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河南文化有哪些特征

河南文化有哪些特征

发布时间:2022-05-14 15:59:45

‘壹’ 河南有什么特色文化

1、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在中国300个主要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按照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中国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之根在河南,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之称的海内外四大姓氏均起源于河南。

2、神龙文化

河南是中华神龙的故乡。被称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氏,在周口淮阳“以龙师而龙名”,创造的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中原地区多个部落的第一次大融合。

3、思想文化

周公旦在西周都城洛阳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祖籍商丘夏邑的孔子在河南境内的各诸侯国讲学论道,传播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名家思想、法家思想、纵横思想等思想等均起源于河南。

4、中医文化

炎帝和黄帝均为中国中医药的创始人,中医药文化起源并发扬于河南。

5、诗文文化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

(1)河南文化有哪些特征扩展阅读

河南的历史名城:洛阳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洛阳繁衍生息,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 ,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洛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2-24.6℃,洛阳市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其中山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洛阳市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汝河等

‘贰’ 河南省各市的文化特点

河南古称中州,有大量的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河南诸地级市也有可说一二的。不完全,大略谈。1:洛阳。周代称洛邑、成周,唐时称神都,是中华帝国传统意义上的东都。号称十三朝古都,统治全国的只有东周、东汉、西晋三个王朝,洛阳的最大卖点是展示盛唐之风。2:开封:以曾经的宋都为卖点。文化内涵很差。开封人爱讲古,言胜于行。开发程度逊色于洛,更远逊于杭。3:安阳。以袁世凯、岳飞为卖点。开发不足。近来想染指曹操。4:郑州。无甚说的,民国修陇海铁路,郑县因在陇海、平汉线交界处,升县为州,建国后再升为省城。
5:漯河。许慎文化园。6:三门峡。仰韶文化遗址。7:周口。太昊陵。8:新乡、濮阳。郑卫故地。“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诗云郑卫多产美女,和今天大不同。9:许昌。也在和曹操扯关系。10:南阳。一直在和襄樊争卧龙的茅庐搭盖的地点。11:商丘。商朝、宋国故地,朱集古镇。12:信阳。义阳三关所在地,京广铁路开通后,也成了枢纽,鄂豫皖首府。

‘叁’ 河南的风俗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什么有趣的风俗

河南风俗是很多的,要说最有趣的肯定是河南的春节祭灶以及平时的祭祀,河南的文化和习俗是很多的,已是历史久远的,非常富有当地的特色,并且博大精深,河南的人民也一直世代相传着这一文化瑰宝,为中华大地塑造独特的风景。河南这个地区是非常富有文化底蕴的,就连习俗也和别的地方也有所不一样。

河南的祭祀文化相当的悠久

河南不光过年祭祀,在平时的端午节也会,还有热闹非凡的中岳庙会,还有杂技还有烙画,淮阳盛大的庙会里,会有很多最原始的文化,河南还有龙抬头节等等很多色彩丰富的风俗。百闻不如一见,不如去看看吧。

河南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如果有喜欢的,可以亲自去河南感受一下美丽的文化。感受一下河南当地的风俗,尝尝火烧和灶糖。

‘肆’ 河南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急!!!

1、河南方言

河南方言,属北方方言,即官话方言,是中国最大的方言。河南方言实际上就是古代的官话,也就是古代的普通话。

主要是指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战争、运动、经济活动和其他原因,人口的流动性使得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以河南话为主的群体。和南方言也是最接近现代普通话的语言

2、河南豫剧

喜欢戏曲的人没有不知道河南豫剧的,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浙江各地也广为流传。当代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河南电视台的戏曲节目《梨园春》也是火遍大江南北,享誉全世界。

3、少林功夫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少林寺是世界着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4、开封斗鸡

中原斗鸡是“中国四大名鸡”之一,而中原一带的斗鸡,追根溯源,大多出自开封斗鸡。从北宋至今,开封斗鸡活动一直盛行于民间。悠久的历史积淀,使开封人保持着惯有的古都情调。开封斗鸡在国内外颇有名气,常有外地斗鸡爱好者来汴进行交流比赛,而开封斗鸡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屡获殊荣。

