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界分南北的秦岭,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
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山脉都占据着极高的地理位置。中国拥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上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也具有着无可取代的重要性。秦岭,作为中国南方北方的分界点,在我国的版图上十分的夺目,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民族文化都很有价值。秦岭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是因为它是我们祖先和民族文化的诞生之地。
如今,秦岭作为一条南北方的分界线,依然发挥着自己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经过了五千年历史的洗礼,是历史的旁观者也是参与者,在中国的大地上注视着这些风起云涌、精彩纷呈的历史故事,它也成为了中华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性地标,无论在哪都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㈡ 秦岭被称为中华的龙脉,秦岭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秦岭淮河是中国的南北分界线。秦岭是东西走向的山脉,这个山脉是在陕西省与四川省的交界处总共有1500公里长。此山脉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当时它位于中国版图的正中央,同时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东西走向的山脉。
这种山脉的构成让中国地理和地势有了骨架,中国其实有非常多的山脉,但是最为有名的就属秦岭山脉了。
秦岭山脉蜿蜒不绝,横亘东西,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也是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线,秦岭以南的河流是不结冰的,也是作为湿润地区,而秦流以北的河流结冰,作为半湿润地区。正由于这些差异,使秦岭起着无比重要的地理意义。
秦岭的骨,犹如中华民族的脊梁,无畏风霜,不屈不挠。神秘而着名的秦岭,是璀璨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需要我们中华儿女共同齐心来守护。
㈢ 秦岭的人文历史
横亘八百里秦川的大秦岭不仅是一座自然之山,也是一座文化之山,它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更蕴藏着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人文宝库。
终南阴岭秀——【唐·祖咏】
碧嶂插遥天——【唐·李世民】
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
——【唐·李白】
这是纪录片《大秦岭》主题曲中的歌词。2010年,纪录片《大秦岭》在央视播出,震撼了万千观众。这部关于秦岭的纪录片,首次以人文精神来审视一座山脉,成为解读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
在文化学者的眼中,秦岭是中华民族的一本“四库全书”,其中所蕴含的自然生态、历史遗存和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源泉。
秦岭是长江黄河的衔接点,又是它们的水源地,“绿库”,整个的生态植物多层级。秦岭的沿线蓝田猿人(遗址)、华旭故里、还有姜寨遗址、半坡(遗址)一直到周秦汉唐。然后“文库”有诗经、唐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些名句构成我们中华文化的精华。包括汉唐以后丝路开通,胡商进来,在这个地方融汇,中华文化开始面向世界。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都为秦岭献上了优美的华章,书写着自己对秦岭山水的感悟。只有守住秦岭的绿水青山,才能延续中华文脉。
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千年不断,就是因为他的语言文字不断,他的很多文物,我们现在还能看得懂,如果这些东西没有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文脉将会中断。所以,我觉得保护秦岭,既是保护生态,保护水源,更是保护中华文化的前半部、上半部历史。
如今,秦岭秀美的风光,成为许多西安市民休闲的“后花园”,秦岭的美不仅仅限于自然的山水,独具特色的人文内涵更具吸引力。
㈣ 秦岭形成的原因
秦岭形成的原因:
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秦岭北部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秦岭南部却淹于海水之中,接受了古生时期的沉积。在距今3.75亿年的加里东运动中,秦岭南部隆起,露出海面。
2.3亿年前晚古生代的海西运动时,秦岭北部也崛起上升,至三叠纪时,因距今1.95亿年的印支运动的影响,秦岭与海完全隔绝,雄伟的身姿基本成型。进入中生代以后,秦岭林区以剥蚀为主,是周围低洼地区的供给地。
距今约8千万年的燕山运动使秦岭在形成以断块活动为主的南北褶皱带构造格架后,秦岭又在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强烈改造下,经大幅度的块断式垂直升降运动而最终形成了现今秦岭的格局。
