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良渚文化出现在我国哪个流域属于哪一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1936年在浙江杭县(现属余杭县)发现的良渚遗址,实际上是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Ⅱ 良渚文化发源于哪里出土了哪些玉器
良渚文化因发掘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出土的玉器主要有琮、璧、璜、琀、管、坠及其他佩饰。玉琮分为高大型、矮粗型、薄筒型及小玉琮四种形式。纹饰最精美的是兽面大玉璜,形状近似半圆形,横宽21cm,表面有极细的阴刻锦地及人纹,璜中部有浅浮雕兽面,两侧上方有两个凸起的侧面鸟头。这种纹饰密、种类多、结构复杂的玉璜是极为罕见的。
Ⅲ 良渚文化分布在哪些地区
考古发现表明,良渚文化分布的重心主要在长江下游南岸的太湖流域,其范围北抵江苏的扬州、海安一带,南入浙江的宁(波)绍(兴)平原,东及舟山群岛,西达宁(南京)镇(江)地区,是公元前5300年至前4000年遗存,是中国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一支高度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Ⅳ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街道境内,极小部分位于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6′40″~120°03′228″,北纬30°22′36″~30°26′17″。
良渚古城遗址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
良渚古城遗址位置示意图
Ⅳ 良渚文化起源于哪里
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实际上是余杭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许多遗址的总称。属于新石器时期,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太湖流域的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
Ⅵ 良渚文化指的是什么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年发现的该文化遗址,因1936年原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首先发现于余杭市良渚镇而命名,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
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另外,陶器也相当细致。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种类数量非常多,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甚至提出了“玉器时代”说,以诠释玉器在中国古史分期上的重要地位。玉器的数量多,说明良渚时期玉料的用量很大,要有丰富的玉矿来供给。
在良渚文化范围内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现良渚时期的玉矿,有人就认为良渚玉料是从盛产玉的辽宁或新疆辗转运来。这个观点显然很难站得住脚,想象一下,在史前古社会,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运载工具、交通工具简陋,良渚人如何能够从那么遥远的东北、西北,穿过无路的荒野莽林、高山大川把玉料运至东南的良渚文化圈内?
天上不可能掉下玉石来,所以有的专家执着地认为,在良渚文化的区域里尤其是在良渚遗址群内的天目山余脉,一定存放着被人们遗忘了的古代玉石矿藏。文化可能消失,但是先民开采的古玉矿藏却应该是永恒存在的。良渚文化为何在五千年前就有如此出众的玉文化?先民们为何要雕琢那么多玉器,他们又是如何雕琢的?其中有许多谜等待解答。
有人说是因为装饰,美化生活的原因。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玉在人们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玉有太多美好的品质,因此就往往把具有高洁品质的人和玉相联系。可以证实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把玉当做自己(君子)的化身的礼仪。
贵族、土大夫佩挂玉饰,以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必配玉,玉只可配君子。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德者。所谓五德,首先指玉的5个特性,即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然后是比附人的五个美德:仁、义、礼、智、信。所以说良渚文化出现如此多优美的玉器,是出于装饰生活的原因不无道理。
另一种说法是,良渚玉器大量产生,不仅仅是装饰,而是有更深的文化内涵。把玉作为装饰品反而是更后的事情了。此说的证据是从良渚玉器本身情况来说的。
最能反映良渚琢玉特色的是形式多样,数量众多,如使人高深莫测的玉琮和兽面羽人纹的刻画。良渚玉琮系软玉雕琢而成,从外观看呈外方内圆、上大下小形,每个面的转角上有半个兽面,与其相邻侧面转角上的半个兽面组成一个完整的兽面。这些物品充满神秘气息,现在看来其形状和图案也是令人惊异,隐隐透出一股凉气。这些玉琮的用途应该是与宗教祭祀、财富权力有关。战国《周礼》书中曾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法。东汉郑玄注“壁圆像天,琮八方像地”,都说明玉琮与对鬼神的崇拜相关。
因此他们认为良渚玉器更深的文化内涵是对鬼神的敬畏,是用于祭祀的神器,由此衍生出“玉”被作为权力的象征。这一点从后来的“玉”的地位可以反证,“玉”不仅仅作为装饰,作为美好品质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上,从一开始就更多的是作为具有神圣地位的、能显示权力的神器。
良渚文化是神秘而又辉煌的,其为何有如此多的玉器,主要是因为装饰,还是因为祭祀尚不能明确,不过良渚玉器形制奇特,肯定包含着先民神秘的思维。