5、古荥龙舞

1949年后,古荥龙舞得以创新发展,演技日益精湛。它汲取了各种龙舞的特点,又不同于其他龙舞,故事完整生动,情节曲折感人,表演场面宏大,艺术风格独特。

整场表演分为鱼跃龙门、金龙出南门、龙蜗玉柱、二龙相戏、解救青龙、二龙戏珠、胜利对舞等10个场面。古荥镇的龙舞,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每逢农历正月十五龙灯节,方圆几百里的百姓都涌向古荥"看,据说清干隆、光绪二帝都曾亲临古荥"看龙舞。

‘伍’ 能代表河南的文化元素有哪些

1、唢呐艺术(焦作沁阳)

乐器唢呐,俗称“喇叭”,是一种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分不同的种类,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

‘陆’ 河南是特色有哪些啊

河南是特色:河南特色美食,河南菜又名豫菜,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早在宋代,就已形成色香味俱全的宫廷风味菜肴。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

河南特色文化之足尖上的河南,在这里先介绍下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吧,说到这里的美景呢,可是数不胜数的。云台山就是其中一个代表,这里以山称奇,以水叫绝的名声可不是虚的。

河南的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

水资源特点:河南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境内有1500多条主干河流纵横交错,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93条。河南是国家特大型水利重点工程—南水。

