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汶口文化是指哪里
为公元前4200至前2600年的我国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遂把以大汶口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一类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⑵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哪里出土了哪些玉器
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出土的玉器有玉铲、玉环、玉璧、玉璇玑、玉琀、玉刀、玉圭、玉鸟、玉珠及玉人面形饰等。山东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出土的玉器也大体相同,其中的一件墨玉圭,堪称珍品。墨玉圭为长方形,上端为刃,背平直,两端成坡状,下端有一喇叭形圆孔。表面纹饰有弦纹、绳索纹、兽面纹等。
⑶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什么地方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
⑷ 大汶口文化的命名来源是什么
大汶口文化分布于山东和苏北,年代约为公元前4040~公元前2240年。1959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宁阳堡头村,因遗址分布在堡头村西及泰安大汶口一带,故名。典型器物有陶背壶、杯、大镂孔豆等。装饰技法有彩绘、刻划、镂空、压点和附加堆纹等,其中以彩绘和镂孔最具特色。
⑸ 大汶口文化的介绍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古籍中记载的少昊氏文化地区。另外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大汶口文化盛行枕骨人工变形以及拔牙。陶器多见夹砂或泥质的红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出现了硬质白陶,纹饰常见镂孔、划纹、附加堆纹、篮纹,还有彩陶和朱绘;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石器磨制精美,中期以后更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玉器。此外,还发掘出了各种骨制、牙制的工具和装饰品。他们从事着以种植粟为主的原始农业生产,饲养猪、狗、牛、鸡等家畜,同时渔猎经济也是其重要的生产部门。在已发掘的遗址中,在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遗址。它由成排分布的红烧土排房建筑构成,这些排房多则六间一排,少则两间相连,布局严谨,显示了较高的建筑技术。大汶口人死后的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葬,也有俯身葬、屈肢葬和二次葬等,另外还发现部分折头葬、折肢葬等较为特殊的葬式。中晚期以后发现有木质葬具,在有的成人墓的随葬品和儿童瓮棺的葬具中还使用了带有各种陶文的大口尊。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⑹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我国的哪个地区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口遗址而得名。
1959年6月,在汶河南岸的磁窑镇堡头村西首次发掘,揭露面积5400平方米,清理墓葬1大汶口遗址233座,出土随葬品2100余件,属大汶口文化中期和晚期。
1974年、1978年在汶河北岸先后两次发掘,揭露面积1800平方米,发现墓葬56座、房址14座、灰坑120余个,主要遗存的年代属大汶口文化早、中期。
3次发掘证明,大汶口遗址包括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距今6400年至46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中期文化遗存,以翔实资料揭示原始社会解体、阶级社会产生的全过程。上有4600年至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存,下有距今7500年至6400年前左右的北辛文化遗存。这种土生土长的东夷族系列文化,有力反驳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观点,而轰动国内外。
⑺ 大汶口文化是什么
大汶口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59年发掘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遗址而得名。
大汶口文化分布在山东省、江苏北部、河南东部一带,体现了新石器时代当地原始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状况。大汶口文化的居民在前人刻木、结绳记事的基础上,开始使用一种刻在陶器上的最初的文字。大汶口文化中使用的陶文,在时间上早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从笔画形体上看,甲骨文又继承了陶文的某些造字方法,因而,陶文成为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图画文字。
⑻ 大汶口的历史渊源
大汶口文化属新石器朝代晚期,其分布范围主要在山东境内,北入旅大地区,南达江苏、皖北,西抵河南中部,东至山东半岛,西北见之于黄河北岸。该遗址面积达82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一般2~4米,清理出墓葬189座,出土房址14座、灰坑120多个,绘有彩色花纹的陶器2000。
丰富的文化遗存,显示出它与中原仰韶文化有显着差别,反映了一种新的独特的文化类型。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使黄河下游原始文化的历史,由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证明山东龙山文化是继承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它不仅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为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且对研究史前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汶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前期: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妇女是社会生产的组织者)
氏族阶段
↘后期: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男子是社会生产的组织者)
⑼ 大汶口文化是怎样被发现的
大汶口文化于1959年首次发现于与大汶口镇相邻的磁窑镇,后来为了方便记忆,就用了大汶口镇的名字,考古学界即将大汶口遗址及其相类同的文化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其后,于1974年、1977年、1978年,又先后进行多次发掘研究,考古学上通常认为大汶口文化是黄帝族的一部分东迁形成的少皞族。2009年,在江苏邳州大墩子大汶口遗址出土了一些重要器物,其中阳鸟石璧和骨雕上的阳鸟刻画,从考古遗存上对夷族的太阳崇拜和鸟图腾说提供了证据。獐牙构形器柄上的刻符与《系辞》中八卦卦形符号相同,证明八卦起源于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比通常认为易学萌芽于商周之际早2000余年。为研究东夷文明增添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