢跳的过程中有序的变换队形,年轻的人们则举着手中的火把边唱边走动,变换着队形,从山顶高处看,就像一条火龙蜿蜒盘旋在山坳里,活灵活现。这就是当地人所称的圆圆舞。白马人的圆圆舞把歌、舞、火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据介绍,这种特殊的歌舞形式还是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的聚会。

【猫猫舞】:是白马族最古老的一种舞蹈,由模仿动物动作而生,独具神韵,颇有古代“白兽率舞之遗风”。猫猫舞也从侧面反映了这支古老民族世世代代与自然界万物共生共存的生活形态。

(4)、服饰配饰
白马族的女人服装称为“给受玛”(汉语称之为百褶衣)。百褶衣是女人们的衣服,色彩艳丽、花纹奇特、手工精致,堪称服饰一绝。百褶衣以长裙形式,后面以折扇式并多采布料缝合而成;腰围用绵羊毛织成的(红色)腰带,腰带尾部成刷型;上身穿精致漂亮的坎肩(纯手工制作)。女人们穿其身上走起路来娓娓动人,那种感觉应是仙女迩来。但男人们的衣服和其他藏族并无太大异处,白马藏族穿白色的藏袍,头插白色鸡羽。百褶衣纯手工制作,一般要花费近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男人衣服一般有黑白两套,女人衣服一般有红白两套,冬天穿黑、红,夏天穿白色。
白马人不分男女也不分季节,均要头戴荷叶毡帽,据说这是生活在大海边为了遮蔽太阳的缘故;白马姑娘的胸前佩戴着鱼骨牌,项部挂着海马牙齿串,腰部系着五彩花腰带和铜钱串。海马是繁殖速度最快的动物、鱼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以海马牙齿和鱼骨作女性饰品,象征百子千孙,寄予了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而腰带的几何图案,据说是对翻过多少山,跨过多少江,越过多少平原,穿越多少森林的记载,腰系铜钱串则是寓意了“腰缠万贯”。
(5)、特色饮食
【荞面血肠】
荞面血肠是以荞面为主料,将荞面加入适量充分搅拌的猪血(使其不会凝固)和饮用水,并加入适量的葱、姜、胡椒粉、食盐和精熬的骨头汤,充分搅拌均匀成糊状,然后灌入优质的肠衣内,挂火塘上熏干。煮熟之后可直接食用,口感独特,齿颊留香。
【洋芋糍粑】
洋芋糍粑是白马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制作过程也是充满艰辛,先将洗净的薯仔削皮煮熟,然后放入一个凹形容器(如石槽)中捣碎,直到很黏,可以拉起来很细的丝为止,再盛入碗或盆中,把酸菜、葱、姜、蒜等炒到四分熟,加水熬汤,水开之后,再把捣好的洋芋糍粑放到酸菜汤里煮,直到香味弥漫。

D.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举例八个

藏族的“藏戏”、“热贡艺术”、“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朝鲜族的“农禾舞”;西北少数民族的“花儿”;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艺术”

与白马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0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0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62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41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9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2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78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5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0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8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2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9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13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0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