(4)秦岭文化发源地在哪里扩展阅读:
秦岭风景名胜:
一、华山
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着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第四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
二、终南山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寿文化”、“钟馗文化”、“财神文化”的发源圣地,“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的诞生地,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
三、南梦溪
南梦溪藏于终南山腹地,距西安114千米(210国道1047千米处),溪长8千米,总面积12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99.9%,有山峰128座,大小溪水48条,瀑布86处,有140种哺乳动物和320种鸟类动物在这生息繁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秦岭
㈤ 秦岭属于哪个城市
秦岭大部分在灵宝市。
秦岭,分为狭义上的秦岭和广义上的秦岭。狭义上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端口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秦岭大致可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分为三支,北支为秦岭,也称南岐山或大散岭;中支为凤岭,有黄土堆积,水土流失比较强烈;南支为紫柏山,在留坝的西北称柴关岭。这些山岭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而以紫柏山最高,海拔达2610米。秦岭西段分别成为清姜河与嘉陵江、嘉陵江左岸支流与沮水河干、支流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岭和发源地。
地质构成
在地质构造上,秦岭是一个掀升的地块,北麓为一条大断层崖,形势极为雄伟;山脉主脊偏于北侧,北坡短而陡峭,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通称秦岭“七十二峪”;南坡长而和缓,有许多条近于东西向的山岭和山间盆地。
㈥ 秦岭为何被称为是中华龙脉它究竟有何特别之处
因为前面孕育着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给领的特别处在于它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山南山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龙”作为中华民族古老而特有的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神兽,常常被古人以山河之势来形容。例如古人在文献中将天下的山分为中南北三条龙。“中龙”所指的就是秦岭。而又因为秦岭山势险峻,峻秀挺拔,又有江河流淌在旁。为其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神秘而着名的秦岭,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需要我们中华儿女共同守护的地方,而现在随着生态和谐与文明发展纪念的深入人心,使我们更应该守护这一片无论从历史、政治还是地理角度上皆有着重要意义的神圣山脉。
㈦ 中国的秦岭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截止呢古人给所有山体命名有什么讲究嘛
狭义上的秦岭
狭义上的秦岭位于北纬32°—34°之间,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东西绵延400—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
广义上的秦岭
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端口附近的张八岭。其范围包括岷山以北,陇南和陕南蜿蜒于洮河与渭河以南、汉江与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以北的地区,东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阳一带山脉断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处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处为大别山,走向变为西北-东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带为丘陵,走向为东北-西南。广义的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南方型,以北属暖温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北方型。秦岭南北的农业生产特点也有显着的差异。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把秦岭看作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山脉分段
西段
