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乡村文化建设工程有哪些

乡村文化建设工程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03 20:16:52

‘壹’ "美丽乡村"怎么建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点主要有下列六点:

第五是推动一系列无污染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森林食品和农村食品的生产和认证。增强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培育并打响绿色品牌。做好农业的深化和外化文章,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注重“示范区”建设与发展特色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旅游、农村文化产业和家庭物业经济紧密结合,形成特色村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高。

第六是通过农村新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社会保障的无缝化整合,实现城乡社区便民服务的一体化、农村社保体系高覆盖,为农民提供稳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

‘贰’ 如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1、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2、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软件设施建设,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乡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建设,推进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3、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农村地区应依附本地的资源禀赋,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传统文化符号,盘活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传统文化产业品牌。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

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不断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同时,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表现。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补短板、强弱项。为此亟须加快乡村文化建设,补齐乡村文化发展短板,这是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要、增强农村居民精神力量的客观需要。

‘叁’ 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要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重视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加强农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开展农民健身活动。

‘肆’ 未来中国在农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的主要举措有

从“三个适应”入手加强组织领导
全国政协常委刘福连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关键,应从“三个适应”入手,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适应农民的文化需求,切实增强抓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广大农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对文化的需求明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适应这些需求和变化,不断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选配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把手”要注重衡量他们的政治文化素养,考核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抓思想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要把农村基层文化专干配备到位,并适时提高文化专干经费补助标准。
适应农村的发展现状,切实增强抓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挖掘弘扬乡土文化,释放乡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农民成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让群众自觉参与文化、欣赏文化,大力激发农村的生机和活力。
适应文化的特点规律,切实增强抓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端正政绩观,以钉钉子精神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宣传宣讲要更接地气
全国政协委员田进
我们对农村宣传宣讲文化道德,需要更接地气。建议:
进一步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使其成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基层阵地和凝聚共识的精神家园。省市两级宣传部门应进一步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县级融媒体中心倾斜,在内容扶持、资金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投入。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应集中力量开办面向当地农村的文化道德建设专栏节目。
进一步把面向农村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知识和科学放在宣传宣讲的重要位置。各类宣传宣讲要更多从老百姓角度出发,更加注重结合当地群众的社会生活,减少硬性灌输,努力讲好故事。
继续发挥好农村大喇叭的作用。基层相关部门统一制定农村大喇叭定时播放新闻、乡土文化等节目的制度规定,报道好人好事,传播正能量。重视开发移动端的“三农”场景新应用,指导相关机构开发免费公益的APP,主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这些APP还可以对接商业平台,为农民特别是农村年轻人开辟创业新渠道。
发挥文化力量促进产业兴旺
全国政协委员余留芬
在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实践中,对发挥文化力量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有两点深切的感受。
