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请教:文化意识是指对影响自我、思维和行为的文化有所了解,让人们理解差异性和共同性。 这句话对不对
意识就是对认识的认识。文化基本上是群体的认识。文化意识就是对群体认识的认识。
人认识自己容易,意识自己难。文化也是一样,认识容易,意识难。
难就难在意识是对已有认识的观照,认识不足或不成熟就无法对它进行观照。
文化不是文物,文物是文化的产物或外表。文化和人群一样,是生活体或能量群。
文化是随着群体不停成长的,文化不会失去自己的认同。文化内的阴阳一直互变着。
B. 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有哪些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涵。文化的经典定义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Tylor)1871年在《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complex whole),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功能学派大师马林诺夫斯基(Bronilsaw Malinowski)则认为:“文化显然是完整的全体(integral whole),其中包括器具与消费货物,各种社群的宪章,人们的思想与工艺,信仰与习惯等。”这两位学者分别代表了狭义文化观和广义文化观。文化包括许多层次和方面,如信仰、习惯、艺术、法律、道德、人情风俗、历史事件等等,真可谓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因而具有广泛性、历史性和多维性。《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从语言的特征和文化的范畴与内容来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语言既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不然将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向学生教授英语时,将英语与它所承载的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的重要性。只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明白中英文化的异同,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使小学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培养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育者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流。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 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流中屡屡出现错用或误用的现象。美国的语言学家沃尔夫森(N.Wolfson)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时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以"dog "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中国的"狗" 与英美国家的 "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 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 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 "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 "在英语中往 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又如;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如:你感觉怎么样?你想要什么?而西方人往往从自身出发,如“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再有如中西方对待老人的态度不同,中国认为“老”是成熟、资深,而在西方“老”则意味着无用、孤独。果真如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缺乏基本的交际能力,难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在此,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意识到:小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中学打下基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一些有趣的跨国文化、风土人情,最为小学生所接受。由此获得的认知、情感必将迁移到以后的英语学习中去,这将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人们之所以普遍忽视了文化意识的培养,上述的误解是一个原因,而另一个则是认为文化意识的培养太深奥、复杂,且不易操作。但实际上,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现今小学英语教材是依据“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理论编写的,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其鲜明特点就是内容贴切生活。在接近于实际的情景中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异,增强其文化意识。
三、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具体方法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挖掘。通过各种语言材料,如情景对话、日常口语来渗透文化。运用各种语言素材,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
(1)创设环境,全方面感受语言文化。
国外教室的布置像个展览会,追求与众不同、别出心裁。于是我借鉴它们的经验,对教室进行特色化布置,在墙上张贴各种英语英文卡片、英语谚语集锦,也可以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资料。我再让学生互相参观各班的教室。平常我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创设教室环境,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语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于是,我就提议学校在教学楼上张贴图文并茂的英语谚语和格言,宣传栏里张贴英语国家简单有趣的带有解说的图画故事,课前或课间播放英语歌曲,让学生在校园里也可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有效的交际情景。
