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各时期我国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同学,你的这个问题可以写本1000页以上的书了。非常非常简略的谈谈我的个人理解吧,先理解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个词的确切含义本来就不能一言以蔽之,是百家争鸣的,但用最普及的观点表述就是“人类创造的精神、物质文明总和”,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非常有限的列举最通俗的例子吧。科技方面,奴隶制、封建时期:四大发明、圆周率的精确度领先推算到小数点后6位、周髀算经、农政全书、本草纲目、齐民要术。。。。。。近现代:侯氏制碱法、人工首次合成牛胰岛素、杂交水稻、纳米技术。。。。。。文艺方面,奴隶制:甲骨文、诗经,封建时期: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近现代:鲁迅、茅盾、贾平凹。。。。。。思想方面,奴隶制、封建制:百家争鸣、道释儒、孙子兵法(军事思想),近现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Ⅱ 新中国的文化成就有哪些
一、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发展,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繁荣发展了社会主义文艺,丰富人们的精神食粮
文学艺术是我国社会文化生活的主体,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精神风向标。在改革开放初期“伤痕”、“反思”、“改革”和“寻根”类的文学与电影交互辉映,涌现大批反映现实、尊重生活、捍卫尊严的优秀作品。
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氛围下,文艺等繁荣发展,题材、主题、形式、风格多样化。
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从六五时期开始,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文化事业费年均增长持续保持两位数。2017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855.8亿元,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61.57元;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42%,助力城乡文化建设。2004年开始,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逐步实行免费开放制度。
四、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
我国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建立国家保护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体制。1982 颁布《文物保护法》。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由文物管理转向对文化遗产的综合管理。2011年颁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五、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构建了文化经济和经济文化
改革释放活力。为了解决经费不足等问题,少数文化单位率先开始经营机制市场化改革的尝试,试行“事业单位属性,企业化管理”的双轨制运行,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并出现了图书、演出、音像和电影等文化市场。
六、提升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在不断创新观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提高了文化开放水平。改革开放初期文化主要是“引进来”。
2003年12月,我国提出文化“走出去”战略,主动参与国际文化竞争,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工作的新格局。
Ⅲ 中国古代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化
1.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外传,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成就及着名的科技着作等。 商文化、秦汉文化、隋唐文化和宋元文化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典型。商有独特风格的青铜制造艺术及先进的历法。秦汉时期的突出表现是中国文明开始源源不断走向西方、走向世界,包括丝绸、冶炼铸造、水利技术等都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突出成就。由于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空前繁盛,被世界学者公认的“中华文化圈”既影响了亚洲文明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技术的对外传播,这对其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 认识:中国古代的科技在16世纪以前(明代以前)一直领先于世界,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创造了条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为科技发展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我国古代科技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各民族集体的智慧得到了不断地进步;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而中国古代一些着名科学家们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这些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同时为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中国古代科技从16世纪以后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的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足够的人才。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2.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古代文学成就包括诗词、散文、赋、小说、戏曲等形式多样,作品繁富;古代艺术主要包括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和雕塑艺术等的发展。认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学艺术成就凝结了中国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学家与艺术家在前人成就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经济与政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它不仅丰富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对东亚地区文明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Ⅳ 文化的历史成就有哪些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文化建设在探索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过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与发展,各项文化建设成就斐然,当前文化建设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
(一)文艺创作日益繁荣。各级文化部门不断加强对艺术创作的扶持和引导,组织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活动,开展文华奖、群星奖评奖,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艺术创造搭建展示舞台,营造良好环境。广大艺术工作者积极投入艺术创作活动,各个文艺门类涌现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艺术精品,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其中,“文华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有96个剧目获“文华大奖”,329台剧目获“新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共推出50台精品剧目,100多台优秀剧目。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推出了104件优秀美术作品,即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昆曲、京剧等艺术的专项振兴规划相继实施,传统艺术焕发了新姿。“文化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坚持不断,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青少年的艺术修养。2002至2008年,全国各级艺术院团在农村演出场次达202万场、观众人数超过32.5亿人次。文艺理论研究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成果。自1983年以来,850余项艺术学科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文化部资助。《中华艺术通史》等理论研究成果完善了艺术学科体系。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随着工作理念的不断深化,社会文化工作逐步从“唱唱跳跳”的一般性活动组织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随着国家对公共文化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各级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推进,逐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极其薄弱,1949年全国各类图书馆只有55个,文化馆(含群艺馆)896个,博物馆21个。