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什么是文化史

什么是文化史

发布时间:2022-05-07 04:08:36

1. 历史文化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历史文化,怎么说也不清楚,举个例子把,屈原是我我国的历史上着名的爱国人士,他才华出众,想振兴中华而受到排挤。眼看国家日益衰亡,自己又无能为力,忧愤之下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民众知道后就到处寻找屈原的尸体,但始终没能找到。人们痛惜屈原,怕水中的鱼虾伤害他,于是敲锣打鼓。震天的锣鼓声和呐喊声把鱼虾吓走。人们还用箬竹叶包着糯米,煮熟了纷纷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啄食屈原的遗体。 后来人们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用举行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方式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由此演变而来的端午节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简而言之就是,历史上的事件或者是活动流传下来的影响,积淀在民间,并由此而催生的文化

2. 什么是文化史怎么样

究竟什么是文化史? ——《什么是文化史》读后 一、什么是文化史? 1,早在1882年,文化史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之后它的范围不断延伸。目前较权威的定义是——“文化,或文明,从广义人种学的角度来看,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和接受的其他所有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体。”(1871年,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一书的定义)。 2,历史学家眼中的“文化”概念的演变:由指称上层文化发展到把日常文化也包括在内,包括习俗,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历史学家越来越频繁的使用“印刷文化”、“宫廷文化”或“绝对专制主义文化”等等,几乎每样东西都有它自己的文化,包括睡梦、食品、情感、旅行、记忆、姿态、幽默、考试;诸如美国的“新文化史”口号,法国的“心态史”、“社会相像史”,德国和荷兰的“日常生活史”);文化帝国的扩张具有一种不断增强的内在倾向,其中还包括对经济现象提供文化的解释。 3,吉尔兹把文化解释理念的重点放在“深描”上,他给文化的定义是:经由历史传承下来的以符号为表现形式的意义模式,是一个以符号形态来表达的被继承的观念系统,凭借这一手段,人们交流,保持和发展有关生活的知识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 二、文化史历史的四个阶段? 1,“经典”阶段; 2,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艺术的社会史”阶段: 3,20世纪60年代的大众文化史的发现阶段; 4,“新文化史”阶段。 三、文化史的领军人物及其代表着作有哪些? 1,经典文化史:瑞士历史学家雅各布61布克哈特于1860年发表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和《希腊文化史》及荷兰历史学家约翰61赫伊津哈于1919年出版的《中世纪之秋》 2,“艺术的社会史”阶段: 马克思61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经济变化做出文化的解释)、诺贝特61埃里亚斯的《文明的进程》(餐桌礼仪、刀叉和餐巾的历史,自我控制的文化)、阿比61瓦尔堡(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关注古典传统及其漫长的转变过程、集中讨论文化的或概念的图式或公式,例如表达特定感情的手势,或者诗人和画家如何用年轻女子的头发来表现风的流动)、库尔乌斯《欧洲文学与拉丁中世纪》、威廉廷德尔(写的有关约翰班扬的着作)、恩斯特贡布里希《艺术与幻象》(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称谓诸如“真理与套式”,“公式与经验”,或“图式与修正”等之间的关系,他把古希腊艺术中自然主义的兴起描述为“源于对现实的观察而渐次积累的修正”)、恩斯特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帕诺夫斯基的关于画像解释的经典论文,提出一种视觉诠释学,把“图像研究”区别于广义的“图像学”及其代表作《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讨论不同文化领域之间存在着的可能联系)。 英国的社会学家曼海姆是马克思主义的崇拜者,他使用历史的方法去研究知识社会学,另一个英国的艺术史家安托尔则把文化当作社会的表达甚或“反映”来加以研究,豪泽《艺术的社会史》(将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冲突和变化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3,大众文化史阶段:代表人物与着作有霍布斯鲍姆的《爵士风情》(书中不仅讨了爵士乐,还讨论了听音乐的公众。不仅将爵士乐看作一种职业,还把它看作一种社会和政治反抗的形式。)