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化传统 > 传统文化和手机哪个好

传统文化和手机哪个好

发布时间:2022-05-15 05:52:22

Ⅰ 将老人手机与福禄寿传统文化结合进行推广

找美猴王做广告吧

Ⅱ 手机文化传播随心所欲好

手机传播文化很快,现在没有人不用手机,好多公司都转向手机无线端,传播正能量,人人都在时时刻刻在看手机。传播正能量,转播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Ⅲ 有关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手机查诗集的议论文作文

《中国成语大会》,一个传承着中华文化的节目,使我们对成语文化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比赛的方式,使我们全面的了解了我们国家的成语文化。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
《中国成语大会》,一个聚集了全国各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的节目,开始的海选对大多数的人来说丝毫不具有挑战性,但对一部分人来说却是无比的艰难,这期间有欢笑也有泪水,晋级的人掩饰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悦,向家人向朋友通知着这个喜讯,而那些被淘汰的人虽因心里有些难过而抹着伤心的泪水,但他们也相信自己在努力一点,就一定会再次站上这舞台。但我注意到了有一个女孩子,明明是自己对成语的知识不够充实,被淘汰后却又埋怨对面的队友太笨拙二没有猜到自己所描述的成语,想必她也一定被许多人所厌恶吧,这时我便想到了我自己,当我做某件事失败了的时候,我总爱埋怨其他的人或物,却不在自己的身上找毛病,但我又为何不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过错呢?

Ⅳ 手机,网红,微博,游戏,传统文化,选2-3个关键词来反映中学生的生活作文怎么写急用!

你就选手机,游戏,网红,然后写手机虽然有利但有弊端方面中间就加入游戏,网红,就说过分追网红和模仿网红,快说为什么被封的那个广告总看过吧很好的例子,这不就OK了

Ⅳ 手机与书信各自的优缺点

手机:便捷方便,有辐射。而且如果短期成本比较贵(手机价格比较高),但是长期成本比较低可以重复使用。不仅可以通信,而且可以语音,甚至在3g情况可以视频。

书信:传统的通信方式,可以保存,应该回味还别有一番情感,而且有时候不敢说的话可以用写出来。而且写信的心情也不一样。发音不标准或者嗓子沙哑不会影响。

(5)传统文化和手机哪个好扩展阅读

不可否认,手机强大的功能、丰富的程序,能够为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表面上也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一个横跨大洋的问候,一次众人传递的爱心,似乎都在展示着手机的无所不能。

但关键是,当我们把真情流淌的家书万言缩短成几十字的短信,把温馨适意的有人团聚简化成几分钟的通话,手机是否再给予人方便的同时,也充当了人们日益薄情的加速器。

古人讲“敬惜字纸”,对自己熟悉的一笔一划都心怀敬畏,无比珍重,因为那里蕴含着古人的生活态度。

可是,今日手机短信中错别字的肆意流窜、虚假广告的招摇过市、火星文的大行其道,复制拼贴、群发泛滥的祝福问候不仅在快捷无比的“转发”下助长了社会的浮躁风气,更在人们过度使用手机的同时消解了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淡漠了人情,也封闭了心灵。

Ⅵ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端正品行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品格的可塑性很强,此时的品格养成受学生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小,受教师、家庭、社会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在电脑及智能手机两大媒介下变得更加迅速,虽然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由于网络环境过于复杂,网络文化良莠不齐,一些价值观出现偏差的言论及行为很容易成为学生错误的学习对象,使学生的思想和品行出现偏差。小学语文教师作为中华文化的播撒者,有责任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学生这一发展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榜样力量,为学生优秀品格的塑造提供更多可仿照的模板,让学生的身心成长在正能量的引导下更加健康。在人教版语文课本每一单元的语文园地日积月累板块,常有一些体现传统文化的诗句或成语,这些诗句和成语多蕴含做人处事的态度,并与单元课文内容有一定的联系,让学生能在理解现代文的基础上自主地发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例如教师在对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的日积月累板块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时,可以以“水滴石穿”的故事为例,对其余的四句诗中蕴含的道理背景进行扩充,让学生在故事中理解这些传统文化对成长的意义,而不是教师简单直白地将道理告诉学生,让学生去生硬地记忆。学生只有在自主感悟的基础上理解了优秀品质的意义,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地模仿,将所学品质和道理运用在生活中。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对课本中渗透的传统文化的感悟,使学生向榜样学习的行为更具自发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抗侵蚀学生的消极思想,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Ⅶ 手机尾号2777和2999哪个好

