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虽然穷,但是甘肃的文化底蕴是不是很深厚
甘肃,似乎不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地方,因为在汉武帝时期才从匈奴手里夺来,纳入中国的版图,而且现在还是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但如果要说甘肃的文化底蕴不深厚,古代的陇西文化、丝路文化、敦煌文化,近代的铁人精神、航天精神都激荡在每个甘肃人的心里。
其实,甘肃文化底蕴之深厚超过我们的想象,曾经,五胡十六国时期,战乱促使中原的儒学大家逃避到了河西。他们在河西讲学授徒,诞生了一大批儒家学者,从此之后,这片蛮荒之地在儒学的滋养下生机盎然。
沮渠牧犍即位后,更尊刘昞为国师,并配备了索敞和阴兴等为助教。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平定凉州,百姓东迁。朝廷久闻刘昞大名,拜授他为乐平王从事中郎。
可以说,十六国北朝时期,河西地区的儒学并没有因为战乱而受影响,反而在发展上呈现出师承关系,对北魏以及整个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儒学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些河西学者开启了儒风,带来了北魏文教和政治的新局面。
㈡ 按时间先后顺序,甘肃的远古文化和主要成就是什么
主要成就:
大地湾遗址拥有6项中国考古之最
马家窑文化代表着中国彩陶艺术的最高成就
“中华第一刀”将我国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提早到距今5000年……
远古文化:
甘肃彩陶文化
瑞典考古学家安特发现马家窑文化遗址80周年之际,甘肃省正式挂牌成立了甘肃省彩陶会和兰州市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省市领导都参加了揭牌仪式,瑞典专家也专程发来贺电,表示愿与甘肃省有关专家共同探究人类的远古文化。 彩陶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绚丽夺目的奇葩。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在黄河流域发源和流行,位于黄河上游的甘肃地区以其众多的彩陶文化遗存成为研究关注的重要区域。甘肃彩陶文化是中华远古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甘肃省的彩陶制作起源最早、发展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地区,素有“彩陶之乡”的美称。距今7800年前的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出现的彩陶,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文化之一。距今4000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不仅代表了中国彩陶文化的最高水平,而且也是世界古代彩陶文化中艺术成就最辉煌的。
2.马家窑文化之后兴起的齐家文化,遍布于甘肃大部地区并扩及宁、青、蒙部分区域,文化年代在4100-3700年间,被认为是足以同中原龙山文化东西对峙的强大“王国”,而且与夏文化有密切关系。这一文化类型以特色鲜明的陶器体系、率先于中原而掌握的冶金术和自成一体的玉文化体系为主要特征。齐家文化时期贫富分化和殉人现象已经出现,社会分裂为部落—氏族—父权家族三级,甚至可能出现一夫一妻制家庭。表明齐家文化时期甘青地区已经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谱写了西北地区文明史的第一乐章。
3.甘肃多矿产,这为原始先民金属冶炼提供了条件。在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曾出土一把青铜刀,被誉为“中华第一刀”,将我国使用青铜器的时间提早到距今5000年。而出土于齐家文化遗址的金耳环是我国最早的金器,特别是不少青铜工具和装饰品以及中国最早的铜镜的发现,表明甘肃地区是中国青铜器的重要发祥地。秦人又最早冶炼和使用铁器。这一切都说明甘肃地区是中国最早开始金属冶炼的地区之一。
4.进入青铜时代,甘肃地区依次或并行出现了西部的四坝文化、沙井文化,中东部的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和东部的周秦早期文化。这些文化类型当是氐羌和西戎等部族及其不同分支的文化遗存。这些古老部族从先秦开始,长期活动于我国西北地区,对于开发西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中华文化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此可见,甘肃远古文化在文字、彩陶、原始农牧业、冶金术、玉器、宫殿建筑、绘画、混凝土等方面取得的文明成就以及阶级分化与早期古国的出现,既丰富和拓展了华夏文明起源的内涵,也为华夏文明起源提供了独特而重要的佐证。
㈢ 甘肃的历史文化
甘肃历史悠久,是中国远古人类的主要聚居地和古代农业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追溯到史前时期,甘肃气候还是比较温暖、湿润,草木茂盛,河流纵横。根据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证 明,2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有先民曾在甘肃活动,如今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在甘肃已 有千处以上。西周时期,秦人先祖定居于现在的甘肃天水一带,后又向关中发展;秦统一全 国后,遂设立了陇西郡,筑起西起临洮、东北至陕北的秦长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 战乱迭起,以河西走廊为中心的青海、宁夏、新疆、内蒙等广大地区,经历了前凉、后凉、 西凉等“五凉”政权。隋唐时期是陆上中西贸易丝绸之路繁荣的顶峰,也是甘肃历史上政治 、军事、文化的鼎盛时期,出现了政治家李渊、牛僧孺及着名诗人李益、传奇作家李公佐等 ;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创建于东晋,历经北魏、西魏、北周,至隋唐基本上形成了今日的 规模。元代建立大一统帝国后,创立行省制度,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设甘肃行中书省,治所设 张掖,除辖今日甘肃大部分地区外,兼领今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于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甘肃省的行政区划。
明清时期,陆上中西交通贸易有所恢复,中原同边疆的交流日益繁荣。但随着千百年来国家经济文化重心东移和海上交通的发展,甘肃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与文化发展已比不上过去。在建置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次年又改为甘肃布政使司,将治所从巩昌(今陇西)移至兰州,奠定今日甘肃省的格局。
1949年8月甘肃解放以后,即成立甘肃行政公署,辖 ll个分区(专区、市),73个县(区)。1950一1957年,先后成立天祝、东乡、肃北、张家川等一批民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自治县)。1958一1965年,全面调整区划,大规模并县,直至1984年底,又做了个别调整。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全省设7个行政公署、2个自治州、5个省辖市,下设68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ll个市辖区、7个地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