一是要学懂弄通党的好政策。党支部把强化党员干部思想武装、提升政策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村“两委”建立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机制并坚决落实,使党支部始终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的政策在乡村这“最后一公里”得以落地。
二是要转变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党支部把宣介党的政策、开展文化教育当成长期任务。以乡亲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让党的政策入脑入心,推动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
为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议:一是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宣传文化和农业农村部门在组织教育培训时,应重点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跟党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能力。二是对各地开发利用特色资源给予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注重宣介推广开发利用特色资源的成功范例。
农村文化产业需走融合路
全国政协委员谭跃
今年到安徽、湖南调研,收获良多。在农村文化产业方面,发现两省存在五种产业类型,包括:城市近郊型、古建村落型、文化创意型、生态景区型和特色观光型。五种类型体现了五个融合特点:政府、企业、个体融合,其中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立足“三农”,又促进了工业化、商业化;文化、旅游、生态融合,文化激活了生态资源和旅游要素;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意融合,科技、网络、创意助推了农村面貌改变、农业升级和农民转型;城乡融合,城市的智力、资本盘活了农村的资源资产。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建议实施农村文化产业“五纳入”:纳入“十四五”各级城乡发展规划,纳入“新基建”投资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安排,纳入各类文化投资基金的投资,纳入税费减免和扶持的范围,纳入城市文化产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发展古村落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李修松
古村落保存了较多的古民居类文物,承载着文化传统,值得深入研究、妥善保护。可以利用古村落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安徽省黄山市利用古村落古民居密集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黟县为例,2018年该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8亿元,30%的居民不同程度从中获益。古村落的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村容村貌美化优化,公共服务水平大大提升,村民素质大为提高。
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护经费缺乏、文化内涵发掘利用不够、某些法规需要调整、乡村旅游缺乏特色等。为此建议:分析其保护利用的好经验好做法予以推广,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借鉴其他国家利用社会力量保护古民居的做法,就古民居产权转让中有关限制性法规予以修订。组织力量研究,帮助解决古村落旅游同质化问题。
以民族文化助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马邦河
民族文化凝聚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乡土之美,是一座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化宝库,可以从中找到促进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践中,应发挥民族文化力量。建议:
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上做文章。近些年,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了许多民族特色村寨和美丽乡村示范村。游客到这里旅游,可以体验生活,品尝美食,感受特色文化。村民增收了,民族文化也得到传承。利用特色资源打造文化品牌。建议国家加强对民族地区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建设地方性文化公园、文化长廊或地质公园,探索以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提倡各民族群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主流媒体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吕焕斌
充分发挥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主流媒体责无旁贷。建议:
主流媒体应当以文化自觉主动承担起文化使命,创新推出“文化走基层”活动,不断增强宣传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好的传播方式、好的传播内容、好的文化创意,寓教于乐,将文化送进百姓的心里,做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者与建设者。
以主流媒体为载体,大力发展“互联网 ”的乡村文化建设模式。主流媒体应当大胆创新数字文化服务的传播渠道,利用智能手机等新兴传播渠道,推动乡村振兴和互联网发展的深度融合,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民俗节庆中
全国政协委员陈际瓦
民俗节庆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大力打造民俗节庆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乡村振兴的自豪感、对美好生活的幸福感,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建议:
深入挖掘民俗节庆中的深层思想,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以民俗节庆为背景,创作一批深情讴歌民族英雄、时代楷模、优秀乡贤事迹的文艺影视作品。在乡村建设中,推动乡史、村史文化展馆(室)建设,保护和利用好乡村宗族祠堂、名人故居等,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有效整合民俗节庆中的人文资源,增进公民人文素养。及时抢救记录口口相传的山歌、无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等,利用节庆加以保护和传承。
打造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张妹芝
非遗扶贫,一头连着党中央的民生政策,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文脉赓续。建议:
强化政策扶持,完善顶层设计。将发展非遗工坊纳入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制定非遗工坊总体建设指导方案,建立非遗工坊效能评估、数据统计和工作考核机制,为非遗工坊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强化人才培养,提升发展能力。帮助乡村群众在掌握传统技艺的基础之上,学习电子商务、产品设计、市场销售等技艺技能;培育扶持学得好、留得住、干得强的非遗工坊带头人,加强宣传,培树典型,鼓励劳动致富,提高传承人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强化品牌价值,增强市场活力。扶持非遗工坊进行产品创意创新设计,提升整体品质,推出符合时代特征、融入当代生活和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系列,扶持非遗工坊与各互联网电商平台、商贸平台建立合作对接机制,线上线下结合,延长产业链。
