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记忆是哪个国家的文化

记忆是哪个国家的文化

发布时间:2022-05-10 22:30:17

㈠ 世界记忆遗传是什么意思

自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迄今已有177个缔约国,它是影响最大、参与国最多的国际公约之一;教科文组织还据此成立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作为实施公约的决策机构。世界遗产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是批准世界遗产名录,确定和解除濒危世界遗产名单。所谓“世界遗产”就是经过权威认定的具有突出的价值、为人类罕见、无法替代的文化和自然财富。世界性、杰出性、独特性是世界遗产的显着特征。
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又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记忆遗产既指文字记忆遗产,也指非文字记忆遗产。
《世界记忆名录》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是世界遗产项目的延伸。
在丽江举行的为期4天的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昨天进入最为紧张的时刻,在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代表和观察员多轮讨论后,25个国家申报的29项文献通过评审,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确认签署后将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其中中国此次申报的唯一项目———“清代大金榜”成功进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此次会议入选的文献还有德国的格林童话、法国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以及第一张新大陆地图的印刷品原件、伯拉姆斯音乐作品集等等。此前中国仅有三项文献入选:清代内阁秘本档中有关17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档案、我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以及东巴古籍。作为清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殿试的成绩榜,金榜有大、小金榜之分,大金榜用于张挂以告示天下;小金榜则为大金榜的副本,供皇帝御览。
此次通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评审的是公元1894年(光绪20年)公示于长安街的大金榜,长约19米,高约0.89厘米。该金榜为黄纸、墨书,押盖“皇帝之宝”的朱印,用满、汉文书写,满文从左向右,汉文从右向左,两种文字的年月日落款相汇于榜中之处,中间是用满、汉文大大书写的“榜”字。 据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存大小金榜约200多件,其中大金榜只有几十件,多数为小金榜,时间跨度从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至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目前这部分档案只有简单的簿册流水登录,没有详细的内容目录。
“科举取士”是清代选拔和储备官员的主要途径:科举经“童试”、“乡试”、“会试”后,由皇帝在皇宫内太和殿对会试取中的贡士御题策试,称“殿试”。取中为进士,分“三甲”列名榜示天下,由于该榜为黄纸质地,故称“金榜”或“黄榜”。同时由于该榜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又称“皇榜”。
依照清朝制度,每次文、武科的大金榜分别于揭晓日张挂于东、西长安门外榜示天下,三日后收贮于内阁。而小金榜则是大金榜的副本。清代每届殿试后,大金榜告示天下,同时内阁还要抄一副本送进宫中供皇帝御览,称小金榜。清代的大金榜一般长约19~20米,高约0.89厘米,但最长的大金榜可达到200米,甚至300米,内容开头通常为皇帝制书,下面为三甲进士题名,榜中满汉文年月日处押“皇帝之宝”,同时在榜纸骑缝外押“皇帝之宝”。为便于张挂,大金榜上部每一米左右间隔就有一个纸绳圈。
小金榜的内容、形式与大金榜大致相同,只是不押印,一般为黄纸折件式,通常长度约1米,高约35厘米。
