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楚汉及三国文化遗迹分布在哪些地区
分布在徐州、合肥、汉中、荆州、寿春、洛阳等地方,这些地方楚汉及三国遗址较多。
2. 许昌三国文化
许昌,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尤其汉魏时期的辉煌历史早已成为许昌独特的人文资源。曹操“挟天子以令大臣”,迎汉献帝都25年,“修耕植以蓄军资”,使许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为了弘扬许昌的三国文化,许昌建立了曹丞相府,曹丞相府位于许昌市老城中心的繁华地带,是在原来曹操大营和办公的遗址上恢复重建的,是国内目前第一个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
(2)三国文化遗迹有多少扩展阅读:
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许昌古文化旅游资源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
《三国演义》120回有52回发生、演绎在许昌,留下了80多处三国文化遗址遗迹。
曹丞相府作为全国唯一的曹魏文化主题景区;三国名将关羽夜读《春秋》的春秋楼景区;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始发地灞陵桥景区;汉末皇城所在地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皇帝祭天的毓秀台;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政权的受禅台等,都彰显三国文化。
3. 四川和重庆有哪些三国文化景点和街道
成都诸葛亮祠,重庆云阳的张飞庙、奉节的白帝城等三国遗迹。
成都诸葛亮祠是纪念诸葛亮名胜中最负盛名的一处。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云阳县的三国印象是由江来实业集团打造的仿古建筑群,紧邻国家4A级景区张飞庙旁边。三国印象融合了修仙,娱乐,购物,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
4. 三国时期魏国,蜀国,吴国遗址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魏国都城遗址。魏君主姬姓。先祖毕万被晋献公封为大夫,居魏(今山西芮城北),后世以魏为氏。公元前453年,魏桓子与赵、韩三家分晋,前 403年被周天子策命为诸侯,建立魏政权。先后迁徙霍(今山西霍县西南)、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约7公里青龙河畔)、大梁(今河南开封)等地为都。 毕万受封之地魏城位于今山西芮槭县北中条山南麓,南距黄河10余里。城址平面略呈方形,方向正北,除西墙外,其他城墙在地面上均可见到。城周长约4500米,城基宽13~15米。城墙为夯筑,分上下两层,卜层又分内外两部。南墙保存较好,长1150米;北城墙保存最好,长1000多米,地势高,似经过补修,东城墙全长l268米,西城墙约1000米。古城东南、东北、西北三个城角保存较好,城外侧有月牙状夯土台。城内的文化堆积层里出上的遗物有战国时代的瓦片和陶器残片;还有春秋末至战国初的墓葬以及汉代遗物残迹等。学术界一般认为此城即魏最忉的封地。 安邑,自魏绛徙都(前562)至魏惠王迁都大梁(前361),为魏都达200年之久。古城位于禹王村附近。传说夏禹曾在这里居住,故称禹王城或夏王城。经实地勘察,古城由时代不同的大中小三城和禹王庙构成,小城居大城中央,禹王庙在小城东南角,中城在大城内西南部。大城周围约15.5公里,略呈梯形,北墙、西墙和南-墙保存较好,现长分别为2100米、4980米和3565米。墙系夯筑,存高1~4米。遗物时代上至战国,下迄汉代。中城严面略呈方形,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城周约6.5公里,城墙宽5~7米,残存高度1~4米,夯层厚l0厘米。它利用了大城西城墙的南段,南城墙的西段作为西城墙和南城墙。城内布满汉代文化层,也有战国时代的遗物,堆积厚度一般在2米左右。小城平面为矩形,周长约3公里,城墙保存完好,总面积约75.4万平方米。地势西高东低,城址比周围地面高出1~4米,远视形如上台。文化层堆积较厚,多为战国至汉代遗物。小城东南角为禹王台,俗称青台。面呈方形,边宽70米左右,台高8米,夯土筑成。夯七层内有战国到宋元时期的遗物,还有琉璃瓦等。据说,此台所建禹王庙,毁于民国时期,遗留的文物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残碑。根据综合分析,考古专家一般认为大城相当于战国时代,中城大致存在于秦汉或稍晚,小城可能与大城同时建造,为大城的一部分或宫城,以后经汉朝至北魏,使用时间最长。据此推测,大城即魏都安邑,中城系秦汉河东郡治所。
5. 成都哪里保留了三国时期的文化遗址。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 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成都境内除武侯祠外其他三国文化遗迹