、爱德华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1963年,书中不仅局限于分析经济和政治的变化对阶级的形成所起的作用,还考察了大众文化在这一过程中的地位)、拉斐尔塞缪尔《历史工作坊》、法国的《年鉴》杂志等等,对大众文化的研究蜂起云涌。 4,“新文化史”阶段:托马斯的《宗教与巫术的衰落》、《人类与自然世界》;洛特曼利用结构主义或是符号学的观点对俄罗斯18世纪的“日常行为的诗学”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一种文化离我们越远,我们就越容易将它的日常生活当作研究对象来对待;罗伯特达恩顿的《屠猫记》就是受吉尔兹的影响而写的,达恩顿把文化史学家的任务限定为“捕捉他者”,他指出:我们也能够解读仪式或城市,就像我们能够解读民间故事或哲学文本那样;戈夫曼的《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里斯伊萨克《弗吉尼亚的转变》;格林布拉特的《莎士比亚的谈判》;史密斯的《欧洲人的视野与南太平洋》;巴克森德尔在《15世纪意大利的绘画与经验》;马里奥比亚基奥里《廷臣伽利略》;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卡洛金兹堡的《奶酪与虫子》;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该书分析了西方的旅行者、小说家和学者在认知中东时所使用的各种图式,诸如落后,堕落,专制,宿命,奢侈,消极,沉于声色等套式);乔治杜比的《西方妇女史》(妇女的教育,男性的妇女观,女性的孝道,女性作家,供女性阅读的书籍等内容);琼凯丽《妇女有文艺复兴吗?》(妇女史的兴趣推动了研究兴趣从艺术的创作向艺术的消费的全面转移);新型妇女文化史的代表卡罗琳拜纳姆的《神圣的宴席与神圣的斋戒》(该书研究了中世纪晚期饮食的符号意义,特别是其中充盈着的宗教符号。);蒂莫西米切尔《殖民埃及》;克雷格克鲁纳斯《长物志》;杜比的《三个等级》、勒高夫的《炼狱的诞生》、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托马思的《人类与自然世界》;皮埃尔诺拉主编的《记忆的场所》;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巴特列特《记忆》;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文化史学家在传统上一直比较注重思想,而将物质研究领域让给了经济史学家,但是在20世纪80、90年代一些文化史学家转向了物质文化的研究,如宗教学家(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布里格斯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民、城市、物品》、文学史家(唐纳德麦肯齐《自传与文本社会学》将自传重新定义为文化史的一种形式,强调需要研究“书籍的物质形态”,研究“印刷术与版式设计的细节”)、饮食史家(锡德尼明茨《甜与权:食糖在现代史中的地位》关注了消费者和食糖,同时关注了食糖的符号意义)、服饰史(丹尼尔罗什《服饰文化》在衣着背后看到心态结构)、居住史家(奥尔瓦尔勒夫格伦《文化的建设者》一书提出19世纪后期发生了从节俭向富足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发生的原因是住宅“变成了一个家庭炫耀其财富和展示其社会地位的舞台”)、科学家等(对空间的研究,阅读史学家对图书馆的布局也给予了注意);1995年《身体与社会》杂志;海登怀特《元史学》; 四、文化史的研究对象为何? 1,“经典”阶段的文化史家们关注的是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等学科中杰出作品的典范的历史;他们特别关注不同艺术类别之间的联系,根据不同的艺术类别与通常所说的“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来讨论这种联系,目标是描绘出一个时代具有特征性的思想与情感,以及它们在艺术和文学作品中的表达与体现。 2, “艺术的社会史”阶段: 他们的研究方向经历了一个由社会学向艺术史转化的过程,并创造了文化图式的观念。 3,大众文化史的发现阶段; 他们关注符号以及对符号内涵的解释(诸如艺术、建筑、地理、文学、音乐和科学等等) 4,“新文化史”阶段的文化史家关注文明、集体心态、社会集体想象物;心态史、情感史或“集体表象”;物质文明、社会想象。 五、文化史的经典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诸如直觉、计量法、对意义的探索、实践和表象的研究、描述、以故事的形式来展现等等可以视作为文化史的特征 六、文化史的创新在何处? 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印象式的”或“系列史”、 “内容分析法”、 “戏剧类比”、“大众文化”、精英文化、文化转向、文化心理学、文化地理学、文化经济学、文化政治学、 “心态史”、“社会相像史”、“日常生活史”、多元性与亚文化概念、“双栖文化”、表象和实践、“狂欢节化”、“脱冕”、“集市语言”、“怪诞现实主义”、“高级”文化被“下层”文化、“多音性”、“多语性”和“杂语性”、 “窘境的门槛”和“反感的门槛”、 “自我控制的社会压力”、“竞争”、“惯习”与“组构”、 “谱系学”、 “偶然事件”、 文化的的非连续性或者“断裂”、“知识系统”或“真理的体制”、“权力微观物理学”、 话语实践”、 “规训社会”、 “驯服身体”、 “场域”、 实践的理论、“惯习”、 结构主义、图式框架、“身体图式”和思想图式、文化再生产的思想、“区隔”、 “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策略、“实践”。