经过6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迅速发展,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20个、文化馆(含群艺馆)3218个、博物馆1893个,分别是1949年的51.28倍、3.59倍和90.14倍。到“十五”末期,已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从无到有,2008年底乡镇文化站达到4107个,村(社区)文化室247332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同时,国家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就建设了包括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文化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投入不断加大,建成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国家大剧院占地1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拥有坐席6002个。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于2008年9月竣工后,国家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成为世界第三大图书馆。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计划2010年竣工,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9.19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
开展了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知识工程、少儿文化蒲公英计划,特别是近年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等一批惠民文化工程相继实施,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2004年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国有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有条件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逐步实行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到2008年底,全国已有1007个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观众人数突破1.54亿人次。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得到重视。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Ⅳ 创举三个中华传统文化是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与人的和谐。中国哲学向来不认为人与自然是敌对的关系,而认为人与自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更应互助合作。强调群体牺牲精神,强调以义生利,勤劳敬业。义利观构成了儒家经济论理在生产行为方面的价值取向。与以义生利相衬托的是人们的工作态度,早在源点时代,勤劳敬业精神就是令人赞赏的美德,并衍生化为社会共识,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儒家文化在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感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很少强调私利,这就形成了追求群体的和谐和有效率的发展,表现出比个人主义文化的更大的优势。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一旦与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相结合,特别是同体现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西方观念相结合,就可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专家谈观点
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Ⅵ 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现代文化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Ⅶ 文化创新的例子有哪些
文化创新的例子:
1、数字媒体实验室对数字报的原订阅系统的改进,废弃了客户端方式,大大简化了网上阅读步骤,为网上收费订阅与用户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山东省文化共享工程创新运行应用模式,本项目结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山东省的实施,将 现代信息 技术与创新型的多样化服务模式相结合,在山东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广泛应用,实现公共文化资源传播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
3、大型歌舞集锦 《 云南映象 》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充满古朴与新意。演员大部分是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演出服装原汁原味,歌舞天人合一,他们的激情身心合一,他们的狂欢与生俱来,这一切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
4、在面积仅为5.28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园区,来自全世界各种形式的文化作品,争奇斗艳,呈现非凡的兼容并蓄。毫无疑问,在这样开放包容的交流中,我们的文化创新才有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5、上海外滩建筑群包括古典主义风格的亚细亚大楼(1915年),英国古典式的上海总会大楼(1911年)、欧洲古典折中主义的海关大楼(1925年),仿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汇中饭店大楼(1906年),装饰上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中国银行大楼(1937年),百老汇大厦(1934年)等。
6、百万市民艺术培训工程:上海外滩建筑群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的典型例子。上海外滩建筑群位于上海市区黄浦江滨外滩一带,遍布着一幢幢不同国家风格的西式建筑群,故有“世界建筑博览会”之称。
Ⅷ 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例子有哪些
文化创新的例子:
1、数字媒体实验室对数字报的原订阅系统的改进,废弃了客户端方式,大大简化了网上阅读步骤,为网上收费订阅与用户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Ⅸ 文化创新的内容有哪些
文化创新知识点有:
一、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1、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重要途径之一:文化创新必然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重要途径之二: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二、理解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9)文化的创举有哪些扩展阅读: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指导原则与重要举措:
1、根本途径:
参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2)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2、指导原则: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3、重要举措: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自觉投身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Ⅹ 文化创新的事例有哪些
1、文化创意产品
在文化创意产品方面,近年来最受欢迎的产品是故宫博物院的产品。故宫在淘宝上有各种各样的产品,如饰品、饰品、文具、化妆品等。在故宫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你还可以找到手机壁纸,输入皮肤,故宫博物院动画,故宫博物院游戏,和故宫博物院应用。
2018年,故宫博物院还推出了一个名为“新故宫博物院,”显示了“秘密”观众的地方他们不可能看到即使他们去参观故宫。故宫博物院在文化和创意方面的创新已经到位。于是颐和园还推出了“我在颐和园等你”的节目,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服装。文化创意产品不断发展。
2、文化事业
近年来,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几年前,纪录片《我修复紫禁城文物》向我们展示了“文物医生”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大型文化创作项目“国宝”每一季汇集9家主要博物馆选出的3件文物,共18件,部分艺术家展示国宝的“前世”,相关专业人员讲述其“今生”。《咏传》用现代的形式来唱古诗,让文字在音乐中流动。
“中国诗歌大会”的热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在传播传播的过程中以及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都蕴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本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创新,传统文化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民族文化才会充满活力和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活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