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河北传统文化有哪些

河北传统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5-11 11:35:59

⑴ 河北省有什么传统文化

河北传统文化的话,这个像河北梆子,河北杂技等等,这个的话都是河北的,比较优秀的传统化

⑵ 河北省有什么有名的传统的民俗文化吗(急)

1、评书

流行在河北省的评书,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话”艺术演化而来的。多数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演出时坐在案前,以一块醒木为道具。表演中,既有娓娓的叙述,也有琅琅的朗诵。传统书目大都是长篇,内容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

2、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又名“西河调”,是河北省流行地区最广的一个地方曲种。它起源于冀中一带农村,流行于河北、河南、山东、东北及京津等地。其特点是:演唱者右手执鼓犍子击鼓,左手操鸳鸳板,用方言演唱;曲调灵活,语言大众化,富于表现力。它说唱并重,长篇、中篇、短篇书目兼有。

3、丝弦戏

丝弦戏,是河北省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金元时代,北曲三大摇篮之一的真定,曾经出现过尚仲贤、侯正卿、李文蔚、戴善甫等着名杂剧作家。后来真定改名为正定,又成为河北丝弦戏—古名“弦索腔”的摇篮和发展中心。

4、曲阳石雕

河北省曲阳县曲阳石雕艺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曲阳盛产质地优良的各色大理石,早在汉代,曲阳一带的石雕艺人就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石果、碑文、龙凤、雄狮、观音、佛像等各种工艺品。清代,曲阳石雕曾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出,荣获世界石雕艺术第二名。

5、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它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和河北农村为基地,逐渐向邻近省市传播。

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

⑶ 提起河北,你会想到什么传统文化

河北是我国的一个省级行政区,地理位置在我国的华北地区,同时它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分布区内既有高原山地又有平原湖泊,海滨的城市。河北地区不仅有壮丽的大自然风貌,而且有丰富的动物资源,例如有名字的脊椎类动物就有500多种,在全国总量当中占有29%。所以在这样一块地方也孕育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魏县的剪纸,衡水的内画还有安新芦苇画等。

三、剪纸的历史意义

剪纸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随着现在网络视频的发展,很多网友将这些传统手艺制作工艺视频发到网站上,引来了很多观众的尊崇。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

⑷ 河北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河北省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蔚县剪纸、衡水内画、大名草编、 中国画、书法、永清秸秆扎刻、武强木版年画、辛集面塑、安新芦苇画等优秀传统文化,具体介绍:
一、河北民间工艺品种和表演工艺师简介

1、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又称窗花,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蔚县剪纸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结合,用多色点染彩绘。其主要工艺工序为设计底样、撒粉子、熏样、订活儿、闷活儿、刻制、点染上色、揭活儿等。剪纸题材以戏曲人物、花卉、脸谱为主。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工艺奇特,色彩浓艳对比强烈,装饰性强,民间民俗风味浓郁,且富有节律韵味,在民间剪纸领域独树一帜。
2、衡水内画

衡水内画以玻璃、水晶、琥珀等为壶坯,把国画的皴、擦、染、点、勾、撕等技法引入内画,在瓶内反手绘出细致入微的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

衡水内画作品的特点是立意深邃,构图严谨,线描技法丰富,设色协调精润,书画并茂,雅俗共赏,可谓“方寸之间,别有天地”,有“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之说,深为人们所喜爱。
3、安新芦苇画

安新芦苇画是白洋淀特色旅游工艺品之一,白洋淀所产芦苇质地优良,素有“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之美誉。
安新芦苇画以白洋淀芦苇的叶、杆、花穗等为原料,经艺人剪、烫、帖、润等十几道工序精心创作而成,由于采用了特殊处理工艺,故可长期保存,是纯天然、纯绿色、纯手工制品。
白洋淀芦苇画画面本色天然,古朴典雅,花草鱼虫、人物建筑、山水风景尽可展现,构图简洁,栩栩如生,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主要作品有《钟馗》、《水乡》、《古莲花池》、《五福临门》等。
4、大名草编
“张庄刘村大道边,男女老少编花篮”,这是在邓丽君的祖籍河北邯郸大名县流传的一首民谣。用麦莛、高粱莛、玉米皮、柳荆条、马莲草、芦苇等编织的各种日用品、装饰品、玩具等,曾在大名县随处可见。
大名草编是大名县卫河以东地区的传统家庭手工艺,妇孺皆能,多以麦秆制作草帽、提篮等物品。在此基础上,经过民间艺人的研究,又增加了提袋、茶垫、坐垫、地席、门帘、果盒、纸篓、拖鞋以及用麦草制作的贴画、贴盒等。
现代草编麦草贴画借鉴油画、工笔画等绘画艺术的技法,多表现花鸟虫鱼、虎啸深山、鹿鸣
5、辛集面塑