3. 什么是文化史

文化史,即以人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研究分支,它是历史学和文化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就其狭义而言,文化史曾与学术思想史或典籍文化史同义,如蔡尚思所着《中国文化史要论》。一方面文化史研究或文化研究多集中于文化总体,比如对中国传统文化

4. 什么是文化史免费下载

化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指教育程度、思想、知识、文学、艺术的表现,以至生活方式及习惯等等。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里有意或者无意之中学习而得到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方式。举凡文艺、思想、制度、宗教、居住、等,都是文化的产物。因为“文化”是在社会行为中发生的,因此文化是群体的现象。要了解一个社会,也就等于要了解这个社会的文化。“文化”不能离开“价值”,对于价值的判断没有一定的标准,因此谈到“文化”问题也常会引起争议。举个例子,关于“近代中国的文化”问题即有很多的争议。有‘中体西用论’、‘全盘西化论’、‘本位文化论’等等说法。然而对于探讨文化的人说来,无论我们认为一种文化“好”或“不好”都应接受它是文化的一部份,而不应加以排除。

5. 什么是文化历史

文化是一个时代的典型的代表之一,其通过衣食住行等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不可泛泛而论,而历史是通古博今之学。文化历史,就是在历史的研究过程中侧重于时代文化标识的考察。

6. 文学文化史的含义

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既精神性价值。 关于精神,可以有诸多不同的定义。我们一般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界定精神这一概念的:它是人内在的一种意向性存在,是人的理性与感性诸多心理因素的有机统一,是人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因而,精神的价值不同于物质的价值,它是内在的、本体的、不断超越自身的。文学艺术的创造活动是文学艺术家的精神活动,文学作品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文学艺术的接受鉴赏也属于人们的精神领域的活动,所以,文学艺术的精神性价值应当是其自身最为内在的、基本的价值所在。正如早期的德国现象学学家Moriz Geiger指出的,“在艺术作品中,存在着一些构成其价值的确定的特性”,那就是艺术的精神性价值的特性,即它并不以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的服务的手段,那么他就无法理解艺术。这些价值是作为存在于作品之中,作为被包含在艺术作品之中的特性而被人们体验的。” 艺术,在履行自己的种种“服务”职责时,反而已经忘记了什么是它自己,而我们在拥有过多“艺术作品”时却失落了“艺术的精神”。 艺术,并不仅仅是工具,甚至也并不总是“作品”。但是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态度,生活的内涵,是生命赖以支撑的精神。

7. 什么叫考古学文化史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有那些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您好,华图教育为您服务。
考古学文化史: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历史。
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裴文中(1904 01.19 - 1982 09.18),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河北丰南人。梁思永(1904年—1954年),着名考古学家、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其父为我国近代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国学大师梁启超。李济(1896.6.2-1979.8.1)人类学家、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
中国考古学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要求从学术史的角度来把握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历程。
如有疑问,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8. 什么是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历史上一流下来的文化元素。是一个地区或者国家所特有的并且是历史上所遗留的东西,。
比如北京等地区就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文化名称。
傣族的泼水节等民俗节日也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表现。
历史文化都有很强的地域性,时间性,和广泛接受性。