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阮诗玮
新乡贤可以说是赓续文化传统、完善乡村治理的有益力量。建议:
政府引领,搭建乡贤回归与干事的平台。建立相关部门、村两委、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明确新乡贤的基本标准,确保其公信力。
培根铸魂,挖掘新乡贤文化内涵。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有关培育、弘扬乡贤精神的教育活动。建立荣誉激励机制,营造“知乡贤、敬乡贤、学乡贤”的氛围。
创新机制,打造兼具乡土性与现代性的乡村治理新模式。要立足乡村实际,创优体制机制,培育带着乡土味的新模式。搭建新乡贤议事平台,鼓励和支持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和公共事业建设,促进乡村公共服务提升与公序良俗形成。
发挥青年服务在繁荣乡村文化中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丁元竹
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一代参与。在2020年6月的实地调研中看到,安徽省潜山市招募来的青年志愿者作为文化辅导员,活跃在全市16个乡镇文化广播站和164个行政村,在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农村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普遍认同。
由此建议,把应届毕业生和其他青年一起组织起来,到乡村从事一段时间的青年服务活动。既可以服务乡村社会,繁荣乡村文化,也可以受到锻炼磨砺。发挥青年服务在繁荣乡村文化中的作用,要设计符合乡村振兴的文化服务项目。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强乡村文化机构建设,补足乡村文化机构人才短板,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建设一支“能创新、用得上、会干事”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农村文化建设应走好群众路线
全国政协机关驻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青墩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李章程
驻村工作一年多,我深深感受到: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今年青墩村举办了多场文化活动,其中7月1日晚举办的群众联欢活动,活动由村里主办,演员都是群众,掌声欢呼声不断。
通过举办活动,我对农村文化建设收获了三点体会:探索建立文化指导员制度,既加大政府投入,又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借鉴扶贫专干的做法在每个村设一名文化专干,负责文化建设;提高文化供给的质量,实现更加有效的思想文化引领。
加强新时代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宣传文化工作者只有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才能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盼,创作出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也才能更好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推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任务,总的要求是实现“四有”: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有标准”是第一位的要求,它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尺度。新一轮标准目录调整应重点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是农村公共阅读。农家书屋纳入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或者是纳入县级新华书店基层流通体系,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路子。二是农村电影放映。应加大力度在乡镇文化站特别是中西部乡镇文化站配建数字影厅,提升农民看电影的环境品质。三是送地方戏。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把更多的高水平地方戏曲演出送到农村,也要加大对乡村本土创作和演出的扶持力度,增强农民文化生活的参与性。四是提升服务能力。有条件的地方推广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运营,以社会化、专业化、连锁式服务供给丰富内容、提升品质、增强效能。
提高科学素养和法律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王爱琴
长期以来,科学素养匮乏、法律意识淡薄成为制约乡村文化振兴的瓶颈。为此建议:
持续推进“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建立完善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健全科技、卫生、教育等专业领域从业人员开展农村基层科普的绩效考核机制。重点加强和完善农村公共卫生科普工作。突出宣传预防接种、传染病监测和预警、卫生消毒、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等与农村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结合各地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把佩戴口罩、分餐制、垃圾分类等文明新风尚在农村地区推广开来。增强农村法制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地方戏曲等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深入宣传法律服务的主要内容和获取途径,促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贵在精准
湖南省政协常委、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彬彬
近年来,农村文化环境持续向好,不过也存在供需错位等问题,有待解决。从全国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存在与农村实际文化需求脱节情况,文化设施使用效率普遍偏低,供不适需。
实现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精准供给,要配置专兼职人员,更要着力破解过去单纯由政府提供的“自上而下”的刚性模式,建立“上下互动”的柔性供给机制,充分对接农民的实际需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布局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投入,建立可持续的投入机制。同时,要把保护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纳入农村文化建设。只有让文化基础设施精准对接农村实际需求,才能缩小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差距,化解“供需错位”矛盾。
