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8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首站徐闻为什么会被称为“菠萝的海”
徐闻的“菠萝的海”,不是真正的海水之海,而是山地之海。它位于曲界镇菠萝生产基地,因其地形属台地高低不平,菠萝地一望无际,“菠”浪起伏,好像身处菠萝海洋之中,故得名“菠萝的海”。而今年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徐闻站的赛事将会结合当地“菠萝文化旅游节”进行开展,令参赛者能够感受不一样的徐闻文化。
㈡ 打造红汇新华阵地怎么打造
摘要 2018年5月,广东省委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高标准建设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随后,省直工委印发了《省直机关党组织落实工作方案》,提出按照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资料、有制度、有台账的标准推进“六有”党员活动室(党员之家)规范化建设,保证党员学习有地方、开会有场所、议事有空间、活动有阵地。
㈢ 英德洞天仙境、徐家庄旅游度假村现在疫情期间有开放吗
英德持续发展全域旅游。图为游客在九龙峰林小镇乘坐观光小火车。
浈阳峡风景区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山水优美,尤其是北江游船备受游客欢迎。
近日,2021年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工作会议在英德召开。英德市文广旅体局在会上作工作经验交流发言,聚焦全域旅游打造,助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为清远各县(市、区)文广旅体局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和工作思路。
自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英德强化党政统筹,坚持“全域规划、全业融合、全链提升、全程创新”的理念,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形成了全域旅游新格局。接下来,英德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力争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全域旅游的标杆。
●文/图:邓文燕 黄敏华
优势
旅游资源丰富+交通网络便捷
英德位于广东省中北部,总面积5671平方公里,素有“岭南古邑”之称,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先后被评为“中国红茶之乡”“中国英石之乡”“中国女足之乡”“中国桑蚕之乡”“中国麻竹笋之乡”。
英德旅游资源丰富,山川秀丽、人文荟萃,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兼具,尤其是生态观光、水域风光、喀斯特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突出,张九龄、米芾、杨万里、苏东坡、文天祥等文人骚客在英德留下大量珍贵的诗词石刻。
英德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已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境内拥有“四高两铁两江”的交通大动脉和内联外通的国省道路网,其中“四高”是京港澳高速、广乐高速、汕昆高速、广连高速,“两铁”是京广铁路、武广高铁,“两江”是北江航道、连江航道。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英德加快资源大整合、景区大建设、品牌大推介、服务大提升、产业大升级,尤其是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以来,旅游产业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英德主要支柱产业,备受大湾区游客的青睐。
目前,英德对游客开放的旅游景区景点20多家,有国家4A级景区4家、3A级5家,4星级洒店2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英德全年接待游客120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9亿元,位居全省县域前列;连续五年被评为“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十强”;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位居广东第一;获评“2020新时代·中国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城市”称号。
重点
构建乡村旅游新格局
为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英德以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为切入点,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放大英德旅游效益,构建乡村旅游新格局,助力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探索国家级文旅、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连樟样板”。连樟村样板区2019年12月被纳入国家首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将文旅、农旅融合作为重点和切入点,投资1亿多元建设乡村振兴学院、连樟客厅、游客服务中心、现代农业科技园、连樟书吧、连樟商业街,修复了南粤古驿道,完善了旅游标识系统,擦亮了乡村旅游名片,形成了文农旅融合的“连樟样板”,昔日的贫困村已变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幸福村、旅游村。