9. 应该研究文化的哪些方面,如何研

前回已经把文化的概念和内容说过。文化史是叙述文化的,懂得文化是什么,自然
也懂得文化史是什么,似乎不用再词费。但我觉得前人对于历史的观念有许多错误,对
于文化史的范围尤其不正确,所以还要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一番。
第一史学应用归纳研究法的最大效率如何现代所谓科学,人人都知道是从归纳研究
法产生出来。我们要建设新史学,自然也离不了走这条路,所以我旧着《中国历史研究
法》极力提倡这一点,最近所讲演《历史统计学》等篇,也是这一路精神。但我们须知
道,这种研究法的效率是有限制的。简单说,整理史料要用归纳法,自然毫无疑义。若
说用归纳法就能知道“历史其物”,这却太不成问题了。归纳法最大的工作是求“共
相”,把许多事物相异的属性剔去,相同的属性抽出,各归各类,以规定该事物之内容
及行历何如。这种方法应用到史学,却是绝对不可能。为什么呢?因为历史现象只是
“一躺过”,自古及今,从没有同铸一型的史迹。这又为什么呢?因为史迹是人类自由
意志的反影,而各人自由意志之内容,绝对不会从同。所以史家的工作,和自然科学家
正相反,专务求“不共相”。倘若把许多史迹相异的属性剔去,专抽出那相同的属性,
结果便将史的精魂剥夺净尽了。因此,我想归纳研究法之在史学界,其效率只到整理史
料而止,不能更进一步。然则把许多“不共相”堆叠起来,怎么能成为一种有组织的学
问?我们常说历史是整个的,又作何解呢?你根问到这一点吗?依我看,什有九要从直
觉得来,不是什么归纳演绎的问题。这是历史哲学里头的最大关键,我现在还没有研究
成熟,等将来再发表意见罢。
第二历史里头是否有因果律这条和前条,只是一个问题,应该一贯的解决。原来因
果律是自然科学的命脉,从前只有自然科学得称为科学,所以治科学离不开因果律,几
成为天经地义。谈学问者,往往以“能否从该门学问中求出所含因果公例”为“该门学
问能否成为科学”之标准。史学向来并没有被认为科学,于是治史学的人因为想令自己
所爱的学问取得科学资格,便努力要发明史中因果。我就是这里头的一个人。我去年着
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内中所下历史定义,便有“求得其因果关系”一语。我近来细读
立卡儿特着作,加以自己深入反复研究,已经发觉这句话完全错了。我前回说过:“宇
宙事物,可中分为自然、文化两系,自然系是因果律的领土,文化系是自由意志的领
土。”(看《什么是文化》)两系现象,各有所依,正如鳞潜羽藏,不能相易,亦不必
相羡。历史为文化现象复写品,何必把自然科学所用的工具扯来装自己门面?非惟不必,
抑且不可,因为如此便是自乱法相,必至进退失据。当我着《历史研究法》时,为这个
问题,着实恼乱我的头脑。我对于史的因果很怀疑,我又不敢拨弃他,所以那书里头有
一段说道:
“若欲以因果律绝对的适用于历史,或竟为不可能的而且有害的,亦未可知。何则?
历史为人类心力所造成,而人类心力之动,乃极自由而不可方物。心力既非物理的或数
理的因果律所能完全支配,则其所产生之历史,自亦与之同一性质。今必强悬此律以驭
历史,其道将有时而穷,故曰不可能。
不可能而强应用之,将反失历史之真相,故曰有害也。然则吾侪竟不谈因果可乎?
曰,断断不可。……(原着一七六叶。)
我现在回看这篇旧着,觉得有点可笑。既说“以因果律驭历史,不可能而且有害”,
何以又说“不谈因果断断不可”?
我那时候的病根,因为认定因果律是科学万不容缺的属性,不敢碰他,所以有这种
矛盾不彻底的见解。当时又因为调和这种见解,所以另外举出历史因果律与自然科学因
果律不同的三点(原着一七七至一七九叶)。其实照那三点说来,是否还可以名之为因
果律,已成疑问了。我现在要把前说修正,发表目前所见如下:
因果是什么?“有甲必有乙,必有甲才能有乙,于是命甲为乙之因,命乙为甲之
果”。所以因果律也叫做“必然的法则”。(科学上还有所谓“盖然的法则”,不过
“必然性”稍弱耳,本质仍相同。)
“必然”与“自由”,是两极端,既必然便没有自由,既自由便没有必然。我们既
承认历史为人类自由意志的创造品,当然不能又认他受因果必然法则的支配,其理甚明。
再检查一检查事实,更易证明。距今二千五百年前,我们人类里头产出一位最伟大
的人物,名曰佛陀。为什么那个时候会产生佛陀?试拿这问题考试一切史家,限他说出
那“必然”的原因,恐怕无论什么人都要交白卷!这还罢了,佛陀本是一位太子,物质
上快乐尽够享用,原可以不出家,为什么他要出家?出家成道后,本来可以立刻“般涅
槃”,享他的精神快乐,为什么他不肯如彼,偏要说四十九年的法?须知,倘使佛陀不
出家,或者成道后不肯说法,那么,世界上便没有佛教,我们文化史上便缺短了这一件
大遗产。试问:有什么必然的因果法则支配佛陀,令其必出家、必说法?一点儿也没有,
只是赤裸裸的凭佛陀本人的意志自由创造!须知,不但佛陀和佛教如此,世界上大大小
小的文化现象,没有一件不是如此。欲应用自然科学上因果律求出他“必然的因”,可
是白费心了。
