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蒙古什么文化

蒙古什么文化

发布时间:2022-05-10 19:13:04

‘壹’ 蒙古族的文化有哪些

蒙古族文化

蒙古族,现有人口4806849 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 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 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 子”。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文学、语言、 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为内蒙古、卫拉特、马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

洁白的蒙古包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用2.5 米长的柳条交叉编结而成)架好,再架上顶部的“乌尼”(长约3.2 米的柳条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 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搭好后,人们进行包内装饰。铺上厚厚的地毡,摆上家具,四周挂上镜框和招贴花。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畅欢乐。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马奶酒与手扒肉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马壮,是酿制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族妇女将马奶收贮于皮囊中,加以搅拌,数日后便乳脂分离,发酵成酒。随着科学的发达,生活的繁荣,蒙古人酿制马奶酒的工艺日益精湛完善,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还出现了酿制烈性奶酒的蒸馏法。六蒸六酿后的奶酒方为上品。

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曾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主要饮料。忽必烈还常把它盛在珍贵的金碗里,犒赏有功之臣。

“手扒肉”是蒙古人传统的食品方法之一。做法是将肥嫩的绵羊开膛破肚,剥皮去内脏洗净,去头蹄,再将整羊卸成若干大块,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滚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盘中上桌,大家各执蒙古刀大块大块地割着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达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后,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便会将美酒斟在银碗或金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上,唱起动人的敬酒歌,款待远方的贵客,以表达自己的诚挚之情。这时,客人理应随即接住酒,然后能饮则饮,不能饮品尝少许,便可将酒归还主人。若是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瞧不起主人,不愿以诚相见等等。主人的满腔热情,常常使客人产生难别之情,眷恋之感。

草原“那达慕”

八月的草原,金风秋爽,牛羊肥壮,牧民们喜庆丰收的季节到了。这时候他们便开始酿制马奶酒,屠宰牛羊,缝制新衣,准备各种美味的食品,举办不同规模的“那达慕”(蒙古语“娱乐”、“游艺”的意思),进行被称为“男儿三艺”的射箭、摔跤、赛马等传统体育比赛。

“那达慕”,一般进行五至七天。每逢此时,牧民们穿着崭新的民族服装,骑着马、赶着勒勒车,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在绿茵草地上搭起毡帐,熬茶煮肉。整个草原炊烟袅袅,人欢马叫,一片欢腾。

“那达慕”起源于十三世纪初,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那时候,蒙古族的头领们每当举行大“忽力勒台”(大聚会)时,除了制定法规,任免官员,进行奖惩外,还要举行规模较大的“那达慕”。当时,“那达慕”的主要项目就是进行射箭、摔跤、赛马比赛。如今的“那达慕”已增加了物资交流、文艺演出等许多新内容。使这一传统的民族盛会,更加喜庆、吉祥、欢乐而富于实效!

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没有摔跤不能称为那达慕。摔跤手可多可少,最多达1000余人,且不受地区和体重的限制。摔跤手进行编排配对后,采取单淘汰式,失败者不允许再上场。摔跤手上身着牛皮或帆布制成的紧身半袖背心,裸臂盖背,边沿镶有铜钉。下身穿肥大摔跤裤,脚登蒙古靴,颈上套五色绸缎制成的彩条“景嘎”,标志着获得过多少名次。大部分地区摔跤手出场比赛前唱摔跤歌。出场、收场双方摔跤手都要跳跃。裁判员发令,双方握手后开始交锋,不限时间,不许抱腿和跪腿摔,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都为失败。参加那达慕的摔跤手都有奖品,前三名的奖品较贵重。

蒙古族历史器重“达尔罕摔跤手”,这是终身的荣誉。在授予光荣称号的仪式上,获“达尔罕”称号的摔跤手,穿上比赛的全套服装,三唱摔跤歌后跳跃进场进行表演。由主持那达慕的领导人发给证章、证书和纪念品,并按民族习惯请他喝一碗奶酒和鲜奶。此时,获“达尔罕”者挑选一名最有前途的摔跤手,把自己的摔跤服脱下来赠给他,自愿担任业余教练,然后互相拥抱,一齐跳跃出场。

