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广府文化有什么特色

广府文化有什么特色

发布时间:2022-05-14 12:38:19

‘壹’ 广府文化的文化特色

粤剧以粤方言演唱,是广东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粤剧是由多种外来戏曲声腔和本地土戏、民间说唱艺术不断融合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以后又在伴奏乐器上大胆采用了一些西洋乐器,大大增强了烘托唱腔和戏剧动作的效果。20世纪三四十年代,着名粤剧演员有被称为“粤剧四大家”的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廖侠怀等。红线女所创的“红腔”近半个世纪以来影响最大。以粤语演唱的曲艺品种,有粤曲、木鱼歌、龙舟歌、南音和粤讴等。广东音乐是产生、流传和发展于珠江三角洲一带以及粤西广府方言区的纯器乐演奏的民间音乐。19世纪60年代起,严老烈等代表性人物,运用带规律性的使用装饰音和“加花”的旋律发展法创作改编出《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饿马摇铃》、《雨打芭蕉》等有独特风格和地方色彩的着名乐曲,标志着广东音乐作为乐种的形成。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 。 2011年1月18日首个广府文化节开幕。广绣、骨雕、雕塑、盆景、摄影五大文化传承人五仙观献艺。91岁象棋大师陈松顺亲临现场设局对弈,一代剪纸名家叶润生亲手表演镂空剪影,“南萧王”郭大强当场展示堪比仪器精准的手工校音,还有50年说书生涯的颜志图讲述广府民俗故事……为期6天的“广府文化节”在广州五仙观盛大开幕。
启动仪式上还将有华美汉服秀、五仙赐福、醒狮等精彩表演。五仙观现址坡山是珠江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坡山古渡”,至今仍然留下唐代广州海岸大浪冲刷过的痕迹。主办方别出心裁地设计了“鲜花、稻穗献五仙”节目,游客只要花两三元就可以买下鲜花、稻穗献给传说中的“五仙”。

‘贰’ 广东的三大文化是什么

广东三大文化分别指的是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东文化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中国省份的地域特色,这是因为三大文化都是中原人民为躲避战乱南迁带去的的。五岭的阻隔使得岭南文化独立传承发展,而广东以北的其它文化在历史的演变中,接受其它民族的文化,进行融合,形成现代的文化,因此广东文化传承了比较多古中华文化。另外,自唐以来,广州都是对外交流的门户城市,能以中华文化的包容度对外来文化进行包容,改进。还有就是革命成功后,广东人对政治文化不太感兴趣,有点金钱主义的感觉,所以造成广东的平民文化。

分开来说,广府文化是指以广州为核心、包括珠江三角洲的粤语文化,以及广府文化的源头岭南。广府文化在岭南文化中,是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的一种,是古南越、中原汉文化、西方文化、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等综合而来的文化,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

‘叁’ 广府文化有哪些

广府文化有:广绣、饮食风俗、戏曲音乐、美术工艺、醒狮等。
1、广绣
广绣是粤绣之一,指佛山、番禺、顺德、东莞、宝安、香山、台山等地的刺绣,也就是以广东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的总称。广绣的针法主要有7大类30余种,包括直扭针、捆咬针、续插针等。广绣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宇内。
2、饮食风俗
粤菜是我国的四大菜系之一,其特点是善于在模仿中创新,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做工考究,讲究“镬气”,注重形象,品种繁多,五味俱全,浓淡适宜。
3、戏曲音乐
粤剧以粤方言演唱,是广东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粤剧是由多种外来戏曲声腔和本地土戏、民间说唱艺术不断融合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4、美术工艺
广东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风格独特,技法纷呈,求新求变。其代表人物有:东莞张穆着称画马、新会高俨擅长山水、顺德黎简诗书画皆绝、顺德苏六朋、苏仁山尤擅人物、番禺居巢、居廉工花卉草虫,重视取法自然,创造了“撞水”、“撞彩”技法。
5、醒狮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广泛流传于南方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社区,舞狮在中国流传着很多不同的派系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义。

‘肆’ 广府文化的特点及元素是什么

特点:广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岭南文化,由中原与江南移民文化所形成,传承了中原汉文化的精髓,在岭南文化中影响最大。

元素: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广东汉文化的代表,广府文化的代表有“广东音乐”、“粤菜”、“醒狮”、“广绣”、“广彩”、“广雕”、“岭南画派”、“镬耳屋”、“岭南园林”、“粤剧”、“粤曲”等等。