秦岭大致可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分为三支,北支为秦岭,也称南岐山或大散岭;中支为凤岭,有黄土堆积,水土流失比较强烈;南支为紫柏山,在留坝的西北称柴关岭。这些山岭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而以紫柏山最高,海拔达2610米。秦岭西段分别成为清姜河与嘉陵江、嘉陵江左岸支流与沮水河干、支流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岭和发源地。
中段
陕西秦岭的中段称终南山,主要山岭有四方台、首阳山、终南山和东光秃山等,海拔均在2500—3000米。是沣河、涝河、浐河、子午河、旬河和金钱河等的发源地。由秦岭梁向东南延坤的平河梁,主峰是广东山,海拔为2675米。在句河和社川河流域,有近东西向延伸的古道岭、海棠山和羊山,山势低缓而破碎,海拔在1500米左右,是月河主要支流——恒河、付家河和蜀河、池何等于、支流的发源地。
骊山是陕西秦岭中段北麓外延的断块山,主峰是仁宗庙,海拔为1302米。来自骊山的溪流,有的成为灞河的支流,有的直接流入渭河。
东段
陕西秦岭的东段呈手指状,向东南展开。从北向南依次是:太华山、蟒岭、流岭、鹘岭和新开岭,海拔均在1500—2600米;南洛河、丹江及其支流银花河分布其间,成为山河相间的岭谷地形。秦岭主脊草链岭和太华山,是丹江、南洛河以及秦岭东段北坡山涧溪流的分水岭与发源地。
㈧ 秦岭在哪
一、秦岭的区域及范围:
秦岭有广义、狭义、地质、地理概念上的划分。
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端口附近的张八岭。其范围包括岷山以北,陇南和陕南婉蜒于洮河与渭河以南、汉江与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以北的地区,东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阳一带山脉断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处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处为大别山,走向变为西北—东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带为丘陵,走向为东北-西南。广义的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南方型,以北属暖温带气候,自然条件为北方型。秦岭南北的农业生产特点也有显着的差异。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把秦岭看作是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狭义的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西止于嘉陵江。狭义的秦岭是渭河中、下游和汉江上游的分水岭。
陕西秦岭是指界于渭河中、下游与汉江上游之间、包括嘉陵江上游(阳平关以上)和南洛河上游(洛南县境内)在内地陕西省南部山地。其范围达比广义的秦岭为小,但却比狭义的秦岭为大。
陕西秦岭是广义的秦岭的主要组成部分,横亘在关中平原和汉江谷地之间,四个极点是:北到潼关县城以南,南到旬阳县城,东到商南县的富水以东,西到略阳县的郭家坝以西。大致界于北经32°40′-34°35′与东经l 05°30′-110°05′之间,面积55,000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25%多,属于商洛、汉中、安康、宝鸡、咸阳、渭南和西安七个市的13个县全部和22个县的部分地方。
表1秦岭所属的市、县 市
市
县的全部在秦岭
县的一部分在秦岭
商洛
商县、洛南、山阳、丹凤、镇安、柞水、商南
汉中
略阳、留坝、佛坪
勉县、汉中、城固、洋县、宁强
安康
宁陕
安康、旬阳、汉阴、石泉
宝鸡
凤县、太白
渭滨区、宝鸡县、眉县、岐山
西安
周至、户县、长安、临潼、蓝田
渭南
临渭区、华县、华阴、潼关
合计
13
22
二、秦岭的地形地貌特征
秦岭山坡南缓北陡。南坡长100—130公里,群山毗连,峰峦重叠,河流源远流长。北坡因是大断层,山势陡峭,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总坡长不到40公里,因此河流短促,多急流温和,窄狭的谷道两旁稻寂茁壮,田园似绵,山上绿树成荫。
秦岭山势雄伟,由东向西逐渐升高,陕西境内岭脊海拔约2,000米,高峰都在2,000-3,000米,如华山主峰海拔为2,400米,太白山主峰为3,767米,高出汉水及渭河河谷近3,000米之多。秦岭北坡山麓短急,地形陡峭,又多峡谷,南坡山麓缓长,坡势较缓、但是田河流多为横切背斜或向斜,故河流中上游也多峡谷。秦岭山脉入陇南境内后,其走向为西北-东南,主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丛山之间形成一些小的盆地。
陕西秦岭是由数条平行山岭和界于其间的河谷、山间盆地等组成。“千重山峰边民万条河溪纵横”,这就是对陕西秦岭的其实与照。
秦岭的主峰——太白山,以太白岩基为基础,包括东、西太白峰以及其间酌跑马柒,海拔为3736米,雄姿巍峨,云雾缭绕。太白山是我国青藏高原以东最高峰,也是陕西地势的最高点。峰顶经常云雾缭绕,难窥其一姿半影。但须晴日,虽亦日炎夏,山项仍是寒风瑟瑟,远处眺望,青山秀岭之上,耸立着一座晶莹绮丽的白色山峰。据说太白山就是因此得名。“太白积当六月天”,系关中八景之一(关于“太白积雪六月天”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因为太白山高寒,六月盛夏仍有积雪;一说是太白山顶峰系花岗岩山体,岩石经风化后呈白色,远望犹如积雪覆盖)。太白山那雄伟气势和绮丽的美景常为人今文人所称赞。“白玉山头玉霄寒,松风飘拂上琅玕。云深何处望僧卧,五月披裘此池看”的诗句描写的就是太白山顶及其山上的冰川湖大爷海。太白山南面和西面,有兴隆岭、鳌山、财神梁、父子岭和活人坪梁等,海拔均在3000——3500米,和太白山紧紧相连,构成陕西察岭的最高部分。