(一)、市区:
1.衣冠庙/在武侯祠南约1.5公里处,其得名源于此地原有关羽衣冠墓。
2.桓侯巷/成都万里桥和衣冠庙之间原有一座墓,人们认为是桓侯墓,墓所在的巷道也被成为桓侯巷。
3.万里桥/成都南门原大桥名叫万里桥,其桥为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所建。自三国后,人们一直称其为万里桥。此桥今已不存。
4.诸葛井/成都江南馆街有一井,人们称为诸葛井,相传为诸葛亮所开凿。井旁曾修有诸葛祠,现井、祠皆毁。
5.龙泉洛带镇/相传刘禅在此落玉带于井。
6.黄龙溪/相传刘备称帝时,此地出现黄龙。
7.黄忠墓/成都西郊在清道光年间曾发现一块石碑,上刻有“黄刚侯讳汉升之墓”,于是人们在此修建了黄忠祠,塑黄忠像。“文革”中黄忠祠、墓被毁。
8.洗马塘/在成都市和平街小学内。塘边相传为赵云住地遗址,而池塘就是赵云洗战马的地方,清初,塘边尚有“汉顺平侯洗马池”的刻石。现塘池被填平。
9.向宠墓/原在成都市城北公园内,现已不存。
10.九里堤/成都金牛区和平乡九里村,残存有一条长2000多米、宽7~8米的土埂,这就是人们称为九里堤或者诸葛堤的遗迹。诸葛亮当年为发展经济,防御水害,提高粮食产量,住持修建了这条拦水堤坝。宋代太守刘熙曾重修,并在堤旁修诸葛庙,现已不存。
11.张飞营/在成都龙泉驿区。这里原为汉、唐时期的古驿站,张飞营遗址就在驿站口旁边的山上。遗址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张飞曾屯兵于此配合刘备攻打成都。唐、宋时,这里有“古张飞营”石碑,现石碑已不存。
(二)、新都
1.弥牟镇八阵图遗址/明代已毁坏过半,清干隆五十五年(1790)曾加以补修,道光十年(1837)曾勘清,当时占地36亩4分4厘,当时还存71垒。1981年公布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至今还存4垒,每垒高3米多。
2.八阵图碑/新都桂湖公园,即升庵祠内收藏有原弥牟镇武侯祠的“八阵图碑记”明碑。碑高185厘米,宽115厘米,碑帽及篆书碑额已失,仅存碑身。碑文为阴刻楷书。
3.马超墓/新都城南2.5公里处。新都马超墓在明代有四川按察使杨瞻立的“汉故征西将军马公讳超字孟起之墓”石碑,清人马维祺曾在墓前建马超祠,并亲书碑一通。如今马超祠已被毁,墓仅存方圆百米的土堆。马超祠旧址盖起了一所马超小学,明杨瞻碑收藏在新都文管所。
(三)、双流
1.葛陌/在双流县北4公里,金花、永福乡交界处,为诸葛亮旧居。此处原有葛陌庙,已毁,现仍有葛陌村、诸葛井。
2.大口井/九江乡大井村,相传诸葛亮曾于此汲水灌田。
3.石刻张飞头/又名“福头”,在太平乡与简阳县武庙乡交界处。
4.蒋公旧治坊/纪念蒋琬,已拆。
(四)、都江堰
1.都江堰/诸葛亮曾在此设置堰官,以兵1200守卫。
2.青城山/青城山是天师道发祥地,三国时张鲁的祖父张陵曾在此设坛传道。
(五)、大邑
1.赵云墓和赵云庙/赵云死后下葬于大邑县城东银屏山麓。赵云墓依山而建,状若小丘,墓前有清康熙年间的墓碑,上刻“汉顺平侯赵云墓”。
2.鹤鸣山/鹤鸣山在大邑县城北15公里处,张陵曾修道于山中。
(六)、邛崃
1.临邛火井遗址/在火井乡,诸葛亮曾在此取天然气煮盐炼铁。
2.孔明乡/今孔明乡。
3.邛雅驿道遗址
(七)、蒲江
1.太清观遗址/东汉道教创始人张陵曾在此居住。
其他地区:
1、德阳市
(1)德阳市:
a.秦宓墓宅(德阳市城北2.5公里秦宓村)
b.三造亭(秦宓村)
(2)广汉市:
a.张任墓(金雁桥西北侧北外乡桅杆村)
b.邓芝墓(向阳乡胜利村)
c.马岱墓(向阳乡张化村)
(3)绵竹市:
a.诸葛瞻父子双忠祠(绵竹市城西郊)
b.蜀汉三叛石雕跪像(城区关岳庙内出土,镌刻于明代,像背刻有“叛逆糜芳”、“叛逆傅士仁”、“叛逆郝普”,现存于双忠祠内。)
(4)罗江县:
a.白马关(罗江县白马山上)
b.庞统墓、祠(罗江县白马关山)
c.落凤坡(罗江县北2公里处)
6. 求河南三国遗迹
许昌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据传上古高士许由曾隐居在许昌附近,尧欲让位于他,他坚辞不就;再请他任九州长官,许由不仅不受,反说污染了耳朵。即到颍河边洗耳,以示清明。许由死后葬于鄢陵县许由寨村,墓地犹存。远古人们称许由生存活动的地方为许地。西周、春秋时,此处为许国国都,秦代实行郡县制,许国都城为许县治所。公元220年,汉献帝禅让,曹丕登基建立魏国;因“魏基昌于许”,遂改称许昌,沿用至今。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古遗迹、遗址众多。从太昊伏羲到轩辕黄帝,从上古高士许由到音乐始祖葛天氏,从大禹治水到夏启建都等,中华民族发展史在许昌留下了许多闪光的足迹。具茨山上的神秘符号,展示了人类先祖的聪明才智,逍遥观是轩辕黄帝问道的所在,锁蛟井记录着大禹治水的功绩,古钧台昭示着华夏第一都的辉煌。这里还是海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地方…… 许昌作为汉献帝旧都和魏国五都之一,当时即与国都洛阳、西汉故都长安等齐名。在名着《三国演义》的120回中,有51回与172次涉及许昌。