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广东有哪些特色文化

广东有哪些特色文化

发布时间:2022-05-05 13:39:32

Ⅰ 广东有哪些历史文化

1、韶关马坝人遗址:1958年,闻名中外的“马坝人”头盖骨在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西南3公里处的狮子岩被发现,“马坝人”是介于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的古人类,证明了早在12.9万年以前,广东地区就出现了早期古人。

Ⅱ 广东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广东的传统文化如下所示:

1、广东的生产民俗 : 打标 .

2、广东的生产民俗: 灭虫 .

3、广东的生产民俗: 浸种仪式.

4、广东的生产民俗: 排瑶的开耕节 .

5、广东的生产民俗: 东莞的开耕礼 .

6、广东的生产民俗: 同行一条街.

7、广东的生产民俗: 潮州竹木行.

8、春节习俗:祭灶、扫尘、吃灶糖.

9、传统春节必备老三样:春联、窗花、门神.

Ⅲ 广东有什么特色文化

广东具有历史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广府文化,茂名文化(如年例),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四大块。及茂名一带的年例是广东地区一个最独特的传统节日,茂名、化州、高州、电白县、信宜及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善堂是中国民间慈善的典范;广东粤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誉满全国,放眼现实便可知,潮粤菜为现今中国最大的菜系!而广东的粤剧、潮剧则属于中国的十大地方剧种;广东音乐,潮州音乐雅韵飘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犷豪迈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开平碉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围屋被认为是中国汉人南迁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而潮汕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致。
据不完全统计,1995-2002年,广东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60.41亿元(不含基建部分),占全国文化产业总产出的13.58%,居全国首位。8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一批投资规模大、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在全国引人瞩目。全省现有文化事业机构2,427个(不含电影事业,下同),文化队伍22,570人 ,初步形成艺术创作演出、群众文化、公共图书馆、电影发行放映、文物博物、文化市场等骨干网络;形成以国家办文化为主导、社会办文化为基础的广东文化新格局。
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均为全国一流乐团之列,广东实验现代舞团为国际知名舞团。已建或在建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有省博物馆新馆、星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东莞大剧院等;山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跃居全国先列,在全国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评选中,广东省连续两年获得总成绩和金奖数全国第一。全国乃至亚洲首个水下考古基地设在广东。1997、2000、2001年均有项目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广东音像城2002年销售额达到16亿元,占全国批发量的70%。连续五年对外文化交流进出文化团体的总批次和总人数均为全国之首。但人均博物馆,图书馆数量依靠低。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系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粤剧是溶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潮剧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
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着《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流行于广东的梅县、汕头和粤东北、粤闽赣边区各地。实际上它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与闽西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清雍正至干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Ⅳ 广东的特色文化有什么

1、文化艺术:

广东主要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州文化等分支。

雷州半岛有天下四绝之一的雷州换鼓、南方兵马俑的雷州石狗,且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州歌、傩舞等。

2、饮食文化: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又称广东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特色菜点发展而成广州菜、潮州菜、客家菜。

3、传统戏剧:

粤剧、潮剧、花朝戏、乐昌花鼓戏等。粤剧、潮剧属于中国的十大地方剧种。

4、音乐曲艺:

多样化具有多重属性,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音乐、雷州音乐和岭南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传播到海外的岭南音乐都属于岭南音乐范畴。

5、民俗:

广东部分民俗庆典活动:南狮、佛山行通济、广州波罗诞庙会等。

6、语言:

广东语言状况复杂,除粤北、粤东、粤西有瑶语、壮语、畲语、标话及归属不明的汉方言旧时正话、军话、韶州土话等,主要流行3种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特点、又各有特色的汉语方言广东本土汉语方言粤语、客家语、闽语。

Ⅳ 广东元宵节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广东元宵节的传统风俗介绍如下:

一、广府庙会

广府庙会是广东省汉族传统民俗文化,为期7天的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10个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通过庙会的方式,打造独特的广府民俗文化特色活动品牌,营造浓厚的年节气氛,让老百姓了解广府文化,相约幸福广州。

二、佛山行通济桥

“行通济”是广东佛山地区在过年时传统的习俗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行通济,无闭翳(即无烦恼)”的意思是说,在正月十六到通济桥上走走,就能消除疾病、烦恼,得到幸福、安康。

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扶老带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三、深圳东莞:舞麒麟