实施“三变工程”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探索“旅游企业+村经济社+农户”发展理念,整合农民的土地资源,探索出“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的“新三变”发展模式,激活农村土地和农村劳力资源活力,让产业发展惠及农村农民。近几年来,英德利用这种模式发展了九龙峰林小镇景区、徐家庄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批乡村旅游景区。
开启“六种新模式”推动乡村旅游。结合乡村实际成功摸索出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包括以河头村为代表的新农村连片开发型、以铁溪村为代表的乡村创业激活型、以淡地村为代表的农村创意改造型、以鱼咀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活化型、以龙华村为代表的旅游精准扶贫型、以八宝村为代表的带头人引领型,通过上述六种模式的乡村游使乡村变成“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一批知名乡村旅游品牌脱颖而出。
亮点
以特色小镇建设促镇旅融合发展
英德还以特色小镇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探索城旅融合发展。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思路,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新动力、新空间、新模式。
一是“旅游+产业”双核驱动模式,明确主题,打造多元化旅游项目。如今年元旦开业的奥园巧克力小镇占地8000多亩,总投资150亿元,以红茶为文化内核,集巧克力王国乐园、英红小镇、希尔顿酒店、泉林水世界、休闲牧场、温泉别墅、新型现代社区等于一体,已成为特色小镇、全域旅游、产城结合的典范。
二是旅游业驱动模式,镇旅融合,以旅游业为引领带动小镇文化、产业、社区全面发展。以浈阳峡文旅小镇为例,总投资17亿元,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及资源禀赋,深度挖掘丝绸之路文化、英石文化、北江文化、古驿道文化等,建有徽派古街、艺术馆、英石博物馆、文化广场等,成为粤北标杆性文化旅游项目。
三是农业服务型模式,打破界线,构建强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东华红茶小镇占地9000亩,总投资17亿元,打造以茶、茶文化、茶艺为主题,集旅游、社交、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旅文融合项目,成为绿色健康经济的新引擎;锦潭小镇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总体投资30亿元,遵循“产城人文”有机融合的发展理念,以“高科技精品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为主体,探索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及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创新模式。
探索
“N+旅游”助推产业升级发展
近年来,英德以“N+旅游”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发展,为山区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做优“农业+旅游”。深入推进茶旅融合,形成了积庆里、茶叶世界、德高信、八百秀才红茶小镇、英州红茶趣园等茶文化主题景区,打造了云水谣、九龙小镇、锦潭小镇及石牯塘镇、黄花镇等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示范镇。
做活“文化+旅游”。注重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挖掘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打造了英石文化长廊、浈阳峡北江文化旅游区、青塘遗址文化公园、英红知青文化博物馆、南粤古驿道、红茶博物馆等文旅融合项目。
做强“体育+旅游”。擦亮“中国女足之乡”品牌,升级改造中国女足基地,开展了马拉松赛事、连铁古驿道徒步赛、宝晶宫欢乐跑、环英西骑行挑战赛等户外体育活动,推动体育旅游新兴产业发展。
做亮“工业+旅游”。推出奥园巧克力工厂观光与品尝游乐相结合的旅游线路,入选广东省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望端口镇南国童话度假区开拓化妆品原料的现场种植、提炼加工制作与观光体验购买相结合的旅游产品等,深受游客的欢迎。
做实“红色教育+旅游”。打造了鱼湾苏维埃政府旧址、龙华村革命斗争阵地、九龙金造起义旧址等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推出4条红色旅游线路。
深耕
实现全域旅游共建共享
为深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英德还以全域统筹共建共享为驱动,结合“创文融合、城乡融合、主客融合”,投入5亿多元全方位进行交通和城市环境的改造、旅游基础设施的配套、市区夜景的打造以及旅游产业的提升等,全力促进旅游业发展升级。
全域统筹,改革创新激活全域旅游。英德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打造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创新统筹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全域旅游规划、投融资、建设、管理、运营、服务“七位一体”的整体格局;改革创新旅游用地、旅游市场治理、旅游人才培训、旅游景区的管理提升等机制,激活全域旅游发展动能。
城乡融合,“景城一体”引领全域旅游。按照“景城一体”思路,构建“一江两岸”“一核两心”城市框架,通过水系、公园、广场、步道、场馆、特色街区、产旅融合项目等系统联动,形成旅游与生活水乳交融的魅力景区城;2020年,投资3.5亿元对市区主干道黑底化、桥梁景观化、湖泊亮化美化进行改造,做精景城一体化工程;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一批“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大大提升全域旅游环境。