参加此次申遗大会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国明清档案资料目录中心主任胡忠良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此次只将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的大金榜单件申遗,而非全部馆藏的大金榜,原因在于大金榜本身不是特别多,有缺失,也不具有系统性,反而不如单件申遗成功的可能性大。
我国从隋朝(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开始设科举,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前后绵亘1300年。中国的科举制度,持“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成为独具特色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隋唐之后的1300年间,曾产生了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秀才更是不计其数)。
“归根结底,科举制度是‘儒家学说’的根基,也推动了传统儒家文化的发展。秦汉以来,采纳的是按‘孝廉方正’的标准来考核和提拔官员的制度,但这样的考试制度,无法防止裙带关系的渗透。因此隋唐开始采纳的科举制度是一种相对公平的考试制度,”胡忠良说,“‘亚汉文化圈’受到中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也在不同的时期推行过类似于科举的考试制度。因此,学术界已出现新的‘科举学’,甚至提出了‘东亚考试圈’的概念。”
据了解,清朝时大金榜存放于内阁大库,现今则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552号库,开放性木质排架,库房安装有中央空调,因此具备恒湿、恒温、封闭的文献存放条件。
由于金榜被视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标志性的档案文献,加上清代金榜全部用墨笔在手工纸上书写,因此也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纸制文书,对研究中国古代文书文献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金榜全部为满汉文合璧,对于研究满语,尤其是满汉名字转译来说,也是十分有价值的原始资料。
“现存金榜最早形成于17世纪,距今已200多年。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部分档案存在着虫咬及墨水浸涸的现象,损坏程度近50%,急需抢救保护。”胡忠良感叹说。
新知:世界记忆工程
为了抢救和保护正逐渐老化、损毁及消失的人类记录,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工程”,使之成为《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个延伸项目。“世界记忆工程”关注的是文献遗产,包括手稿、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以及口述历史的记录等等。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一个国际咨询委员会,总体上负责“世界记忆工程”。“世界记忆工程”主要由世界、地区和国家三个层面的咨询委员会构成,即在国际咨询委员会之下,亚太地区委员会和拉美—加勒比海地区委员会,以及各国的国家委员会。
参与申遗的项目要经国家咨询委员会筛选后直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咨询委员会申报,而地区委员会则主要负责了解和陈述该申报遗产对于其所在地区的影响。世界记忆工程还鼓励建立地区和国家名录,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档案局于2000年建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第一批有48件组珍贵档案文献收入,目前第二批申报工作已经结束。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中的档案文献经筛选后方可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截至此次评审会议,全世界共有121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以前历届入选《名录》的包括埃及苏伊士运河的相关文献,贝多芬、肖邦、舒伯特的音乐曲谱原稿;歌德、易卜生的着作原稿,德国古登堡1455年印制的欧洲第一部印本书《四十二行圣经》,俄帝国时代的地图,法国占领毛里求斯的文件等等。