广府文化的特征

广府文化在广东民系文化中的突出地位,因此,广府文化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广东汉文化的代表。近代以来,由于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故广府民系的人民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广府人由于最早受到海外,尤其是近代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中,有一种“敢为天下人先”的最为宝贵的性格特征。

‘伍’ 广东有什么特色文化

广东具有历史悠久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主要有广府文化,茂名文化(如年例),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四大块。及茂名一带的年例是广东地区一个最独特的传统节日,茂名、化州、高州、电白县、信宜及吴川一带的农村每年都会举办年例。善堂是中国民间慈善的典范;广东粤菜、潮州菜(也称潮汕菜)誉满全国,放眼现实便可知,潮粤菜为现今中国最大的菜系!而广东的粤剧、潮剧则属于中国的十大地方剧种;广东音乐,潮州音乐雅韵飘四海;潮汕英歌舞粗犷豪迈是南方艺林一朵奇葩。开平碉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围屋被认为是中国汉人南迁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而潮汕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致。
据不完全统计,1995-2002年,广东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60.41亿元(不含基建部分),占全国文化产业总产出的13.58%,居全国首位。8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建成一批投资规模大、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在全国引人瞩目。全省现有文化事业机构2,427个(不含电影事业,下同),文化队伍22,570人 ,初步形成艺术创作演出、群众文化、公共图书馆、电影发行放映、文物博物、文化市场等骨干网络;形成以国家办文化为主导、社会办文化为基础的广东文化新格局。
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均为全国一流乐团之列,广东实验现代舞团为国际知名舞团。已建或在建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有省博物馆新馆、星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东莞大剧院等;山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跃居全国先列,在全国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评选中,广东省连续两年获得总成绩和金奖数全国第一。全国乃至亚洲首个水下考古基地设在广东。1997、2000、2001年均有项目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广东音像城2002年销售额达到16亿元,占全国批发量的70%。连续五年对外文化交流进出文化团体的总批次和总人数均为全国之首。但人均博物馆,图书馆数量依靠低。
粤剧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系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文化人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使广州人更容易明白。粤剧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港澳。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都有粤剧的演出。粤剧是溶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潮剧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已有四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戏的特长,结合本地民间艺术,如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并非一开始就使用潮州方言。从明刻本《摘锦潮调金花女大全》可以看到,这时的潮剧主要用潮汕方言演唱,但其中一些场次的唱腔和道白,标明用“正音”(即“官腔”)演唱,这说明潮剧从南戏演化的过程中,开始可能全用“官腔”,其后才逐渐减少“官腔”的分量,而最终完全地方化。
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储着《汉剧提纲》,定名为汉剧,从此约定俗成,沿称至今。流行于广东的梅县、汕头和粤东北、粤闽赣边区各地。实际上它来自皮簧合流后的徽戏,与闽西汉剧同属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清雍正至干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陆’ 广府文化精髓是什么

广府文化精髓是什么:

广府文化的代表有“广东音乐”、“粤菜”、“醒狮”、“广绣”、“广彩”、“广雕”、“岭南画派”、“镬耳屋”、“岭南园林”、“粤剧”、“粤曲”等等。

广府文化即广府民系的文化,是粤语地区之中的一个地域文化,指广东珠三角广州府地区使用粤方言的汉族居民的文化,范围是以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为中心以及周边的粤西、粤北部分地区。

粤语地区的地域文化还包括广东粤西地区的高凉文化和广西地区的桂系文化。广府文化形成于广州府地区,又流行于广东、香港、澳门、广西东南部以及海外粤语华人社区。

广府人主要自唐宋时期经粤北南雄珠玑巷迁入,因此珠玑巷被称为广府人的祖居之地,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华文化驿站,天下广府根源”。

广州府自设立以来,经济发达、商贸繁荣、文教鼎盛,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和兴盛之地,一直处于广东省的领先地位。

广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属于岭南文化,由中原与江南移民文化所形成,传承了中原汉文化的精髓,在岭南文化中影响最大,在各个领域中常被作为广东汉文化的代表。

‘柒’ 广东的特色文化有什么

1、文化艺术:

广东主要有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州文化等分支。

雷州半岛有天下四绝之一的雷州换鼓、南方兵马俑的雷州石狗,且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州歌、傩舞等。

2、饮食文化:

粤菜即广东地方风味菜,又称广东菜,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地特色菜点发展而成广州菜、潮州菜、客家菜。

3、传统戏剧:

粤剧、潮剧、花朝戏、乐昌花鼓戏等。粤剧、潮剧属于中国的十大地方剧种。

4、音乐曲艺:

多样化具有多重属性,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音乐、雷州音乐和岭南的少数民族音乐,以及传播到海外的岭南音乐都属于岭南音乐范畴。