主客融合,完善配套力促服务提升。打造“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构建“两江两铁四高”交通大格局,开通“乡村振兴号”旅游客运专线;构建起“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点”三级旅游咨询服务网络和“旅游+”的服务功能,实现旅游咨询全覆盖;建设50多座旅游厕所,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以“一部手机游英德”为切入点,建立起咨询、导览、服务、营销为一体的英德智慧旅游系统,实现智慧应用及旅游安全救援的快速响应。
蓝图
打造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英德将全力办好省运会体育场馆和市区游泳场建设、完成《英德青塘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力争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常态化开展好“北江鱼干节”“荷花节”及“丰收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大力推进连樟样板区旅游项目规划落地,为“十四五”英德文广旅体工作谋好新篇,开好新局。
放眼“十四五”,英德提出,要发挥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坚持旅游与生态、文化、科技等融合发展,坚持全域规划、全业融合、全链提升、全程创新的原则,不断完善旅游硬件设施和软环境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加速打造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
加快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以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为统领,统筹谋划城市、景区、乡村旅游资源,推动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元、协调发展的全域生态型旅游产业体系。全面建立健全旅游服务标准、项目打造、品牌建设等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大湾区的“后花园”。
到2025年底,力争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打造一批特色民宿、特色旅游名村。到2025年,实现接待游客突破1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93亿元。
共建生态旅游优质生活圈。围绕“湾区所需,英德所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生态旅游作为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切入口,做活“集点、连线、汇面”文章,形成“一镇一景、一镇一特、百花齐放”的区域旅游特色,全力打造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
丰富旅游融合发展业态。实施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战略,以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导向,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域旅游特色化发展,推动旅游业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单一景区景点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旅、农旅、体旅、养旅、城旅等“五个一批”旅游融合项目,推动旅游景区向精品化、优质化方向发展。
英德旅游“成绩单”
●英德连续五年被评为“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十强”;
●英德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英德获评“2020新时代·中国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城市”称号;
●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组织和国际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研究院在英德设立文旅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观测站;
英德被评为“中国茶旅融合十强示范县”;
●九龙镇河头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东省文化与旅游特色村”;
浛洸镇鱼咀村、连江口镇连樟村被评为“广东十大美丽乡村”;
横石塘镇龙华村获评“广东省文化与旅游特色村”;
●九龙镇被评为“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
●黄花镇、石牯塘镇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
●茶趣园大茶壶乡村旅游景区、英西峰林德高信茶园被认定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英西峰林乡村休闲旅游线路、英德北江风情生态美食游线路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五一”旅游线路推荐
●线路一
英西峰林乡村休闲游(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洞天仙境—九龙峰林小镇—英西峰林—彭家祠—德高信T三有机茶园—老虎谷漂流—九重天
●线路二
英德北江风情生态美食游(第二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吴光亮故居—丰盛古寺—亚婆田·白水寨生态旅游度假区—铁溪小镇—连樟村—大樟沙滩度假村—浈阳峡风景区
●线路三
英德度假享受游
奥园(英德)巧克力王国—红旗茶厂—积庆里仙湖旅游区—横石塘镇龙华村—仙桥地下河
特色景点推荐
●宝晶宫国际旅游度假区