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吴尚之
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乡土文明的地标。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是更好发挥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必然要求,是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保留住乡村风貌的基础工作。为此,建议:
坚持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开发,合理控制商业开发。保护村落特色,保留乡村风貌,做到“一村一品”。加强规划引领,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列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十四五”规划,纳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协调机制。深入挖掘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组织有关专家和乡贤,对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建设一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村史馆、乡贤馆。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农民保护利用的积极性。解决资金缺口大的问题,一方面呼吁各级政府增加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政策,积极引入社会资本。
在乡村建筑的传承创新中弘扬乡村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郑大发
在农村搞大拆大建容易对农村现有生态和历史文脉造成破坏。应当从“大拆大建”向“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转变,使村居空间仍葆有时间的色彩、人情的温度。
重塑观念,扭转“新旧”对立的乡村建设观。应当努力将乡村现代化功能的提升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结合,为社区邻里的记忆留下文化载体。村落的形成是农民经过世世代代选择与创造的结果,农村城镇化也应当是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进程。珍惜每个村庄的个性和特色、传统,聆听农民自己的需要,给予乡村社会以充分的话语权和自主权。
找准策略,在乡村建筑的传承创新中弘扬乡村文化。一是修旧如旧,实现保护传承基础上的创新。二是积极引导,将乡村建筑纳入规划管理范畴。三是强化保护,确保农村用地的规范化。
加强民族地区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文化建设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协主席陈国芳
文化建设承担着促进搬迁群众融入城镇生活的使命,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关键一招。培养新市民,树立新文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文化引领、综合施策、合力共建。为此,建议:
强化规划引领。把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特别是安置点文化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实行差异化政策,在资金和项目上给予倾斜支持,衔接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好脱贫成果。强化资金支持。加大对民族地区安置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按照建制镇的规模配套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打造一批民族乡村文化精品工程。强化政策保障。研究出台支持安置点传承民族文化的保障措施,提高传承人补助标准。
文艺创作要着力扶志
全国政协委员刘家成
脱贫攻坚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问题和重要任务,“三农”题材文艺创作,必然绕不过脱贫话题。今年,我有幸参与了广电总局重点电视剧项目《脱贫十难》的拍摄,负责其中的一部分《茶香飘飘》,讲的是扶贫干部在位于秦巴山区的陕西安康带领村民卖茶脱贫的故事。拍摄这部剧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扶贫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一些贫困群众缺乏通过辛勤劳动脱贫的意愿。
自助方能人助,扶贫先要扶志。文艺作品在激励人心、移风易俗、凝聚共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文艺创作在扶贫扶志工作中大有可为。以扶志实现扶贫目标的成功案例不胜枚举,给我们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素材。文艺工作者要大力发掘利用这些素材,努力创作更多反映农民思想实际的优秀文艺作品,带动农民转变观念,激励农民奋发向上、努力脱贫。
挖掘利用乡村红色文化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王建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需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也需要精神文化的引领。我在陕西绥德郝家桥村调研时,看到他们修建了一个内容鲜活生动的革命史陈列馆,虽然只是一个村级小型陈列馆,却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很多村民看完展览,都非常激动,表示很受教育。由此建议:
加大对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力度。不但要搜集整理文件、文献,保护革命旧址,还要征集更多散落在民间的红色家书、立功受奖喜报、奖状、烈士证书、光荣牌匾、革命历史照片、革命标语、革命歌曲民谣和口口相传的革命故事等,留住更多的红色记忆。
充分利用本乡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干部群众。本乡本土甚至本家族先辈的革命事迹易于激发当地干部群众的深度认同,从而激励干部群众坚定理想信念,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为共同推进乡村振兴而不懈奋斗。
激活历史文化基因筑牢振兴基石
全国政协委员张昌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秉承天人和谐理念,着力提升乡村规划水平。整合相关力量,充分听取文化、生态界人士意见,对村庄规划建设如何汲取历史文化的和谐生态观等作出指导。
弘扬传统德治文化,着力优化乡村治理格局。充分挖掘传统德治文化的现代价值,发挥新乡贤群体的道德示范、先进带动作用,就传统德治文化在乡村的传承与创新拿出办法,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更好融合,促进乡村治理格局更加完善。
依托地域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乡村文旅产业。历史文化也是富民宝藏,是村民同步实现“富口袋”与“富脑袋”的重要抓手。建议出台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培养文创人才,更好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9日 07 版)