㈡ 国家记忆与国家历史、文化、传统有何关系

国家记忆与国家历史、文化、传统的关系:
《国家记忆》是档国史节目,以“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物立传”为宗旨,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国家记忆》融合历史资料、三维动画、极具科技感的历史场景穿越等多种视觉元素[5]。节目组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解构,实现节目内容主题化、系列化,通过大历史、小细节揭秘历史内幕、追寻历史真相。

㈢ 世界上有哪些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十七届会议,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9 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中国于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自1987年至2008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7处,其中文化遗产25处、自然遗产7处、自然与文化遗产4处、文化景观1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还有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处,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世界记忆遗产4处。
至2003年止,在全球范围内,共有177个国家或地区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是目前加入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截至2003年,全世界125个国家申报的世界遗产共有754处。其中,文化遗产582处、自然遗产149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3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意到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有遭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而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毁灭都会使全世界遗产枯竭。
一些国家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不是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投入,而有些国家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故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使这些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得以留存,于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编辑本段【世界遗产的评定】

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第二条规定。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
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
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考察,主要由该委员会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世界保护联盟(IUCN)组织专家进行。前者总部设在巴黎,成立于1965年,是国际上唯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科学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的非政府国际机构,有80多个国家会员和4500多名个人会员;后者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于1948年,原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宗旨是促进和鼓励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永久利用,成员包括分布在120个国家的富方机构、民间团体、科研和保护机构。两者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分别对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进行考察并提交评价报告。
编辑本段【世界遗产的申报程序】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世界遗产的申报需要完成9个步骤:1、一个国家首先要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保证保护该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为缔约国。2、任何缔约国要把本土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出一个预备名单。3、从预备名单中筛选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4、把填写好的提名表格寄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检查提名是否完全,并送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审。6、专家到现场评估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情况。按照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标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上交的提名进行评审。7、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交评估报告。8、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的7名成员审查提名评估报告,并向委员会提交推荐名单。9、由21名成员组成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最终决定入选、推迟入选或淘汰的名单。
编辑本段【世界遗产的标准】
两个前提:①真实性(最基本的前提)②保护管理(由相关管理机构,制定法律规章还有经费)
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和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具有明确的定义和供会员国提名及遗产委员会审批遵循的标准。
1.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其标准有:
(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问。
(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6)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和实质的联系(委员会认为,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他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名录》的理由)。
2.自然遗产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规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境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其标准有:
(1)构成代表地球现代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3)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3.文化景观的类型:
(1)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他概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2)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次类别:一是残遗物(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就在于显着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地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编辑本段【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评定标准共有六个,符合其中任意一条(除了第六条不能单独存在)就可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A.代表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例如金字塔,长城。
B.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个文化区域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凡尔赛宫(欧洲建立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布局和规格影响欧洲两三个世纪)
C.一种文化的特殊证明,例伊朗的波斯波力斯宫 是波斯帝国时期留下的,壁上的雕刻反映了波斯当时的情况,各国进贡情况,是文化证明。复活节岛,只遗留了巨大的石雕像,其他古物没有留下,只有靠石雕像来研究当时的历史。
D.一个历史时期的典范。区别于第二条,典范是指更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梵蒂冈,影响6~7世纪,所有东西都是精华。
E.难于保存的突出例证,例如印第安人保留区。
F.与某些重大事件或先行传统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着直接和实质的联系。此条款不能单独成立。例如耶路撒冷、自由女神像
编辑本段【自然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
1、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
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 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3、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编辑本段【文化景观及其他】
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
这样一来,世界遗产即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我国的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属此)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
1、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2、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类别: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着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3、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此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查和审议,可列入《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编辑本段【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2003年10月通过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公约》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中的非物质性的涵义,是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基本需求的物质生产相对而言的,是指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精神生产这层涵义上的非物质性。所谓非物质性,并不是与物质绝缘,而是指其偏重于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及其结晶。