“果”的方面,也是如此。该撒之北征雅里亚(今法兰西一带地),本来为对付内
部绷标一派的阴谋,结果倒成了罗马统一欧洲之大业的发轫。明成祖派郑和入海。,他
正目的不过想访拿建文,最多也不过为好大喜功之一念所冲动,然而结果会生出闽粤人
殖民南洋的事业。历史上无论大大小小都是如此,从没有一件可以预先算准那“必然之
果”。为什么呢?因为人类自由意志最是不可捉摸的,他正从这方向创造,说不定一会
又移到那方向创造去;而且一个创造又常常引起(或不引起)
第二、第三……个创造。你想拿玻璃管里加减原素那种顽意来测量历史上必然之果,
岂不是痴人说梦吗!
所以历史现象,最多只能说是“互缘”,不能说是因果。
互缘怎么解呢?谓互相为缘。佛典上常说的譬喻,“相待如交芦”,这件事和那件
事有不断的联带关系,你靠我、我靠你才能成立。就在这种关系状态之下,前波后波,
衔接动荡,便成一个广大渊深的文化史海。我们做史学的人,只要专从这方面看出历史
的“动相”和“不共相”。倘若拿“静”的“共”的因果律来凿四方眼,那可糟了。
然则全部历史里头,竟自连一点因果律都不能存在吗?是又不然。我前回说过,文
化总量中,含有文化种、文化果两大部门。文化种是创造活力,纯属自由意志的领域,
当然一点也不受因果律束缚;文化果是创造力的结晶,换句话说,是过去的“心能”,
现在变为“环境化”。成了环境化之后,便和自然系事物同类,入到因果律的领域了。
这部分史料,我们尽可以拿因果律驾驭他。
第三历史现象是否为进化的我对于这个问题,本来毫无疑义,一直都认为是进化的。
现在也并不曾肯抛弃这种主张,但觉得要把内容重新规定一回。
孟子说:“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这句话可以说是代表旧史家之共同的观念。
我向来最不喜欢听这句话,(记得二十年前在《新民丛报》里头有几篇文章很驳他。)
因为和我所信的进化主义不相容。但近来我也不敢十分坚持了。我们平心一看,几千年
中国历史,是不是一治一乱的在那里循环?何止中国,全世界只怕也是如此。埃及呢,
能说现在比“三十王朝”的时候进化吗?印度呢,能说现在比优波尼沙昙成书、释迦牟
尼出世的时候进化吗?说孟子、荀卿一定比孔子进化,董仲舒、郑康成一定比孟、荀进
化,朱熹、陆九渊一定比董、郑进化,顾炎武、戴震一定比朱、陆进化,无论如何,恐
说不去。说陶潜比屈原进化,杜甫比陶潜进化;但丁比荷马进化,索士比亚比但丁进化,
摆伦比索士比亚进化;说黑格儿比康德进化,倭铿、柏格森、罗素比黑格儿进化;这些
话都从那里说起?又如汉、唐、宋、明、清各朝政治比较,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
亚历山大、该撒、拿破仑等辈人物比较,又是否有进化不进化之可言?所以从这方面找
进化的论据,我敢说一定全然失败完结。
从物质文明方面说吗,从渔猎到游牧,从游牧到耕稼,从耕稼到工商,乃至如现代
所有之几十层高的洋楼,几万里长的铁道,还有什么无线电、飞行机、潜水艇……等等。
都是前人所未曾梦见。许多人得意极了,说是我们人类大大进化。
虽然,细按下去,对吗?第一,要问这些物质文明,于我们有什么好处?依我看,
现在点电灯、坐火船的人类,所过的日子,比起从前点油灯、坐帆船的人类,实在看不
出有什么特别舒服处来。第二,要问这些物质文明,是否得着了过后再不会失掉?中国
“千门万户”的未央宫,三个月烧不尽的咸阳城,推想起来,虽然不必象现代的纽约、
巴黎,恐怕也有他的特别体面处,如今那里去了呢?罗马帝国的繁华,虽然我们不能看
见,看发掘出来的建筑遗址,只有令现代人吓死羞死,如今又都往那里去了呢?远的且
不必说,维也纳、圣彼得堡战前的势派,不过隔五六年,如今又都往那里去了呢?
可见物质文明这样东西,根柢脆薄得很,霎时间电光石火一般发达,在历史上原值
不了几文钱。所以拿这些作进化的证据,我用佛典上一句话批评他:“说为可怜愍者。”
现在讲学社请来的杜里舒,前个月在杭州讲演,也曾谈到这个问题。他大概说:
“凡物的文明,都是堆积的非进化的;
只有心的文明,是创造的进化的。”又说:“够得上说进化的只有一条‘知识
线’。”他的话把文化内容说得太狭了,我不能完全赞成。虽然,我很认他含有几分真
理。我现在并不肯撤消我多年来历史的进化的主张,但我要参酌杜氏之说,重新修正进
化的范围。我以为历史现象可以确认为进化者有二:
一、人类平等及人类一体的观念,的确一天比一天认得真切,而且事实上确也着着
向上进行。
二、世界各部分人类心能所开拓出来的“文化共业”,永远不会失掉,所以我们积
储的遗产,的确一天比一天扩大。
只有从这两点观察,我们说历史是进化,其余只好编在“一治一乱”的循环圈内了。
但只须这两点站得住,那么,历史进化说也尽够成立哩。
以上三件事,本来同条共贯,可以通用一把钥匙来解决他。总结一句,历史为人类
活动所造成,而人类活动有两种:
一种是属于自然系者,一种是属于文化系者。分配到这三个问题,得表如下:
(自然系的活动)(文化系的活动)
第一题归纳法研究得出归纳法研究不出
第二题受因果律支配不受因果律支配
第三题非进化的性质进化的性质