成吉思汗陵

在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绿草丛生,溪水萦绕、牛羊遍布的伊金霍洛草原上,高高耸立着一座精美别致的宫殿。数十里外,就可遥见它那闪烁的光辉、雄伟的身姿,这就是蒙古人心中的圣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安息的地方--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园总面积5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陵宫坐北朝南,建筑在一米多高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共分正殿、东殿、西殿、寝宫 和东廊、西廊六部分。正殿高26米,上面为蒙古包式的穹庐顶,上面有俏丽的圆柱形装饰品和用黄蓝两色琉璃瓦镶砌的祥云图案。下面是双层蓝色八角飞檐。东西两殿比正殿略低一点,顶部与正殿相同,设有单层屋檐。三殿相互连通。正殿内安放着成吉思汗的雕像,两侧殿内的墙壁上绘有歌颂他丰功伟绩的壁画。殿堂的后面紧连着寝宫,安放着四个黄锻覆盖的蒙古包。包内分别供奉着成吉思汗及其夫人孛儿帖、二夫人呼伦、三夫人伊绪,其胞弟别力古台、胞妹哈撒尔、四子拖雷和夫人伊喜哈图的灵柩,包前盛放着历代相传的成吉思汗的马鞍等珍贵文物。

成吉思汗是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关于他的逝世、葬地、灵柩的迁移等也有许多历史记载和传说。尽管由于秘葬的原因,今天的成吉思汗陵并未真正安放着他的真身,但几百年来,蒙古人仍把它当作自己圣主的长眠之地。对成吉思汗陵寄以无限的崇敬和向往。这里经常是香烟缭绕,祭奠活动不断。直到今天,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五月十五日、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还要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活动。每到这一天,众多的拜谒者怀着虔诚的心情,不辞辛苦地长途跋涉而来。站在这位伟人高大的雕像前,献上洁白的哈达、明亮的蜡烛、芬芳的香炷、肥壮的整羊、乳黄的酥油、醇香的马奶酒等祭品,追忆他的雄才伟略,寄托对他的不尽思念。

‘贰’ 蒙古族的文化习俗情况如何

蒙古族的文化习俗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蒙古族信奉萨满教,这是一种原始的巫教,其最根本的观念是万物有灵。因此,许多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如日月、水火、山川、土地、树木、雷电等,都是蒙古族崇拜的对象。正是由于对那些事物和现象的崇拜和敬畏,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看上去很特殊的禁忌,如禁止拿小刀插入火中,或用小刀到锅里取肉,或用斧子在火旁砍东西;又如禁止在太阳下晒干毡袜,禁止食用被雷电击死的牲畜的肉等。

除了那些来源于萨满教的禁忌外,蒙古部族中还奉行着一些久已形成的、具有法律意义的生活规范,如禁止破坏草场、禁止乱丢火种、禁止在河水中洗衣或洗手等,这些规范都是为了保护生活环境、保障社会生产而逐渐形成的。

田园风景图蒙古人行事,多以占卜预测。其法为以铁锥烧红后烧钻羊肩胛骨,然后观察羊骨上的裂纹以定吉凶,俗称之为“烧琵琶”(羊肩胛骨俗称琵琶骨)。一般说来,如果羊骨上的裂纹呈直线,则吉,事可行;如果羊骨上的裂纹碎乱,则凶,事不可行。占卜是由萨满教的巫师来执行的,像其他原始宗教的巫师一样,萨满教的巫师也在蒙古部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除了占卜吉凶,还可驱邪治病,更可代神立言,甚至可以影响国家的政局。

蒙古族其他方面的生活习俗还有很多,如:1.服饰方面,男子的发型很特殊。蒙古男子都将头顶的头发环状剃去,额前留发,剪短散垂,左右之发垂绾两髻,悬于肩上。这种发型被称为“三搭头”。也有的人因两髻有碍于向两边回顾,而将之合编成一辫,垂于后背。2.葬制。蒙古族剖木为棺,既不封土堆起大坟,也不植树墓旁以为标识,而是将墓地周围较大区域视为禁区。

‘叁’ 蒙古文化的介绍

蒙古文化是由蒙古民族创造的一种游牧文化。从13世纪开始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旗帜下再度统一草原部落,建立了疆域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用国家形式重新整合各种社会力量,从而把部落与民族文化全面提高到了达到封建国家水准的“文明的进步状态”。成吉思汗的继承者们入主中原,建立了元朝。在历史的进程中元朝虽然消亡,但是从此形成的蒙古族却成为草原的主体民族,成为文化的承载者。1蒙古文化属于游牧文化范畴,蒙古人不同程度地继承了匈奴、鲜卑、突厥等民族的文化、习俗传统。蒙古族游牧文化在历史上程度不同地容纳了狩猎文化和农耕文化,近、现代之后又受到了工业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影响,从而逐渐演变为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综合型文化形态。1蒙古文化是草原文化的主体,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长期保持多元内在气质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和精神财富之一。现代时期蒙古文化得到了发展的机遇,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与此同时也受到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的巨大冲击。