由于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9这个数字不是老百姓可以使用的,这只有君王才可以使用所以身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不可以使用2999这个数字号码的。
7这个数字,现在是属于最吉利的数字,而且我们的很多的习俗都跟七有关,例如一周有7天,而且我们人类的成长也是美,7天为一个周期所以2777是比较适合的。

Ⅷ 中国传统文化很受欢迎,这种文化有哪些特点

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好了之后,能够被更多的国家所看到,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我们中国人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非常的强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到我们的国家来进行相应的学习,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也非常的吸引人,因为中国的文化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吸引了非常多的外国人。而且中国的文化也非常的多,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都难以将他全部学会,但是我觉得中国的文化真的是值得大家去学一学的,毕竟那么悠久的文化能够一直传承下来,肯定是拥有它的道理,而且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非常多的特点。

1.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

想要学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件非常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他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而且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掌握清楚,否则当我们外出与其他国家的人相处的时候,我们都不能够完整的说明自己的国家拥有哪一些文化,就会显得特别的没面子。

Ⅸ 手机对民俗生活的影响写一个2000的论文。

认清新媒体特性并树立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思维意识。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不但拥有更多的数字化元素,也正在颠覆传统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思维。从媒介传播的发展趋势上讲,当进入“自媒体”、“全媒体”、“融媒体”时代后,移动化的传播媒介将成为传播的主要通道,新媒体的“微传播”则将成为主要的传播方式。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收集方式、信息内容和形式、信息传播性质、传播方式、传播话语权、传播内容、传播对象等都产生了重大变革,也使得社会大众在获取和交流信息时的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也发生了极大改变。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模式,产生了新的信息传播模式、新的大众接受心理、行为状态和习惯,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存样态。因此,充分利用新媒体在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年人中普及的优势,有效规避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其传播优势,做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有效利用新媒体推进传统文化传播,需要形成新媒介观,全方位认识新媒体平台,深入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和传统文化传承规律。从木兰从军题材的网络化衍生,到《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从《花样年华》带动中国传统经典服饰文化的风靡,到大观园旅游文化在网络的流行从而达到对《红楼梦》的传承与衍生……可见,传统文化遗产在新媒体时代产生的衍生品,既是对精华的传承,更是拉动产业发展、扩大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成果,表现出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和连续性,而传统文化在网络技术的冲击下更是寻求到了发展的新途径。
借助新媒体平台有效传播传统文化。许多新媒体平台自身既是具备通信功能的重要通讯技术平台,同时还是兼具跨媒体传播功能性和可移动性的媒体平台。通过类似如手机、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渠道传播传统文化,是当前出现的一种文化趋势。第一,数字报刊形式实现“点对点”。手机报作为新兴的数字报纸,利用手机的彩信功能,将传统报刊的权威性与移动媒体的便捷性有效结合,是传统文化借助新媒体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第二,碎片化的媒介体验开辟独特路径。无论是近年来兴起的微信,还是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微博,在发送信息的同时推送图片、音频、视频等,都是具备碎片化的文本特质。毫无疑问,这种碎片化的文本已经被广大受众所接受,并且与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后,会产生一种独特效果。比如,元宵、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前后,运营商和相关部门均会通过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内涵及蕴含的民族精神,并形成线上线下的广泛互动。第三,娱乐化的手段实现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始探索采用游戏、音乐等形式传播传统文化。有的游戏注重将传统文化资源移植入游戏场景画面和人物形象、道具装饰等方面,有的游戏甚至直接套用中国古典经典文化中的盘古开天地、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神话故事资源。此外,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音乐铃声的推送,也为当今中国的城市文化中刮来一阵清新的传统文化之风。