5、民俗:

广东部分民俗庆典活动:南狮、佛山行通济、广州波罗诞庙会等。

6、语言:

广东语言状况复杂,除粤北、粤东、粤西有瑶语、壮语、畲语、标话及归属不明的汉方言旧时正话、军话、韶州土话等,主要流行3种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特点、又各有特色的汉语方言广东本土汉语方言粤语、客家语、闽语。

‘捌’ 广州的人文特色是怎样的

1、广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广东音乐

岭南古琴艺术

广东醒狮-沙坑醒狮

粤剧

8、传说

广州又称“五羊城”、“穗城”,传说周朝时广州连年灾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飘来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骑着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衔着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赐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无饥荒。仙人离去后,五只仙羊因为依恋人间而留了下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百姓为感谢五位仙人,在他们留守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观”,观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

‘玖’ 对于广府文化有什么理解

‍‍广州的饮食文化享誉海内外。粤菜是我国的四大菜系之 一,其特点是善于在模仿中创新,用料广博,选料珍奇,配料精巧,做工考究,讲究“镬气”,注重形象,品种繁多,五味俱全,浓淡适宜。粤菜善于博采众长,根据 广州的气候、物 产条件进行改造,体现了岭南文化融通善变的韵味。粤菜中, 飞禽走兽、山珍海味、野菜山花,皆可入肴,着名的“龙虎斗”、“菊花三蛇羹”、“上汤焖禾花雀”、“红烧果子狸”、“瓦钵炖禾虫”、“开煲狗肉”、“粗盐焗乳鸽”,成为公认的美味佳肴。鸡的菜款既多又可口,更显粤菜的制作功夫。广式饮菜,兴起于 19世纪末的广州,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众化茶楼兴起,渐而蔚成风习,扩展至珠江三角洲城镇及西、北江流域沿江城镇。茶楼的点心精美而又丰富,常见的如蛋挞、蛋盏、蛋散、干蒸、烧买以及各类粥品。改革开放以后,引进许多西点,使食品更为新潮、精美。
‍‍

‘拾’ 广府文化是珠三角本土传统文化,这个文化有什么特色

珠三角广府文化的特色

三、南雄珠玑,认同标记

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民系,也是中原汉族南下移民与本土居民融汇时间最长、融汇形式最多,构成最复杂的民系。各个区域的广府文化与粤方言一样,共性突出,个性鲜明。珠江三角洲是以广府民系为主体族群的区域,该区域的广府民系较其他区域的广府民系而言,有着较强的区域文化认同感,大多数人均为“珠玑后裔”,有共同的发祥地--南雄珠玑巷。细分析,主因有二。

1.珠三角广府民系的构成

唐宋以后,南下移民多取道粤北大庾岭梅关新道,南雄珠玑巷成了南迁移民的聚居地及转散珠三角及其他地区的中转地。宋代,移民中江南籍比重大增,因而,珠三角的粤方言,吴语痕迹较明显。据《珠玑巷民族南迁记》的记载,分布在珠三角广府人的211个氏族中,有191个氏族是从南雄迁入的,而其中又有187个是宋代经南雄迁入的,占了总数的98%。这种特定的民系构成,使珠三角广府民系易于有共同的文化认同。

2.珠三角的发展史

宋以降,珠江三角洲的开发蓬勃发展,并渐具规模。至明代,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岭南着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并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基塘农业模式,建立了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依托着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建立了活跃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益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以广府人为主的“广帮商人”,清中期便驰名全国。从19世纪末叶,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崇尚兴办实业,是广府文化有别于客家、潮汕两大民系文化最大的特征之一。经济发达推动了文化的兴盛,自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人文荟萃,工农商并举,迎来了广府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潮。

可见,“南雄珠玑巷”,是特定的历史与特定的民系构成衍生而成的文化认同标记,有着极强的凝聚力。 宋代是岭南迅速崛起的朝代,也是广府民系形成的重要阶段,宋以后,珠三角地区领先岭南地区的发展,影响全国,并成为着名的侨乡,“珠玑后裔”遍布世界各地。“南雄珠玑巷”,成为海内外广府人的寻根祖地,珠三角地区的广府文化成为广府文化以及岭南文化的代表,省城的广州文化成为主导,广州话成为粤方言的标准语,并最终成为跨国界的语言,“2008年正式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幷且认定为日常生活中主要运用的五种语言之一(LeadingLanguagesindailyuse),仅次于中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MandarinChinese)。”便不难理解了。

阅读全文

与广府文化有什么特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8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3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