‘肆’ 蒙古人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1、成吉思汗纪念节

每逢农历三月十七日,蒙古族众多的拜谒者便怀着虔诚的心情,不辞辛苦地长途 跋涉而来。他们来到成吉思汗陵,站在这位伟人高大的雕像前,献上明亮的蜡烛、芬芳的香炷、乳黄的酥油、醇香的马奶酒等祭品,追忆他的雄才伟略,寄托对他的无尽的思念。

这时候,整个陵园香烟缭绕,弭漫着浓郁的节日气氛。成吉思汗陵是蒙古人心中的圣地,每年的纪念活动也格外隆重。

2、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是蒙古语,亦称“那雅尔(Nair)”,“那达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的“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前五名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摔跤等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

3、敖包节

敖包节是蒙古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当草原上鲜花怒放、气候宜人时,当地喇嘛会择一吉日,举行祭典活动以喜庆丰收,并祈福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吉祥。在蒙古语中, “敖包”就是“堆”的意思,择一块水草丰美、清幽之地,用石头堆起的圆形堆。

有的在石堆上架满一簇簇树枝、有的竖立木幡杆,无论是树枝或木杆,上面都插满五色风马旗。在天地一色、漫漫草原上,敖包如同草原中的导航标志,让来往通行的人,能够借由敖包所处的位置,来确认自己的方位。蒙古人对于这个有草原保护神之称的敖包非常的尊重,每逢路过,总是远远望见就下马跪拜。

4、白节

白节又称又称“白月”、查干萨日(西里尔蒙文:Цагаан сар),是蒙古族的“春节”。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

腊月三十日晚上,全家即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彻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家长献哈达、敬酒、礼拜。初一凌晨,全家老少以及族人走到蒙古包外,在长者的主持下举行向长生天祈祷仪式。据说这是蒙古族信萨满教遗留下来的传统。然后家族亲友开始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

除节日间人们互相拜年,敬酒,聚餐、纵情歌舞、赛马,娱乐以祝贺全年纳福、吉祥如意外,佛教传入后敬献洁白的哈达,待续至今。整个白月期间,草原上的男女青年纷纷骑上骏马,带上崭新的哈达和美酒等,三五成群,挨家挨户给各浩特(定居点)的亲友、家长拜年。

不过现在,草原上看到的更多的是骑摩托车或开吉普车的男女青年。拜年的路途,是青年男女赛马、追逐、嬉戏的绝好机会。身临其境的人无不感到马背民族不拘一格的生活情趣和粗犷豪迈。

5、打鬃节

每年春季,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们都要举行传统的打马鬃、整马尾、打烙印等活动。牧民提前把马群圈到牧点周边的草原上,套马手身着轻装马靴,骑着各自的贴身坐骑在马群中穿梭,寻找到目标后,套马手甩出套马杆,套住马颈。

此时,几个身体强壮的大力士猛扑过去,把马摔倒在地。负责剪鬃的牧民走上前,给剽悍的烈马剪鬃“打扮”,经验丰富的骑手驯服后将马放归群。牧民自豪地称打鬃节为“勇敢者的游戏”。

‘伍’ 蒙古族的民俗文化特征有哪些

民风淳朴,具有远古色调,感情热烈豪放。

‘陆’ 对于蒙古族的文化习俗,你了解多少

对于蒙古族的文化习俗,你了解多少?

献哈达

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可·波罗游记》中所写,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除夕宴会上应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锅是肉汤饭食锅。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初一,开始拜年,首先要祭天。家里留一两位老年人或妇女,其余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端着奶食品,来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晚辈向长辈问安叩拜,老人手捧哈达,壮年人用小幅绸子、青年人则用色泽鲜艳的长条绸子叩拜,长辈赐给子孙食物和钱。家庭内部拜年结束后,人们首先到最年长者家中,进门时依年龄大小而先后进,拜完年后至少献两首颂词,三支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诵祝词,歌手待诵词完后将哈达揣进怀里,接过奶食盘让其他歌手品尝。

‘柒’ 蒙古族文化特色

民族图腾

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有狼、鹿、熊、牦牛、鹰、天鹅、树木等等。《蒙古秘史》开篇第一句话这样写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和妻子豁埃马兰勒,即蒙古人所崇拜的图腾狼和鹿。