1982年,在江苏省溧阳小梅岭发现透闪石软玉矿藏,经取样鉴定,此矿藏的软太硬度在5.5-6度之间,玉石的质地细腻,色泽呈白色和青绿色,透明度较好,呈蜡状光泽,与良渚文化玉器所用玉料相似。这一发现兴奋了考古学术界,专家们普遍认为,“良渚文化的玉料来源可以确定是就地取材,而非远地转运,有关玉料来源这一重要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
但是位于浙江余杭境内的良渚文化中心遗址出土的玉器是其它遗址出土玉器数量的总和,其所需的玉料也应是良渚文化圈内量最多的,这些大量的玉料都是从江苏小梅岭运来的吗?在良渚遗址群内至今没有发现矿藏的同时,不少专家仍坚信很可能是“就近取材,来自附件的地区已被遗忘的古矿床”。这一推测符合现代人的思维,为普遍人所接受和期待,但愿将来的考古发掘能够证实这一推断
Ⅶ “良渚文化”的发源地,又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我国的哪个城市
杭州市
良渚文化是我国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一支重要的古文明。是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距今约5250~4150年,在1936年被发现,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遗址分布于太湖地区。在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安溪、瓶窑三个镇地域内,分布着以莫角山遗址为核心的50余处
良渚文化遗址,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内涵丰富,范围广阔,遗址密集。八十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等高台
土冢与祭坛遗址相复合。
+++++++良渚文化中物质文化十分发达,以鼎、豆、盘、双鼻壶、带流壶、带流杯、尊、簋为典型器,用于祭礼的玉器更为发达,墓葬规格、聚落布局体现出严格的等级差别。良渚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东到上海,南至钱塘江;西以茅山、天目山为界,北达宁镇地区边缘的长江以南,围绕太湖大致呈三角状,其影响达浙东、浙西南、皖南、华南、山东、苏北等地。
1934年发现浙江吴兴1936年发掘了具有代表性的良渚遗址。良渚的陶器中有引人注目的黑陶,当时被认为与山东的黑陶相类似,因此,也称作龙山文化。1939年,有人把龙山文化分为山东沿海、豫北和杭州湾三区,并指出杭州湾区的文化相与山东、河南的有显着区别。1957年,有人认为浙江的黑陶干后容易褪色,没有标准的蛋壳黑陶,在陶器、石器的形制上有其自身的特点,于1959年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现经发掘的重点遗址,还有江苏吴县草鞋山和张浦赵陵山、武进寺墩,浙江嘉兴雀幕桥、杭州水田畈,上海市上海县马桥、青浦区福泉山、浙江余杭莫角山等。良渚文化以早期的赵陵山和张陵山,中期的瑶山和反山,晚期的寺墩和福泉山最为典型。
Ⅷ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哪里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街道境内,极小部分位于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6′40″~120°03′228″,北纬30°22′36″~30°26′17″。总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始建于公元前3300年。
良渚遗址所在地处于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遗址分布区地形地貌为丘陵山地与平原过渡地带的山间河网冲积平原。分布范围东至荀山东南部,南达大雄山、大观山丘陵,西至瓶窑毛元岭,北抵天目山余脉大遮山丘陵南麓。
(8)良渚文化哪里的扩展阅读:
良渚文化发源经过: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职员施昕更在他家乡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发现了良渚遗址。1959年,考古学家夏鼐将良渚遗址为代表的史前遗存命名为“良渚文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里发掘出王陵,祭坛,宫殿基址,在多座大型墓葬中,发掘出陶器,石器,象牙和嵌玉漆器共一千二百多件和大量的玉器。
2007年,在良渚遗址发现了占地三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和占地八平方公里的外城廓;2015年发现了古城外围的水利系统。在护城河里发现了许多碎陶片,经碳14测定,可大致断定,良渚古城的年代在距今四千三百年至四千五百年之间。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shu City 获准列入世界遗产,也标志着国际社会认同中华文明史有五千年。
网络-良渚遗址
Ⅸ 良渚文化分布在哪里
考古发现表明,良渚文化分布的重心主要在长江下游南岸的太湖流域,其范围北抵江苏的扬州、海安一带,南入浙江的宁(波)绍(兴)平原,东及舟山群岛,西达宁(南京)镇(江)地区,是公元前5300年至前4000年遗存,是中国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一支高度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1992年9月至1993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大莫角山下,发现有大片的夯土层与夯窝等建筑基址,在小莫角山南的良渚基址面上,还发现了成排呈圆或椭圆形的柱洞。其柱洞口径达0.34-1.35米,大立柱遗迹直径一般有0.5米左右,最大可达0.9米。经钻探表明,夯筑基址总面积不少于3000平方米。这种大型柱洞与大规模的夯筑基址,显然与人们习称的礼制性宫殿建筑有关。也就是说,在长江下游当时已经有可能产生礼制性的宫殿建筑。
Ⅹ 良渚遗址位于哪里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街道和于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
良渚遗址,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街道境内,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
良渚遗址发现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