‘柒’ 详细介绍下代表河南的独有特色

(一)重要的古文化遗址
1、南召猿人 :发现于河南南阳南召县的古猿人化石,证明在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河南就有人类居住。
2、许昌人 :距今约1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于2007年在河南许昌被发现。它的发现,通过与其它遗址配合,为中国人不是起源于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3、贾湖遗址: 距今约9000年左右,位于河南舞阳,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类似文字的契刻符号等几项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轰动世界,被认为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个门槛”。
4、裴李岗文化 :距今约8000年左右,因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村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5、太昊陵: 距今约7000年,位于河南周口淮阳县,是位居三皇之首的太昊伏羲的陵墓,位居中华十八大名陵之首,始建于春秋,扩建于唐宋,完善于明清,历代帝王51次御祭。淮阳古称“宛丘”,是伏羲定都和长眠之地,也是神农氏定都之地,被认为是中华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是华夏族和东夷族共同的圣地。
6、仰韶文化 :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因发现于河南三门峡仰韶村而得名。这是同时期影响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古文化,仰韶村的考古发掘也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端。
7、黄帝故里: 河南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的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也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第一大典,在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8、二里头文化: 距今约4000年,因发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而得名,被学界认为是夏朝的都城。这里出土了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
9、郑州商城: 位于今天郑州市区,是商朝早期比较重要的都城。这是郑州成为古都的原因之一。
10、安阳殷墟: 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堪称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要在安阳建设世界上唯一的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
11、白马寺: 位于洛阳,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12、龙门石窟: 位于洛阳,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的。它既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龙门石窟产物。尤其是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它那“东方的微笑”将神性与人性、阳刚与阴柔很好地结合起来,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龙门石窟也因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3、少林寺: 位于登封,是禅宗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佛教传入中国后,少林僧人将它与中国本土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相融合,创立了禅宗。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它迅速地传向全国各地及周边的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对中国历史以及日本的花道、茶道、柔道、武士道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林武术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僧人在交流中汲取天下武术之大成,总结出了少林拳、少林棍、易筋经、铁布衫等700多种武术绝技,并对其它武术流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仅从少林拳派生出的拳术就有四五十种。少林的积极入世使它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在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和明等朝代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少少林寺林也因承担社会责任而成为“天下第一名刹”,少林武术也因此广播四方并在实战中进一步发展壮大。少林的与时俱进、开放和积极入世,使它一直保持着很强的生命力,在历经磨难后的今天,禅宗和少林武术依然生机无限。今天的少林僧人又将互联网、营销学等现代文化融入少林文化,使少林迅速走向世界。少林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典范,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中华文化的代名词。
14、中岳庙:位于嵩山,是五岳名山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共有古建筑514间。中岳庙始建于秦,后来,汉武帝、武则天和唐玄宗等帝王仿照皇宫对其进行扩建。现存的中岳庙为干隆皇帝仿照北京故宫所建,因酷似故宫,故有“深山故宫”之称。五岳名山为道教所封,而中岳庙是五岳名山中最大的道教建筑,所以中岳庙被认为是嵩山地位的象征。
15、嵩阳书院: 位于登封嵩山,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范仲淹、程颐、程颢、司马光等大儒曾在这里讲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有一部分就是在这里写的。这里在洛阳附近,二程在这一带将儒释道三者相融合,初步创立了以后影响中国800年的理学。
16、应天书院:位于商丘(北宋时称应天府)睢阳区,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学子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说的就是应天书院。北宋着名文学家范仲淹曾求学于此,在商丘落户,并担任应天书院掌学主教。
17、登封观星台: 位于登封,建于元代,距今约有800年的历史,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天文学遗址。大天文学家郭守敬在这里取得了领先西方301年的天文学成就,由此制定的“授时历”被中国、朝鲜和日本沿用了360多年。今天,我们国家正以此为依托,在这里建设“中国天文博物院”,以集中展示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18、红旗渠: 位于河南安阳,是闻名于世的“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迹”。为了修建这条渠,10万人在崇山峻岭中的悬崖峭壁上辛辛苦苦地整整干了10年。他们没有钱、没有粮食、没有技术、又不受政策支持,却靠着顽强的毅力削平了1250座山头,修建了上百座引桥,凿通了上百座隧道,最终将生命的河水引入到了干涸的土地。红旗渠的总渠长超过4000公里,其土石方可以从哈尔滨到广州修一条宽2米高3米的石墙!红旗渠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杰作。
(二)定都在河南的朝代
1、伏羲氏: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定都和长眠于河南周口的淮阳。
2、神农氏 : 神农氏是另一位重要的古代帝王,他也定都在淮阳。
3、轩辕氏 : 轩辕氏即黄帝,位居五帝之首,他出生、创业和定都于新郑。
4、夏 :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曾多次迁都,主要国都有三个:洛阳偃师二里头,阳城(今郑州登封,也在洛阳附近),阳翟(今许昌禹州)。
5、商 : 商朝曾多次迁都,比较重要的有三个:洛阳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和朝歌(在鹤壁淇县)。
6、西周: 西周的国都有两个,一个是镐京(在今陕西),另一个是洛阳。
7、东周 : 东周定都洛邑(今洛阳),持续时间达数百年。
8、西汉: 西汉的主要国都是长安(今西安),但早期也曾短期定都洛阳。
9、东汉: 东汉定都洛阳。东汉末年董卓把汉献帝挟持到长安几年。
10、曹魏: 曹魏早期定都许昌,后来曹丕定都洛阳。
11、西晋: 西晋定都洛阳。西晋末年皇帝被挟持到长安几年。
12、北魏: 北魏早期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后来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3、隋 : 隋文帝定都长安,隋炀帝迁都洛阳。
14、唐: 唐的主要国都是长安,洛阳为东都。晚唐时朱温把唐朝皇帝挟持到洛阳几年。
