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呢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缂丝、全聚德、苏绣、吴歌、评弹、中和韶乐、川剧变脸、滩头年画、江永女书、南京云锦 、西安古乐、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顾绣、南汇锣鼓书、侗族大歌、山西“耍孩儿”;
纳西古乐、唐三彩、紫砂壶、木版年画、川江号子、古琴、皮影戏、剪纸艺术、傩戏和傩戏面具、杨柳青年画、木卡姆、梁祝、少林功夫、昆曲。
一、缂丝简介: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㈡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1、中国剪纸: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㈢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1、昆曲
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㈣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摘要 您好!亲,很高兴为您解答,
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1、苗族古歌,贵州省台江县、黄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苗族古歌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
2、布洛陀,中国广西百色敢壮山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布洛陀入选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3、遮帕麻和遮咪麻,云南省梁河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遮帕麻和遮咪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牡帕密帕,云南省思茅市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牡帕密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刻道,贵州省施秉县地方传统民间文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苗族古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㈥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皮影戏、剪纸、古琴、珠算、二十四节气、针灸、书法、京剧、活字印刷术、清明节等等。
1、皮影戏
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㈦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1、太极拳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太极拳对于习练者的性别、年龄、体质、职业、民族没有限制。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在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2、送王船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送王船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
3、藏医药浴法
2018年11月28日下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上,藏医药浴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是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
4、韩国泡菜
审查小组委员会评价说,越冬泡菜是韩国代代相传的日常饮食,反映了邻里间“分享”的精神,增强了人们之间的纽带感和归属感。
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昆曲、古琴艺术、中国篆刻、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云锦织造、桑蚕丝织、青瓷烧制、宣纸制作、粤剧、活字印刷、中医针灸、京剧、皮影戏、木偶戏、中国珠算。
孟姜女传说、梁祝传说、刘三姐歌谣、八达岭长城传说、王昭君传说、陕北民歌、赵氏孤儿传说、庄子传说、黑暗传、水鼓舞等。
截至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先后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珍贵财富,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等备受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正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与世界和平、人类和谐和共同繁荣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借此翘望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影响社会现实、维护民族文化统一性的基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浓浓中华之情,是促进民族团结、保持国家统一的坚实基础。
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培育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贯穿着一条抵御时间消蚀力、保持民族文化连续性的血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感是超越社会变迁、维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纽带。保护和利用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