目前,我国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需先入国家级名录。
编辑本段【世界记忆遗产】
世界记忆遗产(Memory of the World)又称世界记忆工程或世界档案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保护项目,其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世界记忆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延伸,世界文化遗产关注的是具有历史、美术、考古、科学或人类学研究价值的建筑物或遗址,而世界记忆遗产关注的则是文献遗产。目前,我国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有纳西东巴古籍文献等4项。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是世界遗产项目的延伸。
编辑本段【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单(37处)
【文化遗产】(25处)
长城
北京故宫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明清皇家陵寝
澳门历史城区
龙门石窟
安阳殷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山西云岗石窟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开平碉楼与村落
福建土楼
【自然遗产】(7处)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
三江并流
大熊猫栖息地
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
泰山风景名胜区
黄山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乐山大佛
武夷山
【文化景观】(1处)
庐山风景名胜区
**此外还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4处,世界记忆遗产4处: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4处)
昆曲
中国古琴艺术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蒙古族长调民歌
【记忆遗产】(4处)
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清代大金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部分)】
云居寺塔及石经(北京房山) 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建国门)
北海公园(北京西城区) 安济桥(河北赵县)
独乐寺(天津蓟县) 云岗石窟(山西大同)
丁村民宅(山西襄汾县) 永乐宫(山西芮城县)
牛河梁遗址(辽宁朝阳市)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
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 汉长安古城遗址(西安)
杭州西湖良渚遗址(浙江余杭) 路南石林(云南路南)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
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丝绸之路(中国)
程阳永济桥(广西三江,即风雨桥) 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即“木塔”)
卢沟桥(北京丰台) 开元寺塔(河北定州)
佛光寺(山西五台县) 殷墟(河南安阳)
汉大明宫遗址(西安) 桂林漓江(广西)
文房四宝、传统医药、藏医药等(拟申报)
编辑本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因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 第十七届会议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注意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同时变化中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和破坏现象;
考虑到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坏变或丢失都有使全世界遗产枯竭的有害影响;
考虑到国家一级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往往不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手段而列为保护对象的财产的所在国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
回顾本组织《组织法》规定,本组织将通过保存和维护世界遗产和建议有关国家订立必要的国际公约来维护、增进和传播知识;
考虑到现有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公约;建议和决议表明,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
考虑到部分文化或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因而需作为全人类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加以保护;
考虑到鉴于威胁这类遗产的新危险的规模和严重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采参与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这种援助尽管不能代替有关国家采取的行动,但将成为它的有效补充;
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
在大会第十六届会议上,曾决定应就此问题制订一项国际公约。
于1972年11月16日通过本公约。
Ⅰ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定义
第一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成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工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第二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
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从科李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第三条 本公约缔约国均可自行确定和划分上面第1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财产。
Ⅱ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保护和国际保护
第四条 本公约缔约国均承认,保证第1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该国.将为此目的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国资源,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
第五条 为保证、保护、保存和展出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本公约各缔约国应视本国具体情况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一项旨在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起一定作用并把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全面规划计划的总政策;
2、如本国内尚未建立负责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展出的机构,则建立一个或儿个此类机构,配备适当的工作人员和为履行其职能所需的手段;
3、发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并制订出.能够抵抗威胁本国文化或自然遗产的危险的实际方法;
4、采取为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这类遗产所需的适当的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 5、促进建立或发展有关保护、保存和展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或地区培训中心,并鼓励这方面的科学研究。
第六条
1、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第1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因此,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合作予以保护。
2、缔约国根据本公约的规定,应有关国家的要求,帮助该国确定、保护、保存和展出第11条第2和4段中提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
3、本公约各缔约国不得故意采取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本公约其他缔约国领土的、第1条和第2条中提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措施。
第七条 在本公约中,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保护应被理解为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和援助系统。
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政府间委员会
第八条
1、在联合因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内,要建立一个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称为“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会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常会期间召集的本公约缔约国大会选出的15个缔约国组成。委员会成员国的数目将在至少40个缔约国实施本公约之后的大会常会之日起增至21个。
2、委员会委员的选举须保证均衡地代表世界的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
3、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罗马中心)的一名代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一名代表以及国际自然及资源保护联盟的一名代表可以咨询者身份出席委员会的会议,此外,应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常会期间举行大会的本公约缔约国提出的要求,其他具有类似目标的政府间或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亦可以咨询者身份出席委员会的会议。
第九条
1、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的任期自当选之应届大会常会结束时起至应届大会后第三次常会闭幕时止。
2、但是,第一次选举时指定的委员中,有三分之一的委员的任期放于当选应届大会后第一次常会闭幕时截止:同时指定的委员中,另有三分之一的委员的任期应于当选之应届大会后第二次常会闭幕时截止。这些委员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主席在第一次选举后抽签决定。
3、委员会成员因应选派在文化或自然遗产方面有资历的人员担任代表。
第十条
1、本公约各缔约国应尽力向世界遗产委员会递交一份关于本国领土内适于列入本条第2段所述《世界遗产目录》的、组成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财产的清单。这份清单不应看作是齐全的,它应包括有关财产的所在地及其意义的文献资料。