15、武周: 武则天篡夺李唐王位,建立武周,定都洛阳,称洛阳为神都洛阳。
15、后梁: 后梁定都开封,后迁洛阳。
16、后唐: 后唐定都洛阳。
17、后晋: 后晋定都开封,曾短期都洛阳。
18、后汉: 后汉定都开封。
19、后周: 后周定都开封。
20、北宋: 北宋定都开封。
21、金 : 金曾定都北京,晚期迁都开封20年,直到灭亡。
(三)河南与“中国”的得名
河南不仅被称为“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和“中土”。今天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历史上最早的“中国”却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一带,这是史学界的共识。
“中国”一词,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3000多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在洛阳附近)用土圭测度日影(今登封嵩山有周公测影台遗址),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并在附近营建了成周洛邑。洛阳也因此被历代文人认为“居天下之中”。
大量的文献也可以证明“中国”一词源于河南。“中国”一词,曾见于.《诗经·民劳》中:“中国,京师也”,而当时的“京师”正是东周国都洛邑(今洛阳)。另见于《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也见于《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另由出土文物来看,“中国”一词,最早见于1965年陕西省宝鸡县所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其文曰:“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复禀王礼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 文王,肆文王受兹因(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ㄨ民。”可以看出,这里的“中国”,即指周王朝疆域的中心地区,即成周,也即今洛阳一带。 《史记•刘敬传》说:“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雒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因雒邑成周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土”或“土中”,这应该也是后来河南地区被称“中州”和“中原”的原因。
事实上,中国一词,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大致统一时期略指全国,分裂时多指中原(今天河南一带)。随着皇帝统治疆土的变化,中国包括的范围也相应有所不同。
由于河南不仅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而且数千年都是这片广阔土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中国”一词渐渐成了正统国家的代称。历史上无论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失掉中原的汉族政权,都自称“中国”而不承认对方为“中国”。
[编辑本段]八、中原文化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历时近20年才完成的国家重点出版工程------《中原文化大典》共55卷,两米多厚。限于篇幅,下面仅从中原文化的简易读本-----《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书中选取部分内容,简要介绍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
(一)神龙文化
神龙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贵的象征。河南是龙的故乡。被称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阳一带“以龙师而龙名”,首创龙图腾,实现了上古时期多个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称为又一人文始祖的黄帝,在统一黄河流域各部落之后,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郑一带也用龙作为新部落的图腾,我们今天的中国人被称为“炎黄子孙”和“龙的传人”,就是因此而来。从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河南发现的龙文物不但历史久远,而且最为正宗。濮阳蚌龙距今6400年,是中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在“华夏第一都”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学者命名为“中国龙”,等等。这些龙文化的遗存从夏、商、周到汉唐、明清一脉相承,都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源头,在形态上可以说都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形象的祖先。从中原大地产生并完善的龙形象,目前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汉字文化
汉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志,也是中华文明的显着标志,并对朝鲜、韩国、日本甲骨文等国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连续4000多年的汉字文化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原汉字史,汉字的产生及其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发生在中原大地上。传说中黄帝时代的仓颉造字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汉文字学巨着;至今我们还在使用的规范性字体“宋体”字产生在河南开封,着名的活字印刷术也发明于这里。
(三)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华姓氏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中华姓氏大典》中的4820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个,占姓氏总数的38%,其所包含的人口则占到了今天汉族总人口的84.9%以上;在当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占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与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来,河南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举办姓氏文化节,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与响应,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寻根到河南、朝觐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热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独有的文化现象。
(四)农耕文化
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有关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盘棒,成为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大家知道,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作网”,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大禹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战国时期,由河南人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极大地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随着民族的融合特别是中原人的南迁,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理念传播到南方,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河南密切相关。
(五)商业文化