语言的实质就是交际,培养学生文化交际的意识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有效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表演就是开展课堂对话交际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会生活,学会用英语交往,学会体味人生。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7 At a snack bar时,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景,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我在小吃店的照片, 然后让大家跟着我一起去小吃店。让一位学生当服务员。鼓励学生用所学英语开展交际活动,把平时在小吃店的情景用英语适当的表达出来,及复习了食物单词,又能灵活运用新句型,把买东西的生动情景表演出来。如“Can I help you?”“I’d like some apples.”“ What about these ones?”“No, thanks. I’d like those green ones.”…“Here you are.”“Here’s your change.”在这些对话中渗透了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一句“Can I help 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集中体现了西方服务员的热情与主动。又如《牛津小学英语5A》Unit 2 Ben's birthday一课,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编一段为某位同学过生日的对话,事先让他们了解西方人习惯当面打开礼物,并表达自己的谢意。在了解这一习俗后,学生的对话就流畅而自然,十分符合西方的思维习惯。如A: This present is for you. Please open and have a look. B: Oh, how nice! I like it very much. Thank you. 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使他们对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外国的风俗习惯记忆深刻。
(3)组织丰富的课外文化教学活动。
文化的学习不应只限于课内,课堂外的文化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延续和补充,它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体方法为:
①指导学生阅读有代表性的外国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化的积累,也是文化的精华部分。如《哈利波特》《白雪公主》《项链》等。
②创办英语角。可以在班级内,甚至是全校范围内创办以文化为主题的英语角,或定期开展一些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竞赛和游戏活动等。
③制作手抄报。围绕某个主题,鼓励学生精心制作英语手抄报并开展评比展示活动,是培养学生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以及扩大他们文化视野的好方法。从开展课题至今,学生们制作的手抄报涵盖了各类主题,如世界濒危动物、西方民俗风情、自然灾害、北京2008奥运会等。这项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增进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
④举行戏剧表演活动。戏剧表演在文化教学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深受同学们的青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本剧为依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造,力争能以目标语言化成员的身份来参与表演。也可以表演儿童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在六一儿童节,我们班和别的几个班的学生合作表演了外国的经典故事《白雪公主》。全部是英语对白,他们通过角色安排、模仿录像带和录音带一系列活动,不仅使他们的表演在剧情内容上显得鲜活、逼真,同是也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们以不同人员的身份来诠释剧情的能力越来越强。
(4)利用直观化教学手段,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学习英语并了解英美文化提供了十分直观的教学手段,使语言、人和语境紧密地结合,有助于学生熟知西方的传统习惯和风土人情,还有助于学生感知英美人的体态语言等非语言交际形式。比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节日如何庆祝,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在课上尽量播放相关的课文录像,不仅使学生对课文有了透彻地了解,又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外国人用来交际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尽量播放原版的英文儿童歌曲或电影,体味异国文化的真实性。教师平时也应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这些手段,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
总之,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努力营造交流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C. 文化意识有哪些方面
意识就是对认识的认识。文化基本上是群体的认识。文化既包括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是人类通过自身努力所创造出来的劳动成果。生活在此基础上的人必然会受文化的影响。文化意识就是对群体认识的认识。人认识自己容易,意识自己难。文化也是一样,认识容易,意识难。难就难在意识是对已有认识的观照,认识不足或不成熟就无法对它进行观照。文化是随着群体不停成长的,文化不会失去自己的认同。文化内的阴阳一直互变着。文化就像一棵树,树干是思想体系,枝叶是学术和制度。学有哲学,数学和科学。术有艺术和技术。制度分政治,法律,经济,宗教和教育等。思想体系,学术和制度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形式。中国哲学的内容和形式和西方的就不同。哲学是思想体系的基石,学术的观念和制度的理念主要都是哲学思想的体现。思想体系就是文化的纲领。掌握思想体系才能掌握整体文化。思想体系自然产生意识。一个人有没有文化意识要看他对文化的思想体系有多少认识。认识不足就没有文化意识,文化意识产生于对文化思想体系的独到和整体的认识。
D. 什么是意识文化