㈣ 世界记忆大师是哪个国家的

今年产生的是29位世界记忆大师,有一名还是我的学生呢,河南焦作博爱的。

㈤ 世界记忆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纪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又称无形的文化遗产,主要是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区别就是没有一定的记载,凭的是代代口口相传,就是记忆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翔实的记载,并编列成书,存放于图书馆或档案馆,我国记忆遗产有四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国艺术研究图书馆,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大金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处,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南音泉州弦管

㈥ 永恒的记忆出自哪个国家

《记忆的永恒》是萨尔瓦多·达利的油画作品。画面描绘三个停止行走的时钟被画成像柔软的面饼一样,一个叠挂在树枝上,一个呈90度直角耷拉在怪气的生物上,还有一个软表搭在怪物旁边的平台上。在荒凉的海湾背景下,像是一个时间已经绝对停止的世界。
中文名
记忆的永恒
外文名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作品别名
软表
作者
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

㈦ 什么是 “文化感知”与“文化记忆”

感知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与感知的立义形式有关,即感知性的(perzeptiv)立义形式。胡塞尔认为,所有意识行为要么是原本的行为,要么就是非原本的行为。在感性行为的领域中,原本性这个词就意味着感觉材料的特征,感觉村料构成了感知的体现性内容,或者说,自身展示的内容。与之相反,所有其他的感性意识行为都是非原本的,它们事实上都只是一种在最广泛意义上的对感知的再造(Reproktion)。
“文化记忆”是一个如此庞大的话题。为了说话方便,我把我的发言圈定在“文化记忆和虚假的文化记忆”这个小小的范围之内。但即使我们只触碰一个相对窄小的话题,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由它引出的诸多问题。我想从几件具体的事情说起。
2002年夏天我在北京接待过一对德国夫妇。女士是一位画家,先生是一位教师,同时还是一位老嬉皮。他们想在处处高楼的北京找到“真正的”北京(几乎所有外国人都在潜意识里认为,只有旧北京才是真北京),我便带他们去了北海的后海,也叫什刹海。北京是一座缺水的城市,什刹海难得有一片湖水,与中南海湖水相连。由于那片湖水和环湖的老房子,那片区域成了北京的白领、小资和外国人喜爱的地方。于是众多酒吧应运而生。那是一个黄昏,我们坐在什刹海边上的一个酒吧的门前。该酒吧地近从前着名的“燕京八景”之一“银锭观山”。眼前是湖水.远处是绵亘的西山,太阳正在落下。老嬉皮由衷感叹道:“这景色太美了,这简直是日本!”我知道他没有别的意思。他只是不知道如何来形容眼前的景色,如何来表达自己当时的感受。我抢白他说:“这明明是中国,怎么是日本?”老嬉皮只好以傻笑回应我的抢白。但事后我自忖,也许那老嬉皮说得有点道理,也许那景色真有点日本味呢!至少关于那类景色的当代命名,在老嬉皮的脑海里,是被“日本”这样的概念占了先!
什刹海酒吧街不是中国惟一具有所谓“中国味”的酒吧街。广西阳朔。云南大理都有同样的酒吧街:同样的大屋檐,同样的卡布奇诺。山水、屋檐是中国的,但酒吧或咖啡馆是新生事物,是西来的东西。坐在酒吧里的人们,需要这种富于“异国情调”的东西。西方人舒舒服服地觉得这是东方,中国人即使不完全觉得这是过去的中国,也会被大屋檐唤起自己对过去的想象。并且,这种在想象中消费过去的行为带有某种国际色彩。很明显,大屋檐酒吧所呈现出来的“记忆”不太可靠。这种东西也许会在将来变成我们文化记忆的一部分(这是另一个问题),但是在当下,它们不是。生活的觉醒可能会需要记忆的觉醒,但记忆的觉醒可能会有所选择,有所回避,有所遮掩,有所发明。它有可能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条件下指向一种虚假的文化记忆,并以虚假的记忆抵消真确的记忆.甚至有可能把本来真确的记忆对象改造成虚假的记忆符号(例如在某些地方的墙上被特别保留下来的文革口号,几乎不再服务于历史记忆,而是服务于消费)。由这些现象引发出的问题,涉及身份、遗忘、文化焦虑与文化建设。虚假的记忆把历史打造为传奇和神话,把生活打造为段子和戏说。从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来看,也许记忆的生成方式不是由过去而现在,而是相反,记忆产生自需要和想象。