面塑是我国北方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它的形式起源于民间,宋代《梦梁录》中曾记载有面塑用途广泛。民间面塑是亿万劳动群众寄托情感的民间艺术。
面塑创作题材广泛,表现内容多以人物、动物、昆虫、瓜疏为主,其中田园系列作品,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6、武强木版年画
衡水市武强县是着名的民间木版年画之乡。武强木版年画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最为鼎盛。它画采用梨木或杜木刻版,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线条粗放,以黑、红、绿、黄、紫、粉等几套色版水印,特点是色彩对比鲜明,造型简练概括,构图饱满,结构严谨,主题突出,装饰性强。
在题材方面,既有传统的人物、山水、花鸟,也有当代现实生活及时事新闻,其中对传统美德的宣扬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品种有门画、中堂、对联、灶画、搏戏图、年历等。
题材分类主要有神仙佛像、吉祥吉庆、农事耕作、节日习俗、历史典故等几十种形式,充分表达了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堪称农耕社会的缩影、民俗生活的大观园。
7、永清秸秆扎刻
永清秸杆扎刻,是采用上乘的高粱秸秆作原料,以卡尺、剪子、锥子、刀子、竹签和油灯为工具,靠手工攒装、扎刻成各类工艺品的河北民间工艺品种。作品从传统的蝈蝈笼、秸秆花灯,到各类仿古建筑模型,做工精细,艺术观赏价值高。
秸秆扎刻技术具有仿古建筑的结构特征、平衡稳定的物理性特征、榫、槽、角度的几何特征以及古建筑的观赏性等特征 。
代表性作品有《庆州白塔》、《滕王阁》、《西安钟楼》、《河南佑国寺》等,作品《天安门》以国礼赠予日本长野县收藏,《佛香阁》和《故宫角楼》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⑸ 河北文化的代表是皮影还是评剧

河北文化的代表是评剧。因为河北凭据是发源于河北的独有的一中戏曲形式,是由对口莲花落儿发展而成的。而皮影戏并不是河北独有的一种文化,河北的皮影戏只是在河北有当地特色融入的相关形式的文化而已。皮影戏最早始于西汉,在河北兴盛的时候已经到了清代。

对大家说起皮影戏和评剧,让大家来分辨哪一个是源于河北,那得到的答案一定是评剧,而不是皮影戏。单说皮影戏,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皮影戏始于西安之类的北方唐汉古都。但实际上皮影戏的分布非常广,有冀北皮影戏,有广东皮影戏,有浙江的皮影戏等等。

三、河北的文化代表需要让人一听就知道是河北的

皮影戏的知名度非常的高,但是皮影戏的发源地并不是非常的清晰,而在全国各地都有形式各异的皮影戏,所以并不能完全代表河北。而河北评剧只要一说就知道是河北的,所以可以当成一种象征性的文化。

⑹ 河北传统文化有哪些

1、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大约诞生于1820-1850年之间。河北梆子的音乐唱腔,高亢激越,悠扬婉转,具有浓厚的抒情韵味。大慢板善于表现人物的抑郁、愁烦、缅怀、沉思等情绪。正调二六板如行云流水,从容舒展。而反调二六板则哀怨缠绵、凄楚悱恻。

河北梆子的演员中有一批全国知名的杰出的人士,如田际云、魏连升、侯俊山、何景山,赵佩云(筱香水)、王莹仙(金刚钻)都以唱腔高亢优美、变化多端而为广大观众所热爱。

这批演员是河北梆子舞台上的明珠,他们精湛的表演艺术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也使观众更加喜爱河北梆子这个剧种。

2、曲阳石雕

曲阳盛产质地优良的各色大理石,早在汉代,曲阳一带的石雕艺人就用汉白玉大理石雕刻石果、碑文、龙凤、雄狮、观音、佛像等各种工艺品。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兴建大都(北京),召集各地能工巧匠。曲阳石雕艺人杨琼因雕技精湛,被任命为总管。

据记载,天安门前的金水桥,就是由杨琼设计监造的。清代,曲阳石雕曾在巴拿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展出,荣获世界石雕艺术第二名。

3、竹板书

竹板书产生于河北省中部平原。起源年代比较久远。据老艺人马兰月、王来恩(艺名“舍命王”)等谈,一百多年前,他们的师爷就是唱竹板书的。七、八十年前,南皮县老艺人张福堂等初去山东,后来又有尹福盛、王来恩等到相继而去,竹板书从此流入山东。

清末明初,又有潘福恒、王福义、余来荣等到在京津辽沈等地演唱,狄来珍去山西太原等地演唱,竹板书的活动区域逐年扩大。王来恩还到西安、扬州、香港等地演出过。

4、评书

流行在河北省的评书,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话”艺术演化而来的。一般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演出时坐在案前,以一块醒木为道具。表演中,既有娓娓的叙述,也有琅琅的朗诵。传统书目大都是长篇,内容以历史故事和武侠故事为主。