深圳坪山舞麒麟,远近闻名。这项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客家民间传统文化,不仅传承着世代客家人“麒麟呈祥”的美好祝愿,而且在岁月的变迁中烙下了深深的坪山印记。

而在东莞,舞麒麟则以清溪镇、樟木头镇较为出色。每年元宵节市政府均组织大型群狮贺元宵活动数百台醒狮、金龙、彩凤、麒麟参加万人空巷。

四、清远:舞火麒麟

每年元宵夜,广东英德市大湾镇热闹非凡,火光四射。由火麒麟、飘色和花灯组成的大湾传统元宵节目,当天就有光着上身的年轻人在火光中舞动着火麒麟,围观村民中传出阵阵欢呼声。接着就沿街巡游、挨家舞拜,吸引了上万民众观赏,大湾镇人头涌动。

五、茂名:年例

“年例”是广东省乃至中国少有的风俗习惯,为茂名全市和湛江少部分所特有,远近闻名。年例是茂名农村的第一大节日,从最初的娱神祭祀,到娱人娱神的节日,发展到现今融交际和文娱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节日。

茂名人素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出门在外的人春节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赶回来。而年例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表演、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一直闹至通宵达旦。

Ⅵ 广东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广东过年的特色风俗有:逛花市,派利是,醒狮,舞龙,行通济,广府庙会。

风俗以及寓意:

逛花市:逛花市这个是广东的传统风俗,据说在中国唯广州独有,后来这个风俗逐步推及辐射到其他县市,成为广东人过年的风俗。

派利是:这是广东春节的习惯,代表的是利利事事,寓吉祥之意。

醒狮:广东的狮子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在制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广东的特色,春节期间很多商场都会请来醒狮队,除在广场表演之外,还逐户去拜贺,以示醒狮临门,安好吉祥。

广东过年的其他风俗:

行通济:是广东省佛山市一带的传统民俗活动。作为在元宵节期间举行的游玩祈福活动。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广府庙会:是广东"一城一特"春节活动之一,是广东省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广州市越秀区在传统元宵节期间,即农历正月十五至廿一举办的传统庙会。

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广府庙会开幕式设在元宵节当天,为期七天,是一项广府文化嘉年华活动。

潮州大锣鼓:是广东潮汕地区传统音乐中的一种,是一种由锣鼓乐与管弦乐组合而成的演奏形式,由历代相沿的鼓吹乐类演变而成,是潮汕地区最具群众性的乐种之一。

Ⅶ 广东岭南文化特色是什么

岭南文化包括粤剧、岭南画派、广东话、广绣、广彩、岭南建筑风格。代表岭南文化的作家:欧阳山、杜埃、陈残云、秦牧、黄秋耘等,这些作家都是广东人,写的文章多少都会带有岭南文化特色。

岭南画派的代表: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岭南三杰”、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陈金章、梁世雄、林墉、王玉珏、何香凝、方人定、客大槐、苏卧农、李抚虹、黄独峰、黄少强、叶少秉、张坤仪、赵少昂、何漆园、周一峰等。

岭南文化传说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着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

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Ⅷ 广东有什么特色文化

说起广东的特色文化当然不能少了“茶。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广东最有特色的就是“早茶”,这是广东人饮茶的不同之处,早晨天刚刚亮,一群悠闲的爷爷奶奶就赶着趟的来到茶楼了。服务员立马利索的将茶泡好,爷爷奶奶们一杯香茗先品上,再谈笑风生地聊起家长里短,等待着精致的美食点心、炒粉面呈上来。许是单独饮茶太单调,还有些伤胃,广东人便将饮茶和早餐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早茶文化。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都没有办法每天体会早茶的乐趣。但若时间充足,饮茶、吃早餐、聊天,一举三得,大家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其发展渊源,史料并无确切记载,大概就是自然而然,因地域特色和自然环境就形成了这样的现象吧。

Ⅸ 广东的三大文化是什么

广东三大文化分别指的是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东文化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中国省份的地域特色,这是因为三大文化都是中原人民为躲避战乱南迁带去的的。五岭的阻隔使得岭南文化独立传承发展,而广东以北的其它文化在历史的演变中,接受其它民族的文化,进行融合,形成现代的文化,因此广东文化传承了比较多古中华文化。另外,自唐以来,广州都是对外交流的门户城市,能以中华文化的包容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包容,改进。还有就是革命成功后,广东人对政治文化不太感兴趣,有点金钱主义的感觉,所以造成广东的平民文化。

分开来说,广府文化是指以广州为核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的粤语文化,以及广府文化的源头岭南。广府文化在岭南文化中,是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的一种,是古南越、中原汉文化、西方文化、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等综合而来的文化,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Ⅹ 广东本土文化有哪些

广州话、凉茶、烧鹅、牛杂、饮早茶、北京路、莲香楼、陶陶居、古老西关大屋……
世界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广东人.