因此,在这里,在什刹海或大理或阳朔的酒吧街上,可以说,所谓中国文化仅仅是一个躯壳。此一现象的实质是消费主义的,而此一消费主义又是左右逢源的。它既符合全球化对于消费异国情调的需求,也符合地方主义保护地方文化遗产、文化特色的要求。此外,对地方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如果没有消费主义借助中国文化作为躯壳的兴起,上述地方实在也得不到发展,因为维护和发展文化记忆是需要钱的;不向这类地方注入资金,那么记忆还是记忆,文化还是文化,但与追求现代化的社会目标相矛盾。2005年7月到10月,我因参与由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组织的“北京现场”项目而走访过一些北京古老的宗教建筑。在北京西郊一座大型购物中心现代化的、五光十色的建筑背后,有一座年久失修的道教建筑。根据文物部门的要求,谁开发某一地面,谁就得负责保护和维修该地面上的古建筑(文物部门没钱维修保护.除非是国家级古建。文物部门通常把“不够档次”的古建的管理权转移给当地房管部门,而房管部门同样无钱投入)。于是,该购物中心只好半心半意地施工维修这座破烂的道教建筑。在我走访该地时.购物中心只投入了所需维修费用的一半,并且目的是要将该道教建筑改造成一座茶馆或酒吧。也就是说.他们要把一个文化记忆的载体生生改造成一个虚假的文化记忆符号。
而那些没有可能被改造成茶馆或酒吧的旧日的庙宇,其惟一的命运可能就是自行倒塌了。北京西四那一带有两座废庙。一座名“双帝庙”,原本是一座道教庙宇,内中原本供奉“双帝”,即关羽和岳飞。一般北方的此类庙宇只供奉关羽,南方只供奉岳飞,像这样双帝共奉的庙宇在中国北方颇为罕见。另一座为佛教废寺,名“隆长寺”,其大雄宝殿现为“西四日杂”的仓库,其配殿和僧房完全被居民住成了“大杂院”;内部私搭乱建的小平房、小厨房和煤池子让出“曲径”,但这“曲径”并不通“幽”,而是通往其他小平房、小厨房和煤池子。隆长寺和双帝庙均紧邻繁华的西四大街,而这“繁华”竟然禁不起偏离大街半步的探测!据双帝庙中的居民讲,双帝庙大概是明代建筑,不过如今已是破烂不堪;房管部门无钱维修,或许他们更认为这样的破庙根本也没有必要维修。居住其中的老百姓原本是50年代被民政部门安置在这里的无家可归者。50多年过后,他们或他们的后代依然居住在这里。他们想搬走,但无处可搬,原因当然是:没钱。他们的抱怨.那才真正是“老北京”式的抱怨,从用词到语调(文化记忆活生生地扎根于人们的抱怨)。
关于究竟是拆除还是保护老建筑,拆除多少、保护多少老建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土木建筑的寿命极限(与西方砖石建筑不同)、保护老建筑的成本(高于建造现代化建筑的成本)、街道拓宽与建筑的比例(汽车工业的发展要求拓宽街道)、居民对于自身生活的预期,等等。过一种有质量的传统中国式的生活是极其昂贵的,只有有钱的中国人和有钱的外国人才过得起这样的生活,普通中国人如今只是力求生活方便而已。即使在知识界,对于老建筑的态度也并非一边倒地倾向于保护。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应该具有博物馆意识,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老建筑。另一种观点认为,土木建筑的天然寿命有限,中国人传统上所保护的其实是营造的技艺(因此便有了北京的平安大道:拆毁老房子,再伪造出新的“老房子”)。事实上,有关保护老建筑的呼声颇具反讽色彩:我们是从西方人那里学来了保护老建筑的意识。也就是说,我们保存文化记忆的愿望所借助的精神资源竟然外在于我们的文化记忆。北京的城市规划部门和政府决策机构只是在近五六年才将发展城市的榜样由美国置换为欧洲。在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时我不想简单地站在先知先觉的英雄人物梁思成一边,尽管我赞成尽可能多地保护我们已经所剩不多的老房子。