建安元年(196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迎汉献帝都许。后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世族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中国。 说三国,离不开汉魏;说汉魏,离不开许昌。曹操雄踞许昌25年,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治军理民、屯田积谷、广揽人才、东征西讨、克平群雄、抗击吴蜀,为最终实现“三分归一统”的皇图霸业奠定了扎实基础。“三曹七子”创造出的慷慨悲凉、刚健沉雄的“建安风骨”,使“建安文学”开始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使许昌成为中国在“三国”时代的文化中心。
三国胜迹 国内其它地方三国真迹遗存不多,许昌着名的三国遗迹遗址却有80多处,或与三国史实有关,或与三国人物有关,或与三国传闻有关。许昌遗留下不少着名的石刻碑碣,如记录汉魏更迭的“三绝碑”,蔡邕真迹《尹宙碑》和画圣吴道子为关羽造像的《勒马挺风图》等。许昌历来人杰地灵,贤臣名士层出不穷。曹操周围的谋士文人、悍将勇夫,属许昌籍的就有30多位,如郭嘉、荀攸、荀彧等。郭沫若先生曾诗云: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在许昌与三国文化相关的古迹遗址分布于各县(市)区,主要的有: 汉魏故城:位于许昌县张潘镇古城村,距许昌市18公里。据民国廿二年《许昌县志》记载:“许昌古城(即汉魏故城)在城东30里,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相传曹操所筑,今存遗址。”至今城垣轮廓依稀可辨,夯地土层清晰可见,汉砖瓦块俯拾皆是。据考,当时城内建筑除街道、民宅、官署外,着名建筑有许昌宫、景福殿、承光殿、永始台、丞相府等。三国魏人卞兰作的《许昌宫赋》和韦诞、何晏作的《景福殿赋》流传至今。1986年,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受禅台: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镇。公元220年,汉献帝在文武百官的请求下,宣告愿意让位。曹丕在此接受献帝禅让,代汉立魏,改年号为黄初,称魏文帝,自此开始了我国魏、蜀、吴三国时代。
曹操墓: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宣布,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发掘出一座东汉大墓,经专家认定系魏武王曹操高陵。虽然,“曹操墓”的考古挖掘工作还在进行,关于曹操墓的争议还没有平息。但是,作为一代枭雄的陵墓,除了考古价值和文化价值外,曹操墓开发的商业价值更加引人关注。2010年1月 20日,从河南省文化工作会议上传来消息:曹操墓原址上可能会建起遗址公园。以往安阳旅游主打“建安文化”、“殷商文化”牌,曹操墓的发现无疑给安阳旅游带来了新亮点。
三国故城遗址:“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与三国有关的名胜古迹有500多处,许昌就占了80余处。曹丞相府、魏武游园、魏武帝雕像、关羽千里走单骑的始发地灞陵桥、关公夜读《春秋》的春秋楼等都是三国文化旅游景点。其中三国故城遗址位于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东南一里许,系周时许国国都。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汉献帝迁都于此,曾为一代帝都。该遗址分内外二城,内城系皇城,外城周长“九里一百二十九步”,曹魏时为五都之一。南北朝刘宋景平元年(公元432年)该城为北魏夺取,颍川太守李元德曾收复,魏大将周几复夺取后,将城焚毁。现存遗址,仍依稀可见。故城城垣蜿蜒起伏,状如小丘。在遗址内先后出土有玉璧、青铜器、陶器及建筑构件等。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文物部门对遗址进行钻探勘察,确定了内城墙及东西南北大道,并绘制图纸,为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就在曹操墓被发现的消息公布后的第3天,“许昌三国文化苑”项目正式签约。“许昌三国文化苑”由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规划设计、禹州市政府和北京一家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主要包括300个三国文化景点、中国东方第一摄影棚、三国古战场拍摄基地等。
另外,开封附近有官渡之战遗址,如今称为官渡桥村,这里有关帝庙,存有清干隆年间石碑,碑文云“官渡乃关帝拒袁斩将处”;洛阳有知名的关林,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
请楼主明察回答时间,,望采纳!!