5、皮影人

是皮影戏的人物造型。流行于唐山、乐亭一带。以驴皮刻染,吸收了当地民间剪纸的特点,更以雕镂精细、造型夸张、富有装饰性见称。清代已在京津、东北一带流传。老艺人王玉宏刀法犀利多变,并对古法进行了改革。邯郸有牛皮影人,线条苍老古拙,意趣淳朴有力。

⑺ 河北人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1、石家庄:藁城宫灯

藁城宫灯始于东汉,相传刘秀定都,为了庆贺统一天下之功业,在宫廷里张灯结彩大摆宴席,所挂宫灯盏盏精致,宫灯之名由此而生,后来宫灯的制作技术传入民间。据传,明代藁城屯头村李师傅手工制作的纱灯,以美观明亮、耐风耐用为特色,遐迩闻名,生意愈发兴隆,其艺传世而不绝。

2、张家口:拢旺火

三十儿这天,大人小孩都一宿不睡,有的玩牌、有的窜门拉家常,这就是“熬年年”。而到了快五更天的时候,大人小孩们穿上新衣服,到院子里拢上一堆火,俗称“拢旺火”,旺火一着,鞭炮、二踢脚、花炮就开始燃放,新的一年在爆竹声中来了。

3、秦皇岛:昌黎地秧歌

昌黎地秧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汉族民间艺术,最早产生于元代,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多少年来,凡遇年节或喜庆日子,地秧歌队伍遍及昌黎城乡,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演出,自我表现已成为昌黎人民世代相沿的传统习俗。

4、张家口: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蔚县剪纸吸收了河北武强木版水印窗花以及河北雕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特色,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用小巧锐利的雕刀手工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逼真,色彩对比强烈,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5、邢台:珍珠元宝饭

广宗、巨鹿、南宫一带不少村庄,每到正月十六这天早晨,差不多家家都吃“珍珠元宝饭”。所谓“珍珠元宝饭”就是小米饭内煮饺子。

⑻ 河北省有什么传统文化

1、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又名“鼓子快书”,地方色彩浓厚,是河北省中部石家庄地区最流行的曲种。其产生年代尚无实据可查,据知近百年来就有了驰名艺人赵老万(艺名“大老鸹”)。这种曲艺形式是吸收了冀中民歌及当地做买卖“吆喝”等曲调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

2、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犁铧片伴奏而得名。在河北省南部一带颇为流行,是中国曲坛上一枝别具风采的鲜花。

3、竹板书

竹板书又名毛竹板书、竹板快书,俗称“大落子”、“京口落子”。是河北省流行较广的曲种之一。竹板书形式简单,表现力丰富,有头板、大按板、二按板、苦相思、流星赶月、垛子板、花板、快板等到众多板头和俏腔,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4、保定老调

保定老调作为一个特有的戏曲声腔剧种,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老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当地群众常在口头哼唱的曲调。

5、泥玩具

泥玩具盛产于新城县白沟河、玉田县代家屯等地。它是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型泥彩塑。造型单纯,以品色敷彩、装饰和绘画结合的技艺而与众不同。邢台、河间等地也广为流传。

⑼ 河北的风俗和传统文化有哪些

名人: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蜀汉昭烈帝刘备
水稻专家袁隆平
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
前海军司令苏振华
党史人物苏兆征
起义将领卢汉
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
着名记者邹韬奋
抗日将领郝梦龄
志愿军烈士邱少云
民主人士邵力子
香港名人邵逸夫
红军将领段德昌
着名学者俞平伯
红军将领韦拔群
开国将领韦国清
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
舍身救列车的欧阳海
着名作家欧阳山
宋代书法家欧阳询
西楚霸王项羽
新四军副军长项英
二胡名家闵惠芬
漫画家缪印堂
前副外长符浩
竹林七贤之一嵇康
和氏璧的发现者卞和
气象学家竺可桢
音乐家冼星海
抗战将领佟麟阁
边塞诗人岑参
战国赵相蔺相如
明朝文人祝枝山
三国名将赵云
抗战将领赵登禹
抗日英烈赵一曼
抗联将领赵尚志
抗战名将薛岳
唐代名相裴度
古人类学家裴文中
前新疆军区副政委裴周玉
前驻新西兰大使裴坚章

风俗文化:
涞源 婚丧、节庆、禁忌
涞源民间艺术
多边文件的交汇-涞源方言及谣谚

沧州武术
落子
吴桥杂技

承德地区民俗民情
满族的祭索拨杆子
丰富的戏剧艺术

着名的书话艺术
保定老调
冀南扇鼓舞

黄窑焰火
大隐豹彩布拧台
南吕固抬猴爷

二月二乞巧节
元霄节荡秋千
五月十三送羊

看皮影哼大鼓
望海大会
秦皇岛的传说

唐山皮影戏
乐亭大鼓
常山战鼓

正定民间花会
井陉雪花山庙会
丝弦戏

六月初六姑姑节
河北吹歌

与河北传统文化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9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8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6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5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9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4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2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