中国商人、商业和商业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学界、史学界的共识。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有比较自觉的商业意识,产生了中华商业文化的许多第一。商代的王亥“肇牵车牛远服贾”,也就是第一个用牛车拉着货物到远地去做生意,被奉为商业鼻祖。第一个儒商孔老夫子的高足子贡,是河南浚县人,不仅能做官,而且善于经商致富。第一个热心公益事业而被后人称为商圣的范蠡,是南阳人,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之后,悄然引退,把才能用于经商。第一个爱国商人是新郑人弦高,在经商途中遇到了秦师入侵,以自己的十五头牛为代价智退秦军。此外,中原还产生了中国商业的许多第一。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职业商人诞生于西周时期的洛阳,第一个由政府颁布的保护商人利益的法规《质誓》诞生于春秋时期的新郑,以“城门之征”为代表的最早的关税征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商丘,第一个有战略思路的产业商人为东周时洛阳人白圭,第一个商业理论家是今商丘人计然,最早的商家诉讼条例发生在春秋时的郑国即今郑州,第一个重商理论的倡导者为西汉洛阳人桑弘羊,唐代洛阳城内的管理市场的“三市之长”是最早的“市长”。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的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就是北宋时的汴京(今开封),当时人口达到150多万,宋代着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一盛况的真实写照,而欧洲最古老、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伦敦当时只有5万人。清代巩义的康百万家族,更是写下了“富过十二代、历经400年而不败”的商业神话。由此可见,中原商业文化在中华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六)思想文化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河南淮阳一带演八卦,后来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础上,在河南安阳羑里城监狱里写成了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易经》。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教化人伦。诸子百家大多是河南人,而且活动区域主要在河南。道家的老子和庄子都是河南人,他们分别在河南写成了影响深远的《道德经》和《庄子》。孔子是儒学的开山人物,虽然出生在山东,但太极八卦祖籍河南商丘,而且孔子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域在中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商鞅和申不害,都是河南人。此外,墨家的墨子、纵横家的苏秦和张仪、兵家的吴起以及杂家的吕不韦,也都是河南人。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原,以河南为中心向全国传播,并迅速成为有重要影响的思想流派,最终与儒家和道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内核。东汉王充在洛阳写成的《论衡》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巨着。南北朝时河南人范缜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少林僧人将儒、释、道三者相融合,创立了影响深远的禅宗。洛阳人程颢、程颐开创的宋代理学,又把儒学推向一个新的思想高峰,成为宋元明清以来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总的来看,中原思想文化传达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不仅隐含着“日新”的变革进取精神,而且也体现了友好共处、向往和平的精神境界。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七)科技文化
中原科技文化比较发达,具有内容的广博性、发明创造的实用性、历史发展的传承性等特点。如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其冶铸技术和工艺不仅达到那个时代最先进的水平,就连现代人也叹为观止。三门峡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铜柄铁剑,为目前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被誉为“华夏第一剑”。郑州发现的汉代冶铁高炉,为世界上最早的椭圆形高炉。东汉河南人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技术,较欧洲早1000余年。陶器、瓷器最早也出现在河南。“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驰名中外,钧瓷色彩缤纷,汝瓷古朴典雅,不仅都代表了历史上瓷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且具有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常言道,“家有财产万千,不如钧瓷一件”,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被誉为“科圣”的东汉太史令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比西方早1700年;创立的“浑天说”,比同时代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宇宙理论”先进得多。唐代河南人僧一行,不仅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而且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恒星自行”的观点,他与同行们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线实测活动,因此而成为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的四大发明,都是在中原孕育而发明的。
(八)中医文化
中原医学文化以整体的治疗思想,多角度观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疗技术,和谐的用药手段而着称于世,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国粹。黄帝被后人公认为中医药的创始人,战国时期编着的《黄帝内经》至今仍是中医学工作者必读的指导性医学着作。东汉南阳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体系,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中医经典专着,被誉为“中国医方之祖”。洛阳龙门石窟的“药方洞”,保留有北齐时期完整的中医药方118个,治疗的病种达37个。这些药方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北宋都城开封设有“尚医局”、“御药院”、“药密库”、“太医局”、“翰林医宫院”等机构,设置之全在当时首屈一指。在“医宫院”放置的制作精细的“针灸铜人”,成为世界针灸医学发祥地的象征。可以说,中医药文化起源并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巨着诞生于中原。
(九)诗文文化
河南是中国文学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尚书》,是经过东周洛阳的史官整理成书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属于今河南省境内的作品有100多篇,占总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鲁迅说过,在秦代可称之为作家的,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汉魏时期,有“汉魏文章半洛阳”之说。洛阳贾谊开骚体赋之先河,张衡《二京赋》则为汉大赋之极品,贾谊、晁错将西汉政论推向巅峰。汉魏时期的“建安七子”中的阮瑀、应玚都是河南人。左思的《三都赋》名动天下,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宋词的故乡在开封,“梁园文学”的主阵地在商丘,都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东晋以后,河南大族南迁,以谢灵运的山水诗、江淹的抒情赋为代表的中原文人作品,推动了江南文学的繁荣。唐代最着名的三大诗人中,河南有其二。“诗圣”杜甫是河南巩义人,他以沉郁顿挫的笔锋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其诗歌被赞为“诗史”;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人白居易是河南新郑人,他创作的《长恨歌》、《琵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篇。“文起八代之衰”的孟州人韩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达到了中国散文的高峰。岑参、刘禹锡、李贺、李商隐等河南人,也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跻身于着名诗人之列。
(十)武术文化
武术文化又称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形象地少林功夫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传奇,帮助戚继光抗倭立功的光辉业绩,使少林寺遐迩闻名,成为中华武术的荟萃之所、流播之处、发扬光大之地,使“少林”成为中国武术的品牌,也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品牌。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创立的太极拳,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刚柔并济为特征,以强身健体、修心养性为主旨,已推广到五大洲,成为上亿民众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捌’ 河南文化有哪些特征