此外,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蒙古民族也崇拜龙,还有的部族有树木图腾崇拜、牦牛图腾崇拜等等。各种图腾神话反映了蒙古民族特点及与北方各民族、特别是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神话的许多共通之处,体现出他们之间相互交融的密切联系。

文学艺术

13世纪初起,蒙古族开始根据回鹘、吐蕃等民族的文字创制蒙古文字。此后,各种形式的历史、文学作品相继问世,有些一直流传至今。其中,历史着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最为着名,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着。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特色的传统乐器,民族传统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与筷子舞等。

中国部分蒙古族仍然保留着传统文化的特色,在传统的节日里,蒙古族群众仍然喜欢穿上民族服装,参加骑马、射箭、摔跤等体育竞技,下蒙古象棋,演奏马头琴,跳传统民族舞蹈,用奶茶、奶渣、炒米、手把羊肉待客等等。

即使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蒙古族也很注意使现代化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例如北方城市姑娘流行的新式蒙古袍既保留传统蒙古袍的古朴特点,又洋溢着现代化的华美气息。北疆城市公共建筑上的蒙古包造型装饰和大型彩绘奔马图及奔马雕塑,鲜明地表现草原文化的风格。

蒙古族是东亚及中亚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蒙古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全球蒙古族人口约为一千万人,其中六百万人居住在中国大陆境内,其余的分布于蒙古国以及俄罗斯。

于中国大陆的蒙古族人主要居住于内蒙古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在俄罗斯的则主要居住于布里亚特和卡尔梅克。 到近代19世纪末以后,由于“民族”一词的含义引入,“蒙古族”便就取代“蒙古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


蒙古族所说的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现代蒙古人的祖先称为原始蒙古人。

(7)蒙古什么文化扩展阅读:

语言

蒙古族传统上使用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今亦有蒙古族使用汉语或俄语等。

宗教与信仰

蒙古族早期信仰萨满教,明末清初,以格鲁派为主的藏传佛教逐渐取代萨满教,成为蒙古族的全民信仰。因此,喇嘛和诵经便成为敖包祭祀活动中的主角和重要内容。此外,藏传佛教法事活动还遍及蒙古族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清代多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称为蒙古回回,各地蒙古回回亦有不同称谓。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有少数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族穆斯林群体。

他们在语言、服装上同其他蒙古族相似,但在宰杀牛羊的方式以及饮食禁忌上,和穆斯林相同而有别于其他蒙古族人。

当地俗称缠头回回,文献中称蒙古回回或蒙古族穆斯林,清朝地方政府称蒙回。族群来源有多种说法,体貌特征接近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1950年代,中国政府将他们归于蒙古族。2015年的人口数据是1255人。

在青海省,还有信仰伊斯兰教、说蒙古语方言的托茂人,人口只有数百,原系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南右翼后旗的属民,但目前其被官方归为回族。

生活习俗

蒙古包为蒙古民族的传统住房。蒙古民族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蒙古族的饮食有粮食、奶食、和肉食。蒙古族不吃青牛肉。

蒙古族最大的传统的节日性群众集会为“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游艺,起源于13世纪初。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马奶节、那达慕大会和新年(也称白月)。

‘捌’ 蒙古族的文化有哪些,有哪些纪录片值得一看

蒙古族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少数民族,蒙古族的传统文化还是蛮多的,也有很多纪录片可以推荐给大家看。

蒙古族的节日简单介绍

其实说到成吉思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那在蒙古族,其实是有一个节日是为了成吉思汗设立的,我们把这个节日叫做成吉思汗纪念节。成吉思汗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七日,蒙古族很多的人会来到成吉思汗的陵墓前,献上明亮的蜡烛,还会带上一些祭品,表达自己对成吉思汗的思念和敬佩。

除了上面我分享的这些,蒙古族还有其它很有意思的地方,我觉得要是感兴趣的话是可以从历史开始了解,再慢慢从里面了解一些风俗和文化。

‘玖’ 蒙古的文化特征有哪些

圆形的 圆形的更加稳固 也体现出游牧民族对圆形的崇拜 可以看到蒙古人的人生观 价值观 比如说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个圆圈 走了始终会回到原点白色的 在草原上绿绿的地 白白的蒙古包 蒙古人崇尚白色 所以哈达 是白色的 成吉思汗的坐骑是白色的 奶制品都是白色的 蒙古人认为白色是最为圣洁的颜色 毡子 都是用 羊绒羊毛 做的 所以更加环保 绳子也是用驼绒做的 里面是木头结构的 所以 轻盈 绿色

阅读全文

与蒙古什么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6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9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4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2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