“微传播”形式是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的力量之源。“微传播”堪称整个新媒体传播的力量之源,其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微传播”是指以网帖、博客、手机短信、彩信、飞信、QQ、MSN、户外显示屏以及后来兴起的微博、微信等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狭义的“微传播”则专指以微博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传播”之“微”,在于使社会上的每一个微小个体都可以自由地发出“微声音”。这些“微声音”可以是一段话,可以是一张图片,也可以是一段音频或视频,甚至只是一个表情符号……它们通过手机等“微介质”传播出去。人们通过按键操作、鼠标点击等简单的“微动作”就能完成选择、评价、投票等功能,从而获得一种“微体验”。这种“微体验”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线性传播,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而是一种裂变传播。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之迅捷、传播密度之深密、传播方式之便利,远非以往的媒介所能比拟的。这种信息传播形态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活动中显现出强大的威力。
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要注意兴利避害。对于新媒体的崛起,许多人怀有强烈的忧患感——担忧对微博、微信的过度热衷,反而造成个人与现实社会隔离;担忧微阅读的流行,造成深度阅读的缺失;担忧微电影良莠不齐,传递负面价值观……在忧患者眼中,新媒体的表情上总传递着负面情绪。乐观者每天活在天堂,悲观者每天活在地狱,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迥然不同。如果负面情绪的蔓延,缔造出无数的悲观者,那无疑将是新媒体的最大忧患。于是,许多人开始唱衰新媒体——“微博末日”、“微电影走向末路”、“微阅读失去青睐”等说法一度甚嚣尘上,甚至有极端者将对新媒体的喜好定位为“恶习”,欲除之而后快。其实,如何兴利除害,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辩证眼光去看。2011年,大学生刘啸宇用200元钱拍摄的一段片长仅为6分钟的“微视频”——《天堂午餐》,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竟达到了400万次的网络点击量。可见,新媒体可以成为传递“正能量”的主流渠道。为新媒体解除忧患,我们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积极传播“正能量”。生活原本就是细微琐碎的,新媒体却可以在细微琐碎中提炼出无限妙趣。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引导,新媒体就可以传递出无限“正能量”,使人们得以“微笑着生活”。
正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新媒体的成熟期还远没有到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新媒体运用还将日益壮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与之亲密接触。如何在满足个体自由的同时,规避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仍是对这个时代的一大考验。

Ⅹ 儒家道家思想和过分依赖手机有什么关系

儒家、道家思想可以通过手机广泛传播。
儒家、道家思想有很多精彩的观点和论述。
儒家、道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儒家、道家思想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好好研究、继承它们的优秀部分,并把它们发扬光大。

与传统文化和手机哪个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信改变我们哪些生活 浏览:1242
创造与魔法沙漠的动物在哪里 浏览:1243
篮球鞋网面为什么会破 浏览:1088
怎么拼升降板篮球 浏览:567
小型宠物猪多少钱 浏览:851
音乐文化课哪个好 浏览:675
到日本旅游如何报团 浏览:994
不在篮球场运球该在哪里练 浏览:1104
台湾哪里能买到宠物 浏览:1048
小动物怎么画才最好看 浏览: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网名有什么区别 浏览:1209
养宠物狗一般养多少年 浏览:893
广州黄埔哪里有卖宠物兔的 浏览:781
小米10怎么敲击背部打开相机 浏览:698
渔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内容 浏览:1073
海洋中发光的动物都有哪些 浏览:1150
如何消除美颜相机的标志 浏览:1058
篮球罚球为什么不往上抛 浏览:739
天香公园宠物医院洗澡在哪里 浏览:1131
怎么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浏览: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