‘伍’ 乡村文化建设有哪些措施

新农村建设中有两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 另一个是如果真的还有人愿意关心农村文化发展问题,习惯的做法是把我们认为的城市优秀文化带到农村去改造农村的愚昧和落后。 中国传统的农村社区的经济基础是土地私有,人们也是从事着一家一户的分田单干,但是并没有因此导致散沙状态,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一直保持着群体的文化生活,这种活动成为在小农状态下维系农村群体存在的精神纽带。但是我们改革开放后的分田单干却成为真正的分家,没有任何公共财产,没有任何群体活动存在,没有公共事务,没有公共权威,再加上掠夺性的税收又“打倒”了唯一可以作为公共权力来源的基层政府。于是农村就再也没有合作的基础了。但是像中国农村这样脆弱的经济基础,没有群体合作又怎么存在和发展?散沙状态的农村对于权利的侵害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也就必然分崩离析。失去文化基础的农村社区必然衰败。所以,今天的文化的恢复与重建已经变得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了。 文化重建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 1、农村文化具有独特的动员作用。在农村很难让大家聚在一起,开个会都成为很难的事情。但是一旦你说要唱戏,来的人就多了,而且来的人也会很高兴地参与组织和管理中来。所以我们的经验是在农村开会一般都会把文艺配合起来。我们一般的思路是:在新开的实验点,一般都要建起一支农民文艺演出队。 2、文化建设起到了矛盾和解与社区和谐的作用。各个村社几十年来都积累了深刻的矛盾,最后导致整个村社的分崩离析。但是,文化活动就给大家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空间,文艺活动无界限,不同姓氏的人,甚至于不同信念,从来不说话的人,只要不是死敌,都可以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慢慢的就造成了一种和解和交流的氛围。这个作用在那种曾经有过冲突的社区作用非常的明显。 3、文化生活和经济组织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文化的匮乏使得农村变得难以协作,没有合作文化基础的合作是很难想象的。在建立合作组织实践过程中,就不断地有农民问我们搞合作社又不是搞公益组织,我们搞文艺队干什么?后来农民自己找到了答案:文艺队和合作社互相补充。合作社借助文艺队给自己提高影响,增强凝聚力;而文艺队则可以借助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可持续发展。像合作社这样的需要高度合作精神和信任感作为基础的组织,虽然可以在现有的农村村社建立起来,其基础却相当的脆弱,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信任和道德维系,只靠金钱和利益的作用,用不了多久就会跨掉。所以,合作社需要形成合作文化作为纽带。不仅仅是合作社,像妇女协会、老年人协会,文娱活动都是其中必有的内容,没有文娱活动为内容的组织,发展多半都会出问题。 4、文化建设具有教育、舆论功能,创造了公共空间。用街头剧、唱歌、快板、戏曲等形式达到教育目的,农民会把法律政策、道德风尚、表扬批评,溶于这些具体的表达形式中,让农民高高兴兴的接受。不仅如此,这种娱乐也造成了一种公共空间,并进一步形成了公众舆论。舆论空间的形成,是农村社区真正形成的开始。在此之上,农村的公共生活才得以恢复,社区的完整性才会体现出来。 5、文化重建是社区再造的一个部分。文化建设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农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村和城市不同,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活动形式,但是农村的文化活动却相对单调。除了电视外,就剩下打牌、打麻将、聊天了,所以单调的生活不仅仅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畸形的文化方式,如赌博、******、黄色的泛滥;同时,也使得农村原本顺畅的人际关系更加变得冷漠,农村社会生活失去了光彩。如果想重新造就一个和谐农村生活,就必须先造就一个新的农村和谐文化。 农村现实是传统文化被我们的城市文化淹没了,其实农村因为缺少城市的物质基础和生存方式,根本没有可能“享受”城市的所谓现代文化。在农村盲目推行城市文化的结果是把农村变成了半人半兽的妖怪。类似于我们在一位纯情的少女身上重妆涂粉,让她走猫步,结果是把一个好孩子变成了既不是少女,又不是贵妇那样的人。 而且这种城市文化对于农村发展而言很有危害:调高了农民的胃口,让她向往城市文明,但是城市又无法接纳他们进入,最后就是心在城市身在农村。或者虽然身在农村却拼命想去获得城市的奢华,以低微的收入去换取奢华的城市生活,最后必然头破血流。这是被城市文化入侵造成的怪胎。这些城市文化已经为害农村几十年了,所以这些文化的入侵要对农村的衰败承担相当的责任。用所谓城市的先进文化去摧残农村,农村的衰败就几乎是没有任何医治的可能了。这种文化下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无论如何都是没有可能达到的。 农村的文化确实不同于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可以依赖于昂贵设备投入和商业化的操作,是物质化的甚至过分商业化的追求。但是农村的文化却是另一种情境,简陋、粗放是外表,实质却是纯朴、真诚和简单。所以伴随这种文化基础上的文化活动也就要求自然、简单、直白和不过分依赖设备。比如唱歌,基本要求是要声音大、直白,不能过分忸怩,同时色彩要鲜亮等;农民的舞蹈一般也要贴近生活,和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农民的学习活动也要求和自己的实际需要结合在一起。 农民一般比较喜欢的娱乐类文化活动形式是唱歌跳舞、秧歌、龙灯、腰鼓等。只是村里已经很少有类似的活动了,也没有什么人来组织这些活动了。合作组织正在改变了这一切。几乎有合作组织的地方就有文艺活动,有合作组织的地方就有学习,农民的认识是:不学习的合作社是愚蠢的合作社。大学生们入村以后举办的“十佳儿媳” 评选、“五好家庭”评选就成了村里一个很好的文化庆典活动,这种活动具有很好的恢复公共生活和道德传播的作用。 以倡导合作和奉献为基本内容的合作文化其实是农民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合作的文化而指望农民的合作组织能够健康发展是很难想象的。建立农村合作组织的关键是能否重新建立农村的合作文化。所以,一个经济体就应该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我们可以把文化活动分成两类:一类是精英型的文化活动,如只有少数人能够参加的腰鼓队、龙队、豫剧团等,这类形式的文化活动一般参与的人较少,技术含量高,只适合少数人参与,而且成本高。另一种是大众的文化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大众参与型的,一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没有什么成本,甚至对参与人员也没有什么限制。这种活动具有着相当的大众娱乐性,如秧歌队、象棋等。农村文化既是大众的,也是精英的。我们要靠精英的文化给我们提高水平、比赛表演、也作为获得收益的手段;但是同时也是大众的,让大家都能够参与进来,让大家都玩的高高兴兴、开开心心。我们不能为了好看,为了赚钱就把我们的文化变成了精英文化,那样我们就失去了农村文化活动的目的。 农民们把文化分成三种:灰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灰色的是指古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戏,没有好处,但是也没有很大的坏处;黄色的就是色情文化,现在在农村开始泛滥;红色的文化,就是有利于农村进步和农村文明的文化,这种文化有的是农民自己创造的,有的是经过对灰色的文化改造的。 我们要什么样的文化呢?我们要红色的文化。红色的文化也应该是进步的文化,应该是合作的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出来的特点应该是本土的,进步的,生活化的,真实纯朴的,体现群体合作的。本土的要求是为了保持本地文化在时间上和地域上的适应性;而进步性、真实纯朴性则是为了和旧文化和物利文化相对抗;它要求返回到本真生活中去,恢复农村的真实生活状态;而群体合作性则更是体现出今天农村发展现实的要求。