文化建设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管理理论。它具有社会服务性,信誉至上性,求真务实性,开拓创新性,它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同时也是现代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不是具体的某个方面,其范围涉及到意识文化,制度文化,服务文化,人才文化,环境文化等几个方面,是社会和患者对医院服务水平,人员素质,医疗技术,医院环境的综合评价。它在医院现代文化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意识文化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从哲学的角度讲,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具体到医院文化建设中,意识文化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是指导医院职工思想情操、价值取向、工作态度、行为方式的准则,是一种群体意识,是一种自觉行为模式,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能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一个医院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医院文化。由此可见,意识文化无疑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体现着医院特有地核心价值追求。价值观是最核心的内容:“高尚正直:立志保持最高水准的医疗道德;仁心仁术:以国人的福利保健为己任,同情遭受疾病折磨之患者,竭尽全力为其解除疾苦;精益求精:在业务上全力以赴,止于至善;诚信正直:以诚待人,公正廉直;齐心协力:创造交流分享,相互尊重的环境,鼓励成员间的合作、参与,相互信任,不断进步成长;关心社会,造福社会,尽忠尽职。”医院文化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可以建设起来的,是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经过长时间工作积累形成的。医院文化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这些个性的东西如同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一样,是学不到、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的。她就包括医院及其全体员工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
意识文化包括经营理念、服务宗旨及群体价值观等,那根据我们东吴医院自身特点,我院强调的的“以人为本,为就诊者提供及时、安全、有效、经济、正确、舒适的服务。”并通过有效的载体,使这种意识文化扎根于职工的思想中,如我们医院前不久组织部分员工进行由市卫生局组织的镇江市医院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习,并及时组织全院职工进行有关医院文化建设的学习,同时员工们还写了各自的感想。今天在此又再次学习,可见院部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又如院部开展的征求医院合理化建设的活动,有关医德医风的学习活动等,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和知识竞赛,如每年“5•4青年节”、“5•12国际护士节”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和知识竞赛,以及外出旅游学习等活动。大力弘扬了医院精神,发展医院文化,努力提高全院职工的服务意识以及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将职工的奋斗目标、价值取向、利益追求统一到医院整体共同目标、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上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服务理念,使全院员工爱岗敬业、尽心尽责、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强了全院员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医院长远发展。
E. 什么叫文化意识
回答:就是人对于生命的认识和实践。
F. 什么是文化意识形态
文化意识形态就是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
按时间划分,有原始文化、中世纪文化、现代文化、当代文化等;按性质划分,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等;按地域来分,有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等。
文化泛指人类社会生产中一切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创造成果,但是并非所有的精神活动都会参与到政治统治活动中。只有跟现实世界中实际政治行为发生关系的文化,才属于意识形态。
(6)文化意识是什么扩展阅读:
文化的特征主要是从四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地域性、民族性、多样性、阶级性。这是由于全世界各地,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民族风情风俗习惯差异、主流社会群体利益不同等客观条件造成了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文化形态上的千差万别。
而“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中的一个重要发现,即不同的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取向、所反映的收益群体是因为阶级不同而不同。封建时期的主流文化,总体上是在维护君主高高在上的权威性,已经整个贵族集团与生俱来“高人一等”的特殊性。
G.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七单元3a核心素养的文化意识是什么
摘要 核心素养有四点,分别是: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人们对本民族文化,外来文化或跨文化的整体认识,理解,吸收,兴趣,评价,判断,它还包括由文化本身衍生从而形成的态度,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在此,我主要谈谈初中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H. 文化意识的释义
意识就是对认识的认识。文化基本上是群体的认识。文化意识就是对群体认识的认识。
人认识自己容易,意识自己难。文化也是一样,认识容易,意识难。
难就难在意识是对已有认识的观照,认识不足或不成熟就无法对它进行观照。
文化不是文物,文物是文化的产物或外表。文化和人群一样,是生活体或能量群。
文化是随着群体不停成长的,文化不会失去自己的认同。文化内的阴阳一直互变着。
I. 文化意识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有文化,不仅仅是指具备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这些书本知识,而是由阅历、眼界、常识和思维方式构成整体精神气质,是一个人受良好的行为规范与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化给人注入力量,使之柔韧而坚强。文化在我们心里犹如土地在脚下,土地有多重要,文化就有多重要。
有文化的人生活也更有情趣,有文化的人读过一些书,走过一些地方,明白一些事理,对于书本上看到的知识能自我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文化素养,对于别人生活中的闪光处能够善于发现并勤于学习,因此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更美好更充实的内心世界。
因为有更丰富的阅历与更敏锐的洞察力,有文化的人能努力保持生活的新鲜与热爱,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情趣,任何一点文化积淀都是锦上添花。
有文化的人心灵平静不惧孤独,文化使人内心强大,有文化的人,内心有足够多的力量认同自己,支持自己,即使是一路看着寂寞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