再说一遍: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极其重要。但是在这里,我的意思不是要把话题轻飘飘地递进到呼吁保护老房子。我之所以谈到双帝庙、隆长寺,还有那座购物中心背后的道教庙字,是想用它们的处境衬托出什刹海、大
理和阳朔的酒吧街所代表的虚假记忆.在今天取得了怎样的记忆话语权。这类虚假的记忆符号对于真确的记忆形成了侮辱。所谓文化记忆,不可能仅仅依赖几个貌似的传统文化符号的再现来得到传承,甚至几个真正的文化载体,也无法道尽文化记忆的复杂性。在中国历史上,过去和现在,出于政治的需要,对于记忆的篡改屡见不鲜。经王莽所篡改的儒家典籍甚至已经生根在我们的文化记忆当中。既然过去被篡改的记忆对我们文化的走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我们现在对记忆的篡改将来也定会产生同样深刻的影响。我们无需为此而特别担心,因为历史常常就是这样演进的,但我们也许需要为建立在虚假记忆基础之上的历史演进做好心理准备。另一个时时修正着我们记忆的因素,便是遗忘——主动的遗忘和被迫的遗忘、全体的遗忘和部分的遗忘。造成遗忘的,除了我们的生理因素,更致命的是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或许我们当下经济的快速增长正”得益”于我们的“遗忘”,使我们没有负担,一往直前。“文化记忆”是一个容易使人陷入虚无的话题。虚假的文化记忆同样是历史的一部分.但由于它关乎我们此时此刻的文化身份.我们此时此刻对于生活的判断和预期,所以我们无法对它掉以轻心。
涉及文化记忆的问题非常复杂,当然不应由我们简单的生存处境、道德立场、怀古幽情、现代化观念等等蛮横地决定记忆的走向。要讨论文化记忆,我们就得首先面对对记忆的分类,包括国家记忆、社会记忆、集体无意识记忆、个人记忆,等等。其次,记忆又可区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效记忆,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所诱发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结果各不相同。第三,时代性的、暂时的文化、道德。政治立场会为记忆罩染上颜色,会使我们对于记忆不自觉地做出时代性评价。如此这般对记忆的评价有可能导致记忆的失真(除非我们对于记忆的真确与否无所谓)。失真的记忆大概可以分为四类:1,标准化记忆对于集体和个人记忆的修正和驱逐,例如文革中对于儒法斗争史的整理,例如昨天的革命化记忆和今天的消费性记忆对于个人真确记忆的压倒性胜利;2.记忆的一边倒或单一化,例如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会出现单一保留痛苦记忆或单一保留快乐记忆的情况.无视记忆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我们若以此来看待五四或文革或80年代或我们的个人生活,我们就会别无选择地走上偏执之途;3,以别人的记忆来充当自己的记忆,例如政治上的自我洗脑,例如文化上的自我殖民;4.在记忆缺失的情况下以自己胡编乱造的东西来填补空白(这里不涉及艺术创造)。
既然文化记忆如此复杂,我们就无法期望仅仅使用几个文化符号来表达我们的文化记忆,更别说使用虚假的符号了。这一点在跨语际、跨文化交流中尤其重要。对于一个外国人,或者一个旁观者来说,某一种文化的呈现往往是静态的,而对于该文化的参与者来说,文化记忆是一个动态的东西(举一个例子,对于烧香拜佛的老太太们,莲花座上的佛像是老的还是新的无所谓,她们只需要朝拜的对象;而对于佛教的旁观者们或者游客们来说,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古老的塑像)。造成这种不同的文化感受的原因可能是,外国游客和旁观者在面对某一文化时只承担”文化道德”,而对于本地人来说,他们除了要承担“文化道德”,还要承担“生存道德”。而缺少生存内容的文化记忆很容易走样成虚假的文化记忆。有一个指标性的标准可以用来区分真确的文化记忆与虚假的文化记忆,那就是,真确的文化记忆其内部充满了自我辩驳,而虚假的文化记忆呈现出来的仅仅是静态的文化符号。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面说到,在讨论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时候.我不想在今天,简单地站在先知先觉的英雄人物粱思成一边的原因(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我要站在他的对立面上。把任何事物仅仅区分为黑与白都是有欠考虑的)。