‘陆’ 属于乡村文化建设工程的有哪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很多内容,如: 1、交通。主要有村屯内的道路硬化(水泥路);通屯道路的建设,多数建为三级、四级公路。 2、水利。主要有农田灌溉水利建设;地头水柜建设;人畜饮水蓄水池;水库大坝加固及河道防洪堤建设等。 3、农村电力和农村能源。主要有农村沼气池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等。 4、农业产业和农村市场。主要有各种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各种瓜果蔬菜、牲畜生产基地);各乡镇的农贸市场建设。 5、环境生态。主要有水流域治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建设等。 6、文卫教建设。文化体育建设主要是建设一些文化阅览室、体育运动场所(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械等);卫生建设主要有乡村卫生院、卫生室的建设;教育建设主要是为乡村小学建设教学楼和宿舍楼等。 7、广播电视建设。主要是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建设。 8、村部建设。主要指乡镇里各村的办公楼建设,现在还有那个农事村办服务点的建设,都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我所知道就这么多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柒’ 乡村振兴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第一个举措,强化乡村振兴的制度供给,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背景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主要改革措施,一是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比如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工厂、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这样一些新型经营主体,还有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包括农村土地增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产业兴旺、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创造制度条件。还有比如支持保护制度、基地产业制度改革等等。
第二个重大举措,人才支撑,乡村振兴没有人不行,我们提出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一方面培育造就农村乡土人才,另一方面引导土地城市的资本、技术、人才下乡。培育乡土人才,我们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科技人员下乡工程。鼓励社会特别是城市人才到农村去,又提出鼓励城市的专业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下乡,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第三个重大举措是投入保障,乡村振兴没有钱不行,钱,我们提出要财政优先保证、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财政优先保障整合长期的财政投入机制之外,这次我们提出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联盟,为农业信贷工资提供担保,建立了国家、农业靶点资金,担保基金也是为三农和小企业提供担保。扩大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投入,比如工厂企业,比如社会资本等等。
第四个重大举措是加强管理和服务,特别是强化党的领导,我们提出乡村振兴是党的一把手,是主要责任人,县委书记是乡村振兴一县总指挥,我们还要建立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乡村振兴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我们还提出,要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领导条例,这个条例就是讲管三农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的,以党内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我们还提出要强化乡村振兴法律保障,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将也许三农政策法定化,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这一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领导体制和制度上,我们有考核机制,我们有党内法规,有国家法律,今后搞不搞乡村振兴,搞成什么样子有条例和法来督察的,这点从建国以来没有哪一个战略有党内发展和国家法律做保障。这是四大举措,制度供给、人才支撑、投入保障、党的领导。