10. 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即以人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研究分支,它是历史学和文化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就其狭义而言,文化史曾与学术思想史或典籍文化史同义,如蔡尚思所着《中国文化史要论》。显然,这种界定过于狭窄,但从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看,一方面文化史研究或文化研究多集中于文化总体,比如对中国传统文化、国民性、中西文化比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问题的研讨;另一方面,许多人认为文化史应集中于精神文化的历史,研究重点如特定历史时期的观念、时尚、宗教崇拜、方言、习俗、娱乐等,即将文化视为狭义文化,这样的文化史研究虽比学术思想史的范围有了很大扩展,但仍没有明确文化史研究的全部范围,与文化学理论的要求相距甚远。文化史研究范围的不确定是与人们对文化的定义千姿百态、文化学理论派别林立有关的。但就一般而论,文化史研究应该包括对物质文化、观念文化、社会关系态文化(各种组织、制度)乃至深层心理的研究。譬如原始文化,主要是物质文化,从制造各种工具、使用和发明火、采猎生活到动植物的驯化(植物之栽培耕作是西文“文化”之本意),占据了原始文化史的较大比重;其中如婚姻、家庭、部落组织等属社会关系态文化,离开这些,原始文化便无从谈起。实际上在文明时期,观念态文化也只占一小部分,特别是在大多数下层民众知识程度较低、观念形态的遗留较少的时代,这种文化多代表上层文化或精英文化,而下层文化多呈物质形态,抛开后者也就没有了文化史。但是文化史作为一门独特的史学分支,其研究内容在许多方面又与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史、思想史、科技史、语言学、心理学等相交叉,显然就应有独特的研究视角。把一种崇拜、一个家庭、一种婚姻作为文化现象加以研究,与宗教学及社会学研究它们迥然相别;而取火、动植物驯化作为一种文化成就,是文化进步的重要表现,对它们的文化史研究不同于其他分支的历史研究(事实上传统意义上的史学对这类题目——即物质生活史的题目很少涉及)。这就是说,文化史研究把人类文化的各方面成就当作综合的文化概念的各个侧面,研究它们是为研究文化整体服务的。在此意义上,文化史首先要研究不同民族、国家在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及其影响,其次要研究各种文化传播、融合、受阻等等的原因、过程、途径、方式,第三要研究文化在历史中的各种功能。这些研究必然要借助对文化各因子的探索,比如研究文化传播,我们必须研究生产工具(如青铜器、铁器)、生产技术(如四大发明)、思想观念(如佛教)、语言(如某种方言)、艺术(如西洋画法)等各方面的传播扩散,其扩散方式、传播圈、传播效果、源地、有利因素及阻碍因素等,由此才能了解各文化因子在文化传播上的异同,最后对文化整体在传播问题上进行理论上的说明。以上各例说明,文化史的特点在于,把人类的各种文化创造当作文化现象而非其他来研究,研究各种文化因子的目的是宏观地把握文化整体。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文化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39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38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51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30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46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2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0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067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2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2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8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87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76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7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1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46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7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02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27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