回到对于老建筑的态度上。历史上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汉族人.真的对于老建筑那么上心吗?我们今天拥有紫禁城.是得益于满族人。满人入关时其文化落后于汉文化.所以羡慕汉文化,因而保留下来了那些明代的宫殿。如果是汉族人内部的改朝换代,真不能想象那些宫殿的命运。在《文馆词林》这部书中保留下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三国时期的大诗人曹植。他被封作鄄城侯的时候,那地方有一座旧宫殿,是汉武帝的行宫。他派人予以拆毁.于是有人便借神话来反对。为此曹植下令道:”昔汤之隆也,则夏馆无余迹。武之兴也,则殷台无遗基。周之亡也,则伊、洛无只椽。秦之灭也,则阿房无尺稆。汉道衰则建章撤;灵帝崩则两宫燔。……况汉氏绝业,大魏龙兴,只人尺土,非复汉有。是以咸阳则魏之西都,伊、洛为魏之东京,故夷朱雀而树阊阖,平建阳而建泰极。况下县腐殿,为狐狸之窟藏者乎!”历史学家顾颉刚在读到这段文字时感叹道:“他说得多么爽快。有了新朝就该把旧朝的东西完全摧毁了!看了这文,谁还敢说中国人好古!”(《中国辨伪史要略》)
所以,摧毁旧建筑,原也是传统,原也是我们文化记忆的一部分。中国人好古,好的只是一部分古,或许是一大部分,但仍然不是全部。从曹植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的确是充满了辩驳的。20世纪的中国人受到西来的激进革命的鼓荡,孜孜以求于现代化之途,打倒孔家店,移风易俗,改天换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但历史的诡谲之处在于,以如此粗暴的方式谋取现代化,或许多多少少暗合了我们文化记忆中的某一方面,否则一种全然西来的思想怎么会在这片土地上从胜利走向胜利?到90年代市场经济完全展开以后,消费主义借助普遍的历史遗忘,以现代化的面貌迅速登场。在消费主义看来,最好的消费主义便是没心没肺的消费主义。在这种情况下,老房子还能保得住吗?直到刚刚过去的这一个世纪之交,人们才对消费生活的文化质量略有担心,举目一看,老房子已经推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该保护了,而这种博物馆意识竟然也是西来的东西,当然它也暗合了中国人文化记忆的另一部分内容:好古。所谓现代化观念是西来的,所谓暴力革命是西来的,所谓市场经济是西来的,所谓消费主义是西来的,如今所谓博物馆意识也是西来的。也许它们都暗合了我们的文化记忆,也许它们都改造了我们的文化记忆,或也许它们都被我们的文化记忆改造了,那么我们还有必要讨论我们真确的文化记忆吗?这个问题太大了!
我们的老祖宗对于世界是有他们一套想象的。他们不像我们,只能在当今所谓全球化的背景下想象西方,又在对西方的想象的刺激下想象我们自己。像印度人、拉丁美洲人一样.如今我们也遇到了“身份”问题。这时候.我们似乎失去了想象世界的能力和权利,而失去了想象世界的能力和权利,我们也便开始了在想象西方、想象我们自己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制造虚假记忆的“伟大”工程。反对什刹海、大理和阳朔的酒吧街没有意义,它们当然是我们努力想象西方,努力满足消费主义需求的结果,我们的文化状况就该产生这样的文化现象。与此同时,只为那些坐以待毙的老房子长吁短叹也没有意义,除非我们能够改变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态。如果我们打算这样做,那么,我想,超越消费主义可能是我们需要迈出的第一步。然后,让我们也来试着想象一下世界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

阅读全文

与记忆是哪个国家的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6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9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4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2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