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逆文化迁移名词解释
逆文化迁移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又称文化扩散,文化传播,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
2. 文化迁移的概念
我给你粘了一篇。。。我最近也在看这方面的东西。。。可以交流下。。
文化迁移
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又称文化扩散,文化传播,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这个过程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任何一种文化要在起源地之外的地方存在和发展,一方面必须能够适应该地社会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必须与该地的传统文化融合。所以文化扩散是一种空间的相互作用,带有明显的地理性,一向为地理学家所重视,如对动植物驯化的起源和传播的研究。C.O.索尔于1952年发表的《农业的起源与传播》引起许多学科的重视。T.哈格斯特朗在1953年发表的《作为一种空间过程的革新传播》中提出“革新波”的概念,把文化扩散过程比做海浪的运动,并引入数学方法定量研究文化扩散。
由于移民、贸易、军事侵略和抵抗以及国家的分合等原因,文化在一地不断地输入和输出,引起该地文化的转换。埃及在历史上成为文化转换最多的地区之一,这同它地处欧、亚、非水陆交通要冲有一定的关系。交通上的十字路口往往是文化交流的关键地段。如西南亚是从印度西北部到地中海东部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甘肃走廊则曾是从欧洲、西亚、中亚和印度通往东亚的交通要道,这些地方在历史上是移民、通商和战争最频繁的地区,经历了许多复杂纷繁的文化交流。到了近代,海洋成了世界移民和商业往来的通道,新大陆接受了欧洲、非洲和亚洲的大量移民,在移民把欧洲文化传播到美洲的同时,吸收了非洲黑人文化和印第安人文化,经过文化的一体化过程,形成了今日的美国文化和拉丁美洲文化,取代了原有的印第安文化。
文化扩散的方式可分以下几类:
①扩展扩散。在一个核心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观念或新创造逐步向外扩散,使得接受这种文化的人和出现的地区越来越多。如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在 7世纪以来从其源地阿拉伯半岛扩大到埃及、北非和中东,后来甚至到中亚、印度以及东南亚,扩大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的分布范围。扩展扩散又可进一步分成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传染扩散如同疾病传播那样不分等级地传播给每一个地区社会所有接触者;等级扩散是从最先接受的某一阶层传播到另一社会阶层的人,或者通过中心地系统(见中心地学说)从某一级城市向次一级城镇传播,或按相反的等级序列传播;刺激扩散是指接受者受新文化启发创造出新的文化。
②迁移扩散。即通过个人或群体的迁移活动,把新观念或新工艺带到新的地区。这种扩散作用不仅传播距离远,而且同原文化区之间有很大间隔。如基督教通过欧洲移民而传到美洲。
文化的扩散作用随着与源地的距离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呈现时间一距离衰减现象。新文化向外扩散有时尚未达到随时间一距离衰减规律而中止的程度,也会受其他作用的影响而停止。例如边界对文化扩散起到屏障作用。边界在阻止文化扩散通过时,起到吸收屏障作用;有选择地让部分文化扩散通过,则起到可渗透屏障作用。一个地方接受新文化的人数随时间延续有明显的变化。开始人数不多,人数的增加也比较缓慢,中间阶段接受的人数迅速增加,末期接受的人数增加速度减慢,逐渐达到饱和而不再增加。
3. 如何迁移物质文化遗产
为什么要迁移文化遗产——为了更好地保护。
怎么样迁移文化遗产——先记录,再迁移。
物质文化遗产的英文怎么说——Tangible Heritage
有迁移物质文化遗产的什么例子——埃及的阿布辛巴神庙
4. 人口迁移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一、人口迁移流动对迁入地新文化形成的影响
人口在空间上的迁移流动,实质上也是人们所负载的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所以说,人口的迁移流动实质上也是文化的迁移流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传播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手工业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益,使经济得到发展;传播了语言、文字、宗教、建筑、艺术等各种文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另一方面,从民俗文化上看,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从而使各自的思想观念、生活饮食、风俗习惯等发生了变化,又形成一种新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和文化。
二、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新文化形成的影响
人口迁移流动对迁出地新文化形成的影响虽然没有对迁入地那样明显,但其影响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从国内人口迁移流动来看,比较典型的是,农村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经商形成的“留守文化”。农村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经商,留守在农村的多数是妇女、儿童和老人,有人形象地比如为“三八六一八三”部队,产生了典型的“留守文化”。
三、城市化条件下迁移流动人口对文化的影响 城市化也叫城镇化、都市化,是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以及信息化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城市化是史上时间最长、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人口迁移流动。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人口迁移流动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作用程度和形式可能会有所变化,但仍然不能忽视。人口迁移流动对文化传播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也可以说是永恒的。
5. 为什么历史上会有迁移呢对文化有什么影响呢
通常是因为战乱(比如朝代更替 外族来袭)容易导致大规模迁徙(比如南北宋之间的靖康之变)一旦第一次政治中迁移发生 随后就会带来更大规模的经济迁移(比如南宋时期经济中心的南移) 对于文化来说 迁移更有助于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在全国的传播 有利于国家整体的强盛 文化的迁移还会因为不同地区的融合而修饰文化本身的内涵 可以说中国历史上几次文化大爆炸几乎都是因为迁移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6.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过滤和文化迁移有什么区别