‘捌’ 乡村文化振兴包括哪些

乡村振兴包括文化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
1、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保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2、产业振兴,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3、生态振兴,生态振兴重在构建乡村振兴的环境基础;
4、人才振兴,乡村人才振兴要运用政策,机制,机会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类人才能够看到乡村希望,看好乡村未来,看见乡村生活,实现真正的吸引人才到农村;
5、组织振兴,组织振兴重在保证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斗堡垒。
做好乡村振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品质。要坚定不移投身全县乡村振兴战略主战场,提升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际工作成效;
2、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一个国家要强大,一座城市要持续发展,唯有创新是不竭动力;
3、要树立学无止境的勤学思想。
我们想要做好乡村振兴,就要加强学习,学习不仅仅是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还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要坚持学习,学会学以致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条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乡村,是指城市建成区以外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和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的地域综合体,包括乡镇和村庄等。
第三条 促进乡村振兴应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在保障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特有功能。

‘玖’ 十个一乡村文化建设工程是什么内容

“十个一”乡村文化建设工程的内容:

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文明宣传员、一个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栏(网络宣传视屏)、一所市民文明学校、一个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乡情村史陈列室、一个标准篮球场、一个乡村大戏台、一支特色文体队伍、一支志愿服务队、一个农村居民信息服务站等项目。

首都文明办创建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个一”建设将以“全国文明村”、“首都文明村”和“北京最美的乡村”为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最终逐一验收、逐个达标。建设资金将以市、区县政府的财政投资为主,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兴办这些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

(9)乡村文化建设工程有哪些扩展阅读:

四川省以“十个一”工程推进文化扶贫:

2018年,四川省文化系统扶贫工作将聚焦3500个计划退出贫困村文化室建设,以文化扶贫扶志(智)为核心,推进文化扶贫工作全面落实。

四川省将实施“十个一”工程:

(1)建设一批达标村文化室,配送一批流动文化车,提升打造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数字文化驿站,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创作一批文艺作品。

(2)保护利用一批文化遗产和民族工艺,落地一个“飞地”文化产业园区,命名一批文化扶贫示范村,打造一批村史纪念馆和乡村特色博物馆,培育一批乡土文化文艺人才和文化志愿者。

阅读全文

与乡村文化建设工程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8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7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4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2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89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1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7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6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6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0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