还有这个是粘来的,你也可以了解一下!加分哈!
“滚地金龙”始创于南宋。明嘉靖年间,黄氏光昭公一支从福建漳州移居广东陆丰南溪村,并带来“滚地金龙演史传”。南溪村“滚地金龙”演出时由二人进入“龙身被套”,一人舞龙头,一人舞龙尾。整个表演分为开场见礼、打围巡洞、游潭戏水、伸筋洗鳞、伏蛰闻雷、迎雷起舞、驾云飞腾、收场还礼八个舞段,整个过程模仿龙的旋舞飞腾、戏水嬉耍、沉思奋醒、柔静盘曲、勇猛奋进等精彩动作;用威武雄壮,嘹亮开阔的海陆丰正字戏的“牌子大锣鼓” 伴奏,大唢呐按不同的情节表演而吹奏不同的曲调。“滚地金龙”曾多次参加省及国家级比赛,获得荣誉。

钱鼓舞,俗称踏钱鼓,有钱鼓“迎春”之说。流传于汕尾市,由闽南传入,距今750年历史。
钱鼓舞有“双人舞”、“四人舞”、“群舞”,载歌载舞,有人物、情节,动作优美、音乐典雅。唱腔衬词用“啰哩𪡏”,是一种古老的梵曲。舞蹈动作有二套:一套属钱鼓的舞蹈动作,如击鼓、摇鼓、打鼓、抖鼓、抛鼓、接鼓等;另一套属串演故事的戏曲动作,如骑马、勒马、望楼、磨镜、照镜、穿针、引线、绣花、相会等。两套动作糅合一起,天衣无缝。可以说,钱鼓舞是民间歌舞、说唱音乐向戏曲艺术过渡的绝妙范例,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科学价值。

陆丰皮影戏是南宋末年由闽南移民带到海陆丰地区,潮俗民间亦称为“皮猴戏”。中国皮影有北路、南路之分,陆丰皮影戏是南路影戏仅存的一支、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
陆丰皮影是以兽皮(通常为牛皮)雕镂成影人,借灯光显影于屏幕来表演故事,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之一,是集绘画、雕刻、制作、表演、音乐、舞台技艺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皮影的绘画、雕刻精致、色彩鲜艳。表演剧目大多是白字戏,唱白字曲调,唱腔丰富,地方特色浓厚;表演细腻生动、形象逼真、传统古朴。
陆丰皮影戏作为海陆丰百姓镇鬼、驱邪、敬神、谢土等的民间信仰形式,在民间宗教活动中必不可少;海外许多华人对这一古老剧种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加强华人之间的沟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海陆丰地区的许多文化习俗,可溯源于中原,寻根于浙、闽,有些发源于中原、浙、闽等地的古老民俗事象,在南方很多地方不易找到,而在海陆丰地区却盛行不衰。海陆丰地区的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皮影、滚地金龙五个项目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的民俗风情,常成为专家学者探讨文化积淀的宝贵资源。
民间戏曲是海陆丰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明代以来,海陆丰保存着4个被誉为“活化石”的古老稀有剧种:

正字戏,本名正音戏,用“中州官话”(正音)唱念,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稀有的剧种。明初流入粤东,后扎根海陆丰。
正字戏有传统剧目2600多个,分文戏和武戏。文戏有唱腔,以曲牌体的正音曲(大板曲)、唱牌子(也称昆腔)为主,杂以乱弹、小调等。正音曲以“奚琴”领奏,唱牌子以笛子、大小唢呐伴奏;武戏(即提纲戏)没有或少有唱腔,用吹打牌子伴奏,渲染气氛。正字戏传统有红面、乌面、白面、正生、武生、白扇、正旦、花旦、帅主、公、婆、丑等十二行当。脸谱有毛面、水龟目、鹰咀、虎目等200多种图案。有“四大喜戏”《三元记》《五桂记》《满床笏》《月华缘》;“四大苦戏”《荆钗记》《葵花记》《琵琶记》《白兔记》和“四大弓马戏”《义忠烈》《千里驹》《铁弓缘》《马陵道》,统称十二真本戏。
正字戏表演风格古朴、气派宏大,尤其擅演“三国”连台本戏。