7. 成都有哪些三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景点
除了武侯祠以外,丹景山佛兴寺也有不少三国文化景点,张飞营啊、阿斗读书台啊什么的,而且这个寺院本身也值得一去,它是东汉时期流传下来的寺院,都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
8. 说说现在中国大陆都有哪些三国遗址和纪念三国的景点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许昌,东汉王朝末代帝都,曹魏集团大本营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处,郭奉孝 郭图 荀彧 荀攸 水镜先生 陈群 徐庶 钟繇 钟会等三国人物都为许昌人士。曹丕在许昌正式称帝,故许昌又称魏都,三国史上着名的汉献帝衣带诏事件 曹刘青梅煮酒论英雄 关羽挂印封金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许昌,许昌三国古迹众多,据不完全统计共80余处,如 汉魏许都故城遗址(1918年,青年毛泽东去北平路过许昌,专程寻访许都古城遗址,并留下“萧条异代西田墓,自明本志好文章”的豪迈诗句) 汉张公祠 三姓柏 曹彰墓 徐晃墓 毛阶墓 郗虑墓 献帝衣冠冢 徐母墓 伏皇后墓 董妃墓 八龙冢 三绝碑 受禅台 练兵台 射鹿台 华佗墓 马腾墓 王允墓 春秋楼 魏文帝庙 霸陵桥 曹丞相府 运粮河等
9. 徐州有哪些三国历史遗迹
徐州在三国时代也是一个群雄逐鹿之地。无论前四史的 《三国志》和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无不对徐州费一定笔墨。不过首先要声明的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人们口中所说“徐州”应为东汉的徐州刺史部,而非今天的徐州概念。本文所讨论的三国演义是在今天的徐州市和下辖县区范围内的三国遗迹。
一、刘备屯兵小沛、吕布辕门射戟
曹操为父曹嵩报仇,迁怒于徐州刺史陶谦,攻打徐州。东汉初平四年曹操征伐陶谦,攻十余城,到彭城大战。陶谦被打大败,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这次对彭城的屠城应该是徐州有记载的第一次屠城。也是东汉末年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同志一生抹不去的污点!
10. 三国古遗址在哪个省什么地方
三国古遗址,现存于河南许昌、安徽合肥、湖北赤壁等国内多个省市的多个地方。目前,现存较为完整的三国古遗址为:
(一)汉魏许都故城遗址。许昌,曾为汉献帝局都之地。在许昌境内,三国遗迹随处可见。沿许昌市区至张潘镇的公路东出19公里就是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在门口矗立的挺拔门楼上,“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几个大字灿烂夺目。旧城遗址城垣轮廓依稀可见,呈四方形,占地约500余亩,夯土层清晰可见,汉砖汉瓦俯拾即是。 据考证,昔日的许都分为内城和外城。曹操迎汉献帝于许都之后,这里的内城就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建有皇宫、御苑、相府等,繁华一时。汉魏许都古城遗址的西南角,是三国时期汉献帝祭祀天地的毓秀台,而位于许昌城东北30公里射鹿台至今也保存较为完整。
(二)三国新城遗址。三国新城遗址是三国时期曹魏在合肥旧城近郊修建的用于抵御孙吴军队的军事性城池的遗址,现存部分破裂的城墙的残基,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三十岗乡陈龙村,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10米。据《嘉庆合肥县志》记载,“三国魏青龙元年,扬州都督满宠为抵御孙吴军于城西三十里依山筑城,谓之新城。孙权曾亲率十万大军,围攻此城,终未攻下。西晋淮南郡曾设置于此。 ” 1998年5月三国新城遗址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在遗址处建有三国新城遗址公园。
(三)三国赤壁古战场遗址。三国赤壁古战场遗址为魏蜀吴三国赤壁之战发生地,现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长江之滨的南岸,该遗址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七大战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在赤壁与孙权、刘备五万联军对峙。后孙刘联军智囊诸葛亮借东南风大起之时,运用火攻之法,以少胜多,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这一仗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着名的经典战役。
此外,在当年为为魏蜀相争之地的甘肃天水和陇南,湖北省的当阳、襄阳南漳等地,尚都散落有部分三国古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