以太白山为中心的地区,是黑河、石头河、褒河和湑水河等的发源地。这些河流呈辐射状向四周奔流。
陕西秦岭大致可分为西、中、东三段。西段分为三支,北支为秦岭,也称南岐山或大散岭;中支为凤岭,在凤岭和秦岭之间是凤·微构造盆地①,有黄土堆积,水土流失比较强烈;南支为紫柏山,在留坝的西北称柴关岭。这些山岭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而以紫柏山最高,海拔达26l0米。秦岭西段分别成为清姜河与嘉陵江、嘉陵江左岸支流与沮水河干、支流以及褒河一些支流的分水岭和发源地。
陕西秦岭的中段称终南山,主要山岭有四方台、首阳山、静峪脑、终南山和东光秃山等,海拔均在2500——3000米。是沣河、涝河、浐河、子午河、旬河和金钱河等的发源地。由秦岭梁向东南延坤的平河梁,主峰是广东山,海拔为2675米。在句河和社川河流域,有近东西向延伸的古道岭、海棠山和羊山,山势低缓而破碎,海拔在1500米左右,是月河主要支流——恒河、付家河和蜀河、池何等于、支流的发源地。
骊山是陕西秦岭中段北麓外延的断块山,主峰是仁宗庙,海拔为1302米。来自骊山的溪流,有的成为灞河的支流,有的直接流入渭河。
陕西秦岭的东段呈手指状,向东南展开。从北向南依次是:太华山、蟒岭、流岭、鹘岭和新开岭,海拔均在1500——2500米;南洛河、丹江及其支流银花河分布其间,成为山河相间的岭谷地形。秦岭主脊草链岭和太华山,是丹江、南洛河以及秦岭东段北坡山涧溪流的分水岭与发源地。
三、秦岭在我国气候和地理区划中的重要位置
秦岭不仅是我国南北两大水系——长江河黄河的分水岭,在地形上成为我国南北之间的屏障,在气候上也有十分显着的影响,它使潮湿的海洋气团不易深入到西北;同时也阻挡了北方的寒潮不致长驱南下,减小寒潮猛烈的侵袭,成为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以北属暖温带气候,秦岭以南属亚热带气候,而且这种气候特征非常明显。
秦岭为陕西省南北气候的自然分界线,也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它大体与一月零度等温线、800毫米等雨量线及2000小时日照时数等值线一致。秦岭以南,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高,降水较多,气候湿润;秦岭以北则相反。秦岭山地,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异明显。秦岭南坡全年总辐射约1100千卡/厘米2?年,日照时数约1750小时,日照百分率不足40%。初霜日起始于10月底到11月初,终霜日为3月中旬,无霜期210天左右。海拔高度800—2000米之间为低中山和谷地平坝,年平均气温9—13℃,一月平均气温-3—0℃,七月平均气温22—24℃,年降水量850—900mm,气候比较湿润,适于林木和果树生长。2000m以上的中高山地带,年均温在9℃以下,一月均温小于-3℃,七月均温小于22℃,≥10℃积温小于3500℃,年降水量900—950mm,气候湿润寒冷,其中2500m以上,5月尚可降雪,表现出冷湿的气候特点。秦岭北坡1300m以下为暖温带气候,年均温8.7—12.7℃,≥10℃积温3200—4000℃,1月均温-7℃—2℃,7月均温20—23℃,霜期10月上旬至翌年3月下旬,年降水量650—800mm;1300—2600m为温带气候,年均温1.7—8.7℃,≥10℃积温1950—3500℃,≤0℃低温日数140—150天,绝对低温-12— -25℃,霜期9月下旬至翌年5月上旬,年降水量900—1000mm;2600—3350m为寒温带气候,年均温-2.1—1.8℃,≤0℃低温日数150—200天,绝对低温-20— -25℃,霜期9月中旬至翌年5月下旬,年降水量800—900mm;3500—3767m为亚寒带气候,年均温-4.4— -2.1℃,绝对低温-30℃,霜期8月下旬至翌年6月下旬,年降水量750—800mm。
在动物地理区划上,秦岭是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古北界包括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与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喜马拉雅山-秦岭山脉以北的亚洲大陆;东洋界包括中国秦岭山脉以南地区、印度半岛、终南半岛、马来半岛以及斯里兰卡、菲律宾群岛、苏门答腊、爪哇和加里曼丹等大小岛屿。)秦岭北坡属于古北界,南坡属于东洋界。因此,秦岭的许多动植物都兼具有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特征。
㈨ 云横秦岭家何在,为什么说秦岭是“华夏文明的龙脉”
秦岭淮河一线,在很小的时候,地理书上就有提到过,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同时秦岭作为东部最高山脉,整个山势比较险峻,通过这条线的划分气候以及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都有了区别,所以被称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同时这一条分界线也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矿藏,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资源线。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和整个地理环境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在秦岭脚下生活着很多的人,也创造了很多辉煌的文明,它也被誉为华夏文明的一个摇篮。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进化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