你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在你学的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论基础上,对比中英两个不同背景下的茶文化,怎么产生,演变和发展的等等。同时要注重突出文化因素的作用。这个可以写一篇小论文了。
7. 中国文化的重心向南迁移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南北朝时期、唐代、秦代
唐朝,虽然魏晋甚至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但是社会并不稳定,常常和北方政权打仗。而唐朝长期统一的大环境,使得文化教育蓬勃发展。
由于唐朝的时候南方相对安定,吸引了大量北方人士南迁。随着南迁人口的增加,加上南方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南方的经济迅速发展和繁荣起来。当时的扬州和成都两个南方城市成为最繁荣的城市,扬州还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贸易大都市之一。
而且当时唐朝政府的中央财政,几乎全靠东南的经济支撑,此时南方经济的发展已超越了北方,与之相适应的发达的文化教育也发展起来,于是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的重心亦相应南移。
唐代私学的发展已出现制度化私学——书院,同时,科举考试成为最重要的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反映如下方面:
唐代书院的发展,南方盛于北方,据《中国古代的书院制度》所载,唐代的私立书院有籍可考者共有17所,其中位于北方的仅2所,南方占15所。从数量上看,南方书院已经远远多于北方。
另外据《中国书院史》所载,唐代的书院共有30所,分布南方书院的数量最多,达25所,占总数的83.3%,连偏僻的贵州也建有1所,跻身于南方拥有书院的6省之中。这与当时南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适于静居读书和设学授徒有很大的关系。而北方书院比南方少得多,仅有5所,占总数的16.7%,仍只分布在原来文化较发达的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省,而且除陕西有2所外,其余三省均只1所,仅与南方的贵州相当,可见北方文化教育已经衰落了。
8. 文化迁移现象举例{暑假生活上的}
文化迁移现象举例
门巴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门巴族很早就进入了农业社会。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劳动,养育了门巴族淳朴、和善的心灵,他们用一种宁静的、和谐的情愫去体味生活,创造文化。门巴族文化表现出心灵和自然的契合,丰富的想象,深邃的蕴含,以及细微的心理显现,倾诉了对生活的钟情,体现出一种诗意的田园风味和恬淡情致。
从生活在北京的门巴族母亲次仁群措和她的两个女儿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这种文化。在她们母女3人的故事中,她们述说了各自不一样的民族身份认同。
母亲次仁群措走出家乡时,不仅仅带有门巴族的民族身份,还带有文化上的民族因子。她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兼容并蓄,完成了从简单的文化迁移、被动的文化同化,到自觉的文化融合整个过程,形成了可适应新环境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融合文化。在她的心目中,自己的民族身份是与故乡、亲友以及习俗连接在一起的。对她的女儿来说,她们从小生活在北京,民族身份是和故乡相连的。而故乡是一个告别了的地方,随着岁月流失,记忆模糊,认同也随着时间而慢慢淡化。由于在她们的文化自觉时期,没有在故乡生活,就缺乏足够深入的感受,无法产生与民族身份相连的认同。尽管母女对民族的认同程度不一样,她们都深爱自己民族。这种对自己民族的热爱就是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
中国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多民族国家。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生活在中国的各民族都有适应民族生存、发展的特点而形成和发展的自身文化。由中国各族文化组成的中华文化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民族品质、民族美德等,被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所代代传承。中华文化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古到今中国各民族在文化上互相吸纳与回馈、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也是为各民族人们充分认同的过程。
9. 什么是移民文化
移民文化就是在不能原址保持原本文化的完整性的基础上。通过把文化或者习俗移居到另一个地方去;也可以说是在一个民族灭亡是它的文化被到了另外的国家。
移民文化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三峡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它带动重庆的旅游的发展。
移民运动是在本质上不同于军事武装征服入侵时所引起的广泛的人群迁移,它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族群扩张活动,是经济扩张的一种形式。
例如加拿大移民种类就包括:经济移民、独立技术移民与家庭团聚类移民。其中的经济移民又分为投资移民、企业家移民及自雇移民三种。
(9)什么是文化迁移扩展阅读:
移民是重要的人口地理现象和社会现象,使迁出地、迁入地与人口这个基本要素相关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环境条件发生了重要变化,导致生产生活、公共服务、公共设施、资源利用、生态和环境服务需求变化,它是一门涉及面广、问题复杂、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
移民扩大了人类生存空间,促进了生产地理空间的扩大,人类文明的传播,人种、民族的同化、融合,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的自我追求与自我完善,地区经济增长,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等。
10. 禁牧与蒙古族文化迁移有什么样的关系
蒙古民族、蒙古文化和草原、和畜牧业(游牧)是分不开的,离开草原,离开畜牧业也就没有蒙古民族的蒙古文化。历史以来,草原畜牧业对蒙古民族以及蒙古文化的发展发挥过巨大作用,形成了“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草原生产经营形式和民俗风情。搬迁禁牧势必要改变蒙古牧户的生活方式,也必然要影响到蒙古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