宝晶宫位于英德市南郊,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内环境幽美雅静,是集湖泊花海、溶洞、山林奇石、温泉酒店、水上乐园、恐龙世界、极限项目、研学拓展基地等项目为一体的综合度假区。被誉为“广东的山水桂林”“岭南第一洞天”。宝晶宫历史悠久,还拥有通天洞摩崖石刻、旧石器遗址、碧落洞千年道观遗址等人文历史景观。
●九龙峰林小镇
九龙峰林小镇国际生态农业度假区是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广东AAAA级农业公园、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等,处于九龙镇英西峰林核心段。景区内有千余座呈线型排列的石灰岩质山峰,山势雄伟,景色奇特,是一个集农业公园、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花卉观赏、休闲观光、养生度假、科普教育、户外拓展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区。
●奥园(英德)巧克力王国
奥园英德巧克力王国位于英红镇,是奥园(英德)心花小镇中一个板块,是国内独创融合巧克力IP、英红茶文化、泡池、酒店及喀斯特地貌于一体的全业态全域旅游度假胜地。项目总占地面积750亩,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首期建设有巧克力乐园、茶与巧克力小镇、英德泉林水世界、英德奥园希尔顿逸林度假酒店四大主题区域。
●浈阳峡风景区
浈阳峡风景区位于连江口镇,致力打造成珠三角一流的集生态文化旅游、滨水休闲度假、艺术产业、游艇产业、户外运动、农耕文化、养生养老等主题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流域型度假目的地。景区地块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丰富,自然山水优美。目前,景区已开放了奇石文化广场、浈阳峡艺术馆、浈阳峡英石馆、九大簋餐饮、四季餐吧、火车主题客栈、粤北土特产商业街等项目。
㈣ 南粤古驿道主题画比赛要画什么
关于南粤古驿道的主题,该课题旨在进一步挖掘南粤古驿道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自然美景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的文化艺术名片,让古驿道上的文化密码在当下重现。
1、投稿要求。
个人参赛者投稿数量限3幅以内,城市分赛区初选投稿需按照大赛投稿平台要求上传电子稿件。
2、参赛作品类别。
立体作品:潮绣、广绣、木雕、沙画、广绣、草编、陶艺等;
平面作品: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版画、素描等。
3、尺寸要求。
国画作品不超过4尺3开(69*46cm);其他作品不超过4开大小;团队作品规格不限制。
报名及作品递交信息:
1、大赛坚持公益先行,报名投稿不收取任何费用。
2、本届赛事城市分赛区采取线上投稿。
3、组委会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南粤古驿道保护、活化、利用中去,一同为南粤古驿道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出谋划策。
㈤ 广州有哪些特色的乡村旅游线路
(一)黄埔古村史韵游
路线:深井古村——南湾水乡——莲塘村
昔年中原汉族向岭南的大迁移,在南粤大地建起了一个个独特的古老村落。如今,这些古村依然保留着极具岭南特色的古老建筑、传承已久的民俗活动,让游客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乡土古韵。深井古村的西关大屋与特色烧鹅,南湾水乡的青山绿水与白墙青瓦,莲塘古村的镬耳屋与荷花池……洗尽铅华的舒适慢生活,都藏匿在黄埔区的这几个古村落里。
(二)海珠黄埔古港古村海丝文化游
路线:黄埔村牌坊——北帝庙——旅日华侨楼——家塾——公祠——宗祠(胡氏宗祠、梁氏宗祠)——凤浦牌坊——“海傍东约”牌匾——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哥德堡号纪念雕塑——黄埔古港遗址
黄埔古港古村海丝历史文化线路位于海珠区石基村和黄埔村,串联起黄埔古港古村众多的保存完好的古祠堂、古街巷、古民居、古庙宇,承载着海上丝绸之路、近代对外贸易风云变幻的历史故事。石基村是黄埔古港遗址所在地,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见证了我国近代海上贸易的辉煌时期。黄埔村在北宋时期开村,与黄埔古港连成一体,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地。
(三)黄埔长洲慢岛文化游
路线: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白鹤岗炮台——辛亥革命纪念馆——深井文塔——中山公园——游艇码头——长洲文化旅游度假村
长洲岛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岛上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广州市2000年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全岛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本线路串联了岛上历史文化古迹类、近现代革命和军事史迹类、自然风光类和旅游服务类等多种文化旅游资源。
(四)白云亲子休闲游
路线:帽峰山——丰华园——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
在帽峰山,既可呼吸新鲜空气、强身健体,还可以将美景尽收眼底。登完山品尝一下当地知名的太和烧鸡,再前往丰华生态园采摘瓜果,到广州翼•空港文旅小镇体验丰富的亲子游项目。
(五)花都绿色田园游
路线:花山小镇——融创乐园——晨采庄园——香草世界
集花都碉楼古村落、侨乡历史文化、创艺设计等于一体的花山小镇;拥有六大主题园区、引入多个世界级游乐设施和经典的剧场演艺的融创乐园;在机棚内种植十余种蔬果、拥有整条葡萄长廊绿茵的晨采庄园;集香草花卉主题、生态农业主题、游乐主题等六大主题于一体的香草世界……这一绿色田园游线路,以瓜果采摘、花海欣赏、游乐体验为主题,再加上充满浓郁文艺气息的古朴小镇,田园慢生活以及丰富游乐项目,特别适合周末出游的亲子家庭和青年男女。
(六)花都乡村文化遗产游