西秦戏系明代西秦腔(即琴腔、甘肃调)流入海陆丰,又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初逐渐游离本腔而自立门户,形成了别具风格的西秦戏剧种(属乱弹系统)。音乐唱腔为齐言对偶句的板式变化体,有老生、武生、文生、正旦、花旦、红面、乌面、公末、丑、婆等十个行当,主要声腔有正线、西皮、二黄,还有少量昆腔、杂调。正线为本腔,唱、白沿用中州音韵,男女异声同调,男唱真嗓,女唱假嗓。乐队分“文畔”(管弦乐)、“武畔(打击乐)。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表演风格粗犷豪放,雄浑激昂,长于武打。西秦戏与台湾北管戏(又称乱弹)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

白字戏,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海丰,与当地方言、民间艺术结合形成海丰白字戏,潮人为区别潮州白字(潮剧)而称之为“南下白子”。分生、旦、丑、净、公、婆、贴7个行当,以演文戏见长,亦从正字戏中吸收部分提纲武戏;一般在上半夜演正字(讲官话),至下半夜才唱白字(讲方言),俗称“半夜反”。唱腔委婉深情,表演温柔细腻。
白字戏共有剧目1000多个,其中传统剧目200多个,多为传奇故事。全连戏(整本戏)较多,折子戏较少。有固定的脸谱、服饰、道具、曲牌等。音乐属曲牌连缀体,唱曲衬词多用“啊衣嗳”。分小锣戏、大锣戏两大类,小锣戏又分正板小锣戏、反线戏和民歌小调戏三种。小锣戏唱腔活泼明快,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大锣戏音乐庄重典雅,具有高腔音乐特点。

在海陆丰地区,长期以来,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三个稀有剧种,除原有的国营专业剧团外,业余剧团遍布各处,蔚为大观,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几个稀有剧种本都来自外省,流行过许多地方,但最后都根植于斯,活跃于斯,充分说明海陆丰这个地区,善于兼容外来文化,同时也善于把外来文化融会创造为本土文化。
作为研究戏曲源流的“活化石”,海陆丰的几个稀有剧种一直备受专家学者的重视,盛赞之辞不绝于耳。独具特色的西秦、白字、正字等三个古老剧种,被称为是我国艺苑中三朵仍然喷发着浓香的奇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戏曲瑰宝的组成部分。
海陆丰地区流传了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大体有神话、传说、故事、说唱、笑话、谚语、谜语、歇后语及民歌等。民歌分为北部的客家山歌、西部的尖米歌、东南部的渔歌和平原地区的福佬歌。
海陆丰地区民间音乐以管弦乐的“八音”、曲班、吹班最为常见有名,均可以说是从戏曲艺术中衍生出来的,与戏曲艺术一道,营造了极为浓厚的音乐氛围。“八音”以弦索为主,一般有八样乐器,设有馆址,称“八音馆”或“八音班”。所奏弦诗,与白字戏同。
民间舞蹈有狮子舞、钱鼓舞、英歌舞、红色妇女舞等,有不少经典之作,成为表演、参赛的保留节目。狮舞包括独角的麒麟和无角的“师姨”,以及客家地区的木头狮,统称“舞虎狮”。
此外,较着名的还有陆丰大安镇的“滚地金龙”和海丰公平的舞象。“滚地金龙”近年多次在表演中夺魁。钱鼓舞上世纪五十年代师承于汕尾镇一位叫李火奕的老人,从小镇跳到县城、省城、北京,赢得了声誉。李火奕因保留、传授钱鼓舞有功,被省文史馆聘为馆员,享受终身制薪金待遇。英歌舞以陆丰甲子镇最为有名,取材于梁山泊好汉的故事,108人画眉擦脸,双手执短棍,边舞边敲,互相呼应,配合默契,节奏强烈,十分壮观,最适宜在广场或游行时演出。

阅读全文

与广东有哪些特色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