有人说,河南人是中国人的娘,中国人如果要寻根,大多数最终都要寻到河南去,因为以河南为中心的黄河流域是孕育华夏民族的摇篮,在古代,中国就是指中原,中原就是现在的河南。

河 南长期以农业为主,自古农耕经济就相当发达,大多数人抱有“重耕稼、鄙商贾”的观念。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造就 了古朴厚道的民风和自然亲切的乡情,但 也养成了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的封闭保守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古旧的小农意识正被逐渐淡化,河南人不再满足 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娃娃热炕 头”的田园式的家庭生活,他们正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重塑河南人的形象。

河南人的生活习惯历来以简朴着称。长期以来,河南民间在居 住方面注重“可住、实用”,土窑、草庵、石板房、以及天井 窑院、窑房结合院和平房院等是富有河南地方特色的居住设施;在饮食上则讲究“细粮俭用,粗粮细 吃”;衣着上讲究“经济耐穿”。进入80年代以后,河南人的 生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衣食住行方面变化很大,开始追求更加舒适完美的生活。

河南人讲究礼仪,无论日常相见、迎送、借还、庆吊以及生育、成年、婚嫁、寿诞、丧葬等,都很注重礼节和仪表。知书达理者受人尊敬,有“礼多人不怪”的谚语。待人知礼,谓之“懂规矩”、“懂事”,反之,则遭人贬斥。

河 南是中原人才大省,文人学士众多,省会郑州景色虽无可观览,但这座建在风沙弥漫的黄河边上的城市能够绿树成荫,商 业发达,成为中国中部的交通枢纽与商业 中心,也显示了河南人的能干,况且附近的嵩山还有一座名闻遐迩的少林寺呢。如今,开封等旧都虽已失去了都城的气派, 洛阳牡丹却仍然名贵一方,赓续着河南 人当年的万种风情河南人,自改革开放以来。给人的印象不是很好。但公平的说,那也只是几个老鼠害了一锅汤。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天涯何处又无坏人呢?所以,河南人不必自卑。应该骄傲于河南人的遍布神州。 河南人比较讲义气。河南人好爱少林功夫。河南人胆量过人,从而也出了很多亡命之徒。河南历史上的名人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还有大美男潘安,以及民族英雄岳飞。不过,河南在小日本侵略中国时也出了很多汉奸。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六大古都有三个在河南。不过现在名声最糟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的公司,都不愿意雇佣河南人,有"防火防盗防河南人"之说,甚至在深圳打出了"严厉打击河南籍犯罪团伙"的条幅。大概是地狭窄人多(快一亿了),竞争激烈,很多人似乎天生就很狡黠。河南的公司信誉很糟糕,能骗则骗,能坑则坑,与他们做生意很冒险。郑州、新乡、安阳集中了很多骗子公司,以委托加工、加盟的方式诈骗,当地衙门根本不管。河南人在大城市里普遍地位不高,但名声却最"响亮",收废品的很多(常常顺手牵羊),固始县是"废品之乡"。做小姐的也不少,更多的游荡于城市之间。在北京的犯罪率仅次于东北人(东北人打架,河南人盗窃、诈骗更招人恨)。大概是朝中无人,没有话语权,处处受排挤,甚至很多河南人都改称是河北人、山东人。近些年很多在外的河南人胡作非为又不团结,糟蹋了一个省的名声。尽管衙门竭力在改变形象,可是坏名声已经根深蒂固。 外人不应该歧视河南人。每个河南人也应该做好自己。

阅读全文

与河南文化有哪些特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8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3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