路线:塱头村——石头记矿物园——洪秀全故居——广东圆玄道观——广州民俗博物馆
线路包括AAA级景区塱头村,AAAA级景区石头记矿物园,AAA级景区洪秀全故居,AAAA级景区广东圆玄道观,以及广州民俗博物馆五个参观游览点。展示了花都深厚的文化底蕴,村落古韵,珠光宝韵,人文风韵,打造一条寻韵之旅。花都塱头古村立村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距今已有651年的历史。塱头村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尤以镬耳屋为代表,古建筑上各种题材的砖雕、彩塑栩栩如生,绘塑精美。它以古建筑品种多、保存建筑规模大以及文化内涵丰富而着称,是迄今为止广东保存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花都红山村位于梯面镇,在具有广州“九寨沟”之称的王子山森林公园的脚下,被誉为“广州市最美的山村”。
(七)番禺农业生态游
路线:大岭古村——莲花山旅游区——佳硕农庄——海鸥岛
番禺古村资源丰富,大岭村是广州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建筑保存完好。佳硕农庄瓜果满枝头,番石榴馨香又清甜。骑行海鸥岛,不仅可以饱览生态美景,还能够尽情享用海鲜大餐。还可以前往莲花山旅游区登高祈福,欣赏多彩多姿的莲花。
(八)番禺水乡文化游
路线:沙湾古镇——宝墨园——南粤苑
沙湾镇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宝墨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集包公文化、古建筑艺术、岭南园林于一体的古建园林。沙湾文化是以传统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主体的水乡文化,集古建筑观赏、历史文化知识的汲取、风土民情的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全面呈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此线路集中展现了沙湾历史文化名镇和禺山风采。
(九)南沙亲水乡村游
路线:东涌水乡——南沙水鸟世界生态园——南沙湿地公园
南沙地处珠江口,你可曾想到这里也是珠三角着名的水乡之地?沿着这条线路游览,可以领略最纯粹的岭南水乡风情,品尝水乡最富饶的瓜果特产,漫游水鸟世界与广州最大的湿地公园,亲水乡村让人流连忘返。
(十)南沙水乡生态游
路线:东涌绿道——南沙天后宫——永乐农庄——百万葵园——南沙十九涌
水乡南沙·生态南沙线路,线路总长度接近80公里。主要包括具有岭南文化的东涌绿道、妈祖文化的南沙天后宫、生态特色的永乐农庄与百万葵园、海洋文化的南沙十九涌。
(十一)从化古驿道游
路线:钱岗村——溪头村——莲麻村
广州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粤大地之上的古道,可谓条条通广州。从化境内的古驿道,是几百年前通往广府的官道,极具历史文化内涵。钱岗古道,莲麻古道,除了相关遗址,古道串联起的还有众多古村古宅。沿着古驿道游览,探寻的是历史和传统。
(十二)从化花果飘香游
路线:香蜜山生态果庄——流溪河从都湿地公园——米埗绿道——西和风情小镇——西塘童话小镇
从化山水秀美,是广州市的后花园,民宿群的出现更让乡村更加美丽宜居。这条线路集聚多个花果种养基地,田园风光带。游客可游览从化的山水风光,也可漫步浪漫花海、金黄稻田,还能深入果园采摘瓜果,尝乡村最淳朴的味道。
(十三)从化慢享康养生态游
路线:西塘童话小镇——西和风情小镇——从化温泉旅游度假区——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南平静修小镇
从化有个地方依山傍水、如诗似画,宛若世外桃源,花海锦簇的童话小镇,让人留恋忘返。这个童话小镇就是——西塘村,这里随处焕发着新颜值,让人如痴如醉。西和万花风情小镇同时拥有宝趣玫瑰园、天适樱花园、正欣多肉植物、大丘庄园等数十家花卉种植企业,着力打造广州最具花卉风情的特色小镇。南平村位于温泉镇东南部,三面环山,山水资源优越,气候宜人,环境清幽,四季如春,是静修、静思、静养的好地方。
(十四)增城生态养生游
路线:白水寨风景名胜区——蒙花布村——正果老街
增城山水秀美,生态良好,物产丰饶,闻名遐迩的白水寨,绿树成荫、花开成海的乡村风光,更吸引了许多游人前往拍照打卡。本线路串联了白水寨、蒙花布村与正果老街,有山水有花海有美食,更展现了增城的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观光悠闲,乐趣无穷。
(十五)增城绿道乡韵游
路线:白水寨风景区——增城北部特色精品民宿——二龙山花园——大埔围村——1978电影小镇
生态好、景色美,北回归线穿越其中,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绿色长廊,沿途风光秀丽、绿道蜿蜒贯穿其中。60余公里的生态旅游线将沿线森林瀑布、温泉养生、精品民宿、绿道骑行、农耕体验、田园风光、红色文化、文化创意等充分展现。
㈥ 有人知道2018年南粤古驿道有哪些站点吗
听说是有湛江徐闻、茂名信宜、广州从化、韶关乳源、惠州惠东、河源、汕头樟林古港、梅州平远、肇庆砚洲岛等9个结合古驿道、古村落、古码头、古城区的站点,而首站湛江徐闻古港站将于4月28-29日拉开序幕。
㈦ 2018年南粤古驿道大赛首站湛江徐闻有哪些出名的景点
石莲山寺、粤海翔龙——粤海铁路北港、南端看制盐、孔庙、贵生书院——汤翁遗梦、广府会馆、广安民俗馆、古城古墟古街坊、东坡题石这些徐闻的景点都值得一看,据说南粤古驿道大赛还将会和大家共度“菠萝文化节”,与参赛者一起畅游“菠萝的海”。
㈧ 广东现存南粤古驿道本体有233条吗
据报道,日前广东省文物局负责人表示,广东省现存南粤古驿道本体共计233条,总长710余公里,将通过文化、体育、旅游等方式推进古驿道的保护与传承,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据了解,广东省自秦代至清末由中央政府主持修造的道路,以及在此期间民间修造的道路,统称为南粤古驿道。近年来,广东持续推进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未来对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将采用“古驿道+文化”“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旅游”“古驿道+产业”等创新模式,真正使遗产“活”起来。
文章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